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 圈子

7254 位酷友已加入

本圈子收集技术类研究报告、白皮书等资料,学术类、产业类的都可以,上传时请尽量注明研报的概述信息~加入圈子可以上传、下载资料,也可以使用提问来寻求资料或分享你认为有价值的站外链接~

关注推荐最新

热门标签

资源

复盘依视路崛起之路,看好明月镜片长期成长空间

2022年07月21日发布 依视路是全球领先的视光企业,专注于设计、制造并销售品类丰富的镜片产品。依视路以眼镜及光学仪器为主要收入来源,秉承“改善视力,改善生活”的企业使命,帮助人们矫正和保护视力。2018年10月正式与陆逊梯卡合并为依视路陆逊梯卡。依视路集团(含合资伙伴)在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9万名员工,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与服务,为约35万个客户提供镜片和镜片制造设备等产品和服务。 以创新为成长策略基础,打造丰富完备的产品矩阵。依视路以创新为发展动力,投入大量科研资源,适应特定和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每年投入约2亿欧元用于研发,迄今拥有超9500项专利(含申请中专利)。截至21年,拥有超过450名视力护理研究人员与4个研发机构。全球化的研发网络促使依视路对关键地区的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结构形成独特的见解,与领先的学术和行业专家建立强大的研发伙伴关系,并与当地工程和运营团队建立紧密联系,优化其创新能力。 贯彻并购策略,扩展业务范围,打开全球市场。依视路在眼镜行业持续实行大量收购兼并,收购了FGX、暴龙、Costa等以进军细分市场,巩固了在太阳镜领域地位,扩大了业务范围。纵向收购了Transitions Optical等,将业务范围延申至上游透镜制造和光学设备制造与下游零售商。收购了Framesdirect、Coastal等电商,积极布局线上销售渠道,完善产品销售网络。依视路与全球最大眼镜制造商陆逊梯卡的合并,更是结合二者优势,探索全球眼部护理和眼镜发展的潜力,共创全球性的领导者。 通过垂直一体化,建立完整生产供应链。依视路覆盖镜片业务的各个方面,涉及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截至2021年,依视路及其合作伙伴在全球拥有39个生产设施、564个处方实验室和磨边安装设施、14个镜片分销中心和23个眼镜分销中心。对整个生产平台的直接监督可以保证产品与流程的质量,优化服务、质量和成本,而直接分销使得依视路为成熟与新兴市场提供产品的同时贴近消费者、了解消费者需求。 明月镜片是国内领先的综合类眼镜镜片品牌企业,于2021年先后推出轻松控与轻松控Pro近视防控镜片。公司在传统镜片市场占据优势地位,轻松控系列产品有望成为营收第二引擎。公司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全部省市自治区,合作门店数量数万家,渠道端先发优势明显。复盘依视路发展历程,研发创新&产品端不断推陈出新、上下游垂直一体化&全渠道布局、贯彻并购策略打开全球市场等,为公司壮大的不竭动力。我们认为,国内镜片市场空间可观,明月镜片零售渠道优势明显,轻松控产品力强大,成长空间可期,建议重点关注。 风险提示:终端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持续增长,疫情反复风险。

资源

电力月谈——2022年7月期

2022年07月21日发布 2022年1-6月全国电力工业生产简况 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451千瓦时,同比增长4.7%,2019-2022年同期CAGR为7.6%;全国规上电厂发电量70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三年CAGR为6.7%;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315小时,同比减少10小时;新增装机容量1612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168万千瓦。 1-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4.10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2019-2022年同期CAGR为6.4%;全国规上电厂发电量3.9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7%,三年CAGR为5.6%;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1777小时,同比减少81小时,降幅4.1%。截至6月底,规上电厂装机容量22.69亿千瓦,同比增长6.7%,三年CAGR为7.3%;1-6月份,新增装机容量6910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1723万千瓦,增幅33.2%;主要电力企业电源及电网工程合计完成投资4063亿元,同比增长12.0%,三年CAGR为15.4%。 关键指标 用电量:复苏与高温共振,扭转需求颓势;北方高温、南方阴雨,用电需求南北分化。 发电量:水电再创新高,火电持续疲软,核电首现下滑。 利用小时:强势水电持续压制火、核出力,风电提升显着。 新增装机:风光单月新增9.29GW,光伏同比翻倍。 工程投资:风光单月完成投资近四百亿。 投资建议 疫后复苏叠加创纪录高温,扭转了用电量连续两月下滑的颓势。水电再创新高,相关公司业绩预告印证高增预期;强势水电挤压火核,火电出力连续第四个月下滑、核电年内首现负增长。 水电板块推荐长江电力、黔源电力,谨慎推荐国投电力、华能水电;火电板块推荐申能股份、福能股份;核电板块推荐中国核电,谨慎推荐中国广核;风光运营板块推荐三峡能源,谨慎推荐龙源电力。 风险提示 利用小时下降: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将影响利用小时; 上网电价波动:电力市场化交易可能造成上网电价波动; 煤炭价格上升:以煤机为主的火电企业,燃料成本上升将减少利润; 降水量减少:水电的经营业绩主要取决于来水和消纳情况;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政策对于电价的管制始终存在,电力供需状态可能影响新核电机组的开工建设。

