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技术资料,尽在理工酷
帖子 153897 篇,圈子 30 个,昨日新增帖子 0 篇
热门搜索: 智能汽车推荐系统人脸识别机器人毕业设计
关注推荐最新

热门标签

资源

容量补偿机制有望完善,省间现货价高企利好外送

2022年10月17日发布 投资要点 完善容量补偿机制,保障成本回收体现容量价值。风光大比例接入电网,电力系统平衡受挑战,需要灵活性调节资源以维持系统平衡性。煤电灵活性改造性价比突出,是短期内提升系统灵活性的最优选择,但机组参与电能服务和辅助服务获取的收益不足以完全覆盖火电机组成本,需要通过完善容量补偿机制,体现火电机组调节性电源的容量价值,确保合理收益。对比分析国际电力市场实践,我国比较适用于容量补贴机制。此外容量补贴机制已在山东、广东等省份得到应用。其中山东省于2020年6月首创容量补偿电价;2022年1月对容量补偿机制中的机组月度可用容量作了补充;同年3月提出山东容量市场运行前,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发电机组容量补偿费用从用户侧收取,电价标准暂定为每千瓦时0.0991元(含税)。山东省不断加快建设电力现货市场,持续完善容量补偿政策。 省间电力现货价格高企,外送电力大省厂商有望受益。2022年6-8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2.3℃,是1961年来历史同期最高,且平均降水量处于历史同期第二少水平,总体温高雨少,导致多地电力供应紧张。受高温天气等因素影响,2022年6-8月全国省间交易电量需求显著增加。重庆、湖南、内蒙古等地积极推动省间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缓解清洁能源消纳等问题,打破省间壁垒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此外2022.7.25-2022.8.25期间,山西省内电力现货价格频繁异动,7月省间日前市场结算均价约1549元/MWh,已超过山西省内现货价格上限。主要系今年夏季持续高温致多地用电紧张,省间交易需求显著增加,推动省间现货交易价格上涨,进一步带动省内现货价格出现异动。省间现货价格的高企将利于发电资源富裕地区,预计富裕地区的发电机组将从中受益。截至2021年底,西北+西南地区火电装机量位居前五的火电企业为:京能电力、内蒙华电、国电电力、大唐发电、晋控电力,火电装机占比高的火电厂预计更为受益。 火电业绩有望修复,本周风光上游原材料价格微弱下调利好新能源项目。2022年10月14日,CECI沿海指数:5500K成交价为1519元/吨,较9月30日上涨34元/吨。本周秦皇岛港煤炭库存均值为476万吨,较上周下降13万吨。我们认为寒潮来袭叠加煤电保供属性加持,促进电煤需求增加,对价格形成支撑,但煤价上涨空间不会很大,随着政策持续发力和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长协率提升和省间现货价格高企有望带来煤电亏损收窄,部分企业有望实现业绩反弹。此外2022年10月14日,三峡水库水位达158米,周环比增加2.8%。本周风光上游原材料价格均有微弱下调,利好新能源项目。 投资建议:近期电力板块关注度持续提升,建议重点关注高弹性火电及优质绿电企业:1)火电:华电国际、国电电力、华能国际、内蒙华电等;2)风光:三峡能源、广宇发展等;3)水核:长江电力、中国核电等;4)其他:青达环保、中国天楹、新奥股份、协鑫能科、川能动力等。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等。

