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

电子 · 圈子

1422 位酷友已加入

电子圈子中包含常用的源代码、电路图、学习教程、产品样本、技术报告等干货资料,加入圈子可以上传、下载资料,也可以使用提问来寻求资料或分享你认为有价值的站外链接~

关注推荐最新

热门标签

资源

贝特瑞VS璞泰来VS硅宝科技VS博迁新材

2021年12月29日发布 展望动力电池技术迭代时间表,可以发现,锂电池的发展逐渐分化成三个路径: 1)高性价比电池: 将以磷酸铁锂为主打。 2020 年采用磷酸铁锂,预计2023 年是个重要节点,开始逐步导入磷酸锰铁锂( LMFP)。 2)高压快充电池: 以单晶 5 系三元主打。 2021 下半年开始,采用具备高压新能的镍 55 单晶三元材料,兼顾成本和快充新能。 3)高性能电池: 高镍正极+硅碳负极。 2021 年和 2025 年是重要节点,2021 年下半年开始导入硅碳负极,电芯能量密度提升至 350Wh/kg,2025 年导入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大于 400Wh/kg。 综上,可以看出,未来 1-2 年技术路径中会发生重要变化:单晶高压三元、硅碳负极、磷酸锰铁锂。

资源

风起注册制,花落新能源电子

2021年12月28日发布 在全球缺芯的大背景下,2021年电子板块走出了不错的行情。年初至12月24日,电子(中信)指数上涨16.11%,区间最大涨幅为38.52%;同期沪深300下跌5.56%,电子板块跑赢大盘21.67pct。 大量资金涌入硬科技赛道,半导体多板块轮动成为投资热点。受“双减”等政策影响,教育、文娱等板块投资热度下降,基金超配电子达近5年最高。年初至12月24日,半导体设备、分立器件、其他电子零组件、半导体材料和集成电路最大涨幅分别高达183.44%、130.29%、113.40%、95.02%和67.17%。 2022年缺芯有望缓解,下游出货量和创新是电子板块行情驱动因素。伴随代工厂和IDM厂商新建产能释放,部分芯片供给紧张情况有望得到缓解。电子板块驱动因素将由缺芯涨价回归到下游需求爆发和创新中。拉动电子板块业绩的下游终端,正从智能手机转向新能源汽车和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发电储能设备。此外,2022年硬科技的创新发展也将持续为电子板块提供新的投资机会。 2022年电子板块投资逻辑可以沿着两条思路展开。(1)从下游产业的爆发当中寻找投资机会,如汽车电子和风光储能等新能源电子。(2)从新概念、新技术、新趋势中寻找投资机会,如“元宇宙”和手机厂商自研芯片、折叠屏以及电动汽车800V电压平台升级。此外,按照市场历史表现,伴随全面注册制的放开和北交所成立,电子板块有望深度受益。 能源变革大时代下,新能源电子乘势而起。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和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电子需求将持续增长,带动以IGBT为主的功率器件、以MCU、存储、CMOS传感器为主的车规级半导体和以合金软磁粉芯为主的电感元件核心材料等领域的高速发展。 新概念、新技术和新趋势中孕育新的投资机会。“元宇宙”概念的爆火带动了VR/AR设备产业链的快速迭代发展,疫情下居家办公休闲场景增多强化了对元宇宙的迫切需求。手机厂商自研芯片和大力发展折叠屏或将成为产业链新一轮的投资机会。汽车电子方面,电动汽车800V高电压升级,将加速SiC等第三代半导体渗透。 北交所成立+全面注册制,中小盘和新股次新股迎来关注。北交所将吸引大量处于生命周期前期的公司上市融资,将二级市场投资机会前置。202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全面注册制,料将成为2022年资本市场关注焦点,以电子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将迎来利好。 投资建议: 从行业角度推荐关注两大方向:一是新能源电子;二是硬科技创新。具体标的见正文。从市场角度,推荐关注中小市值和新股次新股。 风险提示:终端需求不及预期、国产化导入不及预期、元宇宙落地不及预期、新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等。

