电子

电子 · 圈子

1422 位酷友已加入

电子圈子中包含常用的源代码、电路图、学习教程、产品样本、技术报告等干货资料,加入圈子可以上传、下载资料,也可以使用提问来寻求资料或分享你认为有价值的站外链接~

关注推荐最新

热门标签

资源

2021年中国无源物联网行业短报告

2021年11月25日发布 中国无源物联网行业 无源物联网是指物联网终端节点设备不带电源线,也没有内置电池。物联网终端通过采集网络侧发射过来的无线电波,捕捉和收集能量的物联网技术。其技术的实现离不开能量收集,终端设备可从周围环境中捕捉并收集能量,将其转换为电能。能量的来源途径可包括环境光、振动、热量或射频等,其收集的能量较少,但足以满足低功耗节点的用电需求。无源物联技术的主要难点为如何获取能量,以及如何实现长距离回传。在极具代表性的三种无源物联技术中,基于蓝牙和Wi-Fi的技术集中在短距离传输上,而基于LoRa的技术应用于长距离传输上。未来随着物联网的广泛运用,驱使无源物联网将朝着远距离、低功率、高速率、小型化和通用化的方向发展。 无源物联网无需电池且终端体积较小,可支持其千亿级别终端连接规模 蜂窝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可分为高速物联网(比如5G,LTE Cat.4等),中速物联网(LTE Catl、eMTC等)、与低速物联网(NB-loT、LoRa等),这些都是有源的物联网技术。而无源物联网无需电池且有利于缩小终端体积,是无源物联网千亿级连接能力的基础。 未来随着物联网的广泛运用,驱使无源物联网将朝着远距离、低功率、高速率、小型化和通用化的方向发展 无源物联网发展至今,并没有太多能实现既能满足远距离传输,又无需电源供电的,且可直接利用环境信号作为能源传输信号技术,远距离、低功耗的传输距离是无源物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随着无源物联网的发展,无源传感器的种类也随之增加,为了便于不同种类无源传感器的通信,未来无源传感器设计需考虑协议之间的兼容性和转换性。 RFID是较为成熟的无源物联网技术,主要由于其相较于蓝牙、Wi-Fi等技术有着传输距离更远的优势,同时其拥有成熟的产业链 UHF RFID工作的840M-960MHz是能量传输效率最高,工作距离最远的频段,而蓝牙、Wi-Fi等技术工作的2.4G频段,能量传输的距离要短了很多;此外,RFID拥有较为成熟的产业链,一套RFID方案需要上游标签及天线的设计与制造、读写器及其天线的设计终于制造,到中游的标签和读写器的封装与制造,再到下游的RFID测试和最终的系统集成,最后应用于终端用户。

资源

产业链全析

2021年11月25日发布 2021年中国光学屏下指纹识别产业链分析 相较于传统电容式指纹识别,光学式及超音波式得益于其高穿透性,物理限制影响低,有望逐步替代传统电容式,成为行业发展重心。其中,屏下光学指纹已在2018年实现规模化量产。随着技术成熟度逐步提升,综合成本有望下降,进一步促进屏下光学式指纹识别市场下沉。 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手机从2015年的390,7万台上涨至2020年的8,828.6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超过86%。 中国光学屏下指纹识别市场驱动 5G新技术势必带来5G换机狂潮。为抢占市场份额,各手机厂商相应扩大其出货量,指纹识别需求有望迎来快速上涨;同时,伴随着5G手机密集性发布,5G手机价格不断下探。5G手机的价格从发布之初的5,000-6,000人民币不断下探至最低1,999人民币。智能手机价格下降将进一步拓宽指纹识别行业市场空间。在OLED渗透方面,2020年中国OLED显示的渗透率不及50%,随着未来OLED智能手机应用提升,将协同带动屏下光学指纹识别市场扩展。 中国光学屏下指纹识别产业核心环节 指纹识别芯片设计是屏下指纹识产业链上游核心环节,通过合理的算法和结构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速度。整体上游环节芯片成本占比超过50%,较中游指纹识别模组议价能力较强。同常规芯片产业相似,指纹识别芯片盈利模式侧重点在于技术优势的先发及终端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控与紧密配合。 中国光学屏下指纹识别应用与趋势 在屏下指纹识别细分领域,其应用主要集中于消费电子产品应用。其中短期来看,智能手机仍然是最大价值应用场景。同时,伴随着“全屏”手机行业热点,指纹识别技术持续迭代发展以提高屏占比。预期2024年,指纹识别手机出货量达42,770万台。同时,在市场扩张方面,自2018年光学屏下指纹识别价格下降79%,目前批量报价在1至2美元之间。上游芯片成本价格下移,有望带动光学屏下指纹识别向中低端手机设备渗透。部分技术巳下沉至3,000元以下的客户。

