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 圈子

7254 位酷友已加入

本圈子收集技术类研究报告、白皮书等资料,学术类、产业类的都可以,上传时请尽量注明研报的概述信息~加入圈子可以上传、下载资料,也可以使用提问来寻求资料或分享你认为有价值的站外链接~

关注推荐最新

热门标签

资源

PCIe总线标准升级,服务器PCB有望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

2022年08月10日发布 PCIe作为服务器主流总线标准正逐步升级,CPU主流厂商加速推出新品:PCIe是Intel主导的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是当前服务器主流的总线解决方案。PCIe标准迭代周期约为3年/代,PCIe3.0是目前消费市场的主流选择,4.0于2017年正式推出,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在数据中心逐步应用,并逐渐从企业级市场下沉到消费市场。目前Intel/AMD等主流CPU厂商正快速推出PCIe5.0产品,首先在高性能企业级服务器市场应用。PCIe6.0标准V1.0版本于2022年1月份正式发布,传输带宽和效率相较上一代产品又提高一倍,目前尚处于早期阶段。目前PCIe4.0将逐步渗透,5.0在高端市场陆续开始应用,未来几年内PCIe3.0/PCIe4.0/PCIe5.0三代共存将成为市场主旋律。 AI/边缘计算/云计算等新技术对IDC需求提升,服务器行业景气度向上:AI在金融业、能源制造业等传统场景中带来新应用,云计算、边缘计算发展势头正盛,成为驱动服务器行业增长的重要引擎。IDC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边缘计算市场规模为33.1亿美元,同比增长23.9%,预计未来五年边缘计算市场规模年复增长率达到22.2%。IDC数据显示,2019-2022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稳健增长,增速始终保持在25%以上。从上下游指标观察,BMC芯片龙头信骅科技2022年一月的收入同比继续维持60%增长,2021Q4季度Intel数据中心同比增长20.01%,2022Q1季度微软、谷歌等企业资本开支维持高位,预计服务器行业将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 PCIe标准升级对PCB要求提高,带来百亿增量市场:PCIe标准升级下信息交互速度不断提升,对PCB的设计、走线、板材选择等要求提高。目前PCB主流板材为8-16层,对应PCIe3.0一般为8-12层,4.0为12-16层,而5.0平台则在16层以上。从材料的选择上来看,PCIe升级后服务器对CCL的材料要求将达到高频/超低损耗/极低损耗级别。据产业调研,目前支持PCIe3.0标准的Purley平台PCB价值量约2200-2400元,支持PCIe4.0的Whitley平台PCB价值量提升30%-40%,支持PCIe5.0的Eagle平台的PCB价值量比Purley高一倍。根据我们测算,PCIe5.0的升级有望为服务器平台PCB带来百亿的价值增量。 相关标的:建议关注沪电股份、深南电路、景旺电子、胜宏科技、生益电子、生益科技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上游原材料持续涨价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资源

