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 圈子

7254 位酷友已加入

本圈子收集技术类研究报告、白皮书等资料,学术类、产业类的都可以,上传时请尽量注明研报的概述信息~加入圈子可以上传、下载资料,也可以使用提问来寻求资料或分享你认为有价值的站外链接~

关注推荐最新

热门标签

资源

美国对华半导体制裁升级,半导体产业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2022年08月12日发布 事件 受美国对中国半导体制裁升级以及台海局势紧张影响,8月5日,半导体行业大幅反弹,行业指数大涨6.17%。 投资要点 事件驱动下国产替代预期强烈,行业估值水平低位回升。本轮华导体反弹主要源子行业处于低位,以及事件驱动下的国产替代预期升温,由此带动半导体行业估值回升。一方面,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制裁升级。继美国众议院通过520亿美元“芯片法案”后,美国半导体设备公司泛林半导体、科磊已收到通知,禁止14纳米以下制程设备销往中国大陆,将打击范围从中国际延伸至大陆所有晶圆厂商,同时,美国或将对华断供GAA技术相关EDA工具,由此带动国产半导体设备和EDA软件公司国产替代预期升温。另一方面,佩洛西审访中国台湾地区加剧台海局势紧张,半导体作为国内“卡脖子”技术典型代表,国产替代具备必然性和迫切性。此外,半导体产业大基金作为市场的主力减持资金,近期内部反腐动作频繁,未来大基金投融资模式或发生变革,行业减持压力或将有所减缓。在此一系列事件驱动下,半导体产业国产替代情绪强烈,带动行业估值有所回升,目前行业PE(TTM)为42.97倍,位于近五年估值水平的9.63%分位,整体仍处于低位。此外,与之前不一样的是,市场布局有从汽车芯片、国产半导体设备和EDA软件公司向全行业蔓延趋势,短期内板块阶段性机会可期。 行业景气度确定性分化,国产替代背景下国产厂商逆周期投资或成必然,具备国产替代实力的优秀公司或能实现周期穿越。 整体来看,半导体行业景气度确定性分化,需求和国产替代驱动的汽车芯片、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细分领域景气度仍处高位,消费电子和LED驱动芯片等领域景气度大幅下滑。从半导体行业周期性来看,由于晶圆厂新增产能逐步落地,叠加消费电子需求疲软,本轮半导体周期于2022年二季度开始下行,预计最快于2023年上半年见底。国内市场来看,一方面,国产替代需求迎切背景下,逆周期投资将成为常态,预计将对上游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领域需求形成强大支撑:另一方面,从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始,国内半导体产业在政策大力扶持下已历经4年多高速发展期,龙头公司国产进程已经开始加速,尤其在本轮美国对华半导体产业限制升级的背景下,国产半导体龙头公司有望借助国产替代实现下游客户逐步导入,产品放量或将一定程度上弥补行业周期下行,具备国产替代实力的优秀公司或能实现周期穿越。 投资建议:美国对华半导体限制升级,加剧全球半导体产业逆全球化发展,有望刺激国内半导体产业国产化进程加速。同时,半导体行业景气度确定性分化,国产替代背景下国产厂商逆周期投资或成必然,具备国产替代能力的龙头厂商或能实现周期穿越,建议持续关注。 风险因素:中美科技竞争加剧,海外技术封锁升级;晶圆厂新增产能落地不及预期;国产厂商下游客户导入不及预期;下游需求疲软,行业景气度下滑等。

资源

上海市房地产数据月报2022年7月

2022年08月12日发布 市委工作会议:部署三季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加速经济恢复重振 7月1日,上海市委季度工作会议举行,市委书记季强主持会议李强指出,要加快推动旧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让群众有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以超常规的举措加速经济恢复重振,把发展的油门踩下去、速度提上去,进一步稳预期、提信心。持续打好政策组合拳”,最大限度释放政策效应。 银保监会:引导金融机构市场化参与风险处置,支持地方政府积极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 7月14日,据央视财经报道,银保监会表示将引导金融机构市场化参与风险处置,加强与住建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协同,支持地方政府积极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 7月25日,银保监会召开全系统2022年年中工作座谈会暨纪检监察工作(电视电话)座谈会指出,要支持地方做好”保交楼工作,配合防范化解地方政付隐性债务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稳定房地产市场,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 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

