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 圈子

7254 位酷友已加入

本圈子收集技术类研究报告、白皮书等资料,学术类、产业类的都可以,上传时请尽量注明研报的概述信息~加入圈子可以上传、下载资料,也可以使用提问来寻求资料或分享你认为有价值的站外链接~

关注推荐最新

热门标签

资源

2022年中国加氢站行业短报告

2022年10月20日发布 加氢站组成 加氢站主要由储氢系统、压缩系统和加注系统组成,是实现氢能利用的关键设施。 国家支持及市场空间大 随着国家大力支持氢燃料汽车的发展布局氢能产业场规模迅速提升,加大加氢站的建设与投入,2021年我国加氢站市场规模达到,众多企业不断加码,加氢站行业市30.52亿元,同比增长84.7%。 加氢站行业上、中、下游情况 加氢站行业各产业链条参与企业众多。上游分为氢气制备、氢气储运两个环节;中游为加氢站的建设和运营;下游以氢燃料电池整车企业、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制造商等为主要参与者

资源

2022年中国CAx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22年10月20日发布 工业软件共分四大类,CAx属于研发设计类中的一系列关键基础软件 国外CAx依托硬件发展逐渐成型并不断改进来满足工业需求;中国CAx发展相对落后 全球和中国CAx市场均将保持增长,中国CAx市场发展意愿更大,增长动力更强 全球和中国CAx市场基本由国际龙头企业主导,中国企业有明显差距 CAx是工业上游的底层关键软件,国内外差距明显,在科技制裁下国产替代需求大 不断扩大的工业规模和偏低的工业智能化水平为CAx软件发展带来机遇 制造强国指数表明我国工业智能信息化程度不足,各类政策推动工业软件加快发展

资源

2022年中国光伏IGBT行业短报告

2022年10月20日发布 中国是全球光伏逆变器的主要生产地,是光伏IGBT的主要消费市场。 中国光伏IGBT企业在全球竞争力相对较弱,行业主要份额为海外厂商占据。 本土厂商的技术进步与下游光伏逆变器需求的上升推动光伏IGBT行业发展。 IGBT是一种可实现电路控制与电能转化的功率半导体,应用范围广泛,光伏IGBT应用于光伏逆变器,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部件 IGBT又称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是由BJT(双极型三极管)与MOSFET(绝缘型场效应管)组成的复合型全控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件,在电路中作为电路开关,通过开关控制改变电压,拥有栅极G、集电极C、与发射极E,由栅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决定其导通与关断。IGBT的用途包括变频、整流、变压、放大功率与功率控制等,是电子装置中电能转换与电路控制的核心。 IGBT同时具备MOSFET输入阻抗高、控制功率小、驱动电路简单、开关速度快和BJT通态电流大、导通压降低、开关损耗小的优点,适用于中、大功率应用的电力电子器件。当前普遍应用于650-6500V的中高压领域,主要包括工业控制、白色变频家电、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

资源

2022年中国交换机行业短报告

2022年10月20日发布 行业概述 交换机是基于以太网实现数据传输和交换的数通设备,按照不同维度拥有多种分类 交换机发展30余年已升级至第四代产品,随着新需求增多交换机技术仍在持续升级中 数据中心和电信运营建设、各行业企业数字转型等利好因素将推动市场规模持续增大 全球交换机市场呈现一超多强竞争格局;中国市场表现为两强争霸 5G基站部署和数据中心改造扩容将在未来较长时期为交换机行业带来更多需求 光模块与交换机共同作为网络搭建中的重要组件,两者发展相辅相成 定义与分类 交换机是基于以太网实现数据传输和交换的数通设备,按照不同维度拥有多种分类 交换机:按照应用领域分类交换机属于光通信设备中数通设备的一种,指基于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的多端口网络设备,每个端口都可以连接到主机或网络节点,主要功能就是根据接收到数据帧中的硬件地址,把数据转发到目的主机或网络节点。 交换机相当于一台特殊的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组成,连接计算机、服务器、摄像设备、打印设备、IP电话等终端设备,并通过与其他交换机、无线接入点、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互联,构建网络进而实现所有设备的互联互通。 按照不同维度分类:按照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和分工,交换机可分为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和接入交换机,此分类法最基本和常用;按网络覆盖程度,交换机可分为广域网和局域网交换机;按照不同端口结构,交换机可分为固定端口和模块化交换机;按照不同传输带宽和速率,交换机可分为百兆、千兆、万兆、十万兆交换机等;按照不同规模应用,交换机可分为企业级、校园级、部门级、工作组和桌机型交换机;按照是否支持网关功能,交换机可分为网管型和非网管型交换机。

