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列表(压缩包大小 21.16M)
免费
概述
本资源转载自未来前沿-早期创业者社区
三年多过去了,周航还是会时不时想起,在秘鲁马丘比丘山下的咖啡厅躲雨,几个中国企业家没聊「钱」,没聊「风花雪月」,而是在距离北京一万六千多公里外的地方探讨「商业的本分」这样一个听起来似乎跟业务增长没什么关系的问题。
这次出行的组织方就是极客公园前沿社,参与讨论的企业家们大都是前沿社的发起人、会员,周航、张鹏、曾德钧、刘作虎、李志飞、余凯等等,这群依然身处中国科技界一线的企业家,并且都是不同期里的行业重度参与者,他们经常聚在一起探讨商业思想和前沿技术的深度认知。如果说科技企业家有没有一个思想的理想地,可能就是这里。
回来之后没多久,前沿社又有了一个大动作,如果说商业的本分在探讨本源,商业的未来呢?要找未来前沿们,并且陪伴他们。这个重要的议题紧接着就由周航和张鹏展开,「十年前在极客公园的地下室里,雷军、张一鸣、周源,大家盘腿坐在地上,找到一个话题点就能交流好久。」这群人成熟了, 极客公园就只关注成熟的企业家吗?不是,极客公园关注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的创业者,关注他们的状态,他们的事情,他们的未来,这就是「未来前沿」。
张鹏的思考是,前沿社的企业家们愿意拿出时间交流,他们也更愿意拿出自己的时间去跟新一代的创业者交流,创造未来不一定是自己参与,还可以用投资推动。周航创业了二十多年,他在这几年做投资,见创业者的时候,经常想「如果我当年创业的时候,有一个像投资人的周航一样的导师站在我旁边就好了」。
最近,周航和张鹏在播客上聊了聊这件事情,两年了,他们为未来的前沿们做了些什么?
周航 :2019 年我还在顺为,想推动一种新的机制做早期投资,就希望和极客公园一起做「未来前沿」创始人工坊这样一个 workshop。每期差不多招十来家初创公司,从开始陪伴他们。时间过得很快,现在做了两年,每期设置多个模块,并且邀请以前沿社的企业家为核心,和其他一些我们熟悉的企业家做专题分享。同时这些新的年轻创业者,带着自己的项目和真实的困惑来到这里,和我们一起探讨,共同思考。
张鹏:前沿社的企业家每年都能拿出一些时间彼此交流,而且每年平均在前沿社花多少小时并不短。后来公园有了自己的基金做早期投资,也会跟他们探讨一些项目的看法,发现大家对新一代创业者蛮关注的。这个关注不单纯是财务投资,还有两个视角:一是向下学习,新生代也许对商业的理解还没他们丰富,但新生代会带来全新的视角,所以跟新生代交流是保持先进;第二,企业家本质都希望运用技术创造一些好的东西,如果自己不能一下过好几个,但可以参与推动一些东西。那年去硅谷,杨致远说:「虽然现在我不是公司的 CEO 和创业者,但是我还在用投资参与对未来的建设」。这句话印象特别深,投资未必只是简单地以财务回报为唯一的价值,对于这群人也是自身价值对外的释放。
前沿社这群跟时代共振的企业家,他们有这个心力,至少会愿意拿出自己可动用时间的 1%、5% 跟新一代创业者交流,或者把他们的认知传递给新一代,帮助他们长得更好。
航叔确实给了我很关键的推动,要做这件事就把它努力做好,并追求一定的结果。比如花了前沿社企业家的时间,未来前沿就要找到更优秀的创业者,让企业家的时间花得值得。所以总体来看,前沿社和未来前沿都是基于这群优秀者的时间运用和管理,再去集结更优秀的新一代创业者,让他们身上也能获得更好的成长,当然中间我们也在做早期投资,有能力支持他们,商业闭环的回报也比较合理。
就这样出现了未来前沿,可以理解为给创新者的课外辅导班:基于前沿社这群企业家,有未来前沿这样一个机制,把优秀的刚刚开始进入创业状态的人跟有经验的人连接在一起,让他们的经验可以流转。
周航:社群的不一样大概就在于你刚说到的传承。一代企业家成功了,有精力、有钱,通过投资支持更多创新,同时也通过投资把自己的视野投放在自己主流业务之外的创新上。新创业者过了五年、十年成功,又可以支持下一代创业者。长此以往,中国的创新创业界就会形成创业传承的文化,不仅仅是一些专业投资机构募资。
