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技术资料,尽在理工酷
帖子 153897 篇,圈子 30 个,昨日新增帖子 0 篇
热门搜索: 智能汽车推荐系统人脸识别机器人毕业设计
关注推荐最新

热门标签

资源

海空强军需求驱动军用雷达换代列装

2022年10月27日发布 行业概况 十四五期间,武器装备列装将由过去的研制定型及小批量建设进入放量建设阶段,军用雷达亦将实现批量列装。近期召开的二十大相比十九大而言更加突出了科技强军、提升战力的重要性。军工电子是提升武器装备信息科技化水平的重要纽带,其中军用雷达是作战系统的首要视觉传感器,对目标识别、目标跟踪、导弹制导、武器火控等至关重要。2022年我国国防预算为14504.50亿元,同比增长约7%。在GDP增速放缓的背景下,7%左右的增速充分显示了我国稳步加强国防建设的决心,有助于促进军用雷达市场增长。 产品详解 我们基于国防发展趋势的考虑,主要选取列装载体和天线扫描方式两个维度对军用雷达产品进行介绍。从列装载体看,我国海、空军国防装备建设加速,机载、舰载雷达需求上升。二代机换装及三、四代机数量增长将为机载雷达带来市场容量的扩张;未来新航母战斗群的列装将为舰载雷达市场提供进一步的增量。从扫描方式看,有源相控阵雷达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在频宽、功率、冗度设计、波束切换效率等方面优势明显,逐渐部署列装于国内外先进武器装备。军用雷达包含多种元器件,T/R芯片及组件是关键部分。军用雷达由信号处理机、伺服机、频率定时器、双工器、T/R组件等构成,其中T/R组件的成本占比超50%。T/R组件由振荡器、滤波器、移相器等芯片构成,氮化镓以高电导率、高光电转换效率、高热导率等优点逐步取代砷化镓作为制成T/R芯片及组件的主要材料。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每个辐射器后端均需配装一个T/R组件,由此为T/R组件及其芯片数量需求的增长带来充足动能。 公司对比 通过系列财务对比,我们发现国博电子、铖昌科技等公司22H1的经营表现具有相对领先优势,采购稳定持续、准入门槛较高等行业特性或使得相关业务优势得以扩展。 投资建议 目前军工电子板块的估值水平相对较低,与我国当前的国防安全需求形成错配。有源相控阵雷达正逐渐列装于先进武器系统,为相关企业发展提供了持续上涨的动能。我们看好未来估值回升周期中业绩突出企业的市场表现。 风险提示 订单增长不及预期、经济回升速度不及预期、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资源

智能化博弈,车载OS兵家必争:先导篇

2022年10月27日发布 01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演变,车用OS为软件化起点 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带来软硬件解耦,软件将定义未来智能汽车的功能。车用操作系统是汽车软件的基石,也是传统汽车实现智能汽车升级的关键,具备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内车用操作系统连接并统一管理控制智能汽车硬件资源,对外车用操作系统提供用户交互界面。 02智能座舱先行落地,车用OS中车载OS为必争之地 车用操作系统可分为车控操作系统及车载操作系统,其中车载操作系统面向智能座舱,管理信息娱乐及感知交互领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人机共驾的场景下,智能座舱将领跑汽车智能化,作为软件定义汽车的可视化窗口,集聚用户能够直观感受体验的功能,因而与之息息相关的车载操作系统成为焦点。 03从消费电子看汽车电子,车载OS决胜关键在生态 智能座舱操作系统与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发展路径相似,当前处于软件定义阶段,未来将向生态定义过渡,决胜关键在于围绕“车辆-用户的生态构建,即完善生态资源,丰富车端应用;管理生态环境,维护驾乘安全;提高生态适配,支持软硬兼容:拓觉生态边界,打造功能互联。