资源

国防信息之魂,现代战争之眼

2022年10月20日发布 军用雷达的概念、分类、作用 军用雷达是用于军事目标的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军事设备,它通过发射电磁信号并接收从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测量目标的位置参数、运动参数并提取目标的有关技术。军用雷达是专门为特定的军事用途而设计制造的无线电探测和定位装置,它是获取陆、海、空、天战场全天候、全天时战略和战术情报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防天、防空、防海和防陆武器系统和指挥自动化系统的首要视觉传感器,因此在警戒、侦察、敌我识别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雷达系统主要包括:产生高功率辐射信号的雷达发射机;向空间辐射信号和接收从目标反射信号的天线;将微弱的接收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变换的雷达接收机;对雷达信号进行处理、录取与显示的雷达终端设备;控制雷达天线转动,控制与录取天线波束指向数据的雷达伺服设备;雷达各分系统协调工作的频率综合器和定时器等。 军用雷达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常用的主要分类方法有按功能、按技术体制、按工作波长、按承载平台等。军用雷达被称为现代战争的“千里眼”,是当前电子战和信息战的核心装备。当前先进的雷达不仅能够远程探测隐身飞机、弹道导弹、地上兵力、海上编队,还能够精确控制打击武器对目标跟踪制导,以及对重点区域进行连续的侦察监视,获取高清晰战场情报,融入“观察-确认-决策-打击”(OODA)作战流程环的程度越来越深,在信息化联合作战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军用雷达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军用雷达是各级别作战指挥系统中能够实时、主动、全天候获取有关目标战场环境信息的探测手段;②军用雷达是各类先进作战平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实现远程打击、精确打击的必要手段;③军用雷达是评估各类先进武器系统和进行军事技术研究的测试手段。雷达作为战场侦察监视与情报搜索的主要战术装备,是战场态势感知和快速反应的主要技术途径,其性能与效能发挥决定我方力量战场战斗力和生存力。

资源

估值底部区域,行业强势反弹

2022年10月20日发布 行业回顾 本报告期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涨幅为12.36%,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1,跑赢沪深300指数(-0.35%)。从子行业来看,医药生物三级行业指数普涨,其中医疗设备、医疗耗材、体外诊断涨幅居前,分别上涨29.50%、17.75%、14.83%。 估值方面,截至2022年10月14日,医药生物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4.06x(9月23日为21.26x),估值有所回升,仍低于负一倍标准差。医药生物申万三级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前三的行业分别为医院(82.22x)、医疗设备(51.44x)、其他医疗服务(46.38x),中位数为30.09x,体外诊断行业(6.58x)估值最低。 本报告期,两市医药生物行业共有34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净减持31.47亿元。其中,3家增持0.66亿元,23家减持32.13亿元。 重要行业资讯 先声药业「伊布替尼」首仿获批上市,原研2021年销售额98亿美元 荣昌生物泰它西普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治疗重症肌无力 华领医药领衔研发的全球首创(first-in-class)新药葡萄糖激酶激活剂(GKA)华堂宁上市 国家卫建委开展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 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公布 药明生物将被移出美「未核实名单」 默沙东与国药集团就新冠口服药「莫诺拉韦」达成合作协议 四川省医保局拟将中药零售药店纳入医保协议管理、开展中成药带量采购 投资建议: 我们上期建议继续关注估值与业绩相对匹配的医疗设备、医疗研发外包、血液制品三个子行业。本报告期,受《国家卫建委开展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的通知》的政策刺激,医疗设备引领医药生物板块强势反弹。我们认为,行业强势反弹的基础是医药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区域,目前潜在回报率较高,存在均值回归的基础。同时,压制行业估值的因素存在边际变化:一是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规则设计更完善,降价更合理;二是药明生物从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未核实名单”中被移除,药明生物之前纳入该名单,导致CXO板块大幅调整;三是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政策,提高医疗设备未来2年的业绩确定性,提振投资者信心。我们继续推荐关注估值与业绩相对匹配的医疗设备、医疗研发外包、血液制品三个子行业,同时自下而上关注三季度业绩超预期的标的。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反复;政策不确定性。

