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 · 圈子

437 位酷友已加入

本圈子收集关于智能制造的各种技术资料,加入圈子可以上传、下载资料,也可以使用提问来寻求资料或分享你认为有价值的站外链接~

关注推荐最新

热门标签

资源

【ABB 工业机器人样本 Data sheet IRB 6640_CN】IRB 6640_2009_C.pdf

【ABB 工业机器人样本 Data sheet IRB 6640_CN】IRB 6640_2009_C.pdf

资源

【ABB 工业机器人样本 产品规格 IRB 1100】3HAC064993 PS IRB 1100-zh-cn.pdf

【ABB 工业机器人样本 产品规格 IRB 1100】3HAC064993 PS IRB 1100-zh-cn.pdf 封面页 目录 本规格概述 1 描述 1.1 结构 1.1.1 简介 概述 Clean Room 等级 软件产品系列 操作系统 安全 附加功能 机器人轴 1.1.2 不同的机器人版本 概述 机器人类型 1.1.3 版本名称的定义 1.1.3.1 技术数据 重量,机器人 基座负载,机器人 地面安装 墙壁安装 悬挂 安装的桌子 要求,基座 储存条件,机器人 操作条件,机器人 防护等级,机器人 其他技术数据 最大载荷时的功耗 IRB 1100-4/0.475主要尺寸 IRB 1100-4/0.58主要尺寸 1.2 标准 1.2.1 适用标准 概述 标准, EN ISO 欧洲标准 UL、ANSI 和其他标准 1.3 安装 1.3.1 安装简介 概述 额外载荷 工作范围限制 1.3.2 装配机械臂 连接螺钉 孔配置,底座 1.4 校准和参考 1.4.1 校准方法 概述 校准类型 校准方法的简单说明 Axis Calibration 方法 CalibWare - Absolute Accuracy 校准 1.4.2 微校 概述 轴 1.4.3 Absolute Accuracy校准 目的 包括哪些 何时使用Absolute Accuracy Absolute Accuracy处于激活状态 Absolute Accuracy未处于激活状态 RAPID指令 生产数据 1.5 负载图 1.5.1 简介 概述 根据“RobotLoad”控制载荷情况 1.5.2 图表 IRB 1100-4/0.475 IRB 1100-4/0.475“垂直手腕”(±10o) IRB 1100-4/0.58 IRB 1100-4/0.58“垂直手腕”(±10o) 1.5.3 轴 5(中心线向下)全程或受限运动的最大负载和转动惯量 轴5的最大运动范围(-125°/+120°) 限轴 5,中心线向下 1.5.4 肘节转矩 转矩 1.5.5 最大TCP加速度 概述 1.6 将设备安装到机器人上 连接孔和尺寸 附加设备安装孔 工具法兰标准 紧固件质量 1.7 维护和故障排除 概述 维护 1.8 机器人动作 1.8.1 工作范围 插图,工作范围 IRB 1100-4/0.475 机械腕中心位置和 轴 2 与轴 3 的角度 插图,工作范围 IRB 1100-4/0.58 机械腕中心位置和 轴 2 与轴 3 的角度 回转半径 工作范围 1.8.2 符合 ISO 9283 的性能 概述 1.8.3 速度 最大轴速度 轴分辨率 1.8.4 机器人停止距离和时间 简介 1.9 客户连接 客户连接简介 连接器套件(可选) 连接器套件,手腕 保护盖 防水和防尘的保护盖 2 机型和选配件的规格 2.1 型号和选件简介 概述 2.2 机械臂 机械臂型号 机械臂颜色 机械臂防护 介质和通信 接头套件机械臂 机器人布线 保修 2.3 地面线缆 机械臂电缆长度 平行通信的连接 以太网连接 3 附件 3.1 附件简介 概述 适用于机器人和 PC 的基本软件和软件选件 机器人外围设备 索引

资源

【ABB 工业机器人样本 操作手册 - Robot Control Mate】3HAC073107 OM Robot Control Mate-zh-cn.pdf