资源

锂电池行业新规意见稿约束铁锂扩产,4680电池迎来市场关注

2021年11月25日发布 事件 11月18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对《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进行公示。其中指出:新建设的动力电池项目,能量型动力电池项目单体能量密度应≥180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应≥120Wh/kg。 投资要点 新规意见稿引导企业减少盲目扩张,对磷酸铁锂电池扩产项目会产生较大影响。目前主流的磷酸铁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在160Wh/kg附近,大部分产品尚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180Wh/kg的基础门槛,但当前磷酸铁锂电池组能量密度普遍大于140Wh/kg,基本可以满足要求。这两条要求属于并列要求,如果正式发布,预计会对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扩产项目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三元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普遍在200Wh/kg以上,可以完全满足要求。今年以来,在电动车+储能的双轮驱动下,锂电池的需求大幅增长,多家电池企业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几十GWh甚至上百GWh的扩产潮,11月5日,宁德时代公告拟分别投资70亿和80亿元,建设贵州和厦门两个生产基地,对应新增20GWh和25GWh,宁德2025年规划产能预计要超过700GWh,11月6日,亿纬锂能拟投资305亿元建设152GWh的荆门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公司未来规划也超过240GWh,该意见稿的出台主要是为了引导企业减少单纯为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希望鼓励和引导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 磷酸铁锂电池强势复苏,4680电池有望加速发展。2019-2021年前三季度,磷酸铁锂电池装机占比分别为32.5%、38.3%和48.7%,复苏态势明显,主要原因和这两年补贴退坡、铁锂电池成本低、安全性好等因素有关。特斯拉也表示将把Model 3和Model Y标准续航版车型将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切换成铁锂电池。三元电池今年以来装机萎靡,但特斯拉提出的4680大圆柱电池逐步受到市场关注,较18650和21700而言,优势体现在电池容量、生产成本和效率上,松下计划2022年3月开始试产,LG化学、三星、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也有相关布局,4680电池有望迎来加速发展。市场关于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技术路线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三元电池优点是能量密度高,耐低温,循环性能好,但安全性较磷酸铁锂要差,所以两种技术路线各有春秋。但从电池本身技术路线来看,是从磷酸铁锂-三元-半固态/固态-锂硫-锂空-锂金属电池的技术路线的演化,我们预计两种路线还是处在并驾齐驱的状态。 投资建议:技术标准趋严,利好铁锂电池龙头企业,不利于中小型铁锂电池企业和跨界企业,建议关注锂电池龙头公司。另外意见稿对正负极材料企业预计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建议关注被低估的三元正极材料的企业和正负极材料龙头厂商。 风险因素:电动车销量不达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继续上行;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不确定性。