资源

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制裁再升级 国产替代砥砺前行

2022年10月20日发布 行情回顾: 本报告期内电子板块跌幅为2.22%,沪深300指数跌幅为0.35%,电子板块跑输沪深300指数1.87个百分点,在所有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序23/31。 申万电子三级行业表现:涨幅最大的是品牌消费电子(4.96%),跌幅最大的是半导体设备(-19.41%)。 个股表现:涨幅前五的个股为:亚世光电(34.29%)、*ST瑞德(32.35%)、兴瑞科技(31.93%)、鸿合科技(26.99%)、恒铭达(26.97%);跌幅前五的个股为:硅烷科技(-72.47%)、力芯微(-42.17%)、海光信息(-36.32%)、华峰测控(-36.25%)、好利科技(-34.97%)。 行业观察: 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制裁再升级,国产替代砥砺前行 IDC:预计2026年全球可折叠手机出货量达4150万台 本周观点: 美国商务部在半导体制造和先进计算等领域对华升级出口管制措施,包括九项新规则,旨在对中国企业获取高性能计算芯片、先进计算机、特定半导体制造设施与设备以及相关技术实施进一步限制。同时,在将9家中国实体移出“未经验证清单”过程中,又将31家中国实体列入,包括中国最大的存储芯片制造商长江存储,以及北方华创的一家子公司。 此举限制了中国先进制程晶圆厂产能建设,对国内成熟产能建设影响有限,MCU、移动设备、物联网、汽车电子等主流产品预计不受影响;先进工艺受限使得存储产业面临较大生存与发展压力。但长期看,这将倒逼国内晶圆厂加速国产设备、材料、零部件验证和导入步伐,半导体上游环节国产化将持续加速。 建议关注(1)国产设备零部件:江丰电子、华亚智能、富创精密、神工股份等;(2)半导体代工:中芯国际等;(3)存储芯片:北京君正、兆易创新、普冉股份等。 风险提示: 市场超预期下跌造成的系统性风险;通胀上行影响超过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资源

交通强国、指明道路

2022年10月20日发布 核心观点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二十大报告指引了中国在未来的全方位、高质量的发展方向,构筑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伟大蓝图。而交通运输作为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为伟大蓝图的实现注入动力,坚持交通强国的战略、盘活交通运输作为产业发展的动力。 会议指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增强国内循环的内生动力,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其中的关键包括区域协调发展,体现在多层次区域开放、区域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国土均衡开发四个方面,它们的实现均需要交通运输作为载体,借助客运和货运的高效流动以协调各区域经济发展。 国家高度重视交通强国战略,不断出台各种规划和政策支持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将会迎来高速发展:首先,货运方面,①快递货运:2025年快递业务量将达到1500亿件,五年CAGR为12.5%;②公路铁路: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6.5万公里,高铁营业里程将达到5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550万公里,高速公路建成里程达到19万公里。其次,客运方面:①航空: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将达到1750亿吨公里,五年CAGR为17.0%;旅客运输量将达到9.3亿人次,五年CAGR为17.2%;②机场:民用运输机场将增加至270个,保障起降架次达到1700万架次,五年CAGR为12.9%。 紧跟国家战略的步伐,我们全面看好交通运输各子行业的发展前景,着重从快递、航空、机场三个行业展开逻辑分享: 快递业正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量价齐升阶段。首先是数量增长:伴随“两进一出”战略的有效落实,2021年快递业务量已突破1000亿件,未来快递业务新增量有望进一步释放。其次是高质量服务带来的价格增长:政府的价格监管政策使快递价格战偃旗息鼓,单票收入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未来行业将从单纯低价抢量走向拼服务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行业进一步通过规模经济和数智化升级改造,单票成本有望继续下降,抬升毛利率。 航空业逐步走出低谷,货运率先恢复,未来可期。新冠疫情导致的国内外多地的封控隔离措施,造成人员出行频次大幅减少,使得航空运输业受到重创,尤其体现在客运方面,2021年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分别为2019年的66.76%、55.78%。但航空业仍保持韧性,由于跨境电商和医药食品冷链运输需求的增加,货运先行恢复,2021年货物周转率为2019年的105.68%。我们认为随着新冠疫情趋于缓和,将使得沉寂良久的航空行业得到显著的恢复和发展。 机场的周期属性将逐步转为消费属性。由于下游航空运输板块受制于疫情防控,客流量发展受阻,2021年旅客吞吐量、飞机起降架次分别为2019年的67.09%、83.85%,航空性收入和非航性收入均下滑严重。我们认为伴随疫情形势与防控政策的变动、以及机场奢侈品消费的回流,将使得非航收入中的免税收入持续释放盈利,进而推动机场行业的周期属性转向消费属性。 建议关注:伴随二十大的政策性引导,长期来看交运行业保持增长的基础仍然存在,尤其是货运先于客运回暖,因此我们维持行业“看好”评级。快递板块:借力政策转型,快递收入量价齐升,建议关注综合物流龙头顺丰控股,以及成本管控好、单票毛利较高的圆通速递和市场份额稳定、盈利有望持续好转的韵达股份、申通快递;航空板块:①政策支持与国内外需求增长,货运率先复苏,建议关注货运收入较高的南方航空,以及货运收入增速较快的中国国航;②疫情反复抑制客运收入增长,复杂国际局势导致的汇率和油价波动,建议关注成本管控优秀的春秋航空;机场板块:建议关注国内需求旺盛、产能持续释放的深圳机场,若疫情出现缓和,建议关注具有长期成长价值的上海机场和白云机场。 风险提示:疫情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经营不及预期;相关支持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经贸环境变动;汇率、利率波动风险。

