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 圈子

7254 位酷友已加入

本圈子收集技术类研究报告、白皮书等资料,学术类、产业类的都可以,上传时请尽量注明研报的概述信息~加入圈子可以上传、下载资料,也可以使用提问来寻求资料或分享你认为有价值的站外链接~

关注推荐最新

热门标签

资源

2022H1光伏产业链高速增长,N型产品产业化速度加快

2022年08月03日发布 行业回顾 报告期内(2022/7/15-2022/7/29)机械设备行业上涨6.25%,跑赢沪深300指数8.10pct,二级子行业中专用设备、自动化设备、通用设备、轨交设备、工程机械分别变动8.42%、7.70%、7.67%、3.22%、-0.20%。重点跟踪的三级子行业中,工控设备、光伏加工设备、激光设备、锂电专用设备、半导体设备分别变动6.39%、5.74%、5.41%、-3.43%、-5.00%。 年初至今的行业表现中,机械设备的五个二级子行业全部下跌,专用设备板块跌幅最小,下跌4.16%,工程机械板块跌幅最大,为22.16%,重点跟踪的五个三级子行业中,光伏加工设备上涨17.33%,其余均为下跌,其中激光设备跌幅最大,下跌33.68%。个股方面,报告期内中大力德、通润装备、申菱环境、赛腾股份、秦川机床涨幅居前,分别上涨95.48%、68.72%、57.84%、53.48%、52.02%。 估值方面,截至2022年7月29日,机械设备行业动态市盈率为29.81倍,处于历史52.7%的分位水平,较2022年7月15日的27.77倍提升2.04,估值位于申万一级行业第11名的水平。二级子行业中,自动化设备估值水平最高,为41.60倍。重点跟踪的三级子行业中半导体设备和光伏加工设备估值水平较高,分别为98.07倍、58.21倍。 本期观点 2022年7月21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举行“光伏行业2022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2022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产量36.5万吨,同比增长53.4%,硅片产量152.8GW,同比增长45.5%,电池片产量135.5GW,同比增长46.6%,组件产量123.6GW,同比增长54.1%。 2022年上半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30.88GW,同比增长137.4%。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累计为3.4亿千瓦,同比增长25.8%。一季度的装机量中,工商业占比为47.8%,集中式为32.9%,户用为19.3%。 从技术角度看,光伏行业两个趋势明显:大尺寸,薄片化推进速度进一步加快。大尺寸硅片市场占比快速提升,部分企业已经将产线全部转为182、210大尺寸。已有企业尝试使用钨丝代替金刚线,有望使线径进一步细化,推动薄片化发展。N型产品推进速度加快。N型电池片扩产项目占电池片扩产总容量的三分之一。中广核新能源、华电集团、中核汇能、国电投等多家央企开启N型组件招标,已公布的N型组件需求已超过4GW,较2021年全年增长4倍。 我们认为大尺寸、薄片化对于降低硅片成本的意义显著,大尺寸、薄片化趋势将进一步加速,对于单晶炉和切片设备需求增大,对硅片生产设备企业形成利好,推荐硅片生产设备龙头晶盛机电。N型产品产业化速度加快,对N型电池片设备企业形成利好,推荐在N型电池片设备上有技术储备和量产能力的公司,如捷佳伟创、迈为股份、帝尔激光等。

资源

从半导体中报预告看行业周期分化

2022年08月03日发布 行情回顾: 本报告期内电子板块涨幅为2.47%,沪深300指数跌幅为1.85%,电子板块跑赢沪深300指数4.32个百分点,在所有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序15/31。 申万电子三级行业表现:涨幅最大的是光学元件(13.14%),跌幅最大的是模拟芯片设计(-5.73%)。 个股表现:涨幅前五的个股为:卓翼科技(81.98%)、春兴精工(73.47%)、方邦股份(68.91%)、硕贝德(43.93%)、蓝黛科技(42.21%);跌幅前五的个股为:韦尔股份(-27.45%)、天津普林(-15.38%)、士兰微(-13.60%)、复旦微电(-11.38%)、天华超净(-9.82%)。 行业观察: 从半导体中报预告看行业周期分化 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传统PC出货量共计7130万台,同比下降15.3% 本周观点: 以2022年上半年中报预告来看,半导体行业由全面景气进入分化行情。设备、材料环节的订单和营收增长目前未受到太大影响,IC设计业绩分化,下游封装业绩受需求萎缩亦出现减少的情况。消费电子需求收缩,进入去库存阶段,上游存储芯片、面板等零部件的出货量受到影响,今年整体果链的确定性较高,果链标的业绩增速可期。随着各地稳增长促消费政策的发力,汽车销量预期上行,提振车规半导体产品市场需求。近期美国通过芯片法案限制半导体公司对华投资,或进一步加速国产替代进程。投资方面,建议把握结构性机会,从赛道景气度出发,关注半导体材料、高端被动元器件、汽车电子等投资主线。 风险提示: 市场超预期下跌造成的系统性风险;通胀上行影响超过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资源

