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 圈子

7254 位酷友已加入

本圈子收集技术类研究报告、白皮书等资料,学术类、产业类的都可以,上传时请尽量注明研报的概述信息~加入圈子可以上传、下载资料,也可以使用提问来寻求资料或分享你认为有价值的站外链接~

关注推荐最新

热门标签

资源

淡季不淡7月车市依旧强劲,看好优质二线电池厂突围

2022年08月17日发布 产业链复苏叠加促消费政策刺激,淡季不淡新能源车销量7月再超预期。7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56.4万辆,同比增长124.0%,考虑6月因疫情的需求回补,本身作为淡季的7月销量则表现强劲环比仅下降1%。新能源车市场并未受到燃油车车购税减半政策强力冲击,维持增长态势。从市场看7月哪吒、蔚来、小鹏、理想、零跑、威马等新势力车企销量同比和环比表现较强,但新势力销量总体走弱,主流品牌表现强势,外资和豪华品牌仍待发力。 车市景气排产提振7月动力电池产销再创新高,群雄逐鹿优质二线厂商有望形成突围。7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24.2GWh,同比增长114.3%,环比下降10.5%,产量再创新高;宁德时代市场份额略微回落,比亚迪7月销量突破16万辆大超预期,其中Dm-i销量快速增长推动比亚迪动力电池装车量环比大幅提升缩小和宁德时代的差距,因特斯拉销量持续下滑LG新能源7月装机量跌出前十,国轩高科则因江淮和长城的销量下滑而市场份额稍降,我们认为随着主机厂加速布局电动车,AB供应商诉求及差异化竞争下,二线厂商通过加速布局产业链一体化以及提升产品工艺竞争向上空间,在产品工艺和产业链布局方面具备优势的二线厂商有望实现突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锂资源市场行情持续走强,本轮供给需求的错配周期将超出预期,我们认为拥有资源禀赋优势(1、资源的自主可控;2、产业链一体化锁定原料供应缓解原材料供应紧缺压力)的企业将会在锂资源高景气行情下维持高盈利能力。此外需求高增长预期不变态势下关注盈利能力反转和竞争格局优化的细分产业链机会,关注竞争格局优化且供给增量有限(负极石墨化短期依旧紧缺,隔膜扩张受设备供应有限)的负极和隔膜领域中成本和规模经济优势明显并上下游一体化布局的龙头厂商;此外关注碳酸锂逐步形成自供以及盈利能力进一步回升并且能形成产业链一体化布局的优质动力电池厂商。4680和麒麟电池加速推进下看好续航焦虑下快充和高镍的结构性机会,我们建议关注具备硅基负极量产能力的负极龙头厂商,看好高镍布局+成本控制明显的龙头正极厂商盈利有望逐步触底回升,此外看好电池新工艺下带来的零部件边际机会,看好热管理、碳纳米管等厂商有望在新技术电池加速投产下的订单增量。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产销量不及预期,锂电行业竞争加剧,新能源发电行业复苏不及预期,产业链原料价格大幅波动,新能源行业政策不及预期。

