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

电子 · 圈子

1421 位酷友已加入

电子圈子中包含常用的源代码、电路图、学习教程、产品样本、技术报告等干货资料,加入圈子可以上传、下载资料,也可以使用提问来寻求资料或分享你认为有价值的站外链接~

关注推荐最新

热门标签

资源

电动化核芯,智能化基石

2022年07月14日发布 核心观点:电动化核芯,智能化基石 一、电子复盘及展望:汽车电子引领下个黄金十年:过去半年,疫情扰动,手机需求弱化等因素均对电子板块形成压制。然而,汽车电子横空出世,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开始接力成长。汽车电子已然印证了我们前期的判断,成为电子板块的核心驱动力。我们本篇策略报告也将由此展开,探讨新时代的投资机遇。 1)重要性:参考半导体的下游市场分布,手机PC等传统电子硬件仍是重要市场,但未来增速将降至低个位数。汽车芯片需求的成长性良好,其中车机+自动驾驶芯片未来5年的CAGR有望达163.1%;其次分别为EV芯片(23.8%),ADAS芯片(22.6%)。 2)产业周期:当前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渗透率正处5%-20%的跨越阶段,通常意义上,20%渗透率是行业趋于成熟关键性节点。当下的汽车电子可类比12-13年的智能机,产业的颠覆式创新,将引领未来的黄金十年。把握电动化智能化双主线并行投资机会。 3)变革:整车厂新旧“玩家”激烈混战的当下,车企的设计理念,技术方案也在加速演进。变革之中孕育着汽车电子行业的新机遇。域集中式EE架构:可实现软硬解耦,更好的集约化处理信息,加速智能化落地。同时对域芯片算力、连接器速率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应链网络化:扁平化、多元化的网状生态兴起,传统Tier1的话语权被削弱,同时也给了电子公司快速切入汽车供应链的契机。 二、电动化核芯:探寻新能源的幕后英雄:6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53.1万辆,同比增长130.5%,环比增长47.8%。理想、蔚来、小鹏、哪吒、零跑销量均破万。全年销量预期上修至650万辆。电动化趋势下,功率器件、PCB、电容、磁性元件用量大为提升。 1)功率器件:传统燃油车中的功率半导体主要用于辅助驱动系统,而新能源车汽车中功率半导体的增量场景涵盖牵引逆变器、OBC、高低压辅助驱动系统、DCDC模块等,需要用到MOSFET、IGBT、SiC等大量功率器件。预计2026年全球IGBT市场空间达1100亿元以上,SiC器件市场空间达58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用IGBT在500亿左右,SiC在300亿元左右。 2)PCB:新能源车单车PCB使用面积增加至5-8平米,价值量约3000元,约为传统燃油车的6倍,其增量主要来源于:1)动力控制系统(VCU、MCU、BMS);2)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3)轻量化趋势下,软板取代传统线束。 3)电容器:电动汽车的发展给薄膜电容带来全新的增量。目前薄膜电容主要用于车身OBC和三电系统等部位,单车用量1-4个,单车价值量300-600元。MLCC在新能源车上也有较为明显的用量提升,而传统铝电解电容在车上的功能仍以通用型为主。 4)磁材:磁性元件在OBC中主要起筛选信号、过滤噪声、稳定电流及消除EMI等作用,全车磁性元件价值量可达500元以上。 三、智能化基石: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全面升级。自动驾驶:2022年Q1中国乘用车L2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装配量为142.8万辆,同比增加58%,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核心。 1)摄像头,L3/L4级别自动驾驶通常需要10颗以上摄像头。预计2030年市场空间将达3800亿元。产业链角度来看,建议关注模组、镜头、CMOS等价值量占比大的细分领域中具备竞争优势的公司。 2)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至关重要的一环,可有效弥补摄像头不适应夜间雨天等恶劣环境的缺点。目前下半年发布的30万以上车型,已经相当的激光雷达搭载率。如理想L9搭载了一颗禾赛的激光雷达;长安阿维塔搭载了三颗华为的激光雷达;小鹏G9将搭载2颗速腾的激光雷达。随着这些新车发售,激光雷达亦将迎来放量,激光雷达产业链上游公司率先受益。 3)自驾芯片:Mobileye(英特尔)、英伟达、高通、特斯拉等厂商拥有较强的先发优势。国内整车厂智能化加速带来国产厂商突围机遇,华为、地平线、黑芝麻相对领先。我们在正文中对比了各家厂商的自驾芯片方案。 智能座舱:智能座舱是配备了智能化和网联化的车载产品,可以实现硬件、人机交互、系统软件集成整合发展。 1)座舱芯片:“一芯多屏”智能座舱方案中,2020年高通市场份额高达90%,目前已发布四代智能座舱芯片。国内芯片厂商如瑞芯微、晶晨股份、全志科技、芯驰科技、芯擎科技等均在加速追赶。 2)座舱屏:车载屏作为智能化和娱乐化的重要载体,高像素、大尺寸屏、联屏的趋势显著提升。预计全球车载屏市场25年将达300亿美元,且厂商集中度较低,将带动背光模组,面板厂,模组厂等产业链环节的成长机遇。 3)汽车声学:智能座舱声学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麦克风、扬声器(功放、AVAS),以及针对汽车内外噪声的降噪传感器模组等。伴随产品升级,单车价值量可达2500元。 其他智能化硬件:1)汽车MCU,作为ECU的核心组件,单车用量可达百颗。国产厂商如芯旺微、杰发科技、国芯科技、兆易创新正快速突破中。2)车载存储:伴随着智能化升级,单车存储用量也快速增长,如特斯拉Model3单车DRAM容量为14GB,理想L9单车DRAM容量为24GB。3)模拟芯片:车载模拟覆盖电源管理和信号链中绝大部分品类,单车价值量约300美金左右。4)连接器:电动化、智能化催生了高压连接器、高速连接器的增量需求,单车价值量高达4000元左右。 四、其他硬件:“旧王”退位、“新王”当立:传统手机市场方面,尽管市场砍单杂音颇多,但渠道库存已有一定消化,逐季好转趋势明确。而随着22年Q3库存有望消化完毕,中高端机型集中发售,预计全球手机市场将重回增长,当下或为底部布局良机。AR/VR及服务器等市场的景气度虽有波动,但长期坚定看好,全新动能将接力成长。 五、半导体:把握不确定中的确定: 1)IC设计:过去一年,缺芯涨价是IC设计业的主旋律,而当下受疫情影响及终端市场需求扰动,景气度开始分化。汽车工控需求、特种芯片公司业绩上佳,其他主攻消费市场的公司业绩有放缓。模拟芯片公司则展示了强有力的韧性,成长性穿越周期。 2)设备材料:板块基本面持续强劲,疫情不改国产化大势。1Q22设备板块营收YOY+39%,为子版块第一。疫情不改国产化大势,部分设备材料厂商已逐渐成为国内产线一供。持续看好国内半导体资本开支持续性和设备材料厂商份额提升。 六、投资建议:4月下旬以来电子板块强势反弹。我们前期底部多次强调投资机遇,当下依旧看好电子板块后市表现,但分化不可避免,建议把握强势赛道的强势品种,建议关注: 1)汽车电子:【智能化】永新光学、长光华芯、炬光科技、蓝特光学、联创电子;【电动化】功率器件:时代电气、斯达半导、新洁能、扬杰科技、士兰微;电容器:江海股份、法拉电子;【汽车半导体】韦尔股份、兆易创新、纳芯微、北京君正等。 2)半导体:【设备龙头】北方华创、拓荆科技、华海清科、芯源微、中微公司、万业企业、盛美上海、至纯科技;【零部件龙头】江丰电子、富创精密(拟上市);【材料龙头】沪硅产业、立昂微、TCL中环、鼎龙股份、彤城新材、晶锐电材、华特气体、金宏气体;【数字芯片】安路科技、复旦微电、紫光国微、臻雷科技、晶晨股份、兆易创新、中颖电子;【模拟芯片】纳芯微、思瑞浦、艾为电子、圣邦股份、芯朋微、晶丰明源。 3)电子硬件:【AR/VR】歌尔股份;【PCB】东山精密。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汽车需求不及预期;晶圆厂扩产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资源