【ABB 工业机器人样本 操作手册 - Robot Control Mate】3HAC073107 OM Robot Control Mate-zh-cn.pdf 封面页 目录 手册概述 产品文档 1 简介 关于 Robot Control Mate 概述 关键功能 操作前提 限制 安全性相关 使用紧急停止开关 保持使能设备连接空开 激活安全防护设备 使用FlexPendant以减少风险 人身防护 2 开始使用插件 使用 Robot Control Mate 之前的准备工作 安装 Robot Control Mate 启动 Robot Control Mate 卸载 Robot Control Mate 升级 Robot Control Mate 3 使用 Robot Control Mate 工作 3.1 概述 用户界面 3.2 操作步骤 简介 连接至控制器 启用必要的用户授权 启用Control(控制)窗口中的功能 启用Auto-jog(微动(自动))窗口中的功能 执行程序执行 微动(自动)机器人 校准机器人 使用机器人系统 4 参考信息 4.1 RobotStudio 中的功能 功能列表 4.2 适用于带 FlexPendant 的控制器的方案 概述 断开 FlexPendant

资源

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白皮书_赛迪智库_2021

概述 在本篇报告中,赛迪智库重点对欧美日韩等产业集群发展较为出色的主要经济体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产业布局、经验借鉴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白皮书》 主要内容 世界级制造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基于专业 化分工和比较优势,与先进技术、工艺、先进制造领域相关的企业及关联机构共生形成的高度协同、分工明确、布局合理、技术领先、产业链完善的产业创新网络,并在总量规模、创新能力、 组织架构、管理运营、品牌效应、开放程度、制度环境、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是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区域一体化的高级形态。 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至少达到千亿级别。如,美国硅谷目前拥有超过 100 万的科技人员,年产值超过 5 万亿元。新加坡裕廊化工岛石化产业集群,2017 年的产值达 5000 亿元。 目前,全球公认的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主要是美国硅谷、128 公路及北卡三角研究园,还没有其他的产业集群可以达到如此国际竞争力。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融合信息与通讯技术、供应链技术、制造技术、管理方法、运营经验的一个智慧平台。集群的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对提高集群集聚功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及 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是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录 一、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内涵及特征 (一)概念 (二)特征 二、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概况及趋势 三、主要经济体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经验 (一)美国 (二)欧洲 (三)德国 (四)日本 (五)韩国 四、中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现状 (一)中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现状 (二)中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存在问题 五、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一)政府推动对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至关重要 (二)创新体系建设是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的关键 (三)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是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保障 (四)产业间协调发展是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的支撑 (五)合理的评价制度能有效鞭策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发布单位:赛迪智库

资源

奶酪包装生产线

奶酪包装生产线,包括stp、x_t、sat三种格式的文件

资源

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0)_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_工信部

主要内容 2020年10月,《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和《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方法》两项国家标准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开展标准宣贯和能力成熟度评估推进工作,通过“智能制造评估评价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企业自评估工作。目前已进行自评估的12000多家企业涵盖了31个制造业大类。 报告显示,整体来看,2020年全国制造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较2019年有所提升,一级及以下的低成熟度企业数量减少10%左右,三级以上的高成熟度企业数量增加了8%左右。75%的企业开始部署智能制造,14%的企业处于成熟度二级,迈向数字化阶段,6%的企业处于成熟度三级,网络化特征明显,5%的企业处于成熟度四级以上,标杆示范效应显现。 目录 前言 智能制造发展现状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 未来展望 发布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资源