资源

EVA行业深度报告-光伏拉动EVA需求,高景气周期有望持续至2024年

2022年08月17日发布 全球新一轮能源革命方兴未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全球一致行动,其中光伏发电成本已降至化石能源发电成本区间,是最具竞争力的可再生发电品种之一。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2016—2020年复合增速达到20%,多个机构预测2025年可达到330GW,2021-2025年复合增速保持20%。国内在“风光大基地+整县分布式”政策推动下,同样开启加速模式,2021-2025年间,年均光伏和风电的新增装机量将分别超过50GW。中国光伏产业作为全球的引领者,多个环节占比已达80%以上,产业链上的各公司未来也将充分受益于这一黄金发展期。 光伏胶膜作为决定组件效率、质量和寿命的核心材料,其技术路线稳定,没有产品替代的风险,国内胶膜企业在经历了进口替代过程之后,已经主导全球胶膜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较为稳定。在4种主要光伏胶膜类型中,透明EVA和白色EVA胶膜仍将长期占据市场的主流。 全球EVA产能自2021年起开始扩张,其中海外供应基本稳定,增量主要来自中国大陆,2021年国内EVA新增80万吨/年,达到179万吨/年,产能增速达到81%。尽管如此,但供应仍然不足,2021年中国EVA进口量仍达111.67万吨,对外依存度仍然有54%。特别是高端光伏级EVA的技术壁垒更高,产能释放周期更长,中短期内供给仍处紧张状态。据我们测算,2025年,全球EVA光伏料需求约为176万吨,2021-2025年均增速16.6%。而国内EVA行业供需平衡测算显示,2022-2024年EVA行业供需差分别为-11/-8/-13万吨/年,处于供需紧平衡的态势,2025年随着第二轮投产高峰的来临,供需差为37万吨/年,或将出现供应过剩的局面。价格方面,2022年上半年虽然有新增投产压力,但是在原料价格上行、光伏装机增长的大背景下,EVA均价22934元/吨,同比+19.4%,下半年随着“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的来临,预计EVA价格将维持高位区间。 2022年投产小高峰过后,2023-2024年国内新增产能较少,随着全球光伏行业的迅猛扩张,叠加巨大进口替代空间,预计EVA高景气周期将持续至2024年。强烈推荐具备15万吨/年产能,国内光伏级EVA的稳定长期供应商联泓新科,建议关注拥有斯尔邦30万吨/年产能的东方盛虹、拥有浙江石化30万吨/年产能的荣盛石化。 联泓新科:今年3月份EVA管式尾改造之后,产能提升至15万吨/年,上半年光伏料占比达80%,EVA毛利占比达到79.1%。未来公司规划20万吨/年EVA产能,预计2024-2025年投产。另外,原料配套9万吨/年VA产能,预计2023年上半年投产,届时将满足共35万吨/年EVA产能所需,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强盈利能力。除此之外,公司在锂电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特气等多领域布局,新材料平台越做越大,成长性显著。 东方盛虹:聚酯龙头已打造出“原油-芳烃/乙烯-PX/乙二醇-PTA-聚酯-化纤”全产业链一体化格局,2021年收购斯尔邦100%股权进军化工新材料领域,斯尔邦是现有EVA产能30万吨/年,规划建设75万吨/年(60万吨光伏级+15万吨热熔级),未来将形成百万吨EVA产能。 荣盛石化:公司得益于“原油—芳烃/乙烯—PX/乙二醇—PTA—聚酯”的垂直一体化的产业布局,已建成全球领先的炼化综合性装置。浙石化二期配套PC、DMC、EVA等高端化工材料,其中,30万吨/年LDPE/EVA联产装置已于2021年12月一次投料成功,已稳定生产光伏料。 风险提示:光伏新增装机不及预期;EVA行业需求增长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行;公司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资源

光伏胶膜材料行业分析框架

2022年08月17日发布 EVA是光伏需求最短板,看好未来2-3年EVA景气度。EVA装置建设周期在3年左右,2024年底之前仅有天利高新、古雷石化、宝丰能源合计75万吨装置投产。2022-2024年按照250/350/420GW新增装机测算,对于EVA需求分别为137/186/219万吨,在全球能源短缺背景下,需求端仍有较大超预期可能性。2025年全球光伏料需求量可达200万吨以上,高端光伏料供需紧张格局进一步加剧,我们认为2年内EVA行业仍然处于高景气周期,看好EVA价格未来中长期的继续上涨。 光伏双玻组件、N型电池市占率提升有望加速POE胶膜渗透。相对于EVA胶膜,POE胶膜最大的优势就是低水蒸气透过率和高体积电阻率,使组件能够长久高效使用。从实际应用情况看,EVA多用于单玻组件,POE多用于双玻组件。双玻组件具有耐水汽、耐腐蚀、耐风沙等优点;N型电池拥有转换效率高、温度系数低等综合优势。应用这两种技术的光伏组件未来的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进而有力拉动POE材料的需求放量。而供给端预计短期内,国内POE粒子供应仍会延续高度进口依赖,POE的国产替代进程正在加快。 BIPV的推广有望率先带动PVB需求放量。《“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BIPV)装机容量0.5亿千瓦(50GW)以上,而相关行业标准建议玻璃幕墙采用夹层玻璃时其胶片宜选用PVB胶片,预计到2025年我国BIPV用PVB胶膜需求将达到25万吨。 相关标的:1)EVA行业:具备30万吨EVA产能的【东方盛虹】、具备15万吨EVA产能的【联泓新科】、子公司具备30万吨EVA装置的【荣盛石化】。2)POE行业:已完成1000吨/年POE装置中试,预计在2025年前有20万吨产能的【万华化学】、在已经开工的绿色化学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中包含了年产10万吨α-烯烃与配套POE装置的【卫星化学】、子公司斯尔邦石化拟建设800吨/年POE中试装置的【东方盛虹】。3)PVB行业:具备2万吨PVB产能,同时拟收购至2023年PVB产能将达到3.6万吨/年的皖维皕盛的【皖维高新】。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环保风险等。

