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 圈子

7254 位酷友已加入

本圈子收集技术类研究报告、白皮书等资料,学术类、产业类的都可以,上传时请尽量注明研报的概述信息~加入圈子可以上传、下载资料,也可以使用提问来寻求资料或分享你认为有价值的站外链接~

关注推荐最新

热门标签

资源

Q3销量增速转正,下游开工向好

2022年10月13日发布 事件: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9月,挖机销售21187台,同比+5.49%。国内10520台,同比-24.5%;出口10667台,同比+73.3%。2022年1-9月,挖机累计销售200296台,同比-28.3%;其中国内119990台,同比-48.3%;出口80306台,同比+70.5%。 核心观点:9月挖机行业销量增速表现好于预期(CME预计增速为-9%左右),Q3销量同比增速回正。疫情控制后已逐步迎来开工旺季,“稳增长”政策发挥能效,叠加出口增长的亮眼表现,2022年整体呈前低后高走势,展望Q4,工程机械基本面有望短期回暖。综合来看,当前龙头公司估值基本处于历史较低水平,积极布局电动化、国际化转型升级,具备中长期收益配置价值。 行业Q3销量增速同比转正符合我们的预期,工程机械基本面有望短期回暖:①根据我们此前测算:在2022年挖机行业增速-20%(悲观)预期下,按照过去5年月度销量占比推算,同时考虑到上半年疫情压制开工,导致需求延后,因此下半年销量占比预期平均每月上调0.9pct,我们预计下半年合计销量有望达到13.1万台,同比+10.2%,其中Q3、Q4增速分别3.3%、16.1%。②从行业实际表现来看:2022年Q1-Q3,挖机销量分别为7.7、6.6、5.7万台,同比增速分别为-39.2%、-32%、3.1%,三季度同比增速回正,符合我们预期;2022年7-9月销量同比增速分别为3.4%、0.0%、5.5%,上半年月度增速降幅逐步收窄后,随着下半年高基数压力进一步缓解,以及疫情影响逐步消退,整体开工复苏一定程度上带动设备需求。2022年全年呈前低后高走势,四季度销量增速表现有望进一步提升。 9月出口销量首次超越内销,2022年1-9月累计出口占比已达40%:分市场来看,7-9月,挖机内销分别为9250、9096、10520台,同比增速分别为-25.0%、-26.3%、-24.5%;出口分别为8689、8980、10667台,同比增速分别为73.2%、56.8%、73.4%,9月内销增速环比小幅收窄,出口表现依旧亮眼,月度销量规模首次超越内销。从出口累计数据来看,2022年1-9月,挖机出口销量约8万台,同比增速70.5%,占总销量比重达40%,对比2021年同期,挖机出口占比仅17%。2016-2021年,出口销量复合增速达56.3%,我们预计2022年全年行业出口增速仍有望超过55%。 社融规模、结构双双改善,“稳增长”政策落地生效,疫情后复苏叠加新增项目共同促进开工向好:从投资端来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9月新增社融3.53万亿元,预期2.73万亿元,前值2.43万亿元,规模和结构均有所改善,其中企业中长贷、委托贷款高增反映了“稳增长”政策的落地生效,带动基建方面配套贷款增加。从实际开工表现来看,根据8月央视财经挖机指数报告,8月工程机械平均开工率63.99%,环比持续增长,延续Q2以来复苏趋势;根据三一重工调研情况,8月末,大挖开工率同比回正,9月下旬,中小挖开工率同比回正。 投资建议:工程机械板块处于基本面底部,龙头公司均经过行业上行期和下行期考验,在当前行业下行阶段积极布局数字化、国际化转型升级,依靠创新驱动铸就更深护城河,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建议关注低估值龙头三一重工、恒立液压、浙江鼎力、中联重科、徐工机械、杭叉集团、安徽合力等。 风险提示:基建投资不及预期;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盈利能力下滑;海外市场拓展受阻导致出口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影响下游开工。

