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技术资料,尽在理工酷
帖子 153897 篇,圈子 30 个,昨日新增帖子 0 篇
热门搜索: 智能汽车推荐系统人脸识别机器人毕业设计
关注推荐最新

热门标签

资源

美国启动生物制造计划,国内龙头迎发展机遇

2022年09月15日发布 事件描述 2022年9月12日美国拜登总统签署了一项关于促进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创新以实现可持续、安全和有保障的美国生物经济的行政命令。 美国启动《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推动生物科技发展 该计划将加速生物技术创新,推动生物制造的进步。该行政命令的主要内容包括支持和协调联邦政府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关键研发领域的投资;培育促进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创新的生物数据生态系统;改善和扩大国内生物制造生产能力和工艺等,旨在鼓励美国生物科技产业发展。随着各国陆续出台合成生物学相关政策支持文件,生物科技将迎来快速成长阶段。 合成生物学涉及多个领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必备工具之一 合成生物学是绿色制造的核心,有望得到“碳中和”背景下的政策倾斜。从合成生物投资领域来看,主要集中在医疗、食品及饮料开发、生物体设计等,据McKinsey统计,生物制造的产品可以覆盖70%化学制造的产品,并在继续拓展边界。在“碳中和”的政策背景下,以合成生物学为基础,通过生物化工生产的产品有望得到政策的倾斜,撬动合成生物学的政策杠杆: 1)原料端,生物化工主要以可再生资源作为原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在某些产品领域缩短产业链长度,降低原材料成本占比和产品周期属性; 2)工艺端,对于某些特定的化学品,生物法大部分反应步骤均在微生物或酶的作用下进行,反应条件更温和、流程更简单,反应过程中的碳排放也更少; 3)后处理端,一方面合成生物学通过改造可以让微生物参与更多的废弃物治理,另一方面生物基材料因热塑性而方便回收利用,减少环境负担。 国内合成生物学公司迎来机遇,发力合成生物学赛道 资本市场对合成生物的技术应用关注度正在提升,看好国内合成生物学产品型企业的竞争力。我们认为,合成生物学领域多家公司集中上市代表这一领域已进入成长期。中国在该领域的代表企业有凯赛生物、华恒生物、山东赫达、安琪酵母、东方盛虹等。作为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军者,凯赛生物掌握了产业链上游基因工程和菌种培养相关技术,完整布局了生物化工领域从基因工程——菌种培养——生物发酵——分离纯化——化学合成——应用开发的全产业链。我们认为凯赛生物的战略布局清晰: 1)公司是全球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的主导供应商,目前拥有生物法长链二元酸7.5万吨产能,是全球唯一可以量产DC10-18的企业。 2)生物基聚酰胺产能落地在即,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项目中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等项目将与下游产业链配套项目一并规划,预计2023年年底投产。 3)秸秆生产乳酸项目稳步推进,有利于传统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产业更新迭代。在加大生物基聚酰胺应用开发投入的同时,公司正在开展秸秆处理和应用于乳酸生产的实验和万吨级示范线的建设。 投资建议 持续关注具有较强研发能力和行业龙头地位的公司。建议关注凯赛生物(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军者)、华恒生物(生物法丙氨酸龙头)。 风险提示 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的风险; 菌种及配方泄露的风险; 法律诉讼的风险; 生物安全的风险; 下游认证不及预期的风险。

资源

卫星化学及烯烃行业周度动态跟踪

2022年09月15日发布 本周乙烷裂解价差有所提升,环比+7.89%,PDH结束亏损状态,价差回升,环比+247.47%,价差历史分位分别为44.16%/2.58%,仍位于较低历史分位。 C2/C3下游需求增加,主要产品聚乙烯/环氧乙烷/聚醚大单体/乙二醇/苯乙烯价格历史分位16.7%/6.6%/18.1%/8.3%/43.8%,产品价差历史分位2.7%/2.0%/52.9%/1.6%/6.3%。 C2下游产品价格开始逐渐上升,C3下游产品价格也在经历低点后回升。 在当前节点展望后市,我们认为乙烷和丙烷随着采暖、海外发电需求逐渐下降而缓步下跌,下游需求端在四季度金九银十补库旺季迎来修复,当前基本面预期基本已经到底。我们持续推荐关注低能耗低碳排、成本领先、研发驱动、稀缺性很强的轻烃化工龙头企业卫星化学。 风险提示: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及主要产品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装置不可抗力的风险;国家及行业政策变动风险。