资源

商业化落地加快,新型储能旭日东升

2022年10月17日发布 投资要点 储能系统贯穿电力生产及消纳各环节,是新型电力系统必要配置 储能下游应用场景主要可分为发电侧、输配侧、用户侧等,在发电侧主要起到匹配电力生产和消纳、减轻电网压力等作用,在输配侧主要作为扩容装置及后备装置来缓解线路阻塞、增加变电站稳定性,在用户侧则帮助用户实现削峰填谷或光伏自发自用等模式,降低电费支出。在能源清洁化转型过程中,储能系统可提升风、光发电可消纳性及经济性。 全球双碳目标加速推进,储能需求空间广阔 碳中和系全球确定性命题,近30国积极响应完成目标制定,多以2050年左右为限,随着碳中和目标陆续推进,储能支持型政策力度有望延续或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2022-2025年全球储能新增需求量约629.9GWh,其中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5G基站、其他辅助服务新增储能需求量分别为190GWh、34.4GWh、364.9GWh、30.3GWh、10.4GWh。国内多地出台风光电站配置储能的政策标准,强制配储比例多在10%、时长为2小时。我们预计2022-2025年国内储能新增需求量约179GWh,其中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5G基站、其他辅助服务新增储能需求量分别为41.1GWh、26.2GWh、77.9GWh、27.9GWh、5.7GWh。 经济性较以往有所提升,资方意愿显著加强 按应用场景分类,储能可分为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其中用户侧的工商业储能由于市场活跃度和参与度较高,发展前景更优。在现有系统成本下,我们测算得工商业分布式光储电站IRR约11.7%,较电源侧和电网侧盈利性更优。2022年6月7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独立储能电站可双向盈利,享受容量租赁的同时可参加辅助服务。储能电站经济性较以往有所提升,社会资本方投资意愿加强。伴随着政府制定强制配比、增加财政补贴、丰富收入来源,储能的需求有望快速爆发。 技术、资本、渠道各自为据,产业链竞争格局初显 储能产业链上游系电池组原材料,中游是储能核心设备,下游指储能系统的安装和运营。其中中游是储能产业链的核心部分,包括电池组、PCS、BMS、系统集成商等。从价值量来看,电池组和PCS占据了储能产业链中游的绝大部分,分别占比约60%、20%,市场空间最为广阔。目前储能市场格局呈现三点特征:1)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竞争格局未定,技术、资本、渠道方各自为据。2)储能各环节均有对应的相类似的成熟市场,现有主要厂商大多是从成熟市场横向扩展业务线切入储能行业。3)纵向一体化延伸布局是国内储能市场的大趋势。我们判断随着下游需求量井喷式增长,更多行业龙头将切入储能新赛道。 投资建议 储能市场涉及的产业链交叉环节较多,建议关注五条投资主线:1)价值量占比高且技术壁垒较高的储能电池公司,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鹏辉能源、派能科技等;2)占据技术优势的PCS厂商,如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盛弘股份、星云股份、德业股份、禾望电气、上能电气、科士达等;3)具备资金或渠道优势的系统集成商,如天能股份、南网科技、文山电力、南都电源、永福股份、万里扬、宝光股份等;4)布局储能新技术的公司,受益钠电池布局的传艺科技、鼎胜新材等,重力储能中国天楹等;5)温控设备:英维克、同飞股份等。 风险提示 储能政策端扶持力度不及预期;成本下降幅度不及预期;海外政策风险。

资源

9月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32.7%,看好三季报行情

2022年10月17日发布 核心观点 行业观点:9月上险量同比持续向上,新能源车保持高增长,看好下半年量利双增。供给层面,6月起行业进入主动加库存阶段,各主机厂持续加快排产,行业4-5月产业链生产端抑制情况得到明显回补,9月起理想L9/L8/L7、长安深蓝SL03、蔚来ET5等新车陆续上市交付,叠加金九银十促销政策,有望带来10月购车小高潮。需求层面,燃油车购置税阶段性减征催化,叠加各地补贴刺激政策,下半年的汽车销量有望大幅改善。原材料价格上涨趋势得到遏制,汽车量利双增,叠加10月三季报密集发布(预计汽车板块多数公司业绩同环比两位数增长),或成为下半年核心强势板块。 长期看好具有强产品周期+高产品性价比的自主品牌崛起带来的产业链投资机遇。主线1:自主品牌从组织架构、供应链完善程度、商业模式等方面超越合资,长期看好自主品牌崛起带来的产业链投资机遇。主线2:汽车电动化的核心是能源流的应用。技术趋势往磷酸铁锂、4680圆柱、多合一电驱动系统、整车平台高压化等多维升级。主线3:汽车智能化的核心是数据流的应用,增量零部件包含:获取端-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输送端-高速连接器,计算端-域控制器,应用端-空气悬架、线控制动和转向,交互端-HUD、交互车灯、中控仪表、天幕玻璃、车载声学等。 行情复盘:本周(20221010-20221014)CS汽车上涨4.14%,CS乘用车上涨3.45%,CS商用车上涨1.55%,CS汽车零部件上涨5.43%,CS汽车销售与服务上涨1.11%,CS摩托车及其他上涨3.90%,电动车上涨4.59%,智能车上涨5.60%,同期的沪深300指数上涨0.99%,上证综合指数上涨1.57%。CS汽车强于沪深300指数3.16pct,强于上证综合指数2.57pct。 数据追踪: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2022年9月汽车行业销量完成261万辆,同比增长25.7%,环比增长9.5%,环比由负转正;2022年1-9月汽车行业销量完成1947万辆,同比增长4.4%。乘用车方面,9月乘用车销量233.2万辆,同比增长32.7%,环比增长9.7%;1-9月累计销量1698.6万辆,同比增长14.2%。新能源汽车方面,9月销量70.8万辆,同比增长93.9%,环比增长6.2%;1-9累计销量456.7万辆,同比增长1.1倍,市场占有率达23.5%。 投资建议:重点推荐自主新品周期强势的整车企业:比亚迪、广汽集团、长安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核心增量/成长零部件:星宇股份、福耀玻璃、德赛西威、拓普集团、华阳集团、伯特利、上声电子、科博达、玲珑轮胎及渗透率快速提升的一体化压铸、空气悬架等赛道。 风险提示:汽车芯片产能风险,销量下行风险,传统企业变革风险。

