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

电子 · 圈子

1418 位酷友已加入

电子圈子中包含常用的源代码、电路图、学习教程、产品样本、技术报告等干货资料,加入圈子可以上传、下载资料,也可以使用提问来寻求资料或分享你认为有价值的站外链接~

关注推荐最新

热门标签

问答

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在自动驾驶的环境感知系统应用中各有哪些优缺点?

请分别说明以上传感器在远距离测量能力、分辨率、温度适应性等方面的性能

电子

电子·圈子   首发

DARPC 更新了
资源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2021演讲PPT《珍惜台湾半导体晶圆制造的优势》

以下是张忠谋2021年4月演讲全文实录: 今年,我的题目是《珍惜台湾半导体晶圆制造的优势》,这个演讲是我的一个呼吁,是对(中国)台湾政府、社会、以及台积电的呼吁。 我的身份是一个退休的台积电的,在公司里面已经没有权利,这也是我选择的,所以说,这个呼吁,台积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对象。 因为我已经知道,听众绝大部分都不是在资讯界,更不是在半导体界。所以,我想稍微讲一下(半导体),不然马上跳进重要的点 —— 台湾半导体晶圆制造的优势,我想大家不会很了解。 这个是我今天做的 PowerPoint,第一章先讲半导体简史;第二章讲半导体的重要性,为什么半导体会变成地缘政治家的必争之地。那我又讲讲半导体业的分工,假如不是为了这个分工,我们今天不会有这个问题,这个分工是几十年以前就开始了。 第四个就进入正题了 —— 台湾在晶圆制造方面的优势;第五讲晶圆厂为中心的半导体产业园,因为晶圆制造对台湾的影响不只是台积电一家。晶圆制造已经带动了很多的上游、下游以及中游的产业。 第六,讲一下专业晶圆制造业的创始,也就是台积电的创始,这个其实是风云际会,很难得的风云际会,我想一代里头出不了一个;第七,台积电的成功;第八台积电今日的地位;第九、第十、第十一我要看一看我们国外的竞争者,美国、大陆、南韩,这三个是最重要的竞争者,当然也有日本、欧洲,但是因为我说是晶圆制造,比较起来美国、大陆和南韩是我们重要的竞争者。 最后,第十二点,因为现在社会上也常说“啊,我们可以再来一个所谓‘护 X 神山’,那我也要谈谈下一个‘护 X 神山’的可能”。最下面结论。 半导体的电导性介于导体(金属)与绝缘体(木头)。你可以控制半导体的电导性,总之它是介于金属和木头之间,所以称为半导体。 不过老实说,一直到 1948 年,半导体(semiconductor)只是一个科学家知道的名词,老百姓不知道的,念文科的、念商科的、念法律的也不知道的,科学家尤其是物理学家他们知道,是社会上很少一群。 1948 年,一件半导体业的大事发生了,美国的 AT&T 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电信公司。它有贝尔实验室,是世界第一流的研究机构。贝尔实验室里有三位物理学家,Shockley 是领袖,Bardeen 和 Brattain 两位不太服他,可是他们三个合作发明了基于半导体的电晶体(晶体管,transistor)。他们发明的东西是非常重要的,就是 transistor。 那重要的是什么呢,是它(半导体电晶体)非常小,以前是真空管可以做 transistor,但是真空管大得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美国就要制造计算机,那个计算机大的要命,因为使用了真空管,(计算机要占)整个房间。 1949 年我到美国,第一年没看到任何计算机,1950 年,我到 MIT,我看到了计算机。老实说,一个房间那么大的计算机,功能不如今天带在身上那么小的手机。 