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 圈子

7254 位酷友已加入

本圈子收集技术类研究报告、白皮书等资料,学术类、产业类的都可以,上传时请尽量注明研报的概述信息~加入圈子可以上传、下载资料,也可以使用提问来寻求资料或分享你认为有价值的站外链接~

关注推荐最新

热门标签

资源

“金九”弱修复,政策组合拳释放积极信号

2022年10月12日发布 “金九”缺席,销售弱修复,期待“银十”。2022年9月,30城新房销售面积1310.17万平,同比增速为-13.91%,环比增速为6.58%,成交套数117536套,同比增速为-17.02%,环比增速为4.19%,本月成交面积和套数较8月有小幅回升。9月底以来,政策端发力稳楼市、扭预期,多部门出台下调利率、个税退税等措施,刺激刚需及改善性需求、稳定预期,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四季度销售将继续保持弱复苏态势,期待“银十”的表现。 二轮土拍较一轮稍有回温,流拍情况好转,溢价率略有下降。截至10月1日,除了沈阳外,已有21城完成第二轮集中供地。从成交规模看,已完成第二轮集中拍地的21城累计揽金5396亿元,超过22城首轮土地总出让金4988亿元,同比增加8.18%。从地块数量看,二轮集中供地21城12832元/平方米,较一轮土拍上升2.3%。从流拍情况来看,21个重点城市二轮集中土拍平均流拍率仅4.99%,较一轮土拍的19.8%下降14.81pct,得益于地方供地规则的放宽和拿地门槛的降低,土地流拍现象持续好转。从溢价成交情况来看,21个重点城市二轮集中土拍平均溢价率仅4.12%,较一轮土拍下降5.48pct。 三轮土拍开启,七成地块低价成交。第三批集中供地的22个城市有17个发布公告,13个完成出让。土地供应量共1827.37万方,较去年三轮同比下降68.11%,较二轮环比增加3.59%,供应量仍大幅缩减。已完成第三批集中供地的13个城市,目前共计成交涉宅用地226宗,成交规划建筑面积2665万平方米,收金3865亿元。其中,154宗地块底价成交,底价成交率达70.8%,较二轮增加5.01pct,31宗地块触限成交,触限成交率13.14%,较二轮下降5.12pct。 政策组合拳释放积极信号。9月底连续两天发布三大重磅政策,阶段性降息减税,提振市场需求。虽然本次下调房贷利率是“因城施策”层面的政策,但由于是央行授权的大范围统一调整,惠及的城市范围更广,较于之前城市各自调整政策的行为,对市场的提振效果将更为明显。二手房个人所得税通常按成交价的1%-2%或差额的20%来计算,本次退二手房交易个税降低了居民购房成本,有利于释放改善性需求,提升二手房市场交易热度。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迎来了2015年以来的首次下调,并已经处于历史最低水平(5年期以上3.1%),叠加房贷利率下行空间的打开,开启了地产信贷的宽松周期。 投资建议:相较于前期“因城施策”层面自下而上的分散支持,930自上而下的政策组合拳具有更强的信号作用和更明显的刺激效果,我们认为针对利率政策的一系列调整开启了行业信贷宽松周期,四季度或是新一轮政策窗口期,前期困扰行业的主要问题都在逐步进行解决和修正,我们认为接下来行业将走上弱复苏的道路,看好板块四季度的行情。我们建议关注强信用房企:万科A(000002)、保利地产(600048)、金地集团(600383)、招商蛇口(001979)、滨江集团(002244),建议关注优质物业管理公司:招商积余(001914)。 风险提示:销售下滑超预期、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等风险。

