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 圈子

7254 位酷友已加入

本圈子收集技术类研究报告、白皮书等资料,学术类、产业类的都可以,上传时请尽量注明研报的概述信息~加入圈子可以上传、下载资料,也可以使用提问来寻求资料或分享你认为有价值的站外链接~

关注推荐最新

热门标签

资源

空气源热泵行业迎来历史机遇

2022年08月12日发布 行业点评 空气源热泵技术节能环保、应用场景广阔。空气源热泵通过利用少量电能对能量进行搬运和转化,节约了用电成本且运作过程中无废气、废物等污染物的产生,低能耗+成本较为经济的特点为空气源热泵的推广起到支撑作用。空气源热泵技术产品主要有采暖、制冷、热水、烘干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建筑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欧洲市场的“远虑近忧”为空气源热泵产品的爆发提供可能性。欧盟及各国近年来制定一系列能源政策及实施计划,一方面,为加大可再生能源比例,推动能源结构改革,以实现气候中和的目标;另一方面,受俄乌冲突影响,欧洲天然气资源供应紧张,叠加极端天气影响,欧洲电价屡创新高。面临急需解决的石化资源依赖和能源供应紧张问题,作为可选方案的空气源热泵迎来了历史发展机遇。当前政策手段有效地激励了热泵在供暖等领域的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的空气源热泵技术加快推广进程。2021年欧洲21个国家/地区售出218万台热泵,同比+34%。根据欧盟“RepowerEU”计划,未来五年欧洲热泵市场有望实现约10%的年复合增长。长期来看,欧洲市场总潜在安装量为8990万台,预计市场还有6倍增长空间。我国作为空气源热泵的重要出口国,欧洲市场是我国重要出口对象。2021年我国空气源热泵产品出口额约50亿人民币,同比2020年翻一倍,未来随空气源热泵在欧洲的率先普及,我国热泵出口数量有望进一步大幅增长。 我国空气源热泵市场起步晚,格局分散,拥有技术优势的企业有望率先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近年来国内空气源热泵市场在波动中前行,一方面受到2018年以来煤改气进程的放缓,一方面2020年以来疫情的扰动、原材料成本上涨也对国内空气源热泵市场产生一定影响。当前国内空气源热泵市场参与者众多,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与国外龙头仍有一定的技术差距。技术积淀深厚且有品牌力加持的企业有望更快速地打开市场空间,提高行业市占率。 投资建议 当前受益于欧洲气候中和的长期目标和解决能源短缺的迫切需求,在欧洲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有望迎来我国空气源热泵出口的爆发式增长。同时我国空气源热泵市场起步晚、格局分散、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产品技术积淀深厚的公司有望更快享受行业红利。关注综合实力较强的家电行业龙头对空气源热泵产品的布局力度,以及技术实力较强的专业型空气源热泵公司。 风险提示 社会经济原因导致安装进度受阻;技术改善缓慢导致产品难推广;政策支持力度不达预期;国际关系紧张影响出口。

资源

7月主流车企销量环比下滑,国常会明确免征购置税

2022年08月12日发布 事件 目前已经披露的9家新能源汽车销量合计8.72万辆,同比+113%,环比-6%,其中部分新势力销量环比下滑明显,蔚来销量1万辆,环比-22%,理想销量1万辆,环比-20%,小鹏销量1.15万辆,环比-25% 7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除个别地区外,限购地区要增长汽车指标数量,放宽购车资格限制,打通二手车流通堵点,确定延续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 投资要点 7月主流车企销量环比下滑,新势力销量开始分化。从目前已经披露的新势力销量来看,一线新势力蔚小理销量均出现环比下滑20%-25%,7月份小鹏已经被噪出订单不足而变相降价5000-10000元促销,李斌在7月30日蔚来的伙伴日上表示,因为压铸件供应不足,导致少生产几千台车。而相应的二线新势力7月销量环比还是继续保持增长,哪低:14037辆,环比+7%,广汽埃安:25033辆,环比+4%,零跑:12044辆,环比+7%,极001:5022辆,环比+17%,一线新势力的先发优势弱化,正在被二线追赶。另外,特斯拉7月产能改造,预计影响4.5万辆销量,整体来看,7月电动车销量环比预计会出现一定下滑。随着金九银十来临,新能源汽车新车型的上市,特斯拉产能的恢复,销量有望再创新高。 6月22日国常会提及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延期问题,月29日就明确延期。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的政策起始于2014年,在2017年和2020年都进行了政策延长,目前免征购置税时间截止至2022年12月31日,根据此前补贴政策规划,2022年是新能源汽车补贴和税收减免的最后一年,从稳定产业链预期角度来看,补贴和购置税应该不会同时退出,会有一个时间差,这样对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可以有一个支撑。本次国常会提出继续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对2023年电动车销量可以带来定刺激。 投资建议:继续看好Q3盈利上行的锂电池板块,目前板块估值处于五年分位数的24%,叠加储能带来的增长,建议重点关注锂电池龙头公司。 风险因素:电动车销量不达预期:动力电池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继续上行: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不确定性:技术替代风险。