锂电材料坡长雪厚,关注格局较好的细分材料

2022年08月03日发布 行业观点 “双碳”政策下新能源汽车步入高速发展期,动力电池出货量有望随之实现高速增长,预计未来几年需求的复合增速接近50%,能够对上游关键的原料辅材起到强力带动作用。作为主流导电剂的导电炭黑和正极粘结剂的PVDF需求将受益于新能源板块,同步实现高速增长。考虑到行业本身具备较高的技术门槛和建设认证周期,锂电级导电炭黑产品格局相对较好,可以较长时间维持竞争格局,国内企业有望具有较为充分的国产替代窗口期;锂电级PVDF需要技术和客户认证,新增产能规划相对较多,但短期内仍难以进行大批量锂电级PVDF供应,预期在中期内将维持产品相对良好的盈利水平。 导电炭黑:国内企业有望快速占领供给缺口市场,长期实现进口替代,产品竞争格局中短期内仍将维持相对较好的水平。受到下游新能源电池的需求拉动,叠加导电炭黑在导电剂中的主流地位,预计未来需求增速在50%以上;供应端海外新增产能释放滞后,供给缺口明显推动产品价格大幅提升。考虑到行业具备高技术门槛和长认证周期,预计当前供不应求的局面还将延续,国内企业具有较好的国产替代空间,产品盈利也将维持相对较好的水平。 PVDF:需求端持续增长,锂电级产品具有技术和客户认证要求,中短期内仍具有较好景气。受益于下游动力电池正极粘结剂需求提升影响,预计未来4年锂电级PVDF需求复合增速接近50%,锂电级产品2025年需求有望接近10万吨。供应方面考虑到新建产能周期相对较长,不同应用领域的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具有差异,不同厂家的客户基础不同,生产满足锂电要求的产品仍需要经验和磨合,因而产能规划虽然相对较多,但真正释放还要时间,因而伴随锂电下游需求的提升,预计PVDF在中短期内仍具有较好的景气程度。 投资建议 锂电材料中导电炭黑建议关注取得技术突破的国内龙头企业,PVDF建议关注现有PVDF产能和未来产能释放确定性较高的相关企业以及具备上游原料布局的企业。 ①导电炭黑:建议关注国内布局导电炭黑生产企业黑猫股份、永东股份。黑猫股份计划投资5万吨导电炭黑产能,1期2万吨预计将于明年投产,叠加公司现有生产线技改产能,公司有望在今年四季度开始有产品销售,在明年实现市场的快速突破;永东股份是国内极少数具有特种炭黑的产线上市企业,借助原有的技术和产线调整能力,逐步进行导电炭黑领域的布局和拓展,也将有望开启导电炭黑的布局。 ②PVDF:建议关注进行PVDF产能布局企业的东岳集团、巨化股份等;具备上游萤石资源的金石资源。 风险提示 动力电池出货量不及预期,新增产能投放超预期,原料价格大幅波动,技术更迭带来的替换风险。

资源

把握景气确定性和基本面修复主线

2022年08月03日发布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7月申万计算机行业指数下跌1.01%,跑赢沪深300指数6.01个百分点,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排名第11位。板块在经历了为期两周的调整以消化中报业绩预告风险,于中下旬迎来反弹回升,其中电力IT、智能汽车等景气板块表现较好,受人形机器人、鸿蒙3.0发布催化亦出现主题性机会。截至7月29日收盘,申万计算机行业指数市盈率(TTM,剔除负值)为35.66倍,处于过去五年约12%分位值。2022年二季度末基金重仓计算机的持股市值占重仓股总市值的2.60%,季度环比减少1.02个百分点,较标准行业配置比例低配1.71个百分点,低配幅度进一步扩大,从配置方向看,在智能汽车、网络安全赛道的布局较为集中。 数据跟踪:上半年软件业运行态势持续向好。1-6月我国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9%,增速较1-5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3%,增速较1-5月份提高5.4个百分点。细分领域中,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安全收入增速高于行业整体。5月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33.4%,连续三个月超30%。1-5月我国L2级乘用车上险量累计220.31万辆,同比增长40.1%,其中5月上险量42.73万辆,同比增长11.2%;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达31.5%,较上年同期增长12.8个百分点,其中5月渗透率达33.4%,自2022年3月以来连续三个月超过30%。行政司法、教育、医疗为上半年全国服务器前三采购市场。2022年上半年,全国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完成的服务器采购项目共361个,采购规模约10.1亿元。 中报预告:申万计算机310家A股上市公司中79家披露中报业绩预告,除51家预计亏损外,在28家预计盈利的公司中,3家预计扭亏转盈,11家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高于50%,4家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低于50%,2家预计净利润或增或减,8家预计净利润同比减少。 投资建议:维持“强于大市”评级。从已披露的中报预告看,不到1/4的计算机上市公司实现盈利增长或扭亏为盈,业绩风险已得到初步释放。我们认为,当前板块估值安全边际高,基金持仓向上空间大,随着中报业绩利空预期落地后,板块将迎来阶段性配置机会,以景气确定性和基本面修复为主线,继续推荐智能汽车与信创领域。1)智能汽车处于黄金成长期。当前智能汽车正经历着需求端、供给端、政策端三方共同发力阶段,新车L2级搭载率维持30%以上,首部管理法规落地形成政策突破,加之大算力芯片开启量产上车,智能化趋势将推动产业链持续扩容,在硬件预埋、算力先行的竞赛期,建议关注与自动驾驶、座舱芯片厂商深度合作的公司。2)信创超预期修复可期。据海光信息最新公布的招股意向书,受益信创市场需求旺盛,公司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同比增长超340%,利润扭亏转盈,且预计前三季度营收约为36.7-40.8亿元,同比增长170%-200%,归母净利润约为6.1-7.0亿元,同比增长392%-465%。今年以来明显看到除电信、金融在提升国产化采购率外,其余行业也均在加速扩大国产产品采购份额,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招标交付延迟造成的负面影响有望在下半年逐步消化,建议关注中国长城、金山办公。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超预期、上游供给恶化、下游需求疲软等。

