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 圈子

7254 位酷友已加入

本圈子收集技术类研究报告、白皮书等资料,学术类、产业类的都可以,上传时请尽量注明研报的概述信息~加入圈子可以上传、下载资料,也可以使用提问来寻求资料或分享你认为有价值的站外链接~

关注推荐最新

热门标签

资源

激光雷达量产元年开启,光通信公司加速入局

2022年08月22日发布 美国激光雷达全球领导者Luminar业绩超预期,激光雷达量产元年到来。车载激光雷达是现阶段高阶自动驾驶的必需元器件,市场空间广阔,激光雷达在车端前装硬件中价值量相对较高。激光雷达难以被替代,市场规模随着智能汽车和L3的落地而迎来激增,降本增效推动各主机厂逐步推进激光雷达部署方案。随着2022激光雷达量产上车,上游迎来确定性高成长机遇。目前国内在上游元器件中的扫描系统、激光器和光源接收器等领域取得了进展。车载激光雷达和光通信-光器件上游存在技术同源性,为传统光通信企业延伸提供了条件。激光雷达生产区别于传统光器件,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难点,目前国内光通信厂商入局激光雷达产业。 本周观点: 题材面:美国激光雷达全球领导者Luminar业绩超预期,激光雷达量产元年到来。公司使用的1550nm激光具有更强的穿透力,Luminar主推Iris产品系列,2022价格有望下沉到500美金。车载激光雷达是现阶段高阶自动驾驶的必需元器件,市场空间广阔,激光雷达在车端前装硬件中价值量相对较高。激光雷达难以被替代,市场规模随着智能汽车和L3的落地而迎来高速增长,降本增效推动各主机厂逐步推进激光雷达部署方案。随着2022激光雷达量产上车,上游迎来确定性高成长机遇。目前国内在上游元器件中的扫描系统、激光器和光源接收器等领域取得了进展;虽然车载激光雷达生产区别于传统光器件,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难点,但是车载激光雷达和光通信-光器件上游存在技术同源性,为传统光通信企业延伸提供了条件。目前国内光通信厂商入局激光雷达产业,建议持续关注相关标的。 建议关注:光通信(中天科技、天孚通信)、IDC(科华数据、英维克)、连接器(瑞可达、意华股份)、物联网(移为通信、广和通)、网络设备(亿联网络)、半导体(唯捷创芯)、电子仪器(普源精电)。 行情回顾: 上周(0815-0821)通信板块价值重估开启,从大板块来看,通信传输设备和通信运营分别上涨3.16%、0.83%。市场回暖迹象明显,建议持续关注通信板块发展。全周(0815-0821)建议关注标的组合表现良好,按照流通市值加权平均计算组合周涨幅为2.63%,跑赢跑赢上证指数(-0.57%)、沪深300(-0.96%)、通信(申万()0.86%)和创业板指(1.61%)。 风险提示: 中美贸易摩擦造成的不确定性因素,5G建设速度未达预期,疫情反复导致国内经济承压,“东数西算”项目推进进度受疫情影响,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资源

数据安全向全行业演绎

2022年08月22日发布 市场回顾 本周(8.15-8.19),沪深300指数下跌0.96%,中小板指数下跌1.20%,创业板指数上涨1.61%,计算机(中信)板块下跌3.02%。板块个股涨幅前五名分别为:顺利办,当虹科技,今天国际,科远智慧,威创股份;跌幅前五名分别为:万集科技,道通科技,龙软科技,淳中科技,金山办公。 行业要闻 36氪:北京发布国内首个数字人产业专项支持政策 StrategyAnalytics:2022年Q2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同比下降15% 工信部:目前5G基站单站址能耗已比商用初期降低超过20% 36氪:上半年我国VR市场零售额破8亿元 公司动态 四维图新:公司收到国内某头部新能源汽车B公司(限于保密要求,无法披露其名称)发出的合作订单,公司将与该车厂内部团队共同开发L2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软硬一体解决方案,将于2022年底-2024年底数款车型上实现量产出货 吉大正元: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本次发行数量不超过13,653,000股(含本数),未超过本次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30% 光庭信息:公司拟在广州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广州光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0万元人民币 科大讯飞:公司将陆续推出可养成的机器宠物、工业四足机器人等产品 本周观点 今年以来,数据安全已经从互联网数据、汽车数据延伸到各行各业,各行业落地平台型数据保护体系已逐步成为行业共识,建议重点关注卫士通、吉大正元;持续推荐四维图新、深信服、奇安信、三六零、启明星辰、安恒信息、天融信等具备数据安全体系化建设的相关厂商;建议关注信安世纪、数字认证、格尔软件等加密安全厂商。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疫情影响下游客户需求;关键技术攻关进度不及预期