资源

疫情影响大体消退,申通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2022年07月21日发布 事件:6月份,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102.6亿件,同比增长5.4%;业务收入完成976.7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同城业务量完成12.22亿件,同比下降11.1%;异地业务量完成88.87亿件,同比增长8.6%。 点评: 行业受疫情的影响已经大体消退,部分城市还处于疫后恢复期:从主要城市业务量来看,快递量前10大的城市中,上海、北京和杭州受影响较为明显,预计还需要1个月左右的恢复,其他城市已经基本走出疫情影响。我们认为7月行业增速还有5%以上的恢复空间。 申通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圆通韵达控量保价,价格策略分化:6月上市公司业务量增速较5月普遍回升,其中申通快递增速远超行业均值,高达30.8%,高出行业水平25个百分点,超出我们预期。 申通很可能采取了较为积极的价格策略,通过一定程度的价格优惠吸纳了大量业务。从市场份额来看,申通6月的市场份额为11.6%,较去年同期的9.3%有明显提升,而代价则是当其他企业单票收入都在提升的情况下,申通单票收入出现了一定的下滑。 圆通与韵达的策略较为保守,韵达业务量环比小幅提升,圆通则和上月基本持平。在稳健的经营策略下,韵达与圆通的单价都呈现持续回升的态势。这也表现出行业价格端整体向好的趋势。 价格端依旧稳健,短期不用过于担心价格战重启:我们认为部分企业开始通过降价争夺市场份额并不代表价格战的回潮,因为企业间价格策略的分化本就是行业处于良性价格竞争的外在表现之一。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通达系快递的盈利持续恢复。本轮疫情虽然对快递行业的经营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负面影响相对可控。同时目前行业竞争有序,并无明显价格战迹象,疫情作为短期影响并不会改变行业利润修复的趋势。 风险提示:疫情持续时间超预期,行业价格战加剧;人力成本大幅攀升;政策面变化等。

资源

基建6月环比持续改善,Q3投资强度加码可期

2022年07月21日发布 核心观点 施工回归正常,6月基建投资环比继续改善。6月份单月狭义、广义基建投资累计分别同增8.2%、12.0%,环比提升0.9pct、4.1pct,改善主要源于(1)专项债发行加快,截止到6月30日,2022年全国已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3.41万亿元,额度接近2021年全年3.58万亿元水平;仅6月单月新增专项债约1.36万亿元,是近年来单月发行最高水平;(2)6月份疫情控制后,华东地区逐渐放开,物资、人员流通恢复正常,推动工程施工恢复常态。 水利、新能源、市政民生工程是上半年基建增量的主要来源。2022H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15.1%、10.7%,环比前5月份提升3.6pct、2.8pct改善明显,或是得益于(1)国常会、发改委持续推进已确定的交通、水利等项目,上半年水利建设投资同比增长49.5%;(2)双碳背景下,新能源相关工程建设迎来快速增长,前5月份风电、太阳能发电分别新增1082万、2371万千瓦,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304万、1380万千瓦。但以传统基建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上半年累计同比增速仅约4.6%,环比前5月份增速下滑2.3pct。 资金充裕叠加低基数效应,Q3基建投资有望继续加快。资金层面上,除上半年基本发行完毕的专项债以外,国常会6月29日决定发行3000亿政策性金融债驰援项目资本金,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结合之前提出的新增政策性开发性信贷额度8000亿,3季度基建投资到位资金较为宽裕,为项目落地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就业角度来看,2022Q2平均调查失业率为5.8%,其中6月份失业率5.5%,国内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结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工作方案》,下半年稳增长政策加码值得期待。此外,去年7-9月份单月狭义基建投资增速分别为-10.5%/-7.0%/-6.5%,低基数效应助力Q3基建增速再上台阶。 投资建议:由于本轮稳增长目前仍以中央财政发力为主,项目多集中在重大交通、水利、新能源等基础设施,头部施工企业率先受益,而随着项目落地施工,相关分包商及材料企业也将迎来需求拐点。继续看好中长期赛道景气、短期间接受益稳增长的鸿路钢构、志特新材、苏文电能和华铁应急,中国中铁、中国建筑、中国电建以及华设集团、安徽建工、山东路桥等估值便宜、竞争力强的工程链龙头也值得重点关注。 风险提示:稳增长增持不及预期风险,疫情反复风险