半导体上游维持景气,消费电子下半年有望回暖

2022年07月11日发布 投资要点: 晶圆代工与封测厂商营收维持较好增速。 6 月,台积电营收环比小幅下降 5%,而偏成熟制程的联电和世界先进营收环比小幅增长 2%~3%。 Q2 整体来看,代工厂营收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台积电营收环比增长 9%,同比增长 44%,而联电营收环比增长 14%,同比增长 42%。从封测角度看,日月光投控 6 月营收环比增长 8%,同比增长 34%,同比增速进一步提升。总体看,半导体上游的代工与封测厂商景气度仍较好。 在上游半导体硅片端, 6 月环球晶圆营收同比增长 15%,环比增长3%,创今年来新高;合晶科技 6 月营收同比增长 38%,环比增长 11%,也是刷新了今年单月营收新高记录。 主要台系 IC 厂商营收增速放缓, 但信骅保持同比高速增长。 联发科 6 月营收同比增长 7%,环比下降 2%。相较于 Q2 同比 24%的增长,联发科 6 月增速有所放慢。 模拟 IC 厂商矽力杰 6 月营收同比增长 23%,环比下降 3%; Q2 同比增长 30%,环比增长 13%。虽然矽力杰 6 月营收环比小幅下降,但同比增速仍维持较好水平。受面板出货量整体疲软的持续影响,驱动 IC 相关公司如联咏、敦泰营收继续环比下降。信骅(服务器管理芯片厂商) 6 月营收同比增长 54%,环比增长 9%,继续创下今年新高。今年以来,信骅营收保持高速同比增长,反映服务器需求仍强劲。 群创中小尺寸面板同比恢复增长, 或反映下游消费电子拉货力度回升。 友达 6 月营收同比下降 39%,环比下降 6%,而群创 6 月营收同比下降 39%,环比增长 7%。从出货量来看,群创 6 月面板大尺寸、中小尺寸出货均有回暖,其中大尺寸出货量环比增长 6%,而中小尺寸出货量环比增长 11%。群创中小尺寸面板出货量同比也恢复了正增长(今年来首次),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小尺寸的消费电子需求有回暖。 台系光学镜头厂商营收环比均实现增长。 大立光 6 月营收同比增长 1%,环比增长8%,而玉晶光 6 月营收同比增长 1%,环比增长 43%。大立光表示,受益于新机出货, 7 月拉货动能将优于 6 月。玉晶光董事长也表示,看好下半年进入市场需求旺季,若市场未出现重大变化,公司营收将超越去年同期。 国巨表示利基型产品需求稳健, 标准型被动元件产品需求持续调整中。 国巨 6 月营收同比增长 13%,环比增长 2%; Q2 营收同比增长 13%,环比增长 4%。国巨表示, 6 月营收增长主要是公司的利基型产品需求维持稳健动能,加上中国大陆部分地区在疫情缓解后,客户端需求及出货在缓步恢复。展望下一季度,国巨表示,公司营收占比高的利基型产品订单稳健,而营收占比低的标准型产品需求则持续调整中。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晶圆上游景气环节, 标的包括:沪硅产业、立昂微等; 关注高景气的服务器产业链,标的包括:澜起科技、 聚辰股份等; 消费电子需求最暗时刻预计已过, 下半年预计逐步改善,关注立讯精密、 韦尔股份、舜宇光学科技等。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贸易摩擦风险