供需关系持续宽松,7、8月面板价格依然承压

2022年08月10日发布 LCD行业月报:供需关系持续宽松, 7、 8月面板价格依然承压 行情&业绩回顾: 2022年7月至今面板(申万)指数下跌0.63%, 6月主要LCD厂商大尺寸LCD业务营收均同比下滑 行情回顾: 2022年7月至今面板(申万)指数下跌0.63%,分别跑赢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沪深300指数4.13、 3.97、 6.88pct;其中京东方A、 TCL科技、深天马A、彩虹股份分别下跌2.03%、 7.52%、 0.40%、 2.78%,龙腾光电上涨0.21%。估值方面,截至8月8日A股面板行业总市值4272.41亿元,整体PB(LF)为1.18x,处于2016年以来的7.4%分位。 业绩回顾: 根据Omdia数据, 6月全球大尺寸LCD面板月度营收50.97亿美元,环比增长0.75%, 同比下降31.78%,其中京东方、 TCL华星、友达、群创、 LG大尺寸LCD面板月度营收分别同比下降31.63%、 30.43%、 42.99%、 44.05%、 6.78%;三星大尺寸LCD面板营收700万美元,基本已退出LCD业务。 中国主要LCD厂商(深天马A、 TCL科技、京东方A、彩虹股份、龙腾光电、友达、群创光电、瀚宇彩晶) 1Q22营收1394.31亿元,环比下降8.12%,同比增长2.59%;归母净利润67.65亿元,环比下降36%,同比下降56%;毛利率同比下降9.63pct、环比下降1.76pct至15.51%,净利率同比下降6.59pct、环比下降2.14pct至4.85%;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环比增加0.84天至58.39天,存货周转天数同比增加11.11天、环比增加0.25天至52.11天。 价格&成本: 7、 8月TV及IT面板价格环比跌幅仍较大; 主流尺寸的TV面板价格均已低于现金成本水平 电视: 根据Omdia数据, 2022年7月32、 43、 50、 55、 65英寸LCD TV面板价格环比下降6.5%、 8.3%、 3.9%、 6.5%、 13.5%至29、 55、 73、 86、 115美元/片; Omdia预计2022年8月32、 43、 50、 55、 65英寸LCD TV面板价格将环比下降3.4%、 7.3%、 4.1%、 3.5%、 6.1%至28、 51、 70、 83、 108美元/片;虽然6月以来面板厂商大幅调降产线稼动率, 但由于下游需求较疲软, 7、 8月TV面板价格环比跌幅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根据WitsView数据,主流尺寸TV面板价格均已低于平均成本、现金成本水平, 32、 55、 43、 65英寸LCD电视面板价格分别低于现金成本7.53%、 2.72%、 11.75%、 9.52%。 笔记本: 根据Omdia数据, 2022年7月10.1英寸(平板电脑)、 14英寸(笔记本电脑)、 23.8英寸(显示器) LCD IT面板价格环比下降4.1%、 7.9%、 8.4%至23.2、 27.8、 54.2美元/片; Omdia预计2022年8月10.1、 14、 23.8英寸LCD IT面板价格环比下降4.3%、 5.8%、 9.2%至22.2、 26.2、 49.2美元/片。 根据WitsView数据, 2Q22 14英寸笔记本面板平均价格较现金成本高出80.85%; 15.6英寸笔记本面板平均价格较现金成本高出74.07% 供给&需求: 6月全球大尺寸LCD面板出货面积同比下降5.94%, TV、 NoteBook面板出货面积同比下滑, Monitor面板出货面积维持同比增长 供给方面,我们预计2022年全球大尺寸LCD产能面积较2021年增长9.74%, 其中1Q22、 2Q22、 3Q22、 4Q22产能分别环比增长1.15%、 1.33%、 1.40%、 1.42%;预计2023年全球大尺寸LCD产能面积较2022年增长4.26%, 其中1Q23、 2Q23、 3Q23、 4Q23产能分别环比增长0.98%、 0.54%、 0.51%、 1.83%。 需求方面, 2022年6月全球大尺寸LCD面板出货面积同比下降5.94%, 其中全球LCD电视面板出货面积同比下降7.98%, 全球LCD显示器面板出货面积同比增长7.73%, 全球笔记本电脑面板出货面积同比下降14.62%, 全球平板电脑面板出货面积同比增长5.45%。我们认为,伴随着LCD扩产进入尾声,行业将由过去供给端主导(产能变化)转向需求端主导(终端需求大尺寸、高端化、多样化),行业周期属性将淡化,成长属性显现, LCD面板企业的盈利稳定性有望强化。 投资建议: LCD产业链建议关注京东方A、 TCL科技 国内LCD面板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现已实现全球领先,我们看好京东方A、 TCL科技等国内面板龙头把握我国消费升级国产化的时代红利,凭借高世代线所带来的规模效应、成本优势以及市场份额领先所带来的行业话语权、定价权实现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 风险提示 半导体显示器件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半导体显示器件价格波动的风险; 生产设备及原材料供应风险。

资源

原材料涨价盈利承压,海外销量低于预期

2022年08月10日发布 LG新能源:2022年Q2收入约为264亿元人民币(韩元汇率192:1,下同),同环比+23%/+17%;芯片短缺、俄乌冲突及疫情导致的供应链紧缺影响持续;2022年Q2营业利润10.2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率4%,同环比-21.8pct/-24.5pct,Q2电池原材料价格联动略有滞后,盈利同环比均有下滑。公司2022年收入预计达到11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若扣除2021年一次性收入影响,预计收入增长14%。产能方面,公司预计2022年底产能达195GWh,其中亚洲/欧洲/北美产能分别达114GWh/68GWh/13GWh;2025年底产能达535GWh,其中美国Stellatis合资45GWh,通用合资135GWh,韩国现代合资35GWh贡献主要增量,预计亚洲/欧洲/北美产能分别达205GWh/115GWh/215GWh,装机份额Q3预计实现回升,拐点已至,全年营收目标指引上调。 三星SDI:2022年Q2收入约为246.87亿元人民币,同环比+42.2%/+17.1%;营业利润22.34亿元人民币,同环比+45.3%/+33.1%;净利润约21.31亿元人民币,同环比+41.9%/+12.8%,营收及营业利润均为季度最高业绩。目前公司正在开发4680电池,还在开发4695和46120电池,并筹划在中国投资46系列大圆柱电池产线,可实现5倍的能量密度和6倍的功率输出,公司计划运用高镍NCA和SCN化学技术实现最佳容量,并使用新的制造工艺提高电池寿命和快充性能。产能方面,公司在马来西亚扩产圆柱形电池;韩国天安基地正在安装新的生产线;美国基地方面,公司与Stellantis将在印第安纳州合建新的电池工厂。 SKI:2022年Q2电池收入增速放缓,营业亏损同环上升,预计2022年全年收入增长两倍。2022年Q2电池板块营收67.08亿元人民币,同环比+75.64%/+2.42%;营业利润-17.01亿元人民币,同环比-186.69%/-19.67%;营业利润率-25%,同环比-9pct/-4pct。营业收入增长主要由于电池价格增长以及金属价格上涨;营业亏损同比扩大主要由于半导体短缺引发销量下降。由于美国和匈牙利新工厂将稳定生产,叠加公司与原始设备制造商谈价以应对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以及内部提高工作效益等,公司预计22年全年收入增长两倍,不低于7万亿韩元,即364.68亿元(汇率192:1),Q3将实现盈利改善,Q4预计实现盈亏平衡。 松下:2022年Q2能源板块营收113.9亿元人民币(日元汇率20:1,下同),同环比+22.4%/+16.0%;实现营业利润8.2亿元人民币,同环比-7.9%/+32.5%;营业利润率7.2%,同环比-2.4pct/+0.9pct,主因疫情影响、原材料、物流价格上涨及固定成本增加。产能方面,日本和歌山工厂10GWh4680大圆柱电池产线,于22年5月底起开始试生产,向客户交付样品,预计将于23年开始量产供货北美特斯拉。此外,公司于22年7月宣布计划投资40亿美元在美国堪萨斯州建设工厂,为特斯拉供货。我们预计2025年公司全球电池产能将达199GWh。 投资建议:下半年景气度超预期,继续强烈看好电动车板块,第一条主线看好Q2盈利拐点叠加储能加持的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派能科技,关注欣旺达、蔚蓝锂芯;第二条为持续紧缺、盈利稳定的龙头:隔膜(恩捷股份、星源材质)、负极(璞泰来、杉杉股份,关注贝特瑞、中科电气)、结构件(科达利)、添加剂(天奈科技)、前驱体(中伟股份、华友钴业);第三条为盈利下行但估值低、Q2盈利超预期:电解液(天赐材料、新宙邦,关注多氟多),三元(容百科技、当升科技、振华新材,关注厦钨新能)、铁锂(德方纳米);第四为价格持续维持高位低估值的锂(关注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铜箔(嘉元科技、诺德股份)、铝箔(关注鼎胜新材)。 风险提示:销量不及预期、价格竞争超预期、投资增速下滑等。