资源

疫情扰动+分化凸显

2022年07月21日发布 核心观点: 军工板块中报预告喜忧参半。 截至 7 月 19 日,在我们跟踪的军工板块 138 家公司中有 39 家上市公司披露了 22 年半年业绩预告,总数量占比约 27.5%,其中业绩录得正增长的 20 家(总数量占比 14.5%),录得负增长的数量为 18 家(总数量占比约 13%),喜忧参半。 Q2 疫情扰动, Q3 业绩增速将快速回升。 2022Q1 军工板块营收同比增长 19.18%,扣非净利同比增长 28.97%,季度财务指标重拾增长势头。根据中报预告情况, 39 家公司 2022H1 预计净利润中值合计为 47.52亿元,同比增长 4.76%,其中 2022Q2 预计净利润中值合计为 28.43 亿元,同比减少 1.5%,增速环比由正转负, 说明板块净利润绝对额仍处于高位,但增速有放缓态势,分化越发凸显,其中金属材料加工领域表现突出,两家公司业绩预增 99.11%。 我们认为 2022Q2 因部分地区疫情扰动,对企业生产、交付和招投标行为产生了一定影响, 军工板块业绩增速或将放缓,但我国装备采购计划性强,下游需求旺盛,随着供给端产能瓶颈持续破除,下半年企业生产提速有望回补产值缺口,板块 Q3 业绩增速将快速回升。 2022 年持续较快增长可期,结构分化凸显。 预计 2022 年军工板块整体营收和扣非净利分别增长 20%和 30%,结构分化显著,其中上游被动元器件(无源器件)业绩增速将回落至 10%-25%,有源器件受益于下游需求增加和国产化率提升双逻辑,业绩增速有望维持在 30%-40%,上游新材料领域受益于下游需求放量,业绩增速有望达 25-40%。金属材料加工领域因规模效应凸显,业绩增速将显著高于行业平均增速,逾 40%。此外,从 2020 年 7 月装备放量采购至今已逾两年,行业高景气度正逐步传导至中下游,部分主机厂或将迎来业绩拐点。 投资建议: 不惧疫情扰动,布局全年确定性增长机会。 当前板块估值分位数约 45%,提升空间较大, 恰逢半年报窗口,建议关注业绩确定高增长个股和业绩超预期的个股,逢低布局全年确定性增长机会。 建议“五维度”配置: 1) 航空产业链,包括航发动力(600893.SH)、中航光电(002179.SZ)、全信股份(300447.SZ)、宝钛股份(600456.SH)、盛路通信(002446.SZ); 2)导弹产业链,包括新雷能(300593.SZ)、盟升电子(688311.SH)、智明达(688636.SH); 3)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包括中国卫星(600118.SH)、铖昌科技(001270.SZ) ;4)国产化提升受益标的,包括紫光国微(002049.SZ)和振华科技(000733.SZ) ;5)国企改革对业绩增长改善标的,包括中航西飞(000768.SZ) 、七一二(603712.SH)、中直股份(600038.SH)和中国海防(600764.SH)等。 风险提示: “十四五”规划和军工改革不及预期的风险。