资源

百度获得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许可,智能驾驶商业化运营开始落地

2022年08月12日发布 事件 交通运输部组织起草了《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鼓励在条件相对可控的场景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从事出租汽车客运经营活动。 百度获得重庆、武汉两个城市的开放道路载人运营全自动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许可,被允许车内无安全员的白动驾驶车辆在社会道路上开展商业化服务,在国内属于首例。目前百度“萝卜快跑”己在部分地区推出自动驾驶付费出行服务,以里程和时长作为计费单位,起步价16元,里程单价2.8元/公里。 8月8日晚,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华为三方合作打造的阿维塔11正式上市,据官方介绍,阿维塔11是业内首个全系标配华为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高端SEV产品,搭载34颗智能3驶传感器,包括3颗半固态激光雷达、6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13颗高清摄像头。 国内智能驾驶商业化运营政策逐渐放开,国产智能汽车集中落地,汽车智能化进程有望加速。目前,智能驾驶在国内快速推进,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汽车厂商,对智能驾驶均表现的非常积极,国内智能驾驶产业发展有望加速。一方面,继浙江德清成为全国首个颁发L4级“主驾无人”白动驾驶卡车公开道路测试牌照的城市后,重庆和武汉也相继发放开放道路载人运营全自动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许可,地方政府人胆尝试,政策推动下,无人驾驶开始逐渐进入商业化运营落地阶段;另一方面,国产汽车厂商在智能化方面相对比较积极。6月以来,蔚来、理想、长安阿维塔、哪吒等陆续举办新车发布会,借助于单车搭载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和高清摄像头不断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智能汽车政策利好和产品七断落地,行业发展有望进入加速期,由此将带动车载芯片、传感器、车载显示、语音交互、汽车PCB和车载HUD(抬头显示)六大领域市场需求,末来有望深度受益于汽车智能化渗透率的快速提升。 投资方面,建议从三个方面把握投资机遇:一是在智能汽车中占据关键位置,为智能汽车“大脑”和“眼睛”的芯片和传感器领域。国内车企多采用多感知融合方案,单车配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摄像头等多个传感器,感知领域的需求大幅提升。同时,汽车芯片国产化也将给国内厂商带来国产替代机遇。二足智能座舱,在汽车智能化方面,由于人机交互功能逐渐丰宫,多屏互动、AR-HUD带来增量的驾驶体验,未来有望在汽车智能化浪潮中率先落地。三是自动驾驶操作系统。随着无人驾驶技术快速落地,商业化进程逐步并启,无人驾驶操作系统作为整车核心,是无人驾驶汽车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有望在下游汽车终端中逐步放量。 投资建议:国内智能驾驶商业化运营政策逐渐放开,国产智能汽车集中落地,汽车智能化进程有望加速,建议关注智能驾驶传感器、芯片、智能座舱和操作系统等细分领域。 风险因素:智能汽车渗透率不及预期;技术研发不及预期;中美科技争端加剧;汽车芯片紧缺加剧;汽车销景不及预期。

