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技术资料,尽在理工酷
帖子 153897 篇,圈子 30 个,昨日新增帖子 0 篇
热门搜索: 智能汽车推荐系统人脸识别机器人毕业设计
关注推荐最新

热门标签

资源

中国区域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研究2023

区域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是精准核算电力消费引起二氧化碳间接排放的基础参数。本研究采用平衡分析法,根据省级电网发电数据、跨省电力交换数据以及中长期电力发展规划等数据,构建省级电网生产模拟优化模型,通过情景分析评估未来不同情景下,省级电网电源结构和电力消费,分析中国 2020-2035 年不同情景下区域和省级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基于情景分析,中国 2020-2035 年各省份电网排放因子将出现大幅下降,新能源政策情景下,各省降幅平均达到 43%,青海、云南、海南、吉林等 8 个省份的降幅超过 50%;新能源高速发展情景下,各省降幅平均达到53%,青海、云南、海南、吉林等 16 个省份的降幅超过 50%;按照两类情景结果中位数考虑,各省份降幅平均达到 48%,青海、云南、海南、四川等11 个省份的降幅超过 50%。 本研究建立的中长期省级电网排放因子,为支撑各省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评估,鼓励用户优化生产和行为模式,降低企业预测间接排放不确定性,提供借鉴和参考。 来源:

资源

数字电网实践白皮书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国家的战略目标。电力系统要为实现“双碳”目标承担自己的责任,建设以新能 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我国电力行业碳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 40%,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电力行业任务重、责 任大,承担着主力军作用。在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平稳供应的同时实现深度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根本,提 高能源效率是关键,电力系统的数字化是核心技术支撑。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电力+算力”为核心途径和驱动力。电力方面,以新能源为主体将深刻改变传统 电力系统的形态、特性和机理。源网荷储融合变换、协同发展,构成“大电网+主动配电网+微电网”的电 网形态;算力方面,以数字数据为基础,构建强大的软件平台,以软件定义电力系统,将信息技术、计算技 术、传感技术、控制理论、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与电力系统深度融合,实现电力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智 能化,建成可见、可知、可控的透明化电力系统。 在“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背景下,终端电能消费大幅度提升,电能除了直接使用,还间接 制造能源,实现广域电气化。广域电气化打破传统电网和产业边界,向各领域全面渗透,各行业与电力领域 融合交互,由此形成的新型能源生态系统,具有灵活性、开放性、交互性、经济性、共享性等特性,实现电 力系统的智能、安全、可靠、绿色、高效。 《电力数字化 2030》报告描绘通过数字化技术与电力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起电力系统数字孪生蓝图; 围绕源网荷储一体协同新形态下数字绿色电厂、电网数字巡检、多源自愈配网、多能协同互补、跨域电力调 度、赋能绿色低碳六大核心业务场景进行了详细分析;从数字化边端、泛在通信网络、算力和存储、算法和 应用四大数字化技术应用领域寻找技术支撑;提出绿色网络、安全可靠、泛在感知、实时网联、智能内生、 服务开放的六大电力数字化技术特征;并建议通过构建基于云边协同的技术架构,打造开放、高效、智能的 电力数字化新引擎,支撑并驱动电力系统升级转型,加速新能源消纳,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资源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技术指南研究报告-自然资源保护协会