资源

突破“瓶颈”,双碳推动镁冶炼“低碳化”升级

2022年10月20日发布 投资要点: 镁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具有比强度、比刚度高,切削加工性以及加工成本低和易于回收等优点,因此应用场景广阔,也是我国独特的战略性金属和新型结构材料。 镁冶炼低碳化工艺应用加快。由于镁的生产能耗高,随着“双碳”的推进,更加降碳降能耗的炼镁技术将更加得到青睐。铝热法、真空碳热还原法和再生镁技术等新炼镁工艺表现出更大的市场优势,能耗更低,碳排放更低,甚至成本更低,有利于优化金属镁产业结构和我国镁行业可持续发展。由于新工艺产业化和新建生产线需要资本投入和时间,我国主要目前采用皮江法,而未来由于政策要求,有环保化和低碳化的炼镁技术的企业才能得到市场。 镁冶炼供给端不断收紧。我国镁储量和产量全球第一。我国产量主要来自于陕西、山西等地。陕西榆林兰炭产业发达,当地企业用兰炭尾气作为燃料炼镁,其原镁产量占全国近60%。而兰炭产业属于“两高”产业,政策要求整改、减产,兰炭新增产能审批和产能置换政策严格。并且,榆林地区原镁冶炼装置落后,偶发性停产可能性高,产能利用率维持低位。在兰炭产能增长受抑制的情况下,原镁产能增长乏力。榆林原镁供应增速放缓会影响到全国原镁供应,甚至影响全球镁产业链的运转。长期来看,在环保、双控等政策的压力下,我国原镁供应或将边际收缩。根据CM预测,2020-2030年我国原镁产能年复合增长率将从2010-2020年的6.0%降至4.3%。 双碳推动镁价中枢上行。2021年的镁价由于环保政策严控大幅上涨之后,2022年的镁价持续下行。2022年1-2季度镁产量上升主要由于利润支撑,而随着下半年以来利润逐渐回归下降而成本上升,镁行业利润空间受压缩,预计2022年原镁供应或整体持平。需求端因欧洲能源高位运行,海外需求预期较弱,出口端需求环比下滑。中期看镁价中枢将持续上行。随着国内稳增长政策发力、高端制造升级及汽车轻量化需求带动,镁合金应用需求有望显著增长将带动镁需求复苏,同时双碳下供给端成本压力增大,预计产能增长将进一步放缓,镁价中枢将持续上行。 双碳下,镁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镁冶炼“低碳化”应用还存在着诸多有待突破的产业化推广“瓶颈”问题,节能减排推动镁高端化发展,将会一个从短期到长期的整体战略布局助力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镁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也将有望带动镁的需求增长。镁产业“绿色、低碳、高端”发展,建议关注投入低碳冶炼技术、能源结构优化及高端镁合金研发的行业内龙头公司。 风险提示:1.环保政策执行不及预期。2.原镁供给增速超预期。