资源

抗通缩是底层逻辑,看好海风的大型化、海风出海和国产替代三条线

2022年10月12日发布 复盘:从周期走向成长,看好未来PE和EPS双击的可能性风电板块估值从21年下半年开始大幅提升→原因系板块从周期迈向成长,核心在于IRR过去周期性太强,而往后看周期性大幅削弱,成长性加强。 过去风电发展具有周期性,主要受到政策及补贴的影响,上网电价具有周期性→业主开发风电的IRR具有周期性:2014年国家首次下调风电上网标杆电价后2015年引发抢装潮;2016-2021年为补贴退坡期,陆上风电的标杆上网电价持续调整,2019年国家再次下调风电上网电价,并公布陆风与海风平价上网时间,引发2020、2021年抢装潮。 IRR与单瓦电价成正比,与弃风率、单瓦投资成本成反比:随着21年陆风平价、22年海风平价,收入端-单瓦电价稳定,发电效率提高;成本端-大型化&轻量化降低CAPEX。综合发电收入端和成本端,往后看风电项目IRR,将呈现上升趋势,进而带动装机提升,不再具有周期性,风电板块有望从周期走向成长。 成长性体现在:新增装机的高增速 短期:国内22年陆海风招标超预期(主要系CAPEX下降带来的IRR提升),我们预计23年国内海上装机高增有望达10-12GW;海外铸件、主轴、法兰头部企业日月股份、金雷股份、恒润股份今年以来海外收入占比均出现了明显的环比提升,验证海外装机需求提升。 中期:我们预计国内22-25年陆风新增装机量CAGR为15%,海风新增装机量CAGR为44%;海外22-25年陆风新增装机量基本持平,海风新增装机量CAGR为56% 其中,海风增速远高于陆风:陆风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海风系风电成长性的重要增量:资源储备空间大且不受土地资源限制 当前时间点:风电投资的本质是抗通缩(量的层面),寻找单位盈利持平或者向上(单位盈利)的标的抗通缩: 大型化降本使风电IRR提升带来装机量上行;但大型化降本带来细分赛道价格下行(大型化对零部件单MW价值量呈摊薄趋势)??抗通缩(单MW价值量不容易被大型化摊薄)是投资核心 分环节看通缩情况: 抗通缩(风机大小每提升1MW,单MW价值量基本不会变化甚至可能上升的环节)——从3MW→6MW,海缆(风场远海化带来送出海缆长度增加)、桩基(22万元/MW→19万元/MW)、偏航变桨轴承(17万元/MW→25万元/MW); 次抗通缩(风机大小每提升1MW,单MW价值量下降幅度较小的环节)——从3MW→6MW,铸件(22万元/MW→19万元/MW)、主轴轴承(16万元/MW→14万元/MW)、塔筒(66万元/MW→59万元/MW);通缩明显(风机大小每提升1MW,单MW价值量下降幅度较大的环节)——风机(风场容量一定的条件下,风机数量与风机单机容量成反比)。 盈利弹性:风电抢装期间处于盈利高点,抢装期后单位盈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往后看: 零部件: 铸件、主轴——日月股份冲天炉替换成电炉和降低树脂用量两项工艺改进在今年完成,单位盈利有望向上。 叶片——随着原材料价格下降,单位盈利有望向上。 海缆——行业单位盈利往下走,头部凭借技术先发优势,提高高电压产品占比,单位盈利有望走平。 塔筒——海陆风全面平价后盈利有望企稳。 风机:投资节奏晚于零部件,竞争激烈,盈利尚未见底。 投资建议:看好三条主线,分别为国内海风和大型化、风电出海、国产替代 1、海风需求高增和大型化投资机会: 受益于海风高增速: 海缆:作为典型抗通缩环节,离岸距离20~30→50+km,送出海缆ASP15以下→20+亿元/GW;【东方电缆】高压化、直流化下公司拥有技术储备的先发优势,以及广东的地域优势,中标优势明显;24年及之后欧洲海风高增速接棒,业绩韧性强;二线海缆厂商【宝胜股份】凭借220kV海缆业绩+央企背景,23年海风高景气有望获取海缆订单。 桩基:【海力风电】:海风产能持续扩张,单桩(桩基)产能国内领先,预计23年国内单桩供给紧缺,公司有望深度受益 风机:【明阳智能】:凭借半直驱技术先发优势、自供降本,叠加广东地域优势→海风市占率近20%;同时凭借规模优势+价格优势→国内风机有望出海打开空间,量价双升。 海风大型化带来的增量市场: 铸件:【金雷股份】:因锻制主轴难以应用在大尺寸风机(8MW及以上)上,所以海上风机大型化带来铸造主轴需求,公司依靠主轴精加工技术和原材料自产经验塑造在铸造主轴领域的领先优势。 齿轮箱零部件:【广大特材】:齿轮箱零部件——广大特材:海上风电带来大尺寸齿轮箱零部件需求,公司依靠生产经验积累(已掌握齿轮箱零部件粗车技术和其他风电锻件(主轴、法兰等)生产技术)和一体化优势(实现原材料齿轮钢自产),积极扩产齿轮箱零部件精加工项目,有望受益于海上大尺寸齿轮箱零部件紧缺。 投资建议:看好三条主线,分别为国内海风和大型化、风电出海、国产替代 2、出海增量市场→带来新的量和利的弹性,但各环节由于安装属性强弱导致有所差异铸件:【日月股份】:基于成本优势和无安装属性,铸件出口难度较低,但对精加工要求高,公司提升精加工产能(2023年精加工占比近50%)可打开公司铸件产品的出口空间,出口毛利率可高于国内15%-20%。 塔筒&单桩:【大金重工】:欧洲在海外市场的战略地位重要,大金在欧洲具有独一档的关税优势,看好未来单桩出口的阿尔法。 3、轴承国产替代增量市场 【新强联】:基于多年经验积累及率先引进无软带淬火技术,公司主轴轴承技术领先,同时绑定明阳大客户,大尺寸主轴轴承量产进度属国内进展最快,已实现7MW主轴轴承小批量出货。 【长盛轴承】:滑动轴承相比滚动轴承降本增效,国内外技术基本并跑,有望从0→1。公司作为国内滑动轴承综合性厂商,凭借多年技术储备,目前公司的风电领域产品根据不同的客户和不同的应用部位,分别处在测试验证及方案沟通阶段,24年风电用滑动轴承业务毛利占比有望达15%。 风险提示:风电装机量不及预期;大宗价格波动较大风险;技术研发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国际贸易环境影响等;测算具有主观性,仅供参考。

资源

论道“渗透率”:发轫之始,何须担忧?