资源

陆风机组价格企稳确定性高,2H22行业高景气延续

2022年08月03日发布 数据点评 风电招标高景气,7月风电招标环比提升38.2%。据我们统计,2022年1-7月风电招标规模57.6GW,其中海风招标10.4GW。7月风电招标规模达7.3GW,环比提升38.2%,其中海风招标1.7GW。考虑下游业主多在上半年集中招标,下半年集中交付。预计2022年全年风电招标量可达80GW+,其中海风招标量可达15GW+。 陆风机组价格连续6-7两月环比提升,2H22企稳确定性高,支撑风电制造核心产业链景气度走稳。据我们统计,1-7月陆风机组加权容量中标均价(扣除塔筒400元/KW)分别为2007元/KW、1994元/KW、1846元/KW、1851元/KW、1693元/KW、1791元/KW、1808元/KW。其中,6月、7月中标均价连续两月环比提升,分别为5.79%/0.97%。1-5月陆风价格持续下降主要由于现有招标部分为框架招标,除头部几家外,大量主机厂在手订单仍处于不饱和状态。我们预计2H22陆风机组招标价格企稳确定性较高,全年均价将回归1700-2000元/KW:1)随下半年业主招标量进一步释放,主机厂在手订单不饱和状况可出现改善;2)近期出现多起风电机组相关事故,当前价格水平下主机厂盈利微薄,继续降价或带来一定质量和安全风险。因此,下游业主在选择中标方时,相较于低价,将更多考虑产品、服务品质及综合实力等因素;3)下游业主现有IRR水平高。 陆风机组中标集中度提升。2019-2021年国内风机CR3集中度连续下降,2021年达47.4%。根据2022年1-7月陆风中标规模集中度,金风、明阳、远景能源位列前三,CR3达到52%,行业集中度提升。 平价海风项目IRR可达6%。据我们统计,2021年起至今国内已有12个平价海风项目公布招标价格,其中含塔筒机组中标/预中标均价在4173元/KW,不含塔筒机组中标/预中标均价在3830元/KW。目前山东省海风建设成本在9-11元/W,广东在12-14元/W,浙江在9-12元/W。据测算,当建设成本在12元/W,发电利用小时数在3600小时时,IRR可达6%。 保守预计今年海缆招标量达13.8GW。截至目前,今年已有5.6GW海缆项目完成招标。有2GW海风项目公布部分海缆项目预中标/中标情况。考虑海风项目中海缆与风电机组之间的招标时间跨度大致为1-3个月,我们预计目前进行风机招标或已完成风机招标的海风项目均会在今年完成海缆招标,因此保守预计仍有6.2GW项目会进行招标。全年海缆招标量将达13.8GW。 投资建议 预计未来风电需求持续保持高增,叠加原材料价格大概率下行,我们主要推荐三条主线:1)海风相关产业链;2)全球供应以及国产化替代的高成长零部件;3)受益行业景气环节。重点推荐标的:东方电缆、日月股份、明阳智能、金雷股份、金风科技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造成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期的风险;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

资源

七月地产AH核心物业指数-24%,华润万象生活发布业绩预增公告

2022年08月03日发布 市场行情:本月光大地产AH核心物业指数-24% 指数:2022年7月,光大地产AH核心物业指数单月涨跌幅为-24.04%,跑输沪深300指数17.0pct.,跑输恒生指数16.2pct.,跑输恒生港股通指数15.6pct.;2022年1-7月,光大地产AH核心物业指数累计涨跌幅为-34.4%,跑输沪深300指数18.8pct.,跑输恒生指数20.5pct.,跑输恒生港股通指数18.1pct.。 个股:本月涨幅:样本股平均涨跌幅为-18.2%;涨跌幅前列为:中骏商管(+9.0%)、新大正(+2.0%)、中海物业(-3.0%)、南都物业(-4.2%)、越秀服务(-4.6%)。2022年1-7月,样本股平均涨跌幅为-33.0%;涨跌幅前列为:越秀服务(+13.1%)、滨江服务(+2.9%)、特发服务(+2.9%)、新大正(+0.9%)、中海物业(-0.1%)。 港股通:本月持股比例变化:世茂服务(+4.07pct.)、融创服务(+2.07pct.)、保利物业(+1.72pct.)、金科服务(+1.55pct.)、宝龙商业(+1.16pct.)。2022年1-7月持股比例变化:世茂服务(+11.27pct.)、融创服务(+9.47pct.)、金科服务(+7.90pct.)、保利物业(+2.91pct.)、雅生活服务(+2.08pct.)。 行业动态跟踪: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高物业服务覆盖率,开展标准化试点;广州印发2022年城市更新项目年度计划 中央:发改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提高物业服务覆盖率,开展物业服务标准化试点,改进物业服务管理;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地方:广州市2022年城市更新项目年度计划印发,今年计划实施123个旧改项目。 重点企业动态跟踪:新城悦服务发力拓展天津地区业务,华润万象生活归母净利润同比预增25%-30%,龙湖智创生活再度递交招股书 新城悦服务与天津市宁河区政府及金玉物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碧桂园服务7月18日至21日累计回购约132万股;旭辉永升服务7月12日至7月21日累计回购约207万股;金科服务关联收购第二批托儿所物业;向金科地产提供不超15亿元借款。华润万象生活发布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2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25%-30%,收并购公司财务并表以及外拓使公司在管面积大幅增加。上市进展:7月7日龙湖智创生活再次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 投资建议:物管公司独立发展能力提升,短期波动不影响长期发展向好 物管行业定位“社会治理基层支柱”,在提升全社会就业水平/疫情常态化防控/社区养老托幼/智慧社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具有较高参与度,各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较强。投资建议关注三条主线: 1)“估值修复”:关注房地产行业流动性回暖、民营房企信用风险逐步出清带来的风险溢价下降,推荐新城悦服务、世茂服务,建议关注碧桂园服务、金科服务、融创服务、建业新生活。 2)“独立发展”:关注第三方在管面积占比超过80%,已基本具备独立经营和扩张能力的民企物管,推荐绿城服务、旭辉永升服务,雅生活服务。 3)“稳健国企”:持续看好国企物管公司的稳健发展和低风险带来的估值溢价,建议关注保利物业、中海物业、华润万象生活、招商积余、远洋服务、金茂服务、越秀服务、建发物业。 风险分析:人工成本风险;第三方外拓竞争加剧风险;增值服务拓展风险;关联方依赖风险;外包风险。