资源

车载显示-由家到车,投影投射新视界

2022年09月15日发布 前言 投影场景由家到车,有望开启下一个千亿市场。投影在家庭中的应用已日渐铺开,量额快速成长,车用投影场景随供给端的优化(激光光源、光路优化等)和车用需求(娱乐、HUD、视野辅助、智能驾驶)的更新,应用才刚刚起步,空间同样广阔。 应用1:座舱显示。投影可将汽车的任意平面变为显示交互的屏幕,具体应用包含:1)娱乐类场景,前装天幕、后配车载投影、车窗投影等;2)功能类应用,“透明”A柱投影、互动式车窗投影、车外投影等。预计座舱显示投影在中高端智能汽车上有望实现逐步的应用,其中预计娱乐类座舱显示投影全球远期空间有望超100亿,功能类座舱显示产品全球远期空间有望超400亿。 应用2:抬头显示(HUD)。HUD可将重要的行车及导航信息投影到前挡风玻璃,避免驾驶员低头查看仪表盘或手机,其中AR-HUD(增强现实型抬头显示)是HUD最佳的应用方案。随着技术逐步突破,近期AR-HUD密集上车,未来行业空间有望突破260亿。 应用3:DLP投影车灯。汽车车灯经历了从卤素车灯到LED车灯的升级,未来有望向DLP投影大灯进阶。投影车灯可将图像等各种信息投射在路面上,实现车灯与驾驶员、行人的信息交互,提升行车安全性。随着技术突破,投影车灯渗透率有望逐步提升,远期全球空间有望突破600亿。 我国投影龙头公司光峰科技、极米科技在车载投影显示上布局领先。光峰科技已完成车载多应用场景原理验证工作,并获得车用资质认证,目前正在推进车规级投影光机模组的量产研发工作。光峰科技已获得比亚迪定点,并与华为合作开发车载天幕,与车企的合作进展顺利。光峰科技在激光引擎、投影光机、软件算法等方面具备领先的技术优势,未来有望抢占行业成长的红利。