资源

高温干旱导致多省限电,电力系统建设有望加速

2022年08月22日发布 本周观点:高温干旱导致多省限电,电力系统建设有望加速 近期历史级别高温热浪持续侵袭长江中下游区域。今年夏季以来,国内四川盆地、江汉、江淮、江南等地持续发生极端高温天气,根据国家气候中心近期的监测评估,从今年6月13日开始至今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强水平,豫、苏、皖、浙、鄂、赣、黔、川、陕、新10省(区)高温日数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与此同时,随着晴热高温天气的持续,多地已出现较为严重的干旱现象,安徽、湖南、贵州、重庆、四川等地均有部分主干江河出现断流情况。 极端天气导致电力供需形势高度紧张,近期四川、重庆、安徽等多个省份发布限电通知。从电力需求端来看,高温天气导致居民用电负荷明显增加,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7月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达到1480亿千瓦时,同比增速高达26.8%。从供给端来看,夏季以来的干旱导致多地主要江河来水量较往年同期大幅下滑,水电发电能力持续受限。对于四川等高温干旱形势严峻,同时水力发电占比较高的省份而言,本次电力供需形势的紧张程度尤为严重,8月以来四川、重庆、安徽、浙江等省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限电情况。 低碳转型与能源安全并重,国内电力系统建设有望加速。在电力供需形势严峻的背景下,8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到国家电网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进一步做好能源电力供应保障工作,其中明确强调“要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充分调动地方和企业积极性,大力推进煤电联营和煤电与可再生能源联营”。我们认为在低碳转型与能源保供的双重目标下,国内电源侧、电网侧建设均需保持较大投入,其中电源侧在大力推进新能源发电建设的同时,十四五期间支撑性与调节性的火电项目也将保持较快建设节奏;就电网侧而言,特高压、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方面的投资亦将持续加大。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2年1-7月国内电源工程投资完成2600亿元,同比增长16.8%,电网工程投资完成2239亿元,同比增长10.4%,预计下半年两方面的投资均将进一步提速。 本周行情回顾:2022年第32周电力设备板块表现亮眼 本周电力设备板块上涨4.2%,跑赢沪深300指数5.1%,其中其他电源设备板块表现最好(+7.4%),电机(+3.6%)、电池(+2.8%)板块涨幅相对较小。 产业链跟踪:本周锂电产业链价格企稳,硅料价格延续涨势 锂电:本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与湿法隔膜价格均趋于稳定。上游金属方面,本周碳酸锂、电解钴价格上涨,电解镍价格下降。 光伏:本周硅料价格上涨0.3%,硅片、电池片、组件及玻璃价格均保持稳定。海外需求持续向好,国内政策发力推动大型项目建设提速,短期内四川限电影响8月硅料实际产出,后续待硅料产能逐步投放后装机有望加速增长。 风险提示:新能源产业政策变动、供应链瓶颈导致需求量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导致行业盈利能力下滑等。

资源

POE国产化进程加速,光伏拉动需求增长

2022年08月22日发布 投资要点: 2022年3月,工信部、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端聚烯烃、高性能橡塑材料等产品。此前,《“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化工新材料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南》等文件也都强调高端聚烯烃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当前国内化工企业也在积极布局高端聚烯烃产品,本文将系统介绍高端聚烯烃中的POE材料。 供给端:国内企业积极布局POE项目,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推进。根据我们统计,目前国内万华化学、天津石化、茂名石化、京博石化、斯尔邦、卫星化学、荣盛石化、惠生工程等企业都在积极布局POE项目,其中万华化学较为领先,公司在2021年便已经完成中试,目前正积极推进工业化装置项目前期工作,有望率先实现国内POE的工业化生产。 需求端:国内POE需求增长较快,光伏组件升级换代推动产业发展。根据隆众资讯统计:我国2010年POE消费量为0,2019年达45万吨,预计未来年均消费增速10%以上。若据此推算,预计到2023年我国POE消费量将达到66万吨,2025年我国POE消费量将达到80万吨。随着我国光伏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封装材料的不断升级优化,市场对于POE胶膜的需求大幅增加,该领域有望成为新的需求增长点。 投资建议:目前国内还未实现POE的工业化生产,国内化工企业加快布局,建议关注:(1)有望率先实现国内POE工业化生产的化工新材料公司万华化学;(2)在POE领域布局较早且技术储备深厚的石油化工行业龙头中国石化;(3)处于POE中试前后阶段的斯尔邦石化(东方盛虹)、卫星化学、京博石化(未上市)等;(4)有扩产公告计划,仍处于α-烯烃中试阶段的荣盛石化。 风险提示:中试不及预期,新产能投放不及预期,下游产品需求不及预期。