资源

未来5-10年城镇潜在新增住房需求规模测算——我国城镇家庭住房需求还有多大增长潜力?

2022年08月03日发布 摘要:受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城镇化率提升速度边际放缓、大规模城市更新告一段落等因素影响,未来5-10年我国城镇新增住房需求将出现系统性下降。即便考虑在政策友好前提下,城镇家庭持有二套及以上住房占比明显提升的乐观情形,未来5-10年城镇新增住房需求也不及过去十年,这意味着我国房地产市场高速增长的阶段或已经过去。 自1998年起,我国房地产市场完全进入商品化时代,由此开启了长达20年的高速增长,市场规模快速扩张。除因房改等制度性改革激发要素活力外,城市化的推进、人口红利的释放和城市更新改造被认为是推动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的三个关键因素——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带动新增城镇居民数量增加,而新增城镇居民相对年轻的年龄结构带来了庞大且稳定的中青年群体住房需求,同时,棚改政策催化下的城市更新又激发出大规模房地产投资和建设需求。展望未来,房地产市场中长期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三个关键因素还能够带来多大规模的城镇新增住房需求。对此,我们参考吴璟和徐曼迪(2021)提出的城镇新增住房需求测算方法,对未来5-10年我国城镇潜在新增住房需求规模进行了拆解预测。 一、“一户仅一房”假设下的城镇新增住房需求预测 我们首先假设一个城镇家庭需要且仅需要一套住房,那么在特定时点上,城镇家庭存量住房套数(不区分自有房和租房)应当等于城镇家庭户数。相应地,特定时间段内的“新增住房需求”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城镇家庭户数的增加,即主动新增住房需求,具体可能来自城镇家庭户数的自然增长(即随着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城镇家庭户数也会自然增加),或者来自城镇家庭户数的机械增长(即除因自然增长以外的其他原因——主要是城镇化——带来的城镇家庭户数的增加,但需剔除就地城镇化的部分);二是部分城镇家庭的原住房因为老化、拆除等原因而灭失,由此产生的对新住房的需求,即被动新增住房需求。 在上述假设下,我们根据第五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对2001年以来我国城镇新增住房需求结构进行了定量拆分,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5-10年我国城镇潜在新增住房需求规模做出趋势性预测,具体分析如下: 1.因城镇家庭户数增加而带来的主动新增住房需求测算 城镇家庭户数自然增长:假设特定时间段期末相较期初的城镇化率保持不变,期初存量城镇人口在此时间段内的自然增加也会带来期末城镇家庭户数的增加,因而其增速应与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大致相当。但考虑到户均人口数并非恒定值——过去20年我国城镇家庭户均人口数不断下降——因此,我们同时结合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城镇家庭户均人口数两个指标,计算得到2001-2020年因城镇人口自然增加带动城镇家庭户数自然增加而引致的新增住房需求规模。其中,2001-2010年自然增加城镇家庭户数平均为79.3万户/年,2011-2020年提高至115.5万户/年。 参考对历史数据的测算方法,预测未来5-10年自然增加城镇家庭户数,应当以对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城镇家庭户均人口数的预测为基础。但因缺乏官方参考依据(如官方中长期人口增长目标等)作为抓手,预测我国中长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存在很大难度。因此,在预测未来将会自然增加的城镇家庭户数时,我们采用了与处理历史数据不同的方法——鉴于20-34岁青年人口是城镇新增住房需求主力,在过去20年为房地产市场带来了稳定的购房需求,因而可以通过测算未来5-10年的城镇青年人口规模来预测城镇家庭户数的自然增长潜力。 具体方法为,首先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资料公布的各年龄总人口规模、《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中的各年龄死亡率数据以及我们对未来5-10年青年人口城镇化率的预测,计算得到未来5-10年城镇青年人口规模;然后再依据过去20年城镇青年人口规模和自然增加城镇家庭户数之间的比例关系,预测未来5-10年自然增加的城镇家庭户数。由下表可见,2001-2010年,年均自然增加城镇家庭户数和20-34岁青年人口规模(期初和期末均值)之间的比例关系为0.0050,2011-2020年提高至0.0059,主要原因是城镇家庭户均人口数的下降。考虑到我国城镇小家庭化趋势还将延续,未来城镇家庭户均人口数料将进一步减少,因此,在进行预测时,我们将这一比例值向上进行了微调。 最终计算结果显示,受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人口出生率偏低影响,未来5-10年城镇青年人口规模将有所收缩。这就导致,尽管随户均人口数降低,二者之间的比例值有望继续提升,但未来5-10年的自然增加城镇家庭户数与过去10年相比仍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其中,2021-2025年年均将降至113.5万户,2026-2030年年均将降至108.5万户。但需说明的是,上述预测方法依赖的是两个指标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其逻辑严密性不及通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户均人口数来进行预测,但考虑到这两个指标间有一定的因果联系,且未来10年城镇青年人口规模的可预测性较强,因此,通过这一方法测算的结果反而更为可靠。 城镇家庭户数机械增长:城镇家庭户数的机械增长主要是指由城镇化带来的增长。对历史情况的测算方法为“期间实际增加城镇家庭户数-理论自然增加城镇家庭户数”,但以此简单计算出来的结果并未调整就地城镇化的影响。就地城镇化是指在本镇、本村实现的城镇化。就地城镇化会带来城镇家庭户数的增加,但不会带来新增城镇住房需求,因此需要修正就地城镇化的影响——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就地城镇化和异地城镇化齐头并进,据吴璟和徐曼迪(2021)测算,2001-2010年就地城镇化占比为37.4%,2011-2015年提高至56%。在修正就地城镇化影响后,2001-2010年,因城镇化而增加的城镇家庭住房需求年均为331.1万套,2011-2020年年均值下降至288.8万套。 由于城镇家庭户数的机械增加主要由城镇化引致,因此,预测未来5-10年的机械增加城镇家庭户数,关键在于预测城镇化率走势。