资源

元宇宙专题:元宇宙持续升温,发展有望提速

2021年11月25日发布 元宇宙持续升温,发展有望提速。一方面,元宇宙持续升温,社会各界积极入局,探索元宇宙相关应用,资本亦持续助力元宇宙发展。另一方面,人民日报发文提醒理性看待元宇宙热潮。我们认为,在产业的合力作用下,以及在国家的引导约束下,元宇宙发展有望加速,同时发展也将更加健康可持续。 数字藏品、虚拟人市场升温,UGC内容产出模式受关注:1)数字藏品引发热潮:此前腾讯“幻核”、支付宝“蚂蚁链粉丝粒”均开启对NFT的尝试。腾讯音乐推出首批“TME数字藏品”、芒果推出数字藏品“MANGOOHUB”、视觉中国将推出NFT艺术品交易平台。数字藏品创作及交易仍处于早期阶段,发展前景值得期待。2)虚拟人市场正在升温:小红书推出了“潮流数字时代”计划,推广一批虚拟数字人作为博主发布笔记;B站专门为虚拟主播开设了分区;湖南卫视的小漾将作为首个虚拟主持人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虚拟人“柳夜熙”大火,相关账号上线4天涨粉300多万。虚拟人包括虚拟偶像或成为未来元宇宙领域的一大焦点。3)UGC的内容产出模式备受关注:代码乾坤打造游戏UGC创作平台《重启世界》;昆仑万维旗下子公司也在探索类似于Roblox的产品。元宇宙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其永续性,而UGC具有广泛的内容创作群体,在内容的丰富度、变化性以及对用户的吸引力方面更具优势。元宇宙场景下,基于UGC的内容产出模式或能吸引更多用户打造社区生态、形成独特的社区氛围。 头部品牌持续推动,VR/AR终端加速成熟:1)未来几年业内头部品牌先后推出VR新品有望推动以娱乐为主的VR硬件销量快速增长(Oculus、Sony等,今年近1000万部、明年有望接近2000万部),并引领硬件持续升级、内容持续丰富、用户体验持续优化。2)国内外科技企业的参与打开更大成长空间,一方面北美科技巨头即将入局,产品形态和应用领域的创新有望推动产业向着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国内以字节头条收购VR硬件品牌Pico为代表的产业合作有望打造国内VR产业生态,打开国内具备广阔潜力的市场;3)全球VR/AR生态圈逐渐完善,社交、办公、媒体、娱乐等多属性有机结合,应用场景拓展toC、toB等多个领域,应用内容逐渐实现跨平台、跨硬件互联互通,使VR/AR产品逐渐成为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空间巨大。 加密资产拥抱合规,元宇宙对于底层信息基础设施增量确定性强:在价值结算系统方面,加密资产拥抱合规,以Bakkt、Coinbase为代表的交易所推出比特币、以太币等ETF产品;另外,各国央行继续探讨CBDC与加密资产的共存关系,CBDC发展的确定性明晰;元宇宙对于底层信息基础设施的需求增量具有强确定性,传统运营商/IDC厂商将持续受益。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平台端,腾讯天美和QQ协作ZPLAN项目持续推进,B站和芒果发展虚拟主播,芒果数字藏品推出。建议关注腾讯控股、哔哩哔哩、芒果超媒。 内容端,游戏赛道在交互性、沉浸感的优势让我们看好游戏公司在元宇宙框架下的率先入局,建议关注:网易、完美世界、三七互娱、吉比特。 硬件端,建议关注: a)光学与整机集成龙头:歌尔股份; b)光学及显示零组件厂商:韦尔股份、水晶光电、舜宇光学科技、联创电子、长信科技等; c)其他零组件厂商:长盈精密(结构件)、斯迪克(OCA光学胶)等。 基础设施端,建议关注已布局元宇宙的通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垂直化NFT交易平台视觉中国。 风险提示 政策监管风险、产业格局不确定性风险、应用拓展不及预期、估值风险

