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技术资料,尽在理工酷
帖子 153897 篇,圈子 30 个,昨日新增帖子 0 篇
热门搜索: 智能汽车推荐系统人脸识别机器人毕业设计
关注推荐最新

热门标签

资源

半导体零部件乘风起,国产化率快速提升

2022年09月29日发布 投资建议 行业策略: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在产业链中举足轻重,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市场碎片化特征明显。在自主可控加速背景下,随着下游国产设备厂商崛起,国内半导体零部件优质厂商有望复制国产半导体设备公司在过去两年的加速渗透路径,迎来份额和业绩的加速期。 推荐组合:推荐关注各细分领域优质厂商,富创精密(金属工艺件、金属结构件、气体管路等)、江丰电子(腔体、喷淋头等各种金属件居多,布局非金属件)、新莱应材(半导体管阀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正帆科技(工艺介质供应系统,GasBox)、华亚智能(金属结构件)等。 行业观点 零部件是半导体设备基石,全球市场规模接近500亿美元,中国大陆市场超过900亿元人民币。半导体设备厂商绝大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需要以精密零部件作为载体来实现。一般来说,零部件采购额占据半导体设备生产成本的90%,叠加晶圆厂的耗材更换需求,我们测算2021年全球半导体零部件市场规模接近500亿美元,国内市场超过900亿元。 半导体零部件种类繁多,市场呈现碎片化特征。半导体零部件可以划分为机械类、电器类、机电一体类、气体/液体/真空系统类、仪器仪表类、光学类等。半导体设备本身结构复杂,精密零部件制造工序繁琐,品类管理难度大,不同零部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和技术壁垒,因此行业内多数企业只专注于特定细分赛道零部件产品,整体行业相对分散。 针对不同类型的零部件,技术难点各不相同,国产化率差异大。机械类零部件应用最广,市场份额最大,主要产品技术已实现突破和国产替代。机电一体类和气液传输/真空系统零部件国内部分产品已实现技术突破,但产品稳定性和一致性与国外有差距。技术难度相对比较高的为电气类、仪器仪表类、光学类零部件,国内企业的电气类核心模块(射频电源等)主要应用于光伏、LED等泛半导体设备,高端产品尚未国产化;仪器仪表类对测量精度要求高,国内自研产品少量用于国内设备厂商,国产化率低,高端产品尚未国产化;光学类零部件对光学性能要求极高,由于光刻设备国际市场高度垄断,高端产品一家独大,国内光刻设备尚在发展,相应配套光学零部件国产化率低。 机械类零部件率先突破,国产化快速推进:国内厂商在某些细分品类零部件率先突破,例如机械类零部件,国内如富创精密、江丰电子、华亚智能,在国内龙头半导体设备商中份额持续提升;气液/真空系统中用到的阀门、流量控制类零部件如新莱应材、万业企业(compartsystem)在国内外客户中均有应用。在射频电源领域,英杰电气以及北方华创子公司北广科技实现突破,产品主要应用在泛半导体领域设备商。在真空泵上,汉钟精机在光伏领域已经占据主要份额,半导体客户也开始出货。 风险提示 行业景气度下滑;客户认证进度不及预期、份额提升进展缓慢;中美贸易及科技摩擦风险。

资源

人造石墨高歌猛进,硅基负极未来可期

2022年09月29日发布 核心观点 负极材料需求旺盛,短期内负极材料供需紧平衡,长期供给或将远大于需求。从需求端来看,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负极材料总需求或将达到187万吨。从供给端来看,根据华经研究院统计,2021年全球负极厂商名义总产能110万吨,其中中国负极厂商总产能达94万吨,占比85%,韩国、日本总产能16万吨,占比15%。根据各公司公告,2021年主流负极材料上市公司璞泰来、贝特瑞、杉杉股份、中科电气、翔丰华产能分别为15.00/14.47/12.00/6.64/3.50万吨。根据百川盈孚大数据统计,2021年和2022年国内各厂商规划总产能为652万吨。 短期内石墨化供给偏紧,中长期来看石墨化紧缺情况有望缓解。“高温高耗电量+产能扩张较缓”或将导致我国石墨化供需错配。1)从供需情况上看,2023年我国石墨化或将呈现供给不足的情况。根据头豹研究院测算,2022年我国石墨化供给和需求分别为72万吨和64万吨;2023年我国石墨化供给和需求分别为85.3万吨和91.4万吨;2)从能耗上来看,石墨化企业属于高能耗企业,受政策影响产能释放速度或将放缓。 负极材料一体化趋势明显,龙头企业优势突出。一体化是负极材料企业降本的主要方式,其中提高石墨化自供率为重中之重。1)石墨化在人造石墨成本中的占比较高。目前我国大部分负极材料厂商的石墨化都是以外协厂加工为主。根据璞泰来2021年年报,公司人造石墨的加工费占比为41.75%;2)电价上涨,抬升石墨化费用。根据璞泰来2021年年报,石墨化的主要成本为制造费用以及辅助生产费用,占比达到84.16%;3)受调控政策影响,有效产能不足,石墨化供应紧缺,石墨化加工价格上涨。负极材料厂商扩产石墨化产能,石墨化自给率有望提升。根据各公司公告,中科电气规划石墨化产能达20万吨,杉杉股份规划石墨化高达50万吨,贝特瑞规划石墨化产能达28万吨。 硅基负极材料未来可期。1)硅基负极克容量高,可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续航里程是新能源汽车的痛点之一。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续航需求,我国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不断提高;2)快充车型纷至沓来,硅基负极高倍率性能傲视群雄。已有多家车企已经或即将推出800V的快充车型。为了提升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就需要使用高倍率的电池。3)大圆柱电池推出,负极材料膨胀率容忍度提高。主要原因为:大圆柱电池体积更大。硅基负极在充放电的过程中膨胀率极高,大圆柱电池的体积较大,为硅的膨胀预留了一定的空间,减少了膨胀所带来的影响;大圆柱电池表面为弧形。硅基负极的膨胀时多个方向可以分摊膨胀压力,因此对于硅基负极的膨胀容忍度更高。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负极材料行业一体化布局较快的龙头企业。相关标的:璞泰来、贝特瑞、中科电气、杉杉股份。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石墨化扩产不及预期,产能释放缓慢。