资源

价格增长,需求将逐步释放

2022年10月17日发布 核心观点 水泥:价格小幅上涨。本周水泥价格小幅上涨。需求方面,市场需求环比有所提升,但同比未见明显好转,磨机开工负荷有一定上升,预计短期内需求延续弱复苏态势。供给方面,部分省份继续执行错峰停窑计划,但随着停窑计划执行完成,停窑因素逐渐减弱,供给压力增大。在供给增加但需求不及预期背景下,本周熟料库容比为 74.65%,环比有一定上升。我们认为旺季需求将逐步释放,基建端发力将带动水泥市场需求,建议关注水泥区域龙头企业。 玻璃:需求环比改善。本周浮法玻璃价格有所上涨,库存略降。本周玻璃浮法厂部分区域出货有所好转,需求方面,部分地区价格小幅提涨对中下游提货有一定刺激作用,但加工厂订单一般,好转预期不强,对需求支撑不足。浮法玻璃下游主要与房地产相关,今年受地产不景气,下游资金紧张等原因影响,浮法玻璃市场需求乏力,当前市场整体表现一般。短期来看,浮法玻璃市场需求仍然偏弱,在需求未见改善情况下,玻璃企业业绩好转仍需等待。供给方面,本周产线无变化。 玻璃纤维:粗纱价格趋稳,电子纱价格小幅上涨。国庆节后玻纤粗纱价格整体趋稳,风电市场需求量有所回暖,整体粗纱市场产销表现尚可;节后电子纱近期价格上涨,供给变化不大,主要池窑厂前期促量出货后,下游电子布库存较少,在成本端压力推动下,各池窑厂价格有所调涨。我们认为玻璃纤维下游需求如风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与碳中和高度相关,受益于下游新应用需求的扩张,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建议关注玻纤行业龙头企业。 消费建材: 多方承压期待需求改善。 受地产不景气、下游竣工端资金紧张、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消费建材类市场需求走弱。今年上半年,行业面临多方面压力,期待后续需求的改善。从中长期来看,在碳中和大背景下,建筑能耗标准的提升有助于高品质绿色建材应用的普及和推广,具有规模优势和产品品质优势的行业龙头将受益,建议关注消费建材龙头企业。 投资建议:消费建材:推荐具有规模优势和产品品质优势的龙头企业公元股份(002641.SZ)、 东方雨虹(002271.SZ)、 伟星新材(002372.SZ)、北新建材(000786.SZ)、科顺股份(300737.SZ)、坚朗五金(002791.SZ)。玻璃纤维:推荐产能进一步扩张的玻纤龙头中国巨石(600176.SH)。水泥:推荐水泥区域龙头企业华新水泥(600801.SH )、上峰水泥( 000672.SZ )。玻璃: 建议关注高端产品占比提升的旗滨集团(601636.SH)、南玻 A(000012.SZ)。 风险提示:原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新增产能超预期的风险;地产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风险。