资源

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三-“新能源+”重构供应链,重视汽车电子全方位机会

2021年11月25日发布 报告导读 能源系统转型是中国“双碳”目标成功与否的关键,汽车电动化对整个汽车电子产业链的重塑无疑是颠覆性的。新时期下,汽车“含硅量”显著提升,能源半导体逐步成为把握未来半导体发展的核心关键,“新能源+”对供应链的重构也给汽车电子带来了全方位的机会。 投资要点 “双碳”目标要求能源转型,汽车电动化对半导体行业影响深远 在“双碳”要求下,能源转型是必由之路。中国将从能源系统转型优化、工业系统转型升级、交通系统清洁化发展、建筑系统能效提升、负碳技术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碳中和行动,其中,能源系统转型是中国双碳目标成功与否的关键。作为能源系统转型的主要内容之一,汽车电动化革命将带动整体半导体产业需求结构的改变,正逐步成为拉动半导体行业整体需求的核心赛道,对半导体产业长期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给汽车电子行业带来全方位机会 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的“革命性”不仅仅体现在汽车的电动化、更在于智能化与网联化。电动化的范畴下,主要体现在新能源汽车对功率半导体需求激增,单车价值量在传统燃油车单车约400美元提升了一倍左右。主要由于新能源车普遍采用高压电路,当电池输出高压时,需要频繁进行电压变化,因此在主传动/逆变器、车载充电器等领域,对IGBT、MOSFET等器件需求大幅增长。智能化&网联化范畴下,新能源汽车对于信息的感知、处理与交互需求增强,体现在对于摄像头、传感器、激光雷达等需求激增,尤其在自动驾驶进入到相对高阶的L4/L5级别,超声波传感器和雷达模组的需求更是爆发时增长。除半导体以外,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还会带来很多细分非半导体零部件需求的大幅增长,如逆变器中的薄膜电容器、车内高频高速传输数据线束等等。总而言之,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给汽车电子行业带来全方位机会。 新能源+下,光伏风电/充电桩等带动需求多点开花 光伏/风电等领域的蓬勃发展同样给产业链带来了变革和机遇:光伏/风电逆变器同样对于IGBT、MOSFET等功率半导体需求激增;对于快充的需求使得整个新能源汽车平台工作电压进一步提升,10月24日,小鹏汽车发布首个量产配置SiC芯片的800V高压平台,支持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更是引发了市场对平台电压高压化技术的关注,作为关键器件的SiC商业化有望加速。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产业竞争加剧。

资源

电子科技产业链核心数据跟踪

2022年04月28日发布 指数 2022年4月27日,上证综指收2,958.28点,上涨2.49%;深证成指收10,652.90点,上涨4.37%。消费电子指数收4,602.68点,上涨5.58%;半导体指数收4177.87点,上涨7.52%;半导体材料指数收5912.90点,下跌0.50%。消费电子指数成分股涨幅前三的公司为:东尼电子(603595,10.00%)、奥海科技(002993,5.20%)、京泉华(002885,3.77%);半导体指数成分股涨幅前三的公司为:紫光国微(002049,2.80%)、斯达半导(603290,1.89%)、扬杰科技(300373,1.37%)。 行业动态 市场调研机构Sigmaintell近日将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整体需求从13.5亿部下调至13亿部,并且预计嵌入式存储价格4月整体持稳,其中MCP、LPDDR和NandFlash等规格产品的供需环境相对宽松,价格均保持相对持稳态势。当前供需环境、宏观环境、创新动能等多重因素变化使得市场对2022年全年的市场预期存在较大的合理性质疑,相关产品供应价格已跌至相对历史低位区间,预计市场可随后续国内疫情缓解而逐步复苏。(Sigmaintell) 公司动态 中环股份(002129):4月26日发布公告,拟将公司名称从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公司证券简称从中环股份变更为TCL中环。(公司公告)歌尔股份(002241):4月26日发布公告,预计公司2022上半年将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7,724万元—242,344万元,同比增长20%-40%。相比去年同期,公司VR虚拟现实、智能游戏主机等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盈利能力提升。(公司公告) 风险提示:疫情蔓延影响超预期、市场复苏进度不及预期、通胀影响超预期。