资源

历史复盘:半导体芯片库存周期影响有多大

2022年07月11日发布 行业观点: 当前 IC 分销商库存承压,芯片价格受库存周期影响出现分化,而头部芯片原厂受库存影响较小。 IC 分销龙头厂商经历疫情之后库存创历史新高,存货周转天数处在历史高位。与此相反, 头部芯片原厂的库存水位稳定, 我们看到德州仪器和意法半导体积极进行资本投入新建 FAB。 通过复盘半导体行业的 15 年成长周期,我们认为当下高库存阶段无需过于悲观。新冠疫情影响芯片供应链,造成了驱动 IC 等品类芯片的囤货。受库存周期的影响, 部分类别的芯片价格有所调整。 但另一方面,某些龙头厂商的产品交期拉长,价格趋势或将往上。经历本轮库存周期后,芯片龙头公司有望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开发高附加值、高毛利率的产品成为竞争的重中之重,未来兼并整合或将加剧。 根据本周披露的业绩预告情况, 我们看到上游材料设备与零部件行业景气度高,部分龙头公司业绩超出市场预期。 中微公司预计 2022H1 营收同比增长约 47.1%,新增订单同比增长约 62%。鼎龙股份预计 2022H1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93-116%。新莱应材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长 113.59%-143.05%。 市场回顾: 本周 A 股电子行业指数(申万)下跌 1.17%,近一年下跌 24.15%, 表现落后于沪深 300 与创业板指数。 A 股电子板块个股中,宝明科技涨本周幅 42.28%排名第一,华亚智能涨幅 24.69%排名第二,京泉华涨幅 20.91%位列第三;英集芯跌幅最大,下跌 12.23%。 海外市场方面, 美股费城半导体指数表现强势, 本周上涨 6.49%,晶圆代工厂Globalfoundries 大涨 11.67%引领半导体板块反弹。 台股本周上涨 2.26%,台股电子板块个股中,玉晶光涨幅 19.12%排名第一, 被动元器件板块华新科上涨14.27%,国巨上涨 9.4%。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显示驱动龙头敦泰,模拟芯片龙头硅力杰开始反弹。 投资建议: 短期的供需错配造成 IC 分销商高库存的局面或将得到改善,当前智能化、万物互联的逻辑还在延续,下游消费电子等行业有望逐步回暖。 看好半导体上游材料与零部件领域,受益于半导体产能向国内转移,细分龙头有望抓住进口替代机遇崛起。重点推荐 300mm 大硅片龙头沪硅产业,看好半导体零部件、光刻胶和靶材等细分子行业。 基于以上分析, 我们认为江丰电子、新莱应材将受益。 风险提示: 业绩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中美贸易摩擦。

资源

持续看好汽车电子与半导体材料

2022年07月11日发布 “十四五”规划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创新为长期主线“十四五”时期,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主要发展目标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规划进一步明确: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领域为“十四五”期间重要的发展方向。为实现2035年迈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远景目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是必然趋势,产业附加值将大幅提升,预计到203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增速将达到2020年的3.1倍左右,利润总额有望增长606%,电子企业盈利能力、盈利质量将大幅提升,电子行业仍将处于快速成长期。 把握电子行业未来十年产业趋势,持续看好汽车电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将大幅提升汽车电子的单车价值量,汽车电子信息市场规模有望加速增长。汽车电子含量显著提升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电动化方面,功率半导体、MCU、传感器量价齐升。汽车电子信息有望接力智能手机成为电子行业发展的新动力,汽车电子信息产业链迎来黄金发展期,成为未来十年电子行业最大的产业趋势。汽车电动化带动单车功率半导体价值量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发展将成为功率半导体市场又一重要驱动力。汽车智能化带来算力需求大幅提升,计算芯片需求旺盛,汽车数据海量增长,汽车存储迎来爆发,同时传感器与激光雷达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落地。 国产替代加速,坚定看好半导体材料与设备零部件。半导体材料处于半导体产业链上游,是整体半导体产业的底层基础,全球市场规模近600亿美元。中国大陆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2020年,中国大陆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全球占比为17.65%,相较2016年上升了7.65个百分点,仅次于中国台湾(22.39%)位列全国第二。半导体零部件国产化替代进行时。据统计,目前至少有10家以上本土企业致力于半导体零部件国产化,考虑到国内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国产替代需求,我们看好在这个领域具备先发优势的公司。 投资建议:5G终端及汽车电动化需求旺盛的推动下,电子行业盈利端有望维持快速增长。目前,电子行业估值水平已接近中长期负一标准差水平,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维持“推荐”评级。建议关注功率半导体企业东微半导(688261.SH),汽车存储厂商北京君正(300223.SZ)半导体材料公司江丰电子(300666.SZ)等。 风险提示:新产品需求不及预期,国内厂商技术突破不及预期的风险。