资源

钢材价格对机械行业盈利能力影响探讨

2022年08月12日发布 主要观点: 报告写作目的: 钢铁、铝、铜等大宗原材料在机械装备的物料成本构成中普遍占比较高,其中,钢材又是最主要的大宗原材料品种。 2020 年下半年开始,钢材价格出现持续较快的上涨,到今年中又出现一轮较快的下跌,对板块整体的盈利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因此对机械装备各主要子行业受其影响的程度和节奏做研究梳理。 机械行业的利润率有一定的自我维持能力 健康的行业生态都有一定程度的自我修复能力,大宗原材料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或者是上涨下跌的周期较长、趋势较为平缓,一般对毛利率的影响没有那么大。所以除了比较特殊的年份之外,行业整体的毛利率一直是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区间内波动。 但是当原材料快速大幅波动的时候,还是会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7 月以来的钢价波动就属于这种情况。 机械行业的原材料周转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虽然机械设备一般来说都是耐用品,但是机械设备的制造商通常不需要从最初的基础件加工做起。大量外协厂商的存在,使得机械设备制造商甚至不需要重资产,其原材料周转次数也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同时,随着精益生产理念的普及和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的支持,使得行业的原材料周转率也逐年提高,原材料价格波动会更快体现在企业的经营业绩中。 对毛利率影响的测算结果 我们根据行业代表公司的数据判断钢材占其直接物料成本的比例,然后假设钢价下跌时其他因素不变,计算行业的毛利率因此产生的变化: 1) 机械基础件等行业的影响比较大,按照行业平均水平测算,钢材价格下降 10%,影响行业平均毛利率 3.7 个百分点;制冷空调达到 2.9%;农机超过 2.5%;其他超过 2%的还有船舶制造、工程机械、其他通用机械、重型机械、印包机械、光伏设备等; 2) 仪器仪表、楼宇设备等行业,由于电子元器件等核心部件占比较高,直接受钢价影响比较小,相应毛利率测算不太受影响。 3)测算采用了我们能查到直接成本中钢材的占比,实际上机械设备还会用到铝、铜等, 以及外购部件也可能受到钢价的影响, 所以实际对行业的毛利率影响可能会比测算值更大。 对体现影响的时间周期判断 我们测算各个细分行业代表公司的原材料周转次数及行业平均次数: 1) 多数行业的原材料年周转次数超过 10 次,约一个多月原材料就完成一轮周转,考虑到设备外发到确认收入的周期,一般来说会体现在下一个财务报表节点中,所以本轮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下行在三季度可能有比较明显的体现。 2) 有一些行业的周转相对较慢:印包机械、冶金化工、纺织设备、重型机械的周转次数低于 10,行业整体可能会慢一点体现。 3) 行业整体的周转与具体公司的周转率之间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投资建议 基于影响程度和时间顺序,我们认为, 机械基础件、制冷空调、农机、船舶制造、工程机械、其他通用机械行业在三季度的整体利润率改善将更为明显,建议重点关注。 风险提示 1)经济增长低于预期; 2)行业整体业绩低于预期; 3)权益市场波动过大。