2021年我国城镇化率为64.7%,而根据社科院的研究结果,到203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2%,简单线性平均后,预计2025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6.8%,2030年达到69.4%,由此计算得到2021-2030年每年因城镇化率提升而新增的城镇人口数量。考虑到随着各大城市户籍政策放开,我们判断未来十年就地城镇化比重会有所下降,故按照50%的就地城镇化比例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再结合我们对未来5-10年城镇家庭户均人口数的预测,最终计算得到2021-2025年因城镇化而机械增加的城镇家庭住房需求平均为129.0万套/年,2026-2030年均值为122.7万套/年,与过去20年相比有明显下降。 2.因城市更新(旧房拆除)而带来的被动新增住房需求测算 2011-2020年期间与2001-2010年期间相比,城镇新增住房需求的一个重要变化是由存量住房拆除引致的被动新增住房需求大幅度提升,这主要源于我国在2010年前后启动的大规模棚改。我们根据第五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资料所公布的期末不同建成年代家庭户住房数量,将各期末存量住房根据房龄进行分组,分别计算得到不同时期城镇存量住房的拆除数量以及不同年龄组房屋的拆除率。结果显示,2001-2010年间,年均城镇住房拆除数量为293.5万套,2011-2020年间大幅增加至年均约475.1万套。 展望未来,住建部在2021年8月31日发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这意味着过去十年里快速推进的城市更新行动暂告一段落,未来的城市更新速度会放慢,更新模式也会发生改变(即从棚改到旧改)。可以预计,未来全国范围因城市更新而引致的新增住房需求将会明显下降。基于此政策导向,我们大幅下调了各年龄组房屋的历史拆除率作为未来10年城镇存量住房拆除率的预测值,同时结合第七次人口普查资料公布的各年龄组存量住房数量,得到未来10年的城镇存量住房拆除数量。预测结果显示,2021-2030年间,年均城镇存量住房拆除数量约为181.5万套,较2011-2020年均值大幅下降294万套,这与当前的政策导向相一致。 3.“一户仅一房”假设下未来5-10年城镇新增住房需求预测 将新增住房需求拆分为自然增加主动新增住房需求、机械增加主动新增住房需求、被动新增住房需求三个部分,分别对应了人口红利、城镇化进程和城市更新改造这三大驱动房地产市场在过去20年快速扩张的关键因素。展望未来,这三个因素都将有所弱化,这将带来未来5-10年中国城镇新增住房需求的趋势性下降。根据我们测算,2021-2025年年均城镇新增住房需求为424万套,较2011-2020年下降51.8%,2026-2030年年均城镇新增住房需求进一步降至413万套。 二、“一户或多房”假设下的城镇新增住房需求预测 上述测算的假设是每个城镇家庭户需要且仅需要一套住房,换言之,并未考虑城镇家庭持有两套或两套以上住房的情况。对此,需要说明以下几点: (1)上述测算看似并未包含存量家庭户的改善性住房需求,但实际上已经内含其中。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当一个家庭更换住房时,其原住房会对外出售或者出租。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某一时点存量家庭户为9户,之后一段时期新增一个家庭,同时存量家庭当中有一户购置新房,但将原住房出售给新增家庭,那么在这一时期,尽管存量家庭户购置改善性住房1套,新增家庭购置首套房1套,但整体看新增住房仅为1套。不过,这一举例是非常理想化的情况。在现实当中,并非所有存量家庭户的原住房都能顺利出售。而伴随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生育政策放开,未来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会进一步增加,但随着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家庭户比例提升,加之新房供应充足,必然会增加居民更换住房后,因原住房无法出售或出租造成空置而被动持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情况。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为满足多元化的居住需求,也可能会有更多城镇家庭主动持有两套及以上住房。 (2)过去20年间,一个城镇家庭持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情况,很多源于房价快速上涨预期下的投资或投机行为,或者大规模城市更新带来的拆迁补偿。但未来十年,这两个因素带来的城镇家庭持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情形会明显减少。同时,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尤其以房产税的征收为代表,也会抑制城镇家庭主动持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需求。 根据央行发布的《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我国城镇家庭住房拥有率已经达到了96%,其中拥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为58.4%,拥有两套住房的家庭占比为31%,拥有三套或三套以上住房的家庭占比为10.5%,户均拥有住房1.5套。根据我们的测算,理论上,2011-2020年年均新增城镇家庭户数为879万户,按户均住房1.5套计算,实际年均新增城镇住房需求至少为1319万套,这与我们基于住宅销售面积、城镇家庭户均人口数和人均住房面积计算的住宅销售套数(期间为年均约1200万套)大致相当。那么,未来十年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城镇家庭户占比会否提升? 我们认为,前文说明的(1)(2)两点中,第一点可能会带来城镇家庭持有二套及以上住房占比的提升,第二点则会下拉二套及以下住房占比,两种力量在博弈中孰能占据上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的政策环境,这包括人口政策、宏观金融货币政策和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等。考虑到政策前景和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我们假设了三种情形。 情形一:到2030年城镇家庭户二套房占比维持在31%,三套或以上占比维持在10.5%; 情形二:到2030年城镇家庭户二套房占比提升至35%,三套或以上占比提升至11.5%; 情形三:到2030年城镇家庭户二套房占比提升至40%,三套或以上占比提升至13.5%。 三种情形下,我们对未来5-10年的城镇新增住房需求(包括新增家庭户首套住房需求以及新增和存量家庭户二套及以上住房需求)进行了测算。可以看出,受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城镇化率提升速度边际放缓、大规模城市更新告一段落等因素影响,未来5-10年我国城镇新增住房需求将出现系统性下降。即便考虑在政策友好前提下,城镇家庭持有二套及以上住房占