资源

7月挖机销量同比+3%拐点转正,看好下半年行业回暖

2022年08月10日发布 7月挖机行业销量同比+3%,增速转正 2022年7月挖机行业销量17,939台,同比+3.4%,低于CME此前8%预测值。其中,国内市场销量9,250台,同比下降24.9%;出口销量8,689台,同比增长72.8%,占总销量比重提升至48%。2022年1-7月挖机行业累计销量161,033台,同比下降33.2%。其中,国内市场销量100,374台,同比下降51.3%;出口销量60,659台,同比增长72.3%,占总销量比重提升至38%。7月挖机行业结束14个月的下跌,同比增速转正,主要系同期高基数压力减退、出口增长持续强劲。展望未来,下半年国内赶工需求有望集中释放,行业基本面逐步回暖。 小挖结构占比持续提升,中大挖具备发力空间 国内销量结构方面,7月国内小挖(<18.5t)/中挖(18.5-28.5t)/大挖(>28.5t)销量分别为5,944/2,066/1,240台,分别同比-12.7%/-42.2%/-35.9%,占总销量比重分别为64.3%/22.3%/13.4%,同比+9.0/-6.7/-2.3pct。小挖在总销量中占比持续提升,主要基于小挖机器替人属性逐步凸显,应用场景从传统基建向市政、农村等领域拓展。中大挖复苏相对较慢,其中中挖应用场景为房地产和基建项目,大挖为大型基建及矿山开采。展望未来,稳增长政策下基建项目陆续开工,能源安全保供下矿山供给有望增加,中大挖需求有望回暖。 专项债发行使用加速推进,关注稳增长背景下工程机械基本面改善机会 2022年5月31日国务院发布通知,要求地方政府6月底前发完已下达的3.45万亿专项债,并力争在8月底前使用完毕;通知下发后6月全国新增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达1.4万亿元,同比+219%。同时,6月21日的人大常委会提及应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谋划增量政策工具,避免专项债发完后财政“缺子弹”的问题。稳增长背景下,地方政府加速推进专项债形成实物工作量,项目开工需求有望集中释放,带动设备需求回暖。随着出口高速增长、同期基数下降,我们判断行业已迎转正拐点,2022下半年个位数小幅波动,全年销售呈前低后高走势。 国际化、电动化大幅拉平周期、重塑全球行业格局 海外工程机械市场周期波动远低于行业,2021年至今疫情影响减弱背景下,行业增速由负转正,迎来超补偿反弹机会,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海外工程机械龙头卡特彼勒收入增长分别为22%、12%。三一重工产品质量已处于国际第一梯队,并且具有显著性价比,出口增长远高于海外市场,有望大幅拉平本周行业周期。工程机械产品较乘用车更讲究经济性,随着电动化产品制造成本下降,渗透率有望呈现加速提升趋势。目前工程机械电动产品售价约为传统产品两倍,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明显,未来电动化产品成本有望继续向下。随着电动产品成本曲线下降,渗透率提升,大力投资电动化技术的国内龙头企业有望挤占中小品牌份额,在全球市场迎来弯道超车机会。 投资建议 推荐【三一重工】中国最具全球竞争力的高端制造龙头之一,看好国际化及电动化进程中重塑全球格局机会。【中联重科】起重机+混凝土机械后周期龙头,新兴板块贡献新增长极,迎来价值重估。【徐工机械】起重机龙头,混改大幅释放业绩弹性。【恒立液压】国内高端液压件稀缺龙头,下游从挖机拓展至工业领域,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风险提示:基建及地产力度不及预期;行业周期波动;国际贸易争端加剧。

