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 圈子

7254 位酷友已加入

本圈子收集技术类研究报告、白皮书等资料,学术类、产业类的都可以,上传时请尽量注明研报的概述信息~加入圈子可以上传、下载资料,也可以使用提问来寻求资料或分享你认为有价值的站外链接~

关注推荐最新

热门标签

资源

6月车市表现环比改善

2022年07月12日发布 核心观点 6月乘用车销量同环比和商用车销量环比改善。据中汽协,6月乘用车批售222.2万辆,同比+41%,环比+37%,零售196.7万辆,同比+22%,环比+43%;商用车批售28.1万辆,同比-37%,环比+17%。1-6M22乘用车批售1035.5万辆,同比+3%,零售940万辆,同比-7%;商用车批售170.2万辆,同比-41%。6月尽管商用车销量同比仍然下滑,但乘用车同比和环比趋势已经回正。我们认为6月车市环比改善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影响逐渐消除,产销恢复叠加下游需求释放。展望7-8月,随着下游需求持续释放,我们认为汽车产销有望维持同比增长趋势。维持“增持”评级。 新能源车:月销量同比增速维持高位。据中汽协,6月新能源汽车批售59.6万辆,同比增长130%,1-6M22批售销量260.0万辆,同比+120%。从渗透率来看,6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小幅回落到21.6%(5月:24.0%),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24.0%(5月:26.3%)。分车型来看,6月纯电动汽车销量完成47.6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完成12万辆。 乘用车: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据中汽协,6月乘用车批售222.2万辆,同比+41%,环比+37%。分车型来看:除交叉乘用车外,其他品类(SUV/MPV和轿车)销量环比和同比均呈较快增长。6月自主品牌销售99.4万辆,同比+43%。6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为45%(1-6M22市场份额47.2%),自主品牌头部企业表现较强,在新能源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其中,比亚迪(002594.SZ),广汽(601238.SH)和奇瑞(未上市)等自主品牌表现较为亮眼。 商用车:销量环比改善,同比仍承压。据中汽协,6月商用车批售28.1万辆,同比-37%,环比+17%。我们认为,由于去年基数较高,基建和物流运输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恢复,商用车市场短期销量或仍承压。从细分车型看,6月客车和货车批售销量同比均呈现下降,其中货车批售量同比-38%;客车批售量同比-34%。 库存系数:渠道库存高于警戒线,但环比回落。据汽车流通协会,6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36(2021年6月为1.48,2022年5月为1.72)。我们认为,6月疫情扰动逐渐消除,需求逐渐释放,是6月库存环比回落的主要原因。分品牌来看,6月自主品牌库存水平1.42,合资品牌库存水平为1.40,豪华和进口品牌库存水平为1.15。 风险提示:乘用车销量不及预期;疫情对产业链冲击;原材料维持高位运行。

资源

中国电力产业数字化研究报告

2022年07月12日发布 研究范畴及背景 电力数字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手段。 本报告在发电侧以五大四小发电集团、 地方发电巨头为研究主体, 旨在探讨在双碳、 电力体制改革的宏观及产业环境下, 电力企业基于数字化技术实现从电力生产、 企业运营到( 终端用户) 服务的全链条转型情况。 输配用侧以国家电网、 南方电网为研究主体, 探讨其构建智能电网的阶段性重点及典型实践, 描绘我国智能电网全景图。市场洞察 市场规模: “ 十四五” 规划明确了智慧电网、 智慧电厂的建设目标, 两大电网及发电集团在数字平台、 物联网平台及场景化应用软件上的投入需求将持续释放。 据艾瑞建模测算, 2021年中国电力数字化核心软件及服务市场规模为414亿元, 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19.3%,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839亿元。 厂商策略: 电力数字化市场较为分散, 玩家众多( 主要为电力系统内部的科研院所和信息化建设单位、 专业电力数字化厂商、 综合软件厂商、 互联网厂商四类) 且均在各自专业化及细分领域深耕多年。 随着双碳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的继续增长, 电力企业要求升级, 除了过硬的电力业务理解能力外, 供应商的全链条服务能力同样重要。 转型现状 电力企业数字化起步较早, 集团企业现已构建完备的数字底座, 向生产、 运营、 服务等场景化应用拓展, 旨在推动电力企业由单一的电力供给向综合能源供给转化, 并创新电力生产、 供给、 销售模式, 掌握市场“ 主导权” 。 地方型电力企业转型步伐不一, 其建设重点一方面是加大在数字化平台/中台领域的投入, 借助数字技术与统一的数据平台, 推动能源流、 信息流和数据流高效融合, 加速内外部全链条业务整合及流程再造的管理创新改革;另一方面是坚持转型的基本框架与关键方法,有序推进数字化全面展开, 促进跨层级、 跨系统、 跨部门、 跨业务的高效协作,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趋势及展望 随着“ 双碳” 、 “ 行业数字化” 及“ 东数西算” 等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落实, 电力企业不仅需以电力供应的绿色清洁为目标,稳步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还需以用户体验为核心, 持续满足其愈发多元化的用电需求, 实现业务内容与模式的创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电力企业需深化前沿数字技术与电力科学技术的结合, 实现“ 机器代替人力” 这一目标;此外, 企业更需与跨界主体合作, 打造智慧电力生态圈, 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资源