资源

7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3%,其中第二产业下降0.1%

2022年08月17日发布 7月电力消费数据出炉,单月同比增长6.3% 本周国家能源局发布1-7月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 1-7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93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6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第二产业用电量325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第三产业用电量85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75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5%。 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3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第二产业用电量513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1%;第三产业用电量15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4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8%。 煤价、电价新常态下火电资产有望迎来底部反转 火电基本面已处至暗时刻,煤价、电价新常态下有望释放较大业绩弹性。“市场煤”和“计划电”的长期错位在政策引导下预计将逐步修正,届时火电周期性弱化、回归公用事业属性,有望以稳定的ROE回报,创造充裕的现金流,并支撑转型发展的资本开支或可观的分红规模。其生命周期的最后一轮现金流将助力火电企业的“二次创业”,昔日的火电龙头可能最有潜力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巨擘。 风光装机高速增长,催生抽水蓄能行业加速发展机遇 抽水蓄能是兼具经济性、可靠性的电网侧灵活性资源主力。中国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占风电、光伏发电装机比重由2014年的18%下降至2021年的6%,未来随着风电光电大规模并网,电力系统对抽水蓄能的需求缺口较大。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产总规模1.2亿千瓦左右。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建议关注资产优质、效率领先,且新能源转型步伐较快的华能国际(600011,买入)、国电电力(600795,未评级); 建议关注核电+新能源双轮驱动的中国核电(601985,未评级),核电高端制造标的景业智能(688290,未评级)、江苏神通(002438,未评级); 建议关注有望通过资产重组成为南网储能运营平台的文山电力(600995,未评级),抽水蓄能产业链标的东方电气(600875,未评级)、中国电建(601669,未评级); 建议关注定位“风光三峡”和“海上风电引领者”目标的三峡能源(600905,未评级); 建议关注国网旗下配电网节能上市平台涪陵电力(600452,未评级),以及三峡集团旗下的核心配售电及综合能源平台三峡水利(600116,未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发电的增长空间可能低于预期;火电基本面可能继续恶化;新能源运营的收益率水平可能降低;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可能不及预期。

资源

需求端结构性增长驱动,代工龙头营收保持平稳增长

2022年08月17日发布 2022Q2下游市场需求结构性增长延续,代工龙头Q2营收保持增长 消费电子(手机、PC)市场需求疲软,Q2市场延续下滑态势;新能源汽车、服务器、工控等需求稳定上行;下游需求结构性增长带动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联电/中芯国际/格罗方德/华虹半导体Q2营收增长延续,营收增速趋缓。Q2单季华虹半导体营收同比增长79%,中芯国际营收同比增长43%。 下游新能源汽车、工控、数据中心等需求端结构性增长驱动,代工龙头分业务营收增速出现分化 分业务来看,受需求端汽车电子、工控及数据中心领域需求的稳定增长带动,代工龙头企业的工业、汽车及高性能运算业务的营收保持中高速增长。同时,从晶圆代工分业务营收表现来看,消费电子的细分市场中的智能家居/物联网需求依旧景气,细分产品领域存在机会。 下游需求结构性增长延续,晶圆代工厂Q3预期平稳 智能手机、PC及消费者等细分市场需求疲软延续,汽车领域、新能源业务、数据中心及工控领域的需求预计仍保持稳定,预计2022年内下游需求的结构性增长仍将延续,为代工龙头的营收平稳增长提供保障。 投资建议 2022H1半导体产业下游需求保持结构性增长,新能源汽车、工控、IOT领域需求景气延续,带动半导体产业链内相关企业营收上行。中短期,2022H2下游需求的结构性增长仍将延续,为代工厂的营收平稳增长提供保障;2023年需关注智能手机、PC等传统消费电子的需求变动,若市场需求出现复苏,则国内晶圆代工厂受益于国产化替代持续推进和下游需求复苏带动,营收将保持平稳增长。建议持续关注半导体行业,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产能扩产不及预期;市场需求下滑;技术研发不及预期;上游成本增幅超预期;宏观政策变化不及预期。