资源

整体仍处于低位

2022年07月21日发布 截至2022年6月30日,22个集中供地的重点城市中,18城已经发布土地公告,9城已经完成了本年度第二批次集中供地。 一)整体第二批次集中供地情况 1、土拍政策:进一步让利调整,提升企业拿地意愿 基于中央经济会议对于今年“拼经济”的政策基调,以及房地产政策上的进一步放缓,多城优化土拍规则,呈现出积极供地的导向。整体上,通过降门槛、降地价、提利润等,提升企业拿地意愿。 土拍规则优化:如南京仅保留了“中止价+一个增加幅度”的要求,不再需要“商品住宅预售条件提高至完成住宅部分投资额的50%”。成都首次将“定品质”与土拍直接挂钩,促使房企理性拿地,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企业单纯比拼价格而推高拿地成本,从土拍环节对地块未来呈现项目进行把控,促进房地产行业良性发展。 放宽配建要求:此举松绑了开发商在配建安置房项目上对于整体规划和布局的困扰,减少了大量的该类项目上的隐性成本。如北京所有地块均不含保障性住房;成都近五成的宗地没有特殊配建要求,近九成的地块未明确装修限价及成品住宅比例;福州配建安置型商品房地块数量由第一批次的5宗减少为2宗;重庆各地块仅有一些基本的配建条件,如幼儿园、社区活动中心等。 放宽销售限价:进一步放宽供应门槛,降低企业拿地成本,为房企定价增加更多灵活性。如南京有13宗地未设置商品住房(毛坯)销售均价,而是实行“差异化定房价,按程序报备”的政策;成都一圈层的清水住宅限售均价破3万,而三圈层未明确清水住宅限售均价;长沙如洋湖、市府、谷山片区等多个地块不再明确设置住宅限价,抬升主城土地价值。 回炉地块调整:通过下调起始价、提升限价等方式,提高地块的房地价差,使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增加。如南京NO.2022G23,起始价下调了5000万,推出楼面价降至14614元/m,毛坯限价由45800元/mf调整为“差异化定房价”。 2、供应情况:供应量持续减少 结合2022年第二批次18城公告,共供应地块415宗,总建面4038万平米,总起拍金额5114亿元,分别较2022年第一批次下降5%、7%和3%。其中11城减少供应,一方面是由于行业下行压力加大房企拿地意愿减弱,为避免出现大面积土地流拍而下调供应量;另一方面是部分城市今年集中供地土拍次数将由3次增加到4次,第二批次距离第一批次间隔时间较短,通过土地供应调整节奏。 分城市来看,天津供应降幅最大,供应数量由第一批次的29宗下调到11宗,数量下降62%,且有6宗地块来自第一批次流拍、停牌重挂地块。而南京在第二批次中供应44宗地块,较第一批次的19宗大幅增加132%。各地的供应情况出现分化,一方面与第一批次的土拍表现相关,一方面体现了不同城市对于当地房地产市场复苏情况的预期。 供地结构方面,优质地块放量。如南京玄武区、建邺区和溧水区均为今年首次集中供应住宅用地。 3、成交情况:整体热度仍处于低位 ①成交规模环比降低 从成交量来看,2022年第二批次9城合计成交土地180宗,总建面1571万平米,总地价2173亿元。成交宗数、建面和金额,环比2022年第一批分别降低5%、4%和7%,主要因单次供应规模收缩、观望情绪仍旧浓厚等因素影响。 ②整体土拍热度持续低迷 从反映市场热度的流拍率、溢价率等指标来看,即便在调控较大力度的放松下,土拍热度依然整体低迷。其中流拍撤牌率基本持平,溢价率、底价及触顶成交等指标有所下行。 2022年第二批次9城整体流拍撤牌率8%,较2022年第一批次(9%)基本持平。但分城市来看,大部分城市流拍情况有所好转,杭州和宁波挂牌地块全部成交,7城流拍撤牌率下降或持平;北京、苏州流拍撤牌率提升,分别提升12%和9%。 其中,苏州市初期由于规划调整撤牌2宗吴中太湖新城地块;而北京3宗流拍地块由于位置较偏,去化支撑度不足,即便给足了利润空间,但在当下“钱少地多”的市场环境下,房企仍然更关注去化是否有保障。 2022年第二批次9城整体溢价率4%,底价成交占比61%,触顶成交地块占比24%,土拍热度相较于今年首批集中供地(6%,53%,28%)有所下降,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一方面,2022年上半年市场恢复未达预期,房企资金回笼较少;另一方面,第二批次集中供地较第一批次仅间隔2个月,房企回款周期较短。 ③成交热度分化加剧 从城市来看,城市间热度持续分化。