资源

“618”该火未火,消费电子相关半导体行业遭遇

2022年07月11日发布 行情回顾 本周电子(申万)板块指数周涨跌幅为-1.17%,在申万一级行业涨跌幅中排名第16。电子行业(申万一级)指数在本周小幅下跌,跑输上证指数0.24pct,跑输沪深300指数0.32pct电子行业PE处于近五年17.0%的分位点,电子行业指数处于近五年59.1%的分位点。行业每周日平均换手率为1.79%。 核心观点 自今年二季度初以来,各类砍单消息屋见不鲜,目前此轮“砍单潮”已经从最初的消费电子终端厂商蔓延到晶圆生产和芯片封测等环节。由于新冠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冲突、全球通货膨胀等原因,今年消费电子各品类出货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消费者由于上述宏观因素购买非必要品意愿普遍下降。此前上游各厂商为避免去年的缺芯事件再次发生疯狂备货,又遭遇近期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导致库存处于历史高位,预计下半年促流速、去库存仍是行业主旋律。汽车“四化”的演进是大势所趋,将给整个汽车半导体产业都带来新的机会,带动包括传感、功率、MCU、模拟、逻辑、存储在内的整个汽车半导体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我们认为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将持续,2022年H2产业将继续调整库存,最快将在2023年01迎来拐点,建议关注汽车电子等需求更稳定、盈利能力更高的新兴终端市场。 建议关注 高景气行业的龙头,业绩增长较确定的标的:士兰微、扬杰科技、斯达半导、北方华创、江海股份、法拉电子、韦尔股份、圣邦股份、瑞芯微、兆易创新景旺电子等。 风险提示电动智能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国际形势恶化的风险、疫情发展超预期、流动性风险。

资源

全球十大半导体设计企业一季度销售额达394亿美元,同比增长44%

2022年07月11日发布 电子行业指数本周涨跌幅:截至2022年7月8日,跑输沪深300指数0.32个百分点,涨幅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位列第16位;申万电子板块2022年7月以来累下跌1.16%,跑赢沪深300指数0.09个百分点;申万电子板块2022年累计下跌25.34%,跑输沪深300指数14.98个百分点。 电子行业二级子板块本周涨跌幅:截至2022年7月8日,申万电子板块的6个二级子板块本周全面下跌,跌幅从低到高依次为:SW电子化学品(-0.30%)、SW消费电子(-0.56%)、SW其他电子(-0.93%)、SW半导体(-0.95%)和SW光学光电子(-1.58%)和SW元件(-2.70%)。 本周部分新闻和公司动态:(1)业内人士:当前整个液晶面板产业链库存积压依然严重,面板厂大幅减产至少需持续一个季度才能扭转供需格局;(2)丘钛科技:6月手机摄像头模组销量2966.8万件环比减少18.3%;(3)业内人士:OLEDDDI供应仍偏紧2022年下半年价格支撑有望;(4)集邦咨询:砍单潮来袭下半年八英寸晶圆厂产能利用率下滑幅度明显;(5)三星电子第二季度销售额77.00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1%;(6)集邦咨询:全球十大半导体设计企业一季度销售额达394亿美元同比增长44%;(7)北方华创: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充足预计上半年业绩将保持增长;(8)环旭电子:6月合并营业收入同比增加48.05%;(9)鼎龙股份:预计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93%-116%;(10)至纯科技:上半年新增订单额同比增长37.33%;(11中微公司:预计二季度净利环比增长159%-210%。 电子行业周观点:继续关注下游创新和国产替代带来的投资机会。全球电子行业整体进入下行周期,行业景气度出现较大分化,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类终端需求萎靡,影响上游存储芯片、面板等零部件的需求,进而影响产业链相关企业供应链业绩;虽然行业整体下行,但新能源汽车、AR/VR等下游创新仍给行业贡献增量,而半导体设备与材料、高端被动元器件等关键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仍在持续,国内电子企业前景可期。投资方面,建议从行业景气度和国产替代角度出发,把握半导体材料与设备、高端被动元器件、高层数PCB板、AR/VR、折叠显示屏、功率半导体、汽车连接器和车载PCB等投资主线。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如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资源