资源

系统梳理美国光伏政策

2022年08月22日发布 碳中和目标成为全球共识,新能源发展势在必行,政策是驱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美国联邦政府和各级州政府纷纷出台政策以鼓励新能源的发展。从光伏和储能发展的角度,美国的政策可以分为四大类:财政激励、管理类政策、直接财政补贴和本土贸易保护。 财政激励:所得税抵免和消费税、财产税减免大幅降低投资和持有成本,激发装机意愿。(1)ITC政策:降低通胀法案中提出ITC政策延期10年,1MW以内的项目抵免额度从26%提高至30%,1MW以上的项目抵免额从26%降低至6%(满足条件可以达到30%)。更新后的ITC政策将利好户用和工商业小型项目,1MW以上的大项目近期可能迎来抢装;(2)PTC政策:与ITC政策类似,利好大型项目;(3)消费税、财产税减免:美国的消费税和财产税通常由各州政府征收,我们梳理发现大多数州政府减免了新能源系统的消费税和财产税,可以降低购买成本和持有成本。 管理类政策:制度设计明确商业模式。(1)配额制:配额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强制性规定电力系统所供电力中须有一定比例(即配额标准)为可再生能源供应。美国的配额目标由各省单独制定,根据我们的统计,美国31个州+2个特区确定了RPS/CES目标。配额制的确立保障了各区域新能源的发展目标。(2)净计量政策:要求电力公司从用户总消费电量中扣除其自发的可再生能源电量,用户只需要为“净”电量付费。根据DSIRE统计,截至2021年8月,美国39个州+华盛顿特区+4个海外领地实施强制净计量政策。(3)PPA电价:指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签署的中长期能源采购协议。PPA电价主要由供需关系决定,资源丰富的地区PPA价格较低;若投资成本趋高,发电企业有提高PPA电价的倾向。 财政补贴:通过直接补贴促进产业发展。从近3年的直接补贴政策来看,聚焦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我们认为财政补贴主要通过政府资金支持,扶持新兴产业,因此当前阶段补贴聚焦多元化储能技术和长时储能的应用。 本土贸易保护:为扶持本土产业发展实行贸易保护,但依然离不开中国产业链。当前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有ADD/CVD+201+301+WRO,即便美国执行贸易保护政策,但成本优势遥遥领先的中国产业链依然不可或缺。根据EIA数据,2021年度美国可用组件出货量为30.45GW,其中进口的光伏组件为22.97GW,达到75%,本土生产的仅有4.23GW,不到14%。进口来源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内地、中国台湾、新加坡和越南进口占比49.2%,大部分为中国厂商,东南亚等国家也都有国内企业的工厂。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 美国是全球主要的光伏市场之一,中国具有成熟的光伏和储能产业链,有望在高速增长的美国市场受益。建议关注在美国市场有出货的相关企业:(1)一线组件龙头:晶澳科技(002459,买入),隆基绿能(601012,未评级)、天合光能(688599,未评级)、晶科能源(688223,未评级);(2)逆变器环节:昱能科技(688348,未评级)、禾迈股份(688032,未评级)、阳光电源(300274,未评级)、锦浪科技(300763,未评级)、固德威(688390,未评级);(3)硅料供给龙头通威股份(600438,未评级)、大全能源(688303,未评级);(4)户用储能赛道公司宁德时代(300750,买入)、鹏辉能源(300438,买入)。 风险提示 政策收紧导致行业增长不及预期;本土贸易保护政策加强对中国制造企业不利;政策落实不及预期。

