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用
5 下载
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政策点评-氢能未来已来 冬奥契机剑指千亿区域产业

文件列表(压缩包大小 1.08M)

免费

概述

2021年08月17日发布

事项:

2021年8月16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以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重大示范工程为依托,实现氢能技术创新“从1到10”的跨越,京津冀区域规划2023年前累计实现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2025年前累计突破1000亿元。国信电新观点:北京市在长期培育氢能产业链重大关键技术和孵化产业集群的基础上,接冬奥会契机通过政策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大做强氢能产业规模。我们认为冬奥会以及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布局政策,吹响了氢能产业创新与商业化应用规模爆发的集结号,建议关注氢能全产业未来的技术发展和商业应用。当前重点推荐积极探索绿氢解决方案的光伏龙头阳光电源、电力建设龙头中国电建。

评论:

借力冬奥会契机和技术积累,京津冀破局氢能源全方位发展

发展氢能产业是我国实现“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目标,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举措,预计到2050年,氢能将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0%。北京率先打造氢能创新链和产业链,对于落实首都高质量发展战略,支撑京津冀能源结构转型、引领全国氢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市氢能技术研究在我国起步最早,经过近二十年持续研发和企业孵化培育,现基本掌握氢能产业体系各技术路线主要环节的关键技术。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氢能产业相关企业、机构数量约150家,其中,氢能供应领域73家,燃料电池领域89家。2020年,北京氢能产业实现产值约30亿元,总体处于中试到产业化过渡阶段。北京市计划以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重大示范工程为依托,2023年前,实现氢能技术创新“从1到10”的跨越,培育5-8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减少碳排放100万吨。

交通运输领域,推广加氢站及加油加氢合建站等灵活建设模式,力争建成37座加氢站,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

分布式供能领域,在京津冀区域开展氢能与可再生能源耦合示范项目,推动在商业中心、数据中心、医院等场景分布式供电/热电联供的示范应用;

开展绿氨、液氢、固态储供氢等前沿技术攻关,实现质子交换膜、压缩机等氢能产业链关键技术突破,全面降低终端应用成本超过30%。

2025年前,具备氢能产业规模化推广基础,产业体系、配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培育10-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氢能产业关键部件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成3-4家国际一流的产业研发创新平台,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减少碳排放200万吨。

交通运输领域,探索更大规模加氢站建设的商业模式,力争完成新增37座加氢站建设,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

分布式供能领域,在京津冀范围探索更多应用场景供电、供热的商业化模式,建设“氢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累计推广分布式发电系统装机规模10MW以上;

建设绿氨、液氢、固态储供氢等应用示范项目,实现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材料及部件自主可控,经济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聚焦关键技术突破工程,将加速全国氢能产业的商业化进程

《方案》聚焦制氢、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等产业链核心环节,推动基础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兼顾氢能产业关联技术,实现创新引领,促进技术的多元化与融合发展。

1.制氢领域:可再生能源绿电制氢是产业长期低碳化绿色发展的核心支撑,重点突破低成本、高效率、长寿命的质子交换膜电解制氢、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成套工艺,高效大功率碱水电解槽关键技术开发与装备研制。当前全球氢气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或者工业副产提纯,在生产过程中伴随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根据IEA的数据,每kg煤制氢(灰氢)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达到19kg。而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突破创新,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绿氢)将成为未来最主要的氢能来源。

2.储运领域:储运环节是制约氢气成本的重要因素,重点突破高压气态、高密度液态、高安全固态储供氢技术与装备,纯氢与掺氢管道输送技术。现阶段,中国普遍采用20MPa气态高压储氢与集束管车运输的方式,在当前加氢站日需求量在500kg以内的情况下,一定储运距离以内经济性较高。随着用氢规模的增加,运输距离增长后,液氢或者管道运输方案需要被提上研发日程。

3.加注领域:加氢基础设施是氢能利用和发展的关键环节,氢气压缩机、加注机等关键设备及其核心零部件的进口依赖度高,重点突破70MPa加氢站用加压加注关键设备。

4.燃料电池领域:燃料电池是当前氢能终端应用的核心载体,我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部分关键材料、零部件环节对进口依赖程度较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重点突破膜、炭纸、催化剂、双极板、膜电极、氢气再循环泵、空压机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部件批量制备技术,车用燃料电池安全监管保障技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技术。

5.关联技术领域:氢能在工业原料、分布式能源等方面具备广泛应用空间,其关联技术在减碳降耗、替代化石能源、保障能源安全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重点突破电解制氢-低温低压合成氨,电解制氢加CO2制甲醇技术;探索电氢智能内燃机、大规模燃氢燃气轮机、固体氧化物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等前沿技术与装备。

城际物流、分布式能源以及数据中心等专项基础设施工程,带动产业需求为加速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培育一批产业链头部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方案》还规划了一系列氢能产业链基础工程。包括:

氢能货运示范专线:在京津冀区域,往返于各港口至北京的运输线路、重点企业物流专线和以农副产品为重点的生活必需品运输线路上,构建京津冀燃料电池重卡货运走廊,实现氢燃料电池牵引车和载货车的分阶段替换。2021-2025年,共计替换约4400辆(其中牵引车3200辆、载货车1200辆),实现柴油替代约14.5万吨/年,减少碳排放约46万吨/年。

氢能场站内部示范:在京津冀区域,依托电商、物流、机场、港口等大宗物料搬运场景,以生鲜和医药市场等冷链物流、流通配送和工厂作业仓库为重点,推动实现内燃机叉车和铅酸电池叉车的分阶段替换,共计替换5000辆以上,实现柴油替代3.6万吨/年以上,减少碳排放11.3万吨/年以上;探索氢能在其他工程机械领域的示范应用。

分布式能源示范:推动建设5个兆瓦级以上、若干百千瓦级分布式发电示范项目。以公共设施、企业园区等为应用场景,推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SOEC)燃料电池在热电联供、固定式发电、备用电源以及微电网等领域的应用,开展移动式燃料电池充电装置试点。目前碱性电解、质子交换膜(PEM)电解、固体氧化物(SOEC)等技术路线被广泛应用与研究,根据各自技术特点的不同,与可再生能源结合的应用领域有所差异。

以新建数据中心和通信基站等为应用场景,推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甲醇重整制氢、高安全性固态储供氢等技术与产品的试点应用。

投资建议:氢能未来将至,重点关注阳光电源、中国电建

我们认为冬奥会以及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布局政策,吹响了氢能产业创新与商业化应用规模爆发的集结号,建议关注氢能全产业未来的技术发展和商业应用。当前重点推荐积极探索绿氢解决方案的光伏龙头阳光电源、电力建设龙头中国电建。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波动、重大自然灾害、传染疫情等系统性风险;2、技术发展或者政策落地低于预期。

理工酷提示:

如果遇到文件不能下载或其他产品问题,请添加管理员微信:ligongku001,并备注:产品反馈

评论(0)

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