电动车销量持续超预期,政策扶持有望再助力

2022年07月12日发布 投资要点: 行业本周整体表现优于大盘。 本周沪深 300 指数下跌 0.85%,申万电力设备指数上涨 2.51%,涨幅在全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第 3 位。光伏设备、风电设备、电池、电网设备、电机 II、其他电源设备 II 子板块分别变动+1.61%、-0.67%、+2.73%、+4.20%、+3.20%、+5.35%。 电动车&锂电板块: (1)新能源车销量超预期,相关政策持续推进:乘联会本周发布数据,6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 57.1 万辆,同比增长 141%,渗透率达到 26.1%,今年累计批发销量 246.7 万辆,同比增长 123%。公安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达到 1001 万辆,占比 3.23%。此外,商务部等 17 部本周印发了《关于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下半年汽车消费有望实现较快增长,为稳定宏观经济发挥作用。(2)电池材料产业链逐步回归疫情前常态: 碳酸锂价格持稳,各原材料厂商产能爬坡,供给情况相对缓解。磷酸铁锂原料磷酸价格持续回调,以及近期相关产能释放,预计短期磷酸铁锂价格有下行的趋势,但是市场上供需仍然较为紧张。Q3 负极材料涨价可能较低,随着负极石墨化新增产能的落地,主要负极材料价格预计将维持稳定。电解液市场需求稳定,六氟价格处于相对低位,并有反弹动向,整体产能充足。溶剂价格回暖,预计几家溶剂厂商检修计划,溶剂的供应将有小幅偏紧。 建议重点关注:新能源车销量超预期带来的动力电池盈利反转环节:亿纬锂能;供给相对偏紧的电解液溶剂环节:新宙邦、天赐材料。 新能源板块: (1)光伏需求超预期:国内 5 月光伏新增装机 6.83GW,同比增长141.34%,水规院预计 2022 年装机 100GW。政策端推动风光大基地加紧动工,终端意愿有所松动,预计 7-8 月边际向好。欧洲碳关税法案通过,有望带动后续绿电交易及工商业分布式装机。海外追求光伏本土化舆论渐起,但海外供求巨大刚性差异无法影响国内行业高景气。受政策端推动欧洲装机加速,7-8 月淡季不淡。此外,近期能源价格受多重突发事件影响继续飙升,我们测算一年内欧洲电力成本因化石能源价格上升而上涨 71.5%,半年内上升 28.2%,欧洲需求有望进一步拉动。 (2) 硅料供给短期继续偏紧: 硅料价格连涨,价格突破前高。主要受下游拉晶等环节扩产周期差异导致供需错配,同时东方希望硅片厂失火,带动行业检修停工。价格拐点仍待产能放量及下游库存上升,预计将在三四季度后出现。硅片中环、通威价格上调,二三线厂商跟涨,成本传导开启。受上游影响新建产能受限,库存处于低位。 (3)电池片新技术迭代加快:隆基 M6 HJT 电池光电转换率达到 26.5%,刷新记录。 HJT 光伏电池 2022 年已披露招标近 19GW,预计全年招标量为 20-30GW。钙钛矿等薄膜电池方面量产及资本运作提速。建议重点关注:通威股份:受益于产品价格上涨,估值有望进一步抬升;下游扩产及装机放量,硅料价格拐点一再拖延。隆基绿能:电池及组件环节量价边际向好,公司屡次刷新光电转换效率,未来有望享受技术迭代红利。 氢能板块: (1)多地招标燃料电池专用车: 芜湖、濮阳、潍坊、六安分别招标 15 辆、20 辆、 55 辆、 20 辆氢能公交车,京山市招标 11 辆氢能洒水车、 5 辆氢能源垃圾压缩车,濮阳市招标 6 辆氢能源餐厨废弃物清运车。伴随着氢能示范城市群的扩张,氢能源专业用车销量有望持续放量,推动产业链发展。 (2)多家燃料电池公司申报 IPO: 捷氢科技主要投向燃料电池生产,燃料电池约占氢能源乘用车成本 50%;国富氢能主营车载高压系统,约占整车成本比例 15%;治臻股份主营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约占燃料电池成本 8%~15%。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的推广有助于重点企业突破技术难题与商业化,这 3 家企业的 IPO 申报意味着更多资金对氢能行业的认可与关注,有望推动核心技术的突破、产品商业化,提振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 建议重点关注:亿华通:公司是国内燃料电池发动机龙头,相关组件产能提升有望推动公司产品产销量,对公司业绩带来提振。 风险提示: (1)全球宏观经济波动;(2)国内疫情反复;(3)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

