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

电子 · 圈子

1429 位酷友已加入

电子圈子中包含常用的源代码、电路图、学习教程、产品样本、技术报告等干货资料,加入圈子可以上传、下载资料,也可以使用提问来寻求资料或分享你认为有价值的站外链接~

关注推荐最新

热门标签

资源

SEMI:全球晶圆厂设备支出今年将突破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20%

2022年06月20日发布 电子行业指数本周涨跌幅: 截至2022年6月17日, 申万电子行业本周上涨0.72%, 跑输沪深300指数0.93个百分点, 涨幅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位列第19位; 申万电子板块2022年6月累计上涨1.89%, 跑输沪深300指数3.43个百分点; 申万电子板块2022年至今累计下跌28.76%, 跑输沪深300指数15.98个百分点。 电子行业二级子板块本周涨跌幅: 申万电子板块的6个二级子板块本周涨跌互现, 涨幅从高到低依次为: SW光学光电子(3.68%) 、 SW其他电子(3.54%) 、 SW电子化学品(2.43%) 、 SW元件(0.97%) 、 SW消费电子(-0.50%) 和SW半导体(-0.62%) 。 本周部分新闻和公司动态: (1) Omdia: 2022年苹果将从三星、 LG和京东方采购超2.05亿块柔性OLED显示屏; (2) 光学镜头厂玉晶光:下半年手机客户订单需求强劲 目前产能吃紧; (3) 台积电首座3DIC先进封装厂将于下半年量产; (4) 机构: 2021年苹果平板电脑应用处理器收益份额达到62%; (5) 台积电首度推出2纳米制程技术 预计2025年量产; (6) 消息称三星7月底前将暂停对外采购 显示器芯片厂恐遭波及; (7) 三星电子据悉要求供应商推迟发货; (8) 英特尔: 高端独立显卡将在今夏面世; (9) 手机衰退厂商砍单 高通、联发科下调出货目标; (10) SEMI: 全球晶圆厂设备支出今年将突破1000亿美元, 同比增长20%; (11) 集邦咨询: 2022下半年消费规MLCC需求持续疲弱; (12) 立昂微: 公司二季度满负荷生产, 市场订单饱满; (13) 南亚新材: 拟4.26亿元投建年产120万平米IC载板材料智能工厂项目; (14) 三安光电: 公司集成电路现有产能基本处于满产状态。 电子行业周观点: 从2021年报&2022年一季报的情况来看, 电子行业业绩在22Q1出现分化。 一方面, 智能手机、 笔电、 平板电脑等消费类终端需求萎靡, 出货量同比下滑; 另一方面, 以半导体设备、 材料为代表的国产替代主线维持高景气度, 而汽车电子、 AR/VR、 折叠屏等下游创新为行业发展贡献增量。 投资方面, 建议从行业景气度出发, 把握半导体材料与设备、 高端被动元器件、 高层数PCB板、AR/VR、 折叠显示屏、 功率半导体、 汽车连接器和车载PCB等投资主线。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如预期, 行业竞争加剧等