全球产业数字化转型趋势及方向研判_中国电子学会_2020

研究内容 全球已迎来前所未有的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依托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聚变,快速、高效、低成本的数据计算、处理及存储的新体系逐步建立,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与探索从物理空间向信息空间急速迈进,在现实与虚拟之间、原子与比特之间搭建着可以彼此联接、精准映射、交互反馈、有效控制的通道、枢纽与平台。全球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脉络和趋势日益清晰坚定,成为面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提质增效及重塑核心竞争力的必备基础和必经途径,正在推动生产主体、对象、工具、模式、场所的全体系重构,正在引致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的增长动力变革,正在形成发展观、方法论、价值判断、运行机理等认知框架的范式迁移。基于此,中国数字经济百人会依托中国电子学会的专业研究团队,组织业内知名专家学者,结合国内外领军企业的具体实践经验,对全球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趋势、面临问题、布局特征、典型模式、主要方向等做出研判。 图表展示 目录 一、全球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趋势 (一)产业数字化转型从被动到主动、从片段到连续、从垂直到协同 (二)产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平台化、共享化新特征 (三)产业数字化转型重塑开放协同的创新体系 (四)产业数字化转型引导消费者技能和素养升级 二、全球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不确定性下降和复杂性上升的经济均衡问题 (二)供给碎片化和需求协同化的全局统筹问题 (三)前瞻技术大量涌现和现实需求尚待挖掘的市场培育问题 三、全球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布局特征 (一)美国 :聚焦前沿技术和高端制造业,引领全球数字化转型浪潮 (二)英国 :强化战略引领作用,打造数字化强国 (三)德国 :积极践行“工业 4.0”,明确五大行动领域 (四)欧盟 :打造统一数字市场,构筑产业转型共同体 (五)法国 :明确工业转型和人才培养方案,打造欧洲经济中心 (六)日本 :以技术创新和“互联工业”为突破口,建设超智能社会 (七)韩国 :以建设智能工厂为先导,为制造业转型积极布局 (八)俄罗斯 :注重技术自主研发,着力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 (九)新加坡 :描绘数字化蓝图,助力服务业转型升级 (十)泰国 :以“泰国 4.0”为战略引领,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四、全球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模式 五、全球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方向 (一)制造业 :工业互联网成为转型升级重要突破口 (二)建筑业 :虚拟建造助力工程全方位数字化转变 (三)能源业 :大数据可视化平台提升能源供给效率 (四)矿产开采业 :智能装备实现精准安全的无人开采 (五)畜牧业 :动物可穿戴设备开启智慧养殖数据入口 (六)零售业 :线上线下一体化精准挖掘用户消费需求 (七)物流业 :仓储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货物流通 (八)金融业 :多源数据分析有效降低金融风险 (一)推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发展成为各国共性战略选择 (二)培养数字技能人才是支撑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围绕底层技术、标准、知识产权的争夺愈加激烈 (四)组织架构优化及商业模式变革成为企业转型焦点 (五)激发培育契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特性的应用场景 报告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