张鹏:早期投资真的挺难做,创业者的业务产品都不太成熟,有时候甚至只是个概念,或者刚刚有个 demo,而传统投资看人,一般都是在接触的两三次,每次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以我过去的经历,真正理解一个人需要大家在较长时间的交流和观察中,看到他在具体事情上的变化和成长,所以不太可能是一个短期的决策。
传统投资要符合投资决策的框架,或者说风险和未来的收益有一套算法,再看一看这个人,最后才下决心投或者不投。可是如果按这个框架去套,会发现很多人在那一瞬间并不满足这个算法,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机构错过王兴,错过张一鸣。
如果真能找到一群有潜力的创业者,花一些时间去观察和陪伴他,在他真正创业的时候,更有机会成为第一批支持他的人。学员中有一些参加过一期,后来又参加新的一期「回炉重造」,我发现他在一个周期里不是很好,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人又有变化。
周航:投资就是投人,几乎成了一个人人皆知的说法。但怎么看人,投什么人呢?除了关心产品,关心商业模式,财务回报,无非也就是给人贴标签,再看看他的学历、工作简历,比如名校大厂、海归精英、专于技术或产品。基于这些考虑,简单地做个评级,把他归为 A 类创业者或者 B 类创业者.....
要了解一个人,必须在一个进程中,朋友之间的相处不都得有个进程吗?当我们把创业者当成「人」去了解他,自然体会到一个创业者过程中的迷茫、困惑、恐惧等情绪,只有创过业的人或者有过类似创业经历的人,才会对创业感同身受。
张鹏:我们跟参加过的创业者做过调研,到底收获了什么?很大一点是认知成长。企业家输出一些他们从没思考和见识过的关于创业的理解,比如什么叫创业,创业会面对哪些真实的事情,创业过程中的关键节点有哪些?对一个没创过业到自己真正去创业的人来讲,没有这个认知,很大可能会摔跟头。
第二,在工坊中,创业者相当于有了导师,有了一面镜子或者是是一面墙,你的想法总能被弹回来。什么叫「创业刺身」?把创业者精致的妆容、大词一一揭穿,回到本质做创业的探讨,就像一个多年认识不用顾及面子的朋友。
创业者有时候就是两种状态,要不极度自卑,要不极度亢奋,有时候两种状态并存。早上起来特别亢奋,一到晚上就很自卑,因为每天都在不断地发生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有另一方提供不同的视角,让你摆脱非理性,甚至让你对一些事能够有一个平常心,才会做出更好的决策。
一个真实陪伴的伙伴,让创业者在那一瞬间得到云端化的合伙人的感觉。前沿社的企业家们其实就在扮演这个角色。所以对于早期创业者把创业这件事理解清楚,找到自己做的东西里的 bug ,解决这几个关键的问题反而是最难的。工坊里经常特别朴素的问题,不管当时大家多尴尬,事后都会有收获,因为没有人会跟他们这样说。
比较欣慰的是,咱们做了这两年,也投了一些还不错的项目,虽然不一定说多好,但真正印证的是这对于创业者是有价值的。未来如果有更多优秀的创业者,更有信心能帮到他们。
周航:当初我想做这件事情还有一个很大的感触,如果我当时创业有个像今天周航一样的导师,可能会少犯很多错误,会创得更好,所以我也是抱着这样一个初心来做。
但我有个困惑,六期前后接近 100 位创业者,也投了一些发展还不错的公司,但是进展比预期会弱一点。按理来说,这么多有经验,又愿意投钱,更愿意对创业者掏心掏肺的老一代创业者,除了分享自己过去一些成功的做法,很多时候还会分享一些只有在这个场合才会讲的亲历过的失败和教训,但为什么最优秀的创业者没有找我们?到底是我们应该更有耐心还是需要什么调整才能更好地达成我们的初心呢?