资源

士兰微将集资拓建8寸晶圆产能

2021年12月28日发布 电子板块:上周申万电子行业指数上涨 0.93%。同期上证指数下跌 0.39%,创业板指下跌 4.00%,板块强于大盘。电子板块涨跌幅排名申银万国一级行业指数第 7 名。我们建议布局上游半导体设备及材料,下游模拟数字 IC芯片,分立器件,传感器等领域,2021 年业绩相对确定增长的,未来两年所处赛道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的行业龙头有合盛硅业,中环股份,华虹半导体,中微半导体,紫光国微,中芯国际,圣邦微,三安光电,兆易创新等等。 【士兰微将集资拓建 8 寸晶圆产能】12 月 22 日,士兰微发布公告称,公司拟用募集资金向承担募投项目之“8 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二期项目”的控股子公司杭州士兰集昕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士兰集昕”)增资 5.31 亿元。公告指出,募集资金到位后,中介机构费用拟从“8 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二期项目”中优先扣除,最终实际用于“8 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二期项目”的募集资金不超过 5.61 亿元。即本次实际用于“8 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二期项目”的募集资金投资金额为 5.31 亿元。士兰微表示,本次使用募集资金对士兰集昕增资有利于推进募投项目“8 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二期项目”的顺利实施,从而进一步推动公司 8 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特殊工艺研发、制造平台的发展,增强公司生产制造能力和盈利能力,提升综合竞争力。 【西安封城,三星 NAND Flash 生产将不受影响】日前中国西安受疫情影响而封城,根据 TrendForce 集邦咨询调查,由于三星(Samsung)在西安设有两座大型工厂,均用以制造 3D NAND 高层数产品,投片量占该公司NAND Flash 产能达 42.3%,占全球亦达 15.3%,现下封城措施并未影响该工厂的正常营运。然而,当地封城措施严格管控人流及物流,尽管 2021 年底至 2022 年一月中以前的出货多已经安排妥适,但无法排除接下来因物流延迟出货的可能,这将可能对采购端的物料安排造成影响。此外,该公司的原物料进货也有可能受到物流受阻而延迟,但三星厂区内仍有安全水位库存,得以应付未来数月的生产。价格方面,NAND Flash 现货价格目前尚未因为封城事件而有明显的波动,现下现货市场的买卖双方库存量均偏高,近期交易量疲弱且价格波动较小,不排除可能受到该事件所引发的预期心理而有短期小涨的情况发生。