资源

从新品看投影发展趋势

2022年08月22日发布 产品趋势:新技术+新形态两条主线。技术上:激光+4K玩家增多,刷新产品参数天花板;形态上:吸顶灯/短焦等产品百花齐放。我们梳理了自2021年8月以来投影重点品牌发布的新品情况,总体看:①今年来发布激光产品的品牌明显增加,二线品牌当贝、峰米、小米及新进入者海信均积极尝试新技术以实现超车。②4K技术在高端款中获更多应用。③吸顶灯、短焦、便携等差异化定位产品增多,解放更多投影的应用场景。 极米:高端领军,中端稳固,且开拓吸顶灯形式。在“拼参数”的高端线,H5“机皇”定位明确,亮度画质明显领先,在“拼品牌”的中端线,极米Z系列产品丰富品控优秀。新品极米神灯开拓新定位,强化卧室场景竞争优势。 坚果:加大短焦差异化探索。坚果近一年为上新最多品牌,重心主在短焦O1系列。持续迭代后短焦产品亦参数优化竞争力增强,对主流长焦产品实现更好补充。 当贝:高端之外,开始切往中端延展。当贝此前通过采用激光/高亮LED等新技术在高端线占据参数优势,新品F3Air向4000+价位段下探,尝试拓宽价格带谋取更多份额。 峰米:激光旗手,后续产品可期。此前峰米新品主打短焦/便携差异化定位,后续可期待其在高亮长焦激光新品的探索。 海信:开拓三色激光微投。产品ViddaC1在色彩上有显著优势,有望进一步推进激光渗透。 投资建议:持续推荐投影赛道稳扎稳打龙一极米科技,以及C端车载均有看点,环比改善明确的光峰科技。

资源

制冷世界工厂的制热新征途:欧洲篇

2022年08月22日发布 得欧洲者得天下:欧洲市场空间大、产品渗透率低、需求确定性强,中国热泵产品已经做到了欧洲热泵进口的稳定“一供”,承接60%热泵需求,内销转出口是未来国内热泵企业的星辰大海。这一阶段替代燃气锅炉的热泵产品是真正“风口”,预计十年后欧洲热泵产品年销量将超过1000万台量级,其中水系统供暖热泵将达到700万台左右。 知政策者知行情:碳减排是热泵的第一推动力,目标进一步提升,《欧洲气候法案》将欧盟2030年的减排目标从40%提高到至少55%,此外禁止锅炉+补贴热泵推动渗透率的确定性提升。 有品质者有未来:热泵产品能效高,是用电侧的最优选择和房屋温控系统的完全版本。资质认证、制冷剂环保要求、压缩机要求等门槛将利好高品质热泵出口商,推动国内出口市场份额集中度提升。 投资建议:重点推荐美的集团。公司户储技术成熟,子公司科陆电子和合康新能掌握户储相关技术,为储、热一体化打下基础;热泵产品性能优异,具有环保、高效、稳定的优势。 风险提示 1、地缘政治风险:受国际间政治不确定因素影响,出口贸易以及地缘政治存在不确定因素影响物流、贸易以及需求。 2、市场竞争加剧:随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行业竞争格局或出现恶化以及竞争压力加大。 3、原材料价格大幅提升:若原材料价格大幅提升,将导致热泵厂商成本端压力加大。 4、技术风险:或有新兴清洁、低碳技术突破带来的现有热泵技术路径对比优势下降。

资源

小而美子赛道组成数百亿美元市场,国产化尚有大空间

2022年08月22日发布 半导体设备零部件细分种类多,在半导体设备中价值占比高 1)从产业链上来看,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处于偏上游的位置。 按照各类零部件在设备上的不同功能,可其大致分为机械加工件类、物料传送类、电气类、真空类、气液输送类、光学类、热管理类等。 2)半导体设备零部件是半导体设备厂商最主要的营业成本来源, 在半导体设备厂商营业成本中占 90%左右,我们测算占半导体设备总价值量 50%左右。 半导体设备零部件行业中国外厂商占据头部地位,国产化空间大 1)半导体零部件行业中国外厂商占据头部位置,国产率整体较低。 根据芯谋研究,目前石英、喷淋头、边缘环等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 10%以上,射频发生器、 MFC、机械臂等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在 1%-5%,而阀门、静电卡盘、测量仪表等零部件的国产化率不足 1%。 2)我们预测半导体设备零部件的全球市场规模可达数百亿美元,中国大陆超百亿美元。 我们预测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市场 2022 年预期规模为145 亿美元, 2030 年预期市场规模约为 180 亿美元。 3.半导体产能向国内转移,国内厂商“横向”发展系机遇所在 1)半导体行业高景气,产能不断向国内转移。 2)复盘海外龙头公司成长路径。 1)从短期看:在单一赛道夯实产品竞争力,是后续发展的基础; 2)从中期看:横向拓展产品种类、纵向(部分)开拓下游应用是持续发展的两条路径,通过业务版图扩张,公司业绩天花板得以重塑; 3)从长期看:“横+纵”向协同发力是持续成长的源动力。 3)横或纵向拓展业务版图是国内公司发展的必经之路。 从国内公司现状来看,国内公司目前大多数仍处于发展的第一阶段,业务较为单一且整体体量较小,因此短期内借国产替代的东风提升拳头产品核心竞争力是第一要务;长期来看,横/纵(部分)向拓展业务版图是发展的必经之路。 4)横向拓展以发挥国产商家后发优势。 海外厂商先发优势明显, Know how经验积累十分重要,国内公司很难能够在后发的情况下做成某一产品的绝对龙头,同时仅有部分赛道公司可实现由下而上的纵向拓展。 我们认为横向拓展业务品类是国内设备零部件公司发展的必要途径, 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投资建议 随着半导体行业不断向中国大陆转移,国内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厂商迎来新机遇。我们看好国内厂商在单一赛道夯实产品竞争力后,拓张业务版图,重塑业绩天花板。建议关注: (1)正帆科技: 工艺介质系统先行者,装备+材料+服务打造核心竞争力 (2)江丰电子: 靶材国产替代龙头,持续研发促技术突破 (3)北方华创: 业绩持续高增长,设备品类加速扩张 (4)新莱应材: 覆盖医药+泛半导体+食品包装,三大业务市场前景广阔 (5)华亚智能: 下游订单高需求,公司收入利润规模继续高增长 (6)神工股份: 轻掺硅片厚积薄发,电极材料国产替代加速 (7) 英杰电气: 业绩稳定上升,新增订单全行业增长 (8) 富创精密: 拥有多种技术工艺和先进技术,业绩呈上涨趋势 风险提示: 海内外疫情反复风险、研发成果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客户认证进度不及预期