资源

终端品牌厂商清点库存埋下供应链订单继续下修隐患

2022年06月20日发布 本周核心观点:本周电子行业指数上涨0.72%,456只标的中,扣除停牌标的,全周上涨的标的304只,周涨幅在3个点以上的156只,周涨幅在5个点以上的90只,全周下跌的标的137只,周跌幅在3个点以上的43只,周跌幅在5个点以上的20只。 继五月初板块超跌开启反弹以来,虽然电子板块指数仅仅反弹11%左右,但不少细分板块的个股已经有40%以上的涨幅,而且普遍集中于前道材料(受益于原材料与疫情)、非消费电子的制造端出口(缺芯问题解决,人民币贬值)、新基建带动(譬如5G、车规)等等细分领域,而且全球通膨化效应令海外的部分地区(譬如日台等),电子制造类,尤其是初创类的企业受到相当的冲击,又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内上市公司企业的全球竞争力。虽然消费类、赛道类的公司二季报依然承压,但前述领域优势与细分增亮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转型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赛道较早的电子类公司近期所体现出来的荣景度仍能令人眼前一亮,继续维持行业“推荐”评级。 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升高,继上半年智能手机频传扰闹下修等杂音,近期以电视为代表的家电、面板等终端厂家也开始清点库存,担忧库存增加所带来的运营风险。依据CINNO的报道,三星6月16日下令要求所有事业群暂停采购,包括面板、手机、存储器事业群,并回报采购库存状况,因此16日前后几乎所有面板厂都已接到三星暂停采购的通知。暂停采购公告针对所有的消费电子设备业务部门,包括电视、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三星的状况并非个例,而且已经开始呈现出从手机向其他电器、终端领域扩散的态势,这种状况如若持续可能导致市况钝化与价格下滑,砍单将成为后端零组件业者最大的不确定风险。 从IC供应商的视角来看,同样是两头为难与踌躇,因为目前已经进入2022年底至2023年初晶圆产能的规划期,但如前所述,市况前景并不明朗,在产能调整弹性愈来愈小的情况下,不少IC设计公司的晶圆厂投片规划也是难于落地。去年行业内严重供不应求,厂商无非是有多少产能就预定多少,但现在在上游弱化的情况下,中间IC厂商则两头难于平衡。消费性应用看起来下半年的市况已经确定会继续转弱了,但在最近两年影响行业竞争的外界因素太多,通膨、区域供给不足只是冰山一脚,新技术产品的推出、市占率争取以及大客户的切换(譬如华为确实后的影响)等,都会对明年的开局带来明确影响。 现阶段可以判断TV、手机、NB等应用下半年继续弱化的趋势将比较明确,先前组件、IC端缺货的重头戏,譬如大尺寸面板DDI的需求从2021年底就已经开始转弱,可以预期8寸的相关制程在2023年应该会空出更多空间,而这些领域可能是之前国内部分上市公司作为“缺货替代”取得增量的重要保障,但是通过缺货导入客户供应链,这本身不是坏事,同时也未必不可延续,因此今年对于IC设计类公司的判断还是要在12寸高端制程中具体细分,譬如12寸制程中40和28纳米的下游最热应用OLEDDDI、Wi-Fi6/6E芯片等,因此从投资维度而言,今年晶圆厂与前端的确定性依然要强于IC设计类公司。 行业聚集:集微网消息,台积电17日举办2022年北美技术论坛,首度揭晓2纳米制程技术,和3纳米相比,在相同功耗下,2纳米的速度增快10~15%,或在相同速度下,功耗降低25~30%。预定2025年开始量产。 集微网消息,消息人士表示,由于对高库存和全球通胀的担忧,三星电子暂时停止新采购订单,并要求多家供应商推迟或减少零部件发货数周。 IC Insights更新了最新版的《McClean报告》,公布了供应商排名和历史变化情况。报告指出,用于嵌入式控制和计算功能的MCU应用场景极为广泛。MCU的新增量主要由嵌入式自动化和传感器的普及所推动。 本周重点推荐个股及逻辑:我们的重点股票池标的包括:超频三、奥来德、闻泰科技、天通股份、南大光电、兴瑞科技。 风险提示:(1)市场超预期下跌造成的系统性风险;(2)重点推荐公司相关事项推进的不确定性风险。

资源

台积电公布N2细节,中科飞测科创板过会

2022年06月20日发布 本周行情回顾。据Wind数据,本周电子(申万)涨幅0.72%,半导体涨幅-0.62%,消费电子-0.50%。个股方面,半导体(申万)涨幅前5的个股分别为:中晶科技(19%)、上海贝岭(15%)、博通集成(13%)、赛微电子(12%)、富瀚微(9%)。消费电子(申万2021分类)领域涨幅前5的个股分别为:飞荣达(27%)、朗特智能(18%)、信濠光电(18%)、徕木股份(14%)、中石科技(11%)。复盘历史,目前行业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电子行业值得重点关注。 台积电公布N2技术细节。台积电于2022年技术研讨会公布了2nm制程技术细节:N2较N3E在相同功耗下性能将提升10~15%;同性能下功耗降低23~30%;晶体管密度提升10%。台积电N2系全新平台,广泛使用EUV光刻技术,并首次采用GAAFET结构(基于纳米片的栅极全方位场效应的节点晶体管)以及背面供电。 宁德时代将发布麒麟电池。宁德首席科科学家吴凯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宁德即将发布CTP3.0电池,即麒麟电池,较4680电池多装13%电量。麒麟电池系宁德战略级产品,拉大行业差距,强化高端市场核心竞争力。宁德时代电池演进在效率、成本上将更优于4680,而电池下游客户接受度核心也在于容量、性价比、对BMS等系统管理难度等。4C充电是行业一直努力追寻的标准,努力达到15分钟充满电量,是新能源车重要的应用痛点;宁德时代在4C超级充电上系统及标准有着最强的技术积累;麒麟电池有望从技术解决最核心的电池部分的难度,与支持4C充电推进相得益彰,进一步提升宁德时代的行业领先性,优化竞争格局。 中科飞测科创板过会。6月16日,科创板上市委公告中科飞测科创板过会。中科飞测系国内领先的高端半导体质量控制设备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检测和量测两大类集成电路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无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系列、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系列、三维形貌量测设备系列、薄膜膜厚量测设备系列等产品,已应用于国内28nm及以上制程的集成电路制造产线。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在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士兰集科、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等国内主流集成电路制造产线,打破在质量控制设备领域国际设备厂商对国内市场的长期垄断局面。 高度重视国内半导体及汽车产业格局将迎来空前重构、变化,以及消费电子细分赛道龙头: 1)半导体核心设计:光学芯片、存储、模拟、射频、功率、FPGA、处理器及IP等产业机会; 2)半导体代工、封测及配套服务产业链; 3)智能汽车核心标的; 4)VR、Miniled、面板、光学、电池等细分赛道; 5)苹果产业链核心龙头公司。 相关核心标的见尾页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中美科技摩擦。