资源

从问界窥探华为智能汽车布局

2022年10月27日发布 AITO 问界品牌是华为与小康赛力斯深度合作的代表作。基于赛力斯的在汽车制造方面的经验以及华为智选车模式的赋能,包括产品定义、全栈解决方案以及产品营销与销售等,使得其一年内推出的M5、M7 相继成为了爆款车型。 华为智选车模式通过与车企深度合作,达到“1+1>2”的效果。其中,基于华为多年产品定义的经验,能够助力车企形成更理解用户体验/市场需求的产品定义,并适应“软件定义汽车”带来产品开发节奏提高;华为拥有深厚 ICT 技术及工业物联网最佳实践,能够帮助车企提高制造工厂智能化水平,解决新能源车制造痛点,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等。 未来非头部传统车企可通过华为智选车模式实现转型,把握新能源车发展的时间窗口。 AITO 问界品牌是华为与赛力斯深度合作的代表作。基于赛力斯的新能源车能力以及华为智选车模式的赋能,包括产品定义、全栈解决方案以及产品营销与销售等,问界实现了高速发展 智选车模式下,华为与塞力斯合作的问界品牌在短短一年间相继推出了 M5、M7、M5 EV 三款车型,引爆市场,问界成为了备受瞩目的国产造车新势力品牌。 在智选模式下,华为深度参与到问界的产品定义过程当中,同时也在产品设计中注入华为的技术,从而更贴近用户对于新能源车性能以及智能化体验的需求 华为拥有深厚 ICT 技术能力及众多工业物联网最佳实践,能够赋能车企打造更强的智能工厂,从而优化工厂生产效率、生产质量等方面的能力 问界销量不断攀升的核心是华为的渠道优势,华为销售网络广、成本低、布局快且成熟等优势使得问界在短期时间内成为了市场上的爆款车型。 华为 Drive One 电驱开发平台灵活适配前驱、后驱、四驱,满足不同车型级别需求,有效助力问界品牌车型实现柔性演进。

资源

石油石化行业:对内保障供给,对外坚持合作

2022年10月25日发布 投资要点: 二十大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坚定维护国家能源资源。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科学指引下,多轮驱动的能源供给体系逐步完善,供给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 国家能源局表示,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确保能源安全始终是做好能源工作的首要任务,重点从三个方面守住能源安全底线: 一是扎实抓好固本强基。坚持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充分发挥煤炭的压舱石作用和煤电的基础性调节性作用。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力争到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同时,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煤炭、石油储备体系,特别是加快储备库、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设施建设,确保能源供应保持合理的弹性裕度。 二是扎实抓好有序替代。紧密着眼长远发展需要,全面构建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扎实推动水电、核电重大工程建设,统筹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确保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达到25%左右。 三是扎实抓好风险管控。继续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大力推进能源安全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煤炭、油气、电力供需等预警机制,不断加强应急保障电源、管网互联互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提升区域互济、多能互补水平,持续强化重点区域、重点时段能源安全供应,进一步提升应急响应和抢险救灾能力,目标就是要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用能安全。 我国作为能源大国,但在进口依存度上差异巨大。今年1-9月生产原煤33.2亿吨,进口原煤2.01亿吨,对外依存度5.7%。我国作为产煤大国,煤炭供应基本自足。1-9月生产天然气1601亿立方米,进口量为112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41.2%,较过去五年平均42.9%改善了1.7个百分点。1-9月生产原油同比增3.0%至1.54亿吨,进口3.87亿吨,加工4.97亿吨,进口成品油同比减少13.9%至1737.2万吨。2015至2020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递增,从60%增至73.6%,而在2021年下降至72%。 我国短时间内仍重度依赖油气进口,但我国同样属于页岩油气资源大国。通过大力开发页岩油气,将有效地改善我国能源获取结构。2017年,国土部门预估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约25万亿方。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2022年7月29日,我国海上首口页岩油探井——涠页-1井压裂测试成功并获商业油流,标志着我国海上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据测算,涠西南凹陷页岩油资源量达8亿吨,整个北部湾盆地页岩油资源量约12亿吨,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前景。2022年10月18日,中国石化发布消息,西南石油局在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评价落实地质资源量达3878亿立方米,整个页岩层段资源量超过1万亿立方米。 今年以来,我国在国际能源合作领域同样取得了重大突破。3月10日,沙特阿美决定在中国东北推进30万桶/日的炼油厂和石化项目。10月,中海油服海外市场取得重大突破,公司与中东地区一流国际石油公司签署多份钻井平台服务长期合同,合同金额总计约140亿元。此次项目实施后,中海油服在中东地区的海外业务服务将形成“全方位融入阿拉伯湾、全方位缔结共同体、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市场格局。 在保障自身能源安全的同时,我国在能源领域也始终坚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为动荡中前行的世界注入一针稳定剂。 风险提示: 1、油价大幅上涨,国内进口的成本不断攀升;国内需求低迷,影响到相应企业的利润。 2、美联储加息节奏超预期,海外通胀高企,需求减少;或影响国内的产品出口。 3、全球供应链体系不稳定,虽然区域间价差扩大,但套利空间的难度加大。