资源

煤炭增产保供政策运行框架及对供给的影响

2022年07月12日发布 本期内容提要: 2021 年以来煤价超预期上涨,煤炭供给不足问题凸显。2021 年以来,我国煤炭供应紧张问题突出, 库存回落至低位, 煤炭等能源价格创多年来新高,区域性出现“拉闸限电”,能源安全和煤炭保供引起国家高层及社会广泛关注。2021 年 5 月国常会首次提出加强煤炭保供,直至 2021 年四季度以来全国月度原煤产量较往年同期有所增加, 但仍未根本改善煤炭供应不足的局面。2021 年 9 月以来,习总书记密集视察能源企业,鲜明指出煤炭主体能源地位,保障煤炭供应和能源安全是当前重大政治任务。 国家相关部委先后出台煤炭产业和市场政策 70 余项, 重在煤炭增产、保供、稳价。2022 年以来先后 13 次国常会涉及能源内容,其中,5 次明确提出保障能源安全, 5 次明确要求煤炭增产保供,并提出通过核增产能、扩产、复工复产等,今年新增煤炭产能 3 亿吨的工作目标。 李克强总理和韩正副总理多次在相关会议上强调立足以煤为主基本国情,确保粮食能源安全。 增产保供政策实施涉及多方主体,实际效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政策运行传导涉及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煤炭企业股东、煤炭生产企业、下游单位、贸易商等不同主体,各主体诉求不同, 综合影响政策实施效果。 增产政策实施效果关键在煤炭生产企业,但实际产量的增加受限煤矿初始投资、 产能规模、地质开采条件以及受制于安全与环保监管。在总量紧缺下, “电煤长协覆盖”的保供政策发挥了短期效果,但在保障电煤供应的同时,加剧了化工、建材、 冶金等现货市场的供应紧缺, 而且煤炭保供政策一定程度限制了煤企利润增长空间,也影响了煤炭主产地的地方 GDP 和相关税收增长,煤企长协执行参差不齐,且容易滋生以次充好、阴阳合同、转手销售、更改煤炭用途、变更合同等问题, 以及地方相关监管部门内生动力不足,实际执行效果或不达预期。“合理价格区间+市场强监管”的限价政策,利于短期市场价格稳定,但没有供需基本面逻辑支撑的市场煤限价落实存在较大难度,中长期价格走势最终还是取决于供需形势。 短期看,煤炭供给增量取决于核增煤矿产能利用率再挖潜、基本建成煤矿投产、长期停产煤矿复工复产和煤炭进口量增加, 但实际产量增加受到诸多硬约束。自 2017 年新一轮产能核定工作以来,已经有大批超能力生产煤矿经过了产能核增合法化,尤其是 2021 年煤炭增产保供,集中核增应急保供煤矿产能 2.2 亿吨,协调解决手续不全矿井释放产能 2.35 亿吨,具备新增产能的矿井已合法释放产量,即大量表外产能进入表内。现有生产矿井受限于煤矿初始投资、地质开采条件、生产系统、安全环保监管、采掘接续紧张等因素,长期停产矿井的复产复工难度大, 实际煤炭产量的边际增量十分有限。从大型煤企的生产效率看,2021 年下半年增产保供以来, 通过加大生产组织强度和加紧生产作业时间, 大型煤炭企业月度生产效率已明显高于往年水平,掘进面月均单进同比提升 11.11%,回采面月均单产同比提升 18.25%, 2022 年以来的月度生产效率同比 2021 年上半年略有提高但较 2021 年四季度明显下降,反映了高强度生产的不可持续性,即采掘接续紧张问题普遍且突出。 从晋陕蒙三地的产能利用率看,2021 年四季度产能利用率明显提升, 2022 年 3-5 月的产能利用率基本在82-86%区间,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水平,但仍低于 2021 年四季度, 也反映了产能利用率难以持续维持高位。此外,受地缘政治、贸易摩擦、限价政策等影响,国际煤炭格局重塑,煤炭进口难度加大,以及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差和资源枯竭型煤矿的核减产能与产量滑坡,均制约了煤炭有效供给的增加。 中长期看,煤炭供给最终取决于在建矿井和核准新建矿井的建成投产, 但受限于过去三到五年严重低迷的资本开支与新建煤矿行动,新增产能空间有限。“十三五”期间,在“去产能”和能源转型背景下,受煤炭企业新建矿井意愿低迷、资产负债率依旧较高、外部融资困难、优质易开发煤炭资源减少、 煤矿建设投资大幅增加等因素影响, 大幅集中性资本开支投资意愿和能力明显不足,再考虑到 3~5 年甚至更长的建矿周期,新增产能十分有限且无法在中短期集中释放。从建矿成本看,2016 年以来产业政策调整新增了产能置换费用,调整了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方式,大幅增加了矿井建矿投资。 从行业资产负债率看, 部分上市煤炭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 63-69%水平,煤炭开采洗选业资产负债率近年虽有下降但仍高于62.48%。 从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看, 2016-2021 年煤炭投资增速止跌回升,但投资总额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煤炭资本开支合计 1.97 万亿元(主要为设备更新改造和智能矿山建设),资本开支尤其是新建矿井投资严重不足,在建矿井产能储备和新增量较小,是本轮供给难以快速改善的根本原因。 投资建议:结合我们对能源、煤炭产能周期的系统研究,本轮能源大通胀周期依然处在初期,在国内外能源需求复苏和国际地缘政治关系紧张的背景下,随着疫情后国内宏观经济和下游需求的恢复,下半年,煤炭供需关系依旧偏紧。供给偏紧的形势或将延伸至整个“十四五”甚至更长周期维度。 当前,煤炭板块估值仍处于近 10 年来的历史底部,再考虑高业绩、高现金、高分红属性,叠加高景气、长周期、高壁垒特征,煤炭板块有望迎来一轮持续地业绩与估值双升历史性行情。综合以上,我们继续全面看多煤炭板块,继续建议关注煤炭的历史性配置机遇。自下而上重点关注两条主线:一是内生外延增长空间大、资源禀赋优、公司治理优的兖矿能源、陕西煤业、中国神华、中煤能源等;二是全球资源特殊稀缺、有成长空间的优质炼焦公司平煤股份、盘江股份、淮北矿业、山西焦煤等。 风险因素:疫情再度爆发,宏观经济大幅失速下行;相关政策调整;安全生产事故对煤炭公司的影响等。