资源

钠电行业乘风而起,碳基负极未来可期

2022年10月20日发布 钠电技术不断成熟,在锂电成本高企背景下产业化进程加速 钠离子电池在近几年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主要得益于以几个方面:技术层面,由于钠电池与锂电池基本原理类似,钠电池可以借鉴锂电池的产业化经验。同时,前期制约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正负极材料均已实现技术突破,层状氧化物正极+碳基负极+有机电解液体系的钠离子电池即将迈入到商业化阶段,大规模量产在即。成本方面,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多选用价格低廉且储备丰富的钠、铁、锰、铜等元素,负极可选用生物质原材料或者无烟煤前驱体,原材料成本显著低于锂电池。而且钠电池正极和负极的集流体均可使用廉价的铝箔,成本较锂离子电池所需的铜箔进一步降低。据中科海钠团队研究,产业化的钠电池材料成本相较磷酸铁锂电池可降低30%-40%,尤其是在锂电成本高企背景下优势进一步凸显。性能方面,相比于锂电池,虽然钠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方面稍显不足,但是由于钠电池具备成本优势,而且在倍率性能、低温性能和安全性能等领域优于锂离子电池,因此未来钠离子电池有望应用于储能、低速电动车、电动船等对能量密度要求较低,但成本敏感性较强的领域。我们预计,至2026年,全球钠电池需求将达到123.7GWh。 负极为钠电核心材料,预计碳基负极2026年需求达14.9万吨 负极材料为钠电池关键构成材料之一,其成本占比约为16%。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种类多样,包括金属化合物、碳基材料、合金材料和非金属单质,其中碳基材料凭借来源广泛、较强的储钠能力和成本低廉等优点而成为钠离子电池当前最佳的负极材料。碳基负极主要包括硬碳材料和软碳材料,硬碳材料由于具备较强的储钠能力和难以石墨化的优点,是当前最适合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相比于硬碳材料,软碳材料虽然储钠能力较低,但是由于其导电能力较强,循环性能较高,因此软碳材料可以与硬碳材料复合使用以提升硬碳综合性能。同时,软碳材料也可用于低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的钠离子电池体系,与硬碳负极体系互相补充。从需求端来看,受益于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碳基负极材料需求旺盛。我们预计2023年钠离子电池装机量为3GWh,相应的负极材料需求量为0.36万吨。随着钠离子电池良率不断提升叠加产业链的不断完善,至2026年,全球钠离子电池装机量将达到123.7GWh,进而带动负极需求量达14.9万吨,2023-2026年年均复合增速达245.5%。 负极材料技术壁垒高铸,各企业加速布局推动行业发展 硬碳作为钠离子电池首选负极材料,具有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储钠容量高、嵌钠后体积形变小、导电性良好和低氧化还原电位等优点,但是其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如低的首次库伦效率、循环寿命和结构一致性问题。从理论的角度来看,解决硬碳材料上述问题可以依靠预钠化、结构调控、界面构造、选用合适的前驱体材料作为碳源等手段,但是从理论转化成实践还需要技术的不断积累。从供给端看,目前全球企业均在加速产能布局,但多数仍处于中试或研发阶段,能快速实现量产的企业较少。目前国内仅贝特瑞有400吨硬碳材料产能,中科海纳和华阳股份具有2000吨软碳材料产能,其余大多数企业依旧处于中试或研发阶段,距离大规模量产仍存在一定差距。从企业端的布局来看,布局钠电负极材料的除了传统石墨负极龙头如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来等企业外,钠离子电芯生产企业也在积极向上游进行一体化布局,如中科海纳和华阳股份等。我们认为,在钠离子电池即将量产的关键时刻,具备技术储备的钠离子电池和负极材料生产企业有望率先受益于此轮快速上涨的需求。 投资建议 相对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具备原材料优势,成本优势和部分性能优势,尤其是在碳酸锂价格高企的背景下,钠电池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进而带动负极材料需求。在目前的多种负极技术路线之中,硬碳材料凭借稳定的结构和较强的储钠性能有望率先实现产业化。钠电负极原材料企业、钠电初创企业、传统锂电负极企业和各大行业跨界公司均在加速钠离子电池碳基负极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建议关注具备技术优势的优质公司。 风险提示 (1)技术突破不及预期; (2)钠离子电池性能不及预期; (3)钠离子电池需求不及预期; (4)碳酸锂价格下降导致钠离子电池成本优势不及预期; (5)产业链配套能力不及预期。