资源

刺激政策逐步出台,关注具有产业价值&优质成长标的

2022年10月26日发布 投资建议。中国:刺激政策逐步出台,部分产品(纯碱,赖氨酸、苏氨酸)价格企稳回升但中长期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关注具有产业价值的标的&优质成长股。关注标的:(1)梅花生物、阜丰集团、远兴能源,新洋丰。(2)密尔克卫、联瑞新材,建龙微纳、华特气体。转债关注:国光转债、利民转债、洋丰转债,宙邦转债,密卫转债。印度:受益于资本支出计划和需求强劲,建议关注大盘股SRF;受益于Honeywell订单的改善和增加,建议关注Navin Fluorine International。日本:受益于产品涨价、日元贬值及新领域如医疗食品、栽培肉等的开拓,建议关注味之素(2802.JP). 化工行业指数表现回顾。过去两周(2022.10.10–2022.10.21),申万化工指数涨幅为1.62%,沪深300指数涨幅为-1.63%,上证综指涨幅为0.48%。申万化工指数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为3.25%,相对上证综指涨幅为1.14%。 主要上市公司近一月涨跌幅。中国:近一个月,化工行业A股主要上市公司中,瑞丰新材、中石科技、壶化股份、国立科技、丸美股份涨幅居前,分别上涨了59.6%、36.1%、34.1%、30.7%、26.8%;雪龙集团、联泓新科、集泰股份、华特气体、乐通股份跌幅居前,分别下跌了40.3%、28.4%、24.2%、23.6%、23.3%。印度:近一个月,化工行业印度主要上市公司中,Gujarat Fluorochemicals、Deepak Nitrite、Jubilant Ingrevia、Tata Chemicals、Fine Organic Industries涨幅居前,分别上涨了12%、10%、7%、3%、3%;AartiIndustries、Balaji Amines Ltd.、Cle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ocil、Rossari Biotech跌幅居前,分别下跌了21%、15%、13%、11%、11%。日本:近一个月,化工行业日本主要上市公司中,东亚合成(4045.JP)、味之素(2802.JP)、日油(4403.JP)涨幅居前,分别上涨了2.82%、2.52%、1.18%;三井化学株式会社(4183.JP)、JSR公司(4185.JP)、扶桑化学股份有限公司(4368.JP)、东京碳素有限公司(5301.JP)、三菱瓦斯化学公司(4182.JP)跌幅居前,分别下跌了9.56%、9.45%、9.18%、8.89%、8.85%。 主要化工产品价格两周涨跌幅。上周,主要化工产品价格中,磷酸氢钙、异丁醛、溴素、对位酯、松节油涨幅居前,分别上涨了14.29%、11.57%、8.89%、6.82%、5.49%;NYMEX天然气、IPE英国天然气结算价格、142b、PVDF、甲酸跌幅居前,分别下跌了16.94%、14.29%、14.29%、11.63%、9.64%。上两周,主要化工产品价格中,硫酸、TDI、PTMEG、磷酸氢钙、溴素涨幅居前,分别上涨了63.64%、28.75%、22.22%、17.43%、16.67%;液氯、IPE英国天然气结算价格、NYMEX天然气、双氧水、DMF跌幅居前,分别下跌了28.14%、21.41%、20.57%、17.11%、15.73%。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波动风险;宏观经济下滑风险。