资源

北溪1号暂停输气,利好中国化工品出口

2022年07月12日发布 事件: 据新华网消息,俄罗斯向欧洲输气的主要管道“北溪-1”定于7月11日开始年度维护,届时管道输气将暂停。 投资要点: 本溪1号暂停输气,加剧欧洲天然气短缺 据新华网消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近来接连减少“北溪-1”天然气管道对欧洲的供应量,输气量从每日1.67亿立方米降至每日不超过6700万立方米,降幅约60%;而7月11日开始,“北溪-1”管道开始年度维护,管道输气将暂停。俄罗斯是欧洲天然气主要供应国,据BP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2)》,2021年欧洲天然气消费量达5711亿立方米,其中从俄罗斯进口的管道气和LNG合计达1844亿立方米,占消费量的比例高达32.29%。“北溪-1”作为俄罗斯向欧洲输气的主要管道,年输气能力约550亿立方米,占欧洲2021年消费量的9.63%,管道输气暂停后,将进一步加剧欧洲天然气短缺。 供给短缺叠加冬季取暖需求,欧洲化工品价格将大幅上涨 天然气是欧洲主要能源,据IEA统计,欧洲天然气消费中,41.0%用于住宅相关、32.8%用于工业领域、16.0%用于商业和公共服务、2.0%用于交通领域,其中住宅领域占据较大比重。俄罗斯部分天然气管道暂停输气,将加剧欧洲天然气短缺;同时,进入三四季度,住宅取暖需求将逐步提升,这将导致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天然气进一步短缺,欧洲化工品的生产成本将大幅上行。同时,短缺的能源和高昂的成本可能会导致当地化工装置被动降负荷,造成化工品供应的较大缺口,进一步推动欧洲当地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中欧化工品价格差距扩大,将利好中国化工品出口 随着欧洲天然气短缺加剧,欧洲化工品价格大幅上涨,中国和欧洲部分化工产品的价差也越拉越大,以聚合MDI为例,2022年6月,聚合MDI欧洲均价-中国均价达1041.45美元/吨,PVC、纯碱、聚烯烃等化工品也呈同样趋势。中欧高价差背景下,也推动相关化工品出口欧洲数量大幅增加,其中,2022年5月,中国聚合MDI出口至荷兰数量达3.40万吨,同增58.54%,环增112.98%。随着欧洲天然气短缺加剧,欧洲能源价格将高位维持,中欧化工品价格有望维持并进一步上行,来自欧洲的需求有望持续提升,这将利好MDI、PVC、纯碱、聚烯烃等化工品出口,相关企业也将受益。 行业评级及投资策略 综合考虑欧洲能源高成本给国内化工行业带来的机会,我们维持化工行业“推荐”评级。 重点关注个股 万华化学、沧州大化(建议关注)、中泰化学(建议关注)、三友化工、远兴能源、恒力石化、荣盛石化、东方盛虹、宝丰能源、卫星化学、华鲁恒升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全球疫情反复发酵影响下游需求风险;行业大幅扩张风险;相关标的的安全环保风险;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资源

关注基建地产修复回暖,重申中期策略观点

2022年07月12日发布 核心观点 6月市场回顾:行业继续回升,其他建材反弹明显。6月份,建材板块延续上行走势,单月建材板块上涨7.44%,小幅跑输沪深300指数0.53个百分点,其中水泥板块单月下跌2.50%,跑输沪深300指数10.47个百分点,玻璃板块上涨2.21%,跑输沪深300指数5.76个百分点,其他建材板块上涨13.53%,跑赢沪深300指数5.56个百分点。细分板块方面,单月表现相对较好的分别为涂料(+33.94%)、其他(+18.73%)和塑料管(+18.12%)。 专项债发行放量,地产销售边际回暖。今年1-5月,全国广义基建投资完成额同增8.16%,其中5月份单月同增7.9%,增速环比上月提高3.55pct,主要受益于疫情管控逐步缓解,今年1-5月,新增专项债发行额较去年同比增长248.27%,近期国常会宣布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下半年项目建设需求有望集中释放。房地产方面,尽管整体数据表现继续承压,但核心数据商品房销售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单月降幅已出现收窄,同时,近期销售高频数据已出现一定回暖迹象,7月2日当周,全国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再创今年以来单周最高水平,建议积极关注后期其他数据改善情况。 水泥玻璃运行偏弱,电子纱继续小幅上涨。6月份,尽管大部分省区仍有错峰计划,但水泥需求淡季之下仍显低迷,市场竞争有所加剧,价格继续下行,短期预计供给端错峰仍将延续,但下游施工条件仍然受高温多雨等因素影响,行业运行仍有所承压。玻璃行业目前刚需仍未显著改善,短期随着“金九银十”临近或存季节性补库存预期,在盈利承压之下,行业冷修意愿有所增强,预计短期行业有望逐步走稳。玻纤市场缠绕纱价格有一定松动,合股纱价格月内进行了多次调价,电子纱价格继续上涨,预计随着终端市场开工逐步修复,加上南方雨季逐步结束,需求端有望逐步恢复,但考虑到前期部分新点火产线本月处烤窑阶段,短期供应端压力或将有所增加,电子纱供需继续呈现偏紧状态,预计价格提涨后短期大概率以维稳为主。 7月份重点推荐组合:海洋王、光威复材、科顺股份、中材科技。6月组合收益率19.08%。 重申我们2022年中期策略《处变守定,行稳向新》观点,虽然上半年宏观经济修复仍有反复,且房地产行业震荡余波未了,但“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积极的政策因素在不断累积。从基建端看,政策持续发力,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管网更新改造等政策持续出台,基建端贷款需求亦在一系列政策拉动下明显回升,随着全国疫情逐步改善,多地加快复工复产,下半年基建投资回升力度值得期待;从地产端看,政策维稳信号明确,中央多次释放积极信号维稳行业运行,近期前端数据改善信号已现,行业运行触底回暖可期。建议关注基建、地产需求为主且估值兼具较高安全边际的相关品种,推荐海螺水泥、华新水泥、上峰水泥、万年青、塔牌集团、旗滨集团、南玻A;同时可适度兼顾布局中长期仍有较大成长潜力的其他建材品种,推荐海洋王、光威复材、科顺股份、中材科技、坚朗五金、中国巨石、伟星新材、东方雨虹、兔宝宝。 风险提示:项目落地低于预期;成本上涨超预期;疫情反复。

