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列表(压缩包大小 296.88K)
免费
概述
2021年06月03日发布
近日,隆基股份发布消息,公布电池技术在三个方面刷新记录,N型TOPCON转化效率25.21%(双面),P型TOPCon电池效率实现25.02%(双面),HJT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5.26%。除此之外,晶科能源研究院所研发的大面积N型单晶硅单结电池效率达到25.25%。此前HJT效率较其他电池高,市场一致看好HJT是未来的主流技术,虽然TOPCON效率追赶HJT,我们认为不改HJT是下一代主流技术的趋势。
随着光伏的平价,降本增效成为光伏继续发展的驱动力,根据5月11号发布报告《当前异质结是否具有经济性?量产黎明已至,击鼓扬帆正当时》中的测算,考虑背面功率以及CTM为98%的情况下,转化效率每升高1%,每W的组件+BOS成本降幅在0.07~0.09元/W,带来的发电量增益大于4%,可有效降低光伏电站度电成本。
HJT理论效率更高,高效TOPCON量产难度大。德国ISFH实验室发表在SOLARENERGYMATERIALSANDSOLARCELLS的论文对各个电池的理论效率进行了计算,其中,PERC理论效率24.5%,HJT27.5%,TOPCON根据钝化的方式与位置不同,理论效率有较大差距,N型扩散发射结单面TOPCON的理论效率为24.9%,P型Al扩散局域发射结单面TOPCON的理论效率为27.1%,双面多晶硅钝化TOPCON理论效率28.7%。而目前产业化的TOPCON技术采用的是单面钝化,即上表面扩散,背表面钝化,理论效率在24.9%-27.1%,低于HJT。而如果采用氧化硅和多晶硅双面钝化,上表面吸光严重,影响电池效率。如果正表面只在电极侧钝化,其他部位不钝化电池的效率较高,但是量产难度较大。
一段时间内TOPCON可能与HJT共存,具体时间取决于各自产品竞争力。由于TOPCON可以由原来的PERC产能改造,目前存量的(含规划)PERC产能超过300GW,许多设备较新还在折旧年限内,改造成更高效率的TOPCON可在增强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延长使用寿命,摊薄设备折旧,因此选择TOPCON技术的多为PERC存量产能较多的公司,而选择HJT的多为产业新秀。我们认为两种技术如16-18年的单晶PERC与多晶硅一样,一段时间内会共同存在,具体时间取决于各自成本和量产效率即产品竞争力。且不同企业由于自身的战略判断、技术储备以及各自PERC产能存量,规划的新产能可能会对两种技术各有青睐,直至HJT在成本效率上对TOPCON建立一定的优势。
隆基加码HJT,技术有望加速。根据我们此前的测算,HIT双面组件比PERC双面组件每W发电量增益=双面增益+低衰减增益+低温度系数增益+弱光效应=1.5%3%+2.42%+0.6%3.9%+0.5%1.0%=5%10.3%,因此通威、爱康、山煤国际、钧石、东方日升等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有GW级别的产能规划,隆基此次在HJT效率上的突破,代表隆基在此项技术上的技术能力与决心,有助于推进HJT的快速发展。根据我们此前测算,得到2021-2025年对应的设备投资额分别为10,53.2,127.5,245.9,287.5,350.6亿元,未来五年设备总投资额1064.7亿元。
推荐HJT技术领先的迈为股份、TOPCON和HJT设备领先的捷佳伟创,建议关注金辰股份、宝峰时尚(港股)。
风险提示:HJT降本不及预期;其他电池效率超预期;HJT量产效率不及预期
如果遇到文件不能下载或其他产品问题,请添加管理员微信:ligongku001,并备注:产品反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