资源

工具无绳化+技术降本,国产电芯乘风而起

2021年12月28日发布 时代性机遇: 工具无绳化+技术降本,海外退出国产电芯迎机遇 圆柱型锂电池为无绳电动工具的核心电源。 长期以来,锂电芯市场由海外龙头如三星 SDI、 LG 化学垄断;新能源车大浪潮推使海外厂商转向车用动力电池开发, 产能规划停滞使锂芯供给紧俏。 我们认为, 在技术赶超、价格制胜前提下,当前时点正是国产电芯厂商抢占存量, 布局增量的最好时机。 需求端: 受益于电动工具无绳化, 新增电芯达 25 亿颗,释放 200 亿市场增量 无绳市场五年 10%复合增长。 2020 年工具用锂芯电池总装机量约 20.2 亿颗,我们估计至 2025 年新增需求近 25 亿颗;以单颗电芯 8 元释放 200 亿元市场。 供给端: 国内新产能规划近 23 亿颗, 供需缺口长期持续 国内外锂芯产量占比约为 8: 2, 行业 CR3 近 75%。随海外龙头退出产能规划,在技术赶超、价格制胜前提下, 国内电芯需求迎来高速增长。至 2025 年,核心国产电芯厂新增规划产能约 23 亿颗,供需缺口依然持续。 谁能把握: 具备认证壁垒, 倍率技术企业将脱颖而出 行业核心壁垒为下游供应链认证壁垒及高倍率技术壁垒。 下游电动工具厂商以国外龙头企业为主,行业 CR10 达 73%,电芯厂商存在较高供应商认证壁垒。电动工具对电池的倍率性能有所需求, 优质厂商可做到在循环后容量、高低温放电能力等领先行业, 高倍率性能打造核心护城河。 未来方向:材料+工艺齐头并进, 深挖倍率性能优化空间 由于瞬时充放电需求,工具用电池的优化方向是高倍率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未来国产电池容量将向 5Ah 以上突破,高低温性能及滥用情况下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我们认为技术布局将在材料端+工艺端继续推进优化: 材料端:高镍体系+硅基体系, 聚焦能量密度提高 高镍材料如 NCM8 系和 NCA;硅基材料如硅碳、氧化亚硅的利用能有效提高能量密度及电池的高低温性能。 国内代表厂商蔚蓝锂芯已形成了 NCM 与 NCA兼具的锂电池路线体系;长虹能源已有硅碳负极技术储备。 工艺端: 聚焦工艺创新,自动化+精细化大势所趋 下游电动工具龙头对精细化要求较高, 采购前提是配备韩国自动化生产线。 目前技术前端的韩国生产线日生产效率为 200ppm,蔚蓝锂芯具备多条 200ppm生产线;长虹能源新增产能全面引进 200ppm 生产线,生产效率位于同业前列。 建议关注: 蔚蓝锂芯;长虹能源 1)现有及规划产能份额靠前,自动化水平较高; 2)进入头部电动工具厂商供应链,具备议价权; 3)拥有高倍率配套技术储备的头部企业。 风险提示: 无绳化进度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

资源

折叠屏手机频出,关注消费电子板块

2021年12月28日发布 华为P50折叠屏手机发布,有望带动新一轮消费电子行情。12月23日,在华为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华为发布了其纵向折叠的折叠屏产品——P50Pocket,采用万象双环设计,为上下叠放的镜头模组及圆形外屏。目前包括OPPO、Vivo、小米在内,多家厂商入局折叠屏手机市场,苹果近几年也布局多项折叠屏专利,经过前几年的市场培育和技术不断迭代,折叠屏手机将逐渐走向普及,一旦苹果入场,将带动新一轮消费电子增长。 BOE发布中国半导体显示领域首个技术品牌,国产显示技术值得关注。12月21日,BOE(京东方)正式对外发布中国半导体显示领域的首个技术品牌,分别是高端液晶显示技术ADSPro、高端柔性显示技术f-OLED和高端玻璃基新型LED显示技术α-MLED三大技术品牌体系。目前国产面板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意法半导体发表展望报告,预计2023年产能恢复正常,2024年晶圆产能大幅提升。总裁谢利发表对2021年回顾及2022年展望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芯片短缺逐渐改善,至少要到2023年上半年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准。 电子板块行情强于大盘 12月20日至12月24日,上证指数下跌0.39%,中信电子板块上涨0.26%,跑赢大盘0.65个百分点。年初至今,上证指数上涨4.17%,中信电子板块上涨16.11%,跑赢大盘11.93个百分点。12月20日至12月24日,费城半导体指数上涨4.56%。 电子各细分行业涨幅 12月20日至12月24日,电子细分行业中11个板块上涨,7个板块下跌。其中,PCB、元器件、显示零组上涨最多,分别上涨了6.31%、4.07%、4.00%。 个股涨跌幅:A股 12月20日至12月24日,电子行业涨幅前五的公司分别为沪电股份、景旺电子、崇达技术、联创电子和欧菲光,分别上涨17.81%、17.01%、16.71%、16.00%和15.94%;跌幅前五的公司分别为奥拓电子、宇顺电子、派瑞股份、天华超净和诺德股份,分别下跌18.25%、17.66%、15.76%、15.19%和15.11%。 投资建议 推荐关注折叠屏相关公司:凯盛科技、长信科技、鼎龙股份、三安光电、斯达半导、宏微科技、华润微、士兰微等。 风险提示 折叠屏手机技术成熟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资源