不过总之,1949 年 transistor 发明了后,AT&T 知道它的重要性,这三个物理学家后来 1956 年,就因为这个发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Shockley 与我妈妈同年,我是他的学生,在斯坦福大学,我听他讲课,讲课讲得不错,但最令人难忘的是他的傲慢。许多学生包括我不敢问他问题,因为我们看到别的学生问他问题时,他首先不是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奚落这个学生一番,问很多简单的问题,表示你的问题实在是可笑。这样的情形下,所以很少有学生问他问题,他们只是听他的课。 1952 年,AT&T 知道不能一个公司独占 transistor,它就自动把这个授权出来给许多公司,包括 IBM、德仪(德州仪器,TI)、有几十家公司。当时德仪是非常小的公司,后来几十年的光景,它最成功。 之后,电脑和半导体开始平行发展的,因为电脑是最需要半导体的。 我是在 1955 年得到 Master 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以后,加入了半导体行业。1955 年以后半导体的历史就和我有关了起来。 1958 年,那一年我刚刚到德仪。我的一个新同事,他也和我一样,刚刚加入德仪,他叫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他比我大八岁,但是我们是同代人。TI 董事长叫他做积体电路。 Jack Kilby 学历不高,只有 Master,没有 PhD(学术研究生博士学位),你跟他讲理论物理,他不太懂,他坚持自己是工程师而不是科学家。有人说他是科学家,他马上否认说:“我是工程师”,他后来发明了集成电路。 因为当时半导体圈子非常小,有次我与 Robert Noyce(仙童半导体和英特尔的联合创办人),以及英特尔的 Gordon Moore 一起开会,大家当时相当的 gentlemanly。 开完会,我和两个人一起去喝啤酒,那个时候我只有 27 岁,Noyce 才 31 岁、Moore 才 29 岁,都非常兴奋,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很幸运地加入了前途无量的半导体领域。喝完酒后,三个人在雪花飘摇中,唱着歌回到旅馆。 他们两个人 Jack Kilby 和 Noyce 几乎同时发明了集成电路,Kilby 早一些,但是如果没有 Noyce 的发明,集成电路也不会真正研发成功。 后来经过一些争执,两个人同意是共同发明了集成电路,后来 2000 年杰克基尔比因此拿到了诺贝物理尔奖,Noyce 却很不幸在 1990 年就过世了,只有 63 岁。 可是 Noyce 完完整整地活了一个 whole life(完整人生),因为他的女朋友一大堆,常常自己开飞机、潜水、游泳和其他运动。 下一个大事是 1965 年的摩尔定律。摩尔预测电路密度每 1.5 年 - 2 年加倍,这个预测后来被称为“摩尔定律”,一直到最近都相当有效。 虽然摩尔定律只是预测,但是它逼得每个公司每一年半到两年就要把电路密度加倍,因为后来半导体界杀气腾腾,大家都在想如果我不加倍的话,竞争者会加倍,所以所有公司都在拼命,这也是摩尔定律最重要的一点。 MOSFET 也使得我们(让电路密度)可以加倍加倍再加倍,1980 年代至今,半导体应用快速扩展,IBM 发布 PC,把 PC 普遍化。IBM 之前,很多小公司的 PC 只被人们视为玩具,和电子游戏类似,IBM 改变了这种观念。 90 年代,PC 在家庭中变得开始更加普及,连太太也都用了。因为我亲身经历过,所以印象相当深刻。90 年代也是英特尔最伟大的 CEO 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的时代,因为英特尔当时也是独家的处理器制造公司,可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1987 年,张忠谋在台湾成立崭新商业模式的台积电,专门从事晶圆制造服务。2020 年台积电成为全球最高市值的半导体公司。 英特尔本来是半导体行业数十年的霸主,从 1980 年后期到最近。去年台积电市值在 6000 亿美元,英特尔只有 2000 多亿美元,是台积电的一半都不到。