工业园区作为我国经济贡献的核心区,也是减污降碳的主战场,科学精准核算碳排放是工业园区摸清家底、科学降碳、绿色低碳发展,全面落实双碳战略的重要基石和首要任务。目前国内外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标准尚处于起步阶段,系统开展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学需求迫切且意义重大。 工业园区是城市内相对开放的系统,介于城市与行业之间,非独立统计单元,具有边界模糊、数据不易获取、产业链共生、价值链延伸等不同于区域和行业的特点。本研究针对工业园区核算类型多样、边界模糊、主体复杂、数据甄选困难等重点问题,通过国内外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学比较分析,从核算主体、边界、范围、数据、方法等方面,系统构建了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学体系。 本研究遵循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一致性与可比性、准确性与完整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原则,按照核算目的识别、核算边界确定、排放源筛选、活动水平获取、各领域温室气体核算等步骤进行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根据不同的核算目的,选择与核算目的相对应的核算边界(地理边界 / 数据统计边界 / 管理边界等);依据工业园区的主要类型(产业型 / 产城融合性 / 物流保税区),细化工业园区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按照优先级给出不同数据的活动水平获取方法,并相应给出各个层次的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在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过程中,对于处理大量区外废弃物的园区、使用绿电等情况做出特殊说明。 根据项目研究成果,提出统一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范围及领域、适时更新区域 /省级电网平均碳排放因子、单独报告消纳绿色电力的零碳排放、适当披露工业园区承担城市基础设施部分的温室气体排放、规范园区温室气体排放基础数据等政策建议。 来源:自然资源保护协会

资源

新型电力系统下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白皮书

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背景下,能源生产、消费和利用呈现新的发展趋势,电力行业迎来新一轮的重大变革。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具有绿色低碳、灵活柔性、数字智能等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低碳能源发展目标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支撑。 2022 年 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加强新型电力系统顶层设计,鼓励各类企业等主体积极参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开展相关技术试点和区域示范。2022 年 3 月,国家能源局等部委联合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指出要全力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统筹高比例新能源发展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2022 年 5 月,《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全面提升新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支持和指导电网企业积极接入和消纳新能源。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源网荷储新生态,加快建设适应新能源快速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市场机制和政策体系。通过先进的信息和控制技术,进一步加强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储能侧的多向互动,有效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问题,提高电力系统综合效率。 来源: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 ODCC

资源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3-(摘要版)

2022年,国际形势动荡不安,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在全球通胀高企、传统产业增长缓慢的大背景下,储能产业一枝独秀,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海内外储能新产品、新技术以及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市场表现超出预期;大规模投资扩产计划纷至沓来,产业发展朝气蓬勃。多家中国上市公司表现出色,技术与应用共同拓展,业绩与利润同步增长。 受国际能源形势推动,户用储能在2022年呈现爆发式增长,特别是欧洲成了“必争之地”。这一方面是由于俄乌冲突加剧了欧洲能源供应的不确定性,光伏加储能的自发自用家庭能源供应模式受到市场青睐;另一方面,欧洲去年夏季高温不退,对电力生产也带来严重的影响,天然气和电力价格飙升,户用储能的成本也更容易被市场接受。2022年,美国光伏装机增速有所下降,但电化学储能增速远超光伏,达14.9GWh,同比超过40%。2022年,美国通过了《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Reduction Act of 2022),不仅延长了光储项目ITC税收抵免政策至2032年,且允许独立储能享受ITC政策,可以预计未来10年美国的储能产业将持续增长。 来源: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资源

红杉中国携手235位CIO全景调研:2023企业数字化年度指南

2023年中,以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创新让每个人都为之一振,再次燃起技术革命产业赋能和科技创新创业的热情。 AIGC相关应用以惊人的速度在几个月内快速渗透到各个国家,各个行业,各种场景和领域,新技术的有效性已经在多个领域被验证和确认,人们有机会以全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完成现有的工作和任务。更加让人兴奋的是,新技术一定还会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物种,重塑现在的生产生活方式,创造新的价值。 每一家企业都有机会变成新技术推动下的智能企业。人类有机会以更低的成本,在更多领域中解放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红 杉 科 技 赋 能 伴 您 数 字 同 行 —回顾人类科技发展的历史,每一次重大的变革,都会带来现有体系的阻力和摩擦。而最终,无一例外的,社会对效率的追求和人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终将推动技术向前发展。当许多人还在犹豫和焦虑的时候,优秀的企业已经率先拥抱变化并积极尝试各种可能性,带领企业走进无人区和未知的空间。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社会在熟悉新技术和新模式之后,一定可以用一种更安全、更有效、更先进的方式管理好并发挥出技术的最大价值。 回归第一性原理,为企业的客户创造真实的价值和更好的体验才是企业的根本。新技术拓宽了企业数字化的版图,同样也为企业解决终极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来源:红杉中国