资源

BYD7月销量再创新高,出海抢市场

2022年08月12日发布 比亚迪发布7月销量数据,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6.2万辆,同比+224%,环比+21%,其中DM车型销量81223辆,EV车型销量80991辆,1-7月累计销量80万台,同比+300%,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230万辆。7月海外销量0.4万辆,月度数据创新高,上半年累计出口0.6万辆。 8月3日,比亚迪宣布进入德国和瑞典市场,7月21日,比亚迪宜布进入日本市场,截至8月初,比亚迪已经进入了32个国家和地区。 比亚迪海豹车型发布会,定价在20.98-28.68万元,新车将于8月开启交付,目前累计订单超过6万 7月比亚迪汽车销量再创新高,王朝和海洋系列双双发力。随着产能进一步释放,交付能力再次提升,7月销量高达16.2万辆,再创历史月度新高,1-7月累计销量为80万辆,年度150万销量目标已经完成过半,本月秦销量为3.4万辆,汉销量2.6万辆,宋3.9万辆,元2.2万辆,唐1.2万辆,王朝家族的秦、汉、宋、元、唐月销量均过万。海洋系列也开始发力,产品矩阵逐步完善,7月海豚销量2.1万辆,海豹车型近期举办了发布会,日前累计订单已超6万辆,海豹是比亚迪e平台3.0集大成之作,新车首搭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百公里加速仅3.8秒,新车预计8月开启交付。 比亚迪7月海外销量创新高,出海抢市场。最近一个月比亚迪接连进驻三个重要市场,7月21日宣布进入日本,又在8月2日宣布进入德国和瑞典市场。截至到8月初,比亚迪已经进入到32个国家和地区,明年有望进入北美市场。比亚迪在开拓海外市场的时候,一般是通过对公的运营车辆打开局面,积累口碑和商业伙伴,再引入乘用车。巴西市场,比亚迪就是先提供云贵,再开始销售汉:新加坡市场,比亚迪就是先投放e6电动出租车,再推出ATT03车型。比亚迪产品正逐步得到全球用户认可,开启国际化新篇章。 投资建议:赛道成长性高+产业链一体化+全球化布局+市场份额高+电池外供,新能源汽车龙头厂商成长路径逐渐清晰,建议关注新能源汽车龙头厂商。 风险因素:电动车销量不达预期:动力电池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继续上行: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不确定性:技术替代风险。

资源

2022年7月乘用车销量创同期历史新高,乘联会上调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期

2022年08月12日发布 2022年7月乘用车零售181.8万辆,同比+20.4%,创同期历史新高 据乘联会发布的2022年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产销数据,2022年7月乘用车零售销量181.8万辆,同比+20.4%,环比-6.5%;7月乘用车批发销量213.4万辆,同比大增40.8%,环比-2.5%,7月国内乘用车零售、批发均创同期历史新高。7月自主品牌零售85万辆,同比+34%,环比+4%。7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47.4%,同比+4.8pcts;1-7月累计份额为47%,相对于2021年同期+8.9pcts。7月自主品牌批发市场份额49.8%,同比+3.4pcts;1-7月累计份额为48%,相对于2021年同期+5.9pcts。7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22.6万辆,同比+76%,环比+19%。 2022年7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48.6万辆,同比+117.3% 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7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48.6万辆,同比+117.3%,新能源零售单月渗透率为26.7%;2022年7月新能源车单月批发56.4万辆,同比+123.7%,环比-1.1%,其中BEV销售42.8万辆,同比+109.0%,PHEV销售13.6万辆,同比+187.2%。分品牌来看,2022年7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为51.7%,豪华品牌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为8.7%,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为4.9%。出口方面,7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4.9万辆。 乘联会: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期上调到600万辆 根据6月起的燃油车车购税减半政策实施两个月的情况来看,新能源车市场增长并未受到冲击,7月的传统车和新能源车同比均实现高速增长。乘联会预计7月后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或将环比持续增长,预计8-12月新能源乘用车月均销量将超过60万辆,同时乘联会上调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预测50万至600万辆。 投资建议:把握电动化大趋势下优质车企及零部件供应商的投资机遇 7月乘用车零售181.8万辆,同比+20.4%,创同期历史新高,乘联会上调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期至600万辆。电动化、智能化加速下,汽车行业迎来了长期向上周期。整车厂方面,受益标的包括比亚迪、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吉利汽车、广汽集团、上汽集团以及新势力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零部件方面,受益标的包括贝斯特、凌云股份、泉峰汽车、菱电电控、伯特利、欣锐科技、福耀玻璃、天润工业、常熟汽饰、科博达、得邦照明、中国汽研、星宇股份、文灿股份、骆驼股份、岱美股份、保隆科技、阿尔特、华域汽车、拓普集团、银轮股份、旭升股份、新泉股份、三花智控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恢复不及预期、海内外汽车需求不及预期、电动化推进不及预期。

