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用
1 下载
特斯拉生产制造革命:4680CTC

文件列表(压缩包大小 5.93M)

免费

概述

2021年11月18日发布

特斯拉 CTC 落地在即, 将推动汽车产业新一轮生产制造革命。CTC 是将电芯直接集成到底盘, 实现大三电系统( 电机、电控、电池)、 小三电系统( DC/DC、 OBC、 PDU)、底盘系统(传动系统、驾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 以及自动驾驶相关模块的集成,大幅提升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减少整车重量, 提升生产效率, 并优化乘坐空间。特斯拉于 2021 年 10 月正式对外展示其 CTC 方案,应用落地在即。 我们认为, 与一体压铸工艺相辅相成, CTC 将进一步推动特斯拉生产制造革命,并引领各大 OEM 及相关企业加速布局追赶,新一轮特斯拉浪潮正在开启。

特斯拉始终占据动力电池系统集成化高地, 结构创新成为当前提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性能的关键。 各车企和电池厂商在动力电池结构方面的研发创新始终围绕着提升成组效率和空间利用率,从而达到提升能量密度、降低成本的目的。 2017 年特斯拉大模组方案在 Model 3 上首次实现落地应用,引领行业 CTP 技术方案发展;2019/2020 年宁德时代、比亚迪、蜂巢能源等也相继推出了各自的CTP 方案, 目前 CTP 正在加速应用。

特斯拉 CTC 将改变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工, 未来 CTC 产业趋势将围绕以下 3 个方面展开: ①具备技术研发优势的 OEM 将掌控更多CTC 主导权; ②主打自动驾驶和科技出行服务,以轻资产运营的OEM, 将交由第三方主导 CTC 开发; ③第三方主导 CTC 开发场景下,电池企业和底盘供应商将展开竞争合作, 后者切入 CTC 并迎来历史级产业机遇。

特斯拉 CTC 将为产业链带来历史级发展机遇。 特斯拉目前仍采用以产定销的模式,产能仍然是制约其销量的最主要因素。 超级工厂助力特斯拉实现产能不断突破,目前合计在产产能已超 100 万辆。今年 10 月特斯拉国产车型销量 5.4 万辆, 意味上海超级工厂动态产能或达 65 万辆; 预计 2021 年全球销量将达 91 万辆, 同比增长82%, 并以平均 40-50%的年化增速向马斯克预期的 2030 年 2000 万辆的销量目标前进。 特斯拉优异的市场表现为 CTC 的落地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为产业链带来重大机遇, 底盘系统集成、电池系统、热管理、线控等领域国产供应商将受益,具体来看: ①掌握底盘零部件研发及系统集成技术的供应商,一方面自身有独立开发CTC 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将以供应商的角色参与以整车厂商或电池厂商主导的 CTC 研发中;电池厂商凭借在电芯技术上的核心优势,展开 CTC 独立开发的探索; 预计 2030 年包括电池/不包括电池的 CTC 系统的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 8500/3900 亿元。 ②热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和技术难度将因 CTC 而提升, 具备技术研发优势的国内供应商将推动国产替代的加速。 我国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市场规模预计2030 年将达到 1000 亿元,自主供应商市场份额提升空间大。 ③CTC 将进一步集成自动驾驶相关模块,线控技术是其中重要一环,国产替代空间大。我们预计, 2030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线控底盘的整体规模将达到 780 亿元。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 CTC 产业链,推荐:①一体化布局的新能源汽车【比亚迪】;②底盘零部件及系统集成【拓普集团、华域汽车】;③动力电池【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电新组覆盖) 和锂电池结构件【科达利】(电新组覆盖);④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三花智控、银轮股份】;⑤线控底盘系统【伯特利】;⑥铝合金压铸【旭升股份、爱柯迪】, 并持续关注文灿股份、和胜股份、华达科技等。

风险提示 CTC 方案落地进度不及预期; 4680 大圆柱电芯量产进度不及预期; 特斯拉产能爬坡不及预期; 出现比 CTC 方案更优的电池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不及预期; 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理工酷提示:

如果遇到文件不能下载或其他产品问题,请添加管理员微信:ligongku001,并备注:产品反馈

评论(0)

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