资源

华为智选发展向好,HI模式想象空间巨大

2022年08月10日发布 平安观点: 华为汽车业务定位为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华为具备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提供能力,已构建了7大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以及30多款智能汽车零部件。基于自身垂直一体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提供能力以及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成功经验,华为推出了三种与车企的合作模式,分别为智能零部件供应模式、HuaweiInside(HI)模式和华为智选模式。 HuaweiInside(HI)模式:成套方案助力车企打造高端智能化车型。目前上市的两款HuaweiInside车型售价区间在35~43万元之间,定位高端,也高于目前推出的两款华为智选车型。该合作模式下,华为超越传统Tier1的角色。HuaweiInside车型搭载华为智能汽车全栈解决方案,包括HarmonyOS智能座舱系统、高级别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等,但部分高阶智能驾驶功能尚处未开通状态。目前共有三家HuaweiInside合作车企,分别为北汽极狐、阿维塔和广汽埃安。1)北汽极狐:首款合作车型极狐阿尔法SHI版于22年5月份上市,亦是首款搭载华为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车型,HI版车型定价较高,比普通版售价高15万以上,相比竞品竞争优势并不突出,门店建设步伐较慢,短期内极狐销量难见起色;2)阿维塔为长安、华为和宁德时代三方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化品牌,三方联合推出了全新智能纯电平台CHN,华为提供智能车全套解决方案,首款车型阿维塔11已于2022年8月正式上市,售价34.99~40.99万元;3)广汽埃安:埃安品牌目前销量表现不错,但在高端新能源车领域尚无表现,广汽埃安采用“自研+合作”两条腿走路,首款HuaweiInside版车型将于2023年推出,其自研的新一代智能化新车预计同样会在2023年落地。 智选模式:从产品到渠道,华为全面赋能。智选模式下华为深度参与产品设计、营销及终端销售。华为鸿蒙车机是AITO问界M5/M7的核心亮点,智能驾驶并未搭载华为的高阶解决方案,但成本优势显著。华为在智能终端积累的强大品牌力为AITO品牌提供了巨大的流量入口。AITO品牌凭借问界M5首战告捷,第二款车型问界M7车机应用更丰富,能耗表现以及动力性能更强,我们预计问界M7月稳态销量达8000台左右。 短期内我们看好华为智选模式,长期来看HuaweiInside想象空间更大。凭借华为的品牌力加持以及终端渠道优势,AITO品牌初战告捷。虽然AITO品牌在智能驾驶方面的竞争力未达到行业第一梯队,但是具有更强的成本优势,另外我们认为目前智能驾驶发展刚刚起步,头部企业处于摸索以及硬件堆料阶段,智能驾驶能够为用户带来的差异化体验并不如智能座舱明显,因此短期我们更看好与华为合作更加紧密的AITO品牌。华为当前通过将AITO打造成“智能车样板间”,以此吸引更多车企加入到华为的智能汽车生态当中。 投资建议:华为作为全球ICT领域的领导者,全面赋能智能汽车产业链,将加速智能汽车的发展进程和产业重构。整车方面我们看好智能化落地迅速、混动车型矩阵丰富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卓有成效的车企,强烈推荐长城汽车(2333.HK)、推荐吉利汽车(0175.HK)、理想汽车(2015.HK)、小鹏汽车(9868.HK)、推荐受益于HuaweiInside模式下的合作车企,推荐广汽集团,建议关注长安汽车。看好智能车增量部件赛道机会,如大算力芯片,域控制器,高精传感器,抬头显、软件模块供应商、高端内外饰件等,强烈推荐中科创达、推荐德赛西威、经纬恒润,福耀玻璃、华域汽车等,同时建议关注华为智能汽车生态合作企业。 风险提示:1)HuaweiInside和华为智选模式的合作车型销量不及预期;2)供应链依然充满挑战;3)经济下滑导致汽车消费疲软;4)智能汽车落地节奏推迟,用户对智能驾驶接受度可能不及预期;5)新推出的车型销量不及预期。