资源

全球科技巨头布局虚拟电厂,成熟商业模式加速落地

2022年08月17日发布 全球科技巨头Tesla引领,加速虚拟电厂布局。根据Tesla官网的披露,Tesla与太平洋燃气与电力公司(PG&E)、圣地亚哥天然气发电厂(SDG&E)和南加州爱迪生公司(SCE)等公用事业公司合作开展虚拟电厂项目,若后者的客户同时拥有Powerwall,可通过下载特斯拉应用程序,注册加入虚拟电厂。当存在供电短缺时,Powerwall每向电网输送1度电,可获得2美元补偿。而根据Electrek报道,目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部分地区都被特斯拉的虚拟发电厂覆盖。当前,特斯拉社区拥有超过50000个Powerwall,为全球最大的分布式电池,通过虚拟电厂可实现联结,将从负荷侧对电网稳定产生积极影响。 虚拟电厂可有效弥合电力供需矛盾,对传统电网提供有力补充。1)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2021年风力和光伏装机比例合计超过1/4,新能源存在较强随机波动性,用电支撑能力存在不足;此外,由于近期高温干旱,水电出力不足叠加用电负荷走高,多地进行“限电”,尖峰负荷满足能力有待提升。2)虚拟电厂可把分布式电源、储能、充电桩等多种资源进行聚合,并通过通信技术与控制技术进行调控优化,是先进的区域性电能集中管理模式,弥补了传统电网对分布式电源与负荷的覆盖不足,未来在我国有较大需求。 我国虚拟电厂尚处起步阶段,电力市场改革将加速商业模式落地。1)我国虚拟电厂起步较晚,目前基本处于前期试点研究阶段,且以邀约制为主,通过政府机构或电力调度机构发出邀约信号,由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组织资源进行削峰、填谷等需求响应。2)从国外成熟商业模式看,虚拟电厂主要通过调动聚合资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包括电能量交易、辅助服务交易等)或需求响应进行盈利,成熟电力市场是上述盈利模式的保障,2021年1月,我国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到2030年基本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日趋完善的电力市场,将产生合理的价格信号,使得虚拟电厂的盈利模式得以落地。 投资建议:看好国内具备资源聚合能力、同时在电力供需两侧具备深厚Know-how与技术积淀的公司。1)朗新科技:电力供需两侧具备强聚合能力,深耕用电服务积淀深厚,生活缴费、聚合充电平台持续上量,同时光伏云平台接入装机容量持续提升。2021年公司获得售电牌照,为后续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打下基础。2022Q1,实现营业收入8.4亿元,YOY+39.87%,超过预期,实现归母净利润5139.83万元,YOY+4.67%;2)远光软件:综合能源服务平台聚合电网侧及终端用户资源,已有VPP平台产品应用,2022Q1,实现营业收入3.66亿元,YOY+24.84%,归母净利润为0.07亿元,YOY+2.76%;3)国能日新:目前已具备多项关键技术储备,VPP运营系统已有项目落地,相关电力市场交易辅助决策软件也进行版本迭代。2022Q1,实现营业收入0.61亿元,YOY+25.97%,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比增长199.36%。4)南网科技:实现“储能+试验+设备”布局,相关业务与技术有望应用于虚拟电厂,2022Q1,公实现营业收入2.44亿元,YOY+67.70%,归母净利润为0.05亿元,YOY+141.41%。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宏观经济风险,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风险