资源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20

内容 鉴于“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叠期交互、相互赋能和趋势强化,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坚持“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继承性、开放性、公益性”的原则,组织对技术路线图 1.0 进行了全面修订,完成了技术路线图2.0。主要思路和变化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考虑当前产业安全、高质量发展以及与能源等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需求,对研究方向进行了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基于原有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基础,新增了充电基础设施和电驱动总成系统两个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 2.0 在框架结构上从原来的“1+7”演变成了“1+9”; (2)在发展愿景与目标部分,突出强调了以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和以数字经济、智能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对汽车产业带来的全面变革,同时考虑到当前出现的逆全球化倾向对全球产业布局、我国产业安全带来的深刻 影响,“汽车+”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新型产业生态、保障产业安全和可持续竞争力将成为未来 10 至 15 年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提出了产业生态构建、产业自主安全可控的发展愿景和目标。 (3)在产业总体路线图部分,考虑到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相互赋能、协同发展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为指导跨产业协同衔接,提出了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深度融合、统筹推进的产业融合技术路线图;更新了市场需求预测以及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应用目标。 (4)低碳化发展方面:节能汽车领域进一步突出了商用车节能和混合动力技术,考虑到了测试工况的切换情况;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领域,重新评估了未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潜力,强调了整车安全和质量在路线图中的重要性;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则综合考虑了整车性能指标和产业化推广目标;动力电池领域增加了未来前沿技术并对可能的颠覆性技术进行预判;汽车轻量化领域,从关注车辆整备质量的降低转向了关注整车轻量化系数的降低。 (5)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兼顾了乘用车、货运车辆、客运车辆的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化落地和发展趋势,增加了对主要城市、城郊、高速公路和限定场景等四种类型运行范围内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产业化、市场化、 商业化时间进度的分析,重新梳理了技术架构体系;制造领域,为强化汽车制造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需求,将制造技术聚焦到智能制造和关键装备,在对整车及动力总成制造的工艺设计、生产及生产物流环节重点分析的同时,兼顾了与前端的产品设计以及后端的销售等环节在技术及管理方面的互联互通。 目录 第一章 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与技术发展趋势 1.1 新一轮科技革命驱动汽车产业加速变革 1.1.1 能源、互联、智能革命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1.1.2 汽车产业迎来更加全面深刻的百年巨变 1.2 全球汽车技术“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深入融合发展 1.2.1 汽车低碳化多技术路线并行发展 1.2.2 汽车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融合创新 第二章 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进展评估 2.1 汽车节能技术持续提升 2.1.1 乘用车技术节能总体取得进步 2.1.2 商用车动力总成有待加速发展 2.2 新能源汽车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2.1 纯电动汽车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全面提升 2.2.2 插电式混合动汽车相关技术性能提前实现目标 2.2.3 氢燃料电池汽车加快进入示范导入期 2.3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2.3.1 智能网联汽车车辆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2.3.2 信息交互技术与国际领先水平保持同步 2.3.3 基础支撑技术加快落地 2.4 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显著提升但仍存关键短板 2.4.1 技术创新核心要素持续提质增效 2.4.2 技术创新体系不断优化完善 2.4.3 基础薄弱环节突破缓慢 第三章 新时代赋予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的新需求和新使命 3.1 国民经济发展要求提升汽车产业核心地位 3.2 生态文明建设迫切要求汽车产业技术向清洁低碳化根本性转变 3.3 消费需求升级与科技变革驱动“汽车+跨界”融合发展 3.4 现代化强国建设要求汽车产业掌握核心技术自立自强 第四章 我国汽车技术的发展愿景与目标 4.1 发展愿景 4.1.1 社会愿景 4.1.2 产业愿景 4.2 总体目标 4.3 重点领域 4.3.1 节能汽车 4.3.2 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4.3.3 燃料电池汽车 4.3.4 智能网联汽车 4.3.5 动力电池 4.3.6 电驱动总成系统 4.3.7 智能制造与关键装备技术 4.3.8 汽车轻量化技术 4.3.9 充电基础设施 第五章 技术路线图 5.1 产业技术总体路线图 5.2 重点领域路线图 5.2.1 节能汽车 5.2.2 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5.2.3 燃料电池汽车 5.2.4 智能网联汽车 5.2.5 动力电池 5.2.6 电驱动总成系统 5.2.7 智能制造与关键装备技术 5.2.8 汽车轻量化技术 5.2.9 充电基础设施 5.3 技术路线图实施效果预估 第六章 战略支撑与保障措施建议 6.1 完善产业创新发展环境 6.1.1 发挥体制优势强化协同推进力度 6.1.2 多元保障措施形成立体支撑体系 6.1.3 基础设施先行夯实技术应用基础 6.1.4 鼓励创新探索营造良好产业环境 6.2 培育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 6.2.1 核心技术攻关提升科技硬实力 6.2.2 关键部件突破形成优势产业链 6.2.3 质量品牌建设提升综合竞争力 6.2.4 消费升级新需求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6.3 逐步建立安全可控的自主零部件体系 6.3.1 政企协同攻关节能汽车关键零部件 6.3.2 揭榜挂帅巩固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 6.3.3 协同联合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地位 6.3.4 合力攻关补齐产业基础短板 6.4 提出关联产业深度融合新需求 6.4.1 全面开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6.4.2 政策保障助力模式创新探索

资源

中国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路径研究报告

在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被重新认知,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才是保持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这已经是世界各国的共识。 为了振兴中国制造业,国务院于2015年出台《中国制造2025》作为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并明确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更是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智能制造是一种可以让企业在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变得更加“聪明”的生产方法,制造业企业要从自身发展的核心痛点出发,在合理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基础上,沿着智能制造要素->智能制造能力->智能制造系统的发展方向,分阶段且持续性的获取智能制造要素,建立、完善、扩展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订单获取、产品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制造能力,最终形成完整、高效、科学的智能制造系统。 目前中国智能制造仍面临关键装备与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中小企业难以融入智能制造浪潮、大部分企业缺少智能制造的文化内核等重大挑战,制造业企业要顺应趋势,提前规划,明确目标,关注网络协同制造、5G等新模式、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 分阶段、持续性地实施智能化转型。 本报告来源:艾瑞咨询 转载自https://www.iresearch.com.cn/Detail/report?id=3351&isfree=0

  • 1
  • 28
  • 29
  • 30
  • 3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