资源

报废潮或将来临,守望锂电回收景气赛道

2022年08月12日发布 锂电池回收是电池全生命周期的重要一环。以动力电池为例,全生命周期价值链指的是“动力电池回收—镍钴锂电池原料再造—电池材料再造—动力电池再造”。电池回收处理模式包括直接回收及梯次利用,既是环保要求也是为了经济价值最大化。关键电池原材料重要性凸显,电池报废潮或孕育长期高景气赛道,电池回收或成为能源金属资源供给重要补充渠道,随着动力电池退役潮来临,回收原料或逐步起量。不过电池回收并非新事物,锂电池回收可以借鉴铅酸电池回收的发展经验,目前后者已成为精炼铅的重要组成,铅亦是铅酸电池重要成本中心,“政策+铅酸电池退役”助推再生铅放量,同时废旧铅酸电池亦存在责任主体问题,法律层面已对责任主体做出要求,另外经过多年发展后,铅酸电池回收率基本已达到95%的水平。 双碳&电池供应链安全性,各国均有政策支持电池回收。(1)欧洲电池回收目标指引明确,欧盟的《新电池法》提案已于2022年2月获得了欧盟环境、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委员会(ENVI)的通过,其中第八条规定:到2030年,钴、铅、锂、镍再生原材料含量占比分别达到12%、85%、4%、4%;到2035年则提升至20%、85%、10%、12%。(2)我国目前尚未对电池回收有类似欧盟的具体指标,但作为纲领性文件,《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表明,要在2025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3)美国也有保障电池供应链安全及环保方面的诉求,《美国国家锂电发展蓝图2021-2030》中提到,要实现锂电池报废再利用和关键原材料的规模化回收,在美国建立一个完整的具有竞争力的锂电池回收价值链,并要在科研培训方面进行一定的投入。 动力电池回收逐渐形成以“湿法为主,其他技术为补充”的工艺路线。(1)物理方法:精确拆解后修复再利用,物理拆解回收的处理效率较低,但由于不用消耗额外的化学品,因此工艺非常环保。(2)火法冶金:工艺相对简单,兼容性较高,适合大规模处理种类繁杂的废旧锂电池,电池材料本身能提供焚烧所需的大量能耗,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残留体积,但电池电解质和电极中其它成分的燃烧容易引起大气污染,焚烧尾气处理的压力大。中伟循环、Umicore等采用火法工艺,前期投入相对较小。(3)湿法冶金:系当前主流工艺,工艺稳定性好,但不同类型锂电池需专门的湿法工艺,成本相对较高,环保要求高,格林美、华友钴业、邦普循环、天奇金泰阁、光华科技、赣州豪鹏、芳源环保、以及海外公司Li-Cycle等均主要采用湿法提取镍钴锂等金属或相应盐类。(4)其他工艺:生物法等,当前产业化程度不高。 动力电池回收规模可观,未来电池报废料或占据主流。(1)可回收废料及边角料逐步释放,预计2029年进入TWh时代。据我们测算,2021年当年全球电池报废量中可回收的部分为27.2GWh,电池生产商中可回收的边角料为15.7GWh,正极材料厂可回收的边角料可生产电池17.7GWh,预计至2030年,当年电池报废量中可回收的部分为981.2GWh,电池生产商中可回收的边角料为235.7GWh,正极材料厂可回收的边角料可生产电池266.4GWh。(2)能源金属可回收量:据我们测算,2021年全球镍、钴、碳酸锂、锰理论可回收量依次为1.9、3.1、3.3、0.6万吨,预计至2025年,全球镍、钴、碳酸锂、锰理论可回收量依次为13.4、6.4、16.5、3.8万吨,2021-2025年均复合增速为63.6%、20.1%、49.2%、57.7%,预计至2030年,全球镍、钴、碳酸锂、锰理论可回收量依次为69.3、17.3、74.8、17.4万吨,2021-2030年均复合增速为49.4%、21.3%、41.3%、45.1%。(3)市场规模:2021年全球镍钴锂锰回收市场规模为157.4亿元,预计至2025年市场规模为777.1亿元,2021-2025年均复合增速为49.1%;预计至2030年市场规模为3268.3亿元,2021-2030年均复合增速为40.1%。(4)电池废料将成为主流:随着时间推移、退役电池快速放量,报废电池中提取的镍钴锂重量占比将逐渐提升,其中预计2024年后动力再生锂中电池废料将超过边角料。(5)从能源金属资源供给结构来看:预计2030年全球锂、钴、镍资源供给中回收供给占比依次为19.3%、33.5%、12.7%。 电池回收参与者画像:未来或形成以车企为核心的回收产业链:(1)金属冶炼企业纷纷入局电池回收,以完善自身产业链布局,例如华友钴业、赣锋锂业、格林美、腾远钴业等,此类企业由于深耕金属冶炼,往往具备技术优势,同时其中部分企业由于同下游正极材料厂、电池厂等密切合作,因此亦具备一定渠道优势。(2)环保公司(尤其以危废处理为传统主业的上市公司)积极切入锂电回收赛道,结合自身优势,寻求业绩增长点,代表公司包括超越科技、旺能环境、浙富控股等。相比于动力电池生产商,环保公司转型锂电回收业务在处理资质、环保配套方面具备优势。(3)电池厂、终端车企:政策层面,早在2018年,工信部、科技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其中明确整车企业需承担动力锂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后续2020年、2021年均有政策强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的主体责任。因此从生产者责任主体来看,未来随着新能源车报废潮的来临,车厂或在电池回收中处于核心地位,同时积极与车企、电池厂形成良好绑定的企业或具备渠道优势。 股价复盘及投资建议:自2021年以来,新能源行业呈现高景气度,带动上游能源金属需求释放,上游资源类企业及回收企业业绩预期良好。从股价表现来看,2021年下半年新能源板块出现调整,叠加上海等地疫情的影响,板块在2022年4月阶段性触底,随着后续复工复产推进,锂电板块开始反弹,期间主业为回收的企业的反弹幅度明显高于原生资源企业。锂电池回收处于早期蓝海市场阶段,建议关注已具备良好布局的企业:赣锋锂业、华友钴业、格林美、天奇股份、旺能环境、光华科技、道氏技术、迪生力、超越科技等。 风险提示:金属价格大幅波动,行业竞争格局恶化,政策落实不及预期,测算假设与实际值存在差异等