资源

硬件科技持股比例降低,估值处于历史底部

2022年04月28日发布 经历了近两年的估值中枢下移,硬件科技存在显著估值压缩。纵向比较,当前半导体(申万)、消费电子(申万)估值都是2016年以来的历史底部(估值分位数为0%);横向比较,硬件科技相比于沪深300(18%分位数)、创业板(26%分位数)也处于估值偏低水平。从当前PE-TTM绝对值看,半导体为36、消费电子为23,整体低于创业板指数,与纳斯达克指数相近。SW电子市值前20名估值中,有13家公司PE-ttm小于等于30倍,有19家公司PE-ttm位于2020年以来最低的时候。 受经济压力及外部流动性影响,本轮估值已经达到历史最低。复盘过去,2018年之前A股科技板块以消费电子为主,半导体标的较少且体量较小,估值偏差较大。2018H2~2019H1在消费电子创新周期尾声以及中美贸易战背景下,板块下行。2020年疫情以来全球流动性扩张,在全球缺芯浪潮下,成长股进入估值扩张。其中,国内2020年科创板红利及中芯国际上市,带动半导体指数迎来估值扩张高点。2021年中自主线进展推动又一轮国产替代行情。受经济压力及外部流动性影响,本轮估值已经达到历史最低。随着后续新能源汽车、5G、物联网等新增长动能持续发力,以及国产替代取得进一步进展,硬件科技将逐步具备下一轮“戴维斯双击”的启动条件。 基金持仓(基金持仓指基金持股市值占上市公司市值的比重)比重在2022Q1快速下降。根据wind,SW电子2021年底基金持仓约6.2%,22Q1快速降到3.3%。SW半导体2021年底基金持仓约9.2%,22Q1快速降到6.0%。SW消费电子2021年底基金持仓约6.2%,22Q1快速降到3.4%。 电子重仓持股占股票投资比重环比下降。从SW电子重仓持股市值占基金股票投资比重角度而言,2021Q4为5.97%,2022Q1位5.15%,环比下降约0.8pct。相比之下,虽然过去科技股上市较多,但由于较快的估值压缩,SW电子上市公司总市值在全部A股总市值中的占比也在持续缩小,2022Q1占比约5.0%,与基金持股市值比例几乎相匹配。 高度重视国内半导体及汽车产业格局将迎来空前重构、变化,以及消费电子细分赛道龙头: 1)半导体核心设计:光学芯片、存储、模拟、射频、功率、FPGA、处理器及IP等产业机会; 2)半导体代工、封测及配套服务产业链; 3)智能汽车核心标的; 4)VR、Miniled、面板、光学、电池等细分赛道; 5)苹果产业链核心龙头公司。 相关核心标的见尾页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中美科技摩擦。