资源

甜味剂需求持续提升,天然人工协同发展

2022年09月29日发布 行业点评 “无糖”理念拉动甜味剂需求持续提升。甜味剂是指替代蔗糖和白砂糖给食品饮料赋予甜味的低热量食品添加剂。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甜味剂下游应用中,饮料和调味品为主要应用领域,2020 年消费占比分别为 51%和 15%。为满足健康无糖理念需求,近年来无糖饮料市场高速增长,拉动甜味剂需求提升。据中科院《2021 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趋势洞察报告》,2014 至 2020 年,我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由 16.6 亿元增长到 117.8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38.6%。 人工甜味剂占主导,“天然+人工”复配将成为未来主流趋势。甜味剂可分为人工甜味剂与天然甜味剂。天然甜味剂更为健康,人工甜味剂成本低廉,甜度较高。为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天然+人工”复配模式成为当前主流饮料企业的选择。由于相对甜度较低,添加比例较大,天然甜味剂消费占比逐年提升。据陆婉瑶《食糖与代糖的博弈及发展趋势分析》 , 2010-2020 年全球人工甜味剂消费占比从 91.8%下降到 70.6%,但是依然占据主流地位。 人工甜味剂中,三氯蔗糖无毒低热量,发展趋势良好。目前全球人工甜味剂已发展至六代,其中第五代三氯蔗糖安全性强,无任何毒理方面的争议;甜度高,是蔗糖的 600 倍;此外具有甜味纯正、热量低等优点,市场空间较为广阔。据百川盈孚数据,2019 至 2021 年,我国三氯蔗糖产量从 10310 吨增长到 13924 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6.2%。此外,我国三氯蔗糖出口量大幅增长,国外需求旺盛。2022 年 1-8 月,我国三氯蔗糖出口量为 10016 吨,同比增长 51%。 天然甜味剂中,赤藓糖醇和阿洛酮糖发展前景广阔。随着近年来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和科学技术持续进步,天然甜味剂行业迅速发展,其中赤藓糖醇和阿洛酮糖发展较快。 赤藓糖醇方面, 根据中国食品报网数据,2016 至 2020 年,我国赤藓糖醇消费量从 2500 吨迅速增长到 4.1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01%。受需求高速增长影响,我国企业加快赤藓糖醇产能扩张,布局企业包括三元生物、保龄宝等。阿洛酮糖方面,目前阿洛酮糖处于产业化前期, 产销量较低。 阿洛酮糖是新一代天然甜味剂,它的口感纯正、几乎不含卡路里,且对促进消化、控制体重、抑制血糖均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其应用已获得包括美国在内的十多个国家的法规许可。 增设阿洛酮糖进入食品添加剂名录的申请也已在 2021 年 8 月得到我国卫健委受理。 一旦通过, 阿洛酮糖有望在我国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综合来看,在健康无糖理念的驱动下无糖饮料市场高速增长,拉动甜味剂需求提升。人工甜味剂甜度高,天然甜味剂更为健康,未来两者有望协同发展,其中三氯蔗糖、赤藓糖醇发展较快,阿洛酮糖起步晚,但是市场前景较为广阔。 投资建议 目前“无糖”理念拉动甜味剂需求高速增长,天然甜味剂和人工甜味剂协同发展,相关企业或将受益,如金禾实业、三元生物、保龄宝等。 风险提示 原料价格异常波动、地缘政治风险、国内疫情反复等。

