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列表(压缩包大小 8.30M)
免费
概述
2022年10月10日发布
一、航空航天行情回顾:
9月份中航航空航天指数(-4.39%),军工(申万)指数(-5.05%),跑赢行业0.66个百分点。
上证综指(-5.55%),深证成指(-8.78%),创业板指(-10.95%);
涨跌幅前三:航天彩虹(+23.24%)、国光电气(+22.63%)、臻镭科技(+19.32%);
涨跌幅后三:中兵红箭(-26.89%)、甘化科工(-22.29%)、富吉瑞(-21.23%)。
9月,在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成交量萎缩的情况下,军工板块整体出现调整,而航空航天指数仍小幅跑赢国防军工(申万)指数0.66个百分点,是军工板块里走势相对更好的细分赛道。
业绩方面,航空航天板块高景气发展趋势不变,中报短期业绩波动无忧。“十四五”国内需求仍旧居高不下,第二增长曲线中,C919大型客机在9月底完成全部适航审定工作后获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将于2022年底交付首架飞机;军贸方面,随着全球疫情影响减弱,以及俄乌冲突强化了全球各国的国防安全诉求,军贸出口迎来重大机遇,航空航天更是国际军贸中更为热门的细分板块,军贸与民机将接棒助力行业中长期的持续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供给侧上各企业的积极扩产即将逐步落地,航空航天产业链上多个企业业绩有望持续提升。
估值方面,三季度军工板块整体出现了“杀估值”的背景下,当前航空航天板块估值分位已经下降至2018年以来的30%左右,更是近三年来的历史相对低位。
展望四季度,“第二曲线”民机和军贸的发力、11月即将召开的珠海航展,年底至明年业绩增长的提速及有望迎来的估值切换等多个因素作用下,航空航天板块的业绩兑现预期有望得到进一步巩固,估值也有望伴随高关注度得到进一步提升,站在当前时点,我们判断,经历了三季度调整后,航空航天板块的投资价值尤为凸显。
二、本月主要观点:
(一)航空产业月度动态
1、C919获得型号合格证,开启国产民机大时代。
2022年9月,C919大型客机获得型号合格证,意味着C919拿到了进入民用航空市场的“准入证”。随后,C919还需获的生产民用飞机需要取得生产许可证,以确保批量生产出来的飞机符合经批准的型号设计;在此基础上,每架飞机还需要取得适航证,即“准飞证”,用以表明该架飞机处于安全可用的状态。根据中国商飞官网,C919已经拥有了累计28家客户815架订单,预计2022年完成首架交付。同时,根据中国东航5月披露公告,中国东航拟非公开发行的募集资金总额(含发行费用)不超过人民币150.00亿元用于引进38架飞机项目等,其中即包括4架C919,单价为6.53亿元人民币/架。
除了国内市场外,C919的国际市场也逐步打开。一般而言,飞机走向国际市场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作为中国登记注册的飞机飞出国门,二是作为中国研制的飞机销往国外。对于飞出国门,我国作为国际民航组织成员国,已经建立了符合国际民航公约及其附件要求的适航审定体系,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适航证,可被其他国际民航组织成员国认可。中国航空公司可以运行中国登记注册并具有中国适航证的C919飞机,飞往世界各地。
对于销往国外,按照国际惯例,出口飞机应满足进口国的适航要求。C919飞机在已获得中国民航局的适航批准基础上,可以通过双边适航来获取进口国民航局的适航批准。目前,中国已与美欧等32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双边适航协议,为国产民机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双边环境。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大型客机的产业链长度长、复杂度高,将制造环节进行价值拆分之后可以发现,机体制造、发动机、机载设备分别占比30%-35%、20%-25%、25%-30%,其余系统如内饰等占比10%-15%。其中航空工业集团主要参与机械制造环节,如C919的雷达罩、机头、机身、机翼、垂尾等机体结构件的研制工作,占大型客机机体90%以上。