资源

电解液产业链供需两旺,龙头公司强者恒强

2022年09月15日发布 电解液行业进入成本管控时代,龙头公司有望强者恒强 电解液行业目前产能充足,行业竞争格局日益激烈,而且电解液下游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高,下游龙头企业对电解液厂商的议价能力较强,因此我们预计电解液行业即将进入成本管控时代。未来电解液行业将演变为以成本管控为核心,以配套能力为辅助的竞争格局,行业龙头凭借超前的原材料一体化布局和规模化带来的成本优势,其新产能有望快于竞争对手投放,进一步提高其市占率,以量补价增厚公司利润,形成正向反馈。细分领域中,电解液溶质由于工艺难度大,技术壁垒高,是电解液细分板块中竞争格局最好的细分环节。而且电解液溶质存在技术迭代,目前以六氟磷酸锂为主,未来双氟磺酰亚胺锂、二氟磷酸锂和六氟磷酸钠等新型锂盐技术突破有望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量,龙头公司有望强者恒强。电解液溶剂行业由于技术壁垒不高,产能扩张速度较快,导致行业竞争加剧。而且电解液溶剂存在多种制备路线且成本均有下降空间,因此未来行业将形成EO法、PO法、甲醇氧化羰基法等多路线共同竞争的格局,具备原材料一体化和多工艺路线生产能力的企业有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电解液溶质赛道长坡厚雪,技术迭代创新为王 我们认为,电解液溶质赛道长坡厚雪,拥有技术+成本两大优势的企业有望在竞争中凸显而出。目前通用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质为六氟磷酸锂,从六氟磷酸锂行业需求端来看,未来十年新能源汽车有望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速,电池端需求增速则远高于30%,预计动力电池材料需求也将实现高速增长。同时电化学储能等行业的兴起将成为带动锂电材料需求增长的又一极,预计2025年六氟磷酸锂总需求将达到30万吨以上。从供给端来看,虽然目前产能规划已经接近50万吨,但以多氟多、天赐股份为代表的龙头公司扩产为主,未来行业龙头公司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龙头公司将凭借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和客户优势获取更多市场份额。而且,从当前时点看,虽然六氟磷酸锂规划的产能较多,但是行业整体产能的释放进度或慢于规划的进度,龙头公司的释放进度却有望超预期,主要原因为六氟磷酸锂行业中各企业的成本管控能力相差较大。根据百川盈孚的统计数据,在碳酸锂价格45万元/吨的前提下,六氟磷酸锂行业平均成本约22万元/吨,而根据我们的模型计算,当碳酸锂价格为45万元/吨时,多氟多六氟磷酸锂制备成本仅约17.12万元/吨,比行业平均成本低4-5万元左右,具备较大的成本优势。从六氟磷酸锂的价格来看,此前六氟磷酸锂处于高位,弱化了各企业成本控制能力的差异。目前六氟磷酸锂价格回归到了相对低的水平,但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依旧维持高位,因此成本管控能力已经成为当下六氟磷酸锂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龙头公司有望凭借成本优势进一步提高市占率。 新型电解质LiFSI技术壁垒高,工艺优化促成本下降有望加速推广 从新型电解质的角度来看,行业的技术迭代速度更快、进入门槛更高,因此对相关企业的研发和工艺创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LiFSI是发展确定性最高的新型锂盐,但由于成本远超六氟磷酸锂而推广较慢。根据康鹏科技招股说明书,LiFSI的成本构成中,制造费用占比约为45%,与原材料占比基本一致。而从六氟磷酸锂的成本构成来看,原材料成本占比在70%以上,而制造费用占比仅约20%。因此,LiFSI的高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制造工艺上。我们认为,电解质行业龙头公司凭借超前的布局和长期的技术积累有望率先实现工艺突破,而原先在六氟磷酸锂行业积累的客户优势将助力其新产品快速放量,充分享受新技术带来的红利。同时,随着市场对LiFSI需求的增多,也将带动原材料氯化亚砜需求上升。根据我们的测算,假设LiFSI将替代50%六氟磷酸锂,到2025年LiFSI需求量达到15.2吨,将带动22.5万吨氯化亚砜的需求增量。 钠电池推广拉动六氟磷酸钠需求,行业或延续六氟磷酸锂竞争格局 钠离子电池作为储能和低速电动领域的新型电池,其推广将大幅拉动电解质六氟磷酸钠的需求。从六氟磷酸钠的制备技术来看,六氟磷酸钠的制备流程与六氟磷酸锂十分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将所用原材料氟化锂替换成氯化钠。因此,六氟磷酸钠的行业竞争格局基本确定,原先在六氟磷酸锂行业具备技术和成本优势的企业有望在六氟磷酸钠行业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快速切换至钠离子电池溶质大赛道。 电解液溶剂供需两旺,成本管控+电池级产品生产能力成核心竞争力 溶剂是电解液组成的又一关键成分,其质量占电解液整体质量的80%左右,是电解液的主要原材料。未来电解液行业呈现供需两旺的发展趋势,具备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企业有望受益。从需求端来看,电解液溶剂行业需求依旧旺盛,2021-2025年均复合增速高达51%。从供给端来看,单看碳酸二甲酯,现有产能加现有的规划产能已经超过200万吨,未来产能供给充足。但是,供给端的扩张多以工业级为主,从工业级碳酸二甲酯制备电池级碳酸二甲酯具备一定的技术壁垒。此外,由于电解液溶剂往往需要多种产品进行混配,拥有全品类产品配套能力的企业竞争力有望凸显。因此我们预计,未来电解液溶剂行业的竞争格局有望演化为“电池级产品生产能力+成本管控+全品类布局”的综合竞争,拥有原材料一体化布局,具备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企业有望受益。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电解液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及技术领先的公司。 风险提示 (1)原材料价格波动; (2)产能无序扩张,行业竞争加剧; (3)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4)宏观经济波动。