华东杭州、宁波等销售去化较好的城市,企业参拍积极性相对高。而部分库存去化承压或市场处于深度调整期的城市,如福州等土拍热度延续低温热度,短期仍难以改善。 同时,城市内不同板块热度分化明显,流拍和封顶同现,远郊边缘板块普遍底价成交,热点板块依旧受追捧。如杭州拱墅区华丰板块42号地块吸引13家单位线下一次性报价,临平新城板块38号地块吸引18家单位线下一次性报价,而萧山区瓜沥、进化、党湾等板块则以底价成交。 出现市场分化的原因,与房企的市场预期及竞拍目标有关。即便在调控较大力度的放松下,目前市场也仅有部分热点城市及局部核心板块的高端改善项目实现了热销,整体市场去化依旧艰难,尤其是库存量较大的刚需项目,这很大程度影响了企业的拿地预期。房企仍然青睐于短平快且利润空间足够的优质项目,以核心区域去化有保障(特别是销售指导价倒挂)的地块为主要竟拍目标,且仍以纯住宅用地为主。流拍和底价成交地块多位于配套尚不成熟的区域,亦或是周边竞品项目去化不理想的位置,又或是因为捆绑了托幼用地或者商业用地等。 4、房企情况:拿地企业仍以央国企为主 国企托底明显。如杭州以地方国企底价成交居多,萧山区挂牌12宗地,一半为国企拿地。中海、华润、金茂等“国家队”房企,以及首开、住总、城建等北京本土国企依然是北京主力拿地房企。 近期政策方面虽然有一定的利好消息,但是传递到市场、企业层面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之前经历了财务危机的房企,需要更长的恢复期。叠加当前多地疫情反复,市场预期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企业面临偿债高峰,资金压力仍较大,短期土地市场热度整体改善的空间或有限。因此近期投资积极的房企无非大型的国企央企、持续走稳健经营路线的龙湖、绿城等,以及集中供地城市当地的平台公司。未来预计土地市场将形成“国企央企+稳健型品牌民企+地方平台”三足鼎立的格局。 二)上海第二批次集中供地情况 2022年6月27日,上海第二批集中出让住宅地块挂牌公示,涉及居住用地以及涉住用途混合用地合计34幅(含2幅城中村改造用地)。本次集中供应住宅土地面积119.7万平米,规划建筑面积234.8万平米,土地出让金起始金额746.5亿元,将于7月25日全部采用挂牌出让。 1、从供应用途结构来看,均为涉及商品住宅用地 本次集中供应的34幅地块中,暂无保障性质的住房用地供应,其中供应居住用地29幅(85%),涉住用地共5幅(15%)。 2、涉宅用地土地数量、面积及金额较第一批次减少 本次集中供应34幅涉及商品住宅用地,较第一批次的40幅减少15%;供应土地面积119.7万平米,较第一批次的210.5万平米减少43%;规划建面234.8万平米,较第一批次的446.0万平米减少47%;初始总价746.5亿元,较第一批次的850.7亿元减少12%。 第二批次减少供应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疫情影响第一批次延后出让,导致两个批次之间的间隔较短,也有部分土地延后至第三批次出让。第二批次临港暂无地块供应。 3、从区域分布来看 本次集中供应涉及12个地区的34宗商品住宅地块。其中中环线内供应4幅地块,分布在静安、普陀、杨浦区,占总供应幅数的12%,较第一批次的10%略有提升。 静安区推出今年第一宗涉住混合用地(天目社区C070102单元07-03地块),出让面积0.67万平米,起始价7.49亿元。本次集中出让另有一幅长宁西郊区域的纯住宅用地(新泾镇232街坊17/1丘77-01地块)受到关注,出让面积2.3万平米,容积率1.2,起始价25.19亿元,楼面地价9.1万元/平方米。 三月以来的新一轮疫情对实体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中央和上海都出台了积极政策来应对。随着上海复工复产的逐步推进,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预计上海第二、三批次的住宅土地集中出让热度还将进一步恢复。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并不会出现像此前外界预测的那样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房住不炒”的基调不会改变,上海市住宅房地产市场将更加注重产业良性循环、健康稳定发展。