我们认为,民机领域未来长期的投资机会在于国产化提升空间较大的领域,如高端加工、动力系统、机载系统等,通过吸收转化国内外先进技术及自主研发,伴随着国产大飞机产业的成长和壮大,在这些领域国内会诞生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公司,形成我国自己的民机产业链,带动我国高端制造业整体发展。
2、新型号不断涌现,航空产业军民两用属性凸显。
在军机方面,我国是世界上第二个能够同时研制两款四代战斗机的国家,不断涌现出歼20、歼16、歼15、歼10C、轰6K、空警500、空警200、运20、直20等为代表的新型战机,支撑航空武器装备实现整体跨代。
与此同时,航空产品具备一定的军民两用属性,民用航空产品与军用产品技术同源、产业链重合度较高。近年来,我国民用航空产品的研制持续推进,阶段性成果不断涌现,仅今年以来就有多型民用航空产品首飞成功或取得市场化订单,在应急救援、气象监测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性应用,市场空间逐步打开,为航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3、航空上市公司积极推进产业链拓展延伸。
今年以来多家军工上市公司通过新设或参股公司,来进行产业链协同、拓展和延伸,尤以航空领域上市公司最为密集。
一方面,企业通过内生+外延,纵向完善产业链,巩固核心能力,提升配套层级,持续提升竞争力。如中航沈飞收购吉航公司,围绕做强维修与服务保障主业,加快批量修理能力建设,构建面向装备全寿命周期的维修体系,提升主机厂综合能力。碳纤维企业中,中简科技、光威复材从原材料拓展至复合材料,突破核心环节,提升产品价值量。高温合金企业中,钢研高纳联合航发动力新设西安钢研、图南股份联合华秦科技新设华秦航发,由高温合金材料向零部件加工拓展;钢研高纳新设锻造子公司,由材料延伸至锻造,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企业在原有技术积累和产品结构的基础上,完善产品体系和品类,实现产业链横向拓展。如中航高科全资子公司航空工业复材拟与誉华融投、赢创运营及赢创中国共同成立中航赢创,以新设中航赢创为抓手积极拓展PMI泡沫新材料领域,有利于推动公司完善材料技术体系,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
此外,我们也关注到在产业链拓展案例中,央企之间合作加强,央企民企股权合作尚少。产业链拓展的案例中,多为央企下属企业及其之间合作,少数为民营企业及其之间合作。军工央企中,又多以同一军工集团下属企业之间产业链协同为主,且以航空工业集团居多。此外,钢研高纳联合航发动力新设西安钢研,承接航发零部件加工业务,开辟了航发主机厂与核心战略供应商合作的新模式。
以股权作为纽带进行资源整合,已成为产业链拓展延伸的常用路径,但当前此类合作大多为央/国企+央/国企、民企+民企的模式,央/国企+民企鲜有发生。民营企业体制机制灵活,对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反应更为迅速,在信息化智能化部分领域具备技术优势。我们认为,也应该探索央/国企与民营企业在股权层面开展合作,各自发挥所长并能各取所需。
通过本轮扩产及产业链整合,以主机厂为代表的体系内企业将围绕研发和总装等补足核心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配套企业则提升配套层级、增强竞争力,有望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规模大、稳定配套的企业,打造更有韧性和弹性的供应链。
4、航空发动机持续加强谱系化和能力;供需共振、提速发展。
9月27日,中国航发集团披露本届航展拟安排24型明星产品参加珠海航展60%首次亮相。其中包含两大重要看点:
一是“首次”。大推力大涵道比新型涡扇发动机、电混合分布式推进系统、氢燃料发动机、低成本发动机,以及发动机全流程参数测试系统、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舱都是首次亮相。
二是“系列”。上届航展备受关注的“太行”发动机将进行系列化展示,1000千瓦功率级涡轴、涡桨发动机以及1000公斤推力涡扇发动机也将以“家族”形式展示。
此外,中国航发还将展出配装宽体客机的长江-2000民用航空发动机,配装直升机、公务机和无人机用的多款新型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多型地面发电或天然气增压用燃气轮机,以及高温合金粉末盘等新材料新工艺的典型应用。