2022年10月12日发布 四论“新能车渗透率”: 一论,新能车渗透率瓶颈远未到来。我们认为,新能车渗透率天花板并非为40-50%,而是80%以上。1)22年1-7月全球新能车累计销量对应的渗透率为11.51%;2)22年1-7月中国新能车累计销量对应的渗透率为22.01%;22年1-7月欧洲新能车累计销量对应的渗透率为16.08%;3)22年1-7月美国累计销量对应的渗透率为6.76%。 二论,全球范围燃油车禁售计划+主机厂停售燃油车时间表推进,电动化趋势不可逆转。1)各国或地区全面禁售燃油车计划多集中在2030-2040年时间区间内;2)国内外车企停产/停售燃油车多集中于2030年之前。3)我们预计,到2025年,中性和乐观情景下,全球新能车销量分别为2346.74和2773.90万辆,21-25年四年CAGR分别为38.34%和44.25%。 三论,产品驱动+技术推进,直击用户三大焦虑,强势开启增量空间。1)Model3“量产”与国产化成功“扰动”整个新能车市场,推动产品力快速攀升。2)正负极升级(高镍化、中镍高电压、LMFP、硅基负极等)缓解里程焦虑;3)电池结构革新(麒麟电池、刀片电池、复合集流体等)缓解安全焦虑;4)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高压快充、充换电桩普及)缓解补能焦虑。 四论,全局复盘,全球电动化进程刚刚拉开序幕。1)电动机出现并非偶然,其问世早于内燃机近10年;2)早期新能车行业受制于电池技术发展,普及率上限较低,而现有电池技术水平可支撑行业长期稳步发展;3)“马达轰鸣”将成过去式。车企相继宣布内燃机停止研发计划;4)对比于智能手机的发展,替代逻辑的本质在于产品驱动,全球新能车领域还处于产品驱动发展初期。 投资建议: 路线一:具备全球竞争力、行业格局稳定、盈利能力有望边际改善的产业链环节,重点推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孚能科技】、【恩捷股份】、【星源材质】、【天赐材料】、【新宙邦】等。路线二:新技术带来高弹性的标的,重点推荐:【鹏辉能源】、【容百科技】、【振华新材】、【科达利】、【德方纳米】等。 风险提示:1)宏观基本面不佳引致消费端疲软风险;2)全球地缘不确定性上升风险;3)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风险;4)行业竞争加剧风险;5)政策变化超预期风险;6)测算误差风险。

资源

光伏全面进入平价时代,户用光伏将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2022年10月12日发布 投资要点: 事件: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 01691 号(经济发展类 110 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提到,国家能源局将配合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做好绿电交易、绿证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之间的衔接,研究将户用光伏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绿证交易、绿电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是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市场机制,将户用光伏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助于市场机制更加完善。绿证制度作为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确认和属性证明以及消纳绿色电力的唯一凭证进行交易, 该制度主要目的有:(1)鼓励新能源发电企业通过进行绿证交易获取额外资金收益,尤其对于存量项目而言,可通过出售绿证的收益替代补贴资金,从而减少可再生能源补贴压力。(2)在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配额制出台之后,与配额制相结合,作为企业完成消纳配额的替代手段之一。 绿电交易交易标的物是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绿色电力产品,绿电的价格包含电能价值和环境价值溢价,其政策目的主要有:(1)新能源发电企业通过直接交易促进新能源发电消纳,并为新能源发电企业提供环境价值变现渠道。(2)绿电交易既可提供直接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途径,帮助企业完成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又可帮助企业树立企业形象(3)可以为新能源发电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推动电力消费结构优化。碳交易包含碳排放配额和CCER, 排放配额通常指政府分配的碳排放权凭证和载体; CCER 是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目前参与绿色电力交易的售电主体主要是符合绿证发放条件的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现阶段主要是集中式陆上风电、光伏。而户用光伏,还未有效参与到绿色电力交易市场中,将其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助于市场机制更加完善。 户用光伏具有就地就近开发建设、就地就近消纳利用的优点,是光伏发电发展的重点方向,将户用光伏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利于推动户用光伏市场的发展。国内户用光伏能够有效利用建筑屋顶,解决光伏发电发展面临的用地制约问题,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能够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助力乡村振兴。2021 年我国全年光伏新增装机 54.88GW,其中分布式光伏 29.27GW,占比 53.33%;集中式光伏电站新增装机 25.6GW,占比 46.64%。2022H1 全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30.88GW,同比增长超 137%。其中,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 19.65GW,以 63%的占比再次超过集中式电站,成为上半年新增光伏装机的主要部分。 海外欧美持续推进能源转型,欧盟 REPowerEU 计划草案提出,2022 年屋顶光伏发电量增加15TWh。该草案还要求欧盟和各国政府今年采取行动,将屋顶光伏装置的安装申请许可时间缩短至三个月,并提出“到 2025 年,所有新建筑以及能耗等级 D 或以上的现有建筑,都应安装屋顶光伏设备”。户用光伏将是未来光伏发电重点方向,将户用光伏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利于推动户用光伏市场的发展。 投资建议:重点推荐光伏板块,建议关注几条主线:(1)具有量利齐升、新电池片技术叠加优势的一体化组件企业:晶科能源、隆基股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2)盈利确定性高,供应紧俏的硅料环节: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3)自身效率或具有量增逻辑的硅片企业:中环股份、双良节能;(4)受益于总量提升的储能逆变器及集成商:锦浪科技、阳光能源、德业股份;(5)储能电池及供应商: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派能科技等。 风险提示:产业链价格波动风险、行业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资源