资源

英特尔入局独立GPU赛道,行业格局或将迎来变化

2022年10月13日发布 主要观点: 事件概况 英特尔于 9 月 28 日发布了其首款高端桌面显卡锐炫 Arc A770,并于10 月 12 日上市,非公版也将快速跟进。该显卡采用台积电 6nm 工艺制造, 具有 32 个 Xe核心,并配备 8/16GB 的 GDDR6 显存,性能接近英伟达 RTX3060 或 AMD 6600xt。 高端 GPU 产品正式发布, CPU 龙头正式布局独立显卡赛道 从广义 GPU 赛道来看, Intel 凭借其庞大的 CPU 出货,联合销售其核心显卡, 占据市场 60%左右份额(2020Q1 至今)。 但随着图形算力和AI 算力的需求逐渐增加,核心显卡受制于核心规模、显存带宽等因素难以突破其性能上限,无法胜任高性能计算场景。 独立 GPU 赛道方面, 目前主要玩家仍为英伟达和 AMD,前者长期占据 75%以上市场份额(2020Q1 至今),余下市场份额几乎由 AMD 占据。随着 CPU行业龙头 Intel 发布高端独立 GPU,其入局无疑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赛道竞争格局,增加消费级独显和商用 AI 加速器的可选项。 光线追踪性能表现亮眼,或与旗下 CPU 产品实现技术联动 A770 显卡搭载 32 组光线追踪单元,官方宣称其光线追踪性能超过竞品 65%。 此外,英特尔还推出了 XeSS 技术,其定位和功能接近于英伟达的 DLSS 和 AMD 的 FSR,利用 AI 技术实现帧数增加,并相对提升图像保真度。但与竞品类似,支持该技术的游戏仍然数量有限。 在与现有 CPU 产品技术联动方面, 锐炫显卡配合酷睿处理器使用,可借助 Deep Link 技术实现性能和效率的全新提升。 以功耗分配为例,通过智能算法实现酷睿处理器和英特尔锐炫显卡之间功耗调度, 可将创作和计算密集型应用程序的性能最高提高 30%。 此外,英特尔还推出了多个计算引擎和 AI 加速器协作的超级计算技术,为未来的 GPU间计算协作奠定基础,目前官方支持 12 代及以上酷睿处理器和锐炫显卡采用该技术。 初代产品竞争力仍稍逊对手,但对行业格局多元化意义重大 从目前来看, Intel 锐炫产品在竞争力上仍存在不足: 1)英伟达 40 系显卡已经于 9 月 20 日发布,其性能相比 30 系显卡实现了显著提升,而目前英特尔锐炫显卡旗舰产品 A770 仍处在接近 RTX3060 水平上,存在明显差距; 2)英伟达已经建立了完善的 CUDA 生态,帮助创作者在特定软件中释放 GPU 加速性能,具有较高的用户粘性,行业壁垒的存在对新入局者并不友好; 3) 由于性能、功耗、驱动优化等不具备优势,无论是 PC 厂商还是主机厂商,使其放弃或部分放弃英伟达和 AMD 产品, 转而使用 Intel GPU 存在一定难度。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以太坊合并后, 大量矿卡重回市场,显卡价格或将整体承压。 但无论如何, 随着 Intel GPU 产品的强势入局,“二分天下”的独立显卡市场势必迎来新的变化,走向更加多元、开放的市场格局。 国内企业: 错位竞争为主,尝试向上突破 景嘉微, 国产 GPU 领军企业, 旗下 JM9230 产品支持 4 路 4k 解码,单精度浮点性能为 1.2 Tflops。而 JM9 系列第二款图形处理芯片已完成流片、封装阶段工作及初步测试工作(2022Q2 公告)。 摩尔线程, 高性能 GPU 产品 MTT S60 已经发布(发布时间 2022Q1),采用 12nm 制程,单精度算力最高可达 6Tflops; 芯动科技, 风华 2 号(发布时间 2022Q3),支持 4k 实时解码,浮点算力为单精度 1.5Tflops, AI 性能达到 12.5TOPS(INT8); 风险提示 1)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2) 技术突破不及预期; 3) 供应链波动大,影响科技企业发展。

资源

当下可能是计算机板块最佳配置时点,首推信创和网安

2022年10月13日发布 核心观点 为什么当下可能是计算机板块的最佳配置时点?我们在今年6月发布的计算机行业中期策略报告《坚守景气,迎接板块反转》中即明确:“多因素表明计算机板块已在底部区间,而三季度末前后有望迎来最佳配置时期”。主要原因如下:1、本轮板块调整时间已超24个月,时间足够久;2、三季度后板块22年估值更具确定性且类似历史底部情况;3、国内经济逐步复苏,Q3和Q4可能出现板块业绩拐点;4、二十大后有望出现新的政策催化;5、智能驾驶和能源互联网等产业大势所趋。 计算机行业贝塔属性较强,板块走势与估值波动高度一致。中国计算机软硬件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整体产品化率偏低,大部分公司商业模式欠佳,叠加中国经济与政策周期的影响,板块业绩成长的持续性和可预测性相对较弱。回顾板块历史走势,计算机行业指数与板块TTM估值走势高度一致,反映出在利润和PE两个决定股价的因素中,估值对计算机板块走势的影响往往更大。 计算机行业过去十五年来持续的成长逻辑是:一方面政策推动国产化率和信息化率提升,另一方面是产业变革引发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需求。总结过去十五年计算机板块的情况,我们认为计算机板块大级别行情来临时具有4个特征:估值低、业绩驱动(政策、产业催化)、主线赛道以及企业诉求。从过去15年的历史看,每五年计算机板块都会孕育一轮超强的行情,而行情的主线和涨幅最好的标的基本都在五年政策和产业主线中。 当前首推信创和网络安全板块。 美国扩大半导体对华出口管制,行业信创持续加速。今年以来,以运营商为代表的行业信创持续加速,信创产品份额不断提升,而近期美国扩大半导体对华出口管制对我国计算机产业基础软硬件安全问题再次敲响警钟。预计后续除运营商外,金融、能源及各类央企信创也有望加速。 网络安全板块业绩有望持续改善。21年以来,板块受到疫情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多因素影响,业绩持续疲软,主要表现为收入增速不及预期、研发及销售费用投入较多、部分公司毛利率下滑、利润与收入增速不匹配等。未来随着经济逐渐复苏及安全重要性不断提升,板块收入同比增速有望恢复,且随着竞争缓和,费用投入回归理性及毛利率改善,板块利润端也有望同步恢复。 投资建议:重点推荐神州数码、金山办公、启明星辰,其他重点关注中科曙光、中国长城、天融信、奇安信、安恒信息、深信服等。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的风险。