原材料成本压力缓解,关注IC载板、高端HDI等国产替代进程

2021年12月28日发布 投资要点: PCB是电子产品之母,市场规模稳健增长。PCB作为传输媒介,能实现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相互连接,起中继传输的作用,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2019年全球PCB产值为613亿美元,08-19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8%,总体稳健增长。中国大陆市场受益于全球PCB产能向大陆地区转移以及下游终端需求的增长,近年PCB市场呈现较快的发展趋势,19年中国大陆PCB产值达到335.07亿美元,08-19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56%。 原材料成本压力缓解,PCB企业21Q3迎来业绩拐点。2021年以来,供给受限/需求旺盛/货币宽松等因素共同推动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下游PCB企业盈利能力。进入Q3以后,随着铜主产国疫情缓和,叠加企业开始将部分成本压力转嫁给下游,原材料价格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有所钝化,板块盈利能力得到修复。PCB板块21Q3实现营收533.3亿元,同比增长27.7%,实现归母净利润50.8亿元,同比增长38.2%。板块21Q3销售毛利率20.9%,同比下降2.4pct,销售净利率为9.6%,同比提高0.7pct,利润增速开始转正,且盈利能力有所提高,板块迎来业绩拐点。 我国PCB产品以中低端为主,关注IC载板、高阶HDI等高端产品的国产替代进程。目前,我国PCB产品以中低端PCB为主,而在封装基板、高阶HDI等高端PCB领域份额较低,产品结构有待优化。随着以兴森、深南为代表的PCB企业相继扩充IC载板等高端PCB产能,内资企业在高端PCB领域的话语权有望提升,建议关注相关受益企业。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不如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资源

2021年激光雷达元年,2022年加速渗透

2021年12月28日发布 行业观点 2021年是激光雷达元年,共有19款车型搭载激光雷达。11月广州车展上,多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纷纷亮相,其中长城机甲龙成为全球首款搭载4颗激光雷达的车型,小鹏G9搭载双激光雷达,极狐阿尔法S华为版搭载3颗激光雷达。12月发布的智己L7亦宣布未来将搭载激光雷达。我们统计2021年共有19款车型可搭载激光雷达,现有激光雷达车型普遍高于40万元,车载前装激光雷达价格普遍超5千元,此前华为宣布未来激光雷达成本将降至千元级别,我们认为未来伴随激光雷达价格下沉,行业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L3级自动驾驶取得历史性突破,助力激光雷达加速渗透。12月德国批准了奔驰的L3级自动驾驶系统,目前奔驰旗下S级和EQS两款车将率先搭载L3级自动驾驶系统,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交付,这两款车均搭载了法雷奥第二代SCALA激光雷达。 速腾聚创携手比亚迪,带动2022年国内激光雷达行业快速放量。12月比亚迪与速腾聚创在深圳达成战略投资协议及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速腾聚创创立于2014年,截止2020年拥有专利600项。是目前全球唯一实现第二代智能固态激光雷达车规量产交付的企业,并已获得多家车企定点,涵盖小鹏汽车、比亚迪、广汽埃安、威马汽车、极氪、智己等多款车型,预计未来有望带动2022年激光雷达行业快速放量。 需求端: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500亿元、CAGR超80%。激光雷达在车载领域主要应用于无人驾驶车以及高级辅助驾驶。1)无人驾驶出租车及无人物流服务能够实现取消传统出行服务中占运营成本高达60%的人工成本,因此具有广泛商业价值和盈利空间。2020年10月百度在北京开放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乘客可免费试乘ApolloGO。据沙利文测算,至2025年无人驾驶领域激光雷达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30亿元),2019-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0.9%。2)激光雷达是L3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的关键传感器,伴随L3汽车逐步量产,激光雷达将迎来市场放量。按照沙利文预计,2025年高级辅助驾驶用激光雷达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6.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00亿元),2019年至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83.7%。 供给端:行业尚处于导入期,格局未定。1)全球范围内激光雷达玩家包括Velodyne、Luminar、Aeva、Ibeo、Ouster、Innoviz,以及国内的华为、大疆、禾赛科技、速腾聚创、万集科技等企业。A股主要上市公司为万集科技,12月16日,在广州召开的世界智能汽车大会上,万集科技发布了混合固态128线车规级激光雷达,产品定位为中远距激光雷达,公司已建成顺义科研基地二期,规划年产能30万台,根据投资者互动平台,2020年公司激光产品实现营收超1亿元。2)光学系统是激光雷达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激光雷达零部件供应商包括舜宇光学、永新光学、炬光科技、蓝特光学、水晶光电、腾景科技。舜宇光学具备激光雷达光学部件及整机制造能力,机械式、转镜、MEMS、FLASH、OPA方案均有涉及,与麦格纳、H、D等激光雷达方案商均有合作,预计明年将有项目进入大批量生产。永新光学于2018年与QuanergySystems达成25000个激光测距镜头订单,目前与禾赛和Innovation的合作有多款激光雷达镜头产品导入,目前正处于验证导入阶段、尚未形成量产。炬光科技激光雷达发射模组已与德国大陆签署4亿元框架协议,并与Velodyne、Luminar等多家激光雷达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2020年、2021年H1公司智能辅助驾驶产业销售收入为0.31、0.21亿元。蓝特光学主要为激光雷达整机企业提供非球面透镜,水晶光电主要为激光雷达整机企业提供视窗玻璃。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在智能驾驶浪潮下,激光雷达行业快速放量。建议积极关注舜宇光学、永新光学、炬光科技、蓝特光学、万集科技。 风险提示 智能化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技术迭代风险。