张鹏:创业者很难被培养和培训,我不太相信做一个培训课程就能生产出优秀的创业者,本质上只能做到发现和唤醒。所以每次只有十几个人,把它做得更丰富。一年如果几百人、上千人,多了反而不专注,对每个人的帮助也就降低,所以应该在进入到这个进程之前增加一级。
现在从创始人工坊会延伸出未来前沿社区,通过新兴领域对于商业和创业领域话题的深入探讨,去识别更多有潜力的创业者,再把这些更优秀的人放到工坊创业营的进程中,或者我们家有一个方圆一公里的地儿用来炼钢。钢是从铁来的,先要找到铁矿,在铁矿里做提纯。过去我们认为做了一个东西就应该天然好,其实也是一个妄念,本质是东西要做好,与此同时通过更有效的方式集结和认识这些人。
除此之外,极客公园不断在写提升认知的业界文章,还有每周的《创业真人秀》,都是在集结优秀的从业者,但是从业者到创业者这一步中间其实还需要更丰富的内容、更有意义的沟通才能做进一步的提纯。所以我觉得如果有一些人先接触未来前沿这样一个能给他们带来有意义的沟通,有点像小前沿社的感觉,我们也有机会认识他,他们也有机会认识我们。
说白了还得走向长期,该做的动作做到位。这本身也是我们在把这事当成自己的一个小创业,所以要回到原点,直面问题。
周航:我们有一个迭代,原来是把它作为有点类似创业孵化器的状态,但是通过这两年,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创业者本质不能被培养的。创业者只能被发现、只能被唤醒、只能被陪伴。如果可培养的话,创业者本身就不值钱了。
现在我们迭代一下,可能要把未来前沿做成一个前沿社的 lite 版,变成一个更加非正式的、坚持给创业者提供学习的社区,然后让大家在这里碰撞交流。
张鹏:是这种感觉,一个优秀的创业者虽然在创业早期未必有今天这样的气场,思维也未必这么成熟,但人都有这样一个过程。所以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对他有所帮助,才有资格去认识他,把有价值的东西传递给他。
像最近挺火的机器狗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当年真的就是一个小天才工程师。但对于商业和管理略差一点。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的短板是挺大的,可我觉得他身上有特别闪光的点,值得陪伴他的成长,所以投了他的天使轮。我很早带他去见雷总,见王兴,这些年下来他自己经历了很大的挑战,同时看到了他的成长。
所以就去那群身上有特别极致的优点,有创业执念,并且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对世界产生影响的人,其他的东西都是在进程之中成长。这个成长虽然是他自己发生的,但你陪伴了这种成长。
周航:这个人可以有极大的短板都不怕,但是身上有一个无可替代的让人印象极其深刻的闪光点,对产品也好,对世界也好,都有一种执念。
张鹏:这种故事还挺多的,比如李亚飞做的 ShowMeBug,投资的时候有点犹豫,他是个很好的程序员,也能当个很好的产品经理,但怎么真正在一个巨头林立的地方打出自己一片天,当时得不到完整的答案。
我当时特别犹豫,后来说服自己,既然是一个招聘工具,本质上面试官和被招聘者的体验非常重要。在这一瞬间,先不说未来做大会面临多么复杂的竞争格局,能不能走成一个有意义能够解决问题的产品,是符合这个要求的,在目前这一步他是一个合适的人,同时相信未来在那个层面上有机会成长。
看人,不是看人的短板,是看人最闪耀的长板,跟他在这个阶段的事上是不是共振,那些短板都存在,而且短期也解决不了。
前沿社本质上是跟人交朋友做陪伴,跟未来前沿的机制不一样,但最终是未来前沿通过投资的方式形成一个闭环。逻辑都是相通的,所以还要更多的关注人和在这个过程中陪伴一个人,才能带来咱们想的这种创新的早期投资的方式。
周航:看人要看人的长处,而不是看人的短板。这点我非常受用。