资源

行业迈入产销旺季,景气度有望再次向上

2022年10月13日发布 乘联会发布数据:9月乘用车批发销量229.3万辆,同比+32.0%,环比+9.4%;9月乘用车零售销量192.2万辆,同比+21.5%,环比+2.8%。 9月乘用车市场批发环比+9%,金九银十已至。9月乘用车批发销量229.3万辆,同比+32.0%,环比+9.4%;乘用车零售销量192.2万辆,同比+21.5%,环比+2.8%。分品牌看:1)自主品牌零售89.0万辆,同比+28.0%,环比+5%;2)主流合资品牌零售74.0万辆,同比+8.0%,环比-4.0%;3)豪华车零售29.0万辆,同比+45.0%,环比+15.0%。。 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保持高增长,渗透率达29.4%。据乘联会,9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达29.4%,零售渗透率达31.8%。9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67.5万辆,同比增长94.9%,环比增长6.2%,其中纯电动批发销量50.7万辆,同比增长76.3%;插电混动销量16.8万辆,同比增长186.4%。厂商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有15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83.2%。其中:比亚迪汽车20,0973辆、特斯拉中国83,135辆、上汽通用五菱52,377辆、吉利汽车39,227辆、广汽埃安30,016辆,长安汽车28,574辆、上汽乘用车23,433辆、奇瑞汽车20,508辆,哪吒汽车18,005辆、理想汽车11,531辆、零跑汽车11,039辆、蔚来汽车10,878辆、一汽大众10,770辆、长城汽车10,368辆、金康新能源10,101辆。 行业迈入Q4旺季,景气度有望再次向上。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9月汽车消费指数92.1,同比+42.6%,环比+3.1%。随着汽车供应逐步恢复,9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54.7%,同比+4.3PCT,环比+0.5PCT。受益购置税减半政策,8月销量基数较高,9月乘用车市场零售环比增长相对平缓。10月行业进入Q4旺季,主力车企增产力度强健,购置税减半政策进入倒计时阶段,有望拉动需求持续增长。 投资建议:随着车购税减半政策实施进入倒计时阶段,消费者购车的关注度明显提升,供给端主力车企增产力度强健,叠加行业Q4传统旺季到来,我们认为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景气上行,建议关注: (1)整车自主品牌龙头【长安汽车、比亚迪、广汽集团、长城汽车、上汽集团】; (2)细分赛道零部件:①线束【卡倍亿、沪光股份】等;②智能座舱【德赛西威、均胜电子、常熟汽饰、华阳集团】;③线控底盘【伯特利、中鼎股份、保隆科技、拓普集团】; (3)电动化赛道:①一体化压铸【广东鸿图、文灿股份、旭升股份、爱柯迪】②热管理【银轮股份】③电机电控【欣锐科技、英搏尔】等。 风险因素:疫情反复;购置税刺激不及预期;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等。