资源

数字经济下景气赛道盘点

2022年07月12日发布 核心观点: 受多重因素影响,2022H1计算机行业跌幅居所有行业之首(wind申万一级行业,算术平均值),处于底部区域,下半年有望否极泰来。截至6月底,计算机行业的整体估值水平(PE,TTM,剔除负值)35.21倍,低于近十年行业历史平均水平,行业已经具备配置价值。下半年我们重点推荐智能网联车、云计算、信创三个景气度较好的赛道,此外,建议关注科创板板块性投资机会以及次新股的交易性机会。 优选赛道1:智能驾驶元年,软件价值逐渐提升。随着L3相关法规预期落地,智能网联车渗透率将加速提升,近期多款新能源汽车销量放量,激光雷达成本降低,L3级别及以上自动驾驶所需的激光雷达的批量装车,高算力AI芯片实装,智能驾驶元年真正到来。以华为以及造车新势力为代表的新车型大部分已配备L3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汽车“智能化赋能”价值逐渐凸显,未来软件价值量将逐渐攀升。继续推荐中科创达(300496.SZ)、德赛西威(002920.SZ),同时长线关注四维图新(002405.SZ)、虹软科技(688088.SH)、千方科技(002373.SZ)、万集科技(300552.SZ)、道通科技(688208.SH)。 优选赛道2:云计算方兴未艾,数字经济底座服务器长期向好。公有云增速目前依然高企但边际趋缓,非公有云业务增速略升。2021年国内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2290.5亿元,同比增52.7%,非公有云市场规模接近1000亿元,同比增30.9%。预计未来三年国内公有云复合增速约45%;对应非公有云业复合增速约35%。IaaS+PaaS市场趋向分化,运营商崛起,重点关注政务云、金融云,厂商层面重点关注国资背景云服务商。全球服务器下半年增速预计放缓,国内增速高于全球,重点推荐浪潮信息(000977.SZ)、中科曙光(603019.SH)、用友网络(600688.SH)、税友股份(603171.SH)、深桑达A(000032.SZ)。 优选赛道3:行业信创市场空间逐步落地,业绩下半年之后有望加速兑现。重点推荐金山办公(688111.SH)、中科曙光(603019.SH)、东方通(300379.SZ)、中国软件(600536.SH)。 板块层面,科创板今年将迎来大非三年解禁期,加之美联储加息预期及外围局势影响,板块估值持续回落,高估值逐渐消化。目前整体流动性较好,成长性居各板块首位,截至2022年6月,科创板50指数市盈率为38倍(剔除负值),远低于自科创板开板以来的估值均值64倍,处于历史最低值底部区间,具有一定的配置价值。 次新股层面,经过各项指标以及赛道属性和基本面的综合考量,我们建议关注国能日新(301162.SZ)、嘉和美康(688246.SZ)。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中美科技战导致的供应链风险、产业发展进度不达预期的风险;疫情带来的订单延迟等风险;政策推进不达预期的风险。