资源

重视挖坑后的电子黄金赛道

2022年04月28日发布 事件:过去 120 个交易日,中信电子指数回调约 32%,在全市场倒数。行业 TTM估值只有 25 倍,部分龙头公司只有 10 多倍估值,已经成为 2015 年来行业历史估值的最低水平。看好电子板块当下战略性布局机会,建议围绕景气赛道。 半导体设备:全球半导体设备自去年交期紧张以来今年未有改善。ASML 在最新季度交流中表示,生产速度难以赶上订单规模,预计到 2024 年才能将积压订单消化完毕。受益于国内大力投资晶圆产能,二手设备价格近期也飙升。北方华创 Q1营收中值预计同比+50%,而华峰测控 Q1 营收同比+124%,均显示设备公司的经营持续景气。在工信部的复工指导下,设备公司的经营和物流在逐步正常化。随着中芯、华虹、长存、长鑫等新 fab 的建设推进,预计将带来新一轮设备拉货周期,同时设备上游的零部件环节也将同步受益。推荐关注设备平台型公司北方华创,细分龙头公司芯源微等,以及设备零部件:江丰电子等。 功率器件:从 Q1 财报看,景气度持续超预期,其中新洁能营收环比+5%,华润微环比+8%。海外厂商如英飞凌等在 Q1 发布涨价函,预计今年仍将上调价格,反映海外供给持续紧张。我们跟踪了解今年海外新增供给有限,除了英飞凌产线爬坡,其他功率产线新增供给较少。这给国产功率半导体继续带来替代良机。受益于新能源需求拉动,近期车规 IGBT、光伏 IGBT 单管和模块仍供不应求,且国产公司已在开始导入下游大客户,预计将在今年迎来上量机会!推荐关注斯达半导、士兰微、时代电气、新洁能、华润微等。 半导体材料:国内新晶圆产线的爬坡带动半导体材料需求旺盛。首先,海外硅片龙头如 SUMCO、环球晶圆订单都分别排到 2024-2026 年。需求景气度无需担忧!其次,在供给紧张下,国内材料在加速导入。国内晶圆厂对国产硅片验证也积极配合。轻掺硅片上,沪硅和立昂微正在爬坡,今年国产 12 寸轻掺的盈亏平衡拐点可期!除硅片之外,鼎龙在半导体材料布局也将迎来收获期,抛光垫和抛光液今年将继续放量。推荐关注沪硅产业、立昂微、鼎龙股份等。 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根据申万行业指数,消费电子板块估值已经到 18 年年底水平,歌尔股份中报指引超预期,打消市场对消费电子最悲观预期,VR AR 依然是未来创新重点方向,龙头公司今年不足 20 倍估值,叠加近期股价回调幅度大,战略性布局意义重大。另外,再次建议长期布局汽车电子长坡厚雪赛道。汽车电子产品矩阵丰富,相关产业链投资机会丰富,建议重点关注激光雷达、连接器、车载 PCB 领域,相关标的炬光科技、瑞可达、电连技术、世运电路等。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供应链恢复不及预期风险。

资源

电子科技产业链核心数据跟踪

2022年04月28日发布 指数 2022年4月26日,上证综指收2, 886.43点, 下跌1.44%; 深证成指收10, 206.64点,下跌1.66%。消费电子指数收4, 359.23点,下跌2.28%;半导体指数收3, 885.63点,下跌2.79%;显示面板指数收1, 737.06点, 下跌1.87%。 消费电子指数成分股涨跌幅前三的公司为:东尼电子( 603595, 10.01%)、 英力股份( 300956, 1.80%)、 朝阳科技 ( 002981, -0.53%);半导体指数成分股涨跌幅前三的公司为: 富瀚微( 300613, 0.87%) 、 紫光国微( 002049,0.60%) 、 华天科技( 002185, -0.43%)。 点评 当前在电子行业中,消费电子领域或是尤其较承压的领域之一。 在过去十年中,以智能手机为首要代表的消费电子产品目前逐渐走入实质创新瓶颈, 对终端消费者的整体吸引力愈发减弱。 同时,俄乌冲突使得全球通胀压力上行,消费者对非生活必需品(包括消费电子)的采购意愿下降, 使得出货需求进一步承压。并且, 中国作为全球举足轻重的消费电子产业基地和销售市场,在当下多地疫情管控中遇到了产品生产、物流运输、市场信心低靡等多维发展障碍,对全球产业增长的贡献力阶段性减弱。 以上三方面因素致使消费电子相对来说尤其承压, 但我们看好后续宏观消极变量缓解后的市场复苏。 行业动态 近日供应京东方、鑫晟光电、维信诺、华虹集团等重点企业的原材料(光刻胶等) 在合肥、上海相关部委的协调下,通过航线安排陆续运抵需求厂商。 当前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的疫情防控依然较为严峻,多地采取严格的交通管制、核酸检测等防疫措施,对陆上供应运输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为兼顾疫情防控和重点企业生产,合肥、上海等地的相关航线保供措施有效确保了我国重要科技制造领域生产的相对稳定性。 显示面板、晶圆代工等均是各类终端科技应用的重要上游供应来源, 对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预计后续随着疫情逐步得到缓解,相关供应将愈发畅通,市场需求将逐步复苏。( 合肥商务局、 中国民航网、网易新闻) 风险提示: 疫情蔓延影响超预期、市场复苏进度不及预期、通胀影响超预期。