资源

二季度边际改善,看好后续修复弹性

2022年09月15日发布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估值、配比双底。截至8月31日,申万计算机行业指数年初至今下跌28.79%,跑输沪深300指数11.35个百分点,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最末;市盈率34.57倍,处于自2017年以来约7%分位值,较4月低点小幅回升,但仍处于历史底部区间。2022年二季度末基金重仓申万计算机行业的持股市值占重仓股总市值的2.60%,季度环比减少1.02个百分点,较标准行业配置比例低配1.71个百分点,低配幅度进一步扩大。 业绩综述:二季度边际有所改善。1)22H1收入增速放缓,利润收缩明显。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频发及上年同期高基数影响,22H1计算机板块整体营业收入4,732.19亿元,同比增长6.46%,较21H1下滑15.69个百分点;受毛利率下行、费用率上升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35.98%,较21H1下滑50.48个百分点;扣非净利润同比减少40.58%,较21H1下滑66.70个百分点。2)22Q2收入增速趋零,利润降幅收窄。22Q2计算机板块整体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03%,较22Q1明显下滑;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31.00%,较22Q1降幅47.91%有所收窄;毛利率小幅改善,费用增速放缓;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转正,回款情况有所改善。3)细分板块:22H1收入全线降速,利润分化明显。收入端增速全线下行,部分板块负增长;利润端仅智能制造、能源IT实现增长,其他板块出现收缩。22Q2收入分化加剧,利润集中收缩。收入端多数板块增速为负,金融IT增长稳健;利润端全线负增长,仅金融IT降幅收窄。 赛道分析:1)智能汽车:业绩彰显韧性,高景气有望延续。在上半年汽车行业承受多重压力下,尽管领军公司营收增速有所下滑,但依然维持着高增态势。当前智能汽车正经历着需求端、供给端、政策端三方共同发力阶段,随着疫情负面影响逐步弱化,智能汽车景气度有望加速上行。在硬件预埋、算力先行的竞赛期,与智驾、座舱主流芯片厂商深度合作的公司将率先享受产业红利,软件作为角力智能化下半场的关键,软件定义需求有望持续释放。2)信创:行业信创发力,推进节奏或将加速。受国内疫情反复、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产业链公司表现不一。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多次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可见信创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外部环境压力进一步深化了自主可控的紧迫性。从招投标结果来看,在电信、金融行业提升国产化采购率的同时,其余行业也在加速扩大国产产品采购份额。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政策利好逐步落地,招标交付延迟造成的负面影响有望在下半年逐步消化,产业推进节奏或将加速。3)金融IT:短期业绩承压,长期趋势确立。受益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龙头公司整体保持着较好增长。监管政策作为金融机构不断扩大信息化支出的重要推动力,继今年1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全面实行注册制的条件已逐步具备后,7-8月再度表态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条件已基本具备。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纵深化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叠加金融信创共同引领的软硬件建设周期,将为产业提供存量改造和增量建设的市场空间,随着疫情扰动边际减弱,产业链公司有望迎来业绩拐点。 投资建议:维持“强于大市”评级。当前板块估值与基金持仓均处底部,计算机作为高弹性成长板块,当疫情边际影响减弱后其投资性价比将会凸显,我们认为兼具长期空间与短期业绩的领域值得率先配置,重点关注中报业绩出现边际改善的标的:1)智能汽车:德赛西威、中科创达;2)信创:中国软件、金山办公、东方通。3)金融IT:恒生电子、宇信科技。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疫情反复超预期;上游供给恶化;下游需求疲弱等。

资源

Pancake光学落地加速,把握硬件创新机遇

2022年09月15日发布 投资要点: 行业爆发临近,23年或为VR产业发展的关键一年。VRAR是消费电子产业下一阶段确定性较高的创新方向。2021年全球VR出货量迈过1000万台生态繁荣门槛,行业进入“硬件迭代升级—内容生态繁荣—用户数量/渗透率持续增加”的良性循环上升通道。我们认为,随着各大头部厂商重磅机型的陆续发布和内容生态的加码建设,VR行业有望在23年迎来重要拐点,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加速验证,产业发展呈现拐点向上的增长态势。 Pancake有望成为未来VR光学主流方案。光学方案是实现VR硬件轻薄化的重要助力,技术路径沿着传统透镜—菲涅尔透镜—折叠光路方向升级。VR光学设计在技术迭代中追求沉浸感、成像质量、体积/重量、成本四方面的不断优化。Pancake方案通过让光路在镜片间多次折返,实现屏幕与镜头之间成像工作距离的变相缩短,整个光学模组长度也随之显著缩小。Pancake方案的落地不仅是光学系统自身的重大创新,同时也为VR头显整机设计预留空间,预计将是未来几年VR头显主流的光学方案选择。进一步,Pancake方案为多透镜组合,支持屈光度调节,并有望搭配眼动追踪、可变焦显示等技术有效解决VR头显的VAC问题。 Pancake方案落地推广带来的投资机会主要体现在VR光学膜弹性增长和显示方案配套升级两方面。1)光学膜卡位Pancake方案价值高地,产业链核心供应商新增从0到1弹性机会。根据我们测算,预计2026年Pancake光学膜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6亿元,考虑到目前Pancake光学膜达标供应商较少,对于单家企业来说从0到1弹性增长机会较大。2)Pancake方案对屏幕亮度要求较高,Miniled/Microoled光源配套升级,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 投资建议:受益Pancake方案在VR头显的应用加速,建议关注国产偏光片龙头企业三利谱,VR代工龙头与Pancake模组量产先行者歌尔股份,本土PancakeVR品牌稀缺上市标的创维数字,XR眼镜模组测试设备供应商杰普特,miniled背光老将隆利科技。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发展不及预期风险;技术创新风险