资源

新能源汽车下乡重启,板块表现持续亮眼

2022年06月20日发布 国内汽车电子板块延续上涨行情,海外汽车电子继续回调。本周,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落地启动,国内新能源汽车板块延续上涨行情,新能源汽车指数和智能车指数分别累计上涨5.5%和3.1%,跑赢沪深300指数3.8%和1.4%。海外方面,本周受美股整体下行影响,纽交所全球电动智能车指数累计下跌3.5%,跑赢标普500指数2.3%。蔚小理想表现亮眼,涨幅分别达14%、9%、11%。 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正式启动,助力新能源车市复苏。6月17日,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首站在江苏昆山启动。今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将覆盖至少11个省份,参加车企多达26家共计70款车型,规模较去年更大,且优惠后售价从前两年的15万元以内升至20万元以内,有效满足消费需求。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叠加各地促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下半年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迎来高增长。 特斯拉再涨价,预计国内车企涨价概率较小。特斯拉于6月16和17日先后调高在美及国内车型售价,美国市场涨幅1.34-4.03万元,国内市场ModelY长续航版涨价1.9万元,此次涨价或与原材料成本、物流成本以及美国通胀等因素有关。此前5月下旬新能源车企涨价潮已步入尾声,国内与电池厂商大多已于二季度完成协议调价,预计国内新能源车企再次涨价的概率较小。 索尼、三星布局电动化,中德牵头成立ISO车载激光雷达工作组。1)电动化:索尼和本田签署电动车合资公司协议,新公司将于2025年开始销售电动汽车;三星成立电动汽车特别小组;法拉利预计2026年电动汽车将占其收入的60%;上汽乘用车宁德基地第40万台整车下线。2)智能化:三星获特斯拉32-40亿美元车载摄像头模组订单;中德牵头成立ISO车载激光雷达工作组;京东方携手上汽飞凡汽车实现柔性OLED车载应用新突破;大陆集团投资魔视智能,合作方案预计于2023年在国内量产上车;国内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研制取得阶段性成果。 后续催化剂:新车方面,蔚来发布了全新车型ES7以及2022款866(ES8、ES6、EC6)车型,新款866车型和ES7将于7、8月先后开启交付,去年发布的ET5则将于9月开启交付;理想L9线下发布会将于6月21日举行,新车将于7月开启预订用户试驾,8月开始交付。展会论坛方面,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将于6月底开幕,7-8月份展会论坛密集开启,此前因疫情原因延期的汽车技术展览会和充换电技术展览会分别将于7月21-23日和8月3-5日举行。 建议关注汽车电动智能化核心标的,把握“含车量”和“国产替代”两条主线: 1)智能驾驶:韦尔股份、北京君正、舜宇光学、联创电子、永新光学、长光华芯、蓝特光学等 2)智能座舱:华阳集团、长信科技、隆利科技、水晶光电等 3)电动化:时代电气、斯达半导、士兰微、宏微科技、法拉电子、江海股份、世运电路、电连技术、三环集团、顺络电子等 风险提示:电动车渗透率不及预期风险;汽车智能化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研报使用的信息更新不及时风险