资源

盈利修复是明年投资主线,长期关注成长领域

2021年12月28日发布 投资建议 行业策略: 我们认为 PCB 行业明年整体投资逻辑应当重点把握盈利修复逻辑,同时把握合理的估值安全边际,在满足前两个条件的情况下,有汽车、服务器、载板等领域布局的厂商可以加重关注。 推荐组合: 考虑到各类公司的盈利修复空间、估值的安全边际和业务布局情况,我们推荐顺序为:沪电股份、景旺电子、世运电路、协和电子、深南电路。 行业观点 供需两端合力造就 22.6%的行业增长, A 股 PCB 营收大幅增长。 电子需求端来看, PC(前三季度同比增长 23%)、家电( 1-10 月空调、 冰箱、洗衣机销量同比增长 8%、 5%、 14%)、新能源汽车( 1-11 月销量同比增长177%)、手机(前三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 9.3%,终结连续 3 年同比下滑颓势) 需求高增长; 供给端来看, 原材料涨价(铜价自低点上涨幅度超过100%)限制中游有效产能供给,因此在供需两端的作用下,全球 PCB 行业同比增速预计将达到 22.6%,该增速是近 11 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在这样的背景下, A 股 PCB 公司营收实现了普遍性的高增长,所有 A 股 PCB 公司算数平均增速达到 30%,并且有超过一半的公司增幅超过行业平均,可见整个行业的高景气度。 景气度边际弱化基本已定。 周期性景气是今年行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 从边际变化的角度来看,景气度将会逐渐开始弱化: 1) 短期, 我们调研了 15 家 PCB 上市公司和部分非上市公司,目前可以观测到景气度已经明显弱于上半年且展望未来订单也将继续承压, 加上 Q1 是 PCB 行业传统淡季,因此我们认为短期边际弱化正在逐渐发生; 2)中长期, 一年维度来看,我们复盘了过去 15 年中 3 轮周期的走势,从上轮和上上轮的行业增速、 A 股 PCB 营收增速可以判断明年行业增速大概率收窄, A 股 PCB 公司的营收增长将会承压。 盈利修复是明年投资的主线。 在展望行业景气度不理想的情况下, 我们复盘了过去 15 年中每一年股价涨幅超过 30%的 PCB 公司股价上涨的原因,并且将其归因分类为“盈利”、“估值”、“盈利+估值”这三大类,根据每一年三大类的数量,我们认为在周期性景气所带来的行业变化阶段, PCB 行业投资应当更多关注盈利。鉴于周期性景气次年的盈利增长主要来自于盈利修复而非营收增长,因为我们认为盈利修复才是明年整个 PCB 行业投资的关键主线,因此应当重点关注今年盈利受到原材料侵蚀而明年有盈利恢复空间的PCB 公司。 长期关注成长属性较强的细分领域。 在保证一定的盈利修复能力的基础上,成长属性较强的细分领域可以做为长期的关注方向,主要包括 3 个方面:1)随着汽车的电子化程度提升,单车 PCB 价值量有望得到数倍的提升( 300 元/车→ 3500 元/车); 2)明年 Q2 服务器平台升级会运用更高层级的PCB 板, 价值量提升 3~4 倍; 3)载板今年景气度较高,而目前整个市场仍然被日韩台系厂商占有,国内主流的两家厂商预计合计占比不超过 5%,国产替代空间充足。 风险提示 景气度大幅下滑;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竞争加剧导致盈利不及预期