资源

悲观预期触底,龙头公司2Q22指引乐观

2022年04月28日发布 事项: 4 月 26 日歌尔股份、 韦尔股份发布二季度业绩预告, 其中: 歌尔股份预计 1H22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35%-55%至 19.03-21.85 亿, 对应 2Q22 单季 10.25-13.07 亿, 同比增长 26.8%-61.7%, 环比增长16.7%-48.8%; 韦尔股份预计 2Q22 归母净利润不低于 13.44 亿, 同比增长 11.8%以上, 环比增长 50%以上。 国信电子观点: 正如我们在 4 月 24 日电子行业周报中强调, 部分科技企业复工复产的信息仅带动 4 月 18日当天的市场情绪, 当前电子行情的主要矛盾仍在市场对需求侧的担心, 复工复产仅是供给侧层面的改善,而供给侧本不是 1H 行业淡季的瓶颈,疫情因素缓解后 3C 消费力的复苏情况才是后续行情跟踪的重要指标,龙头公司的 2Q22 业绩指引尤为重要。 歌尔股份、 韦尔股份两家龙头公司对 2Q22 业绩的强劲指引, 分别从苹果、 安卓两条链有力回应了市场对于 2Q 消费电子终端产品需求的担忧, 市场悲观预期有望触底。 电子行业年初至今下跌 41.7%, PE(TTM)为 20.32 倍, 其中消费电子 PE(TTM)为 22.08 倍, 半导体 PE(TTM)为 34.79x, 均为近三年最低水平。 相较于市场对消费电子量价成长空间一致性悲观的 2018 年, 我们认为以 AIoT、 智能车等为代表的“ 电子+” 趋势依然。 当前时点消费电子重点推荐苹果、 VR/AR、 折叠屏及荣耀产业链: 歌尔股份、 闻泰科技、 东山精密、 鹏鼎控股、 视源股份、 精研科技、 光弘科技、 易德龙等; 半导体重点推荐模拟、 功率及 SoC 龙头: 圣邦股份、芯朋微、 闻泰科技、 士兰微、 华虹半导体、 晶晨股份等。

资源

TI宣布新厂建设计划,联发科发布4nm处理器

2021年11月26日发布 本周(11/15-11/19)SW电子行业指数下跌0.40%,沪深300指数上涨0.03%,电子行业指数跑输沪深300指数0.44个百分点,在所有一级行业中排24/28。SW电子各子行业涨跌幅:分立器件(5.16%)、光学元件(3.58%)、电子系统组装(2.13%)、电子零部件制造(2.07%)、印制电路板(1.15%)、其他电子Ⅲ(-0.05%)、显示器件Ⅲ(-0.46%)、被动元件(-1.09%)、LED(-1.60%)、集成电路(-2.75%)、半导体材料(-7.49%)。截至本周收盘,电子行业市盈率PE-TTM为37.53倍。 支撑评级的要点 行业动态:1、TI宣布新晶圆厂建设计划。TI宣布计划德克萨斯州北部谢尔曼建造新的12英寸半导体晶圆制造厂。该制造基地最多可建设4个晶圆制造厂以满足逐年产生的市场需求,前两个工厂将于2022年动工,预计最早在2025年第一座晶圆制造厂将开始投产。如果四座工厂全部建成,总投资额将达约300亿美元。2、联发科发布全球首颗4nm处理器天玑9000。联发科于11月19日发布全球首颗采用台积电4nm的智能手机处理器天玑9000。天玑9000CPU部分采用最新ArmV9架构,具有1个超大核,ArmCortex-X2核心,频率3.05GHz;3个大核,ArmCortex-A710核心,频率2.85GHz;4个小核,ArmCortex-A510能效核心;支持LPDDR5X内存,速率可达7500Mbps。GPU部分采用ArmMali-G710十核GPU,支持移动端光线追踪图形渲染技术,支持180HzFHD+显示。天玑9000还具有14MB的缓存设计,包括8MB的L3缓存,6MB的系统缓存,可以与PC级的处理器相媲美。3、Q3DRAM总产值季成长10.2%。TrendForce数据,Q3DRAM总产值季成长10.2%,达266亿美元。展望第四季,在供应链问题持续纷扰,及年底库存盘点即将来临的双重压力下,DRAM库存偏高的买方在采购力道上恐怕更为缩手,进而导致DRAM价格失去支撑,甚至反转下跌,结束仅三季的上涨周期。4、小鹏汽车发布小鹏G9。小鹏汽车在2021年广州车展上发布旗下第四款车型:全新智能旗舰SUV小鹏G9。小鹏G9采用领先的X-EEA3.0电子电气架构,将是支持XPILOT4.0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首款量产车,搭载XPower3.0动力系统,是国内首款基于800V高压SiC平台的量产车,未来将实现超充5min,补能超过200km的能力,电驱系统最高效率可达95%以上。为配合800高压平台,小鹏汽车还将铺设中国首批量产的480kW高压超充桩。 建议关注 IC设计:韦尔股份、圣邦股份、北京君正、卓胜微、芯朋微、艾为电子、恒玄科技、兆易创新等。 功率半导体:华润微、士兰微、捷捷微电、新洁能等。 IC制造: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港股)。 IC封测: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晶方科技等。 消费电子: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环旭电子、欧菲光、水晶光电等。 风险提示 海外疫情控制不及预期;半导体景气不及预期;终端需求不及预期。