资源

紫金光里涌银山,激光转印实现出货

2022年09月29日发布 投资要点: 行业本周整体跑输大盘。本周沪深300指数下跌3.94%,申万电力设备指数下跌9.30%,涨幅在全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第31位。光伏设备、风电设备、电池、电网设备、电机II、他电源设备II子板块分别变动-9.94%、-9.39%、-9.60%、-8.03%、-8.10%、-7.21%。 专题:紫金光里涌银山,激光转印实现出货 N型落地加速,降本增效成为技术路线未来决定因素。据统计,预计到今年年底,TOPCon电池产能有望超过60GW,截止目前电池组件规划产能近100GW;HJT年底产能有望达到15GW,截止目前扩产规划超80GW。由于N型电池为增强导电性,同时双面用浆,因此银浆消耗量高于PERC电池。据CPIA数据显示,2021年,p型电池正银消耗量约71.7mg/片,同比下降8.3%,背银消耗量约24.7mg/片,共计约96.4mg/片;TOPCon电池片正面使用的银(铝)浆(95%银)平均消耗量约75.1mg/片,头部企业背银消耗量约70mg/片,总量超过PERC;异质结电池双面低温银浆消耗量约190mg/片,同比下降14.9%。 目前金属化降本主要路径为1)采用新型金属化工艺降低浆料消耗,如多主栅、无主栅、激光转印等。2)降低银的含量;如银包铜、铜电镀、银浆国产替代等。 作为新型金属化工艺,激光转印有望随N型降本需求放量。激光图形转印技术通过高功率激光束高速图形化扫描,将浆料从柔性透光材料上转移至电池表面,形成栅线。 根据帝尔激光发布的纪要显示,目前激光转印在HJT上有30%以上银浆降低,对应每GW节约银浆成本千万以上。激光转印在XBC或者TOPCon上也较丝网印刷具有银浆降低量。另外,激光转印可实现全各种路线覆盖以及不同尺寸调整,灵活性更强。非接触式减少电池片碎裂可能,适应未来薄片化趋势。 目前主要激光厂商及设备厂商均对激光转印有一定研究,但普遍处于实验室阶段。帝尔激光是目前激光转印龙头,近日实现首台出货,具体效果需要根据未来交付增量判断。 新能源板块: (1)欧洲政策刺激将至,国内托底不变:冬季将至,欧洲工商业能源紧张,推动需求攀升。德国取消屋顶光伏税费,欧洲可再生能源刺激计划可能下周公布。国内方面,政策对于光伏装机托底不变。各省市继续发布集中式及分布式相关规划,四季度装机潮即将来临。 (2)价格整体维稳,需求国内外边际相反:硅料:价格整体平稳。爱康科技与江苏中能硅业签订了在2022年—2027年合计4.6万硅料长协订单。若国庆假期可能对生产环节造成一定影响,目前价格松动尚未出现。价格:致密块料主流价格维持每公斤303-306元范围,复投小料价格略高于此范围,而且成交价格区间有逐步扩大趋势,即高低价格之间的报价范围稍微开始拉开。因受制于9月硅料供应量整体趋紧的原因,短期价格预计仍具有一定支撑,但是买方心态正在发生微妙变化,谨慎预期逐渐明显,市场观望和等待的情绪愈发加重。硅片:价格维稳,供应增量下旬加速。分尺寸处于分化状态,210mm尺寸供应量环比提升有限甚至眼下处于瓶颈状态,而182mm尺寸供应量增幅逐步加大,价格分化趋势可能在10月加剧。电池片:价格微涨,主流尺寸M10价格上涨至每瓦1.31元。目前终端采购需求不减,甚至对于高效电池片需求上升。目前M10、G12电池片供不应求,预计后续价格仍将上行;M6电池片需求萎靡,预计后续逐步脱离主流价格走势。组件:国内价格维稳。本周500w+双玻组件执行价格约每瓦1.98-2.01元人民币、单玻的价格价差每瓦1-3分人民币左右。四季度国内地面项目陆续开动对于需求起到支撑作用。海外价格稍微滑落,其中欧洲、澳洲整体略微下降,需求疲软、以及汇率因素波动影响下,四季度的项目仍在观望。 (3)技术迭代推进,扩产投产不断:设备端:帝尔激光转印订单首台设备正式出货。奥特维中启江苏太阳能硅片分选机,海目星发布20亿定增预案,包含光伏激光设备研发生产。扩产、投产不断:东方日升(包头)硅业有限公司3GW组件项目首片组件下线。通威投资40亿元建设25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 建议重点关注:捷佳伟创:1.N型技术迭代加快,公司作为TopCon设备龙头近期中标,PE-Poly路线获头部客户认可,下半年有望放量;2.布局钙钛矿,公司交付钙钛矿电池的核心设备,技术国内唯一。晶科能源:1.东南亚产能布局领先,2021年年末,公司在马来西亚基地电池和组件产能达7GW左右。随着2022年初在越南7GW硅片产能投产,公司在海外拥有行业领先的完整垂直一体化产能。2.N型加快落地,安徽年产16GW电池片项目投产,是目前TOPCon规模量产效率最高的电池工厂。 电动车&锂电板块: (1)新能源汽车产销良好,四季度销量值得期待:9月第三周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上牌11.0万辆,同比增长28%,环比增长3.34%,渗透率超过28%。四季度为消费旺季,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将进一步提升,预计超过30%。造车新势力持续发力,小鹏G9发布后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未来交付量值得期待。 (2)四季度终端市场迎来旺季,整体材料需求情况较好:1)锂盐。工业级、电池级碳酸锂短期仍有上涨趋势,工业级、电池级碳酸锂9月23日报价49万元/吨、51万元/吨,环比小幅上涨。受天气影响,盐湖端厂家减量明显,碳酸锂供给缺口预计将进一步扩大。2)正极材料。磷酸铁锂:近期全国疫情依旧存在,磷酸铁厂商生产节奏受到影响,同时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磷酸铁价格震荡调整,9月23日报价2.325万元/吨。铁锂厂商产线依旧满产,各厂商新产能释放在即,预计接下来供给情况得到缓解。三元材料:近期锂盐价格依旧处于上升趋势,带动正极材料价格仍处高位运行。近期6系材料凭借其高性价比,带动装车比例显著上升。三元5系单晶型、6系单晶型9月23日分别报价34.95万元/吨、37.5万元/吨。2)负极材料。下游的高需求带动负极厂商订单显著增长,但是受电池厂降价影响,负极厂商提价十分谨慎,预计整体订单将继续上涨。人造石墨高端、天然石墨高端9月23日报价分别为6.8万元/吨、6.1万元/吨。3)隔膜。本周隔膜价格环比下降。近期全国疫情仍然严重,部分隔膜厂生产受限,物流问题依旧存在。短期内将小幅影响供给情况。另外临近四季度,隔膜厂与电池厂之间新一轮的产品定价依旧处于博弈状态,整体产品供应情况给隔膜厂商带来信心。4)电解液。电解液市场维持稳定,各电解液厂商稳步按照订单排产,开工率整体较好,电解液价格持稳。原材料方面,六氟磷酸锂报价小幅上涨,主要受近期碳酸锂供需偏紧影响,9月23日报价28万元/吨,预计未来仍有上升趋势;溶剂供给稳定,价格近期也趋于稳定。 建议重点关注:中科电气:电池负极石墨化整体需求较大,公司多条产线投产,贵州工厂年产4.5万吨石墨化产品Q2投产,四川工厂年产1.5万吨产品预计H2逐步投产,目前公司石墨化规划产能约40万吨,未来随着产能逐步投放有望进一步增加公司收益。此外公司客户结构优质,与国内外多家一线电池厂商有长期稳定合作,与宁德时代合资建厂、亿纬锂能合资建厂、比亚迪深度合作、给SKI批量供应等。 氢能板块: (1)示范城市群再出细则,规范化、规模化齐头并进:本周,同花顺氢能源指数885823.TI收盘下跌-0.40%,收于1790.29点。上海市发布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整车示范应用、车辆运营、关键零部件产业化、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应用、加氢站布局建设、加氢站运营、信息化监管平台7大补贴标准。同时,对执行不力及未按计划足额拨付资金的区、未按规定签署任务合同书的单位、未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单位提出了具体要求。广州市发改委印发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其中指出,“十四五”阶段(2021-2025年)要新建制氢站1座,累计建成制氢站3座以上;累计建成加氢站50座以上;开展1-2座制氢加氢合建站、1-2座储氢站(或依托其他类型氢站考虑储氢)建设。形成1.3万吨/年燃料电池用氢气制氢能力,形成不低于1.5万吨/年的加氢能力,可以满足6000辆以上氢燃料电池车运行用氢需求。 (2)核心环节产业化在望,燃料汽车推广更进一步:本周,鄂尔多斯碳纤维全产业链生产基地项目完成签约仪式,项目总投资60亿元,包括年产10万个储氢瓶生产基地、年产30000辆氢燃料重卡生产制造基地等项目;全球最大煤制氢变压吸附装置项目在陕西榆林正式投入运行,采用了中国中化自主研发的大型化变压吸附(PSA)专利技术,以煤炭为原料,年产氢35万吨;国内首套氢燃料电池全自动柔性生产线下线,项目计划投资50亿元,达产后可满足1-2万辆氢燃料电池车。康明斯联合万象汽车中标上海52辆氢燃料电池客车;迪威迅设立氢燃料电池汽车智慧运营平台;重塑集团联合杭叉集团发布燃料电池专用叉车。 建议重点关注:雄韬股份:公司核心发展区域为广州和武汉,广州市发布氢能建设相关规划,公司氢能板块业务发展有望在政策支持下进一步拓宽。美锦能源:公司氢能板块核心布局城市之一为佛山,广州市发布氢能建设相关规划,相关布局有望受到政策支撑辐射,对公司氢能发展起到提振。亿华通:2022年H1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线有望维持行业领先;提交港股上市申请,公司融资渠道有望拓宽。 风险提示:(1)全球宏观经济波动;(2)国内疫情变化;(3)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