资源

消费疲软向上传导,高景气赛道业绩稳健

2022年09月15日发布 H1整体业绩承压,Q2盈利增速继续下探。22H1电子板块营收合计13514.08亿元,同比-2.62%,归母净利润合计6788.81亿元,同比-13.44%,22Q2板块营收合计6911.45亿元,同比-4.96%,归母净利润合计415.15亿元,同比-21.84%。上半年在疫情反复、全球通胀和地缘局势紧张的背景下,行业业绩整体承压,Q2环比业绩小幅提升,但同比下滑明显,归母净利润降幅显着高于营收降幅,这主要系受材料、运输成本上升和终端产品价格下调等因素影响。 上游景气赛道表现亮眼,中游制造端承压,下游消费逐步恢复。上游电子化学品、半导体设备/材料、分立器件受益于国产化替代、晶圆产能扩张和汽车、新能源等新兴增长极驱动,业绩高增;中游元件、光学光电子等低壁垒高产能的传统产业遭受上游原材料涨价和下游消费疲软双向夹击,业绩显着下滑;下游消费电子在Q1业绩触底后,Q2基本面已有所恢复。具体来看: 1、半导体:业绩增速趋缓,景气依然延续。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替代势在必行,叠加国内晶圆产能快速扩张的需求,业绩表现最优;分立器件受益于车规、新能源功率器件/模块新兴需求拉动,迎来替代良机;半导体材料迎接国产化替代黄金发展时期,需求景气无忧;芯片端制造与设计受消费电子需求弱化传导影响显现,集成电路制造与模拟芯片设计在22Q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数字芯片表现优于模拟芯片,业绩维持增长态势。 2、消费电子:需求疲软成为共识,业绩表现强于市场预期。宏观经济下行叠加实质性创新未现,使得市场对消费电子需求放缓达成共识,消费电子在Q1业绩处于谷底,Q2表现则强于市场预期,我们认为果链的强韧和AR/VR终端设备的放量支撑了板块的业绩表现。四季度为消费电子传统出货旺季,苹果新品在9月初发布,有望促进消费电子继续回暖。 3、元件:毛利率承压,盈利能力下行。板块整体营收增速放缓,盈利能力承压,主要受下游消费需求减弱影响,低阶MLCC和低端PCB存在较大的价格和产能利用率下降的压力。 4、光学光电子:颓势重卷而来,市场竞争恶化。光学光电子板块较低的技术门槛和过剩的产能使得行业内部竞争激烈,厂商利润空间被较大的压缩,现阶段下游需求萎靡,行业去库存压力显现,继2021年短暂回暖后又重回底部位置。 投资建议:维持“同步大市”评级。短期来看,我们认为消费需求弱化效应在上半年已基本反映,随着四季度传统出货旺季的到来,消费电子复苏预期有望催化相关板块情绪;中长期来看,虽然行业业绩整体下行,但新能源、汽车电子、AR/VR等创新赛道仍给行业贡献增量,半导体设备与材料、高端元器件等关键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仍在持续,国内电子企业前景可期。投资方面,建议从赛道景气度和国产替代角度出发,关注如半导体材料与设备、功率半导体、AR/VR和汽车电子等机会,推荐的个股有斯达半导、新洁能、炬光科技、长光华芯。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疫情反复超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资源