资源

浙江推进“隔墙售电”落地,建议关注分布式光伏运营商

2022年10月17日发布 核心观点 市场回顾: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0.99%,公用事业指数上涨5.64%,环保指数上涨4.69%,周相对收益率分别为4.65%和3.70%。申万31个一级行业分类板块中,公用事业及环保涨幅处于第6和第8名。分板块看,环保板块上涨4.69%;电力板块子板块中,火电上涨11.66%;水电上涨2.13%;新能源发电上涨6.09%;水务板块上涨4.33%;燃气板块上涨4.49%。 重要事件:1-9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649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8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第二产业用电量423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第三产业用电量113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03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5%。9月,全社会用电量70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用电量46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第三产业用电量123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07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8%。 专题研究:浙江出台《浙江省电力条例》,推动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隔墙售电”逐步落地,有助于提升分布式发电消纳水平和自发自用比例,更多销售渠道一定程度上增强电价议价权,利好分布式发电运营商。对电力板块公司2022年三季度业绩披露情况进行梳理发现,火电第三季度盈利修复,水电业绩表现分化,新能源发电持续增长。 投资策略:公用事业:1、新型电力系统中,必将大力推进电力现货市场交易,促进辅助服务发展,“新能源+辅助服务”将成为其中重要交易模式,推动储能,特别是抽水蓄能发展;2、火电盈利拐点出现,推荐防御性板“’火转绿”;3、能源问题凸显,推荐工商业屋顶光伏。推荐分布式光伏运营商芯能科技;推荐有较大抽水蓄能和新能源规划,估值处于底部的湖北能源;有抽水蓄能、化学储能资产注入预期,未来辅助服务龙头南网储能;推荐“核电与新能源”双轮驱动中国核电;推荐积极转型新能源,现金流充沛火电龙头华能国际、华润电力、中国电力等;有资金成本、资源优势的新能源运营龙头三峡能源、龙源电力。 风险提示:环保政策不及预期;用电量增速下滑;电价下调;竞争加剧。

资源

寒潮来袭,今年有哪些保暖“黑科技”?

2022年10月17日发布 核心观点 10月多地气温骤降,利好冬装放量。今年国庆以来我国多地出现大范围强降温,黑龙江、吉林、河南、湖北等地区降温幅度达18℃以上,10.1-10.14上海/北京/沈阳分别日均最低气温分别达到17.1/8.6/5.0摄氏度,为2016年以来最低水平,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已提前入冬。据中国天气网,此次降温主要受到冷空气干扰,导致中东部地区气温1-3℃低于常年同期,而北方部分地区降温剧烈,最低气温将创入秋以来最低。参考去年暖冬导致冬装销售不畅,低基数影响叠加今年温度剧烈冷热切换为公司旺季开启创下较好的外部条件,利好服饰品牌冬装放量。 锁温科技加码冬装,服饰品牌蓄势待发。今年运动户外品牌在冬装面料使用、缝制手法中加入最新科技,其中1)波司登:设计方面将羽绒与针织、卫衣等元素结合,并独创羽绒拼接技术以同时保证时尚轻盈与保暖性能;科技方面搭乘“五大轻暖科技”,采用超轻裸肤、多层保温空气层等面料,叠加700+高蓬松鹅绒,含绒量高达90%。2)李宁:重磅推出“气动系列”新品,空气锁温、气流散热、空气弹力三大科技相结合,锁温性能提升10倍且保障优越回弹性,保障冬日运动穿着需求。3)安踏:国家队科技作为支撑,并加入热返科技、石墨烯印花、无缝工艺以及三防面料技术,户外御寒性能提升的基础上有效防泼水、防油、防污,提升实用性与耐穿度。 投资建议 品牌服饰端建议关注品牌势能领先、疫后预计率先复苏、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李宁,流水强劲恢复、疫情期间表现领先同业的比音勒芬,以及发力薄款羽绒新品以拓宽穿着场景、份额有望再提升的波司登。另外,在疫后消费、出行复苏大背景下,建议关注免税龙头中国中免,业绩逐季提升、显著受益于海外出行恢复的新秀丽。 数据及公告跟踪 行情回顾:上周(2022年10月10日~2022年10月14日)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沪深300分别涨1.57%、涨3.18%、涨0.99%,纺织服装板块涨3.04%,其中纺织板块涨3.12%,服装板块涨3.08%。 原材料价格:328级棉现货15986元/吨(3.19%,周涨跌幅);美棉CotlookA 102.65美分/磅(1.33%);内外棉价差-1889元/吨(-19.4%)。 行业新闻:1)蕉下更新招股书,上半年营收超22亿元;2)波司登重启伦敦旗舰店;3)优衣库截至2022年8月31日财年营收2.3万亿日元。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风险、汇率波动风险、越南人力成本上涨、提价不及预期风险。