不过,以后的事是不一定的。 2021 年,英特尔宣布他们也要做晶圆服务。这个对我来说,有相当的讽刺性。本来他们是霸主,老实说他们有些看不起晶圆制造。因为我跟他们认识,我曾找英特尔投资,在 1985 年台积电正在募资的时候,因为不太景气,英特尔没有同意。 台积电成立后,英特尔帮了不少忙,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想到,晶圆代工模式会变得这么重要;也从来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他们也要做晶圆制造。 讲了好久的历史,那现在可以快一点。半导体的重要,国防:导弹导航。GPS,这又是一个小故事,现在大家都很熟悉了,车子里都有了。 我第一次听到 GPS 是在德仪,德仪有国防系统部门(defence system division),我听他们讲在几千里之外能够命中 5 英尺,70 年代时我认为很神,现在每个车子都有。 工商业、日常生活用的电脑、手机都需要半导体,可以说半导体无处不在。 我刚刚加入半导体领域的时候,半导体行业还没有形成分工,IC 设计工具、晶圆制造、制程研发、封装测试很多都是一家公司自己完成。IC 设计其实是技术密集,附加价值高,但是资本不密集。晶圆制造和制程研发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附加价值高的环节,封装测试没晶圆制造资本密集,不如 IC 设计技术密集。 分工从 60 年代开始,先分出来封装与测试,在低工资的地区做,包括台湾、菲律宾、新加坡、香港、甚至日本。当时日本工资只有美国的 5%,台湾则只有 1%。 我当时建议 TI 到台湾来,CEO 当时认为日本更好,说 1% 与 5% 相差不大。但是我讲,日本工资会很快的上涨,台湾工资上涨则没那么快。 总之,封装与测试在 60 年代就开始转移到低工资地区,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公司就将技术难度低的环节转移到韩国等亚洲地区。 1984 年,我是通用仪器的总裁,有人来找我要 5000 万美元的投资。3 周以后,我再打电话,他说不需要 5000 万美元了,500 万美元就够,而他自己就能凑够 500 万美元。我问为什么,他说他不做晶圆制造了,他只做设计。 这是我首次听到有专门做设计的公司,那有专门做设计的公司,也可以有专门做晶圆制造的公司。 一年以后,我把这个想法实现,就是台积电。 制程研发和晶圆制造是原来 IDM 半导体公司的心脏,至少是心脏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 IC 设计。 而在晶圆代工的商业模式下,台积电的客户是半导体公司,我们的竞争者就成为了 IDM 模式半导体公司的晶圆制造部门,这就扰乱了半导体行业。 首先就是人才,台湾大量优秀敬业的工程师、技工、作业员愿意投入制造业。这个非常重要,美国至少工程师不如台湾敬业。 这些优秀的工程师、技工愿意投入制造业,而美国制造业已经不红了,相当多的人做金融、R&D(研发),也有很多做市场的,都比制造业吃香。所以这就是台湾一大的优势。 经理人都是台湾人,在台湾一流,去国外未必一流。相反也是如此,以我为例,在美国做了二、三十年,做到了 CEO 以下一级,可是在台湾管理一个规模小得多的,搞得头昏脑涨的。语言、文化都是障碍。 高铁、高速公路交通方便,适合大规模制造业人员调动。台积电的三个制造中心:新竹、台南以及台中的工程师不必搬家。都是一天以内的路程。 而且台湾还有相当完备的半导体供应链。那台积电绝对不是一个公司啦,上游有设计公司如联发科等;中游有台湾设备厂商,硅晶圆、气体供应商,全球重要设备厂商 ASML、应用材料、科林研发等也在台湾有服务据点、培训中心和研发实验室;下游有日月光等组装、测试公司。 专业晶圆制造模式的创始是 1985 年,事、地、人的风云际会。1985 年,台湾工研院的 VLSI 计划已经做了十年,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每年需要很多经费,可是做些小生意就有人说是与民争利。 