资源

百花齐放,自主全面崛起!

2022年08月03日发布 报告核心观点 优质供给“层出不穷”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进入渗透率快速提升第二阶段! 1)以交强险口径,我们预测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2022年-2025年分别是: 577/903/1288/1641万辆,对应同比增速为99%/56%/43%/27%,对应渗透率为27%/42%/57%/70%。 2)分技术路线看, 2023-2024年呈现EV/PHEV/增程式百花齐放(消费多元化), 2025年或EV继续引领(取决于快充技术进步+智能化拐点应用出现节点)。 3)分价格带看, “成本居高不下+消费升级“共同加速从哑铃型向纺锤形消费结构演变,预计2025年占比结构: 10万元以下(15.1%), 10-20万元(46.5%), 20-30万元(21.6%), 30-40万元(10.8%), 40万元以上(6.1%)。 投资建议:全面看多汽车板块!整车+零部件!整车:短期看【谁更愿意主动卷竞品】 ,中长期看【智能化谁能真正做好】 。 巩固龙头地位【比亚迪】 ;有一定先发优势【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蔚来+广汽集团(埃安) 】 ;主动卷【长安汽车/华为产业链(赛力斯(关注) /江淮汽车等) /吉利汽车】 ;酝酿中【长城汽车】 。 零部件:短期继续扩散N线标的,长期依然建议核心坚守3大核心赛道: 1)智能化增量零部件【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经纬恒润+炬光科技+上声电子(关注)等】 ; 2)智能底盘赛道【拓普集团+伯特利+中鼎股份+保隆科技等】 ;3)一体化压铸赛道【文灿股份+爱柯迪+旭升股份等】 。其他赛道:座椅【继峰股份】 (关注) +车灯【星宇股份】 +玻璃【福耀玻璃】 等。 基于爆款车型分析框架,我们预计2022-2023年自主品牌崛起细分市场排序: 1) 10-20万元市场是最容易催生【走量PHEV爆款车型】 ,比亚迪是龙头,后续跟进或吉利/长安/长城。 2) 30万元以上市场亟需诞生【国产豪华品牌】 ,理想/蔚来具备先发优势,小鹏/其他自主奋力直追。 3) 20-30万元市场多种技术路线齐绽放,比亚迪/小鹏/华为等各个自主品牌兵家必争之地。 4) 10万元以下市场容量预计趋稳,缺乏有效供给。 风险提示: 疫情控制进展低于预期;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增速低于预期;芯片/电池等关键零部件供应链不稳定;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大。

资源

保交楼稳定需求,水泥初显改善迹象

2022年08月03日发布 政治局会议首提“保交楼”,有助于稳定市场需求。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房地产方面,会议除要求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外,还提出要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保民生。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受前期政策调控影响,行业整体运行承压较为明显,部分房企出现信用风险事件,部分地区发生楼盘停工“断贷”事件,此次政治局会议将“稳定房地产市场”放在首位,并首次提出“保交楼”,释放政府对于稳定市场运行的积极信号,有助于市场信心的恢复,同时,对下半年竣工需求产生一定支撑作用。 基建仍是稳定经济发展重要抓手,下半年施工需求有望持续释放。政治局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财政政策方面,要求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货币政策方面,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此外,会议还提出支持中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仍然面临一定压力,下半年基建仍然将是经济实现“稳中求进”的重要抓手之一,近期仍有相关提振政策出台,如本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预计下半年基建项目施工需求有望持续释放。 布局“稳增长”,静待政策效果显现。当前各子行业跟踪及投资建议如下: 水泥:近期虽然国内水泥市场需求受高温天气,以及下游资金短缺影响,表现仍然相对疲软,但受益企业执行错峰生产,库存下降,企业综合出现货率环比小幅回升,水泥价格震荡上行。截至7月29日,全国P.O42.5高标水泥平均价为416.3元/吨,环比略增0.2%,库容比为72.7%,环比下降1.9pct。8月份各地区水泥企业错峰生产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不同地区预计减产10-30天,随着供需关系不断改善,预计价格有望开启恢复性上调走势,推荐海螺水泥、华新水泥、上峰水泥、万年青、塔牌集团、冀东水泥、天山股份; 玻璃:本周浮法玻璃延续偏弱走势,目前市场供需矛盾仍然存在,高库存形成较大压力,近期虽部分产线冷修,但数量仍相对有限,价格中枢延续小幅下行走势。根据卓创资讯,本周国内浮法玻璃国内主流市场均价为1672.33元/吨,环比下降2.37%,重点省份生产企业库存为5904万重箱,环比增加63万重箱。短期建议关注需求释放情况和供给端变化;中长期玻璃行业科技升级依旧是看点,推荐旗滨集团、南玻A。 其他建材:①本周国内无碱纱市场部分厂报价主流走稳,当前市场需求持续较弱下,个别厂成交灵活度仍较高,当前市场交投平平,多数下游提货谨慎,短期市场供需或仍偏弱运行。中长期来看,玻纤行业有望进入产能高质量有序扩张新阶段,需求端拉动成长,供需格局有望持续优化,龙头企业未来竞争优势有望进一步巩固,现价仍可继续做多,推荐中国巨石,中材科技;②其他建材:地产投资韧性犹存,各子行业龙头企业市占率稳步提升,建议逢低布局长期持有,推荐海洋王、光威复材、科顺股份、坚朗五金、东方雨虹、伟星新材、兔宝宝。 风险提示:基建地产运行低于预期;成本上涨超预期;疫情反复

