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N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腾飞?
SDN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腾飞?
1418 位酷友已加入
电子圈子中包含常用的源代码、电路图、学习教程、产品样本、技术报告等干货资料,加入圈子可以上传、下载资料,也可以使用提问来寻求资料或分享你认为有价值的站外链接~
SDN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腾飞?
与使用或计划使用激光雷达进行自动驾驶的其他汽车制造商相比,缺少激光雷达的特斯拉是否会使处于不利地位?
如何实现私有和保留的IP地址范围?它们是不是被硬编码到路由器中,这样私有IP地址就不会被分配?
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是整个汽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启动按钮,从赋能产品力的提升,到赋能汽车后市场的价值挖掘,再到赋能产品研发以及全价值链的协同创新,成为汽车行业“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共享化)趋势下车企的兵家必争之地。 智能交互、智能驾驶和智能服务是智能网联汽车的三大元素。其中,智能交互向着多元化、人格化的方向发展,终端不断迭代。智能服务注重对用户的闭环管理,整车厂必须构建自身的内容分发能力。而智能驾驶能力差异的核心是计算平台和软件开发。 一、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路径解析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复杂,合作才能共赢 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生态较为复杂,是一个多方共建的生态体系,参与者包括整车厂、互联网公司、ICT企业、Tier1供应商和政府。如果把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比作机器人的出行,那么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生态全景图中,车辆是载体,实现智能化是目的,而网联化是核心手段。 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全景图 智能网联汽车的三大要素 智能网联汽车存在三大元素,智能交互、智能驾驶和智能服务。其中,智能交互是抓手和入口,而智能驾驶和智能服务是输出的驾驶操控体验和服务体验,以智能化技术为核心的智能驾驶是必备功能,以网联化为核心的智能服务是体验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切入点。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路径的演化 从整车厂视角来看,智能网联汽车共有三条发展路径,分别是主攻自动驾驶技术的产品研发路线、以网联服务快速加持产品力路线,以及用户思维主导的智能座舱路线。 二、 智能网联汽车创新模式 随着数字化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愈加明显,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汽车的形态将不再局限于交通工具。与10年前手机行业一样,汽车行业的参与者此刻正站在这场行业转型的起跑线上。通过对移动互联网产品创新的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产品的创新总体来说主要可分为三大途径: 通过功能整合,重塑产品形态 深挖核心需求,优化产品功能 围绕核心产品,延拓商业价值 图: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及服务 三、 人机交互评测体系及模型测试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车内人车交互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将迎来创新功能的爆发式增长。对于汽车产品来说,如何在功能急剧增多的情况下提升交互效率和用户体验、如何平衡功能体验与驾驶安全、如何兼顾设计开发的效率与品质管控,将成为设计、工程和品质管控人员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套标准化的汽车人机交互体系和开发测试流程是必须的。 将人机交互测评嵌入汽车HMI (Human Machine Interface)系统研发的各个关键环节 图:人机交互的测试评价 搭建以理性与感性指标共存的评价体系 在实现同样功能性的前提下,如何在感性层面让产品更有差异化、更被中国消费者所接受,是每个整车企业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基于评价体系搭建测试平台及标准化的测试流程 在人机交互的测试评价体系中,需要收集大量的客观数据。模拟驾驶平台和车辆台架会是进行人机交互测试平台的一个理想解决方案。 对于车企而言,想要占领智能网联汽车的竞争制高点,需在智能交互、智能驾驶和智能服务三方面均有所布局,并根据商业企图、品牌定位、产品竞争力和技术积累等方面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和能力构建方式,在车联网生态体系的不同层面,采取相应的策略。 在产品层面,通过并购、自建等形式提前布局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充分集成供应商、互联网公司和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企业的能力,提升硬件和软件水平。在平台层面,建设网联汽车云平台和大数据平台,掌控用户核心数据,可通过合作的形式挖掘数据价值。在运营和生态层面,构建可控的用户运营体系,把控流量入口和服务分发策略,导入互联网丰富的生态资源,深入挖掘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 来源:德勤中国 转载自https://www2.deloitte.com/cn/zh/pages/consumer-business/articles/how-to-build-a-future-oriented-intelligent-networked-car.html