资源

显示器需求短期承压,电子气体市场有望快速增长

2022年06月20日发布 行业核心观点: 上周电子指数(申万一级)上涨,涨幅为0.72%,跑输沪深300指数0.93个百分点。从子行业来看,二级子行业中光学光电子涨幅最大,涨幅为3.68%。三级行业中涨幅最大的是面板,涨幅为4.05%。上周的行业动态中,显示面板方面,据IDC报告显示,22年一季度显示面板出货量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幅度达到26%,主要是22年初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消费电子需求出现疲软,导致上游显示器需求出现下滑。电子气体方面,TECHCET跟踪报告显示,电子气体市场近年来保持稳健增长,主要是由于俄乌冲突等因素导致供给侧受限,同时下游晶圆厂扩产带动需求扩张,综合因素作用下,电子特气市场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景气状态。建议投资者关注电子行业重要景气赛道,推荐功率器件、半导体设备/材料等景气度细分领域。 投资要点: 显示器市场出货量整体出现疲软,但电竞、高清显示屏需求仍然较为旺盛:6月14日,IDC发布了显示器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数据显示,22年一季度国内PC显示器出货量为599万台,同比下降了20.7%。我们判断,主要是由于疫情对供应链产生较大影响,叠加需求端疲软,导致出货量出现下滑。但电竞、4k显示屏方面,22年一季度出货量同比分别增长6.9%和58%,达到87和31万台,在显示器市场需求整体下滑的大背景下,表现出较强的韧性。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国内电竞赛事不断兴起,叠加中高端消费群体对品质升级的要求较为热切,推动了相关显示器领域的需求快速增长。 电子特气市场供需关系持续紧张,国内产业链相关企业有望受益:6月15日,TECHCET最新的电子气体市场报告显示,电子气体市场在21年达到63亿美元,并且22年预计增长8%,达到68亿美元。22年以来,由于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氦气、氖气等稀有气体供给侧受到较大限制。在需求侧,由于逻辑器件、存储器件产能持续增加,对刻蚀、沉积等关键电子气体需求上升。目前氦气、氖气等重要气体价格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上涨,目前仍未见供需关系改善的明显迹象。而B2H6、WF6等重要稀有气体或在需求侧旺盛驱动下,逐渐供需转紧,价格或面临进一步上涨。目前国内部分企业在电子特气领域取得较大的技术进步,气体提纯能力不断上升,或将受益于电子特气需求旺盛的情况。 行业估值水位逐渐进入较低区间:SW电子板块PE(TTM)为24.19倍,显著低于4G建设周期中的峰值水平88.11倍。 上周电子板块表现有所回升:上周申万电子行业379只个股中,上涨234只,下跌138只,持平7只,上涨比例为61.74%。 风险因素:贸易摩擦风险;技术研发跟不上预期的风险;同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4468