资源

百强房企2022年7月销售数据点评-百强房企销售复苏态势较弱,分化升级

2022年08月03日发布 核心观点: 事件:克尔瑞发布2022年7月百强房企销售数据。 7月百强房企销售复苏态势较弱。根据克而瑞公布的2022年7月百强房企销售榜单,7月TOP100房企销售操盘金额为6065.2亿元,环比下降27.02%,同比下降35.27%,7月环比又回归负增长,整体复苏态势较弱。7月销售再次探底的原因主要包括:1)7月为传统销售淡季,6月房企集中供货,导致7月推盘量减少;2)受到疫情的影响,收入预期下降,还贷压力加重,市场购买力明显不足;3)受行业风险事件影响,购房者对能否交付存在担忧,信心不足。销售企稳需要各方的支持和配合,中央、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的合力才是化解问题的关键,终极结果是行业的格局改善和市场的平稳运行。 本月TOP21-50、TOP51-100房企销售实现较大恢复。2022年7月单月销售规模超过100亿的企业有15家,基本维持年度平均规模,未能延续6月份销售规模的大幅回升。各梯队房企销售门槛同比降幅较上月实现收窄,TOP3、10、20、50、100房企的累计销售门槛分别为2432、1041、506、257、75亿元,同比分别为-39.2%、-44.4%、-52.7%、-49.7%、-57.4%。就单月销售金额而言,7月头部房企销售同比降幅虽低于整体水平,但降幅较上月稍有扩大,修复程度不及中部房企。2022年7月TOP1-3、TOP4-10、TOP11-20、TOP21-50、TOP51-100房企单月销售额为1092、1391、989、1500、1093亿元,同比分别为-35.8%、-34.1%、-41.2%、-29.1%、-37.9%,较上月增速分别-2.3pct、+2.6pct、-0.6pct、+18.5pct、+15.6pct,其中TOP21-50、TOP51-100房企销售额实现较大恢复,同比降幅均收缩15个百分点以上。 央国企与民企销售不断分化,部分优质房企销售逆势增长。单月销售金额排名前三的房企是碧桂园、万科地产、保利发展,7月全口径销售额分别为385.0、376.8、330.2亿元,同比下降48.25%、27.01%、21.77%,环比下降15.9%、10.86%、35.2%,销售恢复速度放缓。本月头部房企销售同比幅度逐步分化,TOP30房企中,共有8家房企全口径销售金额同比为正,其中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绿城中国、华发股份、越秀地产单月销售增幅均在15%以上,建发股份和华侨城销售增幅在5%以上。除此之外,头部房企中仅有龙湖集团、滨江集团、首开股份、远洋集团销售同比降幅在20%以内,剩余房企本月销售降幅并未有所缩窄。环比角度,TOP30房企中仅旭辉集团、瑞安房地产、首开股份、华侨城实现了环比上涨。我们认为央国企和强信用民企凭借着较强的拿地能力、较高的信用水平、较好的销售韧性,在消费者预期仍未恢复的背景下,能够较早扩大市场占有、较快获得业绩修复。 投资建议:目前行业的关注点在于销售能否复苏以及房企盈利能否修复,目前最关键的是恢复市场信心,本轮销售的修复较之前更加艰难和曲折,我们认为政策更大程度的实质性宽松已经在途,房贷利率仍有下降空间,需求侧政策演绎范围加大,化解风险的资金支持和各方合力正在孕育,下半年行业局面大概率将迎来改善;土拍市场优质地块比例加大,溢价率处于历史低位,中长期来看,土地市场的良好环境将促使强信用房企盈利率先企稳。我们建议关注优质住宅开发行业龙头股:万科A(000002)、保利发展(600048)、金地集团(600383)、招商蛇口(001979)、滨江集团(002244)、龙湖集团(0960.HK)。建议关注优质物业管理公司:招商积余(001914)、旭辉永升服务(1995.HK)。 风险提示:销售修复不及预期、政策宽松效果不及预期等风险。