资源

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亮点速递

2022年08月22日发布 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近期在京开幕,各类机器人最新成果粉墨亮相。8月18日,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博览会在亦庄拉开帷幕。来自各个领域的500余款机器人如约到来,在4万平方米的展区内向观众们展示最新成果。本届博览会展览面积达4万平方米,共有130余家企业携500余件展品亮相,更有30余款全球首发新品将在博览会现场集中发布,“炫技”高精尖。博览会设置创新技术展区(序厅)、工业机器人展区(A馆)、服务机器人展区(B馆)、特种机器人展区(B馆)、四足仿生机器人及无人机展区(C馆),围绕全产业链上下游机器人技术创新成果及应用场景,集中展示机器人先进技术和产品,打造集成应用新高地。 人形机器人:爱因斯坦仿生机器人迎宾互动。1)在EX机器人公司带来了“法拉第”“爱因斯坦”等多款不同样貌的仿生机器人。工作人员在采访中表示:“我们运用仿生人皮肤技术,将名人样貌复刻出来。面部捕捉技术是赋予人形机器人神态的关键技术,通过深度摄像头来捕捉人的面部动作,映射到机器人控制板上,把人的面部数据转换为机器人的面部数据,达成人机统一。目前,这些人形机器人已被应用于课堂教学、机器人技术科普、文化演出等场景。”2)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高精尖创新中心团队展示了会奔跑的双足机器人和会跳跃的四足机器人。这款“汇童”第七代机器人高动态运动版双足机器人,在实验室状态下的最高奔跑速度可达7公里/小时。3)绿的谐波展示自主研发的一体化关节模组及谐波减速器,可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其特点为产品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 工业机器人:不同形态工业机器人赋能智能制造。1)安川首钢首次推出新能源电池盒机器人智能生产线展品。包括7台工业机器人,10个工艺流程,还包括工件二维码打码与识别、3D视觉工件位置识别等多种工艺过程,并采用先进的自主移动机器人AMR与系统配合,构建智能物流配送系统,实现了生产和物流的全自动运行。2)三一机器人展示了智能叉车、智慧AGV及机器人系统集成,可全面赋能工程机械、新能源、钢结构、化工化纤、酒水饮料、轨道交通等行业。3)艾利特机器人带来机械臂力感知遥操作系统,使得操作者可以通过机械臂实现远程遥操作的一些应用,比如手术,按摩等。 服务及特种机器人:千行百业落地应用。1)艾利特机器人在展会上带来了煎饼果子机器人,它是一款流程高度自动化的食品加工类机器人。能自行完成上浆制饼、摊制鸡蛋、自动翻面、薄脆及火腿按需添加,自动拆饼和自动包装等功能。实现了煎饼果子从制作原料到按口味定制成品的自动化全过程。2)申昊科技带来了极寒适应型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机器人配置多种耐寒传感器与部件,结合专用算法和应用软件,可应用于气温低至-40℃极寒地区。3)美团智能配送站可提供配送末端场景自动化“存”+“送”一体化解决方案。由“配送站+配送机器人”共同组成,解决从柜到人的交付配送问题,为写字楼、酒店、医院等场景提供末端的智能化无人配送服务方案。4)和华瑞博带来自主研发的关节手术机器人,配备全球首创的自动控制截骨方式,于2022年1月25日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成为获NMPA认证的首款国产膝关节手术机器人。 四足仿生机器人:四足机器狗踊跃参展。宇树科技携四足机器狗参展,其旗下的四足机器人B1可搭载智能感知模块,构建复杂环境的3D地图,具有精准的环境感知能力,以及智能的规划、决策与交互能力,可应用到智慧安防、电力/铁路巡检、物流运输、以及教育科研等现实场景。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1)三花智控、绿的谐波、鸣志电器2)江苏雷利、禾川科技;3)双环传动、中科三环、拓普集团、保隆科技、恒帅股份、旭升股份、银轮股份;4)汉宇集团、中大立德、大族激光、国茂股份5)奥普光电、汉威科技6)软件相关:科大讯飞、拓尔思、海康威视、优必选、云从科技、奥普特、奥比中光、凌云光等具备机器人布局的AI龙头。 风险提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延迟发布风险;假设和测算误差风险;销量不达预期、经济下行超预期风险。