1975 年的时候,工研院从 RCA(美国无线电公司)拿来的技术已经不是最先进的,而到了 1985 年,更是落后了两三代,经费也不够,如果做些小生意,就有人说与民争利。 所以李国鼎先生(台湾“科技教父”)要找出路,就和我一起创建了世界第一个晶圆代工模式。(第一的)好处就是没有竞争者,坏处是没有客户。 台积电的成功,是为什么,因素是什么?红的是最重要的,就是我刚刚讲到的台湾在晶圆制造方面的优势。 当然专业经理人领导,台积电我想是最大的台湾的公司,由专业经理人领导的,从董事长以下都是专业经理人。当然也有坏处,可是我是觉得,要成立一个世界级的企业,专业经理人还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案。 长期坚持 R&D 的投资,这个我们是做到了。那前前后后,我们有过 12 万员工,这是所有的员工,我们的离职率很低哦,大概只有 3%、4%。现在就有 5 万员工,三十几年来,台积电共有 12 万员工。 那政府社会的支持,这也是我呼吁的对象,希望他们继续支持台积电。 台积电今日已经是半导体制造技术领袖。半导体市场,去年是 4760 亿美金,当中记忆体(存储器件)是 1170 亿美元,逻辑体(逻辑器件)是 3590 亿美元,大约 1/4,其实也不过 1/4 而已是台积电制造的。 在已开发世界约 25 亿人口中,几乎每个人都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上用到台积电制造的半导体产品。 比如我,我是带助听器的,我最近才发现,助听器里面的积体电路(集成电路)也是台积电制造的。 怎么发现呢,每 3 年他(推销助听器的人员)就过来跟我说出了新型号,我总是问他新型号有什么好处,他讲了一大堆话,后来他讲积体电路换掉了,我也是听他的话,换了 3、4 个了。 虽然积体电路换了好几代,但老实说对助听器的功能也没什么帮助。这有点像美国以前的汽车,每年都有新的类型。 好,看我们竞争的国家,美国最厉害,争取补贴。 美国的晶圆制造条件与台湾比较,土地绝对是占优势,水、电也占优势。但是我刚刚讲的台湾的优势,是美国的劣势。 就如我刚才说的,人才(工程师、技工、领班和作业员)、台湾派遣人员在美国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大规模制造业人员调动能力不行。 结果呢,就是企业单位成本显著较台湾高。它有补贴啊,就是胡萝卜,又有棒子。胡萝卜就是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财政补贴,但是短期的补贴不能弥补长期的竞争劣势。 它补贴只是几年而已嘛,几年以后你还是要做的。 下一个,大陆的竞争,20 年,数百亿美元补贴之后,半导体制造落后台积电 5 年以上,逻辑半导体设计落后美国、台湾 1-2 年。 大陆现在还不是对手,尤其在晶圆制造方面,还不是对手。 南韩的竞争,在晶圆制造领域,三星电子是台积电的强劲竞争对手。为什么?因为南韩在晶圆制造方面的优势跟台湾相似,人才也好啦,那三星也是(工厂)都在一个地方,人才调动很方便。 它的经理人也都是韩国人哦,在韩国是一流,其他地方则未必。 现在有人讲,我们再有一个“护 X 神山”。假如“护 X 神山”的定义是对全世界重要,台湾又有高市场占有率的行业,那你要找一个台湾有潜在优势、又对全世界重要的行业。 不然的话,台湾到底只有 2400 万人,地方又小。我找到了一个晶圆制造,没有再找到第二个,几十年了也没有找到。 那下一个“护 X 神山”要有创新的产品或商业模式,晶圆制造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 那你也要多年的经营及努力,所以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难! 最后,半导体晶圆制造是一个攸关民生、经济、国防的重要产业;它也是第一个台湾在世界竞争得到相当优势的行业。这优势得来不易,守住亦不易。希望台湾政府、社会、台积电本身努力把它守住。 这是我今天呼吁,谢谢大家。