房地产行业下行对城投企业信用风险影响研究

2022年10月12日发布 一、房地产行业发展状况 房地产行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其发展态势对经济和政府财政收入产生重要影响。2021年以来,全国房地产行业降温明显,房企拿地意愿和投资意愿下降,房地产市场投资端和销售端均呈下行态势。 房地产行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其发展态势对经济和政府财政收入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基本实现平衡,逐步进入存量时代,中西部和东北区域已经出现存量房产过剩情形。在国家坚持“房住不炒”背景下,随着“三道红线”、贷款集中度管理、预售资金监管加强和限购限贷限价等房地产行业收紧政策的密集出台,房地产行业融资环境逐步收紧,部分过度举债扩张的房企未及时调整战略,在疫情等各种因素叠加之下出现流动性危机,信用风险持续暴露,房地产行业步入下行通道。2021年以来,全国房地产行业持续降温,房屋新开工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持续下降,行业下行加剧了购房者观望情绪,销售市场进一步遇冷。在销售回款放缓和融资环境收紧的双重压力下,房企拿地意愿和投资意愿明显下降。 2021年绝大多数省份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出现下降,2022年以来表现更为明显,随着房企投资意愿的下滑及各地“保交楼”、停工项目复工政策的深化,房屋新开工计划进一步搁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均有所下降,降幅中位数约为35%。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8月,商品房销售面积8789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0%;商品房销售额85870亿元,下降27.9%。销售均价方面,2020年以来,除北京和上海等地商品房销售均价持续上升外,剩余大部分区域商品房销售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整体看,全国房地产市场投资端和销售端均呈现下行态势。

资源

探寻政策确定性,保交付逐步落地

2022年10月12日发布 核心逻辑 各地保交付政策频出,纾困基金有望较快起到催化作用。2022年7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保交付”以来,各地通过多项灵活手段盘活困难项目现金流,包括各省市成立的纾困基金、申请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等。纾困资金主要针对项目执行,落地快、效率高、目的明确,有望较快产生催化效果。8月竣工增速在疫情好转、复工复产推动下已经有改善趋势,预计随着保交付相关资金逐步落地以及部分房企主动寻求融资加快交付节奏,竣工数据有望持续改善。 从地方角度来看,潜在待交付楼盘规模依然较大。根据易居研究院的测算,2018-2021 年全国商品住宅销售规模约60亿平方米,假设延期交付的项目面积占比3.85%,目前全国延期交付住宅面积在2亿平方米以上。如果这部分项目全部实现交付,在2021年竣工面积基础上仍有30%增长空间。 从房企角度看,各企业积极响应保交付政策,房企交付节奏有望加快。恒大等房企上半年加快恢复施工,尽管竣工规模不及往年,但潜在可交付体量仍然较大。碧桂园等现金流压力较小的房企,上半年竣工规模依然保持较高水平。预计伴随各级政府纾困手段介入,房企竣工速度有望加快。 保交付产业链企业有望优先受益。工程端来看,保交付政策有利于加快地产商交付速度,上游供应商接单加快出货节奏逐步恢复顺畅。且过去两年的行业困难促使供应商格局优化,头部企业优先受益;零售端来看,随着竣工改善向零售端传导,零售橱柜、衣柜、软体家居等品类也会迎来订单修复。建议关注江山欧派、欧派家居、志邦家居、顾家家居、喜临门。 风险提示:房地产市场变化的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资源