资源

7月淡季价格依旧坚挺,件量增速稳步修复

2022年08月22日发布 核心:7月快递单量同比增速进一步修复,淡季快递单价依旧坚挺 行业方面,2022年7月单量96.45亿件,同比+8.0%。2022年7月单价9.31元/件,环比-0.20元,同比+0.05元,其中产粮区义乌价格同比+0.06元,广州价格同比+1.10元。 公司方面,2022年7月韵达、圆通、申通、顺丰单量同比分别+2.1%、+7.8%、+33.8%、+8.9%,票单价同比分别+0.47元、+0.54元、+0.45元、+0.63元。 核心分析:7月行业及头部公司单量同比增速进一步修复,同时淡季单价维持坚挺(环比波动主要为货品货重结构所致)。我们认为疫情对快递件量是短期冲击,且价格政策具备强持续性,重点关注四季度网购消费及电商去库需求推动业务量高增、同时旺季提价带来的量价双升景气抬升。 此前疫情主要影响履约时效而非履约需求 我们分析,此前疫情对快递影响主要是履约时效而非履约需求: 1)需求端:疫情期间线下消费渠道受制,催化消费向线上转移。复盘2020年疫情期间,我国累计实体网购渗透率由2月份21.5%提升至7月份25.0%。2022年7月累计实体网购渗透率25.6%,同比提升2.0pts。 2)揽收端:对于疫情封控区的B端仓库及分拣中心,发件确实存在积压;此外叠加快件消杀及通行证照各方面需求,我们分析干线运输主要是时效受到影响。 3)派送端,最后一公里运力短缺,同样导致快件积压,但快递属于生活物资保障企业,我们判断在疫情改善情况下履约能力有望得到边际改善,包裹量或有稳步反弹。 疫情好转带动业务增长持续修复 疫情改善下7月快递企业日均单量增速向上修复。2022年7月份,顺丰单量9.21亿件,市占率环比-0.39pts至9.5%;韵达单量15.86亿件,市占率环比+0.72pts至16.4%;圆通单量15.06亿件,市占率环比+0.30pts至15.6%;申通单量11.95亿件,市占率环比+0.8pts至12.4%。 份额仍向龙头集中。以国家邮政局公布的快递服务品牌集中度指数CR8来看,2022年7月累计CR8为84.8%,较上年同期提升4.0pts;若以顺丰、韵达、圆通、申通单量累计市占率来看,2022年7月A股快递累计CR4为53.6%,同比提升1.6pts,单量仍呈现向龙头集中趋势。 投资:赛道格局逐步清晰,看好龙头发展 政策监管是本次快递景气修复开启的源头驱动,趋势逐步增强。继2021年9月《浙江省快递业促进条例》立法后,2022年1月7日,国家邮政局就《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开始公开征求意见。从《办法》修订内容来看,我们把重点增量解读为一核心、两维度、三重点:“一核心”在于推动快递业全国性高质量发展;“两维度”在于竞争秩序与服务质量;“三重点”在于禁止低于成本线的价格竞争、整治串通操纵价格及虚构快递信息现象、保障快递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监管立法提升至全国层面修复局部价格洼地,将多方位保障盈利回归良性,行业价值修复有望超预期。2022年3月,《浙江省快递业促进条例》正式实施,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不得低于成本提供快递服务的要求。 快递价值修复分三层次两阶段,即将进入盈利修复的本质层次。对于恶性价格战后的价值修复,我们认为要区分三个层次:1)政策管控、2)价格回归、3)盈利修复。去年二三季度随着政策的出台,行业价格逐步呈现回归良性态势,在政策及价格修复之后,已经开始进入价值修复的最本质层次即盈利修复层次,而疫情仅是短期延后了盈利修复的兑现。 投资区分赛道,看好龙头发展。加盟制方面,看好价值确定性修复渐入佳境的韵达股份、单量盈利龙头中通快递以及数字化建设有所成效的圆通速递;直营系方面,建议关注传统+新兴业态广阔布局下网络延展、壁垒升级的顺丰控股。 风险提示:政策管控松动;快递价格战恶化;实体网购增长回落。