资源

进入中报季,关注业绩确定性

2022年08月12日发布 近期行情回顾 7月,沪深300指数下跌7.02%,家电(中信)行业下跌2.85%,行业跑赢大盘4.17个百分点,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7。其中,照明电工及其他子行业上涨14.42%;白色家电子行业下跌6.65%;厨房电器子行业下跌8.82%;黑色家电子行业上涨4.25%;小家电子行业下跌3.36%。个股方面,涨幅居前的有汉宇集团(+101.22%)、禾盛新材(+53.19%)、日出东方(+47.29%)、长虹华意(+33.76%)和万和电气(+31.77%);跌幅居前的有老板电器(-21.48%)、倍轻松(-19.84%)、苏泊尔(-16.70%)、亿田智能(-15.84%)和天际股份(-12.62%)。从估值来看,截至到8月10日,家电行业目前整体估值是16.1倍(PE-TTM,剔除负值),相较于沪深300的估值溢价率为142%。其中,白色家电板块为11.5倍,黑色家电板块为26.8倍,小家电板块为22.9倍,照明电工及其他板块为37.5倍,厨房电器板块为20.7倍。 投资建议 据奥维云网推总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家电市场实现零售额3389亿元,同比下降9.3%。据产业在线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家用空调生产总量同比下滑4.11%,销售量同比下滑1.68%,其中内销量同比下滑1.21%,出口同比下滑2.18%。整体来看,上半年终端销售仍旧较为疲弱。年初以来,家电政策利好频出,且近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显著,我们认为随着疫情的缓和,下半年企业盈利能力有望改善。目前,已经步入中报季,建议关注业绩确定性以及业绩迎来拐点个股。综上,暂时给予行业“看好”评级,建议关注美的集团(000333)、海尔智家(600690)、格力电器(000651)、亿田智能(300911)、火星人(300894)和新宝股份(002705)。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环境波动的风险;疫情反复的风险;汇率波动造成汇兑损失的风险;行业终端需求严重下滑的风险;海外出口景气度下滑的风险。

资源

空气源热泵行业深度(一):高增的行业和产业链梳理

2022年08月12日发布 1.原理:节能&高效的加热器和空调替代方案 热泵是加热器和空调的更节能高效的替代方案;热泵技术追溯至近200年前,日本率先完成普及,国内“煤改电”背景下迎来发展。 2.产业链:已实现供应链国产化,主要应用于热水+采暖+烘干领域 1)零部件:当前国内热泵行业已实现供应链国产化,核心零部件均可在国内采购。同时,热泵压缩机、控制器、阀件等上游市场有向头部企业集中趋势。例如控制器领域,麦格米特21年实现全线增长,其中热泵控制器出货增速超50%,市场份额明显提升,并通过与多家国内外芯片供应商达成战略合作应对缺芯问题。 2)整机制造:21年芯片短缺、原材料涨价、限产限电等多因素夹击下,中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煤改电”政策东风下催生的一批企业面临退市高潮。头部企业凭借在渠道、供应链等层面的多年积累,在上下游市场都拥有优先权和议价权。市场增量和小企业退出后的市场空缺,为头部企业带来了进一步扩张空间。19-21年中国空气源行业主流品牌实力逐渐增强,推动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 3.规模:压力下保持增长,外销渠道有望迎来新增长点 1)多重压力下行业逆势保持增长:2021年国内空气源热泵行业受到了多重压力,但空气源热泵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48.2亿元,同比增长22.87%;从整体热泵市场角度看,空气源热泵的占比五年持续提升,21年占比达95.8%。 2)分内外销看,空气源热泵以内销为主,内外销双线增长齐发力:其中,空气源热泵内销市场以供暖应用为主,热水市场保持较大增幅;欧洲国家是国内主要出口地区且近10年最具成长性,政策利好支撑未来发展,对标国内空调出口&渗透率最高的挪威,空气源热泵外销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房地产市场波动的风险;新冠疫情导致下游需求减弱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资源

智能化赋能产品,车灯价值重塑(摘要版)