资源

618购物节苹果领跑京东手机销量榜

2022年06月20日发布 核心观点 半导体景气分化继续,消费电子旺季行情渐近。过去一周上证指数上涨0.97%,电子上涨0.72%,子行业中光学光电子上涨3.68%,半导体下跌0.62%。我们认为,基于3Q20至3Q21半导体产业量价齐升所引致的高基数效应,4Q21以来行业增速已持续收窄,据SIA数据,2月以来存储、光电子、微组件月销量同比增速已转负,模拟芯片、逻辑芯片数据表现相对强势,价格稳定性更强,建议关注相应细分市场龙头。与此同时,消费电子板块于3Q备货旺季叠加疫情后追单需求,考虑到618期间终端销售情况的回暖,3Q22行业基本面有望环比显著改善,继续推荐“果链”以及仍处于“量变引发质变”阶段的VR/AR、折叠屏、荣耀产业链。 618购物节苹果领跑京东手机销量榜,建议关注果链龙头配置价值。今年618购物节苹果推出了较大力度的促销活动,天猫AppleStore官方旗舰店iPhone13到手价4849元起,Apple产品京东自营旗舰店iPhone13领优惠券立减1001元。在618促销带动下,iPhone13登顶京东手机销量排行榜(5.23-6.18),其中4000-6000价位段iPhone13、iPhone12位居前二;6000元以上价位段iPhone13Pro、iPhone13ProMax位居前二。考虑到当前复杂的疫情形势及国际政治环境,继续推荐用户群体消费力下行风险较小、同时受益于华为高端机用户换机周期的苹果产业链,相关标的包括:歌尔股份、闻泰科技、立讯精密、东山精密、鹏鼎控股。 22年全球晶圆厂设备支出将创新高,德仪否认跌价传言。SEMI预计22年全球前端晶圆厂设备支出将达1090亿美元(YoY20%),23年有望持平,全球晶圆厂产能在21年增长7%之后,预计22-23年续增8%、6%,23年达到每月2900万片(折合8英寸),我们看好国产设备、材料产业链高景气延续,推荐北方华创、万业企业、鼎龙股份。此外,德仪上周表示:公司产品价格并未出现如外界报道的“下跌八成”,我们认为,传闻中的价格大跌或与未经德仪授权的贸易商有关,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业内缺芯状况缓解、部分市场景气走弱的趋势,印证我们此前关于全球半导体月度销量数据的跟踪结论,分化行情中,看好客户开拓、新品导入潜力更大的平台型半导体龙头,推荐圣邦股份、晶晨股份、兆易创新等。 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持续带动汽车半导体需求。由近期行业动态可见,传统车企纷纷加快电动化转型步伐:6月初上汽通用别克基于奥特能电动车平台的首款纯电SUV车型发布,基于该平台的首款豪华车型凯迪拉克LYRIQ锐歌同时开启预订,公司宣布将在25年前投入超500亿元加速汽车“三化”转型。此外,法拉利宣布将在25年推出首款纯电车型,雷诺韩国预计26年将发布电动车型。主机厂中长期电动化转型将持续为功率半导体等增量环节注入发展动力,建议关注功率半导体代工龙头华虹半导体及有产能释放的功率半导体厂商士兰微、闻泰科技等。 5、6月面板价格仍然承压,龙头减产有望助力价格止跌企稳。根据Omdia,5月32/43/55/65英寸面板价格分别环比下跌10.5%/6.0%/9.5%/13.5%,Omdia预计6月将继续环比下跌5.9%/4.8%/3.2%/9.5%。根据WitsView,1Q22LCD电视面板平均价格已趋近或低于现金成本,32、55英寸LCD电视面板价格分别低于现金成本4.0%、5.1%。在面板价格持续下跌的背景下,根据洛图科技,部分面板大厂决定从6月开始减少母玻璃投片量,其中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将分别减产25%、20%、20%;根据TrendForce预估,3Q22整体LCD电视面板产能将较原计划产能减少12%。在减产的催化下,面板价格有望止跌企稳,建议关注京东方A、TCL科技。 重点投资组合 消费电子:歌尔股份、闻泰科技、精研科技、立讯精密、东山精密、易德龙、传音控股、视源股份、光弘科技、鹏鼎控股、京东方A、蓝特光学、海康威视、长信科技 半导体:圣邦股份、晶晨股份、华虹半导体、士兰微、中芯国际、力芯微、韦尔股份、芯朋微、北京君正、晶丰明源、艾为电子、思瑞浦、卓胜微、兆易创新、赛微电子 设备及材料:北方华创、万业企业、鼎龙股份、立昂微、安集科技、中微公司、沪硅产业、中晶科技、创世纪 被动件:江海股份、顺络电子、三环集团、风华高科、洁美科技、泰晶科技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影响下游需求;产业发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资源

国产CPU厂商不断取得新突破,信创千亿级市场未来可期

2022年06月20日发布 核心观点 CPU 地位重要,市场规模巨大。CPU 的重要应用领域包括桌面和服务器,桌面领域,2015 年至 2018 年全球整体出货量保持在 2.6 亿台/年左右。 2019 年开始,全球桌面出货量出现回升, 2020 年全球桌面出货量较前 5 年有较大增长。服务器领域,根据 IDC 数据, 2020 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达 1,220 万台,同比增长 3.92%。 目前全球计算机领域 X86 生态体系占 89%,被 Intel 和 AMD 垄断。CPU 商用市场基本被 Intel、AMD 两家占据。其中,Intel 依靠其强大的 X86 生态体系,在通用 CPU 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市场份额常年保持在 80%左右, AMD 呈追赶态势,其他厂商整体市场份额不超过 1%。 我国政府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已成千亿级市场。 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是国产 CPU 的主阵地,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推断我国今年国有单位就业人数在 5600-5700 万人;预计 PC 芯片价格在 1k 左右,服务器芯片价格在 8k 左右;按照每 20 台 PC 配一台服务器计算, PC+服务器市场规模在 1019.2-2234.4 亿规模之间。 电子板块行情弱于大盘 6 月 13 日至 6 月 19 日,上证指数上涨 0.97%,中信电子板块上涨0.45%,跑输大盘 0.52 个百分点。年初至今,上证指数下跌 8.87%,中信电子板块下跌 27.27%,跑输大盘 18.40 个百分点。费城半导体指数下降 9.36%。 电子各细分行业涨幅 6 月 13 日至 6 月 19 日,电子细分行业中显示零组、面板、LED、光学光电、消费电子设备上涨最多,分别上涨 5.43%、3.98%、3.83%、2.85%及 1.82%。年初至今,电子细分行业中所有板块均在下跌。其中,LED、消费电子设备、安防、被动元件及集成电路下降最多,分别下降 36.23%、34.03%、32.14%、29.73%及 29.34%。 个股涨跌幅:A 股 6 月 13 日至 6 月 19 日,电子行业涨幅前五的公司分别为*ST 丹邦、光峰科技、三利谱、飞荣达、中晶科技,分别上涨 43.04%、32.90%、27.23%、26.61%及 18.78%;跌幅前五的公司分别盛洋科技、澜起科技、神工股份、中颖电子、 ST 德豪,分别下跌 21.36%、 14.03%、 8.20%、7.99%及 7.39%。 投资建议 推荐关注国芯科技、景嘉微和即将上市的龙芯中科、海光信息等。 风险提示 技术发展不及预期、客户导入不及预期。