资源

疫情后周期下的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版图

2022年08月10日发布 Q1:什么是数字经济?后疫情时代下人们的消费将会如何变化,疫情对各行各业的数字化需求带来哪些影响? 数字经济定义 从数字经济的定义来看,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经济的商业模式发展与数字媒体等相关活动主要基于计算机与互联网产业,数字经济的核心载体为现代通信网络,同时结合数字化知识与信息为生产要素,最终通以尖端的、领先的信息通信技术作为提升产额效率与优化经济结构的经济活动。在数字经济的赋能下,全社会经济的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水平将显著提升。 后疫情时代催生数字化需求 疫情反复分散式出现以及城市管控的影响不仅仅是改变了用户的消费习惯,同时对于企业带来的冲击较大,在城市封控期间企业几乎所有的线下活动改成了线上。 不仅仅是催生出大量的远程会议系统需求,同时也加大了员工健康检测系统、在线考勤系统、文档协作、协同运营、在线培训等远程办公SaaS的需求,以远程办公市场为例,其市场规模在2010-2021年期间实现飞速增长,以丁丁、腾讯会议、企业微信以及各互联网厂商的在线会议软件的用户中的渗透率也在后疫情时代实现大规模的增长。 同时在后疫情时代或者疫情导致的城市管控期间,消费者线下消费的场景次数减少,除了基本的办公需求以外,消费者在教育、生活、泛娱乐以及健身等多领域对线上数字化需求大幅增加,比如生鲜电商、远程医疗、泛娱乐、在线教育等,在这些领域的数字化渗透率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也将利好一些配套服务的市场,比如大数据、媒体广告等。 Q2: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是什么?如何发展或推动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聚焦于五个方面 数字经济聚焦于产品制造、产品服务、技术应用、要素驱动以及效率提升等五个方面,首先数字产品制造涵盖计算机、通讯、数字媒体设备、智能制造、电子元器件等基础设备的制造,而数字服务则涵盖产品生命周期中各阶段,比如批发、零售、维修、租赁等。 此外,从数据要素驱动来看,具备较深技术壁垒、应用场景布局广泛以及用户粘性较高的互联网平台公司是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驱动,原因是具备此类特性的互联网平台公司可同时布局C端用户的生活应用场景,覆盖用户的出行、饮食、住宿等场景。 数字经济助力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 在这种具备规模化效应优势条件下,互联网平台企业可以同时去布局B端市场,通过推出各类产品推动社会的数字经济转型。从整体来看,数字产品制造、服务、应用与驱动都属于数字化产业,而最后的数字化技术下的各行业的效率提升,是属于产业数字化的范畴。 从数字经济提升产业效率的方面来看,数字化技术在各行业的赋能与应用,比如智慧农行、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金融等,以智慧金融等新兴领域为例,其应用都是依托各类互联网技术,同时包含大数据、AI、云计算等手段,简化我们金融领域的业务流程、业务开拓以及客户服务的智能化提升。 Q3: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如何?哪些细分产业发展势头较好? 数字经济市场规模增长 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双重影响下,中国GDP增速为3%,而中国数字经济仍保持9.6%的高位增长,是同期GDP增速的3倍多。其中,2020年第一产业增速为10.3%,第二产业增速为0.9%,第三产业增速为3.5%。数字经济是我国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受新冠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全球各国数字经济增速均有放缓,部分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同比增长9.6%,位居世界第一。 如今,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更新迭代,赋能实体经济,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呈下行趋势,然而疫情期间,人们将学习和办公从线下转至线上,在线教育、在线办公、视频会议等新业态需求激增,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整体来看,中国数字经济近年来蓬勃发展,是其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增长要素之一。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由2011年的94,896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92,80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7.1%;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2011年的20.3%增长至2020年的38.6%,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地位逐年提升。随着未来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水平的渗透率逐渐加强,中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有望在未来五年内接近60万亿元的规模。 产业数字化为数字经济提供发展基础 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产业数字化深入发展获得新机遇,以电商、共享经济等数字化商业模式为代表的市场规模增长,此外,中国在智能制造方面如工业互联网、数字工厂等市场全面发展。其中,2021年中国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比重超80%,为数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发展基础。 Q4:数字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哪些?存在哪些挑战? 数字经济未来占GDP比重有望增长 中国的网络服务、制造业数控化、软件以及大数据等产业都在2016-2021年呈现增长势态,这些增长的数据指标预示着新一轮的科技与产业变革即将来临,同时随着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以及在企业线上应用需求提升的背景下,数字经济产业已拥有一个非常健康且稳定的增长基础。 结合这些已经形成的基本条件,从未来的趋势判断,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增加值占中国GDP比重有望在未来3-5年持续增长,并有望超过10%。 市场主体的引领性较低、现有企业创新能力较弱 部分省份或者地区的数字化技术应用领域不够全面,仅仅聚焦于某些特定的细分产业,导致一些新技术应用的覆盖面不全面。同时行业内现有的部分企业存在创新能力较弱、业内缺乏龙头引领,真正具备数字经济领军型的科创企业占比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字技术高端产品的研发。此外,尽管各行业在后疫情时代的数字化需求提升,但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资金与人才制约了企业转型速度,同时传统行业难以快速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节奏。 n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若要发展数字经济,应结合政府、科研机构、各类企业等多维度体系共同打造或者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共同突破尖端技术的壁垒,同时通过打造各类如大数据、云服务、互联网等平台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加强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