资源

电子赛道动能依旧,芯周期破暗将明

2022年10月13日发布 电子周期下行缓慢筑底,行业呈现结构性变迁。产品周期维度,随着5G、AI及汽车电子等应用深化,电子赛道以产品扩张主导的行业增量持续高企,将为行业未来10-20年的高速成长提供巨大基础动能。2022年整体处于行业下行区间,主要归因于全球经济不景气、消费者预防性储蓄增强、行业创新不足等因素传导下消费电子表现相对疲软,此外,2020年疫情后电子行业呈现供应链紧缺现象,产生部分缺货及涨价影响,在产能陆续释放后缺货缓解、库存水位随之变动。我们认为,当前处于此轮电子行业周期底部位置,展望后市:汽车电子、工控等需求逆势上行,伴随消费电子需求触底反弹,行业受多轮驱动将迎新一轮周期;另一方面,当前半导体销售额周期峰值已过,据历史经验,下一轮周期也将接踵而至,期间存在黄金布局时机。 电子行业跌幅第一,估值性价比凸显。自2022年初至9月30日,根据申万一级行业指数比较,电子行业跌幅37.74%,半导体行业指数位于近10年5.02%分位,已经到较高性价比区间,可逢低布局。当半导体行业存货率高位盘整或下行时,一段时间后费城半导体指数超额收益下跌见底。在此过程中,投资机会主要体现于被动去库存与主动补库存阶段,行业景气探底复苏,这一时期企业估值性价比较高。半导体股价反应往往提前于周期来临前,从估值角度看,目前半导体板块估值合理,对于下行周期的悲观预测已基本体现,新一轮布局时点愈发接近。 新一轮周期引领优质赛道标的价值重估,半导体行业兼具周期与成长属性,投资机遇交叠出现,新一轮周期前期布局需更为精细,寻找业绩确定与预期改善赛道。 (1)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国产替代底层逻辑下资本开支投资维持高位。设备认证周期长且过程繁琐,细分龙头企业护城河加厚,尤其国产空白领域填充型厂商,我们关注在PECVD&ALD领域具备技术及渗透率先发优势的拓荆科技以及平台化布局的北方华创;设备零部件方面,小而美赛道核心确定性更强,但整体横跨机械、电器、仪器仪表、光学元件等多个赛道,个股特征更为明显,需深入细分产业链进行发掘。 (2)特种IC。国防军工自主可控及电子元器件国产化双重驱动,2027年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及2035年国防与军队现代化的目标稳固需求,正向研发持续推进,助推行业业绩放量,关注行业景气上行期间已形成定型业绩放量且具备技术优势的紫光国微等; (3)电力电子SiC。SiC性能优势体现,汽车电动化浪潮下需求走强,行业供不应求景气持续并为国产厂商提供成长窗口,800V平台加速落地+价格甜蜜点将至,关注三安光电/天岳先进前瞻布局化合物半导体; 此外,缺芯潮结构化特征呈现,车规级MCU成缺芯主力,电源芯片、调制解调器等汽车模拟芯片未来三年可能接棒成汽车生产重要制约,估值有望上涨。持续关注国产替代叠加创新景气高涨背景下的具有核心竞争力标的兆易创新、圣邦股份。 消费电子需求回升或将迎来左侧布局良机,果链企业穿越周期业绩逆势增长。2022年以来消费电子市场持续疲软,截止2022年9月30日,消费电子行业指数PE(TTM)仅25.44倍,位于近十年3.66%分位,进入历史低估区间。待22Q4新机备货旺季助力业绩改善,推动行业底部复苏,看好国内苹果供应链穿越消费电子周期,持续受益苹果带动的订单红利。此外,受益于汽车电子发展,AR/VR+汽车智能化将推动相关企业创新成长。 投资评级:看好 风险因素:全球电子行业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半导体国产替代进展不及预期;新冠疫情加剧风险;国际贸易形势波动风险。