资源

厚积薄发,蓄力前行

2022年06月17日发布 核心观点 电子测量是科技发展的重要环节 电子测量仪器是电子装备科研、生产、试验的关键设备,是科技发展的重要环节,在通讯、半导体、汽车电子、医疗电子、消费电子、航空航天、教育科研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进程持续加快,电子测量行业需求快速增长,行业呈现智能化、软件化的新趋势。 下游需求增加叠加国产替代进程加快,国内厂商成长空间广阔 电子测量行业主要应用于工业场景,随着中国工业化步入快车道,国内电子测量仪器需求持续增加,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中国电子测量仪器的市场规模在2015-2019年间由171.5亿元增长至30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5.09%,预计2025年达到422.9亿元,保持增长态势。中国电子测量市场目前由国外厂商占据主导,国外工业化起步较早,下游需求带动电子测量行业快速发展,国外龙头厂商经过多年积累,在产品线布局,产品性能、技术工艺、品牌地位等方面领先国内厂商,获得较高市场份额。受益于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和政策大力支持,国内厂商近年来加速追赶,通过完善布局、打磨技术、自研芯片等途径,在产品技术方面持续缩小与国外龙头的差距,并以高性价比、本土化服务优势和较强的行业knowhow能力进行差异化竞争,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加速国产替代,未来几年内国内电子测量仪器厂商具有广阔成长空间。 建议关注:普源精电、鼎阳科技、坤恒顺维、创远仪器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承压、行业竞争加剧、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国产替代不及预期、原材料采购受限、研发项目不及预期等风险。

资源

悲观预期充分释放,边际改善带来行业修复

2022年06月17日发布 短期疫情扰动不改行业长期成长趋势, 伴随着复产复工的推进以及各地促消费政策的密集出台, 需求有望自底部回升。 当前悲观预期充分释放, 展望下半年,需求有望迎来边际改善, 为行业带来行业修复。 支撑评级的要点 估值回落至底部,需求有望触底回升。 年初以来,电子行业股价回调幅度较大,当前行业估值回落至历史低位, 截至 6 月 13 日, SW 电子行业当前 PE(TTM)为 27 倍,子板块中半导体板块估值为 44 倍,消费电子板块 23 倍,被动元件板块 31 倍,面板、 LED 板块分别为 9 倍、 41 倍。行业和子板块估值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已反映悲观预期。伴随着国家层面和各个地方层面的消费促进政策的密集出台,需求有望自底部回升。 半导体景气分化,国产替代依然是板块业绩增长重要动力。 2022 年以来,半导体行业整体延续高景气的趋势,但细分市场的景气度出现分化,汽车、工控等高端市场供给依然较为紧张,部分低端消费类电子市场需求走弱。展望后市,疫情短期冲击正在消退,伴随着多地促进汽车等相关消费政策的落地,汽车等终端市场有望迎来复苏,叠加汽车的智能化、电动化大势,汽车市场有望成为半导体重要增长动力。另一方面,受国际贸易环境影响,疫情对物流造成的影响,以及汽车芯片等的供应紧张态势,使得下游厂商的芯片本土化供应需求迫切。这些都将有助于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投资方面,建议围绕以下几个维度精选个股:具备核心竞争力、高成长赛道、受益国产替代,标的方面建议关注: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港股)、兆易创新、韦尔股份、复旦微电、圣邦股份、紫光国微、艾为电子、瑞芯微、纳芯微、卓胜微、翱捷科技、华润微、士兰微、捷捷微电、 新洁能、 宏微科技等。 消费电子悲观预期释放,板块有望底部回暖。 由于海外通胀、俄乌冲突、国内疫情等影响, 2022 年以来智能手机需求持续疲软,多家厂商进行了订单的削减。从产业和市场看,对智能手机出货量的预期已降至低点。随着疫情得以控制,复工复产推进和促消费政策的密集出台,消费电子等产品需求有望回暖。在当前悲观预期充分释放的背景下,消费电子板块需求的边际改善将带来行业修复,投资方面,建议关注: 歌尔股份、立讯精密、工业富联、 环旭电子、 舜宇光学(港股)、水晶光电、虹软科技等。 投资建议 半导体建议围绕以下几个维度精选个股:具备核心竞争力、高成长赛道、受益国产替代,标的方面建议关注: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港股)、兆易创新、韦尔股份、复旦微电、圣邦股份、紫光国微、艾为电子、瑞芯微、纳芯微、卓胜微、翱捷科技、华润微、士兰微、捷捷微电、 新洁能、 宏微科技等。消费电子产业链建议关注:歌尔股份、 立讯精密、工业富联、 环旭电子、 舜宇光学(港股)、水晶光电、虹软科技等。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半导体行业景气度下滑;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不及预期; XR 发展不及预期。