2022年08月12日发布 中国汽车车灯行业产业链具备上游利润率、技术与资金壁垒较高的特点,同时中国汽车车灯行业呈现集群化发展的特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报告,行业处于新技术迭代以及国产化率提升的时期,其交易量于2021年已达450亿元,在未来连续5年将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那么,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以及乘用车产销量受影响,整体行业面临缺芯、疫情反复、竞争进一步加剧的背景下,本报告将对中国汽车车灯整体上下游市场、市场规模与驱动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 汽车车灯定义 汽车车灯指的为汽车内部与外部提供照明功能的硬件设备,按照装配位置可分为外部照明灯与内部照明灯。外部照明灯包括前后照灯、前后雾灯、侧面转向灯、后组合灯以及日间行车灯等,内部照明灯主要为后备箱灯、室内月度灯等。此外,车灯在提供基本的光线照明功能外同时部分车灯还具备信号指示功能,车灯已在超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与汽车合为一体的产品,在提供驾驶安全性的同时也影响着价值者的舒适性。 中国汽车车灯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汽车智能化进一步的发展将直接带动智能车灯产业的发展并驱动车灯提升价值量,未来下游汽车产业的发展将驱动车灯产业进入新一轮增量周期,此外,2017-2021年,中国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相继出台加速建设智能汽车以及各省市政府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等相关政策,为中国车灯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 车行行业从传统的功能性产品逐渐迈向车灯智能化阶段 随着车灯产品应用的技术不断升级,车灯从传统的功能性产品逐渐迈向智能化阶段,智能车灯阶段中的车灯产品赋能了汽车的驾驶辅助、自动控制等方面,未来搭载AFS与ADB系统的车灯产品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资源

2022年中国公路智慧交通行业概览

2022年08月12日发布 中国公路智慧交通市场参与者众多,物联网及互联网企业可以利用其自身优势垂直切入细分赛道,应用场景广泛,在新基建、碳达峰与交通强国背景下有望进入快速增长 市场现状:中国公路里程从2017的477.6万公里增长至2021年528.1万公里,增长速度稳定,存量公路信息化建设需求高。《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中国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率达到90%,公路数字化建设市场前景广阔。中国车路协同的发展对于信息化公路需求较高,目前依然处于前期的试点与示范区建设、技术验证、标准制定、法律法规制定阶段 发展趋势:由于公路交通的碳排放在整体交通领域中占比达80%,在碳达峰目标大背景下需要更加低碳化的智慧公路交通。目前公路智慧交通市场行业中尚未诞生在各个细分领域都有绝对优势的头部企业,但是如千方科技已经开始在硬件、软件与交通管理服务各方面进行布局,未来行业整合化、上下游合并可能加速。由于负责交通的各个部门相互独立,各厂家之间数据不互通,数据孤岛问题有待解决,数据协同化、共享化将是未来发展主要趋势 竞争格局:中国公路智慧交通市场集中度分散,头部企业在自身细分赛道领域皆保持一定竞争优势,目前仅千方科技从前端到后台布局较为全面

资源

复合铜箔产品升级,行业高成长潜力

2022年08月12日发布 PET铜箔显著提升电池性能,成为当下电池铜箔产业新趋势。 铜箔占锂电池总重量比例约13%,是影响电池质量能量密度的关键材料。锂电铜箔越薄,对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作用越大,极薄铜箔成为出货主流;铜箔性能也会影响电池的容量、内阻、循环寿命以及安全性。同时锂电铜箔存在容量降低、电池热失控等安全隐患。而PET铜箔采用4.5微米PET作为基材,两侧覆盖各一微米的铜镀层,实际厚度达到6.5微米,不仅解决了电池热失控问题,同时提升了电池的容量和循环寿命,产品性能更优;同时传统铜箔降本困难,PET铜箔铜用量更少,质量更轻,同时PET基材价格更低,因此其单位成本相对更低,成为未来铜箔发展的主流趋势。 PET铜箔规模化成本显著低于传统铜箔,设备产速及良率是降本关键路径。 PET铜箔材料成本优势明显,折旧成本占比较高。以6微米铜箔为例,其单位材料成本为3.73元/平方米;而6.5微米PET铜箔其铜箔厚度为2微米,单位总成本为1.3元/平方米,低于铜箔的单位成本,材料成本优势明显。PET铜箔生产设备主要包括真空镀铜以及水平电镀设备,单位折旧为0.89元/平方米,占总成本的35%,传统铜箔设备单位折旧成本占比仅为0.15元/平方米,PET铜箔折旧成本较高。假设单台水平电镀设备一年工作时间为4800小时,产速为8米/分,材料幅宽为1.3米,制造费用为0.33元/平方米,人工费用为0.1元/平方米,其单位总成本为2.61元/平方米,而6微米铜箔单位成本为4.24元/平方米,成本下降约39%。 PET铜箔折旧成本占比较高,在材料成本下降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其固定设备成本摊销成为其降本关键。目前PET铜箔产量主要和设备的产速和良率有关,产速以及良率提升显著提高PET铜箔产量,摊销更多设备成本。在产速为8米/分,良率为75%的情况下,单位成本为2.61元/平方米;随着未来产品设备的优化和工艺成熟,如产速达到12米/分,良率达到90%,预计单位成本达到2.22元/平方米,较目前的6微米铜箔单位成本下降48%。 PET铜箔市场高成长潜力,产业化进程加快。 市场空间:由于PET铜箔产品性能更优,成本相对更低,因此预计PET铜箔产品未来渗透率快速提高,2025年达到15%的渗透率。预计2025年PET铜箔需求量为14万吨,对应179亿元市场空间,2022年市场空间为9亿元,市场成长潜力较大。目前PET铜箔生产主要使用真空镀铜设备以及水平电镀设备。预计2025年真空镀铜设备市场空间为45亿元,水平电镀设备为49亿元,总市场空间为94亿元。 产业化进程:目前下游电池厂商如宁德时代、厦门海辰公司积极布局PET复合铜箔,中游制造端如重庆金美发展较快,绑定宁德时代,目前相关产品已经量产;传统铜箔公司如诺德股份也开始布局复合铜箔产品。上游材料PET薄膜主要以康汇新材和双星新材为主,康汇新材和双星新材相关薄膜产品已经达到4.5微米,设备端东威科技水平镀铜设备发展迅速,其磁控溅射设备2022年下半年生产,并逐步量产。 行业评级:PET铜箔产业进入加速期,行业空间快速成长,首次覆盖,给予PET铜箔行业“推荐”评级。 重点关注 下游厂商:宁德时代; 中游制造:万顺新材、宝明科技; 上游设备及材料:康辉新材(恒力石化子公司)、双星新材、三孚新科、东威科技。 风险提示:新技术验证测试进展不及预期、部分企业产能建设和爬坡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行业价格竞争加剧、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资源

