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用
6 下载
储能系列深度3:中国发电侧储能市场及其商业模式

文件列表(压缩包大小 1.21M)

免费

概述

2021年08月11日发布

本报告主要回答两个问题: 1、为什么我们认为中国储能市场将主要由发电侧驱动? 2、未来国内发电侧储能市场的商业模式为何?

1、为什么我们认为中国储能市场将主要由发电侧驱动?

政策是核心推动力。

当下时间点,储能系统无论在发电、电网、用电侧均不具备经济性。但政策端为了: 1)解决弃风弃光问题, 2)将部分基建成本交由电站端承担,各地已出台: a)强制要求发电侧配置储能、 b)有效激励发电侧配置储能(如在核准、并网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相关政策。相比之下,用电侧和电网侧仅存在示范性项目政策,推动力明显弱于发电侧。 预计发电侧储能市场将先于电网侧和用电侧市场启动。

经济性使发电侧储能更易推行。发电侧储能由于可与电站合建,整体系统IRR目前已达到6%以上,具备大规模推行的经济性基础。 得益于较低的投资额,发电/电网侧储能系统的LCOS仅0.565元/W,较用电侧的0.747元/W低24%。在1.5元/W的投资额下,仅光伏、光伏+储能(解决弃光)、光伏+储能(解决弃光且有补贴)、光伏+储能(解决弃光+辅助服务)、光伏+储能(解决弃光且有补贴+辅助服务)的IRR分别为8.42%、 5.28%、 5.80%、 6.24%、 6.75%; 由于IRR高于6%时,项目已具备可启动的经济性,因此在储能解决弃光+剩余容量用于辅助服务的假设下,当下的发电侧光储系统已到达启动时间点,装机量有望在政策推动下持续增长。

受政策+储能降本提高经济性推动,预计25年国内储能新增装机可达47.7GWh,发电侧储能新增装机36.2GWh,占比76%。 至2025年中国储能系统累积装机量可达103GWh,以2h充放电时长测算,对应装机51.5GW,大幅高于政策要求的30GW累计装机量目标,出现超装;其中受发电侧累积装机可达39GW,是超装的主要推动力。

2、未来国内发电侧储能市场的商业模式为何?

1)由于当下储能系统对发电侧的经济性贡献为负,经济性仍是首要问题; 2)政策明确在安装并网前,需对发电侧储能的系统价值和技术水平进行评估验收,将为储能系统划定性能红线。

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国内发电侧市场中,在性能满足标准的前提下,成本会是下游客户首要的考虑因素。预计发电侧储能兴起将推动低成本+产品性能达标的电池和PCS企业获得更高市场份额。

投资建议:国内发电侧储能领域,看好【宁德时代】、 【阳光电源】、 【中信博】、 【永福股份】; 【宁德时代】材料供应链及逆变器供应链【中熔电气】、 【法拉电子】。

储能锂电池更看重经济性和高循环次数。我们认为国内发电侧需要有大型项目经验+品质过硬+技术积累深厚的企业,推荐项目经验丰富的【宁德时代】。

储能技术壁垒相较普通逆变器更高,预计较早布局该领域,技术积累强的企业有望更快速的实现储能逆变器成本&价格下行。推荐在大型地面经验丰富的【阳光电源】。

发电侧储能将有效解决光伏弃光问题,跟踪支架发电量增益的经济性将进一步凸显,在国内地面电站中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推荐跟踪支架国内龙头【中信博】。

同时,看好在储能集成、建设、运维领域具备大量技术及项目积淀的EPC企业【永福股份】、 【宁德时代】材料供应链及逆变器【中熔电气】、 【法拉电子】。

风险提示:储能需求不及预期、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储能投资额下降不及预期、其他储能技术发展超预期等风险。测算具有一定主观性,仅供参考。

理工酷提示:

如果遇到文件不能下载或其他产品问题,请添加管理员微信:ligongku001,并备注:产品反馈

评论(0)

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