资源

特斯拉全系国产车型降价,有望垂直延伸市场份额

2022年10月26日发布 事件 10月24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3和ModelY全系降价1.4-3.7万元,其中Model3后驱版和ModelY后驱版补贴后起售价分别为26.59万元和28.89万元,降价幅度分别达到5.0%/8.8%;国产最高价格车型ModelY性能版降价2万元,起售价为39.79万元。另外,特斯拉中国推出“冷光银”车漆免费选配、重新上线车主推荐计划、复购积分换礼等优惠措施。 点评 全系价格回落至年初区间,国补退出窗口期冲刺交付。本次特斯拉中国全系降价幅度约为4.8%-9.4%,整体来看,Model3/Y各车型在2022H1多次涨价幅度上向下调整幅度在65%及以上。其中ModelY后轮驱动版补贴前起售价下调至299,988元,消费者(私人购买)预计可获得11,088元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本次调价使国产ModelY后轮驱动版起售价重回30万元以内区间,较首次上线27.6万元的历史低点价格仅高出1.29万元。2022年前三季度特斯拉在中国的交付结构(零售销量)中,ModelY与Model3占比约为69%/31%,其中两款车型的基础版本零售占比均超过50%。考虑到上海工厂扩产对订单的消化速度提升与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在即,特斯拉中国本次下调售价与幅度在市场预期之内,有望通过刺激终端销量冲刺Q4整体交付成绩。 豪华车品牌受冲击,20-30万元区间新能源车品牌竞争加剧。根据乘联会数据,自2019年以来,我国乘用车市场呈现明显的高端化与电动化趋势,10-15万元为核心主力销售车型分布价格区间,近三年平均销量占比为29%,15-20万元与20-30万元车型销量呈稳步上升趋势,2022年1-9月累计占比分别达到19%与15%。2022年1-9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累计387.7万辆,同比+113%;其中20-30万元所占比例约25%,该区间内纯电动车占比超过80%,2022年全年新能源车销量620-650万辆对应该价格区间销量规模约155-163万辆。我们认为,特斯拉国产Model3与ModelY性能版有望进一步在30-40万元区间内抢占豪华燃油/混动车市场份额,后驱版则将加剧20-30万元新能源车赛道竞争,尽管Q4主流品牌存在一定比例的存量订单交付情况,自主、豪华与新势力品牌均将面临市场份额争夺压力。 高盈利下灵活价格机制有望拉动需求,四季度毛利承压。与历史售价相比,特斯拉各车型仍具备一定的价格调整空间,领先行业的毛利与成本效率是特斯拉能够率先通过降价方式拉动终端需求的基础。在锂电原材料价格高企和新能源汽车国补年底退出的背景下,车企的成本控制与下游订单压力与日俱增,盈利能力与调价机制灵活性的重要程度凸显。诚然,下调价格将对公司四季度的毛利造成压力,新工厂规模效应与北美高ASP市场的交付能力仍然是特斯拉盈利保障的最关键因素。 风险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竞争加剧等。

资源

电子烟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行业进入有序发展

2022年10月26日发布 事件概述: 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日前联合发布公告称,为完善消费税制度,维护税制公平统一,更好发挥消费税引导健康消费的作用,自2022年11月1日起,将电子烟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在烟税目下增设电子烟子目。 分析与判断: 纳税主体确认,纳税标准与乙级烟等同 在《关于对电子烟征收消费税的公告》中,明确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进口)、批发电子烟的单位和个人为消费税纳税人。电子烟实行从价定率的办法计算纳税。生产(进口)环节的税率为36%,批发环节的税率为11%。其中在生产环节,国内香烟有两个税收标准,甲级烟按照56%征收,乙级烟则按照36%征收,电子烟的纳税标准和乙级烟等同,是较低的纳税水准,符合市场的预期。公告还明确了纳税人生产、批发电子烟的,按照生产、批发电子烟的销售额计算纳税。电子烟生产环节纳税人采用代销方式销售电子烟的,按照经销商(代理商)销售给电子烟批发企业的销售额计算纳税。纳税人进口电子烟的,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电子烟生产环节纳税人从事电子烟代加工业务的,应当分开核算持有商标电子烟的销售额和代加工电子烟的销售额;未分开核算的,一并缴纳消费税。 出口享有退税政策,行业进入有序发展阶段 此次电子烟征税政策,明确了纳税人出口电子烟,适用出口退(免)税政策,未来出口电子烟继续享受13%的退税政策,证明出口电子烟继续受到政策的鼓励。而我国电子烟出口占比较大,出口享有退税政策有利于行业的持续发展。我们认为,自2022年上半年以来,国内电子烟国标及管理办法陆续出台,配套细则目前也已经基本完善,各个环节的牌照也在逐步发放,产业链的不确定性已经逐一落地,随着电子烟明确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行业已经从原来的野蛮生长进入了有序发展的新阶段。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在行业进入有序发展的大背景下,具有规模化优势、研发优势、客户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在未来的确定性最高。公司可以凭借大量的研发投入以及已有的客户体系保障自己在行业未来发展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全球电子烟代工龙头思摩尔国际(6969.HK)以及雾芯科技(RLX.N)有望受益。 风险提示 1)电子烟需求不及预期。2)技术迭代的风险。