2022年中国氮化镓行业概览

2022年10月12日发布 随着氮化镓行业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中国氮化镓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78.7亿元提高至2021年的303.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0.1%,预计2026年将增长至1029.7亿元。 市场现状:第一代半导体功率在100W左右,频率约3GHz;第二代半导体材料频率能达到100GHz,但功率却不足100W;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功率可达到1,000W,频率接近100GHz,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材料。中国氮化镓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国产化水平不断提升,多家中国本土企业已拥有了氮化镓晶圆制造水平;多起融资事件反映了资本市场对氮化镓行业的投资热情及未来前景的持续看好。 产业链:氮化镓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包括氮化镓衬底及氮化镓外延片,原材料成本较高,进口依赖严重;中游为氮化镓器件制造商,经营模式分为设计制造一体、设计和代工厂;下游应用领域广泛。 发展趋势:氮化镓器件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车载充电器、DC-DC转换器等领域,可在节能70%的同时使新能源汽车充电效率达到98%,增加5%续航,目前已有丰田、宝马等多家汽车厂商入局氮化镓领域。预计2050年全球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将达到34亿吨,垃圾处理成为难题,等离子体气化技术处理垃圾经济环保,氮化镓材料可帮助等离子体气化技术实现产业化。 竞争格局:中国氮化镓行业集中度较为分散,各企业在氮化镓射频器件、功率器件、显示器件等领域竞相发展,竞争格局日益激烈,氮化镓产业链不断完善。中国氮化镓行业相关企业主要集中于东部及东南沿海地区,氮化镓行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有研发投入高、技术先进特点,相关企业多布局于经济较发达省份,其中江苏省氮化镓行业发展最好。

资源

智能家居入口,前景如何?

2022年10月12日发布 智能音箱定位逐渐模糊,产品应用场景以及功能愈发丰富;“全屋智能”以及“去中心化”概念或成为行业主流 智能音箱是一种具有集成虚拟助手的无线音箱和语音命令设备,市面上主要售卖两种类型的智能音箱,一种是无屏智能音箱,另一种为带屏智能音箱。智能音箱的核心卖点是其作为智能家居的主要入口之一的定位以及其语音交互能力和人工智能体验 中国智能音箱行业发展速度减缓,厂商减少补贴,试探中高端产品市场环境 中国智能音箱厂商通过大量补贴以价格战占领市场。在上游成本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厂商减少了补贴的金额,提高了产品售价以及产品力;2022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中国智能音箱销量以及出货量同比减少,销售额增加,带屏智能音箱在市场中占比提高 中国智能音箱行业遵循科技行业生命周期,现处于稳步向上发展阶段 中国智能音箱行业在2015-2017年的萌芽期过渡后,进入2018-2019的高速发展期产品出货量在2019年达到顶峰,在随后的2020-2022年段,产品出货量及销量双双下降。2022年上半年,智能音箱销量持续低迷,但销售额微微上涨,或预示着厂商采取了新的产品发展策略

资源

取消公摊面积会有怎样的影响?