资源

10月上旬沿海枢纽港集装箱吞吐同比-7.3%,关注进出口贸易变化

2022年10月13日发布 投资要点 10月上旬,沿海重点枢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8.1%,其中外贸吞吐量同比+2.5%,沿海八大枢纽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7.3%,其中外贸/内贸箱吞吐量同比-9.4%、-0.9%,外贸货源不足导致吞吐量回落。 10月上旬港口数据 (1)总体:沿海主要枢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8.1%(上一旬+8.1%),与上一旬水平持平;其中,外贸吞吐量同比+2.5%(上一旬+2.5%),与上一旬水平持平。 (2)集装箱:八大枢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7.3%(上一旬+4.4%),较上一旬水平减少11.7pct;其中,外贸箱吞吐量同比-9.4%(上一旬+5.9%),较上一旬水平减少15.3pct;内贸箱吞吐量同比-0.9%(上一旬-0.3%),较上一旬水平减少0.6pct。 (3)重点货种吞吐量、港口库存 原油:重点监测港口原油吞吐量同比+0.3%(上一旬+17.3%),较上一旬水平减少17pct;原油港口库存同比-8.9%(上一旬+0.9%),较上一旬水平减少9.8pct。 铁矿石:重点监测港口铁矿石吞吐量同比+1.9%(上一旬+5%),较上一旬水平减少3.1pct;铁矿石港口库存同比+12.95%(上一旬+14.99%),较上一旬水平减少2.04pct。 煤炭:秦皇岛港和神华黄骅两港煤炭吞吐量同比+4.2%(上一旬+19.6%),较上一旬水平减少15.4pct。10月10日,两港库存同比增加17.7%,较9月30日增加12.7%。 收费政策调整料对港口影响偏中性,继续关注集装箱装卸费率调整 收费政策调整料对港口影响偏中性:3月2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减并港口收费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调整两处港口计费方法:1)取消港口设施安保费的政府定价,改为市场调节价,纳入港口作业包干费作为子项,且该项收费不得高于原收费标准,并非削减或取消;2)分类调整引航(移泊)费计费结构,实行不同比例的价格调整,定向降费与港口收益并无关联。 继续关注集装箱装卸费率调整:2021年12月1日,宁波港公告自2022年1月1日起对船公司20英尺、40英尺的空重箱装卸船费实行25.4%左右的涨幅;2021年12月3日,上港集团公告内贸20英尺重箱中转费提升约50%;去年12月8日,广州港公告自2022年1月1日起对普通外贸重箱驳船集港方式的港口作业包干费上调约8%,对普通外贸重箱拖车集港方式以及空箱费用上调约19%;2月9日,青岛港QQCT公告外贸40英尺及20英尺重箱装卸费分别上调约14%、12%。敏感性测算:调价将有望带来收入端增量,但并不存在边际成本。我们假设各港口综合集装箱业务价格上调10%、综合所得税率25%测算: 上港集团:2021年集装箱营收149.06亿元,总归母净利润146.82亿元,综合价格如上涨10%(对应集装箱营收增长10%),静态利润弹性8%左右; 宁波港:2021年集装箱相关收入67.48亿元,总归母净利润43.32亿元,综合价格如上涨10%(对应集装箱营收增长10%),静态利润弹性12%左右; 青岛港:2021年负责集装箱业务的QQCT(参股51%)营收41.89亿元,青岛港总归母净利润39.64亿元,集装箱价格如上涨10%(参股QQCT营收增长10%),静态利润弹性8%左右。宁波港、上港集团、广州港、青岛港QQCT本次装卸费调价系对于公示价格的调整,但需要注意,公开费率与实际跟船公司签订的协议费率或存在差异,不排除对不同船公司客户采取不同幅度的价格策略。 最新月度港口数据 (1)9月重点监测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2.5%(上月+0.7%)。 (2)9月集装箱:八大枢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1.5%(上月+3.3%),较上月水平减少1.8pct;其中,外贸箱吞吐量同比持平(上月+0.1%),较上月水平减少-0.1pct;内贸箱吞吐量同比+6.4%(上月+13.4%),较上月水平减少-7pct。 (3)9月重点货种吞吐量(港口协会重点监测港口口径) 原油:重点监测港口原油吞吐量同比+0.2%(上月+0.5%); 铁矿石:重点监测港口铁矿石吞吐量同比+6%(上月+9.5%); 煤炭:秦皇岛港和神华黄骅两港煤炭吞吐量同比+8.8%(上月+0.3%)。 (4)8月沿海重点港口 北方主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较快,秦皇岛港、唐山港、连云港货物吞吐量当月同比分别为+12.1%、+12.3%、13.8%。 外贸:唐山港当月同比增速达5.2%,宁波-舟山港当月同比增速为3.4%。 集装箱:除除营口港、锦州港、珠海港外,各沿海重点监测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当月同比均实现正增长。其中,秦皇岛港、连云港、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当月同比增速分别达20.0%、16.3%、11.5%。 重点港口:1-8月青岛港(大市口径)累计实现货物吞吐量4.42亿吨,外贸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同比分别+2.1%、+7.3%,航线拓展后业务维持稳定开展。 最新航运运价指数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10月11日):1904点,周环比+2.09%,同比-65.31%。 原油运输指数(BDTI)(10月11日):1465点,周环比+0.21%,同比+111.71%。 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9月30日):1922.95点,周环比-7.2%,同比-58.32%。 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9月30日):2328.81点,周环比-5.94%,同比-27.69%。 投资建议 青岛港:量价向好逻辑逐步验证。受益航线拓展带动集装箱业务增长及董家口港区新增液体散货产能释放带动液体散货吞吐量增长,青岛港(大市口径)22H1货物吞吐量4.15亿吨,同比增长9.7%,集装箱吞吐量1301万标箱,同比增长11.6%;费率方面,1月28日青岛港集团51%股权无偿划转至山东省港口集团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相应青岛港股份实控人变为山东省国资委,进一步推动山东省区域港口格局改善,预计费率端持续改善向好,此外2月9日青岛港QQCT公告外贸40英尺及20英尺重箱装卸费分别上调约14%、12%。量价向好逻辑逐步验证,公司22H1归母净利润23.11亿元,同比增长5.97%。 上港集团:低估值龙头,受益于区位优势,持续看好公司港口主业成长。受益于多业务线条稳健推进,公司22H1归母净利润108.14亿元,同比增长24.04%。此外资本运作加速、多方协同赋能,公司筹划控股子公司锦江航运分拆上市,同时拟战略投资连云港3.72亿股股票,本次发行后预计公司对连云港持股比例23.08%。上海港疫情后运作修复具备韧性,7月上旬日均作业量13.1万TEU,内贸同比增长13.8%。 风险提示 国际政治经济局势波动;行业竞争加剧;海外新冠疫情持续升级。

资源

压缩空气储能产业前景如何?