资源

汽车连接器迎量价齐升机遇,看好国内领先厂商

2022年09月29日发布 伴随汽车电动化变革,高压连接器需求应运而生。新能源汽车采用电力驱动电机的原理,需要提供大功率的驱动能量,相应的需要高电压和大电流,连接器工作范围从传统汽车的14V蹿升至60V-800V甚至更高,需要提供10A-380A甚至更高的电流等级传输。 汽车连接器量价齐升。量方面,单车连接器用量提升。传统燃油车仅需低压连接器,数量约为500个,而新能源车单车使用连接器用量在800-1000个。价方面,单车价值量提升。传统燃油车单车低压连接器价值在1000元左右,而新能源车高电流、高电压的电驱动系统对连接器的材料成本以及屏蔽、阻燃等安全性能要求远高于传统低压连接器。其中,纯电动乘用车单车使用连接器价值区间3000-5000元,其中高压连接器单车价值量约2000元。根据我们的测算,2020年国内汽车高压连接器市场规模约29亿元,2025年有望达到334亿元,5年CAGR达63%。 高压连接器走在国产替代前列,终端国产化带来供应链重塑。高压连接器市场需求伴随新能源汽车的日渐成熟而兴起,技术仍处快速迭代阶段,国内外差距较小,技术指标与海外一线厂商趋同。此外,以国内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崛起、电子制造服务产能转移等为契机,凭借较强的工艺控制与成本控制能力、更贴近客户、灵活响应等优势,以徕木股份等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在高压连接器领域逐渐崭露头角,受益终端国产化带来的供应链重塑机会。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迅速,带动高速高频连接器需求。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国内新车搭载前向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上险量为807.89万辆,同比增长29.51%。其中L2级ADAS新车搭载上险量为395.62万辆,同比上年同期增长77.65%,而L2+级ADAS新车全年的上险量也已经呈现出快速攀升的态势。智能驾驶系统需要将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网关、VCU、天线、GPS、5G通信等进行互连。随着高级别ADAS的渗透率快速提升,车载传感器用量增加,数据传输要求(高速高频大数据量)相应提高,智能网联连接器使用量也随之增长。 建议关注汽车连接器国内领先厂商徕木股份(603633,未评级)。徕木股份是国内领先的连接器和屏蔽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民营自主品牌企业。公司以产品和模具研发为核心,以模具开发技术、精密冲压和注塑等制造技术为支撑,为客户提供内、外部连接器、屏蔽罩的设计方案及产品。目前公司已在客户资源、产品覆盖、技术积累等方面形成一定壁垒,已在江苏东台和湖南常德进行布局,7月非公开发行募集7亿元,其中5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连接器。 关注同样布局汽车连接器领域的瑞可达(688800,未评级)、电连技术(300679,未评级)等。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出货量、连接器单价增长不及预期、客户扩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资源

