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用
0 下载
MCU缺货潮加快国产替代进程,本土厂商迎发展机遇

文件列表(压缩包大小 3.29M)

免费

概述

2021年07月23日发布

报告摘要:

MCU缺货严重,行业高景气有望贯穿至2023年

自2020年起全球陷入MCU缺货危机,导致了部分车企出现停产的情况。目前各大厂商均出现交期严重延长的情况,部分甚至达到了40周以上。同时国内外各大半导体公司几乎全数发布涨价公告,普遍涨价5%-15%,紧缺产品甚至涨价幅度超50%,部分产品涨价幅度甚至超过十倍。产业链公司估计本次缺货潮有望持续至2023年。

市场空间巨大,汽车、IoT有望带来高速增长

MCU作为一个具有处理器、存储器和外围设备的独立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中,其中车用电子、工控、消费电子、医疗健康占比分别为35%、24%、18%和14%。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市场规模同比下滑到175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229亿,2020-2025年CAGR为8%。我们认为,汽车与IoT领域或带来主要边际变量。在汽车领域,传统汽车要用到几十颗MCU,自动化、电动化趋势下,电子电气架构重构,MCU需求随之变革。IOT领域,MCU“低功耗+安全+经济”特性,正好符合IOT设备要求,IoT设备的增长有望带来MCU增量需求。

8/32位是主流市场,行业需求提升有望带来32位高增长

因价格的下降和计算性能要求的提升,32位已成为市场主流。根据跟踪数据显示,32位均价已从2004年6.5美元/颗下降到2018年1.6美元/颗,2004年为8位的3.6倍,2018年为8位的2.5倍,占MCU总市场比例从2002年的21%提升到2020年59%。8位因价格较低和定位计算性能要求较低的市场而仍占据较大份额,到2020年仍占据23%的比例。16位定位尴尬逐渐淡出市场。行业需求提升有望带来32位高增长,预计到2025年32位规模将由2020年103亿美元提升至2025年的175亿美元,CAGR为11%。

供给:国外厂商主导,中低端错位竞争

全球MCU市场高集中度,海外七大巨头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近年来虽各家市占率有所变化,但基本均为头部七家厂商之间的竞争。七大巨头中,恩智浦、瑞萨定位高端汽车、工控市场,微芯、意法定位中低端工控、消费电子,英飞凌2020年收购赛普拉斯、完善汽车MCU布局,德州仪器则主要深耕工业控制与通信领域。其中32位市场,恩智浦、瑞萨占20%左右,意法提升较快,由2007年的6%提升至2019年17%;8位市场集中度低于32位,Top7中有5家布局、CR5≈70%,其中微芯占到了30%以上。

缺货潮下国内厂商迎发展窗口期,看好国内领先公司

大陆MCU市场占全球比例为23%,但海外七大巨头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就高端产品汽车MCU而言,海外七大巨头市占率超过95%。巨大市场空间+极低自给率,大陆MCU亟待国产替代。现大陆已出现具备较好技术积累和广泛产品布局或具有特殊定位优势的MCU厂商。在本轮“贸易摩擦+缺货潮”下,大陆公司迎来绝佳发展窗口期,且我们认为即便缺货得以缓解后,国产化进程不可逆转,大陆领先MCU厂商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后,我们判断本土MCU行业将有望诞生数家大体量公司,并有十余家细分市场中等规模公司并存的格局。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已在MCU领域具备技术和产品优势的规模化企业以及具有特殊定位的MCU厂商,包括兆易创新(32位大陆龙头)、中颖电子(大陆8位龙头,家电MCU龙头)、芯海科技(模拟+MCU平台型公司)、国民技术(32位通用MCU)、乐鑫科技(WiFi/蓝牙MCU)等A股优质企业。

风险提示

需求不及预期、产能瓶颈的束缚、国内厂商技术进步不及预期。

理工酷提示:

如果遇到文件不能下载或其他产品问题,请添加管理员微信:ligongku001,并备注:产品反馈

评论(0)

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