资源

夏季用电高峰结束,用电量环比下降16.8%;同比增速明显放缓

2022年10月17日发布 核心观点 多地疫情反弹,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明显放缓;叠加夏季用电高峰结束,全社会用电量环比下降16.8% 10月1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9月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 1~9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649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8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第二产业用电量423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第三产业用电量113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03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5%。 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0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用电量46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第三产业用电量123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07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8%。 煤价、电价新常态下火电资产有望迎来底部反转 火电基本面已处至暗时刻,煤价、电价新常态下有望释放较大业绩弹性。“市场煤”和“计划电”的长期错位在政策引导下预计将逐步修正,届时火电周期性弱化、回归公用事业属性,有望以稳定的ROE回报,创造充裕的现金流,并支撑转型发展的资本开支或可观的分红规模。其生命周期的最后一轮现金流将助力火电企业的“二次创业”,看好昔日的火电龙头可能最有潜力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巨擘。 风光装机高速增长,看好抽水蓄能行业加速发展机遇 抽水蓄能是兼具经济性、可靠性的电网侧灵活性资源主力。中国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占风电、光伏发电装机比重由2014年的18%下降至2021年的6%,未来随着风电光电大规模并网,电力系统对抽水蓄能的需求缺口较大。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产总规模1.2亿千瓦左右。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建议关注资产优质、效率领先,且新能源转型步伐较快的华能国际(600011,买入)、国电电力(600795,未评级); 建议关注核电+新能源双轮驱动的中国核电(601985,未评级),核电高端制造标的景业智能(688290,未评级)、江苏神通(002438,未评级); 建议关注通过资产重组成为南网储能运营平台的南网储能(600995,未评级),抽水蓄能产业链标的东方电气(600875,未评级)、中国电建(601669,未评级); 建议关注定位“风光三峡”和“海上风电引领者”目标的三峡能源(600905,未评级); 建议关注国网旗下配电网节能上市平台涪陵电力(600452,未评级),以及三峡集团旗下的核心配售电及综合能源平台三峡水利(600116,未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发电的增长空间可能低于预期;火电基本面可能继续恶化;新能源运营的收益率水平可能降低;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可能不及预期。

资源

关注白电及传统小家电,盈利改善有望继续兑现

2022年10月17日发布 核心观点 Q3家电上市公司有望延续Q2的良好增长态势,在高温天气和各地促消费政策的助力下,预计收入有望保持稳健增长,盈利持续改善。分板块看,预计白电及小家电板块收入表现更为稳固,利润弹性更大;而新消费家电受制于宏观环境、厨电受制于地产景气度及疫情,整体表现预计有所分化。 白电:量价表现稳健,原材料成本回落。白电7-8月出货量维持稳健。7-8月空调出货量同比-0.9%,其中内外销分别+3.4%/-9.7%;冰箱销量增速为-12.5%,其中内外销分别-0.4%/-23.8%;洗衣机销量增速为-0.6%,其中内外销分别-5.3%/+6.0%。价格方面,Q3空调线上线下均价分别-3.2%/+7.6%,冰箱线上线下均价分别-5.6%/+12.1%,洗衣机线上线下均价分别-0.4%/+10.0%。原材料价格方面,铜、铝、钢铁及塑料等原材料价格环比、同比普遍出现10%以上降幅。考虑到白电终端均价依然稳固,预计白电企业盈利有望保持改善的趋势。核心推荐:海尔智家、美的集团、海信家电、格力电器。 厨电:地产压力仍存,费用拖累盈利。Q3疫情虽有所好转,但地产压力依然较大,7-8月我国住宅竣工面积同比下滑22%。1-9月我国油烟机线上线下销额增速分别为+2.8%/-23.1%,燃气灶线上线下销额同比-1.6%/-18.4%,集成灶同比分别为+10.8%/-5.8%,洗碗机同比为+8.2%/-0.1%。新兴厨电集成灶及洗碗机的销售表现相对较好,传统厨电销售依然承压。成本方面,Q3板材等钢铁材料价格持续回落,同比及环比均出现下降。但考虑厨电企业在集成灶、洗碗机等新品类的费用投入较大,且盈利较低的下沉渠道等结构变动拖累,预计厨电企业的盈利水平仍处于低位。核心推荐:火星人、老板电器。 小家电:传统小电回暖,新兴家电分化。随着基数回归正常,小家电行业已重回增长通道,1-9月小家电在天猫及京东平台GMV同比增长4%。考虑到抖音的分流效应,预计增速或接近双位数。Q3新消费家电进入大促蓄势期,新品密集发布,折扣力度降低,整体销售表现较为平淡。且新消费家电品类刚需属性偏弱,单价偏高,部分受到宏观经济的扰动。7/8月智能投影线上销售额同比分别+13.0%/-13.2%,整体略有下滑;扫地机器人7-8月销售额同比下滑4.6%。核心推荐:佛山照明、光峰科技、小熊电器、新宝股份。 重点数据跟踪:市场表现:9月家电板块月相对收益+1.84%。原材料:9月LME3个月铜、铝价格分别月度环比-2.08%、-6.83%,铜、铝价格高位回落;冷轧板价格月环比-0.9%。集运指数:美西/美东/欧洲线9月环比分别-23.99%、-12.56%、-13.45%;资金流向:重点公司陆股通持股比例上升,9月美的/格力/海尔陆股通持股比例月环比+0.16%、+1.31%、+0.10%。 核心投资组合建议:当前时点我们重点推荐照明+车灯龙头佛山照明、外销高景气的空气源热泵赛道;白电推荐效率持续优化的海尔智家、B端再造增长的美的集团、渠道改革成效初显的格力电器;厨电推荐高增长强激励的火星人、亿田智能;小家电推荐2B、2C齐头并进的光峰科技。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资源