资源

9月电力数据:用电量增速放缓,风光发电量显著增长

2022年10月26日发布 事件: 国家能源局及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9月全社会用电量及能源生产数据: 1-9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649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其中9月用电量70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9月发电量683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4%;原煤产量3.9亿吨,同比增长12.3%;天然气产量16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6%。 投资要点: 电力:9月用电量增速0.9%,电力生产由增转降 用电端:9月宏观经济延续恢复态势,用电量同比增长0.9%。9月国内宏观经济延续恢复态势,制造业PMI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达到50.1%,升至临界点以上。高温渐退,用电量增速放缓。1-9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649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其中9月为70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分产业看,2022年9月,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同比+4.1%、+3.3%、-4.6%,城乡居民用电同比下降2.8%,服务业与居民用电量在气温降低和疫情影响的双重作用下有所下降。 发电端:电力生产由增转降,火电、风电增速放缓,水电、核电降幅扩大,太阳能发电增速加快。9月份,发电683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4%,上月为增加9.9%,日均发电227.7亿千瓦时。1-9月份,发电6.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分品种看,9月份,火电、风电增速放缓,水电、核电降幅扩大,太阳能发电增速加快。其中,火电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月回落8.7个百分点;水电下降30.0%,降幅比上月扩大19.0个百分点,系枯水期持续影响;风电增长25.8%,增速比上月放缓2.4个百分点,风机步入密集交付期;核电下降2.7%,降幅比上月扩大2.1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增长18.9%,增速比上月加快8.0个百分点。 煤炭:原煤生产较快增长,进口增速放缓 自产端,原煤生产较快增长,9月产量高于上月。随着长协煤政策持续推进,原煤供需逐渐稳定。2022年9月,原煤产量3.9亿吨,同比增长12.3%,较上月增加4.2pct。进口端,进口增速放缓。2022年9月,我国实现进口煤炭3304.8万吨,同比增长0.5%,上月为增长5.0%。 燃气:自产增速继续放缓,增储上产基调未变 自产端,2022年9月,天然气产量16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6%,增速较上月放缓1.7pct。“增储上产”基调下自产端增速有所放缓。进口端,9月份,进口天然气1015万吨,同比下降4.4%,降幅比上月收窄10.8pct,1-9月份进口天然气8116万吨,同比下降9.5%,降幅比上月收窄了0.7pct,高企的价格抑制了进口需求。 投资建议:行业方面,9月宏观经济继续恢复,用电需求小幅增长,电力生产有所回落,冬季电力保供背景下电源建设或将提速。维持行业“推荐”评级。个股方面,推荐华电国际、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国电电力、中国电力,建议关注有望盈利改善的火电标的上海电力、福能股份、华润电力、粤电力A、申能股份;绿电优质标的三峡能源、龙源电力、广宇发展、吉电股份、金开新能、节能风电、太阳能、中闽能源、中广核新能源;水电优质标的长江电力、国投电力、川投能源、华能水电;核电优质标的中国核电。 风险提示:重点关注公司业绩改善不如预期、煤炭价格持续上涨风险、电价下滑风险、政策变动风险、报告中部分数据为计算而得,可能与实际数据及统计口径存在差异。