资源

中国电子集团总部迁入深圳,电子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深化

2021年12月28日发布 行业核心观点: 上周电子指数(申万一级)上涨,涨幅为0.93%,跑赢沪深300指数1.60个百分点。从子行业来看,二级子行业中元件涨幅最大,涨幅为3.95%。三级子行业中涨幅最大的是光学元件,涨幅为9.40%。上周行业动态中,在电子元器件板块,中国电子集团总部迁入深圳,有望进一步深化集团旗下高新技术资产和资源与深圳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潜力;在汽车电子板块,华为AITO智能汽车发布,实现人、手机、家居、手表及汽车的万物互联,有望推动汽车智能化趋势进一步渗透和相关电子产品用量的上涨。建议投资者关注电子行业重要景气赛道,推荐电子元器件等高景气度细分领域。 投资要点: 中国电子集团总部迁入深圳:12月25日,中国电子集团总部从北京迁入深圳,符合国家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政策。中国电子旗下总部位于深圳的上市公司有深科技、深桑达和中国长城,在中国电子集团业务发展中贡献重要作用。深圳在多个战略新兴科技产业上占据国内国际领先地位,同时中国电子旗下企业涉及集成电路、显示面板、智能终端、软件系统等多个重要领域,包括中国软件旗下的麒麟软件、中国长城旗下的飞腾芯片、中电熊猫、彩虹集团、华大半导体等,集团总部迁入深圳有望进一步深化公司技术和资源与深圳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潜力。 华为AITO汽车发布:12月23日,在华为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AITO品牌正式推出智能豪华SUV——AITO问界M5,华为AITO搭载10.4英寸曲面全液晶仪表盘、15.6英寸2KHDR智能中控大屏、无线充电区等,大大提升了操作便捷性,总面积约2平米的全景天幕则带来开阔、舒缓的乘坐体验。AITO的HarmonyOS智能座舱是将人、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手表等进行全网连接的智能终端,真正实现了万物互联,进一步推动了智能化趋势在汽车市场中渗透的加速,带动存储、计算、通信等元器件用量上涨,也带动面板显示技术应用的扩大以及车载传感器市场渗透的进一步加速。 行业估值上升空间较大:SW电子板块PE(TTM)为45.44倍,较峰值88.11倍,还有48.43%的较大上行空间。 上周电子板块表现较弱:上周申万电子行业352只个股中,上涨123只,下跌223只,持平6只,上涨比例为34.94%。 风险因素:技术研发跟不上预期的风险;同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科技摩擦的风险;疫情再度弥漫的风险