《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方案》印发

2022年09月29日发布 环保观点:《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方案》印发 1)《方案》明确,到2025年年底,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保持优良,干流水质保持Ⅱ类;长江经济带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以上,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3%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2)长江经济带涉及范围广,生态尤为重要。长江经济带沿途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1个省(市)。干流、支流和湖泊形成的集水区域还涉及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陕西省、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相关县级行政区域。3)《方案》聚焦持续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水生态系统修复、着力提升水资源保障程度、加快形成绿色发展管控格局四大攻坚任务,提出了28项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深入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深入实施工业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污染治理、强化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深入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加强磷污染综合治理、推进锰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尾矿库污染治理、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建立健全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全面实施十年禁渔、巩固小水电清理整改成果,切实保障基本生态流量(水位)、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完善污染源管理体系、防范化解沿江环境风险、引导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等。 专精特新观点:关注国产替代与“碳中和”两条投资主线 2018年以后,我国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力图实现产业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的目标。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聚焦工业“四基”领域或制造强国十大重点产业领域,目前已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22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超700家。各省市陆续出台政策大力支持国家级、省级、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实现精细化、高质量发展。考虑政策支持力度及需求迫切性,建议关注两条投资主线:1)国产替代:部分制造业“卡脖子”领域存在进口依赖度较高等问题。贸易摩擦背景下,核心零部件等国产替代需求愈发强烈。《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政策鼓励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替代产品研发进程有望加速,带动相关企业快速成长。2)“碳中和”:30/60目标确定,预期“十四五”期间,光伏&风电装机规模、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带动全产业链部件及设备需求快速增长。 行业评级及投资策略:环保行业部分细分赛道中短期需求提高,行业整体估值低于近一年均值,可以逢低布局;“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需求紧迫,政策支持力度大,有利于行业内企业快速发展,基于此我们维持环保&专精特新行业“推荐”评级。 本周建议关注:谱尼测试(买入)、协鑫能科(买入)、仕净科技(买入)、华铁股份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进度不及预期;上市公司订单增速不及预期;税收优惠制度变化;并购进度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影响;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资源

从南昌集中土拍反映出的弱二线城市土地市场情况如何了?