2022年10月13日发布 本周专题: 伴随新型电力系统下新能源出力占比不断提升,电网压力持续增加,辅助调节资源的价值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压缩空气储能作为大规模、长时储能模式迎来发展机遇。本周我们将对压缩空气储能产业链情况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讨论与分析。 核心观点: 辅助调节资源价值日益凸显,新型储能技术多样化发展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装机维持高增速,装机规模占比不断提升,而由于新能源出力受制于不稳定性,其电力供应能力相对不足,电网压力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辅助调节资源重要性日益凸显,储能产业迎来发展机遇,装机容量有望快速扩张。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及能源局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要探索储能产业不同技术路径和发展模式,并加强储能电站安全性控制,政策引导下,物理型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前景可观。 效率提升+成本下行,压缩空气储能产业化提速 压缩空气储能作为物理型储能技术,以压缩空气为储能载体,通过机械设备实现能量存储及跨时间、空间转移和利用。伴随新型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迅速发展,系统摆脱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系统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产业化进程开始提速。截至目前,国内已建成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容量约182.5MW,处于建设或规划状态的项目容量约6.2GW,增量显著,且均为100MW以上的大规模长时储能项目。系统效率方面,2021年投运的张家口100MW项目系统效率达70.4%,与2013年投运的廊坊1.5MW项目相比提高18.3pct;投资成本方面,山东肥城二期项目单位建设成本为5000元/KW,相比于一期项目降幅达50%。效率提升+成本下行推动压缩空气储能产业加速发展,预计2025年累计装机容量达到6.76GW,2030年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3.15GW。 产业链上游市场增量可观,核心设备厂商有望深刻收益 产业链方面,压缩空气储能产业链上游为相关设备及储气盐穴资源等,中游为压缩空气储能行业,下游为电网系统及各类用电部门。从投资占比来看,其核心设备为空气压缩机和透平膨胀机,支出占比达到总建设成本的45.7%。对核心设备市场空间进行测算,在中性情况下,2025年其累计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85亿元,2030年其累计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54亿元,面对广阔的市场空间,陕鼓动力、金通灵、杭氧股份等多家国内空分设备厂商纷纷入局,未来业绩有望深刻收益。 投资建议:伴随新型电力系统下新能源出力占比不断提升,电网压力持续增加,辅助调节资源的价值日益凸显,压缩空气储能作为大规模、长时储能模式迎来发展机遇。效率提升叠加成本下降有望推动压缩空气储能产业化进程提速,未来装机规模有望加速扩张。同时在此背景下,其上游空气压缩机、透平膨胀机等核心设备市场规模或将显著增长,相关设备厂商有望深刻收益。标的方面,上游设备建造厂商建议关注【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陕鼓动力】【金通灵】【杭氧股份】【中储国能】(未上市)等,中下游投资运营厂商建议关注【福能股份】【华能国际】【华电新能】(未上市)等。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疫情超预期反弹,储能电站收益渠道拓展不及预期,储能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上游设备涨价,行业竞争加剧,数据假设及测算具有一定主观性等

资源

Meta Connect2022:Quest Pro发布,与微软等达成合作,解锁VR企业应用场景

2022年10月13日发布 事件:北京时间10月12日凌晨1点,Meta举行Connect大会,正式发布新一代VR头显QuestPro,并进行一系列主题分享。 Quest pro正式发布,售价1500美元,定位生产力工具。区别于Quest2,QuestPro是主要面向企业级用户的产品线。硬件升级上,QuestPro首次采用高通骁龙XR2+,相比XR2实现50%持续功率和30%散热性能提升;光学方案采用Pancake+MiniLED背光FastLCD组合,体积更小,成像质量更佳;同时支持全彩透视、IPD瞳距调节、眼动追踪、面部识别等功能。全面领先的硬件配置为QuestPro在各个场景应用体验提供坚实基础支撑。 与微软等达成合作,推动vr企业应用生态建设。在MetaConnet2022大会上,微软与Meta达成一项新合作,将MicrosoftTeams、MicrosoftWindows365、Xbox云游戏等引入quest头显,将虚拟现实引入工作场所,推动未来办工形态的革新。此外,Meta还与埃森哲、Adobe等数十家企业进行合作,共同促进VR办工体验的人群拓展。具体赋能方面,QuestPro有望帮助建筑师、工程师、建设者、创造者和设计师等通过VR增强其工作流程并增强其创造力,带来新颖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体验。 Quest内容建设日益完善,市场布局不断加码。截至目前,Quest商店三分之一的App实现了百万美元营收,其中55款App实现了500万美元营收(是一年前的两倍),33款App实现了1000万美元营收(是一年前的两倍),爆款内容的创收能力和引流能力不断得到验证。同时,Meta收购了多家优秀VR内容工作室,Quest商店《钢铁侠VR》等新IP游戏将持续推出。Quest平台内容建设的持续奔跑有望带领VR应用生态繁荣。 投资建议:受益VR行业快速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建议关注歌尔股份、立讯精密、创维数字、三利谱、智立方、兆威机电、隆利科技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VR出货量不及预期风险;硬件创新不及预期风险。