7月车市表现同比改善

2022年08月12日发布 7月乘用车销量同比改善 据中汽协,7月乘用车批售217.4万辆,同比+40%,环比-2%,零售181.8万辆,同比+20%,环比-7%;商用车批售24.6万辆,同比-22%,环比-13%。1-7M22乘用车批售1252.9万辆,同比+8%,零售1107.9万辆,同比-4%;商用车批售194.8万辆,同比-39%。受益于汽车促销费政策的驱动,7月乘用车同比增势较快。展望8-9月,我们认为汽车产销有望维持同比增长趋势。 新能源车:月销量同比增速维持高位 据中汽协,7月新能源汽车批售59.3万辆,同比增长120%,1-7M22批售销量319.4万辆,同比+120%。从渗透率来看,7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小幅上升到24.5%(6月:23.8%)。分车型来看,7月纯电动汽车销量完成45.7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完成13.5万辆。 乘用车: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据中汽协,7月乘用车批售217.4万辆,同比+40%,环比-2%。7月自主品牌销售107.8万辆,同比+50%。7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为49.6%(1-7M22市场份额47.6%),自主品牌头部企业表现较强,在新能源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其中,比亚迪(002594.SZ),广汽(601238.SH)和奇瑞(未上市)等自主品牌表现较为亮眼。 商用车:销量同环比承压 据中汽协,7月商用车批售24.6万辆,同比-22%,环比-13%。我们认为,由于去年基数较高,基建和物流运输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恢复,商用车市场短期销量或仍承压。从细分车型看,7月客车和货车批售销量同比均呈现下降,其中货车批售量同比-22%;客车批售量同比-21%。 库存系数:渠道库存低于警戒线,但环比上升 据汽车流通协会,7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45(2021年7月为1.45,2022年6月为1.36)。我们认为,7月疫情扰动逐渐消除,生产全面恢复,是7月库存环比上升的主要原因。分品牌来看,7月自主品牌库存水平1.56,合资品牌库存水平为1.52,豪华和进口品牌库存水平为1.14。 风险提示:乘用车销量不及预期;疫情对产业链冲击;原材料维持高位运行