关注低轨卫星产业发展

2022年10月17日发布 核心观点 行业要闻追踪:亚马逊计划2023年初发射其卫星互联网服务首批2颗卫星。星链、亚马逊等海外低轨卫星计划建设持续推进,由于频谱和轨道资源的稀缺性,空间资源争夺将越发激烈。基于信息安全等因素,我国低轨卫星建设有望加速落地。由于相控阵天线将成为低轨卫星通信载荷标配,其核心零部件T/R芯片及组件有望核心受益。建议关注T/R组件厂商如【国博电子】等。IDC发布2022上半年国内超融合市场跟踪报告。据IDC数据,22H1国内超融合市场规模达8.28亿美元,同比+13.1%。数字经济要求产业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将进一步推动云计算在各行业应用,叠加外部环境变化,国内超融合市场有望迎来增长。建议关注领先的ICT设备商如【紫光股份】等。行业重点数据追踪:1)运营商数据: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2年8月,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达4.92亿户,渗透率达29.4%;2)5G基站:截至2022年8月,5G基站总数达210.2万个;3)云计算及芯片厂商:22Q2,BAT资本开支合计163亿元(同比-20%,环比-10%);22Q2,海外三大云厂商及Meta资本开支合计369.95亿美元(同比+20%,环比+4%)。2022年9月,信骅实现营收4.76亿新台币(同比+55.6%,环比+18.4%)。 行情回顾:本周通信(申万)指数上涨6.74%,沪深300指数上涨3.27%,板块表现强于大市,相对收益3.47%,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6。在我们构建的通信股票池里有158家公司(不包含三大运营商),本周平均涨跌幅为7.22%,各细分领域中,各版块普遍上涨,其中光器件光模块、IDC、专网、可视化、光纤光缆等领涨,涨幅分别为10.81%/9.33%/8.58%/8.05%/7.52%。 投资建议:在内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较大背景下,我们建议关注明年确定性增长的赛道,当下迎来较好配置时点:(一)新能源方向:海上风电,空间较大,明年招标景气度高,下半年相关公司业绩弹性大,受益标的有中天科技、亨通光电等;储能温控,明年国内大储有望加速建设,温控作为重要配套环节,迎来发展良机,受益标的有英维克、申菱环境等;(二)卫星通信&北斗:低轨卫星明年进入落地发展阶段,相关产业链配套估值有望提升,同时在军工市场景气度高背景下,相关标的业绩有较好支撑,北斗在民用端的发展受益国内基建的复苏,受益标的有华测导航、国博电子等;(三)东数西算:算力网络是后续运营商资本开支的重要方向,配套设备明年有望迎来景气提升,如光纤光缆、ICT设备,受益标的有长飞光纤、紫光股份等。 2022年10月份的重点推荐组合:中国移动、中天科技、亨通光电、英维克、申菱环境、鼎通科技、华测导航。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风险、5G投资建设不及预期、贸易摩擦等外部环境变化。