资源

7月各项指标走弱,政策亟需再加码

2022年08月17日发布 事件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1~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数据。 销售端:7月商品房销售降幅扩大,待观察后续政策及房企动作 2022年1~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23.1%(1~6月-22.2%),7月单月-28.9%(6月-18.3%);1~7月销售金额累计同比-28.8%(1~6月-28.9%),7月单月-28.2%(6月-20.8%)。其中,住宅销售金额累计同比-31.4%(1~6月-31.8%)。价格维度,2022年1~7月全国销售均价同比-7.44%(1~6月-8.57%);区域维度看,东部地区的销售均价仍居四大区域首位,达13733元/方。往后看,2022年8月至今(截至8月15日)30大中城市高频成交面积数据显示同比-24.9%,销售情况不容乐观。随着各大城市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短期降幅波动走向仍需观察:①抑制行业信用风险蔓延的防范措施,如郑州100亿元规模房地产纾困专项基金的实操步骤及各大AMC机构参与房企主体纾困的具体落地;②货币政策工具箱的“后手”,如降准降息等,在8月15日MLF利率调降超出预期基础上,8月LPR下调可能性较大;③“因城施策”中基本面较好的强二线城市的政策放松空间。④房企“以价换量”力度,在“促回款、保交楼”压力下,房企极有可能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优惠活动,如特价房、折扣和全民营销返佣等积极营销以提高去化率水平。 开竣工:新开工降幅扩大,竣工压力短期内难以明显改善 2022年1~7月新开工同比-36.1%(1~6月-34.4%),7月单月-45.4%(6月-45.1%)。从拿地向开工传导的角度而言,拿地-销售普遍存在2~3Q的时滞。细分至城市层面,“土地供应两集中”对拿地的节奏已经产生明显扰动。考虑到当前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提升,房企拿地态度将愈发谨慎。值得注意的是2022H1新开工在拿地端滞后的情况下,也将相应出现波动,房企主动调整开工节奏的能力持续弱化。实行“两集中”土拍的22城中民企拿地意愿仍较弱,部分城市城投等地方平台托底现象延续。平台获取项目较大概率将寻求品牌房企合作开发,也是导致项目开工速度放缓的因素之一。在当前房企普遍“以销定产”的思路下,推迟新开工以确保“保交付”也是新开工不振的重要因素之一。 1~7月竣工面积同比-23.3%(1~6月-21.5%),7月单月-36.0%(6月-40.7%)。竣工指标依然受到近期银行断贷事件波及下行,该指标单月同比降幅稍有收窄,7月以郑州为代表的多地地方政府持续跟进“保交楼”政策,如设立地产纾困基金等,但是恢复需继续观察措施落地情况,考虑到政策发力需要时间,预计8月压力仍存。 投资端:开发投资单月同比降幅扩大,土地投资贡献持续减少 2022年1~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6.4%(1~6月-5.4%),7月单月-12.3%(6月-9.4%)。注意到,1~7月土地成交建面同比-48.1%(1~6月-48.3%)。考虑到,集中供地的实施及“因城施策”下分化,房企拿地策略维持保守,土地市场区域间热度分化更为明显,作为开发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未来土地投资对开发投资的贡献存在继续弱化的可能;因此,尽管“保交楼”等一系列利好对建安投资有一定正面作用,但增量不足以对整体开发投资产生有力支撑,预计8月开发投资额仍处于收窄探底阶段(已考虑“两集中”供地的节奏性)。 融资端:到位资金单月同比降幅扩大,各细分渠道单月同比皆负 2022年1~7月到位资金同比-25.4%(1~6月-25.3%),7月单月-25.8%(6月-23.6%)。结构上,7月单月国内贷款(同比-36.8%)、自筹资金(同比-20.6%)、回款(首付+按揭)(同比-28.5%)【其中个人按揭(同比-22.6%)、首付款(同比-31.2%)】。从占比来看,销售回款仍为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7月单月占比52.1%,1~7月占比50.1%),各细分渠道单月同比皆负。居民总体按揭需求较上月有所弱化,从央行发布的7月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可以印证:7月居民贷款新增1217亿元,同比少增2842亿元;其中,新增居民短期贷款-269亿元,同比少增354亿元,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1486亿元,同比少增2488亿元。居民贷款增量大幅减少,原因或在于:i)短期贷款方面,由于疫情再次反复、房贷和商业贷利率倒挂下居民大量还款导致新增贷款负增长;ii)中长期贷款方面,由于市场情绪低迷、防风险诉求提升和摩擦性失业问题未有明显好转,居民购房意愿降低、需求不振导致中长期贷款大幅放缓。向后看,在良性循环和因城施策政策引导下,在保障居民合理购房需求释放基础上,融资端有望得到缓慢修复。 投资建议 继“三条红线”后,“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土地供应两集中”、“房地产税改革试点”等政策的出台,将供需两端双向约束。调控主风向未变,“以稳为主”仍为主基调,政策大放大收的空间较窄。当前板块估值及仓位已处历史低位。往后看,2022年下半年市场有望逐步企稳恢复,但行业供需两端受限带来拿地、销售、降杠杆之间的不协调仍存。建议关注:(1)稳健发展型:保利发展、万科A、金地集团;(2)成长受益型:建发股份、华发股份、新城控股、滨江集团;(3)物管优质标的:华润万象生活、碧桂园服务、绿城服务、宝龙商业等。 风险提示 房地产调控政策放松不及预期,信用风险蔓延,销售修复不及预期,资金面大幅收紧等。

资源

长三角示范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

2022年08月17日发布 投资要点: 环保观点:长三角示范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 1)《方案》提出碳达峰发展目标:到2025年,在两区一县(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分别完成上级下达目标的基础上,力争示范区能耗强度较2020年降低15%左右、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20%以上;到2030年前,整体率先实现碳达峰并稳步下降,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2)《方案》明确,实施重点片区集中引领行动。将水乡客厅、青浦西岑科创中心、吴江高铁科创新城、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列为碳达峰工作重点片区,把绿色低碳理念和技术融入重点片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大力探索减源、增汇、替代的近零碳路径,一体打造长三角低碳零碳引领区和样板间。3)《方案》提出实施重点领域分类示范行动。聚焦产业、能源、建筑、交通和生态等重点领域和行业落实碳减排措施,开展绿色低碳产业一体化行动、清洁低碳能源一体化行动、绿色宜居低碳建筑行动等,培育发展一批一体化绿色低碳创新的示范标杆和样板。 专精特新观点:关注国产替代与“碳中和”两条投资主线 2018年以后,我国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力图实现产业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的目标。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聚焦工业“四基”领域或制造强国十大重点产业领域,目前已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22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近400家(截止2022年7月1日)。各省市陆续出台政策大力支持国家级、省级、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实现精细化、高质量发展。考虑政策支持力度及需求迫切性,建议关注两条投资主线:1)国产替代:部分制造业“卡脖子”领域存在进口依赖度较高等问题。贸易摩擦背景下,核心零部件等国产替代需求愈发强烈。《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政策鼓励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替代产品研发进程有望加速,带动相关企业快速成长。2)“碳中和”:30/60目标确定,预期“十四五”期间,光伏&风电装机规模、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带动全产业链部件及设备需求快速增长。 行业评级及投资策略:环保行业部分细分赛道中短期需求提高,行业整体估值仅略高于近一年均值,可以逢低布局;“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需求紧迫,政策支持力度大,有利于行业内企业快速发展,基于此我们维持环保&专精特新行业“推荐”评级。 本周建议关注:谱尼测试(买入)、协鑫能科(买入)、燕麦科技(买入)、华铁股份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进度不及预期;上市公司订单增速不及预期;税收优惠制度变化;并购进度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影响;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资源