资源

各大车企陆续宣布装车,激光雷达正在迎来量产爆发期

2022年08月12日发布 核心观点 我们认为2022年中国经济保增长压力持续增加,出口型制造业景气度环比加速下滑。受上游涨价,出口订单下滑以及国内疫情扩散影响需求和生产,制造业二季度经营承压。从基本面的角度,2022年需要紧抓数字化和智能化、双碳目标和绿色化以及内循环建设和供应链重构是当前以及未来明确的三个重大趋势,重点关注国内数字经济新基建以及新能源和半导体等先进制造专用设备、业绩恢复超预期以及十四五规划继续加强的国产化替代基础件相关标的。 本周是2022年8月第2周,本周煤炭、石油石化、综合、基础化工和纺织服装等板块表现居前,农林牧渔、汽车、计算机、食品饮料和美容护理等板块表现较差,其中农林牧渔和汽车板块周度收益率为负。同花顺概念板块先进封装、OTPCON电池、环氧丙烷、低辐射玻璃和有机硅概念等板块表现较好,空气能热泵、国家大基金持股、科创次新股、MCU芯片和华为欧拉等板块表现较差。 本周市场总体呈探底回升态势。上证指数主要时间都运行在3200点之内,最高上攻至3276,周线收带上影线的中阳线,创业板综和中证1000收带上影线的小阳线、科创50指数则收带小上影线的小阴线。从量能来看,主要指数都有所缩量,下周主要指数仍有可能维持震荡态势,强势板块仍维持快速轮动。 我们认为本周强势板块下探回抽,继续释放压力,但从时间上讲可能仍然不是很充分,下周市场仍以博弈震荡为主,调整压力仍存在。新能源赛道板块需把握节奏,还应是秉持波段思路操作。从量能看比较健康,反弹有望延续,继续聚焦自主可控相关。 短期资金行为不改变中期趋势,投资者应根据资金性质选择合适策略和投资周期。三季度的核心是制造业的复工复产和业绩修复,上游大宗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有所调整,国外受能源供给缺口影响,产出继续受限,国内制造业出口数据仍较好,国外出口需求好于预期。国产化仍是资本市场关注的核心,相关受益赛道仍将是资本配置的重点。 基本面投资,我们还是建议优选那些22年行业景气度持续的专精特新子行业,做中期以上的配置。重点配置基本面良好超跌个股,关注确定性强估值合理板块。中期仍重点关注增长与估值匹配的成长性科技制造业企业以及双碳背景下新型优质赛道板块,我们仍维持继续优选有业绩或增长预期支撑的航天军工板块(民参军、导弹)、新能源(风电、储能、氢能和核能)等相关先进制造板块进口替代逻辑相关标的的投资逻辑,同时,继续适度持有景气度拐点的科技板块(第三代半导体、大数据、汽车智能、MiniLED和VR)标的。 相关标的有:锋龙股份、蜀道装备、川润股份、利君股份、智明达、新莱应材、通裕重工、上海沪工、中密控股、东方电气、兰石重装、厚普股份、应流股份、中航电测、中海油服、恒立液压、沪电股份、兴森科技、春秋电子、保隆科技、时代电气、新洁能、斯达半导等。 市场表现 本周上证指数上涨1.55%,沪深300上涨0.82%,创业板综上涨1.40%,中证1000上涨1.96%。申万一级电力设备行业上涨1.44%,行业涨幅周排名22/31,跑输上证综指0.10个百分点;申万一级机械设备行业上涨3.22%,行业涨幅周排名9/31,跑赢上证综指1.67个百分点;申万一级国防军工行业上涨1.98%,行业涨幅周排名13/31,跑赢上证综指0.43个百分点。 申万一级机械设备行业,周涨幅前五个股为步科股份、赛象科技、宝塔实业、宇环数控和深科达,涨幅分别为56.53%、42.54%、36.28%、32.40%和30.63%。跌幅前五的个股为天沃科技、中大力德、巨轮智能、时代电气和华锐精密,跌幅分别为-16.08%、-14.90%、-9.57%、-9.08%和-9.07%。本周主要指数普涨,机械设备板块表现较好。涨幅前十的公司涨幅在20%以上,跌幅前二的公司跌幅在20%以外,行业个股整体涨多跌少。 申万一级国防军工行业,周涨幅前五个股为奥维通信、中直股份、烽火电子、睿创微纳和中兵红箭,涨幅分别为31.64%、21.39%、12.82%、12.60%和12.06%。跌幅前五的个股为景嘉微、天和防务、霍莱沃、华秦科技和北斗星通,跌幅分别为-15.32%、-8.04%、-7.76%、-5.85%和-5.76%。本周军工板块表现一般。涨幅前八的公司涨幅在10%以上,跌幅前一的公司跌幅在10%以外,行业个股整体涨多跌少。 申万一级电力设备行业,周涨幅前五个股为周涨幅前五个股为威腾电气、中信博、珠海冠宇、安彩高科和海优新材,涨幅分别为36.98%、22.56%、22.20%、21.93%和20.19%。跌幅前五的个股为神马电力、孚能科技、芳源股份、湘电股份和夏钨新能,跌幅分别为-16.68%、-11.90%、-10.96%、-9.87%和-9.12%。本周电力设备板块表现较差。涨幅前十的公司涨幅在10%以上,跌幅前三的公司跌幅都在10%以外,行业个股整体涨跌互现。 行业动态 1.六部门:制造领域优先探索工业大脑、机器人协助制造、机器视觉工业检测、设备互联管理等智能场景(财联社) 2.导热胶有望乘新能源车东风二次爆发单车价值量或提升200%~300%(财联社) 3.各大车企陆续宣布装车!激光雷达正在迎来量产爆发期(财联社) 风险提示 产业政策推动和执行低于预期,市场风格变化带来机械行业估值中枢下行,成本上行带来的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压力。