资源

从宏观层面来看,居民部门是否还有继续加杠杆的空间?

2022年07月21日发布 【每日一问】 从宏观层面来看,居民部门是否还有继续加杠杆的空间? 我们认为前期放松政策起效的关键在于购房者信心的恢复,其中涉及到购房意愿与购房能力的提升。在购房能力方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居民部门杠杆水平的天花板,也就是在宏观层面,整体是否还具有加杠杆的空间。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指标来看: 1)传统宏观口径:2022Q1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居民部门债务/名义GDP)为62.1%,在2012Q1到2020Q3经历了一个快速上升时期后,自2020Q4开始基本平稳未增长,至今已经连续6个季度停止扩张,主要是因为这个阶段处于整体去杠杆的时期。从国际比较来看,当前中国居民部门的真实杠杆率相对不高,仍有一定的加杠杆空间,不过空间呈现收缩态势。从绝对数值来看,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与发达地区相比处于偏低水平,也低于部分发展中地区。截至2021Q3,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中国香港居民部门杠杆率分别为78.5%、87.7%、67.3%、66.9%和92.4%,分别高出中国内地16.4、25.6、5.2、4.8和30.3pct。根据18个OECD国家数据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居民部门的债务阈值为85%(债务/GDP),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目前仍远低于警戒水平。但从趋势性来看,我国居民加杠杆的空间在收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居民部门债务增长情况出现分化,美国和英国等国自全球金融危机后都有一个显著的居民部门去杠杆过程,随后保持稳定;日本和德国的居民部门杠杆率也在金融危机后基本保持稳定。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另一部分国家救市侧重于宽信贷,商业银行大量发放信贷,广义货币大规模增加,杠杆率上升显著。 2)资产负债率口径:根据我们的测算,2021年我国居民贷款杠杆率(居民部门贷款/居民部门总资产)为11%,低于美国2008年峰值的18.4%和日本2001年峰值的11.3%,与两国曾经的泡沫时期对比仍然较低,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的居民资产负债表相对更稳健。但是美日在其后都进入到一个去杠杆的过程中,截止到2021年,美国和日本居民贷款杠杆率分别为10.5%和11.2%,我国当前11%的居民贷款杠杆率介于美日两国之间。 3)购房杠杆:若以美国为锚,中国至少还有1.6个百分点的购房杠杆提升空间。我们可以把居民贷款杠杆拆分成购房杠杆和消费杠杆两部分。截至2021年年末,中国个人购房贷款余额38.32万亿元,根据我们对居民总资产的预测得到居民购房杠杆率(个人购房贷款余额/居民总资产)为5.4%,低于美国同期水平(7.0%)。若以美国为锚,中国还有1.6个百分点的购房杠杆提升空间。因此政策仍可以考虑在首付比例等方面作进一步下调。 【今日收评】 从大盘表现来看,今日(7月20日)申万房地产板块下跌0.04%,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0.38%;恒生地产板块下跌0.40%,相对恒生指数收益率为-1.51%。申万房地产板块中,央企、地方国企与民企涨幅均值分别为0.02%、0.17%、0.26%。截至7月19日,77家已经公布业绩预告的房企中,超过一半(42家)房企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35家房企处于盈利状态,其中23家虽预计盈利,但业绩同比下滑,预计同比增长的房企仅12家。今日医养概念走强,板块内转型医美的鲁商发展、苏宁环球今日分别上涨7.97%、6.78%。 从个股表现来看,主流A股房企今日涨跌幅均值为-0.91%,跌幅相对较小的为招商蛇口、万科A、华侨城A,分别为-0.08%、-0.22%、-0.36%,均为央企或龙头房企。主流内房股今日涨跌幅均值为-1.32%,排名前三的是美的置业、碧桂园、中国金茂,涨跌幅分别为0.79%、0.00%、-1.06%,其中美的置业和碧桂园均为优质示范性民企;中国金茂作为优质央企,融资渠道畅通,安全性较好。

资源

招标量超预期,下半年迎来装机高峰

2022年07月21日发布 事件 2022年上半年,国内累计招标量约50GW,其中陆风约43GW,海风约6GW,7月前两周招标3.7GW,其中陆风2.9GW,海风0.8GW。 近期,福建发改委发布2022年首批海上风电项目竞配结果,华能集团与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联合体优先中选连江外海700MW项目,国能投与万华化学联合体优先中选马祖岛外300MW项目。根据风芒能源,两个项目竞配电价约0.2元/kWh,比福建燃煤标杆电价低约0.19元。 投资要点 风电招标量超预期,下半年有望迎来高景气。今年上半年风电招标量约50GW,全年有望达到100GW,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今年1-5月风电新增装机量仅为10.8GW,主要受到疫情和季节影响,今年上半年装机量很少,全年预计可以装机到50-60GW的规模,下半年有望迎来装机高峰。各风电设备原材料成本占比普遍超50%,塔筒更是达80%,以钢铁为主。从原材料价格来看,自4月20日以来,以铁矿石为代表的期货价格整体呈现下跌,截至7月17日,螺纹钢期货价格3589元/吨,下跌幅度达29.7%,LME铜跌幅30%,LME铝跌幅28.3%。目前,风机价格普遍企稳,6月陆风中标均价1800元/kw,环比微微上涨,在风机价格企稳+原材料价格回调+下半年景气度高等背景下,风电板块有望盈利回升。 中标电价再创海风中标的最低价,海风中长期发展空间大。此次0.2元/kwh的中标电价刷新了4月初上海金山海风中标的0.302元/kwh的上网电价的低价,再创海上风电平价以来的最低价中标,海风平价正在发酵,需求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上半年海风招标近6GW,较去年同期1GW,同比增长5倍,今年以来浙江、福建等海风大省接力国补,相继出省补政策刺激海风装机,海风可开发容量超过1000GW,开发潜力很大,海风长期发展确定性强。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的风电产业链,尤其是受益于原材料价格下滑、成本压力显著缓解的风电零部件环节。 风险因素:下游装机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继续上行;风电招标不达预期。