多维度解析热泵行业成长动力

2022年08月17日发布 热泵节能优势突出,仅用1/4的能量撬动热量转移 热泵的原理是利用少量电能实现热量转移。在输出的全部能效中,有1/4的能量来自于电力,3/4的能量来自于环境,产品节能优势突出。相较于其他取暖方式,空气源热泵的一次能源耗能仅为电锅炉的27%、燃煤锅炉的49%、燃气锅炉的59%。除了采暖,热泵还具备热水、制冷等功能。随着碳减排方案的推进,我国热泵销量从2010年的69万台提升至2020年的183万台,CAGR为10%。在2021年国内227亿元的销售额中,内外销占比分别为79%和21%。内销上,两联供(采暖+制冷)和烘干的销售额增速较高。外销上,泳池恒温装置是主要出口产品,而两联供、三联供(采暖+制冷+热水)是近期主要的增长动力。 三维解析行业成长动力: 1)动力一:欧洲能源供应不稳,高效能热泵有效缓解能源短缺。欧洲冬季温度较低,部分地区9-10月开始供暖,取暖是刚需。欧洲有近一半的家庭使用天然气取暖,但俄乌冲突带来的地缘紧张导致天然气供应减少、价格较去年上涨近6倍。而热泵运行成本低、耗电量少,有效缓解短缺。同时,欧洲出台多个政策和补贴推动热泵普及。2022H1我国热泵对欧销售同比提升69%。 2)动力二:热泵有效助力欧洲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目标。欧洲有27%的二氧化碳排放源于供暖制冷,在欧洲,安装热泵带来的减碳潜力较大。目前热泵在欧洲建筑安装渗透率仅13%,供热系统销量渗透率仅25%,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俄乌冲突加快欧盟及各国推出补贴和政策布局热泵的速度。根据EHPA预测,2025年欧洲热泵销量达到400万台,2021-2025年CAGR为16%;欧洲最终潜在年销量为680万台,距离2025年也有70%提升空间。我国生产全球近60%的热泵,出口销额中有72%销往欧洲,国内企业在欧洲热泵装机潮中充分受益。 3)动力三:我国多部门出台政策扶持热泵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2020年9月我国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连续出台文件支持热泵发展,2021年热泵内销额达158亿元,同比+17.2%,当前我国热泵供暖目前渗透率不高,有很大提升空间。 投资建议:关注三个白电龙头、芬尼科技和日出东方 目前热泵市场规模不大、格局比较分散。但白电每年投入数十上百亿的研发费用,技术储备更好。国内消费者倾向于知名大品牌,白电企业在家用场景深耕多年,具备较高知名度优势。预计未来海尔、美的、格力份额也随热泵市场规模而扩张。芬尼科技是我国外销份额第一的企业,直接受益于欧洲采暖热泵的快速成长。日出东方空气能热泵收入份额占比达14%,2022年公司热泵产能将进一步扩大。随着海外热销和国内碳中和政策驱动,海尔智家、美的集团、格力电器、芬尼科技和日出东方充分受益。 风险提示: 欧洲热泵能源政策补贴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成本持续提升风险;出口不稳定风险