问界M7重磅发布,多企业布局超级充电桩

2022年07月11日发布 本周行情回顾。根据Wind,本周申万电子板块涨跌幅为-1.17%,半导体涨幅-0.95%,消费电子涨幅-0.56%。细分情况来看,部分细分版块上涨幅度较大。其中,半导体设备和品牌消费电子板块周度涨幅突出,本周涨幅分别达到6.51%和7.32%,超额受益分别为7.68%、8.49%。同时分立器件板块亦有稳定表现,周涨幅1.14%。目前行业整体估值水平位于历史低位,根据Wind,电子(申万)板块整体PETTM(月度)为28.9,与2012、2019年低位接近。我们认为目前对于电子板块而言,行业景气度依旧,同时部分电子公司逐渐显现规模化,当前行业底部信号已经基本确认,可以重点关注电子产业发展。 华为:问界M7发布。7月4日,华为发布同赛力斯联合打造的第二款车型——问界M7。问界M7将在赛力斯全新的凤凰工厂进行生产,性能方面百公里加速:四驱版本4.8s,后驱版本7.8s,问界M7采用纯电驱增程平台,电机功率可达到330KW,最大扭矩660N·m;里程方面在满油满电情况下里程数超过1000Km。智能化方面,M7搭载超级桌面,使得手机生态能够轻松上车,用户通过大屏幕直接控制手机应用,软件界面能够根据车载屏幕进行自适应;全车配备问界M7搭载12颗超声波雷达,4颗APA摄像头,3颗毫米波雷达,能够实现巡航辅助、偏离辅助、紧急刹车、碰撞警告和盲区预警等多项功能,自动驾驶等级达到L2+。 超级充电桩:多企业积极布局。2022年随着越来越多的800V平台电车进入大众视野,相对应的充电桩部署也在井然有序进行。其中特斯拉表示目前正在着手开发350kW超充充电桩,预计将试配于Plaid和Cybertruck等车型中,预计峰值电流或将达到900A,同时超过300kW的高功率充电时间将较V3/V2更长。吉利宣布到2023年底建设大约2200个充电桩。小鹏:截止2022年3月底,小鹏自营超充站上线757座,覆盖全国所有地级行政区。蔚来:在7月6日的NioPowerDay2022中,蔚来表示将在2022年底部署800V高压快充,其峰值电流达到650A;同时搭载液冷枪线,其重量减轻大约50%;多场景的智能交互,智能化程度更高。 半导体设备:收入、利润快速增长,国产化持续深化。设备核心公司2022Q1营收总计72.7亿元,yoy+55%;扣非归母净利润10.7亿元,yoy+83%。其中北方华创产品布局广泛,刻蚀、沉积、炉管持续放量;中微公司CCP打入TSMC,ICP加速放量,新款MOCVD设备UniMax2022Q1订单已超180腔;拓荆科技PECVD已用于国内知名晶圆厂14nm及以上制程产线,累计发货超150台;芯源微新签订单结构中前道产品占比大幅提升;精测电子产品迭代加速,OCD、电子束进展超预期;华峰测控订单饱满新机台加速放量。 半导体材料:持续突破,打开国产替代空间。2021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创643亿美金新高,中国大陆需求占比18.6%。同时随着晶圆厂的扩产,我们看到在材料领域已经开始涌现出各类已经进入批量生产及供应的厂商。我们选取10家代表性公司,2021年电子材料营收综合约为98亿元人民币,考虑到其他未收录的非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乐观假设中国电子半导体材料营收规模150亿元(更多的为中低端产品,高端产品仍然在持续突破及替代),在当前643亿美元的全球市场之中也仅仅4%不到的替代率;在中国所需的产值约119亿美元的市场需求中,也仅占19%,因此可以看到中国无论是在中国市场或者全球市场之中,均有着巨大的国产化空间。 高度重视国内半导体及汽车产业格局将迎来空前重构、变化,以及消费电子细分赛道龙头:1)半导体核心设计:光学芯片、存储、模拟、射频、功率、FPGA、处理器及IP等产业机会;2)半导体代工、封测及配套服务产业链;3)智能汽车核心标的;4)VR、Miniled、面板、光学、电池等细分赛道;5)苹果产业链核心龙头公司。相关核心标的见尾页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

资源

部分面板龙头减产,6、7月TV面板价格环比跌幅收窄

2022年07月11日发布 行情&业绩回顾:2022年6月至今面板(申万)指数上涨3.11%,5月主要LCD厂商大尺寸LCD业务营收均同比下滑 行情回顾:2022年6月至今面板(申万)指数上涨3.11%,分别跑输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沪深300指数2.19、8.02、5.01pct;其中京东方A、TCL科技、深天马A、彩虹股份、龙腾光电分别上涨1.85%、4.84%、1.69%、1.57%、4.64%。估值方面,截至7月6日A股面板行业总市值4172.82亿元,整体PB(LF)为1.16x,处于2016年以来的6.5%分位。 业绩回顾:根据Omdia数据,5月全球大尺寸LCD面板月度营收50.59亿美元,环比下降5.37%,同比下降32.79%,其中京东方、TCL华星、友达、群创、LG大尺寸LCD面板月度营收分别同比下降36.79%、21.80%、35.26%、46.80%、16.25%;三星大尺寸LCD面板营收3000万美元,基本已退出LCD业务。中国主要LCD厂商(深天马A、TCL科技、京东方A、彩虹股份、龙腾光电、友达、群创光电、瀚宇彩晶)1Q22营收1394.31亿元,环比下降8.12%,同比增长2.59%;归母净利润67.65亿元,环比下降36%,同比下降56%;毛利率同比下降9.63pct、环比下降1.76pct至15.51%,净利率同比下降6.59pct、环比下降2.14pct至4.85%;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环比增加0.84天至58.39天,存货周转天数同比增加11.11天、环比增加0.25天至52.11天。 价格&成本:部分面板龙头减产,6、7月TV面板价格环比跌幅收窄;1Q22LCD电视面板价格已趋近或低于平均成本及现金成本 电视:根据Omdia数据,2022年6月32、43、50、55、65英寸LCDTV面板价格环比下降8.8%、4.8%、2.6%、3.2%、9.5%至31、60、76、92、133美元/片;Omdia预计2022年7月32、43、50、55、65英寸LCDTV面板价格将环比下降6.5%、5.0%、1.3%、1.1%、4.5%至29、57、75、91、127美元/片;得益于部分面板大厂从6月开始减产,6、7月TV面板价格环比跌幅较5月有所收窄。根据WitsView数据,1Q22LCD电视面板平均价格已趋近或低于平均成本、现金成本水平,32、55英寸LCD电视面板价格分别低于现金成本4.03%、5.06%;43、65英寸LCD电视面板价格分别较现金成本高出0.46%、3.42%。 笔记本:根据Omdia数据,2022年6月10.1英寸(平板电脑)、14英寸(笔记本电脑)、23.8英寸(显示器)LCDIT面板价格环比下降4.0%、8.8%、7.8%至24.2、30.2、59.2美元/片;Omdia预计2022年7月10.1、14、23.8英寸LCDIT面板价格环比下降4.1%、9.6%、8.4%至23.2、27.3、54.2美元/片。根据WitsView数据,1Q2214英寸笔记本面板平均价格较现金成本高出131.07%;15.6英寸笔记本面板平均价格较现金成本高出128.44%。 供给&需求:5月全球大尺寸LCD面板出货面积同比下降7.26%,TV、NoteBook面板出货面积同比下滑,Monitor面板出货面积维持同比增长 供给方面,我们预计2022年全球大尺寸LCD产能面积较2021年增长10.13%,其中1Q22、2Q22、3Q22、4Q22产能分别环比增长1.15%、1.82%、1.40%、1.41%;预计2023年全球大尺寸LCD产能面积较2022年增长5.06%,其中1Q23、2Q23、3Q23、4Q23产能分别环比增长0.98%、0.31%、2.10%、1.97%。 需求方面,2022年5月全球大尺寸LCD面板出货面积同比下降7.26%,其中全球LCD电视面板出货面积同比下降8.14%,全球LCD显示器面板出货面积同比增长8.66%,全球笔记本电脑面板出货面积同比下降24.01%,全球平板电脑面板出货面积同比下降14.59%。 我们认为,伴随着LCD扩产进入尾声,行业将由过去供给端主导(产能变化)转向需求端主导(终端需求大尺寸、高端化、多样化),行业周期属性将淡化,成长属性显现,LCD面板企业的盈利稳定性有望强化。 投资建议:LCD产业链建议关注京东方A、TCL科技国内LCD面板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现已实现全球领先,我们看好京东方A、TCL科技等国内面板龙头把握我国消费升级国产化的时代红利,凭借高世代线所带来的规模效应、成本优势以及市场份额领先所带来的行业话语权、定价权实现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 风险提示 半导体显示器件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半导体显示器件价格波动的风险;生产设备及原材料供应风险。