资源

9月社零总额增速环比放缓,住宅新开工、销售面积降幅收窄

2022年10月26日发布 事件 10月2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9月社零数据。 投资要点 2022年9月社零同比增长2.5%,社零总额持续修复:2022年1-9月,国内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3万亿元/0.7%,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7%。2022年9月国内实现社零总额3.77万亿元/2.5%,增速环比减少2.9pct,表现略弱于市场一致预期(根据Wind,9月社零当月同比增速预测平均值为2.91%)。9月社零数据增速有所回落,主要受疫情多点散发对线下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分渠道看,9月线上渠道延续增长,线下渠道受疫情影响: 线上方面,2022年1-9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8.24万亿元/+6.1%,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零比重为25.7%,其中,吃类、穿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5.6%、4.7%,5.2%。单9月看,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实现9960亿元/+14.46%,占社零比重为26.39%。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统计,9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353.1,环比提升13.5%,快递发展规模指数为385.5,环比提高6.3%。从分项指标看,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速预计为2.6%,业务收入同比增速预计在1%左右。 线下方面,2022年1-9月,实物商品线下零售额(商品零售社零-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约为20.67万亿元/-1.70%,其中9月实物商品线下零售额约为2.4万亿元/-1.16%,增速环比下滑3.45pct。按零售业态分,2022年1-9月限额以上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4.9%、5.1%、0.7%,专卖店同比增速由降转增,百货店下降6.3%。 分品类看,必选消费持续稳健增长,可选品类消费增速分化: 必选消费方面,9月,食品类CPI同比增长8.8%,限上粮油食品类同比增长8.5%,限上饮料类同比增长4.9%,表现依旧稳健;9月限上日用品同比增长5.6%,增速环比上升。2022年1-9月,限上粮油食品类、饮料类、日用品同比增长9.1%、6.9%、2.0%。 可选消费方面,9月可选品类消费增速分化,具体来看,限上化妆品同比减少3.1%,金银珠宝同比增长1.9%,限上纺织服装同比减少0.5%。2022年1-9月,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同比增加3.5%,其中化妆品、纺织服装同比分别下降2.7%、4%,金银珠宝同比增长2.2%。 地产数据仍在磨底,9月限上家具类同比下降7.3%。2022年9月,住宅新开工面积、销售面积、竣工面积分别为7069、11355、285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3.93%、17.86%、6.16%。地产数据稍许改善,住宅新开工面积、销售面积数据单月降幅收窄。2022年1-9月,限上家具类社零同比下降8.4%,9月单月下降7.3%,降幅环比收窄0.8pct。精装房方面,根据奥维云网,受疫情影响,精装修市场持续低迷,2022年1-8月精装修开盘楼盘项目个数1265个,同比下降40.4%;精装套数95.19万套,同比下降47.3%。但政策端持续向好,在阶段性放宽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后,公积金贷款利率也开始下调。整体来看,楼市见底企稳的趋势愈发明显。中长期来看,精装修受到国家政策支持,渗透率持续提升趋势不变,根据奥维云网,截至2022年7月,精装修渗透率超过40%,同比增长4.4%。 投资建议:纺服板块,9月纺织服装出口额增速由正转负,近期疫情仍在反复,欧美通胀压力依然较大,纺服企业订单或有所承压,建议继续关注深度绑定下游优质客户的针织服饰制造龙头申洲国际;618表现优异、线下场景修复、行业景气度较高的本土运动服饰龙头安踏体育;省代模式精细化运营,产品力不断提升的珠宝龙头周大生;大单品策略效果持续显现的国货美妆龙头珀莱雅。家居板块,家居企业三季度业绩即将陆续发布,目前行业整体景气度仍处于底部,并且考虑到高温天气以及9月地产销售端数据较弱,三季度各家居企业业绩或有所影响。但目前政策端持续向好,家居板块估值得到支撑。建议继续关注零售渠道力领先,整装先发优势显著的欧派家居、提出整体睡眠解决方案的顾家家居、积极推进整家布局,估值向上空间充分的索菲亚,以及渠道规模持续扩张、多品类接力增长的喜临门、金牌厨柜、志邦家居。 风险提示:地产政策效果不达预期;国内疫情持续出现反复;品牌竞争加剧;汇率大幅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资源