资源

加速向上,L3自动驾驶元年开启

2022年07月21日发布 核心观点 在本篇报告中,我们聚集自动驾驶最新进展与未来展望,回答了市场关心的三个问题: 1、为什么2022年是L3自动驾驶元年? 从车端来看,L2部分功能已成为新车标配,近期发布的多款新车搭载了高算力计算平台、激光雷达、多个环视和感知摄像头等面向L3级以上自动驾驶硬件,车企自驾平台研发规划推进到L2+;从法规端看,深圳立法L3自动驾驶,并将于8月1日起实施,开放了L3以上自动驾驶汽车准入和登记,有望推动L3级智能网联汽车在深圳的量产落地,也为国内其他城市及国家级法规提供参考;产业进展层面,我们观察特斯拉在美国已基本实现城市级L3,国内小鹏、摩卡等公司也积极跟进,城市L3功能有望上车。 2、自驾SoC芯片格局将如何演变? L3级以上自动驾驶实现依赖多传感器融合,架构集中后SoC芯片是实现计算核心。L3自动驾驶车企需求更加多样化,对自驾平台自研也更加重视,相比于L2以下Mobileye高市占率的格局,我们预计未来自动驾驶SoC芯片市场将更加分散,市场或将出现分层。具体来讲,基于各厂商自驾SoC算力、价格、品牌对比,我们认为英伟达产品将主要应于高端车型,高通产品将应用于中高端车型,地平线、Mobileye等产品将更多应用于中低端车型。 3、计算机视角下有哪些投资机会? 沿着自动驾驶产业链,我们认为L3自动驾驶渗透率提升将从四个方面带来机会:1)域控制器:我们预计未来10年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出货量将快速增长;2)数据服务:感知数据量级提升释放数据服务需求,例如数据合规、数据标注、仿真及测试;3)激光雷达:L3+自动驾驶的核心传感器,预计未来出货量快速增长;4)车路协同:作为单车智能的补充,加速高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5)后市场:前装ADAS渗透率提升带动后市场对ADAS标定需求。 重点公司: 域控制器:德赛西威、中科创达、东软集团、经纬恒润、均胜电子 数据服务:四维图新、海天瑞声、光庭信息 激光雷达:炬光科技、长光华芯、万集科技、禾赛科技(未上市)、速腾聚创(未上市) 车路协同:千方科技、金溢科技、深城交 后市场:道通科技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不景气;2、自动驾驶相关技术进展不及预期;3、政策法规进展不及预期;4、基础设施建设进展不及预期;5、外部技术封锁风险,贸易摩擦加剧风险;6、测算主观性偏差风险;7、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资源

6月销售回暖、投资走弱,行业复苏仍需政策加码

2022年07月21日发布 6月销售回暖,但复苏基础仍不牢固 1-6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22.2%,降幅收窄1.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金额同比-28.9%,降幅收窄2.6个百分点。6月单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18%、环比+66%,同比降幅收窄14个百分点。分城市看,一线和二线城市呈现较快复苏态势,6月销售面积接近2021年同期水平,但三线城市仍面临较大压力,低于2018年以来的同期水平。我们认为6月市场回暖主要得益于部分区域疫情缓解,开发商推盘增加,同时叠加房贷利率下降及限购、限贷放松等政策刺激,购房需求得到释放。然而,从30个大中城市的高频数据来看,7月前两周销售面积回落明显,环比下降50%,居民购房意愿仍然偏弱,以及近期的风险事件进一步延缓了行业复苏进程。 到位资金同比降幅收窄,但资金面仍然偏紧 1-6月到位资金同比下降25.3%(收窄0.5pct),6月单月同比下降24%(收窄9.8pct)。其中6月定金及预收款同比下降31%,个人按揭贷款同比下降20%,降幅较上月大幅收窄,主要得益于销售回暖;国内贷款同比下降32%(收窄1.9pct),自筹资金同比下降17%(扩大4.2pct),可见房企融资端仍然面临较大压力,目前销售的修复程度并不足以缓解资金紧张局面。 6月拿地、新开工及投资继续走弱 1-6月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5.4%,降幅扩大1.4pct;6月单月同比下降9.4%,降幅扩大1.6pct。1-6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34%,房屋施工面积下降2.8%,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下降21.5%,同比降幅继续扩大。1-6月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48%,成交价款同比下降46%,降幅分别扩大3pct、18pct。6月单月土地购置面积、新开工同比降幅分别扩大10pct、3pct。由于需求端复苏缓慢、融资端不畅,导致房企投资拿地和新开工意愿持续下降,而且“保交楼”压力下对新开工也有压制,因此预计房地产投资将继续承压。 土地成交面积同比下滑,溢价率小幅回升 6月100大中城市土地供应和成交建筑面积分别同比+9%、-6%;其中,住宅用地供应和成交建面分别同比-6%、-42%。6月土地成交溢价率4.2%,环比上升2pct。此外,部分城市已完成今年第二批次集中供地,虽然流拍率有所下降,但国企和央企仍然是拿地主力,土地市场热度仍然偏低。 投资建议 虽然6月销售面积同环比显著改善,但7月以来有所回落。同时,6月拿地、新开工及投资同比降幅继续扩大,需求端疲软及融资端受限是制约房企拿地投资意愿的主要因素,需求端的信心修复需要进一步的宽松政策支持。7月以来各城市宽松政策继续加码,限购、限贷持续放松,行业基本面有望在下半年逐步修复。建议关注信用风险较低且投资能力强的龙头房企。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调控政策不及预期;市场销售持续下行风险;信用风险进一步扩大。