资源

重塑增长:2023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

全球经济处于更多不确定性的阶段。埃森哲全球颠覆指数过去五年增长了两倍。全球企业进入“挤压式转型”阶段:转型时间窗口更短、应对的挑战更多,增长曲线更加波折。 中国企业也同样面临“挤压式”的多重挑战:一方面,经济复苏放缓,地缘博弈加剧,社会老龄化日益凸显,劳动力结构面临调整,可持续成为新准则;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和创新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方兴未艾,数字安全和数字信任成为企业和全社会普遍关切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面临着高要求、多维度的挑战,数字化已从技术概念进化为企业整体战略,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技术作为企业转型的内核,展现出巨大的动能;而人才与可持续则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竞争力。 中国企业要想增强韧性、持续增长、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就必须启动企业全面重塑战略。2023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调研显示,只有2%的中国企业开启了全面重塑战略,成为“重塑者”。重塑者目光远大,他们不局限于今日最佳,而是以开创明日竞争新前沿为目标;他们行动有力,依托强大的数字核心重塑各项业务职能;此外,重塑者不仅在财务指标上持续领先,还实现了更 为广泛的360°价值。 全面重塑标志着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入了一段全新的征程。竞争规则已然改变,企业转型路径不再是渐进的平滑曲线。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方向已经从“业务求新”进化到“全面重塑”,企业应当尽快转变思维。实现全面重塑的企业有望领先跃变,在面向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先机,成为新的明日之星。 埃森哲自2018年开展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研究,连续追踪企业的数字化成熟度和转型历程。伴随商业环境的变化和数字技术的创新,埃森哲今年对数字化转型指数框架进行了升级,全新定义企业重塑的五大关键能力――开创竞争新前沿、全局性拉通、打造数字核心、融入可持续、释放人才力量。 来源:埃森哲

资源

天风证券:智能汽车行业专题研究-大模型应用下自动驾驶赛道将有哪些变化

BEV+Transformer已经成为自动驾驶算法主流趋势 特斯拉率先引入BEV+Tranformer大模型,与传统2D+CNN小模型相比,大模型的优势主要在于:1)提高感知能力:BEV将激光雷达、雷达和相机等多模态数据融合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提供全局视角并消除数据之间的遮挡和重叠问题,提高物体检测和跟踪的精度;2)提高泛化能力:Transformer模型提取特征函数,通过注意力机制寻找事物本身的内在关系,使智能驾驶学会总结归纳而不是机械式学习。主流车企及自动驾驶企业均已布局BEV+Transformer,大模型成为自动驾驶算法的主流趋势。 ◆ 大模型应用下NOA快速落地,L3及以上自动驾驶进程有望加快 在车端大模型可赋能自动驾驶的感知和预测环节,并逐渐向决策层渗透,驾驶策略或将从规则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在云端大模型通过实现自动标、数据挖掘、仿真场景生成,提高自动驾驶迭代效率和速度。大模型催化下,高速NOA、通勤NOA、城市NOA等功能快速上车,同时有望加快L3及以上自动驾驶落地进程。 大模型将带来云端算力、车端算力、感知端、执行端以及商业模式的变化 云端算力:智算中心承载这大模型训练与验证所需的算力支持,已经成为自动驾驶下一阶段竞争重点。我们预计到2025年,智算中心算力将达到14-46 EFLOPS,算力市场规模或将达到4-15亿美元,国产算力产业链值得关注。智算中心建设需要综合考虑需求、成本、能力三大因素,我们认为在中短期内,主机厂/自动驾驶厂商将主要采取合作模式/采购模式,长期具备较高自建 倾向。 来源:天风证券