目前,我国已具备自主研制生产当今几乎所有种类航空动力,包括先进航空发动机的能力。2021年,多款国产战鹰接连官宣换装“中国心”,包括在第十三届中国航展中,换装国产发动机的歼-20首次公开亮相,并进行了飞行表演;首批歼-10C、国产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换装国产发动机等;这些事件一方面体现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的技术的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另一方面,表明我国航空发动机正式进入国产替代进程,将极大的打开市场空间。
从产业链角度看,航空发动机产业形成了以航发集团为主体,民营企业积极配套参与的良性发展生态。同时,随着我国对航空发动机产业的重视和资源的大力投入,叠加下游需求的放量,催生一批市场化民营企业积极投入产业链,并涌现出一批企业做大做强、走向资本市场,民参军上市公司数量将越来越多,且越来越活跃,航发产业链有望朝着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持续推进,将更富有弹性和韧性,具备放量基础。
2022年上半年,以航发动力为代表的主机厂营收增长47%,增速创新高;新产品占比持续增加,从存货周转率来看,也表现出了提速态势。与之对应,航空发动机配套企业经营规模、上市企业数量也得到了快速增加,航发产业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且未来随着产业链的结构不断升级和成熟,交付和生产体系逐步完善,规模效应显现、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航空发动机产业优势将更为明显。
(二)航天产业月度动态
1、珠海航展有望亮相多个新型号,军贸“第二曲线”逐步发力
11月即将召开的第十四届珠海航展上,多个军工央企将展示大量新型导弹及智能弹药武器装备型号。而导弹及智能弹药在近年来的亚阿冲突以及俄乌冲突等现代信息化战争中表现亮眼,是近年来国际军贸中热度居高不下的细分板块,本次珠海航展亮相的多个新型号,有望促使国际军贸市场中的“中国制造”关注度进一步提升,军贸“第二曲线”的逐步发力也将充分提升航天防务装备产业链上各企业的收入规模及盈利能力。
2、航天发射密集,持续驱动下游通导遥应用发展。
①卫星通信方面,9月华为与苹果产品发布会上,iPhone14与华为Mate50两款新型手机终端能够实现的卫星通信的消息一度引起了市场对于卫星互联网板块关注度的提升,但从其实现的卫星通信功能均为基于文本信息通信的基础服务,而非传统窄带通信,更非宽带通信等来看,我国民用卫星通信或卫星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及实际应用仍处于传统或早期阶段,建议关注空间基础设施或低成本、小型化卫星通信地面终端技术相关企业。
②卫星导航方面,9月发射的微厘空间一号S3/S4试验卫星将用于在轨开展导航增强等技术验证试验,结合目前高精度导航作为卫星导航板块中相对发展景气度更高的细分赛道,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技术成熟度的提升将有望促使下游自动驾驶,农用及无人机等高精度导航应用领域拓展实现进一步提速,未来几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仍将保持稳定的快速增长,行业整体收入增速有望保持在25%以上。
③卫星遥感方面,9月持续发射了遥感系列及试验系列等多个用于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等领域的遥感卫星,我们认为与下游数字政府建设、实景三维、灾害监测等市场领域对卫星遥感需求不减密切相关,行业整体仍处于朝阳高速发展阶段,市场需求高速增长态势不减。预计2022年及“十四五”未来几年卫星遥感产业整体市场规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是卫星产业中相对景气度更高的细分赛道。
(三)航空航天产业其他动态
1、行业高景气下,航空航天公司持续上市。2022年,10家航空航天产业上市公司实现上市,如臻镭科技、华秦科技、立航科技、理工导航、观典防务、国博电子、隆达股份等上市公司。(相关上市公司具体投资逻辑分析可以参考中航证券2022年军工上市公司中报点评系列)
2、2022年,18家航空航天产业的企业申报IPO,其中,十大军工央企所属企业包括航发集团核心材料公司航材股份、航天科工集团预警雷达公司航天南湖、以及包括佳力奇、国科天成、航安型芯、佳驰科技、裕鸢航空以及航
如果遇到文件不能下载或其他产品问题,请添加管理员微信:ligongku001,并备注:产品反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