资源

复合集流体降本增效大趋势,产业化迎来曙光

2022年10月17日发布 当前锂电池正极和负极分别使用金属铝箔和铜箔作为集流体,用于汇集电流的结构或零件;其中负极所采用的传统铜箔厚度通常为6um-12um,占电池质量比例约9%,占成本比例约8%-10%。考虑到铜材本身密度较大,并且价格相对较高,因此铜箔的轻薄化可有效降低电池质量和成本,为当前集流体创新研发的主流方向。铜箔需要保持一定机械强度,不可能无限减薄,因此复合铜箔成为轻薄化的新思路——可具备存在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以及低成本优势。 目前复合铜箔的结构主要为三层,上层和下层分别为厚度2um的铜层,中间层为4um的高分子层。复合铜箔的优势在于:1)高安全性,复合铜箔因铜层薄产生毛刺较少,同时高分子层添加阻燃剂有助于防止热失控;2)高循环寿命,复合铜箔有效缓解锂枝晶问题,同时库伦效率较高,循环寿命得到提升;3)高能量密度,6um复合铜箔较较传统铜箔减重57%,相应减少电芯质量约5.4%,电芯质量能量密度提升约5.6%;4)低成本,按当前60%良率测算,目前复合铜箔单位成本为4.11元/平米,随着良率提升,未来复合铜箔成本将进一步低于传统铜箔。 复合集流体工艺难度较高,且与传统集流体有显著区别。复合铜箔的基材可分PI/PET/PP等高分子材料,综合性能以及成本看,目前行业内主要选用PET(耐高温聚酯薄膜)为主。生产工艺方面,传统铜箔生产流程主要为溶铜电解—水电镀,而复合铜箔生产过程可分为两步法(磁控溅射—水电镀)和三步法(磁控溅射—蒸镀—水电镀),其中磁控溅射环节对设备要求较高,是影响产品良率和性能的关键。 创新技术带动产业链变化。目前相关企业正在积极推进产业化。1.设备端:东威科技、骄成超声为代表的设备企业均开始供应下游客户。2.产品端:重庆金美、厦门海辰、万顺新材、宝明科技以及传统铜箔企业中一科技、嘉元科技、诺德股份等均在积极布局复合铜箔的研发及生产。我们预计2025年悲观/中性/乐观情况下6um复合铜箔需求量为9.7/19.38/38.76亿平,对应6um复合铜箔市场空间为50.4/100.8/201.6亿元;设备投资方面,预计至2025年磁控溅射与水电镀设备累计投资额达到294.9亿元,23-25年行业新增设备投资额为56.7/100.3/131.6亿元。 产业链相关公司:东威科技、骄成超声、宝明科技、万顺新材、中一科技、嘉元科技、光华科技 风险提示:复合集流体研发和产业化进展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进入者竞争加剧

资源

重申最坏时候已经过去,积极布局优质企业

2022年10月17日发布 核心观点 政策支持持续落地,基建项目加快批复和开工。今年6月,国常会决定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信贷额度,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根据农发行披露,截至10月12日,农发基础设施基金完成全部2459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任务,全部用于支持国家明确的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八大领域。根据基建通大数据统计,9月下旬以来,重大公路、铁路、轨交工程等项目批复项目总投资约2680亿元,部分项目已确定相关工程中标单位,同时,9月下旬多个交通项目密集开工,总投资约4158亿,后续实物工作量有望加快形成,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做出积极贡献。 9月金融数据出炉,社融表现较好。9月新增社融3.53万亿,同比多增6274亿,社融存量同增10.6%,较上月高0.1pct,新增人民币贷款2.47万亿,同比多增8108亿,M2同比增长12.1%,较上月回落0.1pct。整体来看,随着货币和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基建端增长带动企事业部门贷款需求表现良好,居民购房意愿改善仍不明显,预计随着近期密集出台的多项重磅政策传导,后续地产相关投融资活动有望逐步企稳。 最差时候已经过去,积极做多地产链头部企业。当前各子行业跟踪及投资建议如下: 水泥:节后大部分地区水泥需求恢复到节前水平,局部地区受疫情反复和二十大会议召开影响,出货略有下降,区域间水泥价格涨跌互现。截至10月14日,全国P.O42.5高标水泥平均价为436.2元/吨,环比节前略增0.3%,库容比为70.3%,环比增加1.2pct。近期部分地区开启错峰生产或增加错峰计划,同时煤炭生产成本增加,预计价格延续上涨态势,推荐海螺水泥、华新水泥、上峰水泥、万年青、塔牌集团、冀东水泥、天山股份; 玻璃:本周浮法玻璃价格稳中有涨,成交较节前小幅放缓,持续补货动力略有不足;光伏玻璃订单跟进尚可,主流价格稳定,部分实际成交价格稍低。根据卓创资讯,本周国内浮法玻璃主流均价1724.54元/吨,环比上涨1.18%,重点省份生产企业库存4723万重箱,环比降低0.96%;3.2mm光伏玻璃原片主流价格18.17元/平米,环比下降4.39%;3.2mm镀膜主流价格为26.34元/平米,环比下降0.53%,库存天数约20.77天,较节前一周下降9.49%,同比增加61.04%。短期建议关注浮法玻璃需求释放情况;中长期玻璃行业科技升级依旧是看点,推荐旗滨集团、南玻A。 其他建材:①本周国粗纱市场价基本走稳,节后近期市场走货稍有回暖,电子纱供应端变动不大,下游库存较少,价格小幅提涨。中长期来看,玻纤行业有望进入产能高质量有序扩张新阶段,需求端拉动成长,供需格局有望持续优化,龙头企业未来竞争优势有望进一步巩固,现价仍可继续做多,推荐中国巨石,中材科技;②其他建材:地产托底政策仍在持续加码,最差时候已经过去,积极做多地产链头部企业,推荐东方雨虹、科顺股份、三棵树、坚朗五金、伟星新材、兔宝宝、光威复材、海洋王、铝模板行业。 风险提示:基建地产运行低于预期;成本上涨超预期;疫情反复