一文读懂氢能产业

2022年09月15日发布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提升,我国已成为全球能源消费大国。与此同时,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结构有待优化、碳排放量大等问题也不断显现,可持续发展、能源转型、能源安全等成为我国重点发展领域。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实现“双碳”目标为总体方向,明确了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氢能作为高效低碳的能源载体,绿色清洁的工业原料,在交通、工业、建筑、电力等多领域拥有丰富的落地场景,未来有望获得快速发展。 本报告从氢能的特点和主要类型入手,对氢能产业链、各国发展策略、我国氢能产业政策、氢能产业投融资等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并对氢能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主要发现包括: 市场规模 从全球角度来看,当前氢能产量约7,000万吨左右,且主要为化石能源制氢。随着全球低碳转型进程的加快,氢能特别是清洁氢能将得到迅速发展。根据国际主要能源机构的预测,到2050年,氢能产量将达到5-8亿吨区间,且基本为以蓝氢和绿氢为代表的清洁氢能。从占比角度来看,氢能有望从目前仅约0.1%全球能源占比上升到2050年12%以上的占比。 自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氢能产业热度攀升,发展进入快车道。2021年中国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同比增长32%,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中国氢能产业联盟预计到2030年碳达峰期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约4,000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5%,其中可再生氢供给可达约770万吨。到2060年碳中和的情境下,氢气的年需求量有望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约为20%,其中70%为可再生能源制氢。 氢能产业链 氢能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制氢,中游氢储运、加氢站,以及下游多元化的应用场景。目前来看,其主要应用场景分布于交通业、工业、发电以及建筑领域。 制氢:电解水制氢是最有发展潜力的绿色氢能生产方式,特别是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电解水制氢是目前众多氢气来源方案中碳排放最低的工艺,与全球低碳减排的能源发展趋势最为吻合。目前电解水制氢主要有3种技术路线:碱性电解(AWE)、质子交换膜(PEM)电解和固体氧化物(SOEC)电解。其中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相对最为成熟、成本最低,更具经济性,已被大规模应用。PEM电解水制氢技术已实现小规模应用,且适应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性,效率较高,发展前景好。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目前以技术研究为主,尚未实现商业化。

资源

景气度分化,新能源崛起

2022年09月15日发布 化工品需求短期承压,行业景气度维系 化工品需求短期承压,整体行业景气度维系。国内化工品下游受疫情反复影响短期需求较为疲软,国内厂商短期存在去库存压力,海外出口方面仍未完全放量;主要化工品价格稍有回落但仍处于历史高位,整体行业仍维持景气态势,截至9月2日,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CCPI)报收5000点,较2021年初的4153点涨幅为21.01%。我们认为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之下,不管是传统企业还是新能源都有机会迎来高光时刻,优秀企业的业绩将不断高增,目前的部分企业新业务存在转型期,预计未来将会不断成长,看好新能源新材料公司的长期成长性。 上半年企业业绩增速有所收敛,盈利水平分化 化工行业上半年业绩增速有所收敛,盈利水平逐渐分化,新能源崛起。2022H1实现营业收入52418.06亿元,同比增长31.63%,实现归母净利润3648.05亿元,同比增长35.07%,子行业分化较为明显,其中钾肥、氟化工、磷肥及磷化工、无机盐、其他化学纤维等行业高景气发展,2022年以来由于国际形势动荡,上游能源端价格高位震荡,化工产业链上游充分受益,但中下游企业成本提升,业绩承压。但行业整体景气度依旧维系,长期来看业绩水平将会有所提升。 化工竞争格局更优化,产业升级大周期 我们认为化工行业的投资策略是:投资系统性创新和低成本扩张。化工的下一波行业格局取决于人才竞争。化工行业已从单纯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变为人才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后来者无法通过资本反超,只能瞠乎其后,化工行业的周期性也因此变弱。优秀的公司凭借有效的激励、卓越的管理和持续的创新,打造出难以撼动的技术迭代优势、低成本优势和高效服务优势,在全球市场中攻城略地。 未来产业升级的方向主要在产品的全球化竞争、产业链一体化、高技术壁垒产品升级。例如在产品全球化方面,我国MDI产能不断攀升,出口量大幅增加,在全球市场话语权不断加大;产业链一体化方面,磷化工产业链上企业正通过控制上游磷矿资源,延伸下游产品矩阵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高技术壁垒产品升级方面,原本为国外龙头控制的尼龙66的己二腈生产原料实现国产化等。同时在碳中和背景下,生物基材料的推广应用将迎来转折点,如生物基聚酰胺有望逐步量产在民用纺丝、工程塑料等领域开启大规模应用。 投资建议 【新能源新材料的行业β:关注优质赛道的领先企业】能源结构调整大背景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对于传统化工企业而言,未来的竞争在于能耗和碳税的成本,优秀的传统化工企业会利用绿色能源代替方案、一体化和规模化优势来降低能耗成本,亦或新增产能转移至更大的海外市场,从而达到双减的目标。同时,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迎来需求爆发期,同时国内新材料国产替代进程加速,需求超预期的高景气赛道,未来有望盈利估值与业绩的双重提升。推荐关注合成生物学、新能源材料、催化剂等新兴领域,重点关注凯赛生物、中化国际、多氟多、蓝晓科技、川发龙蟒、中触媒等能源结构调整下有能力受益的企业。 【穿越化工周期的公司α:关注格局向好的行业龙头】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偏弱,下游需求面临一定压力,叠加疫情反复等黑天鹅因素造成部分细分行业景气度低迷。随着今年以来持续稳增长政策的出台,伴随疫情不利影响逐步出清,下游需求恢复,行业开启向上周期。推荐关注大炼化、聚氨酯、农药、磷化工、硅化工、维生素等目前处于低估值的行业,重点关注卫星化学、荣盛石化、万华化学、扬农化工、兴发集团、合盛硅业、新和成等企业。 风险提示 (1)化工品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2)行业及监管政策变化风险; (3)不可抗力及安全生产风险; (4)全球局部地区冲突加剧的风险; (5)国家与地区贸易争端的风险; (6)宏观经济大幅下滑的风险。