资源

解密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转型路径(以电子行业为例)_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_2021

前言 在外部环境变化、内部需求驱动和政府政策推动共同作用下,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已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在极端环境下,数字化转型领军者的抗风险能力显著高于一般企业。如2020年突发的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肆虐横行,严重制约全球经济发展、影响 企业运营。2020年3月IDC面向我国一百多家企业CIO展开调研,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程度高的企业、线上业务占比高的企业,他们受疫情的影响较小――企业数字化做得越好,受疫情影响越小。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启数字化转型之旅。有89%的企业表示数字化转型是未来企业成功的关键。42%的企业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其组织首要战略目标。 近年来,我国数字化转型水平持续稳定提升,并逐步向中高级阶段迈进。但对比发达国家,我国企业整体数字化转型进程仍然相对滞后,主要集中在局部推广阶段,而以美国为代表 的发达国家企业则更多地开始向下一阶段迈进,如拓展复制和运营管理。如何更好 更快地推进我国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现阶段热议的话题。 目录 一、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难度大,亟需转型路径图指导 (一)数字化转型比传统转型更复杂 数字技术于制造业企业较为陌生 数字化战略需与整体战略相匹配 数字化运营遭遇更大的转型阻力 数字化业务将重塑企业传统业务 数字化组织需随新业务动态调整 (二)我国制造业企业亟需数字化转型路线图 二、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初探 (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趋势 (二)以电子行业为代表探索行业数字化转型路径 数字化转型实施路径从生产向研发、供应链、销售环节拓展 1)数字化工厂⸺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切入点 案例1:改造数字化工厂⸺新技电子 案例2:新建数字化工厂⸺泰衡诺 2)以数字化工厂为基础的数字化转型拓展路径 案例3:创维打造全国数字化生产运营体系 数字化转型业务路径从数字化产品到服务再到解决方案 案例4:研祥数字化转型推动产品服务化变革 数字化转型技术路径从传统技术架构向平台架构发展 案例5:TCL华星数字化转型支撑业务发展 数字化转型推进需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方式 案例6:新华三数字化转型驱动业务创新 三、我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启示 (一)重塑数字化思维 (二)正视数字化技术 (三)明确数字化目标 (四)打造数字化信心 (五)关联数字化收益 研究方法 缩写词注释表 参考文献 撰写单位: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问答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说在半导体制造方面,大陆落后台积电5年以上?

2021年4月22日,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受邀出席大师智库论坛。会上,张忠谋谈到了中国大陆和韩国在晶圆制造领域与中国台湾的竞争事情。张忠谋认为,中国大陆现在还是不是对手,半导体制造仍落后台积电 5 年以上。反观三星,则因在晶圆制造方面优势与中国台湾相近,使其成为台积电的强劲对手。

资源

5G车联网需求与技术白皮书_中国移动研究院

概述 本白皮书结合车联网的发展趋势,从车联网增强的应用场景出发,介绍5G车联网Uu蜂窝网络与PC5直连通信协同的系统架构,对5G-V2X蜂窝网络以及直连通信新增的通信技术特性进行总结,并且分析其对5G车联网应用的提升,旨在推动产业对5G-V2X发展形成共识,推动5G-V2X技术与应用成熟。 撰写单位:中国移动研究院

资源

华为MDC 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白皮书_华为_2020

概述 随着云计算、AI、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与成熟普及,数字世界正加速迈入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百年汽车工业,也面临着产业智能化升级的现实挑战与历史机遇,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趋势的汽车“新四化”已成为行业内的普遍共识。 智能驾驶是汽车智能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已被多个国家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并在政策、法规等方面给 予大力支持,为智能驾驶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知名汽车企业以及世界级科技公司争相进入智能驾驶领域,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提早布局,加强技术积累,争夺智能驾驶技术的制高点。 智能驾驶对人类社会的意义深远:在技术上,可促进当前先进的ICT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快速应用和发展; 在商业上,将对传统的汽车产业的研发、生产制造与销售服务带来颠覆性变化,并带来更多样化的商业机会; 在社会效益上,对环境保护、生命安全、社会和谐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更绿色环保、驾驶更安全、对 残障人士更友好。 据罗兰贝格2019年11月20日发布的《中国智能网联发展报告》预测,2030年智能驾驶在车端系统的市 场规模将高达5000亿元,其中传感器、计算平台、执行器和应用算法是主要贡献者。 目录 智能驾驶产业发展趋势 1.1 智能化是汽车工业“新四化”的核心 1.2 电子电气架构由分布式向集中式演进 1.3 产业方向趋向平台化与标准化 1.4 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是产业发展的关键 华为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 2.1 标准化计算平台 2.2 开放合作生态 典型应用场景 3.1 高速干线货运物流 3.2 末端无人物流配送 3.3 高危高强度特种作业 3.4 定点定时人员通勤 3.5 移动智能私人出行 撰写单位:华为