资源

中英客运直航恢复,疫情以来中英“禁航令”正式告终

2022年08月17日发布 事件:2022年8月,根据英国驻华使馆消息,英国交通部与中国民航局已正式达成共识,恢复中英两国之间的双向直航客运服务。即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政府实行的中英直航禁令正式告终。 2020年12月至今,因英国疫情严峻,我国局方暂停中英定期直航,中英往返依靠中转。在此期间,与美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直航航班则按“五个一”政策执行。2020年底,英国出现新冠病毒变异毒株Alpha(B.1.1.7),考虑到疫情严峻,2020年12月,伴随多国政府对英国关闭边境、停飞航班,我国民航局也宣布,暂停中英定期直航2周。但2021年1月10日,我国民航局宣布继续暂停中英直航航班。此后至今(1年半),中英直航持续处于停航状态,中英往返只能依靠中转(在其他欧洲国家经停中转为主)。在此期间,我国与美国、其他欧洲国家的直航航班由此前的定期安排调整为“五个一”政策下灵活机动安排模式,虽航班数量大幅减少,但未完全暂停。 过去1年半,因海外疫情严峻,叠加我国入境航班熔断&入境人员隔离政策更谨慎严格,中英回国中转航班也供不应求,经济舱票稀缺。海外疫情爆发期间,驻英华人回国的需求意愿显著提升;同时我国实行了相对严格的入境航班熔断政策(确诊旅客5例,熔断2周;确诊旅客10例,熔断4周)、入境人员隔离政策(“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监测”),中英回国航班数量在直航停航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由此,中英回国中转航班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票价水平高昂。 目前留学生为中英往返旅客主要客源,因需求刚性,直航航班较中转航班更容易触发熔断。今年8月熔断政策调整,有利于中英直航班次进一步增加。疫情期间,出境旅游需求大幅受限,而赴英留学生的出入境需求具有刚性,故成为中英往返旅客的主要客源。同时考虑到,相较中转航班能够分流一部分潜在确诊乘客,直航航班熔断风险更大,需求刚性的留学生乘客群体更容易增加直航航班的熔断风险。而因2022年8月,熔断标准放宽,对于中英直航的恢复有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投资建议:进入下半年,国际航班限制逐步松动的预期逐步得到验证,我们维持继续动态把握五个一政策完全解除带来航空行业周期反转机会的观点不变。本次中英直航恢复,考虑到国航在北京首都机场基地优势明显,在中英航线的话语权显著且盈利水平优异,而南航已在疫情前退出天合联盟、与英航建立代码共享合作,叠加在北京大兴机场时刻放量,有望在中英复航后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关注龙头中国国航(601111.SH)、南方航空(600029.SH)。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带来的风险,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

资源

7月乘用车销量持续大幅改善,新能源产销继续高增长

2022年08月17日发布 7月沪深300指数下跌7.0%,申万汽车指数上涨5.1%,表现优于沪深300指数。7月汽车销售242.0万辆,同比增长29.7%、环比下降3.3%;其中乘用车销量217.4万辆,同比增长40.0%、环比下降2.1%,疫情缓解及购置税减半政策实施效果明显;商用车销售24.6万辆,同比下降21.5%、环比下降12.5%,卡车、客车同比均有下降。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59.3万辆,同比增长117.1%,延续高速发展态势,批发、零售渗透率分别为26.4%和26.7%。7-8月是传统淡季,受高温天气等影响,预计8月汽车销量同比有望增长,环比或将小幅回调。后续芯片短缺有望逐步缓解,汽车消费刺激政策持续落地,有望推动产销量稳步增长。 主要观点 7月乘用车批零销量同比增长,环比小幅下降。据乘联会数据,7月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213.4万辆,同比增长40.8%、环比下降2.5%,零售销量达181.8万辆,同比增长20.4%、环比下降6.5%。乘用车需求依然旺盛,批发和零售走势较好。后续芯片短缺有望逐步缓解,汽车消费刺激政策持续落地,有望推动产销量稳步增长。7月国内豪华品牌乘用车销量22万辆,同比增长14%、环比下降28%,消费升级带来的高端换购需求仍旧旺盛,京沪等主销区疫情缓解改善明显。主流合资品牌同比增长10%、环比下降9%,预计和芯片短缺影响相对较大、品牌吸引力下降、新能源发展较慢有关。自主品牌同比增长34%、环比增长4%,表现优于行业,自主头部企业产业链韧性强、有效化解芯片短缺压力,此外新能源销量表现较好。比亚迪等车企表现相对较好,建议持续关注。 7月商用车产销短期持续承压。据中汽协数据,7月商用车销售24.6万辆,同比下降21.5%。其中卡车销售21.6万辆,同比下降21.5%;受疫情及宏观经济等影响,卡车销量持续承压,预计下半年有望逐步回暖。长期来看,“大吨小标”治理将导致原有轻卡超标车型的单车运力下降,有望带来合规轻卡及中卡的销量提升。客车销售3.0万辆,同比下降21.1%,大客、中客和轻客同比下降3.8%、26.6%和22.3%。随着国内疫情好转及经济复苏,预计后续大中客车销量有望逐步恢复。 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延续高增长。7月新能源汽车销售59.3万辆,同比增长117.1%,延续了高速发展的态势。新能源乘用车销量56.8万辆,同比增长119.9%,批发、零售渗透率高达26.4%和26.7%;其中比亚迪秦/汉/唐/宋/元PLUS、五菱宏光Mini、几何A/E等车型热销使得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吉利汽车等表现较好,相关车企及产业链有望受益。新能源商用车销量2.5万辆,同比增长68.5%;6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售3394辆,同比增长9.1%,其中宇通客车、金旅客车、开沃客车销量位居前三。新能源汽车后续有望延续高增长,建议持续关注相关产业链投资机会。 1-6月汽车行业收入及利润均有所下降。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1-6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8708.2亿元,同比下降9.5%;实现利润总额1409.7亿元,同比下降8.2%。随着车市逐渐回暖,后续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有望恢复增长。 投资建议 整车:乘用车销量回暖但车企分化加剧,推荐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关注广汽集团 零部件:近期汽车销量回暖,原材料价格有所缓和,看好优质企业长期发展,建议布局产品升级、客户拓展以及低估值修复的个股,推荐银轮股份、精锻科技、福耀玻璃、宁波华翔、文灿股份、广东鸿图,关注继峰股份、保隆科技、泉峰汽车等 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销量2022年有望持续爆发,后续高增长确定性强。推荐国内龙头比亚迪,以及受益新技术、特斯拉及大众MEB国产化的拓普集团、均胜电子,关注旭升股份、三花智控等 智能网联:ADAS及智能座舱快速渗透,华为小米等加速产业发展。推荐拓普集团、伯特利、均胜电子、华阳集团、经纬恒润,关注光庭信息、湘油泵等 风险提示 1)汽车销量不及预期;2)原材料短缺及涨价;3)产品大幅降价。