资源

旺季已到继续高增,出口环比超两倍增长

2022年10月13日发布 新能源汽车:旺季已到,9月销量同比增长93.9% 根据中汽协数据,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完成75.5万辆和70.8万辆,同比增长1.1倍和93.9%,环比增长9.3%和6.3%,市场占有率27.1%。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完成471.7和456.7万辆,同比增长1.2倍和1.1倍,市场占有率23.5%。第四季度进入传统销售旺季,单月销量有望环比提升,预计2022年全年销量650万辆,同比增长83%,全年渗透率将会在27%-28%左右。 动力电池:产量高增预示Q4景气,其中三元增速提高 9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59.1GWh,同比增长155.2%,环比增长18.1%,增速高于整车产量,预示第四季度车市高景气,其中三元电池产量同比增长152.1%,增速连续两月提高,已接近磷酸铁锂增速。装机量方面,9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31.6GWh,同比增长101.6%,环比增长14.0%。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持续强势增长,9月装机量占比64.5%,同比增长113.8%,环比增长18.5%。动力电池出口量环比翻两倍增长,9月我国动力电池出口量6.8GWh,环比增长256%;其中三元电池4.6GWh,环比增长497%,磷酸铁锂电池2.2GWh,环比增长94%。 竞争格局:尾部企业出清加速,头部企业份额缓慢提升 9月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数量36家,同比减少3家,动力电池装机量CR3、CR5、CR10分别为76.4%、83.7%和94.6%;9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前五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LGES,市场份额为47.8%、22.4%、6.2%、4.3%、3.0%,环比分别变动+1.0、+0.5、+0.5、-0.4、+1.5个百分点。其中宁德时代9月实现装机15.1GWh,1-9月装机92.0GWh;比亚迪9月实现装机7.1GWh,1-9月装机43.1GWh,在磷酸铁锂电池的装机份额达34.7%。 近期新闻: 【比亚迪】与汽车租赁公司SIXT签署六年至少10万台新能源车的销售订单。 【LGES】计划在北美新建4座合资工厂,到2025年在该地区拥有6家工厂。 【蔚蓝锂芯】拟总投资2.8亿美元,在马来西亚新建21/46/50各型锂电池年产能10GWh圆柱锂电池制造项目。 【中创新航】成都一期项目首批产品成功下线,储能电池单体容量280Ah,额定能量896Wh,循环寿命12000次以上,能量效率97%以上,可升级至300+Ah。 【亿纬锂能】新增沈阳基地,总投资100亿元规划产能40GWh,一期20GWh;增资四川贝特瑞,在2024年中前形成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产能。 【国轩高科】拟投资人民币170亿元(折合)赴美建电池正负极材料厂,享受密歇根州一揽子激励措施。 【海四达】一期6GWh方形储能锂电池项目在启东开工,新增5条全自动产线。 【韩国浦项制铁】牵手GS能源布局电池回收,投资人民币8.5亿元(折合)。 投资意见与分析 建议关注:1)一条主线:全球竞争力的核心标的: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蔚蓝锂芯、容百科技、当升科技、恩捷股份、中伟股份、格林美、星源材质、宏发股份、卧龙电驱等。2)四条支线:供给紧张的负极龙头:璞泰来、杉杉股份、贝特瑞、中科电气、福鞍股份等;行业扩产周期较长的电池铝箔龙头:鼎胜新材、万顺新材;底部反转的电解液:天赐材料、新宙邦、多氟多;储能与钠电池:天能股份、派能科技、鹏辉能源、南都电源。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各国政策变动,技术路线发生变化等

资源

10月电视面板价格止跌,Q4有望迎来拐点

2022年10月13日发布 1、供给收缩形成有力支撑,10月电视面板价格迎来全线止跌 10月5日,根据调研机构WitsView公布10月上旬最新的面板价格数据显示,电视面板价格在经过连续五季下滑后,10月已实现全面止跌。其中,TV大尺寸面板方面,10月上旬65/55/43/32寸面板环比价格已实现止跌。监视器,笔记本面板价格10月上旬仍有小幅下降,但降幅有所收窄。监视器、笔电面板目前需求处于疲弱态势,品牌客户拉货动能疲软,但面板厂执行减产已发挥效果,议价空间逐渐缩小,价格跌幅已逐渐收敛。 2、需求端:Q4传统旺季催化,需求或有望小幅回暖 Q4电视面板需求有望小幅回暖。我们认为,随着10月传统消费电子旺季到来,国内双十一促销备货拉动,以及年底世界杯赛事促销的作用下,面板价格几近触底逐渐成为供需双方共识,部分大陆品牌会在Q4适当增加采购,拉动面板需求。尽管目前品牌库存仍处于较高水位,但考虑到目前的高库存一方面也源于较低的出货量,一旦市场好转,库存有望迅速降至安全水位以下。 3、供给端:面板厂商一致调低产能,供给格局持续优化 本轮面板价格止跌主要源于供给端持续出清。2022年上半年受需求疲软影响,终端厂商砍单不断,面板价格逐步跌破面板厂商现金成本,面板厂商一致调低产能,降低稼动率。 4、投资机会梳理 1)需求端整体来讲,受俄乌冲突、全球通胀及疫情反复等影响,全球包括欧洲、北美和中国等地区均面临需求持续压制。考虑美国后续加息预期,以及俄乌冲突持续影响下,今年全球需求规模缩减,持续压制大尺寸面板价格。 2)当前主流TV面板产能大部分集中在中国厂商,面临价格持续走低逐渐接近众厂商现金成本,LG等海外厂商已逐渐将中心移至OLED、QDOLED及QLED等高阶产品,LCD产能有望逐步退出。 3)10月电视面板价格迎来全线止跌。根据DISCEIN数据,9月32寸-50寸止跌,55寸下跌1美金,65寸跌幅较上月明显收窄,下跌2美金,75寸下跌5美金,85寸跌幅为8美金。我们认为中小尺寸的价格已经触底,大尺寸的跌幅也将明显收窄。 4)基于经营持续压力,伴随减产产能规模扩大和时序拉长,供给端收缩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2022年10月电视面板价格已实现止跌,价格端已看到初步实现强支撑。随着Q4传统消费电子旺季,双11以及世界杯赛事销售拉动,面板需求小幅复苏,面板价格或将迎来企稳反弹。 5)我们预计,在此大背景下,未来Q4的面板产出仍将会较原先计划大幅减少,整体面板价格具备非常强的支撑。在最新的缩产信号下,叠加双十一及世界杯赛事催化,整体面板价格有望迎来周期底部。长期来看,国际形势影响下需求仍呈现弱趋势,存在面板厂商稼动率互相之间以及与品牌商库存之间的博弈,具备头部优势的面板厂商有望在此过程中受益,相关上市公司包括TCL科技、京东方。 5、风险提示 疫情的反复影响终端销售冲击较大,面板需求不及预期;价格持续激烈博弈,面板厂商毛利大幅下滑风险。

