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报告-赛迪智库
报告的主旨和重点: 本报告是赛迪研究院组织编写的一份关于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情况的年度报告,旨在全面梳理新型储能国内外政策动态、产业发展和市场应用等情况,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和路径,为推动新型储能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重点内容:分析了政策动态和形势,梳理了产业规模、产业链及投资、技术、成本、布局等发展情况,列举了市场应用情况和10个典型案例,从产业供给、市场需求等6方面分析了发展趋势和路径,提出强化创新驱动、加强示范牵引等建议。 来源:赛迪智库
报告的主旨和重点: 本报告是赛迪研究院组织编写的一份关于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情况的年度报告,旨在全面梳理新型储能国内外政策动态、产业发展和市场应用等情况,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和路径,为推动新型储能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重点内容:分析了政策动态和形势,梳理了产业规模、产业链及投资、技术、成本、布局等发展情况,列举了市场应用情况和10个典型案例,从产业供给、市场需求等6方面分析了发展趋势和路径,提出强化创新驱动、加强示范牵引等建议。 来源:赛迪智库
中国是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同时也是气候变化挑战下承受压力最大的国家。政府正积极推动中国向低碳、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全国电力碳市场的建立预示中国碳约束时代正式到来。政策制定者需要着力打好基础,设立合理的基准线、规则和规程,建立一个功能良好并可以为未来所用的机制。对于发电企业而言,如何在合规运营的前提下,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永续发展 至关重要。 来源:德勤
氢能 氢能产业链所涉及的环节和细分领域众多,包括与产业链上下游细分环节相关联的产业;一般从上游氢能制备、中游氢能储存运输、下游氢能应用来看。 储能 氢储能属于新型储能技术中的化学类储能,与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甚至熔盐热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相比,应用规模仍然有限。 氢储能 是氢能的一种应用场景,或一类新型储能技术,若实现规模化发展,有潜力成为一个细分产业。氢储能将氢气作为能量转换的中间桥梁,利用多余的、非高峰、低质量的电能电解制氢并将其进行储存;当电网发电端供应不足时,通过燃气轮机、燃料电池、内燃机等将氢能直接利用或转换成电能再利用。 来源:绿色产业智库
电力行业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约40%,推动电力生产零碳化和终端用能电气化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加速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终端用能电气化是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关键减排手段,这将进一步提高对零碳电力供应的需求。2022年,全球电力供应中仍超过60%来自化石能源,零碳电力系统的构建是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零碳电力系统会面临着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重不确定性,这将带来更高的系统灵活性需求以满足电力平衡、实现更大规模的新能源消纳。在供给侧,以风电、光伏、水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呈现明显的间歇性或季节性特点;在需求侧,电力负荷的波动性也伴随终端电气化和极端天气频发等多重因素影响而变得愈发强烈。在低碳转型的背景下,传统上发挥调节作用的煤电、气电等电源装机占比将持续下降,电力系统需要更多的零碳灵活性资源来应对供需波动、实现从分钟到年度层面的电力电量平衡。 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下简称“方案”)指出,加快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从源、网、荷等多方面开发灵活性资源,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方案明确,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要“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加快灵活调节电源建设”,“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引导自备电厂、传统高载能工业负荷、工商业可中断负荷、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虚拟电厂等参与系统调节”。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其他行业的电气化进程,中国电力需求仍将持续增长,需求侧灵活性价值也将愈发显著。落基山研究所在2022年发布的《先立后破,迈向零碳电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路径》报告认为,需求侧弹性地参与供需平衡是新型电力系统的特性之一,实现需求侧的可观可控是提高系统灵活性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全国电力供需平衡偏紧,加强电力负荷管理、挖掘需求侧灵活性资源已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迫切任务。从宏观看,2015年至2022年间全社会用电量年复合增长率达6.1%,最大用电负荷增速更高,年复合增长率为7.1%,负荷侧呈现出更大的波动性。从局部看,供需矛盾已经在部分地区凸显:2022年7、8月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有21个省级电网用电负荷创新高,华东、华中区域电力保供形势严峻。除了传统的夏季负荷高峰外,随着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华东、华中和南方区域负荷已呈现夏季和冬季双峰现象:2022年2月迎峰度冬期间,江西、湖南、四川、重庆、上海、贵州等地部分时段电力供需平衡偏紧。可见,相比于电量平衡,电力负荷平衡的挑战更加严峻,亟需优化升级需求侧管理手段助力缓解供需矛盾。 来源:落基山研究所、国家电网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为我国下一阶段的绿色发展和能源转型指明了方向。城市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应探索深度减排创新路径,响应国家战略目标。在新城新区层面探索以零碳为目标的城市能源转型是落实国家“碳达峰”及“碳中和”战略的重要创新举措,而针对园区开发建设范围的综合能源规划是实现城市零碳目标的核心工具。 相较于传统的能源规划,综合能源规划通过整合能源投资和能源技术,统筹协调城市能源需求与能源供给,为城市能源规划、城市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能源运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作为综合能源规划家族的新成员,“以零碳为目标的综合能源规划”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升级,以明确的零碳目标作为规划的总体指引,通过跨专业的统筹协同实现深度减排和零碳目标,极大地提升了城市能源利用效率和减排力度,为城市落实“碳中和”战略提供了可执行的路线图。 通过在新城新区规模化推广以零碳为目标的综合能源规划,能够全面解锁新城新区的减排潜力,贡献于中国2030年“碳达峰”目标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根据本报告的研究,新城新区采用以零碳为目标的综合能源规划能够为中国“碳中和”目标贡献约15%的减排量。 来源:落基山研究所
伊维莱直线轴承,单元及光轴型录
伊维莱IL-05001_ZH_高性能电动缸型录
特瑞堡液压密封选型样本
特瑞堡旋转密封选型样本
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