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列表(压缩包大小 415.17K)
免费
概述
2021年04月22日发布
定量定性指标并行,明晰产业发展前景
意见稿对 2025 及 2030 年储能产业同时提出定量及定性的目标:2025 年实现从商业化向规模化转变,装机规模达 30GW(约 60GWh);2030 年实现全面市场化发展。具备调频、调峰以及容量备用能力的储能正在逐渐形成各类应用模式,应用在不同场合的不同技术路线都将有各自的发展前景,意见稿为产业高速健康发展给出了明确的阶段性指引,预计未来细分政策将陆续出台,引导扶持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源网荷多位一体,全方位引导储能产业成长
意见稿在规划引导中同时提及电源侧(大力推进)、电网侧(积极推动)与用户侧储能(积极支持) 。从优先级来看,我们认为电源侧将是首先得到政策扶持的方向(20-21 年各省已陆续出台集中新能源配储要求,作为优先并网的条件,20 年国内新增电化学储能装机 1.56GW,+145%,绝大多数就是风光发电侧),其次是电网侧,最后是用户侧,符合此前预期。
价格机制开始健全,密切关注经济性的边际变化
意见稿提出健全新型储能价格机制:1)建立电网侧容量电价机制以及研究探索将电网替代性储能成本计入输配电价(19 年政策要求电网侧储能不计入输配电价,导致电网侧储能建设骤停)。2)完善峰谷电价,为用户侧打开空间。3)对发电侧储能给予并网、保障利用小时和辅助服务补偿等方面的倾斜(未提及补贴)。
我们认为储能产业最大的制约还是经济性问题,虽然政策驱动风光储拉动规模上量,但是目前来看仍缺乏成熟的成本传导机制,商业模式缺位的情况下,并网为目的的强配储能容易转化为价格战,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储能在产业链与技术水平上已经完成飞跃,其作为灵活性调节资源、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的重要社会价值亦得到体现,未来随价格与市场机制的完善,储能有望解决最后经济性问题,实现完全市场化的、高质量的发展。经济性仍是核心变量,也是最容易出现预期差的地方。
投资建议:
看好积极布局储能电池的厂商(宁德时代、派能科技、亿纬锂能、德方纳米、国轩高科等),以及具备电力电子系统集成能力的储能逆变器厂商(阳光电源、固德威、锦浪科技等) 。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达预期,电化学储能装机不达预期
如果遇到文件不能下载或其他产品问题,请添加管理员微信:ligongku001,并备注:产品反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