资源

同道猎聘发布半年报,疫情冲击下业绩彰显强韧性

2022年08月22日发布 事项: 同道猎聘发布2022年半年报,22H1营收13.7亿元,同比增长14.4%;经调整营业利润2.43亿元,同比增长45.8%;净利润1.84亿元,同比增长131.2%。 平安观点: 收入利润仍保持正增长:2022H1,公司营收/净利润13.72/1.84亿元,同比增长14.4%/131.2%;单季度来看,2022Q2公司收入/净利润7.23/1.71亿元,同比增长7.0%/123.0%。今年二季度以来,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爆发疫情致招聘放缓,经济预期不确定性强致招聘方更为谨慎,但公司收入仍维持正增长。一方面系公司客户质量较高,在疫情下仍具有较高的付费韧性;另一方面系公司产品全方位布局产生交叉销售机会,公司充分挖掘存量客户的深度需求,使每位用户的平均收入上升,上半年公司企业用户的年化ARPU值达3.6万元新高,同比增长16.5%。 公司费用结构持续改善:22H1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5.0%/12.2%/13.4%,分别变化-3.3pcts、-2.3pcts、+1.4pcts。销售方面,公司减少品牌投入,推进精准营销,销售效率持续提升;管理费用方面,公司扩张致人力成本有所提升,但公司以股份为基础支付的酬金大幅减少,同时管理团队效率改善;研发方面,公司一直高度重视研发投入,今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投入算法,升级人岗匹配能力;推出创新功能,猎聘企业版二季度推出更多招聘协同管理功能;增强数据安全以及改善信息技术基建。 运营数据稳健增长:公司一直通过核心的招聘服务不断整合其他人力资源服务,现有产品包括灵活用工、在线调研以及测培服务,全面产品组合为公司用户增长提供强劲增长动力。截至6月30日,公司验证企业用户数及付费企业客户数分别为107.86万名、6.68万名,同比增长22.4%、0.8%;注册个人用户数增至7950万,同比增长16.0%。 投资建议:上半年疫情挑战下,招聘行业整体较为低迷,但公司仍维持正增速,彰显其抗经济周期的强韧性;同时,公司中高端招聘龙头地位稳固,客户质量高,多产品组合能为公司提供强劲增长动力,我们仍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风险提示:1)疫情加剧,导致企业招聘需求锐减;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3)关于用户隐私数据的政策监管风险;4)宏观经济下行,企业大范围停招。