资源

2022年中国智能家用投影仪行业概览

2022年08月10日发布 01中国智能家用投影仪在未来将保持增长态势 智能家用投影仪的消费市场已经初具规模,2017年2021年销售额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0.9%,消费市场呈现迅速上升态势。随着行业内企业的增多,中高端智能投影仪的亮度、分辨率、技术方案的差异化程度缩小,行业准入门槛开始降低。因此,中国智能家用投影仪市场规模的增速将会放缓,2021至2026年销售额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20.7%。未来中国智能家用投影仪的增长点在于超高清产品的推广、更先进的软件算法、产品在租房群体中的普及等 02采用DLP技术和LCD技术的智能家用投影仪市场份额发生翻转 疫情之前,运用DLP技术的智能家用投影仪凭借性价比高、体积小等优势,占据多数市场份额。由于受到疫情冲击,美国德州仪器的DLP芯片短缺,中国智能投影仪DLP技术的市场份额随之下降。根据洛图科技数据,DLP智能家用家用投影仪的市场份额从2019年第一季度的74%下降到2022年第一季度的38%。为了降低DLP芯片缺货的影响,中国智能投影仪企业采用LCD技术替代DLP技术,LCD技术的市场份额快速上升 03中国智能家用投影仪的消费分级趋势明显,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多级分化的态势 中国智能家用投影仪行业的消费分级趋势已经成型。汇趣、微影、诺必行、欢乐投等低端投影仪品牌,以低价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坚果、当贝、天猫魔屏等中端智能家用投影仪品牌,通过软硬件的性价比配置来塑造品牌价值。峰米、爱普生、明基的智能家用投影仪价格普遍超过4,000元,面向高端消费市场,吸引价值偏好型消费者

资源

他山之石,以往鉴来:复盘海外发达经济体“断供”经历

2022年08月10日发布 6月末至7月中旬]出现的房贷违约引发市场广泛关注,7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及“保交楼、稳民生”,交楼和房贷恢复情况或将成为下半年市场的关注重点。居民房贷违约是否会影响本轮地产复苏进程,海外地产危机中如何支持居民和市场复苏,房企在复苏期内表现如何?报告将从现状、影响、原因和展望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复盘美国、日本和香港地区的房贷“断供”违约经历,断供违约通常是在经济危机背景下,由于房价下跌、居民收入降低、月供负担加重导致。第一,美国10大城市标普/CS房价指数同比增速从2004年7月的20.47%,回落至2008年12月的-19.23%。2003-2009年,美国优先级和次贷总体断供比例分别上升了近2.8pct和10pct。美国的救助措施主要针对居民和金融机构。美联储的多轮量化宽松降低基准利率,美国财政部通过税收减免、冻结利率、按揭合约修改等方式缓解居民按揭压力。第二,日本1991-2003年房价指数下跌32%,90年代个人破产申请件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量大幅上升。“许可免责”破产程序延缓了个人债务出清速度,日本大藏省通过护航机制,避免银行大量破产,以时间换空间。随着2003年经济复苏,破产案例和不良贷款下降,地产市场回暖。第三,亚洲金融危机和大规模建屋计划引发香港楼市下跌。香港住宅按揭贷款拖欠比率从1998年6月的0.29%,上升至1999年10月的1.16%。港府通过暂停卖地稳定地价房价,并通过贷款置换住宅兴建、增加信贷支持力度、暂停房地产贷款“四成指引”、推出住宅按揭担保计划等方式,稳定住房需求和信贷供给。 新房预售制度是各个国家和地区较为普遍的销售方式,不过重要性相对较低。美国住宅销售以二手房为主(约90%),新房占比在10%左右。新房中预售占比多数时期在70-80%。日本2014-2018年购入和自建新房占比合计占比近73%,二手住房占比仅5%。购入新房所占比中等,完成定金保全后可以进行期房预售。香港二手住宅交易数量占比近80%,新房仅20%,但期房预售占比通常过半。三地新房均有运用预售形式,但重要性相对较低,对预售资金的监管与内地也有较大差异。 修复期内房地产行业大概率跑赢大盘,龙头通常表现更好,市场集中度有提升倾向。第一,2007-08年次贷危机后,自2009年3月开始美国房地产指数跑赢大盘。修复期内龙头表现分化,前3大龙头房企股价涨幅最高时均超过70%。从2008年财务数据来看,美国开发商普遍出现亏损,但现金充足且杠杆率较低。美国龙头房企在次贷危机后市场份额稳步提升。第二,日本行业指数领先房价跌幅拐点反弹。龙头房企在1993年复苏周期表现偏弱,2003年周期中跑赢行业指数。排名最高的三井不动产营收份额下降,其余头部房企营收份额上升。第三,香港龙头房企在回升幅度上优于大市,尽管恢复速度没有表现出明显领先。90年代香港地产开发商集中度原本较高,1991-1994年70%新落成的私人楼宇来自7家地产商。1998年危机期间许多中小房企受到重挫,暂停卖地等政策导致后续供应恢复困难。修复期后,地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展望。美国、日本和香港的房贷违约历史中,经济和金融危机是大背景,直接原因在于房价下跌、居民收入和需求下降。而当前国内房贷的违约主要反映的是对交楼的担忧,并不是居民收入和购买力的问题,解决断供的关键在于“保交楼”,而保交楼的重点又在于解决房企当下资金缺口。下半年需持续关注房企资金和交楼恢复情况。 风险因素:房地产调控政策收紧或放松不及预期,地产行业销售下行幅度超预期。

资源

闵系房企暴雷是源于政策环境还是房企自身?