资源

长城汽车智能化专题报告:系统规划,引领智能汽车时代

2022年08月03日发布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我国汽车厂商拥有重大的发展机遇:智能电动汽车是全新的赛道,车企的核心竞争力由传统的发动机、变速箱等“下半身”机械类零部件,转移到新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及智能网联服务等“上半身”电子/软件类部件,所需的核心技术学科由机械、发动机、热力学等转移到计算机软件、算法、电子电气等ICT领域相关学科。我们认为我国企业在ICT领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我国厂商有望延续此优势,进而在终端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长城汽车已就智能化进行系统布局,有望引领智能电动汽车时代: 柠檬平台是长城智能电动汽车战略布局的基础,总研发历时五年,投入超200亿元,兼具模块化、高性能、高安全性、轻量化、智能化五大特征。可适用于AO、A、B、C、D五种级别车型的开发,覆盖SUV、轿车、MPV三大品类市场,同时柠檬平台还可适配燃油动力、混合动力、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四种动力方案。我们认为柠檬平台能够加快长城汽车型研发速度,提高零部件复用率,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单车利润率,提升竞争优势。 咖啡智能是长城智能电动化战略布局的承载体,是长城汽车整车智能化品牌,涵盖全新电子电气架构,智慧线控底盘以及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及智能服务等功能升级,是面向未来出行的智能系统。我们认为咖啡智能功能全面,且具备较高的安全冗余度及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技术先进且具有强大的生态圈,在应用过程中能够不断的积累数据,支持后续的系统优化迭代,加速长城汽车智能科技化转型。 基于柠檬平台及咖啡智能的车型已经推出:第三代哈弗H6、哈弗大狗、哈弗赤兔、哈弗初恋、欧拉好猫、WEY摩卡等车型上市后市场反馈较好,销量持续增长或维持高位,未来还将有更多车型的推出。 高端智能电动品牌沙龙:将填补长城汽车在高端新能源车细分市场品牌与产品的缺失,预计将于2022年推出。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车型储备丰富,就智能电动化投入超前,在行业转型过程中处于有利的竞争位置,看好其中长期发展。风险提示: 汽车行业产销不及预期、智能汽车渗透率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不及预期、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缺芯影响汽车产量。

资源

短期波动无虞,后续蓄势待发

2022年08月03日发布 事件 8家造车新势力公布7月销量,环比正常波动,后劲十足: 1、整体同/比+82%/-5%,其中6家新势力销量过万;埃安、哪吒、零跑、问界、极氪5家实现环比提升。 2、小鹏、蔚来、理想3家环比波动主要原因:1)6月冲的太高,有透支效应;2)L9、G9、ET5爆款新车型还未交付;3)蔚来产能问题。 3、后续走势持续看好。1)预计8月份透支效应消除,环比实现增长;2)9月份L9、G9开启交付实现大幅提升;3)Q4补贴退坡效应,需求提前释放。 评论 蔚小理:热度不减,理想L9累计预定量破5万。 1、蔚来汽车:由于压铸件供应不足,蔚来ET7较计划减少数千台,达10,052台,同/环比+27%/-22%。新款866及ES7(8.28交付),ET5(9.28交付)开启交付后,预计全年16万+,YOY+50%; 2、小鹏汽车:7月交付量11,524台,同/环比+43%/-25%。P7/P5/G3销量分别为:6,397/3,608/1,519台。9月G9上市后,预计全年破21万,YOY+114%; 3、理想汽车:理想汽车7月交付10,422台,同/环比+21%/-20%。旗舰SUVL9确认定购的定单用户超3万,累计预定量突破5万,预计全年有望17万,YOY+89%。 哪零威:哪零交付量再创新高,齐超蔚小理。 1、哪吒汽车:哪吒汽车7月交付量达14,037台,同/环比+134%/+7%。另外,搭载华为MDC的轿跑哪吒S公布8款车型配置价格,从19.98到33.88万元不等。哪吒年销有望14万台; 2、零跑汽车:零跑7月交付量达12,044台,连续三月创新高同/环比增幅达+177%/+7%。5月底C01预售订单突破6万,后续C11增程版上市,有望带动22年销量突破12万; 3、威马汽车(暂未公布7月交付量):威马6月交付4,007台,同/环比0%/+34%,环比修复明显。后续智能轿车M7的上市,销量有望继续攀升。 其他新势力:广汽埃安首破2.5万,问界M5持续热销。 1、广汽埃安:埃安7月交付量达25,033台,同/环比+138%/+4%。疫情解封后,订单量持续攀高,交付量突破2.5万,后续新车型的推出,预计全年销量有望突破25万; 2、AITO问界:7月份,赛力斯汽车交付7,807台,环比+11%。6月4日M7上市,72小时内订单超6万台,后续M5纯电版上市交付,预计全年销量有望达10万; 3、极氪汽车:极氪供给修复,7月交付首破5万,5,022台,环比+17%。订单再次破万,建店新增16家。预计年底新车上市后,全年有望超6万。 投资建议 7月销量环比波动是正常性的季节性现象,成功的汽车板块投资一定是看准中期趋势,而不是情绪性的迷失在正常的季节性波动里。4-5月,我们提出零部件将迎来历史性的戴维斯双击投资机会。当前位置,我们认为,终端上要更加关注欧美是否能超预期,中游要关注三季度业绩和明年成长性超预期机会。建议关注比亚迪、特斯拉与强势造车新势力及其产业链,电池产业链关注确定成长方向(隔膜、涂覆材料、电池厂等),零部件从智能化渗透率和国产化率提升角度,关注热管理、底盘(悬挂+制动)、安全、微电机等领域,整车继续关注比亚迪、长安、小康等,产品周期不止,股价向上趋势不变。 风险提示 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政策变动风险。

  • 1
  • 495
  • 496
  • 497
  • 3218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