资源

从上一轮周期看当前发展阶段

2021年11月26日发布 半导体行业波动缩窄,外部冲击影响投资周期的跨度与幅度。智能化带动半导体需求来源由单一走向多元,PC/手机/服务器等主要行业进入存量替换时代,导致了更低的半导体销售额增速以及更谨慎的资本开支计划,行业波动性缩窄。历史数据上,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与资本开支大致保持为期四年的投资周期,但发生外部冲击时,周期的跨度与高点的幅度将会受到影响,这会修正投资周期的起点。 来自上一轮投资周期的经验,半导体设备业绩与股价率先同步反应,半导体材料业绩反映落后设备7个季度,但股价几乎与设备同步。从2016-2018年扩产经验来看,半导体设备业绩与股价率先同步反应,股价先于业绩见顶;半导体材料业绩反映落后设备7个季度,但股价反映仅落后设备1个季度,其持续性略弱于半导体设备。 2022年进入密集投片期,明年半导体设备公司业绩依然有强劲支撑,国产设备替代加速。仅统计的数据显示,国内已披露的8寸和12寸产能在未来的投片量占过去总装机量分别超过40%和110%。从各家公司的产能规划情况来看,2022年后国内将进入密集投片与量产阶段。密集的资本开支计划在未来带来了旺盛的设备需求,根据相关项目的简单测算,仅考虑12寸成熟制程,未来3年所需刻蚀/清洗/研磨/CPVD设备数量则分别为2019/1755/890/4463台。目前我国国产设备市占率低,刻蚀/清洗/氧化扩散等环节已具备一定竞争力,国产替代率超过20%,干法去胶设备的屹唐科技全球市占率居于全球第一,但在光刻/离子注入/涂胶显影等领域主要依赖于进口,但近年来也逐步实现突破。 投资建议。在资本开支的超级周期下,我国国产设备市占率低,核心环节几乎全依赖于进口,具有竞争力的部分环节市占率也仅在20-30%之间,与我国半导体销售市场全球地位不匹配,部分环节亟待加强。建议关注产品线丰富,已初具平台供应设备能力的北方华创;在细分领域具有竞争力,且逐步延伸产品线中微公司、盛美上海、华峰测控、华海清科(拟上市)和屹唐股份(拟上市);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设备零的突破,国内稀缺的芯源微和万业企业(凯世通);建议关注精测电子和至纯科技。维持行业“领先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导致资本开支缩减,贸易摩擦加剧,技术进展不及预期。

  • 1
  • 49
  • 50
  • 51
  • 120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