资源

疫情扰动不改向好趋势,电商快递布局正当时

2022年08月12日发布 股价调整是机会,布局旺季正当时 疫情封控叠加淡季价格波动,电商快递板块短期有所调整。但事件导致的短期波动反而是布局中期格局的良机。2022Q4是验证电商快递板块周期属性向价值抑或消费属性切换的关键节点,重点关注后续旺季涨价的落地情况。 从需求到供给,今年旺季躁动有望超预期 历年旺季市场关注需求超预期,但由于价格战下量升价跌,业绩难以兑现;2021Q4开始旺季行情全面转向供给,格局稳定、量价齐升、业绩兑现,电商快递股迎来大幅上涨;2022Q4旺季临近,考虑到政策导向积极、格局改善落地、资本开支达峰的市场环境和人工成本通胀、防疫成本增加、油价上涨的经营背景,行业从竞争定价切换至成本加成定价,今年旺季涨价落地概率较高。 2023年预期有望转向,板块依然有双击机会 市场对电商快递格局的分歧导致板块股价横盘,预期也无法转向。若2022Q4旺季涨价落地,电商快递格局改善逻辑将再度得到验证。展望2023年,行业量(2022年低基数,2023年需求反弹)、价(旺季涨价有望延续)、成本(产能爬坡、油价均值回归)以及逻辑(从周期到价值再到消费)均有看点。 行业评级及投资策略 考虑目前快递上市公司2023年对应PE普遍在15倍或以下,看好明年板块利润弹性+估值修复的双击机会。近期义乌疫情扰动反而是布局良机,建议积极把握电商快递行业板块性的投资机会。维持行业“推荐”评级。 重点推荐个股 圆通速递、韵达股份、中通快递、申通快递。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市场扩张不及预期、并购整合风险、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价格战重启、监管政策变动、互联网企业强制介入、加盟商爆仓、人工成本快速通胀、油价持续暴涨、疫情封控冲击企业运营。

资源

从产品力视角看软体家居企业α

2022年08月12日发布 前言:软体家居企业经历2020-2021年高速拓店,市占率加速提升,头部企业跑出优于行业的收入增速,α优势逐渐凸显。从中长期视角看,存量竞争下品牌的产品力、定位差异、产品价格策略等对消费者决策和转化率的影响越来越大,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品牌开店空间。本文从产品角度出发,探讨目前国内各软体品牌的产品力及占位优势。 量价来看,量增是软体品牌规模扩张的主要驱动力。2018年以来沙发企业价格带下沉明显,剔除2021年原材料成本高企带来全行业提价的因素,各品牌实际价格走向是开发中低价格带产品,抢夺下沉市场份额。目前头部品牌的价格带下沉效果已经逐渐显现,顾家的天禧派门店数量突破600家;芝华仕的功能沙发单品价格已经与其他品牌的固定沙发接近,对性价比消费者有较强吸引力。床垫品牌来看,价格战略总体向消费占比最高的中端价格靠拢,慕思19-21年均价持续下行,喜临门均价有所上升,但销量增长均为两个品牌的收入增量的主要贡献。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有质量的销量增长依然将是各品牌规模扩张的重要驱动,即在推广中低端系列时维护主流品牌在消费者中的高端定位,并保持工厂端及经销商的盈利能力。 渠道来看,软体品牌从单纯扩店逻辑转向多系列开店+开大店&提升客单值(拓品类),底层逻辑仍是产品力足够让经销商维持良好单店模型,使新系列能创造新的开店空间。1)新系列开店需要产品有足够差异化,避免自身的客群重叠,同时与竞品形成差异化卖点。受益于床垫的标品属性,床垫不同品牌和系列的价格差异化明显,床垫多系列开店更容易执行。沙发产品差异化小,高中低价格带通过不同品牌布局的成效更显著;2)开大店和品类连带销售除了需要产品套系化设计外,仍需灵活的营销策略支持,渠道管理精细化的品牌具备明显组织优势。 盈利能力来看,各软体品牌毛销差有收窄趋势,除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外,品牌在广告宣传及经销商支持方面加大投入,品牌力有望夯实。沙发人工成本占比高,SKU和品类扩张后更考验公司生产效率,中低端系列初期毛利率略低,规模优势扩大后毛利率有望回归。床垫品牌销售费用投放较多,主要为增加广宣及渠道补贴,营销加持下头部品牌知名度有望继续提升。 推荐标的:推荐多品类产品力突出、渠道管理灵活的顾家家居(603816);品牌占位优势明显、下沉系列快速扩张的喜临门(603008)。 风险提示:地产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终端需求疲弱的风险;渠道扩张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