2022年09月29日发布 【每日一问】 我们认为南昌可以作为典型弱二线城市的代表,普遍具备以下几点的特征:基本面相对较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较高的同时,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低迷。1)从宏观角度来看,GDP 增速相对略低于全省增速,人口流入速度放缓,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不及全省。2)虹吸效应相对较弱,江西省本身是省内的三四线城市相对更强的省份。2021 年南昌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 19%,省内三四线城市同比增长 17%。3)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2020 年南昌土地财政依赖度为 56%,远高于省会城市均值(44.9%)及全国水平(44.3%)。4)商品房销售持续低迷,房价持续下跌。2022 年 1-8 月南昌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 165 万平,同比下降 39.2%,8 月销售面积仅 19.7 万平,同比降幅仍然高达 38.3%。南昌样本住宅平均价格自 2022年 1 月开始,连续 8 个月下跌。5)库存积压风险相对较大,是重点城市中空置率最高的。截至 2022 年6 月底,南昌商品住宅库去化周期约 23 个月。贝壳研究院显示,南昌住房空置率高达 20%,是调研的 28个大中城市中最高的城市。6)房地比明显下降,房企利润空间仍然不高。 2022 年 1-8 月房地比低至 2.15,为 2010 年以来的最低点,是 2014 年峰值的三分之一。 南昌虽然不是集中供地政策 22 个重点城市之一,但从 2022 年开始也实行集中供地的政策。整体来看,成交量再创新低,成交楼面价有所提升,市场热度较冷。前两轮集中土拍仅完成了今年南昌土地供应计划的 25.6%,完成度较低。2022 年两批集中供地南昌合计供应涉宅用地 30 宗,成交 20 宗(2021 年成交住宅用地 44 宗,已经是过去十年最低的成交量水平),合计拿地金额 105 亿元,成交总建面 180 万平,楼面均价 5829 元/平,高于 2021 年的 3688 元/平,主要与供应土地的区域优质有关;平均溢价率 7.1%,低于 2021 年的 9.1% ,触顶成交率为 45%,底价成交率 45%。 我们认为南昌土拍市场较冷,房企参与热情较低的原因主要有:1)从宏观角度来看,基本面略差,人口流入速度放缓,且虹吸效应较弱。2)从楼市角度来看,南昌市场从 2021 年 8 月开始,成交量开始明显下滑,市场信心不足,客户观望程度较高,房价持续下跌影响居民购房意愿,居民可支配收入速度较慢影响居民购房能力,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传导至土地市场,房企拿地意愿较低。3)南昌 2021 年未参与集中土拍,2022 年才开始实施,房企在全国投入资金体量有限,部分房企在其它地区已经拉满土地储备,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开发商在南昌拿地信心明显不足。 从拿地企业来看,1)主流房企保利、中海均在核心地带溢价拿地,体现深耕决心。首批与二批集中土拍中西湖区两宗地块由厦门岩垚盛竞得,其股东汇成与建发联系颇深,曾合作开发了多个项目,南昌此次的两宗地块也均被备案成为了建发的产品系列:首批以 14.9%的溢价率、8.7 亿元的总价拿地 1 宗,最高静态毛利率可达 29%,备案为建发“养云”系。二批再次以 13 亿元总价夺得 1 宗宅地,溢价率 5.4%,备案为建发中式产品“缦云”系列,我们认为建发此次在南昌核心地带打造不同系列产品,总投资额预计超 40 亿元,体现了其深耕该城市的决心。除建发之外,保利在二批集中土拍中摘得青山湖区地块,成交价 8.3 亿元,溢价率 1.7%。自 2007 年首入后,保利一直都是深耕南昌的房企之一,2022 年上半年以35.7 亿元的销售额成为南昌市占率第一的房企,市占率高达 18%。中国海外发展在二批集中土拍中以 13亿元溢价 14.9%拿下高新区地块,2022 年上半年中海在南昌市占率为 5.1%。2)以地方性的企业拿地为主,地方国企仍是拿地主力,但比例明显下降。地方国企拿地数量占比从首批的 91%降至 57%,民企拿地数量占比从首批的 9%提升至 43%,不过民企也以当地本土企业为主,由于拿地实力相对较弱,民企拿地聚焦青山湖区和高新区。3)本次南昌集中土拍还出现了较多国资背景的非房企背景的企业拿地的情形,我们认为这一方面体现出承担了将近一年“托底”作用的地方城投平台、地方国资房企当前整体的拿地意愿与实力不足;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竞拍门槛的持续宽松,除了降地价、增利润之外,拿地资质也进一步放宽,对于此前没有机会但有意布局地产业务的企业来说,反而是一个可选机遇。20 宗成交地块中有 7 宗为非房企拿地,且地块多以高溢价或触顶成交,体现出非房企背景的公司具备一定的拿地实力,未来随着竞拍门槛的持续宽松,非房企背景的企业或抓住机遇、更多参与到土拍市场中;不过由于缺乏相关开发销售经验,我们认为后续开发操盘或多寻求房企合作、或者寻求代建商来进行。 【今日收评】 从大盘表现来看,今日(9 月 28 日)申万房地产板块下跌 1.92%,相对沪深 300 收益率为-0.29%;恒生地产板块下跌 4.55%,相对恒生指数收益率为-1.14%。申万房地产板块中,央企、地方国企与民企涨跌幅均值分别为-3.32%、-2.87%、-2.17%。今日内房股遭重挫,其中旭辉控股跌幅达 32%,昨日金融界等多家媒体报道,其旗下项目所涉信托未如期支付款项,此外董事会主席林中在全体干部致信中称,多地收紧监管资金提取,旭辉账面现金绝大部分无法满足企业的合理按需使用。 从个股表现来看,主流 A 股房企今日涨跌幅均值为-1.99%,排名前三是滨江集团、万科 A、保利发展,跌幅分别为 0.09%、0.80%、0.85%。主流内房股今日涨跌幅均值为-7.89%,排名前三是建发国际集团、越秀地产、华润置地,跌幅分别为 2.20%、2.57%、3.42%。今日地产 A 股与内房股跌幅相对较小的均为稳健的龙头、区域性央国企以及现金流和报表质量优质的区域性民企龙头。其中华润昨晚公布的月度经营数据显示,8 月销售额同比增长 10.1%,在今日深圳、苏州三批集中土拍中也均有获地。

资源

方兴未艾,全球储能市场2021-25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94.26%

2022年09月29日发布 碳中和碳达峰趋势下,储能是风光装机量提升的必然选择。随着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从2000年的1.40%提升至2021年12.85%,消纳、输配、波动等问题出现,储能能够协助电网进行调峰调频,以及在户用端帮助用户进行峰谷价差套利。截至2021年,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的累计装机量达209.4GW。在储能众多发展技术中,机械储能技术最为成熟,电化学储能潜力最大,截至2021年提升4.7%上涨至12.2%。 国内表前侧市场部分地区接近经济性拐点,海外户储经济性明显。表前侧市场中,可再生能源并网国内部分二三类地区开始接近经济性拐点,其中二类和三类地区的配储成本(0.34和0.42元/KWh)已经基本和并网电价(0.35和0.41元/KWh)齐平。电网端,调峰市场磷酸铁锂价格基本接近服务费中位区间,调频市场电化学储能已经开始具备经济性(储能电池在0.65元/KWh上具有经济性)。我们预计未来随着电芯成本逐渐下降以及电池循环次数上升,表前侧市场经济性将逐渐明显。户用市场中,海外户用储能市场由于海外欧美峰谷价差明显,叠加电网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性明显。 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空间达到470.32GWh。表前侧市场中,受益于全球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带来的并网需求,我们预计2025年储能需求量将会达到134.95GW/310.77GWh,21-25年年复合增长率为88.99%;户用市场中,受益于俄乌战争带来的欧洲能源价格上升以及自发自用高经济性,我们预计2025年储能需求65.76GW/159.55GWh,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7.97%。 投资建议:考虑到当前风光并网快速增长对储能需求加大,同时叠加俄乌冲突导致的欧洲能源价格快速增长,间接带来户储行业需求快速增长,我们看好储能供应链中价值量较高的逆变器环节,建议关注储能逆变器及集成商: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德业股份等;储能电池及供应商: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派能科技等;中游材料端:德方纳米、恩捷股份等。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产业链原材料价格大幅度波动的风险,需求测算下基于咨询公司的统计数据或许存在偏差的风险。