资源

模拟芯片:长坡厚雪好赛道,国产替代跨周期

2022年06月17日发布 核心观点 丰富的产品种类及下游应用领域使模拟芯片穿越周期。模拟芯片是一种处理连续性模拟信号的集成电路芯片,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通讯、工控、医疗、汽车等各下游终端。全球龙头TI的产品种类多达8万种以上。基于终端应用范围宽广的特性,模拟芯片市场不易受单一产业景气变动影响,相对半导体行业其他细分领域周期性较弱。 模拟芯片设计更多依赖工程师经验,研发壁垒较高。模拟电路设计需要在速度、功耗、增益、精度、电源电压、噪声、面积等多种因素间进行折中,工程师需要根据自身经验和实际需求来做出相对优化的选择。设计人员的经验积累程度对所设计产品的技术水平和整体性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模拟芯片工程师通常需要5-10年的时间才能独立完成芯片设计。 模拟芯片市场稳中有升,汽车、通讯拉动未来增长。根据WSTS数据,2016-2021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从478.48亿美元成长到741.05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达9.14%。根据WSTS预测,2022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将达845.39亿美元,同比+14.08%。其中,汽车和通讯将是专用模拟芯片增速最快的下游领域,预计2022年将分别增长17%和14%。 全球市场“一超多强”,国产替代星辰大海。丰富产品种类伴随较长的生命周期,模拟芯片竞争格局相对分散。2021年,TI以19%的市占率排名第一,ADI位居第二,市占率为12.7%,其他公司市占率均不超过10%。中国是模拟芯片最大市场,2020年,中国大陆占全球模拟芯片市场的36%,但我国模拟芯片自给率仅为12%,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国内公司规模尚小,电源管理领域参与者众多。从收入规模上看,2021年,艾为电子、晶丰明源、圣邦股份收入分别为23.27亿、23.02亿和22.38亿元,与海外龙头在收入体量上尚有一定差距。从产品种类上看,圣邦股份和思瑞浦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领域布局较为完善,芯朋微、英集芯、赛微微电、希荻微和力芯微等主要以电源管理产品为主。 高研发费用投入成就高毛利水平。持续投入研发扩充产品料号是模拟公司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龙头公司研发费用率高达20%以上。盈利能力方面,2021年,A股模拟芯片设计平均毛利率达49.11%。其中,通讯、工业、汽车等领域毛利率高于消费电子;信号链产品毛利率整体高于电源管理。近年来,TI及ADI等龙头公司专注于高毛利的工业及汽车领域,为国内公司切入消费电子领域提供了机遇,伴随国内公司在汽车、工业等领域的持续拓展,国内公司毛利水平有望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推荐关注圣邦股份、思瑞浦、纳芯微、艾为电子、芯朋微、晶丰明源、英集芯等。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放缓、行业竞争加剧、研发不及预期。