资源

IT为能源而战系列报告之虚拟电厂

2022年07月12日发布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提出“推动储能设施、虚拟电厂、用户可中断负荷等灵活性资源参与辅助服务”,6月以来北京、山西等多地发布虚拟电厂相关政策,虚拟电厂迎来发展机遇。 虚拟电厂通过管理系统链接上下游,在新能源加速普及大趋势下,实现能源的聚合和协调优化,是电力交易的重要基础。虚拟电厂是一种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系统实现分布式电源、可控负荷等分布式能源的聚合和协调优化的电源协调管理系统,作为一个特殊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和电网运行。虚拟电厂并不存在类似传统电厂的实体形式,而是对多种分布式能源进行聚合,合理调配电力资源,进而为电力交易等奠定重要基础。 虚拟电厂可以向系统供电调峰,同时可以加大负荷消纳配合系统填谷,助力电网供需平衡,在新能源发电波动大且地域呈现分布式的大趋势下,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提出推动储能设施、虚拟电厂、用户可中断负荷等灵活性资源参与辅助服务。 产业链结构:由上游基础资源、中游系统平台、下游电力需求方构成。 上游基础资源:主要包括可调负荷、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设备。上游基础资源是虚拟电厂运行的重要基础。不同场景下可调负荷差异较大,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设备在新能源趋势下也都呈现地理位置相对分散的趋势。 风电、光伏电力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导致新能源电力在并网时会给电网造成冲击,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影响;新能源发电电量也难以控制和预测,如果再同时考虑到“抢装”等现象的影响,新能源发电效率整体有待提升。在此现状下,国内有大量能源待合理调配的能源,虚拟电厂也就有了应用的实际意义。 中游资源聚合商:主要为信息化提供商,依靠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和软件,整合、优化、调度、决策来自各层面的数据信息,增强虚拟电厂的统一协调控制能力。 根据36氪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虚拟电厂行业洞察报告》,我国虚拟电厂尚处于起步阶段,资源聚合商综合多种路线开展研究探索:一是获得提供辅助服务并取得补偿的合约,通过调节用户负荷提供削峰填谷等辅助服务,调配可控资源提供发电容量;二是对电力市场价格波动进行预测,决策可调负荷的用电行为,代理购电业务,为用户提供智能用电方案;三是引导分布式电源以最佳方式参与市场交易,包括签订交易合约、确定竞价方式等。 下游电力需求方:即电网公司、售电公司等参与者,通过中游资源聚合商的合理分配,下游需求方可以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进行电力购买和使用。 从行业发展看,虚拟电厂尚处于发展初期,但国内外均有一定探索。在国外,欧美各国已有一些可供借鉴的小规模示范项目,包括德国卡塞尔大学太阳能供应技术研究所的试点项目、欧盟虚拟燃料电池电厂项目、欧盟FENIX项目等,2022年特斯拉也在美国德州进行虚拟电厂方面的尝试。 在国内,国网已经有虚拟电厂项目开始运营,浙江、上海等地也在积极探索相关项目的落地。以浙江为例,6月30日,在下午高峰负荷时段,浙江电网自主研发的智慧虚拟电厂平台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营,向社会提供聚合交易服务。温州鹿城银泰充电站在收到智慧虚拟电厂平台调控需求后,通过精准调控充电负荷,完成200千瓦的调控目标。 国家层面政策大力支持,地方层面山西等地重要政策推动行业实现突破。以《“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为代表的多个政策鼓励虚拟电厂发展,北京、山西等地也已经发布具体政策支持虚拟电厂发展。 从政策中可以看出,政策不仅鼓励虚拟电厂发展,而且有望推动虚拟电厂在电力交易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2022年6月,山西能源局印发《虚拟电厂建设与运营管理实施方案》,其中提到“负荷类”虚拟电厂参与中长期、现货及辅助服务市场,“一体化”虚拟电厂参与现货及辅助服务市场。同时,东北能源监管局会同省有关单位组织起草了《辽宁省电力市场运营基本规则及六项配套规则(征求意见稿)》,提出将现阶段逐步将储能企业、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纳入电力交易市场主体范围。 效率提升效果明显,虚拟电厂推进势在必行。1)国内东西部电力供需关系趋紧,电力峰谷差矛盾日益突出。国内原本就存在电力峰谷差矛盾,随着风电、光伏发电的普及,相关矛盾可能会更加加剧,进而需要更好解决方案。根据国家电网的统计,目前各级电网的负荷曲线尖峰化特征愈加明显,高峰负荷持续时间较低,超过最大用电负荷95%的持续时间普遍低于24个小时。2)虚拟电厂能够明显提升用电效率。根据36氪的《2022年中国虚拟电厂行业洞察报告》,国家电网测算,通过火电厂实现电力系统削峰填谷,满足5%的峰值负荷需要投资4000亿;而通过虚拟电厂,在建设、运营、激励等环节投资仅需500-600亿元。2021年5月5日至6日,国家电网在上海开展了国内首次基于虚拟电厂技术的电力需求响应行动,仅仅一个小时的测试,就能产生15万千瓦时的电量。在这次测试中,累计调节电网负荷56.2万千瓦,消纳清洁能源电量123.6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量约336吨。3)市场空间广阔。根据36氪的《2022年中国虚拟电厂行业洞察报告》,咨询机构P&S预计,全球虚拟电厂市场将从2016年的1.92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11.8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率超30%。国内虚拟电厂虽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随着“双碳”加速推进,产业链需求有望快速释放,带动市场景气度不断提升。 商业模式方面,电力交易等模式为主,更多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目前,虚拟电厂有几种主要的商业模式:一是电力交易虚拟,电厂可以作为售电企业与用户直接交易,或从火电厂购买发电权。二是辅助服务市场,虚拟电厂通过负荷低谷时减少出力(增加负荷)或在负荷高峰时增加出力(削减负荷)来参与调峰服务交易,以及类似参与调频等服务市场。考虑到国内虚拟电厂交易运行规则等方面尚未构建统一标准,商业模式仍有探索空间。 目前虚拟电厂主要参与者:已有多家上市公司进行布局。上市公司中,已有国能日新、朗新科技、国网信通、远光软件、恒实科技、国电南瑞等多家公司明确表示对虚拟电厂领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参与。 投资建议:虚拟电厂成为电力信息化的重点建设方向之一,有望成为实现“双碳”的重要抓手,未来行业景气度有望不断提升。长期看,“十四五”期间电网投资保持高景气,从“发、输、配、售、用”等环节看,各个环节的领军企业均有望受益于虚拟电厂的推进。建议重点关注国能日新、朗新科技、恒华科技、远光软件、国网信通、国电南瑞、恒实科技、南网科技等。 风险提示:下游景气度不及预期;虚拟电厂落地进度不及预期。

资源

行业压力将逐步释放,重点关注盈利确定性机会

2022年07月12日发布 原油:本周油价高位回落,预计逐步筑顶截至7月8日,Brent和WTI油价分别达到107.02美元/桶和104.79美元/桶,较上周分别下跌4.13%和3.36%。短期来看,原油市场供需偏紧的现状仍未改变,低库存下油价仍存支撑,但美联储激进加息预期下,市场对原油需求预期趋弱。我们判断,油价将逐步筑顶,后续重心或略有下移。 库存转化:本周原油、丙烷负收益,年初至今均正收益依据我们搭建的模型计算,本周原油库存转化损益均值在-8.4元/吨,年初至今为387元/吨;本周丙烷库存转化损益均值在-461元/吨,年初至今为91元/吨。 价格涨跌幅:油价高位回落,化工品价格普跌在我们重点跟踪的182个产品中,与上周相比,共有22个产品实现上涨,占比约12%;33%产品价格持平、55%产品价格下跌。整体来看,远期经济衰退预期仍在发酵,国内多数化工品价格跟随油价弱势运行,但整体价格仍处于中高位水平。 价差涨跌幅:原油产业链、磷肥等表现良好在我们重点跟踪的141个产品价差中,与上周相比,共有63个价差实现上涨、74个价差下跌。随着本周原油价格回落,原油产业链相关产品盈利有所修复;硫磺近期价格下降明显,磷肥企业执行出口订单,目前无库存压力,预计磷肥高盈利仍延续。 中报前瞻:高油价叠加疫情冲击业绩,Q2环比或出现分化截至7月10日,共有38家化工上市公司披露了上半年业绩预告,占行业总体比例为8.66%,其中36家盈利同比增长,纯碱、磷化工及磷酸盐、钾肥、农药等行业同比表现较好。分季度来看,以披露的归母净利润下限进行比较,大部分企业Q2业绩实现同比增长,但环比出现分化。结合Q2主要化工品价格和价差表现,我们预计,烧碱、纯碱、化肥(尿素、钾肥、磷肥)以及其他拥有上游矿产资源具备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的细分领域Q2业绩环比或持续向好,而受原料端涨价且供需格局不佳的石油产业链如聚烯烃、化纤、轮胎、减水剂,以及氟化工等领域Q2业绩将环比承压。 投资建议1)看好拥有矿产资源,原料端基本不受成本扰动、产品端价格处在中高位的企业,推荐云天化(600096.SH)、广汇能源(600256.SH)、远兴能源(000683.SZ)等。2)看好凭借全产业链成本优势切入气凝胶高成长赛道的企业,推荐晨光新材(605399.SH)、宏柏新材(605366.SH)等。3)看好规模化扩张带来业绩增量的龙头企业的成长表现,推荐卫星化学(002648.SZ)、宝丰能源(600689.SH)、荣盛石化(002493.SZ)等。4)看好轮胎行业底部反转机会,推荐玲珑轮胎(601966.SH)、赛轮轮胎(601058.SH)等。 风险提示产品产销或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项目达产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资源