资源

800V时代到来,碳化硅迎来甜蜜时刻

2021年12月27日发布 投资建议 目前电动汽车电压平台主流是400-500V,存在里程焦虑及充电速度慢的问题,电动汽车800V高压系统+超级快充,可以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300公里以上,能有效解决解决充电及续航焦虑,有望成为主流趋势。SiC材料特性使得MOSFET结构轻松覆盖650V-3300V,导通损耗小;同时,90%的行车工况是在主驱电机额定功率30%以内,处于碳化硅的高效区;另外,SiC主驱使得电源频率和电机转速增加,相同功率下转矩减小,体积减小;主驱控制器用SiCMOSFET的800V平台车型总体节能5%-10%。SiCMOSFET是800V高压系统功率半导体的较佳选择,目前已发布或即将发布的800V高压系统方案大部分都选择采用SiCMOSFET。对于超级快充,最好的办法是采用800V的平台,用800V的超级快充时,要求充电桩电源模块的功率要扩容到40kW/60kW,全SiC的方案效率则可以提高2%。800V高压系统将带动主驱逆变器、车载OBC、DC-DC、PDU、超充、快充电桩开始大规模应用碳化硅,碳化硅迎来甜蜜时刻。Yole预测,2026年整个碳化硅功率器件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0亿美元,其中60%以上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 行业观点 800V高电压系统,碳化硅深度受益。功率器件是电动汽车逆变器的核心能量转换单元,如果直流母线电压提升到800V以上,那么对应的功率器件耐压则需要提高到1200V左右。SiC具有高耐压特性,在1200V的耐压下阻抗远低于Si,对应的导通损耗会相应降低,同时由于SiC可以在1200V耐压下选择MOSFET封装,可以大幅降低开关损耗,全球碳化硅龙头Wolfspeed,1200V碳化硅导通电阻控制在3mΩ·cm2左右。根据ST数据,碳化硅器件损耗大幅低于Si基IGBT,在常用的25%的负载下,碳化硅器件损耗低于IGBT80%,在1200V时优势更加明显。根据英飞凌、福特、奔驰、现代等公司研究数据,SiC应用于800V系统,可整体节能5-10%。 车载OBC、DC-DC、PDU、充电桩、高铁轨交开始大规模应用碳化硅。车载OBC从Si器件转到SiC器件设计,功率器件和栅极驱动的数量减少30%以上,开关频率提高一倍以上。降低了功率转换系统的组件尺寸、重量和成本,同时提高了运行效率,系统效率可提升1.5%~2.0%。800V系统车型,车上需要加装大功率升压模块,进而在普通的充电桩上给动力电池进行直流快充,碳化硅具有耐高压、耐高温、开关损耗低等优势,碳化硅开始广泛应用。随着超充、快充需求的增加,全碳化硅模块开始在充电桩上大量采用,根据产业链调研,800V架构的高性能充电桩大部分采用全碳化硅模块。中国公共充电桩快速发展,2021年1-8月新增量同比上涨322%。根据西门子研究数据,碳化硅应用于轨交,电机噪音总体上有所降低,而且能源消耗大约减少了10%,碳化硅将有望在整个欧洲轨交上推广使用,日本的新干线开始大量应用碳化硅,中国已有8条地铁采用碳化硅。Yole预测,2026年整个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0亿美元,其中60%以上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 推荐组合:三安光电、斯达半导、时代电气、闻泰科技、天岳先进。 风险提示 800V系统渗透率不达预期,SiC成本居高不下,充电桩发展低于预期。