资源

工业卖水人

2022年08月22日发布 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在“工业大国”走向“工业强国”的过程中,工业的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的信息化发展是必经之路。同时,自1994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经历二十余年的发展,中国已围绕消费领域中的购物、出行、娱乐、社交、医疗、教育、本地生活等消费需求建立起庞大的流量分发网络与应用生态体系,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生活习惯。随着消费互联网流量增长放缓、流量红利见顶,互联网行业转向新的市场增长点——工业互联网。工业与互联网业的转型升级需求,将支撑起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广阔前景。本报告以“七问七答”的形式,致力于回答以下七个关于工业互联网的核心问题:1)我们怎么定义工业互联网?2)我们如何细分工业互联网的子行业?3)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区别是什么?4)工业互联网在各行业以什么样的形式落地?5)我们怎么看待工业互联网市场的增长潜力?6)工业互联网各个子行业所处的领域有多宽多大?7)工业互联网各个子行业有哪些代表企业? 我们怎么定义工业互联网? I. 通用电气于2012年首次提出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工业革命与互联网革命成果的融合。随着工业互联网产业实践的深入,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将该定义中的“工业革命成果”具体化为工业经济、将“互联网革命成果”具体化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同时增加了对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形式的定义,即新型基础设施、新兴业态与新应用模式。在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提出的定义的基础上,本篇报告对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进行了概括和分类,并将其定义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 我们如何细分工业互联网的子行业? I. 子行业可归为两类,其中一类聚焦于智能制造、高端制造,通过将产线中的设备数字化,进行状态监控,对可能出现的损耗进行提前预警,以及对于生产工序进行优化,降本增效。另外一类聚焦供应链,为工厂和采购方提供数字化线上采制造购,打通上下游工业品的信息共享、流通、仓储、配送 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区别是什么? I. ①面对对象:消费互联网面向人、服务消费者,工业互联网面向物、服务企业;②应用场景:消费互联网应用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场景,工业互联网应用于研发、制造、交易、物流等生产活动场景;③通用性和个性化:消费互联网全球联网、产业链拉通,工业互联网更多和企业内部联网,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具有个性化表现;④技术支撑:工业互联网需要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撑;⑤投资主体:消费互联网网络由运营商投资、终端由消费者投资,工业互联网由企业自行建设;⑥数据应用:消费互联网对数据应用要求较低,工业互联网对数据应用要求较高;⑦服务模式:消费互联网以线上服务为主,工业互联网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 工业互联网在各行业以什么样的形式落地? I. 工业互联网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石化行业、钢铁行业、煤炭行业、新材料行业等垂直行业均有布局,助力各行业数字化升级II.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工业互联网通过设备管理、过程管理、品控管理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产业链的弹性和效率;在石化行业,工业互联网针对物流状态不可控、物流成本高、货权控制难等痛点,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一系列SaaS产品,帮助企业减低供应链管理成本、拓宽收入;在钢铁行业,工业互联网通过打通业务管理数据、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在煤炭行业,工业互联网通过生产安全监控系统、应急指挥系统,提高了该行业的生产安全管理水平;在新材料行业,工业互联网实现了数字孪生工厂、MEC企业专网等场景应用,提高了该行业的生产效率III.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MES)为例,新能源电池MES解决方案针对该行业需要全生命周期数据追溯、关键参数实时采集监控、物料批次追溯的需求,和制造方式涉及众多因素、缺少设备运行状态与负荷情况的实时监控与分析手段、难以及时准确地获取各制造现场的实时信息的痛点,提供生产过程数据收集、工艺实时监控、物料批次追溯等功能,帮助新能源电池厂商提高生产设备利用率,实现降本增效。国产新能源电池MES解决方案供应商包括云讯通(832575.NQ)、深圳宇航软件、摩尔元数(厦门)等,它们的合作厂商包括比亚迪(002594.SZ)、欣旺达(300207.SZ)、亿纬锂能(300014.SZ)、塔菲尔等 我们怎么看待工业互联网市场的增长潜力? I. 近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和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整体呈低增长态势。提升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需要将支撑起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增长潜力 II. 2020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占全球工业增加值总额的26.00%,但中国工业互联网增加值仅占全球工业互联网增加值总额的15.14%,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十个主要工业国家中,仅有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增加值占比低于工业增加值占比,中国的工业互联网的行业渗透率增长潜力大。2018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总体规模为0.74万亿元,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总体规模达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8.2%,3年CAGR达13.4%。预计2022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24万亿元,同比增长15.4% 工业互联网各个子行业所处的赛道有多宽多大? I. 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环节以云化、APP化的工业软件为载体。云化、APP化的工业软件提供软件整合、开发环境与面向行业的基础技术服务,助力工业软件行业降低企业使用成本、加速国产替代、拓展国产工业软件市场。2017年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为2.4万亿元,2020年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达2.8万亿元,三年CAGR达7.3%;2017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为1,293亿元,2020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达1,974亿元,三年CAGR达22.3%,增速高于全球市场。 II. 供应链:近年供给侧的数字化进程较需求侧相对落后,平衡供需、推进供给侧数字化进程的需求使供应链信息化成为必要。2018年中国供应链数字化服务收入为1.8万亿元,2021年该收入为2.8万亿元,三年CAGR达15.9%。预计2026年中国供应链数字化服务收入规模将达4.4万亿元 工业互联网各个子行业有哪些代表企业? I. 智能制造:东土科技、工业富联、容知日新、科达自控、中控技术、拓思达、华中数控、汉威科技等; II. 供应链:国联股份、汇通达网络、密尔克卫、宝信软件、宝通科技等 风险提示:5G商用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宏观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研报使用的信息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风险等

  • 1
  • 385
  • 386
  • 387
  • 3218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