资源

居民中长期贷款改善,印证9月销售修复

2022年10月13日发布 事件描述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9月金融数据,居民中长期贷款少增幅度收窄。2022年9月,社融存量340.65万亿,同比增长10.6%,新增社融3.53万亿,同比多增6274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2.57万亿,同比多增7964亿元,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3456亿元,同比少增1211亿元。 事件评论 9月社融同比多增,环比明显改善,正向贡献主要来自于信贷投放。9月社融新增3.53万亿元,同比多增6274亿元,正向因素主要包括:1)企事业单位信贷新增1.92万亿,同比多增9370亿元,2)信托贷款新增-192亿元,同比多增1906亿元,3)委托贷款新增1507亿元,同比多增1529亿元;拖累因素主要包括:1)企事业票据融资新增-827亿元,同比少增2180亿元,2)政府债券新增5525亿元,同比少增2541亿元,3)居民贷款新增6503亿元,同比少增1383亿元。可见,社融同比多增主要正向贡献来自于银行贷款、委托贷款投放,信托贷款压降幅度也明显下降。 居民中长期贷款继续修复,少增幅度环比收窄。居民贷款总体走弱,短期贷款拖累,中长期贷款修复。9月居民贷款新增6503亿元,同比少增1383亿元,8月为同比少增1175亿元,意味着居民短期、中长期的总体贷款环比走弱。从内部结构来看,居民短期贷款是拖累项,而居民中长期贷款贷款有所改善。9月居民短期贷款新增3038亿元,同比少增181亿元(8月同比多增426亿元);9月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3456亿元,同比少增1211亿元(8月同比少增1601亿元),即少增幅度环比收窄。 居民中长期贷款与购房按揭贷款紧密相关,可作为观测商品房销售的重要指标。从定性角度来看,居民中长期贷款与商品房销售额同比数据的走势呈现明显的相关性。从定量的角度来看,居民中长期贷款与商品房、商品住宅销售额的同比数据,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具体来看:1)最近12个月,居民中长期贷款与商品房销售额同比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6421,居民中长期贷款与商品房销售额同比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6560;2)最近24个月,上述相关系数分别为0.6718和0.6710;3)最近36个月,上述相关系数分别为0.6591和0.6604;4)最近48个月,上述相关系数分别为0.6548和0.6546;5)最近60个月,上述相关系数分别为0.6381和0.6401。 居民中长期贷款改善,印证9月地产销售修复。高频数据显示9月下半月地产销售开始反弹,8月份至9月上半月每周的成交面积均在同比负增长30%左右,9月第3周修复至同比正增长1.4%,9月第4周修复至同比正增长24.2%。高频数据的修复与居民中长期贷款改善形成了印证,可能意味着9月份地产销售降幅将低于8月份。 投资建议:地产板块配置重点关注两条思路,1)行业见底带动龙头销售复苏、2)区域格局优化推动部分房企逆势拿地扩张。目前市场关注点及后续地产股表现的关键点在于销售能否企稳。我们认为销售正处于磨底阶段,楼市在方向上是逐步恢复的,但恢复过程或将是缓慢且充满波动的,短期内楼市销售有企稳迹象,近期政策力度持续增强,销售修复态势有望巩固。标的上建议关注两条思路:1)行业见底复苏带来的β行情,利好保利发展(推荐)、招商蛇口(推荐)、新城控股(推荐)等龙头房企;2)滨江集团(推荐)、华发股份(推荐)等房企受益于区域楼市供给出清、需求稳健,有望实现逆势拿地发展。 风险提示 政策施行效果不及预期、疫情恶化。

  • 1
  • 128
  • 129
  • 130
  • 3218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