2022年08月10日发布 【每日一问】 本轮流动性危机中,闽系房企为重灾区,我们认为政策收紧和市场走弱等外因加速了闽系房企危机的爆发,而激进扩张、多元融资等内因才是危机的根源所在。 从外因来看,长三角政策收紧楼市降温使闽系房企销售受阻;三道红线成为暴雷导火索。1)在需求端,长三角作为闽系房企布局的核心,受政策收紧楼市降温影响销售受阻。从20年下半年开始,长三角地区多个城市陆续颁布调控政策,政策收紧导致市场降温。21年11家闽系房企中有7家销售金额同比下降。同时,长三角地区住宅销售去化周期持续攀升,21年平均去化周期明显高于20年。 2)在资金端,政府对房企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闽系房企以高杠杆的民营企业为主,成为了本轮政策监管受影响较大的目标。预售资金监管、三道红线等政策加码,像闽系这样坚持“高杠杆”的房企融资活动被严格监管,融资难度加大,最终资金无法周转导致现金流断裂,出现暴雷 事件。 针对实质性债务违约的5家闽系暴雷房企进行比较和分析,我们总结出以下七方面暴雷内因: 1)盲目推进全国化扩张。闽系房企多形成全国化战略,曾有3-5年激进扩张时期。房企的管理层在全国化时容易用总部市场和发家市场的思维看待其他市场,将大量资金投入不熟悉的市场,导致在全国化的过程中遭遇各种各样的制约与瓶颈。 2)高溢价、高成本拿地。过高的成本挤压项目利润空间,使项目亏损、营收和利润下滑。 3)强大的多渠道融资能力强成为双刃剑。充足的民间资本及海外回流资本为闽系房企提供充足的资金和良好的融资环境,使其拥有多渠道融资能力,支持全国化战略,但也造成了“高杠杆”的特点。 4)对持有物业的执着。持有物业资金需求量大、占用时间长、且回收周期长,在政策收紧和市场遇冷的情况下更容易面临现金流问题。 5)住宅项目定位偏向中高端。住宅项目定位偏向中高端,目标客群具有局限性,且在限价政策调控下,高价项目开盘时间被延后,项目去化周期进一步拉长。 6)大量的收并购。一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在对资产尽职调查不够严谨、估值偏差等原因导致货值和消化速度大大慢于预期。在外部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容易拖累公司现金流状况。 7)多元化业务布局。一方面需要大量时间和资金的沉淀,且该类业务回报周期长,前期对现金流贡献小,加重房企债务和现金流负担;另一方面盲目跟风布局与房地产不相关领域,会导致公司精力过于分散,在每个领域都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造成无序扩张,最终导致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 2021下半年自恒大率先暴雷后,房企大面积出现流动性危机,闽系成为本轮暴雷事件中的重灾区。我们认为疫情和政策等外部因素加速闽系房企危机的爆发,而内部因素才是危机的根源所在。 【今日收评】 从大盘表现来看,今日(8月10日)申万房地产板块下跌0.67%,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0.45%;恒生地产板块下跌2.56%,相对恒生指数收益率为-0.60%。申万房地产板块中,央企、地方国企与民企涨幅均值分别为1.02%、0.28%、0.54%。行业持续上涨乏力,一方面是因为在没有明显催化剂、前期政策传导仍需时间的情况下,行业基本面暂未出现明显复苏;另一方面,市场对房企信心仍然不足,房企资金链持续紧绷,偿债高峰月中或持续出现暴雷事件、中报期业绩普遍承压、近期的房企纾困政策落地的实施效果仍待观察等多方面因素叠加。锂电股西藏城投涨停;黄金概念股中润资源涨停,今日锂电池板块、黄金概念分别上涨0.32%、2.96%。 从个股表现来看,主流A股房企今日涨跌幅均值为-1.04%,排名前三是招商蛇口、阳光城、中南建设,涨跌幅分别为1.10%、0.45%、-0.75%。其中招商蛇口100亿元小公募债获深交所受理。主流内房股今日涨跌幅均值为-4.46%,排名前三是越秀地产、建发国际集团、华润置地,跌幅分别为1.28%、1.48%、1.60%,均为区域性央国企,其中越秀地产拟发行20亿元融资券,期限140天,申购利率区间确定为1.45%-1.65%。