新宝拟收购摩飞中国,物流助力取暖品类增长

2022年10月26日发布 本周家电板块落后大盘3.35pct,高斯贝尔、飞科电器、毅昌科技涨幅靠前:本周(10.17-10.21),SW家用电器板下跌2.59%,家用电器板块落后大盘3.35个百分点。其中SW白色家电板块下跌7.03%,SW黑色家电下跌2.42%,小家电板块下跌3.63%,厨卫电器板块下跌5.33%。估值来看,整体法(TTM,剔除负值)计算的SW家用电器行业PE为14.46倍,拆分到子板块,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小家电和厨房电器的PE分别为10.35、19.48、22.90、19.53倍,均高于沪深300的PE水平10.29倍。本周涨幅前5的家电板块公司分别为:高斯贝尔(+15.25%)、飞科电器(+13.26%)、毅昌科技(+7.06%)、金海高科(+5.31%)、得邦照明(+3.36%)。 上周渠道和品类间价格分化显现,品质改善型需求驱动的高端化趋势不改:上周(10月10日-16日),根据奥维数据,1)线下,家电全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速回弹24.23pct至7.18%,销售量同比下滑13.85%,跌势环比收窄9.02pct,均价提升的趋势进一步明晰。品类来看,干衣机、空调、油烟机、集成灶、洗碗机和电蒸锅全部呈现高端化的趋势。2)线上,全品类销售额同比跌落23.32%/-23.61pct,销售量同比下降17.77%/-15.56pct,黄金周后、双十一之前,线上消费意愿同环比均大幅走低。品类来看,传统大家电在线上表现疲软,空冰洗彩传统四件套及新兴品类干衣机均价下降未能驱动销量上涨,对应销额同比大幅滑落;小家电和环境电器相对表现更佳,电蒸锅、养生壶、扫地机器人、净饮机均价提升的基础上,高端化趋势不改带动量增,对应销额上涨82.87%、9.41%、32.71%、18.61%。 行业新品迭代不断,物流助力国产取暖神器抓住欧洲市场机遇:1)目前集成灶已成为近几年家电产业增长最好的大家电品类之一,10月18日老板电器在杭州举办“老板集成灶超级门店合伙人计划暨《中国大腔蒸烤集成灶白皮书》”发布会,再次向市场推出4款高性能集成灶——9YC05、9YC15、9QC15和9ZC15。2)10月20日,小米上架了米家石墨烯踢脚线电暖器,将在本月的发布会上正式亮相,这是自2019年开始第4款重要的电暖器产品。3)由于能源危机持续,入秋以来欧洲市场对中国产的“过冬神器”需求量持续上升,菜鸟开通了中欧“取暖”物流专线,从时效、仓位资源等方面保障中国制造的商品及时运输到海外市场,如菜鸟的“5美元10日达”物流产品,最快7天就可以送达西班牙、法国等海外消费者手中,商家也可以备货至菜鸟优选仓或海外仓。 投资建议:主要原材料价格继续回落、地产供需缺口持续缩小,一方面建议关注在各地政策推动下的家电消费修复,重点布局有望率先补涨的行业龙头和主打智能、健康的标的;另一方面持续关注欧洲能源危机下,供暖相关的机遇。 风险提示:原材料成本价格持续上涨;海内外运输费用过高;疫情反复影响超预期;消费市场复苏不理想;上游地产景气度过低。