资源

电池片技术主流路线分析、经济效应及规模测算

2022年10月20日发布 光伏核心在于提效降本,而电池片为最主要的创新方向。光伏提效路径上要包括电学+光学两方面创新,电学主线主要系P型向N型的迁移,界面钝化优化为最关键方向,代表性技术路线未TOPCon及HJT;而光学主线为改善遮光面积、提高光吸收率等,代表性路线为XBC、MWT等。薄膜电池同样具备一定潜力,其中钙钛矿进步速度快、明后年或有少量中试产线落地。而降本主要包括晶硅及非硅两方面的努力,仍有可观空间。 我们认为以TQPCon及HJT有望成为两年主流。1)TOPCon的优势在于成本平价能力超强,售价端也有一定的溢价能力。其综合成本在硅料价格大辐波动的背景下平均折价0.04到0.06元单瓦,售价端溢价来自于平均5%左右的全生命周期发电量增益,本年度1-7月综合招标价格相较fperc平均高出约6%。2)HJT的优仍在于其溢价能力有望更强,明年开始平价。HJT全生命周期发电虽增益为8-9%,明年开始预计相对于perc有5-6分/W的综合成本折价。3)2024年在综合提效+降本路径发力之下,估计TOPCon仍有0.7-1毛的单瓦成本下降能力,而HJT为1.2-1.6毛。我们估计明后年为两条路线的扩产大年。 XBC、MWT及钙钛矿等可能成为补充技术路线。XBC、MWT主要系能显著降低电池片正面遮光面积、提高入射光比例,从而提升光伏电池转换效宇,而钙钛矿薄膜电池在极限效率及效率进步斜率上令人瞩目,但目前电池稳定性、良率、平价能力等方面尚未得到较好验证,我们估计有望成为未来两年补充技术路线,整体占到大尺寸电池需求比例7-10%左右。

资源

IRA政策重磅出台,美国储能投资机会在哪里?