资源

供需双弱,短期市场预期走低

2022年08月12日发布 复盘油价,长周期油价走势 2021年布伦特现货均价70.91美元/桶,2022年上半年均价104.94美元/桶。 长周期的原油价格走势与定价权、技术进步、国际间的政治格局演变有较大的关系。 2012-2021年间布伦特均价71.79美元/桶,但以2021年美元折算的油价为76.96美元/桶。2007-2021年布伦特均价76美元/桶,但以2021年美元折算为84.91美元/桶。以当前价格指数折算,2022年6月油价与1979-1980年间的油价基本相同。油价与疫情及历史上的价格战历史上的原油价格战: 1985年6月,沙特突然间增产。法赫德国王警告OPEC国家,沙特将不再独自承担减产的负担。油价在6个月内从每桶31美元暴跌至每桶9.75美元,直到1986年12月结束。 1997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会议上。沙特提高了产量以对抗委内瑞拉,因为其抢占了沙特在美国的市场份额。随后因为东南亚金融危机,需求崩溃。油价从每桶约20美元跌至不足10美元,直到1999年4月结束。 始于2014年11月的维也纳会议。为对抗美国页岩油技术革命。沙特采取了“pump-atwill”的政策。油价从每桶约100美元暴跌至27.88美元。直到2016年9月,美国页岩油仍然顽强,沙特态度转变,俄罗斯也加入了削减的行列,后在2016年底形成OPEC+联盟。

资源

增值税抵减政策延续,物管政策面持续友好

2022年08月12日发布 事件:8月8日,发改委等决定延续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 8月8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提到,延续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2022年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继续分别按10%和15%加计抵减应纳税额。2019年3月,财政部、税务总局等联合发布《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公告》,允许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0%,抵减应纳税额;当年9月进一步将生活性服务业加计抵减比例提升至15%。 点评:财务支援政策延续,政策面持续友好 1)物管行业享受加计抵减政策。物业企业为满足城乡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提供的各类服务活动,根据《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注释》(财税〔2016〕36号印发)定义,符合生活服务的范围,享受加计抵减政策,即:增值税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15%。国家本次延续对服务业的政策扶持,有利于减轻企业增值税税负压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2)政府给予物业企业充分的财务支援。物业企业将无条件政府补助及税收优惠计入其他收入,2021年,我们重点关注的物业企业政府补助及政府补助占息税前利润(EBIT)比重情况:保利物业8155万元(7.0%)、中海物业6316万港元(4.8%)、绿城服务4742万元(4.1%)、新城悦服务2393万元(3.4%)、华润万象生活7788万元(3.2%)、碧桂园服务1.59亿元(2.8%),政府补助数额对物业企业当期利润有一定影响。 3)我们认为,物管行业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社区养老托幼/智慧社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参与度较高,各级政府支持力度强。近期,中央部门发文推进智慧社区建设、鼓励物业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地方层面,8月9日,深圳激励物业服务企业积极配合街道、社区开展联防联控工作,减轻企业防疫物资、消杀服务支出负担,向物业服务企业发放相关疫情防控补贴。8月5日,北京提出将因地制宜探索城市更新模式,加快城市更新条例立法,加强物业管理路径模式创新。各级政府持续出台友好政策,提供发展指引和财务补贴,行业长期发展趋势向好。 投资建议:物管行业定位“社会治理基层支柱”,政策面持续友好,行业发展空间广阔;前期中央九部门联合发文推动智慧社区建设,物管企业作为“关键实施载体”获得更多发展机遇;本次延续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物管行业属于受益范围;我们认为物管行业政策面、基本面和长期发展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短期受到美联储加息、俄乌冲突等宏观因素影响,年初至今板块整体回调明显,部分个股的股价波动较大,提供了较好的配置时机。 投资建议关注三条主线: 1)“估值修复”:关注房地产行业流动性回暖及民营房企信用风险逐步出清带来的风险溢价下降。推荐新城悦服务、世茂服务,建议关注碧桂园服务、金科服务、融创服务、建业新生活。 2)“独立发展”:关注第三方在管面积占比超过80%,已基本具备独立经营和扩张能力的民企物管。推荐绿城服务、旭辉永升服务、雅生活服务。 3)“稳健国企”:持续看好国企物管公司的稳健发展和低风险带来的估值溢价。建议关注保利物业、中海物业、华润万象生活、招商积余、远洋服务、金茂服务、越秀服务、建发物业。 风险分析:人工成本快速提升风险,第三方外拓竞争加剧风险,增值服务拓展风险,关联方依赖风险,外包业务质量风险。