资源

需求结构性机会仍需关注,国产替代趋势不改

2022年07月11日发布 电子行业观点:芯片需求分化加剧,消费电子芯片需求疲弱,新能源相关功率半导体(超结MOS、IGBT、SiCMOSFET)、数据中心芯片需求依然旺盛,看好WiFi升级以及国产替代机会。DriverIC需求持续下修,SoC、CIS与PMIC等开始进行库存调节,代工厂产能利用率预期下滑。多家半导体设备厂商公告上半年订单快速增长,规模效应显现,利润开始逐步释放,预计其他设备厂商订单增速仍高。半导体材料厂商英特格收购卡伯特现行业集中趋势,下游硅片需求增长带来的供不应求持续到2024年,国际大厂产能紧缺有望加速国产硅片验证和导入,持续看好硅片行业高景气+国产替代双重逻辑。6月新能源车销量强劲,小鹏G9电动压缩机控制器采用国产SiCMOSFET,碳化硅迎合高压化电车需求未来可期。电动汽车及800V的发展、光伏及储能的发展,加大了超结MOS、IGBT、SiC的需求,目前仍然供不应求,货期上调、涨价情况依然存在,继续看好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用电子半导体,重点看好IGBT、碳化硅、薄膜电容、隔离芯片、智能汽车产业链。WiFi6无线网络芯片将成主流,升级WiFi7提上日程,12“成熟制程产能预期回逐季释放到WiFi芯片,继续看好WiFi升级的细分赛道机遇。 通信行业观点:通信板块近期重点关注数字新基建和高成长。通信板块近期重点关注数字新基建和高成长,一方面,ICT产业链“端-管-云”价值轮动,以算力和传输为基础的新型ICT商业基础设施机会已经出现。随着下半年稳增长举措的不断落地和推进,数字新基建板块景气度有望逐步提升,5G、云、光网络、物联感知、卫星互联网等新型ICT基础设施供应链中市场格局好、具备规模效应的头部公司将重点受益。另一方面,从下游场景看,高景气赛道主要集中在通信和垂直行业相融合的AIoT、数字能源、智能汽车等新兴细分领域,在疫情反复、供应链波动等诸多不确定下,相关领域的部分头部公司年稳态增长预期仍将保持在30%左右的水平。建议重点关注中国移动、移远通信、和而泰、拓邦股份、经纬恒润、光庭信息、宝信软件等 计算机行业观点:类预算制需求下半年预期会追赶计划,估值位于历史底部投资性价比较高。最近两周计算机指数表现靠后,可能临近中报,更多的开始反应Q2业绩受疫情影响的预期;目前板块主线还是下游高景气或映射A股热度的智能驾驶、工业软件、金融科技,夹杂一些题材热点。若考虑到一方面,类预算制需求在下半年对全年规划目标的落地追赶,带来的业绩增速逐季度上行加速,叠加人员投入增速趋缓后利润弹性可能更大,而估值基本处于历史底部,人工智能、信息安全、金融科技等板块下半年的机会值得关注。推荐组合:海康威视、恒生电子、奇安信。 推荐组合:澜起科技、立昂微、北方华创、兆易创新、法拉电子、移远通信、光庭信息、海康威视、恒生电子、奇安信。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手机销量低于预期、智能化配置不达预期、估值偏高