2022年10月12日发布 【每日一问】 8月29日,内蒙古住建厅将取消“公摊面积”的建议列为近期亟需修订的立法项目建议上报住建部。“是否取消公摊面积”再度引发市场热议。 目前,全国在商品住宅的交易和确权中普遍以共有建筑面积为标准,公摊面积制度在我国存在已久。“公摊面积”概念最初由中国香港引入内地,最早出现在2001年开始施行的《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的“公用建筑面积”,该办法指出:商品房建筑面积由套内建筑面积和公用建筑面积共同组成。 每一户的公摊面积=本户的建筑面积×公摊系数,而套内面积≈建筑面积-公摊面积。我国公摊面积比例无统一标准,联排、别墅相对最低,大约在1%~8%,7层以下多层住宅为7%~12%,7~11层住宅为10%~16%,12~18层住宅为14%~20%,18~33层住宅为16%~24%。 国外普遍没有公摊面积,发达国家套内面积普遍在30平米以上。1)英国:购房合同里写的面积是套内使用面积,而不是宽泛的建筑面积,且公寓阳台或露台面积都是开发商赠送。2)澳大利亚:不存在任何公摊面积。别墅、公寓都是按使用面积计算,垂直高度低于2米的小房间、地下室、跨越房屋之间的通道、房内必须的各种支撑物等都不计入面积。3)日本:没有公摊面积。房产证通常以室内的使用面积计入,不计算墙壁面积。 当前统计局披露的我国城镇户籍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9.8平,我们修正后的2021年城镇常住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约为31.1平。假设得房率为80%,实际人均套内面积为24.9平。而发达国家的套内面积普遍在30平以上,其中美国、英国、法国分别为52、40、37平,日本、韩国分别为31、27平。 “公摊面积”存废之争由来已久。2019年住建部《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提到“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然而今年3月,最新版本的征求意见稿,已经把这条删除,可见“公摊面积”的取消仍然存在争议。早在2002年,重庆是国内首个取消公摊的城市,实行商品房交易按照套内面积计价的政策。从房价角度来看,效果并不明显。香港2013年取消了公摊面积,但是房价没有下降,2013年、2014年香港房价同比增速分别为7%、4%,与2012年6%的增速基本保持平稳。重庆2002年后的20年间房价也没有因公摊面积制度的取消而出现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对于购房者来说,总价影响不大。重庆的房产销售广告上都会分别注明套内单价或建面单价分别是多少(总价一样),购房合同上也会载明,同时物业费大部分还是按照建筑面积在收,整体购置费用与后续物业费与此前没有差别。 我们认为取消“公摊面积”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会影响到购房者的权利。1)我们认为鉴于以建筑面积作为商品房销售的计价依据,已经实施多年,并且已有法律法规确认,如果改革计价依据首先必须修改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明确套内面积的概念及计价方式,做好宣传、普及和解释论证工作,设置合理的过渡期,以实现计价依据和标准从建筑面积向套内面积的平稳过渡,因此实施的难度较大,周期较长。 2)改变计价方式或带来变相涨单价的情况。即便取消公摊面积,开发商也可能通过涨房价、涨物业费等方式转嫁公摊费用,因此可能实际意义有限。3)取消公摊面积后,开发商或最大化压缩公共区域以节约成本,进而影响居住的质量与舒适度。 我们认为取消公摊面积收费是趋势,但仍需要逐步过渡,目前可以优先从以下措施入手。1)先从部分城市开始试点。2)合理控制比例,增加透明度。当前的公摊面积计算,既缺乏统一标准,在测量上又不具有独立性,主要是由开发商测算,然后交由规划部门审批。相比取消公摊面积,完善相关规定无疑更具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比如明确公摊标准,明确公摊面积的最大比例、收费标准、测量方式等,减少、避免相关争议。也可对肆意扩大公摊的开发商引进一些惩罚赔偿机制。 【今日收评】 从大盘表现来看,今日(10月12日)申万房地产板块上涨1.94%,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0.42%;恒生地产板块下跌2.11%,相对恒生指数收益率为-1.33%。申万房地产板块中,央企、地方国企与民企涨跌幅均值分别为1.84%、2.60%、1.95%。地产股板块上涨,昨晚央行公布社融数据,整体社融表现好于市场预期,9月新增社融3.53万亿元,同比多增6274亿元,环比多增1.1万亿元,提振了市场情绪。其中9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3456亿元,同比虽仍少增1211亿元(同比-26%),但同比降幅自8月开始逐月收窄,体现了地产支持政策在逐步见效。我们认为930信贷政策加码放松后,房地产市场将逐步出现好转,带动信贷数据稳步回暖。今日金融科技概念走强(上涨3.87%),板块内中天金融、海泰发展涨停。 从个股表现来看,主流A股房企今日涨跌幅均值为1.84%,排名前三是滨江集团、金科股份、新城控股,涨跌幅分别为4.29%、2.94%、2.31%。主流内房股今日涨跌幅均值为-2.40%,排名前三是越秀地产、龙湖集团、建发国际集团,涨跌幅分别为0.31%、-0.60%、-1.96%,均区域性国企和优质民企。龙湖公布9月经营数据,单月权益销售额115亿元,同比下降18%,在北京、上海等地新增4宗地块,权益拿地金额57亿元,拿地强度达49.6%,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现金流充沛。