资源

2022Q2基础化工基金持仓分析:基金持仓占比保持高位,钾肥行业景气延续

2022年08月12日发布 核心观点 整体上,基础化工行业基金持仓占比排第5名。2022年第二季度,基础化工(申万Ⅰ级)的基金持仓占比为6.9%,较2022年一季度小幅下降了0.31pct。年度数据来看,基础化工行业基金持仓市值占比维持高位,2021年第二季度和2022年第二季度分别为7.2%和6.9%,分别较2020年上升3.5pct和3.2pct。从三级子行业来看(申万Ⅲ级),2022年第二季度基金对聚氨酯、涤纶、钾肥、氮肥四个子行业在市值方面持仓较重,分别占基础化工整体持仓的7.5%、7.3%、3.9%、3.9%;基金对聚氨酯、涤纶、无机盐、纯碱、炭黑、磷肥六个子行业持仓市值占比提升,相较于2022年第一季度分别提高2.57pct、0.28pct、0.42pct、0.73pct、0.19pct、0.41pct。 存量方面,恩捷股份是2022Q2公募基金的主要持仓对象。从持仓市值的角度来看,公募基金整体对恩捷股份的总持仓市值最高,其持仓市值达266.69亿元。其次为万华化学、天赐材料、德方纳米、荣盛石化等。从持仓量占流通A股比的角度来看,公募基金整体对润丰股份的持仓比重最重,其占比达28.98%。其次为天奈科技、容百科技、赛轮轮胎、华恒生物等。从持股机构数的角度来看,持有恩捷股份的机构数量最多,其持股机构数达363家,其次为万华化学、天赐材料、德方纳米、广汇能源等。 变量方面,二季度基金对华邦健康、恒逸石化等有所加仓。从基金流通股比变动的角度来看,2022年二季度基金对中盐化工加仓较多,基金流通股比约为15.69%,较2022年一季度环比增加了12.27pct。从基金持股量环比变动的角度来看,2022年二季度基金对华邦健康有所加仓,基金持股量为1441.8万股,较2022年一季度环比提高7208821.00%。从基金持股市值环比变动的角度来看,2022年二季度基金对恒逸石化加仓较多,当前恒逸石化的公募基金持仓市值约为1.00亿元,较上一季度提升约4356.33%。 龙头方面,亚钾国际市场关注度显著提升。2021年第一、二季度,基金对亚钾国际的持仓占流通股比例分别为3.7%、5.63%,环比分别提高1.73pct、1.93pct,之后有所下降,从2021Q2的5.63%下降至2021Q3的0.78%,然后再次上升至2021Q4的2.5%,2022Q1再次回调。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基金对亚钾国际的持仓占流通A股比为1.41%,较一季度提升0.32pct。2021年以来市场对公司的关注度显著提升。近年来,公司钾肥产能扩张稳步推进,钾肥产能由此前的25万吨提升至100万吨,氯化钾资源量则由1.52亿吨提升至8.29亿吨,且有望在两年内合计拥有11亿吨的折纯氯化钾储量,并快速达到500万吨/年生产能力。公司业绩持续向好,2022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11亿元,同比增长2937%-3612%。公司产能稳步扩张,钾肥价格高位运行,2022年全年业绩有望上行。 投资建议 基础化工行业中市场关注度高、行业景气向好以及盈利能力增强的龙头企业或将受益,如:亚钾国际、远兴能源、云天化、湖北宜化等。 风险提示 国内外新冠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变化、安全环保政策升级。