张鹏:在日常之中,如果让我们背后说谁的缺点,其实是能说出很多的,比如他长得高不高,好不好看,学历怎么样,总能说出几个,但是要让一个人能够很准地说出他的优点,身上最闪光的东西,其实是比较难的,识别这个点才最有技术含量。
周航:认识一个人优点的能力远远比看别人缺点的能力强,缺点很容易,可以贴一堆标签,但是一个人的成就不是看她完美,没有一个远远超过常人独特的闪光点,这一点才最重要。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其实没有所谓识人的能力。
张鹏:14 年硅谷之行后,我特别确定一鸣一定是未来中国商业力量一个全新的存在。这不是事后诸葛亮,复原一下我当时怎么出现这个感觉。
当时去 Facebook 的时候,他英文没那么好,跟大家交流的时候也有点怯生生,中间还需要通过一层翻译。我观察到每次过程中聊完之后,他都会跟曹毅一起复盘,觉得哪些聊得比较有意思。你看,一鸣有一个从内存转向硬盘的过程,体现了极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欲望。而且他虽然不擅长表达, 但是去 pinterest 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挣扎着用英语跟创始人交流,短短一周,在那样的语境下,结合他这种强烈的交流欲望,完成了个人舒适区的突破。
张鹏:最近有个感觉,移动互联网黄金十年的结束,带来整个创业生态体系的变化是根本性的。过去基金整体的投资生态是基于一个黄金年代,有机会在三年五年就能成长出非常高回报的优秀公司,并且有可能是上千倍的回报,尤其是大家都在追求平台型的公司,所以才有那么多大体量的基金,疯狂地对赛道集体下注,一轮接一轮。
如果未来不存在一个快速上升的自动电梯,或者说现在的电梯还不明确,比如最近元宇宙挺热,大家好像还在努力找一个电梯,拿个概念也能自我安慰一下。
周航:未来我们可能面对的就是没有那么高速的电梯,甚至电梯还不如走着快,这个情况是真有可能在下一个时间发生。所以过去那种从投资的模型甚至基金的架构,甚至创业者未来成长的这个历程,它未必是对上一个十年的复刻,有可能是一次重新的塑造。
张鹏:怎么塑造?首先第一步是摆脱惯性,创业者、投资人都需要摆脱惯性,都需要回到事情的本身,回到商业的本质,就是我们在秘鲁聊过的,「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什么样的问题是值得解决的,怎么解决是有意义的,谁是适合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应该用什么样的周期和时间去实现这件事,用什么样的节奏去拿钱去成长。
没有快速电梯的时代,该上楼也得上楼,所以未来前沿的一个思维是有机会站在前面去面对时代的变化,至少在未来前沿的机制里让更多创业者在初始阶段加宽带宽,错误少犯一点,对世界的认知更真实和丰富一点。
这也是是参与下个时代创业有意义的路径,也是身处变化时代中一种也许更有效的方式,然后我们一起去更好地迎接和拥抱变化。同时给自己心里定个预期的支撑,今天所设想的不去跟过去对标。比如对标过去十年优秀的创业者,下一个十年可能那种优秀未必还那么优秀,只能去创造,只能去试验。
周航 :在考虑下一个时代创业的时候,的确不能再把过去十年的模式简单套用上,比如赛道、风口、三年做成一个领导千人的公司,先把这个认知抛弃掉,可能需要带着一个全新的空杯的心态重新去观察和理解,到底这个时代的创业会是什么样子,会有什么样的新的规律和新的模式。
张鹏:更具体地说,至少会存在可能一个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在美国也已经多少看到一些端倪。从当年双创开始,是资本助推创业者往前走,但经过过去的二三十年,企业家群体会更加走向前台去发生作用,而不只是背后那些基金里的出资人。企业家对下一个时代新生代创业者的作用不只限于他们的资产放到基金里去支持他们,他们的认知、经验、对创业这件事更真实的理解,对人更好的观察,一定会在下一个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