资源

物联网模组2023年展望:车载、CPE持续高增长,消费电子等待复苏

2022年10月26日发布 科技观点每周荟(通信) 车载、FWA、海外能源和表计成为物联网模组增长的主要贡献赛道。尽管供应链收紧、国内疫情反复和宏观经济逆风,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蜂窝物联网模块出货量同比增长20%,中国仍然贡献一半以上需求,较上Q1略有回升,北美和西欧稳步增长,印度增速最快(+264%)。份额方面,移远第一,广和通第二,美格第三。应用层面,智能电表、POS、能源、CPE、资产跟踪和车载出货量排名前列,受累消费不景气,POS、PC等消费电子领域的模组出货量持续下滑。 智能网联渗透率稳步提升,国内车载前装模组多数由定点进入批量。尽管全球汽车销量增速放缓,但其中智能网联汽车近两年仍然维持了30-40%的增长,截至目前,根据IHSMarkit数据显示,国内新车网联渗透率接近60%,海外新车网联渗透率在30%以上,综合全球新车的车载前装模组渗透率在50%左右,仍处于稳步爬升过程中。明年随着更多新车上市,国内车载前装模组多数由定点进入批量阶段,增长可持续。 海外CPE需求强劲,5GCPE出货量持续翻倍增长。2021年受供应链和高基数影响有所下滑,但5GCPE出货量成倍增长,预计2022年FWACPE出货量将增长33%至2200万台,其中5GCPE继续翻倍增长。分区域来看,国内占总FWACPE出货量的11%,海外占89%。CPE海外需求占据主导,尽管部分国家将加大基建投入以提振经济、完善光纤光缆铺设,但是海外大部分国家地广人稀、光纤部署极不完善,FWA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是最经济的网络接入方式,从今年海外运营商的招标情况来看,明年海外CPE翻倍增长仍然可期。 移远广和通美格三龙头产品矩阵不断完善,聚焦打造软实力护城河。移远通信、广和通和美格智不断强化自身产品硬实力,通过跑马圈地基本确立了国内物联网模组龙头地位,在前期的较量中主要比的是成本、质量、交付和售后,目前,物联网模组市场正处于中国品牌做大的关键阶段,随着地缘政治竞争和数据隐私问题的日益加剧,国际参与者也开始了整合进程,拥有强大的产品组合和售后支持是国际竞争的关键,这里的售后支持比的不光是及时响应,更多比的是谁还能够为客户做的更多,因此,龙头模组厂商开始目前致力于打造OpenCPU、天线服务、eSIM服务等软实力护城河。 投资建议 移远通信(“买入”评级):物联网模组海外需求承压,国内需求复苏,预计三季度行业整体收入增速仍然有望维持在20-30%,移远作为龙头企业凭借出色的供应链管理和市场能力,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国内疫情充分考验了公司的供应链管理和市场营销能力,上游原材料供应趋缓、原材料涨价向下游传导、公司海外收入占比提升以及人员数量的有效控制,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我们认为公司的净利润率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广和通(“买入”评级):公司三季度车载和CPE模组维持高增长,笔电和POS模组受到消费大环境影响有所下滑,光伏、安防以及工业等新增长点隐现;Q3整体而言,收入端基本盘仍在,利润端由于产品结构变化短期承压。中长期看,公司经营稳健、财务健康、股权激励到位,主营业务正由传统笔电模组主导向笔电、车载、CPE和泛IoT模组以及天线、ODM等多元化经营转型,公司面临车载/CPE模组放量、天线/ODM新业务延伸以及海外市场开拓三重发展机遇。 美格智能(未覆盖):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增速有所放缓,主要由于新零售产品线受消费持续低迷影响拉低了整体收入增速,但车载和CPE产品线仍维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公司凭借智能模组差异化战略成功切入物联网模组赛道,并不断完善4G/5G产品布局;凭借前期与华为的技术开发积累,在CPE领域厚积薄发;凭借大客户战略,车载领域深度绑定比亚迪等自主龙头,此外,在新零售、CPE领域也积累了一批知名品牌、运营商以及上市公司等优质大客户资源。展望明年,随着车载和CPE领域进一步放量、国内消费也有望复苏,公司或重回高增长。 近期观点更新:建议关注通信+新能源、光纤光缆、国防信息化等方向和三季报超预期个股。 11月份我们看好运营商(公有云格局重塑+资本开支下降)、光纤光缆(量价齐升、海缆海工格局佳)、通信加新能源(海外光伏、户储需求旺盛带动储能温控等配套件以及通信跨界整机、电力电子器件市场初步打开)、物联网&网通终端(芯片瓶颈边际缓解+海外疫后数字化线上化转型)、军工信息化(地缘政治不确定增加)几类资产的相对表现,相关建议关注标的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天科技、亨通光电、科士达、英维克、和而泰、共进股份、移为通信、映翰通、美格智能、上海瀚讯、盛路通信等。 风险提示 海外需求下滑、国内消费复苏不及预期。

  • 1
  • 82
  • 83
  • 84
  • 12997
前往

理工酷 - 工程师的技术圈子

每天 个免积分下载资料

已注册用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