资源

悲观预期已充分反映,行业估值处于低位,基本面或迎边际改善

2022年08月12日发布 事件 6月份国内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速开始转正,9月份苹果iPhone14发布在即,郑州、深圳富士康高价招工备货iPhone14,国内供应链备货如火如茶,行业基本面或迎边际改善 投资要点 消费电子为低预期板块,市场对手机消费疲软已充分反映,行业估值已处于低位。目前,市场对消费电子板块整体预期不高,一方面,智能手机新机创新不足,用户换机欲望不强:另一方面,受国内疫情反复以及海外通胀影响,全球消费需求低迷,消费电子作为可选消费品类,随着海外疫情放开,电子终端产品需求疲软。但是,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市场对于消费电子销量低迷的影响已经充分反映,行业指数自2021年12月高点至今最大跌幅已达49.43%,短期利空出尽。目前,消费电子行业指数PE(TTM)为31.61倍,处于近五年估值水平的27.53%分位,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 国内手机销量同比增速首次转正,三季度为行业传统旺季,行业基本面有望持续改善。受疫情缓解影响,国内消费电子需求集中释放,叠加618期间的各手机厂大力去库存,国内6月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速首次转正。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2年6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801.7万部,同比增长9.2%,其中,5G手机2302.7万部,同比增长16.3%,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2.2%。目前,国内消费电子整体虽比较疲软,但手机销量已经开始逐渐复苏,且三季度是消费电子传统旺季,苹果代工厂招工已经开始启动,iPhone14等新款手机备货有望改善市场预期 折叠屏和VR/AR设备贡献增量市场,消费电子结构性机会仍旧可期。随着产品价格不断下沉,折叠屏手机已呈爆发之势,在季度全球手机市场需求疲软的背景下,折叠屏手机却逆势增长。根据咨询机构DSCC发布的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折叠屏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为222万部,较去年同期增长571%。此外, 根据Counterpoint的预测,2022-2025年折叠屏手机销量复合增速将达到42.90%。预计今年下半年市场将推出至少4-5款折叠屏新品,8月份三星也有望推出新款折叠屏旗舰机GalaxyZFo1d4及Flip4。在VR/AR设备领域,国产厂商奋起直追,国内VR设备龙头厂商Pico已开始组建团队欲扩张美国市场,腾讯也正式成立XR部门,国内VR/AR产品生态建设有望加速。根据IDC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VR头显出货356.3万台,同比增长241.6%。同时,今年底至明年,预计苹果、索尼等多家消费电子大厂均有望发布VR/AR设备新品,有望对行业形成持续催化。此外,在汽车电子领域,消费电子行业公司陆续布局汽车领域,短期收入占比虽低,但业绩增速相对较快部分公司已经开始逐渐兑现业绩,未来有望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投资建议:消费电子为低预期板块,市场对手机消费疲软已充分反映,行业估值处于低位。日前,国内手机销量同比增速首次转正,三季度为行业传统旺季,行业基本面有望持续改善,叠加折叠屏和VR/AR设备页献增量市场,消费电子结构性机会可期,建议持续关注。 风险因素:中美贸易竞争加剧: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手机出货量不及预期: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不及预期:VR/AR出货量不及预期:汽车电子渗透不及预期等