弱现实下钢厂持续减产,长期需求预期仍向好

2022年07月12日发布 主要观点: 本周上证综指跌幅为0.93%,钢铁板块涨幅为1.34%;子板块中普钢板块跌幅为1.07%,特材板块涨幅为2.12%。 钢材市场:钢材消费需求偏弱,钢厂持续减产,社库厂库继续回落,推动原材料端价格弱势运行。 本周钢材价格下跌,基本面供需双弱,钢厂减产幅度加大,盘面利润均有所下滑,钢厂亏损面依然较大。但受益于宏观稳增长政策,国内需求预期持续向好。 供应端:受弱现实影响,钢厂减产停产检修增多,高炉和电炉开工率均有所下滑,五大品种钢材产量进一步减少,虽处于传统消费淡季,钢材供应已明显低于往年同期水平。 需求端:受疫情及宏观经济影响,地产用钢需求边际回落,短期需求难见复苏。但国内稳增长及信贷规模提升等政策推动钢铁需求预期持续向好,基建工程带来的提振有望在下半年实现。 高频数据: 1)钢材价格:Myspic综合钢价指数-2.23%,其中长材、扁平板分别-1.98%、-2.54%。螺纹钢价格为4,196.00元/吨,环比-1.62%;热轧板卷价格4,300.00元/吨,环比-2.71%。原材料成本:铁矿石价格为815元/吨,环比+0.87%;焦炭价格为3110元/吨,环比-6.04%;焦煤价格为2800元/吨,环比+0.00%。盈利:螺纹、线材、热轧盘面利润分别为-109.55元/吨、358.65元/吨、-301.75元/吨。 2)产量:冷轧、热轧、线材、中厚板、螺纹产量分别为84.25(-0.55%)/312.63(-3.40%)/124.57(-21.96%)/146.20(+6.90%)/254.61(-26.09%)万吨。开工率:高炉开工率78.53%,环比-2.80pct;电炉开工率47.44%,环比-6.32pct;高炉产能利用率85.71%,环比-2.17pct;电炉产能利用率46.94%,环比-3.46pct。库存:总社库1,467.48万吨,环比-2.69%;总厂库623.36万吨,环比-2.97%;螺纹社库769.70万吨,环比-4.76%;螺纹厂库321.65万吨,环比-3.53%。 特钢方面,在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下,管道、钢结构等细分赛道值得关注。从新基建的角度考虑,中国的管道已进入更新换代阶段,农村的供水排水系统建设粗糙,城镇海绵管网建设也近在眼前,建议关注新兴铸管、金洲管道、友发集团等。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核心金属材料,电工钢也是值得关注的板块,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带动了电工钢的下游需求,目前板块估值普遍不高,长期看好电工钢板块,建议关注宝钢股份、马钢股份、首钢股份等。 投资建议 制造业需求复苏叠加碳达峰、碳中和背景,钢铁行业盈利逻辑得以重构,钢企在周期轮动中进一步受益,我们长期仍然看好钢铁板块。国防军工、航空航天产业高景气度叠加广阔的国产替代空间,高温合金、特种不锈钢、超高强度钢等产品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建议重点关注中报业绩兑现行业高景气度的特钢龙头:抚顺特钢;传统领域龙头+热门新兴业务标的更受市场青睐,建议重点关注不锈钢棒线材及云母提锂龙头:永兴材料;以及冷轧不锈钢领域的高成长性龙头标的:甬金股份。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加快;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地产用钢需求大幅下滑;钢材去库存化进程受阻。