资源

2023年中国新能源出海趋势洞察-霞光智库

在全球低碳转型的背景下,传统燃油车厂商加速转型,纷纷投入巨额资金开发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促进了汽车行业升级发展。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不断提升,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从2018年的211万辆增加到2022年的1,044万辆。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行业,在短暂的时间内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2020年之前,新能源汽车在全球汽车整体销量中占比较低,渗透率约2%,此后发展迅速,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2022年底提升至13%。 地缘政治等因素使各国更加重视能源安全,长期来看,新能源是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也相继制定了燃油车禁售目标,汽车电动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将由早期的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随着充电便利性不断提升,以及电池行驶里车程增加,消费者里程焦虑亟需解决,市场对新能源汽车需求将持续增加。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5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将占汽车总体销量的82%,高盛也预计全球纯电汽车到2040年销量份额将达58%。 来源:霞光智库

资源

毕马威:2023年全球技术报告

在去年的报告中,66%的企业表示在利用技术推进业务发展战略方面成效显著或非常显著。几乎所有受访者均表示在过去两年中成功利用数字化转型提升了盈利能力或业务表现。如今,企业的努力正在得到回报:高层领导对部署新兴工具和技术的支持度几乎翻了两番。 这些成绩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技术团队通过精准展示技术投资的潜在回报,为未来的技术投资赢得支持。在数字化转型取得重大进展后,许多企业正在探索创新机会(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努力思考如何在已经取得的成绩基础上再接再厉 — 例如,对云基础设施进行更严格的管理。 在今年的调研中,我们着眼于企业的优先事项和技术投资计划。我们调研了2,100名高管,并与行业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以了解企业对继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有何期待。企业期望在哪些方面利用新兴技术挖掘价值机遇?企业将采取何种方法,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阔步向前 来源:毕马威

资源

2023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白皮书-下

中国农业机械化率稳步提高 得益于农机购置补贴带来的机械化生产成本降低和土地流转政策下驱动的规模化经营趋势,农机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中国农业机械化率不断提高。2017-2022年,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市场规模由3,911亿元增长到5,575.5亿元,复合增长率达7.9%。2022年,中国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为73%,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 农业机械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仍待挖掘 第十章 ——中国专精特新系列研究:农业机械行业在五批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仅有36家为农业机械领域的“小巨人”企业,相较于12,950家的企业名单,占比处于低位。农业机械作为传统的机械行业,近年来仍在持续发展并呈现新发展态势,因此挖掘培育农机行业专精特新企业有利于为行业发展树立标杆,带动行业整体向好发展。 农机“小巨人”成长能力和盈利能力佳,重视研发投入 农业机械“小巨人”企业发展规划明确,普遍重视研发投入,成长能力和盈利能力表现较佳。2022年,8家农机领域挂牌及上市企业平均ROA为8.6%,平均ROE为12.3%,平均ROIC为10.5%。2022年,8家企业平均研发费用为2,234万元,平均研发费用率为4.6%。 来源:头豹、沙利文

资源

2023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白皮书-中

电子行业在半导体认证企业最多 电子行业中获得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企业共93家,其中半导体领域40家占比43.0%;消费电子、电子化学品Ⅱ、其他电子Ⅱ、光学光电子、元件等占比分别为11.8%、11.8%、9.7%、15.1%、8.6%。“专精特新”小巨人的重点领域中提出,应优先聚焦制造业短板弱项,符合《工业“四基”发展目录》所列重点领域;或符合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或属于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产品,其中半导体领域由于美国恶意竞争,中国核心技术被卡,国家高端科技进程放缓,故国产替代迫在眉睫。 上海与深圳是半导体发展大本营 高投入长周期等特性使得半导体产业围绕中国三大经济圈发展,多家国际领先厂商在上海临港设厂巩固上海半导体领先地位。 半导体三大变革指引性能突破方向 随着28nm推进到20nm节点,单个晶体管成本不降反升,性能提升也逐渐趋缓,标志着后摩尔时代来临,半导体迎来结构、封装及材料等三大变革。EDA软件受限,专精特新企业暂无布局结构,汇成股份布局SiP封装,Chiplet封装未有涉及,多家分立器件企业布局第三代半导体。 来源:头豹、沙利文

  • 1
  • 7
  • 8
  • 9
  • 12997
前往

理工酷 - 工程师的技术圈子

每天 个免积分下载资料

已注册用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