资源

SEMI:11月北美半导体设备出货金额同比增长50.6%

2021年12月27日发布 电子行业指数本周涨跌幅: 截至2021年12月24日, 申万电子行业本周上涨0.93%, 跑赢沪深300 1.61个百分点, 涨幅在申万28个行业中位列第7位; 申万电子板块本月上涨0.60%, 跑输沪深300指数1.25个百分点; 申万电子板块本年上涨15.42%, 跑赢沪深300指数20.98个百分点; 各二级子版块涨跌幅: 截至2021年12月24日, 申万电子板块的5个二级子板块除SW其他电子外全部上涨, 涨跌幅从高到低依次为: SW元件(3.95%) 、 SW电子制造(1.90%) 、 SW光学光电子(1.02%)、SW半导体(0.11%) 和SW其他电子(-6.49%) 。 板块估值情况: 截至2021年12月24日, 电子行业PE(TTM) 为33.79倍, 低于近一年均值(近一年均值为38.16倍) ; SW半导体、 SW其他电子、 SW元件、 SW光学光电子和SW电子制造估值分别为66.57倍、41.43倍、 33.62倍、 17.45倍和30.72倍。 电子行业周观点: 全球电子行业仍处于较高景气时期, 一方面把握半导体设备/材料、 功率半导体、 IC载板等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 另一方面关注AR/VR、 汽车电子和Mini LED等下游创新对供应链企业的业绩拉动作用。 建议关注歌尔股份(002241) 、 联创电子(002036)、长信科技(300088) 、 电连技术(300679) 、 北方华创(002371) 、鼎龙股份(300054) 、 士兰微(600460) 、 斯达半导(603290) 、鹏鼎控股(002938) 、 东山精密(002384) 、 兴森科技(002436) 、胜宏科技(300476) 、 三安光电(600703) 、 国星光电(002449) 、利亚德(300296) 等相关受益企业。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如预期, 国产替代不及预期、 行业创新力度放缓等。

资源

智能化与电动化双轮驱动,车用线束迎来广阔空间

2021年12月27日发布 新能源汽车快速出货,高压线束用量显著提升 1)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快速渗透期,今国内车厂实现产业转型需求迫切,电动化目标清晰。 2)高压线束为电动化汽车的重要部件,汽车电动化趋势将显著拉动车用高压线束的用量。高压线束在新能源汽车上作用重要,将高压系统上各个部件相连,作为高压电源传输的媒介,是电动汽车上动力输出的主要载体,主要用于传输电能及屏蔽外界信号干扰。 3)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 30%。高压线束的单车价值量为 2500 元估算,推测高压线束的国内市场在 2025 将达到 202.28 亿,全球市场预计为 450 亿。 智能化驾驶机遇下,高性能数据线束需求显著提升 1)今年以来, L2 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普及化趋势明显,已成为新造车势力的标配。随着车辆智能化程度的提升, 将会显著提升单车传感器数量的增加和提升车联网的普及度,汽车整体架构也将会由现有分布式架构向域集中式方向发展。 2)伴随着传感器数量的增加和 V2X 天线数量的提升,在现有技术框架内单车的数据线的用量将会显著提升。为了提升智能化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包括分辨率在内的传感器关键性能的持续提升趋势是非常明显的,这将显著提高数据线缆的传输速率的要求。而高性能以太网将在车辆域集中架构背景下成为域间控制器网络的网络骨干介质,高性能以太网线束用量将被进一步拉动。 3)以 L2 及其以上功能的汽车单车高速线束价值为 1000 元进行推测, 2025 年中国车用高速线束市场规模为 107.88 亿元,全球市场为 418.5 亿。 车用线束国产化替代逻辑清晰,已涌现一批优质线束、线缆厂商 海外厂商在汽车线束供应领域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目前全球汽车线束市场主要由矢崎、住友电气、欲罗、京信、莱尼、安波福等海外线束厂商主导。在国内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和国产线束厂商成本优势凸显的背景下,我国汽车线束行业正处于逐步实现国产替代的趋势之中,已经涌现了一批优质线束、线缆厂商。这其中沪光股份、福斯集团是国内优质线束厂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一定领先优势。沪光股份是为数不多进入大众汽车集团等全球知名汽车厂商供应商体系的内资汽车线束企业。卡倍亿是国内优质的汽车线缆厂商,为汽车线束厂商供货。卡倍亿的产品已通过一批国际知名整车制造商的认证,且公司已与一批国际知名汽车线束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投资建议: 看好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趋势带来的汽车线束机会,线束厂商重点关注立讯精密、沪光股份,非上市公司曼德,线缆厂商重点关注卡倍亿、兆龙互连、金信诺、非上市公司福斯集团。 风险提示: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渗透率不及预期、充电桩和车联网基建速度不及预期、恶性自动驾驶交通事故、厂商扩产速度不及预期

  • 1
  • 74
  • 75
  • 76
  • 120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