资源

从五大维度看竞争环境变化对中国电商龙头的影响差异

2022年09月15日发布 中国零售电商经过近二十年的衍变发展,逐渐由增量步入存量时代,我们预计疫情后逐步复苏,未来稳健增长,三年年均市场规模复合增速10%。从“人、货、场”三个角度来看,下沉用户争夺、近场电商崛起及去中心化下的渠道多元化是中国电商行业的三大主题。直播带货分食和政策变化等因素加剧行业竞争并助推竞争格局洗牌。我们从“多、快、好、省、易”五个维度,分析了竞争环境变化对传统电商龙头的差异化影响。我们首次覆盖五家电商企业,拼多多演绎“农村包围城市”,品牌上行初见成效,增速领先,利润释放,首予“买入”,为电商首选;京东相对稳健,供应链护城河优势明显,结构优化或助推利润率改善,首予“买入”;汇通达依靠交易+服务双轮驱动,关注毛利率改善机会,首予“买入”;唯品会的特卖模式受直播带货冲击明显,短期增长乏力,首予“持有”;电商代运营增速放缓,短期承压,给予宝尊“持有”;重申阿里巴巴“买入”评级,估值吸引,上升空间大于下行风险。2022年9月9日

资源

面壁十年图破壁:己二腈国产化助力中国PA66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09月15日发布 原料己二腈是制约PA66产业发展的瓶颈 尼龙66(PA66)由于其耐磨性、高强度、温度应用范围广等优异的性能在国防军工、城建交通、家居生活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但其原料己二腈长期被海外垄断,截止2021年全球共199万吨己二腈产能,其中约98%产能在海外,主要集中在英威达、奥升德、巴斯夫三家企业手中。中国己二腈消费量占全球的22%,但己二腈产能仅占全球的2%左右,是全球最大的己二腈进口国,原料端受制于人、价格频繁大幅波动,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尼龙产业发展的安全。 打破技术壁垒,己二腈国产化加速 己二腈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丁二烯法、丙烯腈法、己二酸法等,综合来看,丁二烯法经济性好,同时具有流程短、能耗低、产量高的优点,全球约70%的产能采用丁二烯法进行生产。我国企业对多种工艺均有积极地尝试,2019年10月,华峰集团应用己二酸催化氨化法5万吨/年己二腈装置投产,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己二腈工业化的企业;2022年7月,天辰齐翔20万吨/年丁二烯法己二腈装置顺利打通全流程,彻底打破国外对我国己二腈的技术封锁和垄断。至此,中国己二腈进入百花齐放的局面,据我们统计,未来几年预计仍有305万吨新产能待投产,其中2022年预计新增产能达到70万吨。 原料来源无虞,PA66产业有望打开成长空间 PA66主要用于工程塑料(49%)和合成纤维(46%)两大领域,受制于较为高昂的生产成本,近年来PA66表观消费增速有限,2021年,中国PA66表观消费量60万吨左右,但PA66在汽车轻量化、民用纤维领域仍有较强的增长潜力,随着己二腈的加速国产化将有效解决PA66产业链上游原材料紧缺的问题,促进下游尼龙产业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厂商看好PA66赛道,其中包含英威达、神马、华峰、荣盛等多家企业,合计规划产能约637万吨,根据科技部相关专家预测,远期需求有望达到400万吨/年。 投资建议 1、采用丁二烯法,具备己二腈-PA66全产业链的企业:丁二烯法生产己二腈在国内成本优势明显;2022-2023年己二腈投放产能预计75万吨,供应充足,让利给下游产业链。建议关注神马股份、中国化学、荣盛石化。 2、背靠己二腈生产园区,主打差异化,聚焦于PA66改性应用的企业:此类企业受益于原料价格下降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同时原材料供应稳定且有运距优势,建议关注高端化、差异化布局的企业聚合顺、台华新材。 3、HDI生产企业:HDI以己二胺为原料,随着己二腈国产化,HDI原料问题或将彻底解决,有望打开更多的应用领域,建议关注美瑞新材等。 风险提示:产能过剩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技术风险