物联网的重要特点是相关设备因为有传感器处理能力而变得十分智能,而且还能相互联系,共享各自生成的信息。智能互联的设备为价值创造与获取提供了许多机会,但同时也会带来诸多风险,需要全新的策略来保护价值。单个设备遭到入侵,会使整个生态系统都很容易受到攻击,可能带来的后果小至个人隐私遭到侵犯,大至公共系统的大面积瘫痪。 物联网的兴起一方面让我们通过信息创造和获取价值,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保护此类信息化的价值。如果按照下面的框架思考网络安全风险管理,我们的效率会更高: 保证安全:按照“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有效的风险管理应该在一开始就避免系统遭到攻击和入侵。有效的预防方法包括控制系统的各个层面、类型和途径,因为潜在攻击者非常善于寻找系统的弱点,而且这些弱点通常是系统建造者从未料想到的。我们要锁好门是因为小偷可能会从门口进来。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对发电厂的传感器进行“物理强化”,避免偶然或者蓄意破坏,同时安装软件防火墙,防止黑客入侵。 保持警觉:保障系统安全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因为软硬件会随时间老化,更糟糕的是网络攻击的性质和强度会不断变化,以前有效的安全措施也会变得过时。当然,没有任何一个层级的安全措施是完美的,即使尽了最大的努力,系统还是会存在弱点。因此我们在确保安全的同时也要保持警觉,随时监控系统,这样发生攻击时就能够及时识别。 迅速恢复:在系统遭到入侵时,如果事先就有应对措施,那么控制破坏范围,恢复系统正常运作也就变得简单而高效。能够迅速化解威胁,防止侵害蔓延,并迅速恢复正常。 这个框架已经通过实践检验,能够有效管理物联网系统的风险。我们将在本文解释如何在全新的互联时代应用这个框架。
《智能互联构建新时期的人车关系》报告基于目前市场与宏观环境的变化展望了未来智能互联时代的人车关系。并对未来车联网产业链中,整车厂商与互联网企业、高科技企业之间的竞合关系与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还提出了整车厂商未来有待思考的问题。以下为报告主要内容: 由于宏观变化与市场环境的改变: 产业链角度,汽车行业的价值从车辆向消费者为中心的移动出行生态系统转移,汽车厂商为占据新生态中核心地位,提出向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型。 市场和客户角度,消费者在汽车端希望更丰富、便捷的用户体验,渴望汽车能像手机一样更“读懂”自己。 国家政策层面,提出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和《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移动互联基础设施和技术层面,5G和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发展迅速。 基于以上的变化,未来汽车产业格局将由“产品+技术为中心”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升级。具体地,从传统的车型和发动机向多功能平台、云端软件实时更新转变;从单纯制造和销售产品向以用户为核心的运营商转型。 图1:未来出行生态系统 整车厂需要调整传统制造业的思维方式,向人车关系的思维模式转变。 未来的人车关系具体来说应当包括三个层级: 有默契的信任为基础,实现基础数据的获取,将车辆和用户的生活数据绑定和融合。 通过场景化的服务准确预判,契合用户需求,使人与车在各种场景的交互下。 建立情感连接,提高车辆智商与情商与用户建立亲密关系。 图2:车联网实现不同数据的移动互联, 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见解 整车厂商与互联网/高科技企业在车联网产业链的不同层面,呈现不同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硬件主要分为,人与车的智能交互设备和与5G-V2X、智能驾驶相关的芯片、传感器两类。在这个层面,整车厂需要与高科技智能硬件企业密切合作。 系统平台是车联网竞争的核心,互联网巨头和整车厂都在积极地探索与布局,呈现微妙的竞合关系。 车辆服务应用主要包括车辆控制和监控、出行过程中的人车交互及相关服务以及后市场服务等应用。各整车厂商均持续在此领域发力,不断通过与高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的广泛合作提升竞争力。 丰富的生态圈服务是全新人车关系的终极诉求,互联网公司在此领域具有先发优势,整车厂开始与互联网公司深度合作,意图借力互联网大生态构筑自己独特的车联网小生态,从而实现合作共赢。 整车厂和互联网/高科技公司有很强的互补性,经历了相互磨合、试探到尝试深度合作的过程。从国内外整车厂智能互联的实践来看,分为自建与合作两大类: 自建模式对于底层操作系统及数据,以及未来生态体系的构建掌控力强,但由于需要依赖一己之力撬动所需的生态资源,其构建速度相对较慢。 合作模式可以协同整车厂和互联网巨头的优势资源,快速构建车载智能互联生态场景和体系,对于双方而言,存在双赢的可能。 未来人车关系的趋势将是,汽车制造厂商、互联网生态服务企业、智能科技及通信企业,三者有效集成实现合作共赢,同时依靠政府所拥有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及城市智慧交通系统平台,具体地: 汽车厂商作为产品制造及服务提供商,有效整合生态圈各类合作伙伴,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智慧移动出行体验。 智能科技和通信科技企业掌握领先的人工智能与网联通信解决方案,在推动ICT产业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过程中所发挥重要作用。 互联网服务生态企业掌握丰富的生态资源,挖掘生态服务在汽车产业的应用潜力,拓展应用场景,是互联网企业参与产业生态圈构建的核心使命。 同时,消费、服务、体验场景及其衍生的车辆、用户数据将成为最有价值的部分,通过智能互联生态圈各方数据深度打通、整合、分析并应用加以实现。 整车厂智能互联生态战略的思考 从顶层设计来讲,应当明确在未来车载智能互联生态圈的愿景与定位。(如何实现双赢合作、把握哪些核心技术、数据和能力,共享哪些资源?) 从产品和运营层面来讲,需要在功能规划及产品迭代过程中,保持高效的运营。 从商业模式来讲,为创新、增值业务的孵化提供生态基础、把握核心的数据和资源是核心问题。 本文来源:德勤中国 转载自https://www2.deloitte.com/cn/zh/pages/consumer-industrial-products/articles/smart-internet-build-relationship-people-vehicl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