资源

“5G + 工业互联网” 水泥行业报告_中国信通院_2020

概述 4G 改变生活,5G 改变社会。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5G 和工业互联网的融 合创新发展,将赋能工业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是水泥生产和消费大国, 水泥产量占世界水泥总产量的 60% 左右。 当前,水泥行业正处于新旧动能更迭的关键阶段,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亟需提高生产制造水平和效能,实现水泥行业“调结构、降成本、补短板、增效益”高质量发展。 “5G+ 工业互联网”融合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构建满足水泥行业业务发 展需求的大带宽、低时延、大连接的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催生融合创新应用,为水泥行业高质 量发展增添新动能,带来发展新机遇。 华润水泥、海螺水泥、千业水泥等一大批水泥企业积极发力,与基础电信企业合作,利用“5G+ 工业互联网”技术赋能水泥行业各大业务场景,提质增效显著,为业界树立一批内网改造建设、融合应用创新的标杆样板工程。 为推动“5G+ 工业互联网”在水泥行业的应用,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水泥协会、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建筑材料工业信息中心等相关单位编写本白皮书,分 析水泥行业的发展现状及需求,梳理了“5G+ 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指导行业开展“5G+ 工业互联网”应用实施。 目录 一 水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 一 ) 产业政策扶持 ( 二 ) 行业发展现状 二 水泥企业发展趋势和需求 ( 一 ) 数字化转型新趋势 ( 二 ) 信息化需求新挑战 三 5G应用典型场景与技术方案 ( 一 ) 水泥行业 5G 网络部署方案 ( 二 ) 典型应用场景 矿山爆破业务场景 矿山开采运输业务场景 水泥生产环节监测场景 安全运维业务场景 VR 远程参观场景 ( 三 ) 典型案例 海螺水泥 华润水泥 重庆西南水泥 江西瑞金万年青水泥 红狮水泥 千业水泥 联合发布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水泥协会、中国信通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建筑材料工业信息中心

资源

5G确定性网络+工业互联网融合白皮书_华为_2020

概述 5G确定性网络在工业领域应用场景分为实时监控、机器视觉、远程控制、物资管理、辅助作业、海量连接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七类,白皮书从差异化网络、专属网络和DIY网络三大能力的视角出发,对以上七类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进行分析,探讨这些场景对5G确定性网络能力的相关度和匹配情况,形成各场景需要核心关注的无线网络能力矩阵。 白皮书对5G确定性网络在离散制造和流程制造行业的多个优秀案例,从背景和痛点、解决方案、效果总结三个层面进行了解读,对5G确定性网络与工业互联网融合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5G确定性网络+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涉及产业链各个环节。白皮书建议应充分发挥产业联盟在生态促进中的作用,加快推进公网专用的先发优势,通过各类技术手段在5G公网上实现给工业互联网用户提供确定性网络服务,加快形成更多5G确定性网络+工业互联网的示范应用,同时综合考虑部署模式、业务场景、细分行业,选择合适的路径,实现渐进式推进落地。 目录 5G确定性网络与工业互联网融合概述 前言 1.1 5G确定性网络概述 1.1.1 5G确定性网络具备的4大要素 1.1.2 5G确定性网络服务的3大维度 1.2 5G确定性网络与工业互联网融合的主要推动力 1.2.1 需求方:工业转型升级的自发性驱动 1.2.2 供给方:扩大服务范畴和提升服务价值的驱动 1.3 5G确定性网络在工业领域的市场空间及节奏 5G确定性网络工业领域的分类研究 2.1 5G确定性网络+工业互联网分类概述 2.2 5G确定性网络+工业互联网各类别及需求解读 2.2.1 5G确定性网络+实时监控 2.2.2 5G确定性网络+机器视觉 2.2.3 5G确定性网络+远程控制 2.2.4 5G确定性网络+物资管理 2.2.5 5G确定性网络+辅助作业 2.2.6 5G确定性网络+海量连接 2.2.7 5G确定性网络+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2.3 工业互联网场景与5G确定性网络能力相关度 5G确定性网络+工业互联网应用案例解析 3.1 5G确定性网络在离散制造行业的应用案例分析 3.1.1 海尔5G工业园区案例 3.1.2 TCL 5G彩电制造协作示范产业园案例 3.1.3 三一重工5G智慧园区案例 3.1.4 格力5G智能制造行业专网应用案例 3.2 5G确定性网络在流程制造行业的应用案例分析 3.2.1 华阳新材料集团5G煤矿井下专网案例 3.2.2 柳钢集团5G+智慧钢铁案例 3.2.3 南南铝加工5G+智慧工厂案例 3.2.4 海螺水泥5G+工业互联网基地 挑战和展望 4.1 5G确定性网络与工业互联网融合的挑战 4.1.1 工业企业数字化水平的制约 4.1.2 5G确定性网络与工业互联网跨界融合的壁垒 4.1.3 5G确定性网络各方面技术成熟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4.2 5G确定性网络与工业互联网融合的阶段 4.2.1 阶段一:试点示范阶段 4.2.2 阶段二:规模化复制探索阶段 4.2.3 阶段三:自发性创新驱动阶段 4.3 5G确定性网络与工业互联网融合的发展建议 4.3.1 发挥产业联盟在生态促进中的作用 4.3.2 加快形成公网专用的先发优势 4.3.3 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 4.3.4 加大资金支持应用创新和落地 编写单位:5G确定性网络产业联盟、紫金山实验室、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机器视觉产业联盟、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智库等机构牵头,联合华为、海尔、TCL、三一重工、格力、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柳钢集团、广西南南铝、海螺集团等多家单位共同完成