资源

政策红利空间巨大,加速渗透拐点已现

2022年10月12日发布 什么是工业数码电子雷管。传统工业雷管主要为导爆管雷管、工业电雷管,通过内置的化学延期药剂实现延期。电子雷管是采用电子控制模块对起爆过程进行控制的电雷管,其中电子控制模块替代化学延期药剂实现延期,且可通过物联智能由相关部门管控,相较传统工业雷管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爆破效率。电子控制模块是电子雷管的核心组件,电子雷管通过电子控制模块实现可靠通信、身份识别、状态检测、精准延时、起爆控制等关键功能。 政策红利驱动电子雷管行业快速增长。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8年颁发《关于推进民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大对数码电子雷管的推广应用力度;并于2021年11月发布《“十四五”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安全发展规划》,要求除保留少量产能用于出口或其它经许可的特殊用途外,2022年6月底前停止生产、8月底前停止销售除工业数码电子雷管外的其它工业雷管;暂时保留煤矿许用工业电雷管生产和销售,2022年9月底前停止生产、11月底前停止销售。矿山开采与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子雷管等民用爆炸物品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市场需求,此外,煤矿、石油开采、消防、地质勘探等领域进一步打开了电子雷管的市场空间。 电子雷管空间广阔。根据中爆协数据,中国雷管行业2019、2020、2021和2022年1-8月产量分别为10.9、9.6、8.9和5.7亿发;其中电子雷管产量分别为0.6、1.2、1.6、1.6亿发,电子雷管占比分别为5.5%、12.2%、18.4%和28.0%,占比持续提升。根据《壶化股份招股说明书》,传统雷管单价约1-3元/发,电子雷管单价约15-20元/发。我们假设2022-2024年全行业产量分别为9.1、9.3、10亿发。我们测算中国雷管行业2021年市场空间约45亿元,我们预计2022~2024年市场空间约为69、129和150亿元。按省份来看,2021年中国雷管需求大省包括四川、云南、山西等省份,21年销量分别为1.04、0.89、0.85亿发。 电子雷管加速渗透,拐点已现。2022年1-8月,雷管产量为5.65亿发,同比增加1.64%。2022年8月份,工业电雷管产量为0.09亿发,同比减少29.33%;导爆管雷管产量为0.03亿发,同比减少93.25%;电子雷管产量为0.36亿发,同比增加117.43%。从单月的数据来看,电子雷管的渗透率(电子雷管单月产量/雷管总产量)已从2022年3月~6月约20%左右的水平提升至2022年7月的61%和2022年8月的73%。 电子雷管行业竞争格局:供给侧改革,份额向龙头公司集中。(1)电子雷管:根据中爆协2022年1-8月数据,2022年中国共有超过34家企业提供电子雷管产品,其中有10家为上市公司,10家上市公司电子雷管产量合计份额超60%。(2)电子控制模块:行业主要企业包括力芯微、全安密灵、上海鲲程等。 投资建议:重点关注电子雷管行业相关企业上市公司。建议关注:1、电子雷管上市公司:壶化股份(山西省需求位列中国前三,山西省雷管龙头公司,控股电子控制模块企业有望提升盈利水平,电子雷管产能约0.6亿发、电子雷管1-8月产量国内份额6%、8月产量份额8%,下同)、保利联合(1.71亿发、8%、8%)、金奥博(0.85亿发、5%、5%)、南岭民爆(0.65亿发、6%、8%)、国泰集团(4%、4%)、广东宏大(0.20亿发、3%、3%)、江南化工(0.37亿发、4%、5%)、雅化集团(17%、12%)、凯龙股份(0.70亿发、4%、4%)、雪峰科技(3%、2%);2、电子雷管控制模块上市公司:力芯微。 风险分析:宏观经济周期风险;安全风险等。

资源

2022年上半年煤炭行业信用风险总结与展望

2022年10月12日发布 2022 年上半年,受益于上年保供期间新增产能的逐步释放,全国原煤产量同比增加明显,下游钢铁和建材行业对煤炭的需求支撑有所减弱,但由于 2021 年煤炭行业缺口较大,煤炭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加之政策对煤炭价格控制较为严格,煤炭价格延续了 2021 年末以来的高位运行态势,煤炭行业盈利规模较上年同期显著提升。2022 年上半年煤炭行业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大幅回升,且期限明显拉长。 目前,煤炭价格保持高位稳定运行,煤炭企业盈利向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煤炭企业的偿债压力,同时提升了投资者对煤炭企业债券的偏好。预计 2022 年下半年煤炭行业整体信用环境将持续改善,但仍需关注非煤业务占比高、盈利能力弱、债务负担重、融资环境恶化及安全管理压力大的煤炭企业在煤炭价格出现波动时的风险暴露。 2022 年上半年煤炭行业运行情况回顾 2022 年上半年,随着上年增产保供的新增产能逐步释放,全国煤炭产量快速增长,煤炭产地进一步向晋陕蒙及新疆地区集中,煤炭进口量降幅较大;下游需求方面,电力对煤炭的需求基本保持稳定,钢铁及建材等下游行业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对煤炭的需求支撑有所减弱。同期,随着调控政策发力和煤炭供给的增长,煤炭价格自 2021 年 10 月冲高回落,但整体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煤炭企业整体盈利水平大幅提升。 行业供给 2021 年,煤炭供需整体处于紧平衡状态,煤炭价格高企,为保障煤炭供给满足下游需求增长, 缓解下游行业用煤成本压力,增产保供成为煤炭行业主基调。 2022 年上半年,煤炭行业仍着重于增产保供。据生态环境部消息,2021 年 10 月煤炭保供工作启动以来,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已审查审批煤矿项目 102 个,涉及产能 5.1 亿吨/年;2022 年上半年,生态环境部完成了 20 个煤矿项目环评审批,新增煤炭产能 1.25 亿吨/年。2022 年 3 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在《关于成立工作专班推动煤炭增产增供有关工作的通知》中,要求主要产煤省区和中央企业全力挖潜扩能增供,年内释放煤炭产能 3 亿吨以上,其中 1.5 亿吨来自新投产煤矿,另外1.5 亿吨增量则通过产能核增、停产煤矿复产等方式实现。 随着优质先进产能逐步释放, 2022 年上半年,全国原煤产量达到 21.94 亿吨,同比增长 11.00%,增速较 2021 年同期大幅提升。 受煤炭资源分布条件影响,中国煤炭资源集中在晋陕蒙以及新疆地区,上述地区的资源储量约占全国基础储量的 70%。2016 年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推行以来,中东部及南方地区开采条件差、单井规模小的矿井受到的影响大于晋陕蒙及新疆地区的大型矿井,同时产能置换和新增先进产能也多位于晋陕蒙及新疆地区。 2019 年以来,晋陕蒙及新疆原煤产量占全国原煤产量的比重逐年上升,煤炭产能向资源富集地区进一步集中。 进口煤方面,2022 年上半年由于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增加推高国际煤炭价格致使国内及国际中高热值煤炭价格倒挂,叠加作为我国煤炭主要进口国的印度尼西亚阶段性暂停煤炭出口,我国煤炭进口量规模整体缩减。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 2022 年上半年,全国累计进口煤炭(煤及褐煤)1.15 亿吨,同比下降 17.5%。