资源

政策催化车市反弹,新能源车继续势如破竹

2022年07月21日发布 6月零售“淡季不淡”,汽车消费动力增强 2022年6月,国内乘用车零售194.3万辆,同比+17.1%,结束下降趋势;环比实现+43.5%的增长,整体消费水平回升。 新能源恢复高增长,渗透率保持上升走势 6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53.2万辆,创历史新高,渗透率达27.4%,环比+0.8%,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零售达到224.4万辆,同比+120.8%,保持高速增长。 纯电6月超预期,PEHV交出半年圆满答卷 6月PHEV销量10.8万辆,BEV销量42.4万辆,均为历史新高,其中纯电同比+127.4%,环比+58.4%,超出市场预期。 自主品牌跑赢大市,同环比持续双升 6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近100万辆,同比增长43.8%,1-6月累计销量480.7万辆,同比增长14.5%。6月单月自主品牌市占率依然维持较高水平,达44.7%。 比亚迪:刷新单月记录,DMi、EV双箭齐发 6月,比亚迪销量13.4辆,同比增长162.7%,再次刷新了单月销量纪录。比亚迪上半年销量接近65万辆,超越特斯拉成为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投资策略 预计下半年汽车销量将迎来疫情后回补消费行情,在基本面持续兑现下,基于行业景气度整体估值提升及热门赛道的估值泡沫化仍将持续,重点关注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和理想汽车等整车标的,零部件推荐松原股份、经纬恒润、科博达、银轮股份和明新旭腾。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承压导致市场需求萎缩;芯片短供改善不及预期;消费拉动;疫情反复对产业链扰动加剧。

资源

行业景气度确定性分化,需求和国产替代驱动领域仍旧可期

2022年07月21日发布 事件 根据申万行业分类,在105家半导体上市公司中,已有28家公司公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18家实现业绩同比大幅增长,10家净利润同比有所下滑。 国家半导体产业大基金管理公司原总裁路军被查,致半导体行业市场大幅波动,7月18日,半导体行业指数最大跌幅达2.59%。 投资要点 行业景气度确定性分化,需求和国产替代驱动的汽车芯片、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细分领域景气度仍处高位,消费电子和LED驱动芯片领域景气度大幅下滑。根据半导体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预告数据统计,在18家业绩增长的半导体上市公司中,2022H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均值为92.79%-119.27%,同比增长中位数为50%-80%。其中,半导体设备4家,2022H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均值为68.59%-99.05%;半导体材料4家,2022H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均值为80.53%-96.44%;车用芯片相关半导体公司5家,2022H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均值为67.25%-80.15%。对比来看,业绩下滑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和LED驱动芯片设计领域,2022H1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均值为63.39%-68.74%。 供给紧张有所缓解,芯片价格开始分化,晶圆厂资本开支开始趋于保守。继苹果、AMD和英伟达等科技巨头相继砍单后,半导体产业景气度已出现确定性分化,通用类和消费电子领域芯片价格已有明显降幅,在产能供给紧张缓解,叠加全球宏观经济和消费电子终端需求疲软的背景下,预计未来价格将进一步走低。此外,从晶圆厂资本开支规划来看,根据台积电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2产能计划不受影响,但部分capex递延到明年,预计2022年资本支出将更接近此前预测区间下限(400-440亿美元)。同时,全球第二大存储芯片制造商SK海力士考虑将2023年资本支出削减约四分之一至16万亿韩元(约合122亿美元),以应对电子产品需求不及预期。随着芯片价格下跌,晶圆厂资本支出开始趋于保守,预计2022年将是阶段性高点,半导体设备景气度或于2023年开始承压。而对于车用芯片领域,下游新能源汽车需求持续旺盛,芯片价格相对比较坚挺,未来国产替代放量可期。此外,对于半导体产业大基金反腐问题,短期构成情绪冲击,中长期影响不大,且市场对大基金的持续减持已有预期,预计整体影响不大。 投资建议:由于晶圆厂产能供给紧张缓解,全球宏观经济和消费电子终端需求疲软,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已确定性分化,而受益于需求和国产替代驱动的汽车芯片、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细分领域景气度仍处高位,建议持续关注。 风险因素:新能源汽车和光伏等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俄乌战争持续升级;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海外订单转移;上游原材料涨价超预期;晶圆厂新增产能落地不及预期等。

  • 1
  • 578
  • 579
  • 580
  • 3218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