资源

电源行业水大鱼大,加码新能源未来可期

2022年07月11日发布 行业观点 电源行业水大鱼大,看好大陆企业份额提升。1)需求端:2025 年中国电源市场达 5400 亿元,其中开关电源市场达 2500 亿元,CAGR 为 5%。我们估算 2025 年全球消费电子电源市场达 960 亿元、服务器电源市场达 316 亿元、电动工具电源市场达 230 亿元、办公电子电源达 130 亿元。且下游客户集中度较高,客户服务能力尤为重要。手机品牌 CR5 达 84%、PC 品牌CR5 达 77%、可穿戴品牌 CR5 达 63%、服务器 CR5 达 51%,电动工具CR5 达 53%。2)供给端:台湾厂商目前占据开关电源主要市场份额,2020年台达电、光宝、群光、康舒电源产品收入达 360、189、81、49 亿元,市占率达 37%,大陆厂商收入均低于 40 亿元、市占率极低,我们认为大陆电源厂商降本、服务能力更佳,未来有望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壁垒端:技术+客户+规模+品牌壁垒高,行业先发优势明显。1)技术壁垒高主要体现在定制化难度高,下游产品迭代速度快两方面。2)客户认证周期长达 1~2 年,且各国安规标准也有所差异,认证周期较长。3)电源行业具有明显规模效应,规模更大的企业在成本控制,市场拓张等方面优势明显。4)老玩家产品具有较高知名度,行业品牌壁垒高。 成本端:上游降价,中游利润率有望持续修复。电源行业的材料成本占比达70%以上,主要包括胶壳、电阻电容、磁性材料、IC 芯片。2021 年大宗商品(石油、铜)、电子元器件(半导体、电阻电容、磁性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挤压中游 ODM 盈利能力。目前大宗商品、消费类电子元器件价格逐步松动,助力电源企业利润率修复。 新能源需求高速成长,电源厂商拓展新能源可期。我们看好电源厂商基于电力电子设计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智能制造能力,成功拓展至快速成长的新能源领域,抢占市场份额。我们估算 2025 年新能源车电源&电控市场规模达 1900 亿元、五年 CAGR 达 41%,逆变器市场规模达 1550 亿元、五年CAGR 达 30%,户用储能市场规模达 1 180 亿元、五年 CAGR 达 50%,便携式储能市场规模达 637 亿元、五年 CAGR 达 72%。 财务端:大陆企业成长性更佳,台达电毛利率、研发费率领先行业。1)从成长性来看,得益于大陆电源厂商逐步实现品类拓张,份额持续提升,过去五年成长性优于台湾大厂,其中奥海科技 2016~2021 年电源收入、归母净利五年 CAGR 达 35%、17%,领先行业。2022 年 Q1 奥海科技收入、归母净利同增 30% 、 27% ,位居第一梯队 。 2 ) 电源龙头台达电毛利率(28%)、研发费率(9%)领先行业。 投资建议 电源市场空间广阔,我们估算全球消费电子、电动工具、服务器电源市场规模超 1000 亿元,台达电电源收入超 300 亿元,我们认为大陆厂商综合成本、服务能力更优,看好大陆厂商崛起。并且看好国内电源公司基于电力电子设计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智能制造能力,成功拓展至新能源领域。看好安克创新、海能实业、奥海科技、欧陆通、可立克等。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反复、出口政策变化、产能投放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能源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等。

资源

疫情波动影响市场预期

2022年07月11日发布 川财周观点 本周电子行业由涨转跌,表现弱于大盘,细分板块多数均呈下跌趋势, 其中光学元件、半导体材料和模拟芯片设计板块跌幅较大。目前国内局部地区疫情再次出现增长苗头,疫情反复使得市场信心难以显著提升。 就需求端而言, 电子行业终端产品与居民购买力水平紧密相关, 长期疫情或影响用户消费意愿; 就供给端而言, 电子行业分支庞大, 门类众多, 且龙头公司较多分布在疫情多发的经济科技重镇, 因此疫情反复会使得市场对行业供给端稳定性形成担忧。 市场一周表现 本周申万电子行业下跌 1.17%,上证指数下跌 0.93%,沪深 300 指数下跌 0.85%。各子板块中, 品牌消费电子板块上涨 7.32%, 半导体设备板块上涨 6.51%, 分立器件板块上涨1.14%。 个股方面,电子行业周涨幅前三的公司为: 宝明科技( 002992.SZ, 42.28%)、华亚智能( 003043.SZ, 24.69%)、 京泉华( 002885.SZ, 20.91%);周跌幅前三的公司为: 同兴达( 002845.SZ, -34.13%)、 骏亚科技( 603386.SH, -22.03%) 、 奥比中光( 688322.SH, -15.80%) 行业动态 Counterpoint 的研究报告指出,受疫情期间的需求疲软和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全球智能机芯片组市场(含 SoC/AP+基带)在 2022 年 1 季度的出货量同比下滑 5%。( cnBeta)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 SIA) 6 日公布, 5 月份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达 51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0%,环比增长 1.8%。(中国闪存市场) 根据市场分析机构 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 的数据, 6 月全球芯片平均交付周期(芯片从订购到交付的周期)为 27 周,低于 5 月的 27.1 周,与 4 月的 27 周持平,这表明困扰汽车制造商和其他行业一年多的芯片短缺略有缓解。(国际衍生品智库) 公安部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 6 月底,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已经突破了 1000 万辆大关,达到了 1001 万辆,占汽车总量的 3.23%, 中国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 1000 万辆的国家。(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 洛图科技报告指出,2022 年,苹果将为 iPhone 14 采购共约 9000 万片以上的柔性 AMOLED面板。根据业界估计,三星显示( SDC)将供应 6000 万片, LGD 供应 2500 万片,京东方供应 500 万片以上。( 观察者网) 公司公告 至纯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上半年新增订单总金额为 23.62 亿元,同比增长 37.33%。 中微公司 7 月 5 日公告称,上半年新增订单金额为 30.6 亿元,同比增长 62%。环旭电子: 发布 6 月营业收入简报, 合并营业收入为人民币 57.66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合并营业收入增加 48.05%,较 2022 年 5 月合并营业收入环比增加 13.47%。。 鸿 合科技:发布 2022 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1亿元-1.2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320.34%-358.56%。 民德电子: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民德(丽水)拟与江苏联芯签订第二批及第三批 6英寸晶圆生产线设备及相关服务购买合同,合同预估金额为人民币 2.78 亿元,公司将使用自有资金支付该部分款项。奋达科技:发布 2022 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6500万元-8000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54.29%-166.82%。 风险提示: 疫情复发程度超过预期、通胀上行影响超过预期、产业复苏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资源