资源

激光雷达渗透率环比+0.16pct,L2++加速渗透

2022年09月15日发布 智能化产业盛宴关键词:反哺电动、自主崛起、品牌上攻。电动化和智能化为双螺旋关系,未来随着电动车渗透快速提升,智能车有望快速放量。交强险数据显示,标配L2(含L2+、L2++)功能的乘用车22年7月终端渗透率达42%,智能化渗透率保持高位。传统车企标配L2(含L2+、L2++)功能的电动车22M7销量达6.54万辆,同比大增14.65%,高阶自动驾驶加速渗透。22M7自主品牌L2(含L2+、L2++)渗透率持续提升,达27%,环比+3pct。 自动驾驶:交强险数据显示,1)感知层:环视摄像头整体搭载率已处于较高水平,超过70%,分价格带来看,中高端车型环视摄像头渗透率较高,当前渗透率近75%,10万以下车型渗透率接近60%,仍有渗透提升空间;22M7毫米波雷达当前渗透率达8.39%,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分价格带来看,20万以上车型为毫米波雷达渗透率提升的主发力车型,22M710-20万车型毫米波雷达渗透率有所提升;22M7激光雷达渗透率达0.27%,环比+0.16pct。2)决策层:2022年7月高精地图渗透率为1.12%左右,环比+0.74pct,分价格带来看,30万以上成为主要贡献车型;以L2+级别的HWA功能渗透率来表征芯片配置情况,2022年7月HWA渗透率为3.2%左右。3)执行层:总体来看,ESP的渗透率较高,接近90%;IBS渗透率快速提升,整体渗透率当前达2.3%,环比+1.2pct;2022年7月数据显示空气悬架渗透率达到0.81%。 智能座舱:多模态交互场景需求持续升级,交强险数据显示,1)多模态交互:2022年7月抬头显示渗透率为6.17%,50万以上豪华车抬头显示硬件搭载率达45%左右;2022年7月触摸屏渗透率近50%,分价格带来看,10万以上车型触摸屏渗透率均高于85%。2)网联升级:万物互联助力汽车网联持续升级,2022年7月OTA渗透率超过45%,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分价格带来看,10-50万的车型OTA搭载率均在40%-60%左右,50万以上车型渗透率超过60%,中高端车型OTA搭载率持续上行。3)车身场景化:2022年7月氛围灯渗透率为30.47%。从价格带来看,50万以上车型搭载率超过70%,30-50万以上车型搭载率超过60%,22M720-30万车型渗透率达57%;2022年7月全景天窗渗透率为45%左右。分价格带来看,20万以上车型搭载率超70%,15-20万车型渗透率超过50%,10万以下车型渗透率较低,为7%左右。 车型周期和产能周期共振,决战2025智能车超级周期。依据此前报告《汽车的革命系列报告之一:电动智能黄金十年已来,供应链升级重构长牛开启》,我们分不同情景下对2022年汽车销量进行了假设预测。2022H2至2025年中国乘用车进入新一轮车型密集投放周期。同时,中国汽车产业新一轮车朱格拉周期(约10年)启动,智能化有望接力电动化成为核心驱动力。基于民生汽车投资时钟系统,一轮车型周期大约40个月左右,2022-2032年的产能周期将经历三个库存周期。2022-2025年的第一库存周期下电动化智能化呈双螺旋发展,L3智能车渗透率有望复刻过去几年电动化的普及曲线,进入快速导入期。 风险提示:1)房地产对消费挤压效应超预期;2)芯片短缺缓解不及预期;3)疫情恢复不及预期;4)原材料成本超预期上行导致汽车行业毛利率低预期等。

  • 1
  • 251
  • 252
  • 253
  • 12997
前往

理工酷 - 工程师的技术圈子

每天 个免积分下载资料

已注册用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