美国现在有很多创业者的天使投资联盟,所以具体是个人还是集体一起发挥作用,现在没有定论,未来可能就是多样化的。而对一个创业者来讲,以前拿到了明星 VC 的钱,可能觉得就是创业者中最优秀的力量,未来可能是优秀的创业者谁背后有一个企业家的思考伙伴,更有机会成为优秀创业者的人。因为他们智力的资源、他们经历的资源、他们对产业理解的能力都是在越来越难的创业里面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资本反而不是那个最关键的东西。资本是做到位之后必然得到的结果,需要他就一定存在,所以这有可能是下一个十年创业要面对的东西。
周航:这一点挺有意思,我们过去评判一个创业项目,特别简单的维度,在没上市之前看估值融资,背后哪些明星机构投,如果未来这个赛道泛化了,创新可能在很多领域都会发生,而不是集中在某一个这个或者某几个焦点性的趋势上,这时候可能一个创业公司背后所站着的智力资源的价值会大于资本量化的数。
张鹏:所以未来的创业,除了资本还要考量的就是智力资源、伙伴资源,甚至有没有一个非常牛的蓝军。华为最早在内部提出蓝军的理念,专门有一个每年扮演蓝军的体系,再去让自己做更正确的决策。要有对创业更宽广的认知和理解,在下一个时代才可能能把创业这件事做得更对。
周航:蓝军的事情我过去也写过一些东西,作为曾经创过业,对蓝军的存在我感触也很深。如果一个公司没有蓝军的话,其实有很大的认知盲区。刚才这个谈话给我提出了一个很崭新的课题,怎么把自己过去对创业形成的这些认知彻底地放下,带着一个真空的心态去观察、去学习理解下一个时代的创业,整个创业的范式一定跟上一个十年是完全不同的,不仅仅是从移动互联网到 AI 技术迭代那么简单的事情。
张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太自信。刚觉得这个世界好像看懂了,其实世界就已经变了。生生不息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留空白,然后保持一些不确定,因为人一旦把一些事觉得搞明白了,一定就形成惯性,这个世界变化是本质。
这也是我们特别要跟自己对抗的东西,人总是希望寻找确定性的,但其实这个确定性都是包袱,一旦确定了就可能要亮红灯亮预警。做极客公园这么多年,虽然是个不大的公司,大家都觉得张鹏是个挺好的朋友,虽然成不了商业大佬,但我的乐趣就在于说至少能在这个生生不息的过程之中,看到一代新人。所以这值得多干一干,干久一点。
快聊完了,也给我们自己提个醒,时时刻刻去打破自己形成的固有认知,这种认知框架实际是与未来亲密接触的障碍。所以做未来前沿的过程,不仅让自己生生不息,更是极好的自我修炼。
周航:也借这个机会欢迎,期待有更多年轻创业者来加入未来前沿的社群组织。
张鹏:来到未来前沿,让周航扮演你的蓝军,听张鹏给你讲一代创业者的故事,听成功的创业者跟你分享他惨痛的经历,在痛苦中让你未来过得舒服一点。
你当前看到的这个文档是由早期创业者社区「未来前沿」编辑整理,内容精选于「未来前沿」创始人工坊第 1-6 期众多企业家/投资人教练的分享、访谈、问答。从「创业的意识」、「赛道的选择和启动」到「合伙人选择」、「团队搭建」、「如何融资」,再到一个创始人需要具备的更高阶思维方式。你会看到创业老炮们多年创业的实战经验及思考,同时也有来自早期创业者们非常真实的创业复盘思考……
了解未来前沿早期创业者社区,获取早期创业者手册,扫描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微信 sandboxjojo,我们将尽快回复你。
如果遇到文件不能下载或其他产品问题,请添加管理员微信:ligongku001,并备注:产品反馈