资源

炭黑价格上涨、导电炭黑打开增长空间

2022年09月29日发布 2022年初以来炭黑价格有所上行。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我国炭黑下游消费主要为轮胎和其他橡胶制品,2021年消费占比分别为58.8%和19.6%。2022年以来炭黑价格有所上行。截至2022年9月28日,我国炭黑市场均价为10945元/吨,较2022年初上涨19.96%,同比上涨40.07%。炭黑行业景气度上行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国内轮胎需求复苏叠加出口增长,拉动橡胶炭黑需求提升。2022年初以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动汽车行业持续复苏,包括部分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等。汽车行业持续复苏将拉动轮胎需求增长,进而拉动橡胶炭黑需求提升。根据Wind数据,2022年8月我国汽车产量为239.55万辆,同比增长38.8%;2022年1-8月,我国汽车产量为1695.8万辆,同比增长5.0%。此外,据炭黑产业网数据,欧洲炭黑需求量的32%以上来自于俄罗斯的供应商,俄乌冲突导致欧洲炭黑供应受阻,国内炭黑出口大幅增长。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2年3-8月我国炭黑出口量为44.49万吨,同比增长41.6%。 原料方面,煤焦油价格持续上行,成本端支撑较足。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2022年9月28日,我国煤焦油现货价格为5924元/吨,周涨1.61%,较2022年初上涨1500元/吨,涨幅为33.9%。环保限产影响下,焦企开工受限,煤焦油价格或将高位运行,从成本端对炭黑价格形成支撑。 长期来看,锂电炭黑开启国产化元年,替代空间广阔。锂电级导电炭黑需求有望高速增长。锂电级导电炭黑是一种传统的锂电池导电剂,目前在市场中占据主流地位。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年,炭黑导电剂在我国动力电池导电剂的应用占比为60%。近年来锂电炭黑需求量高速增长,2021年我国锂电级导电炭黑需求量为1.64万吨,同比增长76.3%。目前我国的主流锂电级导电炭黑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主要来自于日本电化(Denka)、法国益瑞石(Imerys)和美国卡博特(Cabot)等国外企业。我国国内龙头厂商此前并未在该领域深耕。随着新能源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炭黑龙头企业也开始布局锂电级导电炭黑。2022年7月28日,黑猫股份发布公司公告,拟投资新建5万吨/年超导电炭黑项目,开启锂电炭黑国产化元年。随着锂电池出货量高速增长,锂电炭黑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从短期来看,橡胶炭黑下游需求复苏,煤焦油成本端支撑较足,炭黑价格有望持续上行。从长期来看,锂电炭黑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带来新的增长空间,炭黑行业景气上行。 投资建议 目前下游轮胎需求复苏,拉动橡胶炭黑需求增长,锂电级导电炭黑迎来国产化元年,替代空间广阔,相关生产企业或将受益,如黑猫股份、永东股份、龙星化工等。 风险提示 原料价格异常波动、安全环保政策升级、国内疫情反复等。

资源

通信“之光”

2022年09月29日发布 1.中兴通讯首家完成与第三方终端5G毫米波独立组网技术验证 根据中兴通讯9月28日报道,在中国信通院IMT-2020推进组的带领下,中兴通讯成为第一家完成5G毫米波独立组网所有功能项目的技术验证。本次测试,中兴通讯的采用FR2 only方式将毫米波NR基站和CPE测试终端连接起来,进行了DDDSU和DSUUU两种帧结构的基本功能和性能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使用DDDSU帧结构后,下行峰值速率约7Gbps左右,上行峰值速突破2.1Gbps。 2.厦门电信携手华为完成福建首个2.1G 8T8R AAU商用部署 根据C114通信网9月28日报道,厦门电信携手华为商用部署了福建第一个2.1G 8T8R AAU设备。数据表明,与传统4T4R设备相比,2.1G8T8RAAU平均覆盖提升7dB+,远点测试单用户增益提高7dB+,平均上行速率上升超200%,平均下行速率增加超40%。本次创新部署表明该方案能够激发潜在流量,为厦门电信在5G建设中实现商业正循环提供助力,展现厦门5GCity品牌新形象。 3.苹果要求三星和LG显示开发3500ppiOLEDoS面板,用于MR设备 IT之家9月28日消息,TheElec报道,苹果提高了三星显示和LG显示的OLED on Silicon或OLEDoS面板的规格要求,由最初的2800ppi提高至3500ppi。苹果希望将3500ppi OLEDoS面板装备在MR设备上以提高消费者对MR设备的沉浸感。据推测,苹果明年推出的首款混合现实设备将采用日本索尼提供的OLEDoS面板,三星显示和LG显示等韩国公司计划在2024年进入供应链。