资源

折叠手机深度报告:折叠显示开启消费电子形态创新新纪元

2022年08月12日发布 核心观点 折叠屏成为消费电子趋势性创新方向, 铰链、 UTG、 OLED 细分赛道有望孕育新蓝海。 2022 年以来荣耀、 vivo 相继发布旗下首款折叠手机, 标志着头部安卓品牌已全部切入折叠屏市场; 8 月三星发布 Z Fold 4/Z Flip 4、 小米发布 Mix Fold 2 新品, 推动折叠屏技术进入“实用” 阶段。 根据 DSCC 数据,2021 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 798 万部(YoY: 254%), 预计 2026 年出货量将达到 5468 万部(21-26 年 CAGR: 47%), 高增长驱动力来源于: 1)折叠屏打破各类电子终端的物理形态局限, 作为手机及平板的功能集合体拓展了大尺寸显示的应用场景; 2)折叠屏逐步成为旗舰手机主流选择, 成为安卓阵营推动品牌高端化进程的差异化竞争抓手。 屏幕及铰链是折叠手机区别于非折叠手机的关键零部件, 铰链、 UTG、 OLED 等细分赛道前景广阔, 有望孕育新蓝海。 铰链: 折叠屏核心部件, 2026 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88 亿元。 铰链的结构设计与屏幕折痕、 开合手感、 结构强度、 使用寿命等息息相关, 从 U 型方案到水滴方案, 铰链技术的进步有效推动了折叠产品体验升级。铰链由 MIM件、 冲压件、 车件、 压铸件等组装而成, 根据测算, 21 年全球折叠屏手机铰链市场规模 12.67 亿元, 26 年有望增长至 187.54 亿元(CAGR: 71.4%); 21年全球折叠屏手机铰链 MIM 件市场规模 3.17 亿元, 26 年有望增长至 61.65亿元(CAGR: 81.0%)。 铰链及中框推荐精研科技、 福蓉科技等。 OLED: 产能快速扩张, 三星、 京东方领跑折叠 OLED 市场。 根据 Omdia, 全球OLED 产能有望从2021 年的3151 万平米增长至2027 年的7500 万平米(CAGR:15.6%), 实现快速扩张。 OLED 在智能手机已实现广泛应用, 折叠屏也逐步成为 OLED 的重要创新显示产品。 从柔性 OLED 到可折叠 OLED, 首先要求每一层结构都是可弯曲、 可折叠的, 其次需要在屏幕堆叠结构中引入多中性层设计。 在 2021 年折叠屏手机 OLED 市场中, 三星显示以 86.1%的市占率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京东方 A、 TCL 科技分别以 10.5%、 2.5%的市占率位居二、 三位。 OLED面板及材料推荐京东方 A、 TCL 科技、 鼎龙股份、 东山精密、 鹏鼎控股。UTG: 2026 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50 亿元, 国内供应链聚焦减薄路线。 CPI 和 UTG 是两种主流的折叠屏盖板材料, UTG 在耐刮擦、 硬度、 光学性能、平整度、 外观及触感等具有优势。 UTG 生产工艺路线分为一次成形路线(代表企业: 肖特/Dowoo Insys)与减薄路线(代表企业: 康宁/eCONY), 目前国内UTG 一次成型的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 产业链相关企业以减薄路线为主。 根据测算, 21 年全球折叠屏手机 UTG 盖板市场规模 12.78 亿元(YoY: 242.0%),26 年有望增长至 49.98 亿元(CAGR: 31.3%), UTG 细分赛道推荐长信科技。 品牌: 三星引领折叠屏市场, 国内品牌悉数进场。 目前头部安卓品牌已悉数迈入折叠屏手机市场, DSCC 预测 2022 年三星/华为/小米/OPPO/荣耀/vivo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分别为 1413/122/62/35/35/17 万部, 其中: 三星是全球折叠屏手机的领导者, 拥有 Z Fold、 Z Flip、 W 三个系列产品, Z Fold 定位商务旗舰, Z Flip 定位时尚轻奢; 华为是国内较早布局折叠屏的厂商, 拥有Mate X、 P 两个系列产品; 小米、 OPPO、 荣耀、 vivo 分别于 21 年 3 月、 21年 12 月、 22 年 1 月、 22 年 4 月发布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产品。 除此之外,根据 DSCC 报道, 苹果有望于 2025 年推出首款折叠 iPhone 产品。 投资建议 铰链: 推荐精研科技(MIM+组装)、 福蓉科技(铝制结构件材料)、 科森科技(组装)、 长盈精密(组装), 产业链相关公司还包括宜安科技(液态金属)、 东睦股份(MIM)、 利和兴(铰链检测设备)等; OLED 面板及材料: 推荐京东方 A、 TCL 科技、 鼎龙股份(YPI+PSPI+INK)、 东山精密(FPC)、 鹏鼎控股(FPC), 产业链相关公司还包括维信诺、 深天马 A 等;UTG 盖板: 推荐长信科技, UTG 产业链相关公司还包括凯盛科技、 沃格光电、伯恩光学、 凯茂科技(春兴精工子公司)等。 风险提示: 消费电子需求不及预期, 折叠屏手机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

  • 1
  • 451
  • 452
  • 453
  • 3218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