业绩增长带来板块信心

2022年07月11日发布 半导体回调,业绩增长板块关注度提升 本周(2022/07/04-2022/07/08)市场整体下跌,沪深300指数下跌0.85%,上证综指下跌0.75%,深证成指下跌0.03%,创业板指数上涨1.28%,中信电子下跌1.15%,半导体指数下跌0.92%——较上周3.59%的涨幅有所回调。分板块看:半导体设计-3.3%(瑞芯微涨11.4%、芯海科技涨8.4%、汇顶科技涨8.3%)、半导体制造-3.5%、半导体封测-1.0%(晶方科技涨1.1%)、半导体材料-1.7%(鼎龙股份涨4.5%、上海新阳涨4.0%、兴森科技涨3.8%)、半导体设备涨5.4%(北方华创涨8.1%、中微公司涨8.0%、晶盛机电涨6.7%)、功率半导体微跌0.2%(新洁能涨13.2%、东微半导涨11.0%、宏微科技涨10.7%)。中微公司、新莱应材、中颖电子纷纷报出亮眼半年报业绩预告,带动市场对设备、材料、MCU等领域的关注度走高;下游新能源领域需求持续向好,功率板块关注度持续升温。 行业新闻 1)台积电22Q2营收超指引,增长依然强劲 7月8日台积电公布6月合并营收1758.74亿元新台币,同比增18.5%,仍为历史次高。台积电上半年营收1兆252亿元新台币,年增39.6%;其中Q2单季营收为5341.4亿元新台币,环增8.8%,超越此前Q2指引上限5241.6亿元,这主要受惠于新台币汇率走贬。若扣除汇率因素(新台币兑美元汇率从Q1的28.8:1变至29.926:1),台积电Q2增长仍符合预期。台积电预计7月14日召开法说会,公布Q2业绩,并给出最新营运展望。 2)三星预计Q2营收同比增长21% 7月7日,三星公布截至6月份的第二财季业务预期,预计第二财季营收同比增长20.9%至77万亿韩元,营业利润预计同比增长11.4%至14万亿韩圆(约合107亿美元)。营业利润增长,主要是受惠于服务器客户对存储器需求提升,进一步抵销了受通膨冲击而销售下滑的智能型手机业务。 3)中芯集成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 近日,晶圆代工厂绍兴中芯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芯集成”)科创板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资料显示,中芯集成不仅是国内知名的特色工艺晶圆代工企业,同时也是国内少数提供车规级IGBT芯片的晶圆代工企业之一。公司第一大股东为越城基金,持股比例为22.70%,第二大股东中芯控股为中芯国际全资子公司,持股比例为19.57%。此次IPO,公司计划募资125亿,其中65.6亿用于MEMS、功率器件芯片制造及封装基地的技改,改造后产能从4.25万片/月扩至10万片/月,其中110亿用于二期晶圆制造项目,该项目计划22M8设备搬入、M10试生产、23年达产,达产产能为7万片/月。 重要公告 中微公司: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2H1营收约19.7亿元,YoY+47.1%;新增订单约30.6亿元,YoY+62%;预计同期归母净利为4.2-4.8亿元,YoY+5.89%至+21.02%;预计同期扣非归母净利为4.1-4.5亿元,YoY+565.42%至+630.34%。经测算,Q2营收预计为10.21亿元,YoY+39%,归母净利为3.03-3.63亿元,YoY+17%至+40%,扣非归母净利为2.24-2.64亿元,YoY+339%至+418%。 新莱应材:公司7月7日发布预告,公司H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1.45-1.65亿元,同比增114%-143%,扣非归母净利1.44-1.64亿元,同比增129%-160%。公司净利大幅增长主要系主营业务高增、毛利率持续上升,且费用控制良好。 中颖电子:公司发布业绩预告,考虑Q1疫情客户提前拉货影响,公司Q2扣非仍环比增长8%-16%,业绩超预期。1)22H1:预计归母净利润2.52~2.60亿元,同比+65%~70%;扣非2.29~2.37亿元,同比+60%~66%。2)22Q2:预计归母净利润1.24~1.32亿元,同比增长46%~55%,环比-3%~3%;扣非1.19~1.27亿元,同比增长40%~50%,环比增长8%~16%。Q1收到政府补助2068万,考虑因上海疫情部分客户将4月第一周的订单提前在3月底前提货对Q2业绩的影响,公司扣非中值环比增长12%,业绩亮眼。 投资建议:持续推荐半导体行业具有大空间/高景气度板块领先企业。 1)功率:下游新能源拉动的需求高景气仍将持续,建议关注扬杰科技、时代电气、斯达半导、士兰微、新洁能、宏微科技等; 2)模拟:龙头厂商料号稳步拓展、持续受益于国产化,建议关注圣邦股份、思瑞浦、希荻微等; 3)MCU:看好龙头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国产化持续实现业绩高增长,建议关注兆易创新、中颖电子、国民技术等; 4)材料:下游需求火热,国产厂商在下游客户验证周期加快,建议关注立昂微、江丰电子、沪硅产业、兴森科技等; 5)设备:国内晶圆厂进入开支高峰期,拉动上游设备需求,建议关注北方华创、芯源微、华峰测控、中微公司等。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产能瓶颈的束缚、大陆厂商技术进步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研报使用的信息更新不及时。

  • 1
  • 29
  • 30
  • 31
  • 120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