电子

电子·圈子   首发

侧卫 更新了
资源

2020年数字化汽车报告(首篇)中国市场解读篇-电动汽车百人会-2020年

内容 本报告属于普华永道思略特第九期数字化汽车年度报告,主要聚焦全球与中国市场对比分析,即美国、欧盟和亚洲的全球消费者调研(n=3000),基于详细的研究作出量化的市场预测(2020-2035),与全球60余位车企和供应商的高管、领先的专业学者和行业分析师开展访谈,针对首篇报告,联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进行针对中国市场的解读。 目录 市场展望–技术渗透率和出行模式 技术–互联、电动和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进步 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出行偏好:不再共享? 法规–放缓还是加速关键政策实施? 中国市场解读:无人驾驶发展现状与展望 发布单位:电动汽车百人会等 发布时间:2020年

电子

电子·圈子   首发

侧卫 更新了
资源

数字化转型中,车企如何应对网络安全与隐私风险-普华永道-2021年01月

内容 从近年来,中国乃至世界颁布的各种网络安全相关法规条例可知,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早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汽车企业如何在严格的网络安全监管下合规运营本地与跨国业务,如何在数字化转型和扩展新业态服务过程中保持网络安全,如何在经营合作过程中保障数字资产、数据、云、设备、系统、网络的安全性,这些都是当下需要关注的重中之重。 2020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数据被纳入生产要素的范围。数据安全已成为事关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议题,法律法规的日益加强和完善,对于正在数字化营销、柔性制造等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汽车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格外重视网络安全和隐私风险,为数字化转型之路保驾护航。 目录 挑战一: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风险应对 挑战二:车联网带来的新风险应对 挑战三:隐私保护合规风险应对 挑战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合规风险应对 挑战五:第三方合作风险应对 挑战六:经销商合作过程风险应对 发布单位:普华永道 发布时间:2021年1月