资源

长坡厚雪,国产PLC厂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2022年07月12日发布 投资摘要 PLC种类繁多,对应不同工业场景。PLC实现工业自动化控制中过程控制等功能,按I/O点数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PLC;按结构分类可分为整体式、叠装式和模块式PLC。小型机侧重于控制单台设备,中型机适用于较为复杂的逻辑控制系统和连续生产过程控制,大型PLC侧重于设备、过程自动化控制等复杂工业场景,强调软硬件结合。 中国市场长坡厚雪,国产厂家具有发展潜力。2020年中国大中型和小型PLC分别增长18%和7%,达63亿和67亿元,增速高于全球PLC市场。同时中国制造业尤其是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较大PLC需求。OEM市场占比逐年提升,逐渐成为PLC主力市场。国产厂商起步较晚,存在技术落后、缺乏行业Know-how等问题,2020年中国厂商市占率仅11%且集中于小型PLC产品,以汇川技术等企业为代表。 政策推动智能制造升级,国产初见成效叠加工控安全需求。《“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动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专业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企业,2025年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8%,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45%。同时本土品牌依靠本土化优势和技术提升,从小型PLC市场向上攀登中高端市场。自主保障与工控安全需求推动国产替代,工信部提出提升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能力,加快培育工业控制系统生产企业和安全服务商。 技术革命推动产品升级,国产厂家或弯道超车。工业4.0颠覆传统工业领域“金字塔”架构,扁平化架构、简单化流程和智能化分析新需求与5G、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PLC向工业智能控制器转变,并具有创新技术革命和软硬件厂商跨界联动的特征,国产创新型厂家或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重点关注宝信软件、中控技术和汇川技术:宝信软件深耕钢铁领域,突破外国厂商垄断的大型PLC钢铁市场。在当前钢铁企业面临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之下,势必进行信息化、智能化升级,同时在宝武“一企业多基地”管控模式和并购过程中,客户群体将不断扩大且涌现出大量信息化、自动化改造需求,公司大型PLC迎来历史性发展契机。中控技术由工业3.0开始形成“工业3.0+4.0”产品和解决方案架构,通过控制系统等产品布局已经成为流程性行业智能制造龙头公司。公司拥有强大自动化发展基因,自主研发DCS蝉联11年中国DCS行业第一,积极开拓PLC在新能源和轨交等行业布局,具有发展潜力。汇川技术聚焦工业领域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专注发展核心技术。作为中小型PLC市场最大国产品牌,汇川技术形成成熟解决方案并打入存在大量扩产、升级需求的新兴行业中,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景气;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技术推广不及预期;下游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外部技术封锁风险,贸易摩擦加剧风险。

资源

新房成交同环比均回落;去化周期持续环比下降

2022年07月12日发布 核心观点 本周新房、二手房成交面积同环比均回落。43城新房成交面积373万平,环比-52.4%,同比-45.5%;一、二、三线城市环比增速分别为-39.9%、-56.0%、-49.5%,同比增速分别为-26.0%、-52.0%、-34.6%。15城二手房成交面积145万平,环比-12.6%,同比-6.1%;一、二、三线城市环比增速分别为-25.3%、-4.6%、-53.6%,同比增速分别为-31.9%、36.4%、-67.9% 新房库存面积较上周有所上升,去化周期较上周有所下降。15城新房库存面积为1.0亿平方米,环比上升0.8%,同比上升8.7%,去化周期为13.3个月,环比下降0.2个月,同比上升5.4个月。一、二、三线城市库存面积环比增速分别为2.7%、0.3%、0.1%;去化周期分别为11.9、11.0、13.1个月,环比变动-0.5个月、0.0个月、0.8个月。 土地市场较上周量价齐跌,溢价率有所下降。百城土地成交建面3278万平,环比-10.3%,同比-42.2%;成交土地总价628亿元,环比-17.8%,同比-51.7%;楼面均价1917元/平,环比-8.4%,同比-16.5%;溢价率2.64%,环比-50.8%,同比-84.9%。 本周房企国内债券发行规模同环比下降。房地产行业国内债券总发行量130.5亿元,同比-38.0%,环比+29.8%;净融资额为-74.8亿元。其中国企国内债券总发行量为92.5亿元,同比-32.1%,环比+25.2%;净融资额为15.7亿元。中国金茂、北京首创分别发行20.0、16.7亿元。民企国内债券总发行量为38.0亿元,同比-48.7%,环比+42.3%;净融资额为-90.5亿元。万科发行了34亿元。 板块收益较上周有所下降。房地产行业绝对收益为-4.4%,较上周下降8.7pct;相对沪深300收益为-3.6%,较上周下降6.3pct。房地产板块PE为12.14X,较上周下降0.55。 北上资金对有色金属、食品饮料和电力设备行业加仓金额较大,分别为33.9、33.7和30.5亿元。对房地产的持股占比下降0.07%(上周提升0.09%),净流出2.3亿元(上周净流入11.7亿元)。 本周深圳修订公积金贷款规定,拟进一步放宽共同申请人的范围,明确申请人的配偶、父母、子女不论有无缴存住房公积金均可以作为共同申请人;同时还明确申请人的配偶、父母、子女是购房人的,应当作为共同申请人。 投资建议 新房成交在持续数周边际回暖之后,本周同环比有较大程度的下跌,主要由于前期涉及集中签约或安置房因素成交异常提升的城市,本周成交均大幅回落,青岛、苏州本周新房成交面积环比分别下降83%、73%,一定程度拖累整体表现。我们认为市场底已经出现,但行业拐点仍需继续观察,目前能明显看到结构性的复苏以及部分城市的点状回暖。我们认为三季度整体市场有望企稳。同时城市分化还会加剧,个别热点一、二线城市或将率先迎来拐点;市场需求及购买力明显透支的三、四线城市今年压力仍然较大。建议持续关注地产板块机会。我们建议关注三条主线:1)全国化布局的央国企及民营龙头房企:保利发展、金地集团、招商蛇口、龙湖集团、华润置地;2)现金流和财报质量较好的区域型央国企龙头和优质民企:越秀地产、滨江集团、建发国际、美的置业;3)政策更加明朗后可以关注弹性反转标的:旭辉控股集团、新城控股、碧桂园。 风险提示 房地产调控持续升级;销售超预期下行;融资持续收紧。

  • 1
  • 649
  • 650
  • 651
  • 3218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