资源

智能驾驶系列报告之二:智能汽车千里眼,激光雷达未来可期

2022年08月10日发布 激光雷达是高级自动驾驶的核心传感器,其系统由激光光源、接收探测器、扫描系统、信号主控板等部分组成。随着汽车智能化加速,L3+自动驾驶快速导入,激光雷达整机及其上游产业链将迎来百亿美元市场。 投资要点 激光雷达是高级自动驾驶的核心传感器,市场机会广阔 高级自动驾驶推动更高感知需求,多传感器结合降低感知误差。激光雷达兼具测距远、角度分辨率优、受环境光照影响小的特点,且无需深度学习算法,可直接获得物体的距离和方位信息,是高级自动驾驶的核心传感器之一。当前L3+高级自动驾驶渗透率正在进入快速提升阶段,激光雷达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会。 半固态转镜方案更适合车规,1550nm波长、VCSEL/光纤激光器、 SPAD/SiPM的应用比例逐渐提升,零部件系统国产替代机会较大激光雷达方案众多,从成本、可靠性、测量距离、技术成熟度等角度考虑,当前半固态转镜方案更能满足车规要求。激光光源和接收器件将会从905nm波长、EEL光源和APD接收,部分向1550nm波长、VCSEL/光纤激光器、SPAD/SiPM演进。在芯片(FPGA、数模转换芯片)等领域,外资巨头占据主导地位,未来国产替代机会较大。 激光雷达整机市场玩家众多,竞争格局未定,整机价格向千元以下演进 激光雷达整机参与方众多,有传统Tier1巨头如法雷奥、大陆等,也有国内外众多创业公司如Luminar、禾赛科技、镭神智能等,还有华为、大疆等新进入者。当前市场格局未定,未来市场份额将向技术能力强,能提供符合车规级产品的头部企业靠拢。随着规模化量产、国产替代能因素叠加,未来激光雷达整机价格有望向千元以下演进。 投资建议 重点关注:永新光学、舜宇光学科技、长光华芯、炬光科技、德明利、镭神智能(非上市)、禾赛科技(非上市) 风险提示 下游市场需求波动的风险、激光雷达行业竞争的风险。

资源

持仓市值显著提高,航空油运配置增加

2022年08月10日发布 事件 近期基金公布中报,根据iFinD数据,2022年第二季度基金总持仓市值约为32919.32亿元,比2022Q1增加2589.55亿元,环比上升8.54%。同期交通运输行业的基金持仓总市值为590.33亿元,比上一季度增加157.6亿元,环比上升36.42%。 核心观点: 行业整体层面,2022Q2基金进一步增持交运行业,持仓市值显著提高36.42%,行业横向排名上升3位,基金持股市值占比已重回近10年高位。2022Q2交通运输行业的基金持仓市值环比提高36.42%,明显强于整体增速。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3位,比Q1上升3位。同时,二季度交运行业基金配置比例约为1.79%,比一季度提高了0.36%。此外,从趋势来看,基金已连续4个季度增持交运行业,目前基金持股市值占行业流通市值的比例约为2.40%,已重回近10年高位。 细分行业方面,2022Q2基金继续布局航空和物流板块,航运板块获得基金大幅增持。从配置比例的趋势来看,基金已连续6个季度增持航空运输板块。主要原因是疫情逐渐趋缓,需求触底反弹的确定性增强,同时国内出行政策的优化叠加暑运旺季有助于进一步提振民航需求,航空运输板块的复苏预期强烈。同时,受益于俄乌冲突背景下成品油轮运距拉长,加之原油商业库存偏低存在补库存需求,航运板块景气度上升预期增强并获得基金进一步增持,2022Q2航运板块基金持仓市值大幅上升75.52%。 个股层面,2022Q2中国国航超越顺丰位居基金持仓市值第1名,春秋、南方、吉祥等航空公司均上榜基金持仓市值TOP10;顺丰、圆通等快递企业亦获得基金青睐,招商轮船、招商南油等航运个股进入机构增持TOP10。由于国际航线恢复预期加强,宽体机占比较高、业绩弹性确定性较强的中国国航跃居基金持仓榜第一位;其次,得益于监管整治价格战乱象,快递行业目前处于“价升量增”阶段,龙头顺丰控股和管理得到改善的圆通速递获得基金青睐;最后受益于油运板块景气上升预期,作为原油运输龙头企业的招商轮船和招商南油也受到基金大幅增持。基金持仓市值增加前5名的个股为中国国航(+31.45亿元)、顺丰控股(+26.35亿元)、春秋航空(+25.09亿元)、南方航空(+14.79亿元)、吉祥航空(+12.51亿元);持仓市值下降排在前5的个股为韵达股份(-13.37亿元)、山东高速(-4.43亿元)、浙商中拓(-3.31亿元)、深高速(-3.22亿元)、华贸物流(-3.06亿元)。 投资建议 看好航空运输板块的“困境反转”和航运板块(特别是油运板块)的景气度上升预期。首先,随着国内疫情形势逐步趋缓,加之防疫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出行需求的恢复确定性增强,同时暑运旺季的到来有助于进一步提振民航出行的需求,而供给端行业增速收紧的趋势不变,行业复苏预期强烈。其次,航运板块方面,油运船舶严重老化,行业新增订单的运力较少;同时由于环保政策趋严,高低硫油价差进一步走阔,非环保老旧船舶的收益性降低。预计未来行业供给端增速将明显放缓。需求方面由于俄乌冲突持续,欧盟进口原油的运距拉长,同时原油商业库存较为低迷,存在较强的补库存需求。油运行业景气向好的逻辑仍处于持续的验证中。 风险提示 疫情出现反复;宏观经济下行超预期;汇率油价风险

资源

2022年中国光模块行业短报告

2022年08月10日发布 行业概述 光模块作为光纤通信系统的核心器件之一,其全球和中国市场规模均在快速扩大,2020年分别为80亿美元和27亿美元。 光模块行业当前竞争激烈,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正在提升,但关键原材料和设备国产化程度不足,对外依赖度仍然较高。 当前相关行业政策为光模块发展形成有效助力,电信市场和数据中心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为光模块行业增添动能。

  • 1
  • 471
  • 472
  • 473
  • 3218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