电子

电子·圈子   首发

侧卫 更新了
资源

2020年全球互联网通信云行业研究报-艾瑞咨询

内容 产业位置:PaaS层互联网通信云面向具有一定开发能力的客户群体(TO C应用开发者和TO B的ISV),以定制化能力、私有部署同SaaS厂商区分开来;与传统短信和语音PaaS强调运营商资源不同,IM和RTC技术是互联网通信云核心竞争力。 疫情背景: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来,直播+、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在线医疗等需求激增。无接触服务的概念向在线庭审、金融面签、在线招投标、云会展等企业级应用场景延伸,用户习惯加速养成,对互联网通信的短期需求将有望演变为长期趋势。 市场规模: 2019年全球互联网通信云PaaS市场规模为24.5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50.7%,中国以外的亚太市场受益于4G网络渗透带来的人口红利,亦表现出较强的增长能力。新冠疫情大流行导致互联网通信需求激增,预计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实现67.1%的同比增长。 协同发展:拥有IM和RTC复合能力的厂商可以保证指令不丢失且及时到达,有效解决音视频传输不稳定的问题。考虑到需求方之间的高度重合,提供IM+RTC完整的服务体系能够为客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从而构筑厂商的竞争壁垒。 生态策略:除传统的渠道销售伙伴外,因与底层IaaS厂商及上层ISV/SI之间的优势互补,领先的互联网通信云厂商正积极通过布局产业生态,拓展自身服务范畴。 市场空间:考虑到当前全球正处于从4G迈向5G的关键节点,5G在大带宽、高可靠低时延和大连接方面的能力将进一步促使传统通信转向互联网通信,并加速云游戏、VR/AR、远程医疗、智慧城市等应用的落地,推动互联网通信云迈入千亿元的市场空间。 目录 互联网通信云行业概述 全球互联网通信云发展现状 典型企业案例 全球互联网通信云未来发展趋势 发布单位:艾瑞咨询 发布时间:2020年

电子

电子·圈子   首发

侧卫 更新了
资源

2020年全球信息通信监管改革趋势报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

内容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人类文明进程影响深远。各国都在加快布局数字经济,抢占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先机。在全球新冠疫情冲击下,传统经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数字经济显现出更强的抗冲击力和发展韧性,“非接触”模式为经济社会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还将承担起进一步培育新动能、促进新消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等重要使命,危与机并存。 面向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使命,国际电信联盟提出数字生态系统下的行业监管转型方向,强调构建综合性、协同化监管模式来促进信息通信技术支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增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际电信联盟提出应建立一个适应性强且复原力强的协作监管系统,同时科学使用数字化监管手段,更好地重建和推动数字化转型。顺应这些趋势,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通信监管视野逐渐从促进行业本身的健康发展,向推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万物互联背景下的各类新挑战转变,加快重塑行业监管体系,积极推行监管改革。 本报告跟踪观察近年来国际组织和重要国家地区在信息通信监管方面的革新历程,总结了在监管目标、职能、方式、手段方面的最新态势,梳理了近两年来各重点领域的主要进展,对下一步全球信息通信监管改革趋势进行了展望。 目录 一、全球信息通信监管加快转型以适应数字经济发展 (一)监管目标全面升级,为提升各国数字竞争力提供战略支撑 (二)监管职能不断拓展,将新技术新业务新要素纳入监管范畴 (三)监管方式更加灵活,为数字经济创新营造包容审慎的发展环境 (四)监管机制迈向协同,多方共治成为应对融合发展趋势的共同选择 二、全球信息通信监管重点领域改革进展 (一)市场准入管理:放松业务定义限制适应 ICT 跨界发展趋势,云计算等新 业务逐渐被纳入准入管理 (二)市场竞争监管:灵活运用竞争监管手段促进网络基础设施投资,数字平 台成为反垄断新热点 (三)新技术新业务监管:创新监管方式,着力平衡技术红利释放与未知风险 防范 (四)用户权益保护:新技术滥用的新问题备受关注,各国建立长效机制积极 应对 (五)宽带网络建设:宽带网络向双千兆网络演进,加大普遍服务投入成为政 策重点 (六)频谱资源管理:5G 频谱分配进程持续加速,专网频谱分配取得实质性 进展 (七)互操作性管理:OTT 通信与数据互操作性议题进入视野,着力推动多层 面的有效互通 (八)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热度持续,违法内容管控不断 强化 三、 全球信息通信监管改革趋势展望 (一)实现全面的数字连接仍是信息通信监管的首要目标 (二)加快 5G 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的战略重点 (三)更好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特点将是监管方式创新的重要方向 (四)释放数据价值和强化数据治理成为各国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着力点 (五)强化数字平台治理成为信息通信监管的普遍趋势 (六)多方协同的治理机制在应对融合性监管挑战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发布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0年

  • 1
  • 82
  • 83
  • 84
  • 120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