资源

医疗基建利好,行业超跌反弹

2022年10月12日发布 核心要点: 医疗基建利好,行业超跌反弹 本周医药生物上涨4.5%,位列一级行业涨幅第1位,跑赢万得全A7pct,年初至今行业指数下跌幅度29%。三级行业方面,13个子行业11个子行业上涨,其中医疗设备涨幅居前,上涨15.1%,医疗耗材、医院、线下药店及生物药涨幅均超过5%,疫苗及血液制品两个子行业未跟随行业反弹,呈现微跌走势。估值方面,10月10日医药生物PE-TTM(剔除负值)为21.8X,PB2.87X,PE-TTM已跌至近6年两倍标准差下以下,相对万得全A(剔除金融、石化)PE、PB估值溢价有所上升,分别为0.82、1.29。 创新药:国产自身免疫新药SIM0278达成超5亿美元海外授权 国产自身免疫候选药物IL-2突变融合蛋白(IL-2mu-Fc)SIM0278与Almirall达成超5亿美元海外授权交易。SIM0278将携带特定突变的IL-2与抗体Fc端融合,显著延长了分子半衰期并提高受体特异性与亲和力,能选择性激活调节型T细胞(Treg),而几乎不激活效应T细胞或NK细胞,从而达到恢复机体免疫平衡的作用,在多个临床前疾病模型中展示出优异的疗效。PD-1之前,IL-2靶点曾在肿瘤免疫治疗掀起研发热潮,但因其半衰期短及副作用大导致临床应用受限,近几年IL-2作用机制研究持续深入以及工程化技术的改进,IL-2靶点交易日渐活跃。2018年以来,BMS、赛诺菲及默沙东等头部公司纷纷重金并购IL-2靶点项目,国内企业信达生物、君实生物、恒瑞药业等也均有所布局。 投资建议 上周我们复盘十年维度医药生物指数最大回撤,当前指数回撤为十年区间第3次跌幅超过40%,从估值水平看,当前估值水平也下跌至2倍标准差以下,从钟摆理论来看,我们提示当前钟摆或已至极致区间。从本周市场表现来看,医疗基建利好释放,细分板块出现超过15%的大幅反弹,从这个交易行为来看,市场也处于极致区间。进入四季度建议重点关注事件,创新药国谈将于四季度正式开启,将成为创新板块主要催化事件,另外药明生物公告子公司已于10月7日正式从美国商务部的“未核实清单”(UVL)中移除,创新药产业链研究服务最大的估值压制因素得以缓解,有望修复市场悲观情况。建议重点关注潜在边际变化个股投资机会。 中长期选股逻辑需要紧密把握医药生物产业全面升级,步入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趋势,我们跟踪药品制造业全产业链各环节相关行业变化,梳理三大投资主线,建议关注前沿科技创新、Pharma转型创新、底层工艺创新。 1、前沿科技创新主线:前沿技术平台价值,建议关注布局ADC、双抗及mRNA三大技术平台公司潜在投资机会。 2、Pharma转型创新:看好存量业务市占率提升保障持续稳定现金流业务,创新差异化竞争策略个股。 3、底层工艺创新主线:TOB端隐形冠军,建议关注生物药产业链上游高端分析仪器、试剂及耗材等细分领域个股机会。 风险提示 1、创新药临床研发及医药采购政策低于预期。2、国际化进程低于预期。

  • 1
  • 135
  • 136
  • 137
  • 3218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