资源

域控制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演进下的黄金赛道

2022年08月12日发布 平安观点: 域控制器是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集成化过程中的产物。智能化功能的日渐增加使得汽车电子架构必将迈向中央集成,特斯拉引领此变革,其它车企正进行整车电子架构的快速迭代,整车架构演进与多核异构大算力芯片催生域控制器这一黄金赛道。 车辆电子架构集成度越来越高,域控制器将从经典的五域走向三域并最终走向整车中央计算平台。在此过程中域控制器的功能集成度、算力需求、软硬件复杂度将呈指数级增长。座舱域与智驾域凸显品牌差异度,是当前车企率先部署的域,2021年行泊一体域控制器不到40万套,1H22座舱域控制器搭载量约34万台,我们预计2025年座舱域/智驾域搭载量为559万套/498万套。据麦肯锡预测,全球域控制器市场规模在2025/2030年有望达1280/1560亿美元,其中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域控制器2025/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520/710亿美元。 域控制器主要由主控芯片、操作系统、应用算法等软硬件构成,域控制器Tier1是主控芯片与主机厂的连接枢纽。主控芯片是软件发挥的舞台,车企一般在量产前1.5-2年选定域控制器的主控芯片,OTA需求使得硬件普遍预埋。当前车载大算力芯片全球格局较清晰,本土公司正在崛起,新势力与自主头部汽车品牌积极定点英伟达、高通等的大算力芯片,AI芯片处智能车产业链核心地位,AI芯片产品路线图指向大算力+跨域融合,商业模式愈加开放灵活。 智驾功能增多并集成使得智驾域控制器应运而生,相较于分布式方案,可实现感知、算力共享,节省成本,且软件可持续优化。奥迪A8、特斯拉开启智驾域控先河,国内小鹏P7率先搭载,本土复杂驾驶场景使得行车辅助与泊车辅助需求均强劲,加上新势力车企示范效应,行泊一体域控制器正处高增长通道入口。本土域控tier1具有先发优势,轻量级与大算力域控分别适配不同价格带,均有较大发展空间。 智能座舱是人们体验汽车智能化的首要窗口,历经车载收音机、中控导航、数字座舱后,智能座舱正处于发展初期,正向一芯多屏、多模交互趋势进化。随舱内屏幕与摄像头增多,座舱域控方案较分布式方案具备愈加明显的成本优势,且支持快速开发+功能新增并迭代。我们预计2025年座舱域控制器渗透率将超过20%。当前高通占据中高端车座舱主控芯片大部分份额,伟世通、博世分别为吉利、长城等车企供货,本土Tier1有如德赛西威、诺博科技、博泰车联、华阳集团等。 域控制器以其日趋复杂的软硬集成度抬高Tier1壁垒。整车快速部署意愿强烈及域控制器定制化诉求使得本土Tier1具备相对优势,交钥匙与纯代工等各类商业模式并存。全栈解决方案提供能力、工程能力、域控量产经验、跨域融合能力构筑成域控制器Tier1的护城河。 投资建议:看好智能化布局较早,电子电气架构迭代速度较快的主机厂,强烈推荐长城汽车(2333.HK)、推荐吉利汽车(0175.HK)、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上汽集团。域控制器价值凸显,看好具备全栈服务能力+量产经验+较强工程能力的Tier1,域控制器软硬件复杂度大幅提升,软件服务商发展空间广阔,强烈推荐中科创达,推荐德赛西威、经纬恒润,建议关注华阳集团等。 风险提示:1)搭载域控制器的智能车销量不达预期;2)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由于搭载了大算力芯片及数量较多的传感器,可能降低电动车续航里程;3)整车电子电气架构推进速度不达预期;4)电子物料紧缺拖累域控制器项目进程。

  • 1
  • 452
  • 453
  • 454
  • 3218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