资源

捕捉好政策信号,踏好行业盘整和修复节奏

2022年08月17日发布 事件 1)8月9日廊坊市发布限购条件放松等6条政策:取消户籍、社保(个税)等不适应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的限制性购房条件,取消“北三县”(三河、大厂、香河)和环雄安新区周边县(市)的住房限售年限要求等。 2)8月12日江苏省多地发布信贷条件放松政策:①南京市、苏州市:名下房贷未结清的,二套房首付3成(原政策5成),名下房贷结清的,二套房首付6成(原政策8成);②无锡市:名下房贷未结清的,二套房首付3成(原政策4成),名下房贷结清的,二套房首付5成(原政策6成)。 投资要点 抓住政策信号。 7月停工事件发酵期间,政策放松出现真空期,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停工对需求负面影响导致政策层面会将解决停工问题放在优先位置。7月中REDD报道纾困基金和8月初郑州地方百亿纾困基金政策接连发出,纾困政策推进的信号十分显著。我们认为自上而下的纾困政策会加速推进,乐观预期8月内会有实质进展。 政策推进助力9月销售修复。 停工问题本质上是供给端资金链断裂,问题发酵延伸到需求端,对期房销售短期内会有较大信心压力,因此我们看到7-8月重点城市销售远弱于2019-2020同期。分线城市需求端政策放松如有效果,需先要解决停工问题。纾困政策的实质性推进,对停工问题较严重的城市起到销售信心托底的作用,防止期房信心持续下行。纾困政策推出之后分线城市需求政策再放松,对需求才有更好的提振效果。8月第二周分线城市政策放松已经接连出现,我们认为后续分线城市政策放松力度还会加大。总体而言,我们判断8月底至9月纾困政策叠加需求端政策放松,会使得行业销售在9月出现显著修复。 弱修复环境利好融资强、聚焦强的房企。 2022年地产融资端政策没有实质放松,导致地产公司流动性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叠加行业销售量价下行,地产公司现金流主要依靠销售回款支撑,形势严峻。需求修复过程中,房企债务展期和停工问题干扰更添修复难度。我们5月底判断2022年行业需求弱修复,虽然如今我们判断Q3还会持续发力,但已经出现占比较高停工比例的城市其需求修复短期仍有难度,停工问题较少的城市修复力度会更强,全国来看整体需求修复力度偏弱。弱修复情况下,房企融资渠道通畅或者聚焦基本面扎实的房企,穿越周期胜算更大且存活下来后受益于供给侧优化的利好更多。优质房企在行业修复过程中市占率提升的趋势提前由近两年拿地力度和对应的拿地货值市占率锁定。 投资建议维持投资观点不变,继续看好两头开发企业。 5月底以来我们坚定看好两类地产公司,头部融资能力强的高信用龙头房企——保利发展,和聚焦强势区域的小而美标的——滨江集团、华发股份、越秀地产和天健集团。从月度销售表现、拿地表现和截止目前公司稳定性来看,这些房企的表现印证了我们的选择。此外,我们在8月3日发布的《房地产投资修复展望》报告中详细论证了地产土地购置下行带来后续新房供应不足的问题,需求2022Q3-4持续修复至2023年阶段,如果2023年出现新房供应紧缺,可能会利好二手房中介机构交易量的提升,因此我们看好中介公司中的龙头标的贝壳。 风险提示 不实负面消息扰乱市场对企业和销售修复信心。

  • 1
  • 412
  • 413
  • 414
  • 3218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