资源

稳中求进,聚焦底层国产化+电车智能化

2022年06月17日发布 报告导读 聚焦产业变革下的景气度分化,我们研判 22H2 产业趋势及景气度分化将继续演绎。供需两侧主线逻辑渐显清晰。供给安全侧,基于 IC 设备国产化演绎延申的 IC 设备零部件及材料国产化已进入加速期;需求创新侧,基于能源与数据的双线产业变革催生的新能源+以及终端智能化有望拉动新一轮产业格局重构升级。22H2 年我们看好【底层国产化】+【电车智能化】两条主线的全产业链核心投资机会! 投资要点 底层国产化:22H2 聚焦 28nm 国产线再扩产及零部件/耗材端国产化提速!以 IC 设备国产化为基础,继续锚定设备零部件+材料端国产加速的投资机会! 2022 年为半导体设备零部件/材料国产化加速元年。产业调研及跟踪判断,历经 2019~2020 年半导体设备国产化初期加速及国产线推进, 设备零部件及材料端将于 2022 年开启国产化加速元年!2022 年国内晶圆及代工厂如中芯国际、长江存储、 ICRD 等将继续深化上游设备及材料端国产化进度, 28nm 国产线有望逐步落地,我们预计 14nm 国产线已在日程之中。零部件与材料端来看,PVD/CVD 腔体/结构件、KrF/ArF 光刻胶、重掺/轻掺硅片等材料及耗材类产品在下游晶圆厂验证及导入有望同步提速。建议继续重点关注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及材料端各环节核心标的。 电车/VR 创新:22H2 聚焦终端硬件新品落地,电车智能/IDC 升级/XR 创新为三大主线!电车智能化方向,以汽车电动化为基础,锚定三电增量+驾驶智能/座舱升级的产业机遇。 新能源+产业升级推动车风光储产业链芯片/元器件增量需求,我们认为高压快充及智能化升级为 2022 年电车升级主线。①电动化方向,续航里程需求推动高压平台/快充/三电集成化升级,SiC/IGBT/磁性元件等增量价值体现。②智能化方向,驾驶智能与座舱升级为 2022 年起点主线;单车光学芯片/器件价值量继续明显提升,激光雷达/Ar-Hud 在部分中高端车型开始逐步渗透;座舱升级方面,类比此前智能手机迭代历史路径,围绕车载显示/娱乐等零部件进入新一轮创新周期。 建议重点关注三电增量元器件及智能升级趋势下的核心受益标的。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发展不及预期;技术研发不及预期;晶圆厂代工风险。

资源

寻找供需缺口与国产替代下的高景气赛道

2022年06月17日发布 行业核心观点: 电子行业估值整体处于低位,配置价值突出。基于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背景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供需关系,我们推荐以下三条投资主线:1)复工复产下消费需求复苏:全国疫情好转,复工复产全面推进,多地政府出台消费补贴政策,建议关注智能手机、智能终端、汽车电子等领域;2)供需缺口下行业实现量价齐升: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需求持续旺盛,产业整体供不应求,海内外晶圆代工厂多次涨价,各大厂商产能扩建后有望产能释放,建议关注汽车电子、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的投资机会;3)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国产替代:我国的芯片制造、半导体设备、材料、汽车功率器件、MCU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均存在“卡脖子”难题,但我国部分领域也已经通过技术攻关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建议关注汽车功率半导体、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等领域。 投资要点: 消费电子:消费刺激政策利好,叠加AR/VR等新兴产品崛起,板块投资价值突显。22年一季度,由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疫情,下游消费电子企业开工率普遍不足,叠加疫情影响导致消费电子产品需求疲软。随着各地消费刺激措施推出,消费电子产品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同时AR/VR设备技术逐渐成熟,产品放量迅速,产业链受益明显。此外,预计苹果新品将带动相关产业链景气度提升。 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带动下,汽车电子相关产品供需两旺。近年来,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汽车出货量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渗透率将达到30%。同时,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带动功率半导体、MCU、传感器等需求量明显增加。但是受疫情和车规验证限制,供给侧增长相对较慢,行业目前整体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根据当前产能建设计划和交期推算,22年下半年供需紧张局面或难大幅度缓解。目前国内企业技术不断进步,已经成功打入主流汽车厂商供应链,随着企业新建产能逐渐进入爬坡期,预计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 半导体相关产业:半导体行业供需紧张带动晶圆厂扩建加速,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相关企业或将受益。半导体行业整体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主要是由于需求侧受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等带动而处于快速增长状态;供给侧则由于疫情等原因,产能增加受限。供需缺口下,半导体行业整体处于景气周期。目前国内各大晶圆厂均推出了产能扩建计划,预计将带动半导体设备、材料出货量增加,相关企业受益明显。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政策利好、新品兴起带动下的消费电子领域;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带动下的汽车电子领域;行业景气度攀升、国产替代加速进行的半导体产业链相关领域。 风险因素:贸易摩擦;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同行业竞争加剧。

  • 1
  • 35
  • 36
  • 37
  • 120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