资源

22M8空悬渗透率提升,线控底盘拐点已来

2022年09月29日发布 智能化产业盛宴关键词:反哺电动、自主崛起、品牌上攻。电动化和智能化为双螺旋关系,未来随着电动车渗透快速提升,智能车有望快速放量。交强险数据显示,标配L2(含L2+、L2++)功能的乘用车22年8月终端渗透率达42%,智能化渗透率保持高位。传统车企标配L2(含L2+、L2++)功能的电动车22M8销量达8.36万辆,同比+3.25%,高阶自动驾驶持续渗透。22M8自主品牌L2(含L2+、L2++)渗透率略有下滑,为26.3%,环比-0.8pct。 自动驾驶:交强险数据显示,1)感知层:环视摄像头整体搭载率已处于较高水平,超过70%。分价格带来看,中高端车型环视摄像头渗透率较高,当前渗透率超75%,10万以下车型渗透率接近60%,仍有渗透提升空间;22M8毫米波雷达当前渗透率达9.52%,同比+1.14pct,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分价格带来看,20万以上车型为毫米波雷达渗透率提升的主发力车型,22M830-50万车型毫米波雷达渗透率显著提升;22M8激光雷达渗透率达0.28%,环比+0.01pct。 2)决策层:2022年8月高精地图渗透率为0.96%左右,环比-0.16pct。分价格带来看,20万以上成为主要贡献车型;以L2+级别的HWA功能渗透率来表征芯片配置情况,2022年8月HWA渗透率为2.8%左右。3)执行层:ESP的渗透率较高,接近90%;空气悬架渗透率持续提升,整体渗透率当前达0.92%;2022年8月数据显示IBS渗透率达到2.62%。 智能座舱:多模态交互场景需求持续升级,交强险数据显示,1)多模态交互:2022年8月抬头显示渗透率为6.35%,50万以上豪华车抬头显示硬件搭载率达47%;2022年8月触摸屏渗透率达53%。分价格带来看,10万以上车型触摸屏渗透率均高于85%。2)网联升级:万物互联助力汽车网联持续升级,2022年8月OTA渗透率超过45%,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分价格带来看,10-50万的车型OTA搭载率均在40%-60%左右,50万以上车型渗透率超过70%,中高端车型OTA搭载率持续上行。3)车身场景化:2022年8月氛围灯渗透率为31.31%。从价格带来看,50万以上车型搭载率超过75%,30-50万以上车型搭载率超60%,22M820-30万车型渗透率达56%;2022年8月全景天窗渗透率为46%左右。分价格带来看,20万以上车型搭载率超70%,15-20万车型渗透率超过50%,10万以下车型渗透率较低,为7%左右。 车型周期和产能周期共振,决战2025智能车超级周期。依据此前报告《汽车的革命系列报告之一:电动智能黄金十年已来,供应链升级重构长牛开启》,我们分不同情景下对2022年汽车销量进行了假设预测。2022H2至2025年中国乘用车进入新一轮车型密集投放周期。同时,中国汽车产业新一轮车朱格拉周期(约10年)启动,智能化有望接力电动化成为核心驱动力。基于民生汽车投资时钟系统,一轮车型周期大约40个月左右,2022-2032年的产能周期将经历三个库存周期。2022-2025年的第一库存周期下电动化智能化呈双螺旋发展,L3智能车渗透率有望复刻过去几年电动化的普及曲线,进入快速导入期。 风险提示:1)房地产对消费挤压效应超预期;2)芯片短缺缓解不及预期;3)疫情恢复不及预期;4)原材料成本超预期上行导致汽车行业毛利率低预期等。

资源

军事信息化与智能化加速推进,有源相控阵雷达将是最大的赢家

2022年09月29日发布 投资要点 军事信息化与智能化带来武器装备的升级,有源相控阵雷达作为最具创新性的军事信息化产品之一,产品目前处于快速放量期, 技术的创新性与市场增长的确定性带来相关公司估值与业绩的快速增长。 投资要点 军工高景气与技术的创新性带来有源相控阵雷达产业确定性的增长 国防政策持续利好,军工行业进入高景气阶段,国防装备费用持续提升,带来雷达市场空间确定性的增长。有源相控阵雷达作为最具创新性的军工产品之一,军工产品更新换代必然带来有源相控阵雷达产业确定性的增长。 军事信息化或将带来有源相控阵雷达千亿级别的市场规模 军事信息化是现代化信息战争的必然走向,我国信息化建设起步晚,有源相控阵作为军事信息化的核心技术,直接受益于精确制导与军用雷达等下游市场的扩张,预计十四五期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级别。 地缘局势紧张与疫情催化,有源相控阵雷达或将进入快速放量期 “俄乌冲突”加速世界局势的紧张,或将促进国防军费高速增长,促进相控阵技术的普及。考虑到“十四五“武器装备列装计划与疫情的影响,受益于疫情的缓和,军事装备或将进入加速放量期。 投资建议 信息化与智能化带来现代战争的改变,有源相控阵雷达凭借着其优越的性能及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已成为现代雷达的主流发展方向。通过跟踪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我们认为有源相控阵雷达爆发在即,重点关注产业中下游及相关测试服务上市公司。 中游:铖昌科技,国博电子。 测试:霍莱沃。 风险提示 产品技术更新迭代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影响产品交付。

  • 1
  • 203
  • 204
  • 205
  • 12997
前往

理工酷 - 工程师的技术圈子

每天 个免积分下载资料

已注册用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