2022年10月20日发布 22年以来美国居高不下的天然气价格拉升电价,且22年8月出台的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强化了ITC政策力度,我们认为这两项重大边际变化或将使储能经济性进一步增加,进而加速装机需求的提升。本篇报告将基于上述重要的边际变化,探讨:1)美国储能需求来源;2)天然气及电价上涨、ITC政策变化对美国表前及表后储能市场经济性的影响,发掘美国储能市场爆发背景下的投资机会。 美国储能市场复盘 22H1延续高增态势,以表前储能为主且配储时长不断提升。美国储能市场自2020年起进入高增期,20-21年容量口径装机量达到3.5、10.5GWh,yoy+237%/+198%,22H1延续高增态势,新增装机规模达5.9GWh,yoy+161%。分结构看,美国储能以表前为主,22H1表前、工商业、户用装机占比分别为85%/7%/9%,yoy+190%/+83%/+61%。趋势上看,配储时长、新能源发电的配储比例持续提升,平均配储时长由2016年的1.4小时升至2021年的3.0小时。 需求来源1—保证电力系统稳定 1、对电力系统而言,风光占比提高带来了配储需求。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在总发电量占比提高(风光发电渗透率由2008年的1%快速增至2020年的10%),电力系统呈现“双峰双高”&“双侧随机性”,发电侧与用电侧的不匹配带来了电网的运行安全性问题;电化学储能响应速度快、功率及能量密度大、动态性能好,可以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占比提高带来的电力系统安全问题。 2、美国电网的区域特征驱动加州、德州成为美国储能主力市场。与欧洲高度集成化的互联电网不同,美国本土电网由西部联合电网、东部联合电网、德州电网三大电网构成,区域电网的互联程度较低,由于落基山脉地理特征和历史原因,各电网区域的发电结构有所不同。我们认为,美国储能市场的区域分布特点,与其电网等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有关,加州、德州分别对应更高的光伏、风电发电占比,及加州无法实现电力完全自发自用、德州电网与外界互联程度较低,使得加州、德州成为美国储能主要装机市场。截至2021年加州储能累计装机量达到2339MW,占全国总装机量的44%;德州储能累计装机量达到797MW,占全国总装机量的15%;两地储能装机占到了全国总装机量59%。 需求来源2—经济性加速装机需求提升: 1、边际变化:ITC政策力度强化+电价上涨,储能经济性有望进一步增加。 2022年8月出台的IRA(Inflation Reduction Act)法案强化了ITC政策力度。从边际变化看,23年开始ITC政策的有效期限得到延长(补贴将持续至2033年而后开始退坡;上一版本2022年已开始退坡)、税收抵免力度进一步加强(现行版本对应23年22%的补贴,新版本基础30%+额外抵免比例最高可至70%,其中基础抵免:满足现行工资及学徒要求,则23-33年基础抵免由此前22%上升至30%;额外抵免:满足特点条件,最高可享受40%抵免)。 天然气涨价拉升电价。美国天然气价格持续走高,由之前2020年11月低点的3.09美元/千立方英尺持续升至2022年6月的8.22美元/立方英尺,涨幅高达166%;高企的天然气价格相应拉升电价,全美、美国加州、美国德州平均电价均持续上涨,分别由2020年11月的10.37/17.26/8.03美分/千瓦时升至2022年6月的13.28/24.19/11.21美分/千瓦时,涨幅分别为28%/40%/40%。 2、经济性测算:考虑ITC政策,储能在表前、表后市场均具经济性。 表前市场: 边际变化:我们认为,表前端ITC政策强化,有望助力光储(增量市场)及独立储能(增量+存量市场改造)项目持续增长:光储税收抵免比例的大幅提升(最高可达70%);5KWh以上商用独立储能亦能享受税收抵免,有望提升存量市场独立储能安装的积极性。 发电侧PPA+电网侧辅助服务,我们测算经济性均好于天然气机组。我们测算:新能源配储项目以基础抵免23年30%计算,储能LCOS将由现行版ITC的86$/MWh(补贴22%)下降至78$/MWh(补贴30%);独立储能项目储能LCOS将由现行版ITC的108$/MWh(补贴0%)下降至78$/MWh(补贴30%)。 测算结果:1)新能源配储:新版ITC政策储能功率配比25%以内时低于天然气机组LCOE下限,60%以内时低于天然气机组LCOE上限,较现行版本分布提高2、5pcts。2)电网侧(独立储能):ITC税收抵免由现行的0%上升至30%以上,储能LCOS明显低于天然气调峰的175美元/MWh。3)现货电价套利:从加州ISO数据看,2022年9月2日-10月2日中有12天时间峰谷价差超过储能LCOS,储能电站可通过现货电价套利进一步增加收益。 投资建议: 针对表前市场:我们认为,对美国本土集成商已形成供货、或已实现美国表前储能订单或出货的中国集成商及相关供应链均有望受益美国表前储能的持续增长。 电池及系统:建议关注【宁德时代】、【亿纬锂能】。 逆变器及系统:建议关注【阳光电源】、【科陆电子】。 温控:建议关注【英维克】、【同飞股份】。 表后市场: 边际变化:首次提出独立储能(3KWh以上)可享受30%税收抵免;2023年起的税收抵免比例由此前的22%提升至30%,且延长至2032年后才退坡(此前抵免比例将于23年降至22%,24年降至0%)。且户用端ITC只享受30%基础抵免,不涉及“本土制造”条款额外抵免利好中国产业链企业。 户用储能经济性测算:基于加州的ITC及SGIP补贴情况,以及特斯拉户用光储系统报价,考虑初始投资费用,配置户用光储系统将在第7年体现经济性。 投资建议:当前美国户储市场的头部企业均为海外集成商,我们认为,主要系美国户储市场更高的市场准入门槛较高、本土消费者对品牌知名度亦有更高的要求。但往未来看,随着ITC税收抵免边际变化带来的经济性提高,我们看好电池成本进一步下降+国内企业逐步获得认证、打开市场知名度,从而切入美国表后市场带来的投资机会。 电池及系统:建议关注【比亚迪】。 逆变器及系统:建议关注【德业股份】、【盛弘股份】、【科士达】。 结构件:建议关注【铭利达】、【祥鑫科技】。 风险提示:储能需求不及预期;政策力度不及预期;锂电池成本上涨幅度超预期;国际贸易政策风险;测算具有一定主观性,仅供参考。

  • 1
  • 91
  • 92
  • 93
  • 3218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