资源

9月乘用车销量同环比稳步提升,比亚迪、奇瑞同比增幅领先

2022年10月17日发布 核心观点 主流车企9月销量同环比稳步增长,比亚迪、奇瑞同比增幅领先 1)上汽集团9月销量为51.7万辆,同/环比分别+0.25%/+1%。其中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分别销售13.0万/11.2万辆,同比分别+4%/-10%;上汽乘用车/上通五分别销售7.5万/16.4万辆,同比分别-8%/+9.5%;1-9月上汽集团累计销售377.0万辆,同比+4%;2)广汽集团9月销量为23.7万辆,同/环比分别+44%/+9%。其中,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分别销售9.6万/6.9万辆,同比分别+99%/-4%;广汽乘用车/广汽埃安分别销售3.3万/3.0万辆,同比分别+46%/+121%;1-9月广汽集团累计销量为182.5万辆,同比+22%;3)长安汽车9月销量为21.5万辆,同/环比分别+14%/+55%。其中重庆/河北/合肥长安分别销售9.3万/0.7万/1.9万辆,同比分别+30%/+1%/+18%;1-9月长安汽车累积销量为168.1万辆,同比-3%;4)比亚迪9月销量为20.1万辆,同/环比分别+151%/+15%。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20.1万辆,同比+187%,其中纯电/产电混动车型分别销售9.5万/10.6万辆,同比分别+162%/+214%。1-9月比亚迪累计销量为118.5万辆,同比+162%;5)奇瑞集团9月销量为14.5万辆,同/环比分别+92%/+3%。其中,奇瑞汽车销售11.3万辆,同比+113%;1-9月累积销量68.0万辆,同比+55%;6)吉利汽车9月销量为13.1万辆,同/环比分别+26%/+6%。其中吉利/领克品牌分别销售10.2万/1.6万辆,同比分别+15%/+160%;极氪/睿蓝分别销售0.8万/0.5万辆,环比分别+15%/+4%;1-9月吉利汽车累积销量为99.0万辆,同比+7%;7)长城汽车9月销量为9.4万辆,同/环比分别-6%/+6%。其中哈弗/坦克/WEY品牌分别销售5.4万/1.3万/0.2万辆,同比分别-1%/+57%/-50%;欧拉品牌/长城皮卡分别销售0.8万/1.3万,同比分别-40%/-14%;1-9月长城汽车累计销量为80.2万辆,同比-9%。 车市:9月乘用车批零同环比均稳步提升,新能源车维持同比高增。1)批发销量。据中汽协,9月份我国汽车批发销量为261万辆,同/环比分别+26%/+10%。其中乘用车9月批售233.2万辆,同/环比分别+33%/+10%;1-9月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为1698.6万辆,同比+14.2%。2)零售销量。据乘联会,我国主要车企乘用车9月零售销量为192.2万辆,同/环比分别+21.5%/+2.8%。1-9月主要车企累计零售销量为1487.5万辆,同比+2.4%。3)新能源车维持高同比增速。据中汽协,9月我国新能源车批售70.8万辆,同/环比分别+94%/+6%;其中,纯电动/插电混动汽车分别销售53.9万/16.9万辆,同比分别+77%/+178%;1-9月新能源车累计销量为456.7万辆,同比增长1.1倍,渗透率达到23.5%。 投资建议:整车方面推荐产品周期上行的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上汽集团,关注比亚迪、广汽集团、江淮汽车、江铃汽车。汽车电子相关零部件供应商充分受益智能化进程加速,推荐拓普集团(智能底盘tier0.5供应商)、伯特利(EPB+线控制动)、星宇股份(智能车灯)、中鼎股份(空悬)、德赛西威(智能座舱系统)、科博达(灯控)。 风险提示:政策效果不及预期,缺芯缓解进度不及预期,需求复苏不及预期,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不及预期。

  • 1
  • 145
  • 146
  • 147
  • 12997
前往

理工酷 - 工程师的技术圈子

每天 个免积分下载资料

已注册用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